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多利亞時代的服飾
維多利亞時代,英國的男裝不像以前那樣華美,而是趨於簡潔正式。女裝基本分為緊身胸衣和拖地長裙兩部分,在樣式、細節和剪裁工藝上時有變化。婦女雜誌的插圖和上層人士的流行刊物展示了最新款的服裝,1850年英國的《時裝世界》開始刊載服裝裁剪圖;花樣翻新的細小變化促使新潮女士在每個季節都備有最時髦的服飾。然而,包括中產階級在內的大多數人,每季也不過兩三套日常換洗的衣服。
○ 女裝
17世紀時,英國女裝的上身是緊身胸衣,下裙大部分採用裙撐,即使沒有裙撐也要用肥大多褶的數層裙子來襯出細腰。18世紀,緊身衣和裙撐仍十分流行,大裙撐使女性活動非常不便。後來隨著鋼絲彈簧的出現,人們設計出後裙撐,使女性終於可以自如地坐在椅子上了。為了擁有苗條的身材,小女孩從十一二歲起就被迫束腰,長大後多導致骨盆變形。18世紀末,裙撐不再流行,女服開始趨向簡樸。隨著交通的發展,戶外活動和旅行的增加,更輕便的女性服裝也逐漸出現。維多利亞時代末期,隨著婦女地位的提高,少數女性像男子一樣開始改穿長褲。為了適應上流社會女性參加體育活動的需要,輕便實用的款式豐富起來。
因為傳統的女裝較為繁瑣,緊身胸衣、肩、袖等都必須在精確量體後才能達到美觀合身的效果,所以直到維多利亞時代末期,輕便簡潔的女裝成衣才開始在市面出售。在此以前,擁有時尚的服裝既需要大筆開支也需花費大量心思。像小說家蓋斯凱爾夫人這樣不太富有的中產階級家庭,一般有裁縫負責剪裁衣服,但主婦本人還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去完成所有的接縫和褶邊。窮人家的女性通常穿著極不合體的舊衣服,或者根本不管樣式如何,穿著松垮的胸衣以方便體力勞動。
在反映這一時期的英國電影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女性戴著華美的帽子出入各種場合的情景。帽子的確是英國文化的一種象徵符號。維多利亞時代早期,幾乎所有的女性在日常生活中都要戴一頂女帽。對於新潮女性而言,買衣服是主要的生活開銷,而經常更換相對便宜的女帽同樣可以緊隨時尚潮流。隨著時間的推移,女帽在高矮、寬窄、顏色和裝飾等方面呈現出明顯變化。19世紀90年代的劇場照片顯示,前排女賓的巨大禮帽嚴重阻礙了後排觀眾的視線。帽子同樣是身份的象徵。在英國,寡婦的居喪期通常為兩年,在此期間她們要戴特殊的喪帽,也有一些人在為亡夫的守喪中度過餘生。
○ 童裝
在維多利亞時代的前半期,中上階層家庭的童裝基本是成人服裝的縮影,還沒有顯示齣兒童的特點。女孩長到十來歲就要穿上緊身胸衣,男孩的服裝與成年男子大體一致。水手服已在孩子中流行起來,雖然它在童裝中佔有相當比重,但也只是當時水兵軍裝的翻版,改動不大,也沒有多少兒童化趨向。
19世紀六七十年代,英國出現了真正意義的童裝,而這一時尚潮流發展的部分動力來自於兒童讀物。《艾麗絲漫遊奇境記》或凱特·格林韋畫本中的插圖提供了許多女童裝的樣式。仿照王室子女服裝製成的蘇格蘭格呢短裙也一度成為流行的童裝。與做工精細的成人服裝一樣,上述新款童裝更多出現在家庭合影等重要的正式場合,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則很少穿在孩子們身上。
19世紀70年代後,新款的實用型童裝開始出現。男孩子不再穿成人式的長褲,改穿寬鬆的齊膝燈籠褲,這有利於他們奔跑活動。女學生通常穿水手領罩衫和舒適、寬鬆的深色百褶裙。
