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香港總督

香港總督(簡稱港督,尊稱督憲督憲閣下),是香港英國殖民地時期(1842年-1997年),由英國派駐香港的英王代表,共歷28任。二戰期間的日治時期(1941年─1945年)另有3任總督,皆為日本人,簡稱「香督」。

早期總督都是由英國殖民地部(後稱「外交及聯邦事務部」)的官員出任,1971年以後總督大多是外交官出身(麥理浩勛爵是第一位);最後一任港督彭定康則是政治家,曾任英國保守黨主席。

 

誓詞

歷任港督就職典禮在首席按察司監誓下,分別讀出效忠宣誓、受任宣誓及司法宣誓三項誓詞。

效忠宣誓

本人,XXX,謹遵法律宣誓:本人必竭誠向女皇伊利沙伯二世陛下及其繼位人效忠,此誓。

I,XXX,swear that I will be faithful and bear true allegianceto Her Majesty Queen Elizabeth the Second,Her Heirs andSuccessors,according to law. So help me God.

受任宣誓

本人,XXX,謹此宣誓:本人奉委為香港總督,並為女皇伊利沙伯二世陛下效力,一定盡忠職守,努力服務。此誓。

I,XXX,swear that I will well and truly serve Her Majesty QueenElizabeth the Second in the office of Governor of Hong Kong. Sohelp me God.

司法宣誓

本人,XXX,謹此宣誓:在奉委為香港總督及其後可能出任宣誓及聲明條例第三附表所指之任何其他司法職位時,定當為女皇伊利沙伯二世陛下效力,盡忠職守,努力服務,並遵行香港法律與習俗,以不懼、不偏、不私、無私、無欺之精神,為全體民眾主持正義。此誓。

I,XXX,swear that I will well and truly serve Our SovereignLady Queen Elizabeth the Second in the office of and in any otherjudicial office specified in the Third Schedule to the Oaths andDeclarations Ordinance to which I may be appointed, and I will doright to all manner of people after the laws and usages of thisColony, without fear or favour, affection or ill will. So help meGod.

權力

香港總督禮服,歷任港督(郝德傑及彭定康除外)均於就職典禮上穿著

1843年,《英王制誥》頒布,宣布設置香港殖民地。英王是香港的最高統治者,總督則是英王的全權代表,兼任駐香港三軍總司令。總督權力極大,主持香港的行政機關行政局和立法機關立法局,並委任兩局的議員。直至1991年立法局才第一次以直選選出部份議員。在1985年前,港督除委任立法局所有議員外,局上所討論的一切議案或法案最終需要得到總督同意並簽署才可通過。換言之,總督在所有議案上也有「最終否決權」。香港最高行政權在於總督會同行政局,而行政局與立法局有別,全部議員一直由總督所委任。兩局在總督施政上,只會擔任顧問及輔助角色。而總督亦為立法局(至1993年止)及行政局主席。

除了兩局議員外,總督亦有委派法官和太平紳士的權力和對政府所有公務員(除布政司、財政司、律政司和英國駐港三軍司令)進行紀律行動(如罰款)甚至解除其公職。此外,總督亦有赦免囚犯(包括死囚)和免除罰款的權力。更甚的是,香港作為英國殖民地,所有官地屬英王所有,而因為總督為英王駐港代表,所以總督有權將官地授予他人及機構(如保良局等)。

1992年末任港督彭定康上任後大幅改變以往做法,包括不接受爵士封銜、就職典禮不身穿傳統白色羽毛禮服,只穿西服、不再兼任立法局主席、取消委任立法局、市政局、區域市政局、區議會議員,又設立立法局答問大會,親自答覆議員質詢等,很大程度將自己「下降」為香港的行政首長。

