感冒及頸椎病常用刮痧穴位(附常用刮痧方法)
【頸椎病】(肩頸痛為主症)
一、臨床表現
患者自覺肩背部、臂部酸痛,頭痛、頭暈,頸部僵硬,甚至出現頸肩或上肢活動功能受限,病變棘突及患側肩胛內上角常有壓痛等。
二、常用刮痧部位
頸肩部: (1). 督脈經—風府至身柱 (面刮法)
(2). 足少陽膽經—雙側風池至肩 (面刮法)
(3). 足太陽膀胱經—雙側天柱至大杼 (面刮法)
2. 背部: 手太陽小腸經—雙側天宗 (面刮法+手法點按)
三、常用經穴及刮法
1. 風府
定位:在項後正中,枕骨粗隆下兩筋之間凹陷中。
2. 身柱
定位:在第三胸椎下凹陷中
3. 風池 (面刮法/角刮法/點按法)
定位:枕骨下兩側,風府穴旁大筋(斜方肌)外,後頭骨下凹陷中。
4. 肩井
定位:大椎穴與肩峰連線中點凹陷中
5. 天柱
定位:督脈啞門穴旁開1.3寸,當項後髮際內斜方肌外側。
6. 大杼
定位:第一胸椎棘突旁開1.5寸
7. 天宗
定位:肩胛岡下窩的中央
我校為針刀發源地,是全國唯一一所教委頒發了針刀培訓許可證的AAAA級專業針刀培訓學校。
【感冒】
一、臨床表現
頭痛、發熱、鼻塞、流涕、打噴嚏等。
二、常用刮痧部位
1. 頭部: (1) 督脈經—百會至啞門 (厲刮法)
(2) 足少陽膽經—雙側風池 (面刮法)
(3) 手陽明大腸經—雙側迎香 (面刮法)
2. 背部: 督脈經—大椎至至陽 (面刮法)
3. 以頭痛為主要癥狀的感冒則加:
(1) 經外奇穴—雙側太陽 (點按法/角刮法)
(2) 足少陽膽經—風池 (角刮法)
(3) 督脈經—百會 (點按法/角刮法)
4. 以發熱為主要癥狀的感冒則加:
手陽明大腸經—曲池、合谷 (面刮法/點按法/角刮法)
5. 局部疼痛較重者加「阿是穴」
三、常用經穴及刮法
1. 太陽 (角刮法/點按法)
定位:眉梢與眼外眥連線中點後方凹陷處。
2. 合谷
定位:手背部第二掌骨橈側緣的中點
3. 曲池 (面刮法/角刮法/點按法)
定位:屈肘,在肘橫紋橈側端稍外方凹陷中。
4. 大椎
定位:第七脊椎棘突下
5. 風池 (角刮法)
定位:枕骨下兩側,風府穴旁大筋(斜方肌)外,後頭骨下凹陷中
6. 啞門
定位:後正中線入髮際5分的凹陷處
7. 百會 (角刮法)
定位:後髮際正中直上7寸處,或兩耳尖直上頭頂正中處。
8. 至陽
定位:第七胸椎棘突下,大約和肩胛骨下角平齊
9. 迎香 (點按法)
定位:在鼻翼外緣中點旁開0.5
常用刮拭方法
1. 面刮法
用手持刮板,刮拭時用刮板的1/3邊緣接觸皮膚,刮板向刮拭的方向傾斜30°~60°,以45°角應用最為廣泛,利用腕力多次向同一方向刮拭,有一定刮拭長度。這種手法適用於身體比較平坦部位的經絡和穴位。
2. 角刮法
用刮板角度在穴位上自上而下刮拭,刮板面與刮拭皮膚成45°角傾斜。這種刮法多用於肩部肩貞穴、胸部中府、雲門穴。
3. 點按法
用刮板角與穴位成90°角垂直,由輕到重,逐漸加力,片刻後猛然抬起,使肌肉復原,多次重複,手法連貫。這種手法適用於無骨骼的軟組織處和骨骼凹陷部位,如人中穴、膝眼穴。
4. 厲刮法
用刮板角部與穴區成90°角垂直,刮板始終不離皮膚,並施以一定的壓力作短距離(約1寸長)前後或左右摩擦。這種手法適用於頭部全息穴區
推薦閱讀:
※刷你身上的8個瘦腿穴位,既養生又減肥
※小儿推拿穴位按摩
※肚子摸起來總是冰涼,當心子宮虛寒!暖宮必按2穴位遠離經痛不孕
※那些聽上去嚇人的病,其實按幾個穴位就能解決
※最近看中里巴人的書,又看知乎上的一些回答,有點混亂,想請教專業人士,經絡按摩是因人而異還是普遍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