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講義摘要(十四)——十二因緣

十二因緣

昨天我們學習了心經的第四句:「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今天來學習第五句:「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大家一看就明白,這裡的無明到老死,是我們在群里講課經常講到的佛門中的「十二因緣」,也就是佛陀在菩提樹下通過反省而明白的六道輪迴的實相,是從無明到老死這一過程的十二個環節,這十二個環節因與果環環相扣,使得我們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相續無間斷,而流轉於無盡的生死輪迴不得出離。

具體來講就是: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老死憂悲苦惱」是什麼?是我們人生的大患之所集,也是大苦之因緣,大患就是最大的憂患,大苦就是最大的苦難。我們看到前者為後者生起之因,前者若滅,後者亦滅,所以無明滅即行滅,行滅即識滅,識滅即名色滅,名色滅即六入滅,六入滅即觸滅,觸滅即受滅,受滅即愛滅,愛滅即取滅,取滅即有滅,有滅即生滅,生滅即老死憂悲苦惱滅,就是阿含經說的「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充分說明了十二因緣之間相依相存的關係,也就是說世上萬事萬物皆由因緣和合而成,沒有什麼絕對的存在,都處在因果之中,都是以相對的依存關係而存在,依靠一定的條件和相互作用存在、發展和消亡,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沒有固定不變、獨立存在的實質,所以佛說苦、空、無常、無我。

那麼這十二個因緣到底是什麼呢?我們來稍微解釋一下:

1、無明

就是不明真相,就是無明而生煩惱。因為對於緣起性空無所明了,而妄生一切執著,這就叫無明;

2、行

就是造作,指一切的行為,因為無明而起惑造業,就有了業行;

3、識

業識,此識隨業受報,被業力所驅使,帶著所造善惡種子而來投胎;

4、名色

名指心識,色指形體。由於一念愛染投入母體為名,成胎後為色。心物和合而成胎,胎相初成叫做「名色」。

5、六入

就是六根。在母胎十個月的中間,由名色漸漸成長到六根完備,於出胎後對六塵外境有互相涉入的作用,故名「六入」;

6、觸

即接觸,根、塵和合而成觸。指出胎後六根與一切外境之接觸;所以客觀環境,對我們的主觀意識有很大的作用。如果我們經常能夠親近大善知識和品德高尚的人,或者在一個比較正能量的環境中,時時受到正法的熏陶,那一定會在不知不覺中進步的。

7、受

即領受。六根相對於違順境界,生起苦樂感覺稱為「受」,是對境所生的一種情緒;

8、愛

即貪愛。對於五塵欲境,心生貪著,是對境所起的一種貪染心;這個貪愛之心,是眾生六道輪迴的生死根源,我們誦《金剛經》: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就是要求我們用金剛般若智慧來降伏妄想,做到對境不生愛染之心,不起分別之念,龐居士說:「但自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鐵牛不怕獅子吼,恰似木人見花鳥。」如果我們能做到無心二字,就能在六根對六塵時不生貪愛之心,就能降伏其心;

9、取

即妄取。遇喜愛之樂境則念念貪求,必盡心竭力以求得之而後已,遇所憎惡之苦境則念念厭離,必千方百計以圖舍之而後已,這就是愛染欲境的一種所求。

10、有

即我們的業。由造因而生果,業力牽引,因果不亡,遂演變成三界輪迴的事實來;

11、生

即受生。以現在所作之業為因,依因感果,必招來世受生,也可理解為造業因而受報的一種現象;

12、老死

諸根衰敗叫做老,身壞命終謂之死。有生就不能不死,四大和合的身軀自然從少到老,無常轉變必至於死,此即為未來受報的一種結果。

那麼把這十二個因緣合起來說,那就是:

一切眾生,自性本來清凈,由於一念無明妄動,便有了虛妄的行為造作,有行為造作便有了入胎之識,有了入胎之識便有了現生之胚胎,有了胚胎便具備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出胎後,六根和外在的六塵接觸就會產生觸覺,有了觸覺便有了感受,有了感受便懂得愛,懂得愛之後,就會產生執著而想獲取,有了獲取,便會形成業因,有了業因,就會領受來世之生,而有生就必然會有老死,及一切的憂愁悲傷苦惱,這就是十二因緣。

如果沒有無明妄動,怎麼會有行為造業?沒有行為造業,怎麼會有入胎之識?沒有入胎之識,怎麼會有胚胎這個色身?沒有色身,就不會有六根存在;沒有六根,就不會有觸覺;沒有觸覺就沒有感受;沒有感受就不會產生貪愛;沒有貪愛就不會產生執著想要獲取;沒有執著和獲取,就不會形成來生之業因;沒有來生之業因,就不會有來世之生。沒有生,就不會有老死及憂傷悲苦。

那為什麼「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呢?世尊告訴我們:「顛倒當知,一切眾生,不能見於十二因緣,是故輪轉生死苦趣。若有人見十二因緣者,即是見法,見法者即是見佛,見佛者即是佛性。何以故,一切諸佛以此為性,汝今得聞我說此十二因緣,汝今以得佛性清凈,堪為法器。」說得非常的明白無誤,說顛倒的眾生啊,你們要知道,一切眾生不能觀察、徹見十二因緣生滅的真相,不了解這個世界的成住壞空,不了解這個六道輪迴的形成原因,是故輪轉於生死苦海之中。

而我們現在知道了、明白了、看清了,就要開啟智慧、破除無明煩惱,不再造作不好的因。無明是十二因緣的總根源,只要無明一滅掉,所有其他的十一支因緣就會一起斷滅了,就像砍樹一樣,先砍樹根,樹根一斷,整棵大樹,便自然倒下。所以要從起點上、從根本上把這個因去掉,把這個無明斷掉,就不會再繼續輪迴而獲得解脫,這就是「苦、集、滅、道」四聖諦,這是第一個層次;更深的層次,就是我們這幾天學習的真空實相,不管是五蘊、六根、六塵、十八界還是這十二因緣,空無自性,本來不有,畢竟不有,在所有能夠自觀自在的菩薩的般若觀照下,就像陽光照射下飛舞的塵埃,如幻如化,都是一個虛幻的過程,本來是空,當體即空。抹去這些本心上的浮塵,就能見到法身實相,所以佛說「見十二因緣者,即是見法,見法者即是見佛,見佛者即是佛性」。當然這個見,是徹見,徹見什麼?徹見真相、實相,徹見本心。

(天地靈曉根據錄音整理摘選)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請關注正心讀書會,感恩!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推薦閱讀:

11月11日國內四大證券報紙頭版頭條內容精華摘要
這些心態是必需的(摘要)
聖嚴法師《禪無所求〈心銘〉十二講》讀後摘要

TAG:心經 | 十二因緣 | 摘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