義務

香港總督義務擔任社會上一些團體或組織的名譽負責人,如自梅含理起成為香港童軍總會總領袖,自盧押起出任香港大學校監,其後延伸至香港所有大學。

福利及待遇

  • 會獲編配官邸總督府;在粉嶺也有別墅。
  • 坐駕沒有車牌,以英國皇家徽章代替。
  • 薪水固定為布政司月薪之125%。

中文譯名由來

英國早期的華裔移民都是來自香港圍村的移民。在戰前,香港居民都享有英國的居留權。不少圍村居民為改善生計,都移民到英國謀生。為服務這群不太會英語的香港移民,以及為香港當地的傳媒服務,由司徒拔爵士起,英國的殖民地部會為全國所有議員和官員編寫一份官方譯名表。由於香港人普遍使用粵語,官方譯名也以粵語的廣州音作標準,並且會儘可能將譯名漢化,變成漢人常用的二字、三字名稱(如羅富國、楊慕琦、彭定康等),使香港人有親切感,並期望香港華人認識並接受英國人的統治。

參見漢化譯名條目。

歷任總督列表

任期 肖像 總督 任期始於 任期終於
1

砵甸乍爵士

Sir Henry POTTINGER

又譯璞鼎查

1843年6月23日 1844年5月8日
2

戴維斯爵士

Sir John Francis DAVIS

又譯爹核士、德庇時

1844年5月8日 1848年3月21日
3

文咸爵士

Sir Samuel George BONHAM

又譯般咸、般含、文翰

1848年3月21日 1854年4月13日
4 寶靈爵士

Sir John BOWRING

又譯寶寧、包令

1854年4月13日 1859年9月9日
5

夏喬士·羅便臣爵士

Sir Hercules ROBINSON, later Lord Rosmead

又譯羅士敏,後為樂善美勛爵

1859年9月9日 1865年3月11日
6

麥當奴爵士

Sir Richard Graves MACDONNELL

1866年3月11日 1872年4月16日
7

堅尼地爵士

Sir Arthur Edward KENNEDY

1872年4月16日 1877年4月22日
8

軒尼詩爵士

Sir John Pope HENNESSY

1877年4月22日 1883年3月30日
9

寶雲爵士

Sir George Ferguson BOWEN

1883年3月30日 1887年10月6日
10

德輔爵士

Sir George William DES VOEUX

1887年10月6日 1891年12月10日
11

威廉·羅便臣爵士

Sir William ROBINSON

1891年12月10日 1898年11月25日
12

卜力爵士

Sir Henry Arthur BLAKE

1898年11月25日 1903年7月29日
13

彌敦爵士

Sir Matthew NATHAN

1904年7月29日 1907年4月20日
14

盧吉爵士

Sir Frederick LUGARD, later 1st Baron LUGARD

又譯盧嘉或盧押,後為盧吉男爵

1907年7月29日 1912年3月16日
15

梅含理爵士

Sir Francis Henry MAY

1912年7月24日 1919年9月30日
16

司徒拔爵士

Sir Reginald Edward STUBBS

前譯史塔士

1919年9月30日 1925年11月1日
17

金文泰爵士

Sir Cecil CLEMENTI

1925年11月1日 1930年5月9日
18

貝璐爵士

Sir William PEEL

1930年5月9日 1935年12月12日
19

郝德傑爵士

Sir Andrew CALDECOTT

1935年12月12日 1937年10月28日
20

羅富國爵士

Sir Geoffry Alexander Stafford NORTHCOTE

1937年10月28日 1941年9月10日
21

楊慕琦爵士

Sir Mark Aitchison YOUNG

1941年9月10日 1941年12月25日
香港淪陷,日治時期開始
軍政廳最高長官

酒井隆中將及新見政一將軍

Lt. Gen. Takashi Sakai & Gen. Masaichi Niimi

1941年12月25日 1942年2月20日
1

佔領地總督

磯谷廉介中將

Lieutenant General Rensuke Isogai

1942年2月20日 1944年12月24日
2

佔領地總督

田中久一中將

Lieutenant General Hisaichi Tanaka

1945年2月1日 1945年8月15日
香港重光,日治時期結束
署任

(虛權掌管)

