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跑步後氣喘吁吁的時候怎麼辦?

跑步感到喘不過氣時應該怎麼改善呢?一般人會認為深吸一口氣來補充大量的空氣,不過這其實是錯誤的觀念,實際上「吐氣」比「吸氣」更重要,能充分吐氣自然就能充足吸氣。

長時間跑步時,請試著讓身體放鬆,以下面所介紹的方式呼吸,就能夠幫助呼吸的順暢。


感到呼吸困難的時候,深深吐一口氣以調整呼吸。首先將速度放慢,肩膀與身體放鬆,一邊慢跑一面「呼~」地深吐一口氣。充分吐氣之後,自然就能吸入充足的空氣。


此外,平常多練習腹式呼吸法也會有顯著的效果。吐氣時腹部內收將氣體充分排出、吸氣時則將腹部突出協助吸入空氣。平常多練習的話,即使在跑步過程也能有效地深呼吸。

肩膀放鬆,深深地將氣吐出是關鍵。


3種步頻的訓練方法,讓你跑步不累還能減肥

想要跑完一趟距離不短的路程,你得具備不少跑步適能。除了必要的基礎體力之外,跑步技術也是過程優劣的一大關鍵,萬一旅途過長,你甚至還會需要一些「策略」來幫忙完成。

而這些技巧,都有賴長期的訓練,並非一蹴可幾,唯有不斷的練習與練習和練習及再練習…才能精熟,直到習慣成自然!因此,今天就來介紹一下,眾多跑步技巧中,相當重要的「步頻」的3種訓練方法。

當然,開始前還是得先了解一下這項技巧的基本性質與定義。


什麼是步頻?

「步頻」指的是跑步的頻率、多以每分鐘踏步的次數為主要計算單位。

步頻高低,會直接影響你的跨步距離、身體受到地心引力干擾的強弱。這些能改變肌肉施力模式、跑步姿勢,最終影響到能量使用、跑步效率。

低步頻的狀態下,多數人會增加跨步距離,並減少上半身受自由落體的影響,這樣除了讓踏步點離身體重心遠之外(對膝蓋負擔大),還會增加落地時的反作用力,增加體能消耗、降低效率。


反之,在高步頻的狀態下,跨步距離較容易縮短,踏步點離身體重心較近,並允許上半身增加前傾角度,強化上半身受自由落體的影響,減少能量消耗、提高效率。


因此步頻越高,對於你的跑步姿勢與跑步效率有極大正面效益。優秀的馬拉松跑者幾乎都能在整場比賽中,將步頻維持在每分鐘180下以上,有些人甚至高達每分鐘200下。

這也是為什麼步頻訓練會成為增進跑步能力的重點課程!


該如何訓練?

以下3種方法你都可以使用,也能同時進行,不斷交替使用效果會更佳。


1、增加上身前傾角度


上身前傾角度和步頻其實互相影響。因為上身越傾斜,重心會越偏離支撐底面積,讓身體受到更多地心引力的影響,迫使你儘速踏出下一步來避免跌倒(與衛星繞地球的概念相似)。

另一方面,越快的步頻代表你的重心可以越快回到支撐底面積中,這讓你的前傾角度獲得更大的支持,讓你向前傾斜角度能加大,進一步獲得更快的步頻。

因此,進行步頻訓練時,你可以嘗試增加上身的前傾角度,迫使自己加快步伐;加快腳步後,再嘗試前傾更多。持續修正直到找出最舒適的角度。


2、使用10秒30下做基準


訓練的同時,你不可能分太多心去計算步頻,尤其接近疲勞極限的時候,光是調整呼吸與維持姿勢,大概就耗掉你所有心力,這時候再分心去計算1234…只是搞死自己而已。

而且除非你在跑步機上進行訓練,否則你也沒辦法無時無刻都知道現在跑了幾分幾秒(一直看手錶或碼錶會干擾擺臂),這提高了計算步頻的困難度。

因此以10秒30下(也就是1分鐘180下)為依據來做計算,能迅速了解到現在的步頻是否太快或太慢,以及大約要調整多少;又因為10秒鐘非常短,你可以在最小限度的干擾下,不斷進行測試來調整混亂的步頻。(誤差也不至於太大)

做法非常簡單,只要在跑步的時候選擇任意10秒區間,數自己踏的步數是否達到30下以上,或單腳是否踏15下以上,頻繁的去測量、督促與訓練自己步頻維持在每分鐘180下以上。


3、變換不同速度


在相同步頻的前提下,試著去改變你的跑步速度,利用低速與高速的差異,訓練自己不論在何種速度下,步頻都維持固定,僅微幅調整跨步距離。


這個方法能讓你的身體更容易記住高步頻的節奏,久而久之就比較不會因為訓練環境改變(例如從跑步機到實際路面),而輕易失去原先的規律。


推薦閱讀:

馬拉松訓練計劃
秋風蕭瑟天氣轉涼,如何科學跑步遠離傷痛?(純乾貨)
波士頓夢想 | 前線直擊2016波士頓馬拉松EXPO現場
有氧運動一定要持續30、40分鐘以上才能減脂?
跑者13個小問題,都是日常應該知道的

TAG:跑步 | 怎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