窮人和工人家庭中的孩子沒有專門為他們購買或縫製的衣服。他們所穿的都是哥哥、姐姐及長輩穿過或改制的舊衣服。穿鞋是一個特殊問題。從這一時期的自傳和回憶錄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描述:孩子們趿拉著兩隻肥大的鞋子度過了一個冬天,然後在剛好合腳時把鞋子傳給了弟妹。同一時期的照片顯示,在城市和農村的赤貧家庭中,孩子們在戶外玩耍甚至上學時都是光腳的。
與男孩相比,女孩的裝束更豐富一些。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裡,她們穿著剛好及膝的女式童裙和深色襪子,在夏天和打扮的時候則穿白色襪子。女童在幼年時頭髮一般是鬆散的,到了十歲左右則用絲帶束在頸後。將頭髮束起並穿上長及腳踝的長裙標誌著女孩向女人的轉變。工人家庭的女孩通常在開始第一份全職工作時就改變了原來的裝束,即使她只有十二三歲,身體還沒有開始發生變化。在境況較好的家庭中,女孩裝束的改變一般要在十五到十八歲之間,這取決於她的家庭和社會習俗。
○男裝
自近代以來,歐洲女裝的中心在巴黎,男裝的中心則在倫敦,當時衣著考究的男士都是到倫敦定做服裝的。英國工業革命後,男裝逐步擺脫了法式男裝繁瑣華麗的特點,開始表現男子的紳士氣派,並吸取軍服的優點,向簡潔、整齊方向發展。英國男裝從而成為世界男裝的典範。
維多利亞時代,男裝的變化主要表現在一些細微之處,如外套的剪裁方式,褲子的肥瘦程度,以及衣領的樣式等。1810-1830年英國攝政時期流行的亮色、褶飾和精細手工工藝已經過時。1840年以後,無論上班還是出席晚宴,英國城市男子的衣著均以灰暗色調為主。辦公人員或專業人士通常穿白色襯衫、黑色外套和長褲。帶有格子和條紋圖案的男裝是不嚴肅的,被看作流浪漢或騙子的打扮。19世紀末期,男裝種類的區分趨於細緻,適合某種運動的專用服裝開始流行;旅行者和戶外工作者需要輕便、合適的靴子、外套。查爾斯·麥金托和托馬斯·勃百瑞等人看好市場行情,開始生產各種樣式的男裝,並因此家喻戶曉。
19世紀90年代的禮儀書籍指出,紳士如果在夏天出席倫敦的大型典禮、愛斯科賽馬會或參加婚禮,應穿雙排扣禮服、淺色馬甲,戴筒型禮帽、灰色手套,系深灰色領帶。到了冬季,應換為黑色禮服和馬甲,下穿灰色長褲。在河畔或海濱休閑度假時,男士一般穿灰色法蘭絨褲子、短款灰色上衣或白色帆布衣褲。齊膝燈籠褲適於騎車、高爾夫和射擊運動。呢子衣服只有在莊園或村莊里才可見到。
工人階級中的男性一般穿樣式樸素的厚重衣服,如剪裁短小的夾克衫等。儘管人們可以買到粗帆布的成衣,但大多數工人還是願意光顧舊衣商店。一些行業仍需穿傳統的服裝,尤其是那些有實際用途的衣服,如鐵匠的皮圍裙或漁民的喇叭褲等。這一時期,農民的亞麻罩衫逐漸被淘汰。20世紀初年,流水線制衣和製鞋的標準化工藝改善了工薪階層服裝的外觀和舒適度。
窮人通常和衣而眠或穿內衣睡覺,其他階層的男士則穿長睡衣。英語的「長睡衣」一詞源自法語,原指「隨意」「靈活」。與女士即使在卧室也需穿緊身胸衣等繁雜服裝相比,男士寬鬆舒適的長睡衣的確顯得輕鬆自在。睡帽則是比較普遍的,因為維多利亞時期英國的卧室還沒有供暖裝置,睡覺時戴睡帽有助於保持體溫。
選自陳宇《維多利亞時代英國人的日常生活》
推薦閱讀:
※我的港奧之旅(六)維多利亞港 【衚衕口】
※維多利亞夫婦黑衣出席變裝派對 超模扮兔女郎棉花糖搏出位
※2005年維多利亞的秘密內衣秀都有哪些背景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