詹遜,後為爵士

Franklin Charles Gimson,

later Sir Franklin Charles Gimson

1945年8月15日 1945年9月1日
軍政府總督

夏愨爵士

Sir Cecil Halliday Jepson Harcourt

曾譯哈科特

1945年9月1日 1946年4月30日
21

復任

楊慕琦爵士

Sir Mark Aitchison YOUNG

1946年5月1日 1947年7月25日
22

葛量洪爵士

Sir Alexander William George Herder GRANTHAM

1947年7月25日 1958年1月23日
23

柏立基爵士

Sir Robert Brown BLACK

1958年1月23日 1964年4月14日
24

戴麟趾爵士

Sir David Clive Crosble TRENCH

1964年4月14日 1971年11月19日
25

麥理浩爵士

Sir Murray MacLEHOSE,

later Baron MacLehose of Beoch

後為男爵,曾譯麥理灝

1971年11月19日 1982年5月20日
26

尤德爵士

Sir Edward YOUDE

1982年5月20日 1986年12月5日

(在任逝世)

署理

鍾逸傑爵士

Sir David AKERS-JONES

1986年12月6日 1987年4月9日
27 衛奕信爵士

Sir David WILSON,

later Baron Wilson of Tillyorn

後為蒂利安的衛奕信男爵,曾用魏德巍

1987年4月9日 1992年7月9日
28

彭定康,後為巴恩斯的彭定康男爵

Rt. Hon. Christopher Francis PATTEN,

later Baron Patten of Barnes

1992年7月9日 1997年6月30日
1997年7月1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請參閱香港行政長官。

 

 

 

葛量洪爵士,GCMG(Sir Alexander William George HerderGrantham,1899年3月15日-1978年10月4日),又譯葛亮洪,英國殖民地官員,早年曾於香港輔政司署供職,及後歷任百慕大與牙買加兩地的輔政司、奈及利亞的布政司,以及斐濟總督兼西太平洋高級專員等職,1947年至1957年出任第22任香港總督,是除麥理浩勛爵外,任職時間最長的港督。

在港督任內,葛量洪爵士見證了中國共產黨在國共內戰中擊敗中國國民黨,並於1949年建立了新政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出現,使香港在人口、社會和經濟各方面都出現既深且廣的轉變,而國、共兩黨在香港的衝突和政治事件的迭起,以至於朝鮮戰爭的爆發,都使葛量洪爵士面對著極其嚴峻的考驗。不過,在他的帶領下,港府作出多項重大措施,使香港成功克服困難,並且建構出香港在戰後的基本格局,漸漸從轉口港轉型為以製造業為主的出口港。

葛量洪爵士是歷史上聲望最高的港督之一,受惠於他種種的施政,不少港人曾認為他是最理想的港督。直到步入1970年代,香港經歷過「麥理浩時代」後,麥理浩勛爵才取而代之,成為港人印象最深刻的港督。葛量洪爵士在1965年曾發行自己的回憶錄,在書中,他對中國大陸的共產政權以及香港前途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和評論,其中,他認為不論是國民黨還是共產黨掌政,中國終有一日都會向英國提出收回香港。

柏立基爵士,GCMG,OBE(Sir Robert Brown Black[1],1906年6月3日-1999年10月29日),英國殖民地官員,早年曾於1952年至1955年擔任香港輔政司,之後在1955年至1957年出任星加坡總督。在1958年,柏立基改任第23任香港總督,任內見證港府財政自主,而隨著大批難民從中國大陸湧入香港,亦為香港帶來了充足的勞動力,連帶經濟有顯著的增長。與此同時,為應付大批的難民,柏立基大力推動社會建設,以積極改善市民的生活水平。在柏立基擔任港督後期,香港連年水、旱交侵,促使他興修水塘,並率先向大陸當局購買東江水以濟水荒。

柏立基在1964年卸任,此後雖然甚少返港,亦保持傳統殖民地官員的作風,未曾撰寫回憶錄,但事實上,他對香港事務其實仍然十分關注。他在1999年10月29日去世,終年93歲,是繼戴維斯爵士後,第二長壽的香港總督。

戴麟趾爵士,GCMG,MC,DL(SirDavid Clive Crosbie Trench,1915年6月2日-1988年12月4日),英國資深殖民地官員,曾任西太平洋高級專員,1964年至1971年任第24任香港總督,任內香港工業長足發展,但期內文化大革命席捲中國大陸,香港亦受影響而爆發了六七暴動。暴動後,戴麟趾推出一系列措施改善民生,如發展基建、小學六年義務教育等。

 

