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金陵十三釵》:華麗的奧斯卡之夢

《金陵十三釵》:華麗的奧斯卡之夢

花隨月轉陰晴收錄於新浪-達達先生博客

 

衝擊奧斯卡,是華語電影的大夢想。所以照張偉平的話來說,「在意奧斯卡是很正常的事情」,的確,一部優秀的電影,並不僅僅需要票房的商業價值,也需要在頒獎季上得到藝術肯定。《金陵十三釵》報名奧斯卡13個單項獎,就彰顯了張偉平和張藝謀的野心和信心。前不久入圍金球獎最佳外語片以及奧斯卡最佳配樂初選名單,又在一個側面印證《金陵十三釵》的質量。

很明顯,《金陵十三釵》是一部非常合格的運用了好萊塢經典敘事手法的電影,它嚴格的遵循這一原則,在空間、時間和邏輯上都以非常清楚的線索發展,而人物建構亦精心的設置了性格和動機,使得電影中的故事都由有因有果的情節去合理推動,這一的設置便是讓觀眾對於影片有很高的「可理解性」。在限制性的敘述過程中,觀眾能夠很明顯的感受到劇情所帶來的痛苦和情感,這也是很多觀眾在影院流淚,出了影院仍舊感到壓抑的原因所在。

從這個角度來說,《金陵十三釵》精準的,但同時它也「辜負」了觀眾對張藝謀和南京大屠殺事件影像化的某種期待,對於張藝謀來說,國內觀眾總是期待驚喜和回歸的,期盼他能夠轉歸到當初講樸實故事的階段,但這種期盼並不符合實際。因此當張藝謀帶著充滿誠意和故事的《金陵十三釵》迎面走來時,國內觀眾對此的爭議就是難以避免的。《金陵十三釵》並未帶來大驚喜,也沒有直接跨越式回到張藝謀的90年代,這跟電影的定位有關,《金陵十三釵》顯然並不是一部單單面向華語觀眾的電影,張偉平招攬來眾多國際人才為影片服務就說明了這部電影的野心。這個境況,與當初李安拍攝的《卧虎藏龍》相似,後者在國內遭遇不純粹的武俠的指責,但卻深得西方觀眾喜歡,因為這部電影雖然文化是東方的,但表現手法和敘事技巧也是十分好萊塢的,所以,對於《金陵十三釵》的很多批評本在立場上就站不住腳。

《金陵十三釵》的故事是在南京大屠殺的背景之下描寫了人性,講述的是經典的救贖和成長的過程,日本侵略者的殘酷,一群教會的女學生以自己純真、善良救贖了原本只是打算藉機弄點錢的John,也救贖了原本風花雪月的十三釵。在這個救贖的過程中,故事中的弱勢群體都得到了成長,John勇敢的擔負起了保護女學生的義務,十三金釵在經歷了危險和感動之後,也走上了赴死的道路,從而挽救了女學生們的未來,張藝謀在電影末尾讓暖色調的光灑在了John以及向前馳行的車上,這未免不代表了一種希望和力量。

人物被張藝謀放在了影片的最核心位置,這也是好萊塢經典敘事所強調的。不管是士兵還是風情的秦淮河女人,都成了影片所塑造的情感點,這對這些人物的塑造過程中,情感的威力就迸發出來,觀眾既能感受到人們在那個年代的悲哀和痛苦,亦會對日本侵略者的暴行產生強烈的排斥感,張藝謀並未將此作為影片的表達核心,但故事的傳遞卻清晰無誤的將其表現了出來,這是巧妙的一著,避免了過於深入觸摸戰爭痛楚而招致的反感。

對於經典敘事中的戲劇高潮,《金陵十三釵》亦把握的比較規整。從軍官的捨身赴死,到約翰的轉折,再到兩個金釵的死亡,及至片尾十三金釵做出的決定,在一系列的情感鋪墊中,觀眾所受到的情感就是很自然的。張藝謀用了很多圖解式的畫面去刻意沖淡、讓觀眾跳脫出影片的凝重氛圍,但反過來又很快的讓觀眾重新陷入情感的更高體驗,一張一合一收一放,很顯導演對此的控制力。

此次《金陵十三釵》的奧斯卡之行,起碼代表的是中國電影當年的最高水準,不只是技術的水準,還是講故事的水準。國際化幕後團隊的參與,保證了影片在技術質量上的高水平,影片的特效、美工、配樂都各有精彩亦融入到劇情當中,而影片認真、誠意所講的故事,更有情感上的力量。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即便拿不下最佳外語片,《金陵十三釵》亦可能在技術類獎項上有所斬獲。

 
推薦閱讀:

《紅樓夢》金陵十二釵副冊人物猜想之――林紅玉
《金陵十三釵》華麗首映,為張藝謀十年商戰做小結
李白:金陵酒肆留別
《金陵文華》3紫金山
金陵十二釵系列:林黛玉和薛寶釵

TAG:奧斯卡 | 金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