麥理浩勛爵,KT,GBE,KCMG,KCVO,PC,HonLLD,MA(Crawford Murray MacLehose, BaronMacLehose of Beoch,1917年10月16日-2000年5月27日),香港第25任總督,1971年11月19日上任,在位港督時為麥理浩爵士,到任初曾譯麥理灝,由於「灝」較「浩」生僻,加上「灝」易被民眾讀成「景」。為免尷尬,上任不久即改為「浩」。

麥理浩於蘇格蘭格拉斯哥出生,在牛津大學接受教育。1939年,麥理浩加入殖民地部,派駐馬來西亞。自從1941年,在廈門擔任副領使以來,他被多次派駐東南亞及中國各地的領事機構。其後調回英國外交部。1971年被委任為香港總督,先後續任3次,任期十年五個月,至1982年5月8日離港返英,是任期最長的港督。

他剛上任時,香港貪污風氣嚴重,公僕向市民收取小費的事時有發生。1973年,總警司葛柏涉嫌受賄,麥理浩爵士在翌年2月成立廉政公署,負責處理反貪污工作。1975年,香港政府終於將葛柏引渡回港受審。

1970年代,香港人口劇增,麥理浩爵士推行一系列措施以減輕人口問題,其中包括「十年建屋計劃」(1972年)、發展新市鎮及興建地下鐵路(1979年)。70年代中期,一些中產市民既不希望入住質素較差的公屋,但經濟能力無法供款購買私人房屋,有見及此,麥理浩在1978年推出「居者有其屋」計劃。同年,他推行九年免費教育政策,所有6至15歲兒童必需接受教育。

1979年年初,他到訪北京與當時的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商討香港在1997年,即新界租借條約期限屆滿後的前途問題。他是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第一位到訪的港督。

由於麥理浩熱愛遠足,香港一條從西貢北潭涌經九龍群山連接屯門,全長約100公里的行山徑命名為麥理浩徑,以紀念他為香港作出的貢獻。西貢亦有以他妻子命名的麥理浩夫人渡假村。

1983年麥理浩爵士返回英國後,獲英女王封為終身貴族,並晉身上議院,是為麥理浩勛爵

2000年在英國蘇格蘭病逝,享年82歲。

 

夏鼎基爵士,KBE,CMG,JP(SirCharles PhilipHaddon-Cave,1925年7月6日—1999年9月28日),香港前政府高官,歷任財政司及布政司。

他曾在其他英國海外屬土服務,1962年起服務香港政府和香港市民,直至1985年5月30日退休。之後返回英國定居。1999年在英病逝。

他是香港金融體系的奠定者,定下香港政府理財哲學。

香港政府理財原則(即「積極不干預」政策):量入為出,政府減少對市場干預,小政府大市場為主。

位於香港中文大學的「夏鼎基運動場」是紀念他對香港的貢獻。

於電影哈利波特—混血王子的背叛中飾演文妲·布朗的演員潔西·凱芙是他的孫女。

 

尤德爵士,GCMG,GCVO,MBE(Sir EdwardYoude,1924年6月19日-1986年12月5日),英國資深外交官員,熟知中國事務,曾任英國駐華大使。國共內戰期間,尤德曾在「紫水晶號事件」立功,事後在1949年獲英廷授勛。1982年,尤德獲委任接替麥理浩爵士,出任第26任香港總督。任內見證了中、英兩國於1984年簽訂《中英聯合聲明》,確認中方將於1997年7月1日起取得香港主權。尤德在1986年12月5日訪問北京期間心臟病發猝死,成為唯一一位於任內逝世的港督。

 

彭定康,巴恩斯的彭定康男爵,CH,PC(ChristopherFrancis Patten, Baron Patten ofBarnes,1944年5月12日-),出任港督前譯為柏藤,英國保守黨政治家,早年曾任環境大臣和保守黨主席,1992年獲委任為末任香港總督,並在1997年見證香港主權移交。彭定康自2000年至2004年出任歐盟外交事務專員,卸任後被冊封為終身貴族,現任牛津大學校監。

 

 

 

 

 

 

 

 

 

 

 

 

 


推薦閱讀:

香港公共房屋
一份正宗的港式西多士是怎麼樣的?
認識香港(8):香港的經濟出了哪些問題?│脫苦海
香港旺角暴亂值得關注的6個細節

TAG: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