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第一才女
06-01
歷史上的今天: 公元1155年5月12日(南宋紹興二十五年),「千古第一才女」 李清照在杭州旅居中病逝,終年71歲。
*******************************************
(一)李清照的相貌
宋朝服飾裝扮的李清照畫像,相傳其時31歲。
有關李清照畫像的一段文字:
北宋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新秋,趙明誠題 「易安居士三十一歲照 」,雲: 「清麗其詞,端莊其品,歸去來兮,真堪偕隱。政和甲午新秋,德父題于歸來堂。」《易安居士畫像》及趙明誠題詞,近人多判其偽。但據《上海師範大學學報》1987年第二期吳金娣《有關趙明誠、李清照夫婦的一份珍貴資料》一文介紹: 上海博物館藏《歐陽集(集古錄)跋尾》趙明誠墨跡與《畫像》題詞墨跡相比較,許多字的字形結構與運筆都甚相似。以此該文認為《畫像》題詞確為趙明誠的手跡。
上海師範大學學報的封面。
何謂歸來堂?
宋徽宗大觀元年(公元1107年)秋,李清照、趙明誠屏居青州,次年李清照25歲,命其室曰「歸來堂」,自號易安居士。
「 歸來堂 」,取意於陶淵明《歸去來兮》。其時,曾對清照極為稱賞文學家晁補之與李清照之父李格非同以黨籍罷官歸隱,自號「歸來之」。晁補之在故鄉緡城(今山東金鄉)修「歸去來」,園中的堂、亭、軒皆以《歸去來兮》中之詞語名(見晁補之《歸來子名緡城所居記》。李清照、趙明誠以 「歸來堂」 名其書房,蓋出於對晁補之的仰慕,步其後而模仿之。《歸去來兮》中有 「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 句,清照自號 「易安居士」,當亦取其中之雅意。位於山東省青州市的李清照紀念祠 「歸來堂 」。
這是具有典型的明朝服飾裝扮特徵的李清照畫像,疑為後人所仿作。
點絳唇
李清照(後人想像中)少女時的畫像。
李清照(後人想像中)青年時的畫像。
現代工筆畫作品中,這是在形象氣質上與李清照三十一歲時的線描畫像最為接近的一幅作品。
武陵春
元(朝)人李清照《茶蘼春去》小影。
*******************************************
(二)李清照早年的小資生活
李清照,齊州濟南(今山東省濟南章丘區)人。她出生於北宋元豐七年(公元1084年3月13日),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 「千古第一才女」 之稱。
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濟南人,進士出身,蘇軾的學生,官至提點刑獄、禮部員外郎。藏書甚富,善屬文,工於詞章。
李清照的母親是狀元王拱宸的孫女,很有文學修養,亦能賦詩填詞。李清照就出生在這樣一個愛好文學藝術的士大夫的家庭。這是現存於曲阜孔林思堂之東齋的北牆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寫有: 「提點刑獄、歷下李格非,崇寧元年(公元1102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褐、過、迥、逅、遠、邁拜林冢下。」
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學氛圍十分濃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學熏陶,加之聰慧穎悟,才華過人,所以 「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 」 (據王灼《碧雞漫志》)。
當時文壇名家、蘇軾的大弟子晁補之(字無咎)對其大力稱讚。據朱弁《風月堂詩話》卷上說,李清照 「 善屬文,於詩尤工。晁無咎多對士大夫稱之 」。
《說郛》第四十大卷引《瑞桂堂暇錄》稱李清照 「 才高學博,近代鮮倫」。朱彧《萍州可談》別本卷中稱她 「詩文典贍,無愧於古之作者 」。
《清明上河圖》
李清照的少年時代隨父親生活於汴京(今河南開封),優雅的生活環境,特別是京都的繁華景象,激發了李清照的創作熱情,除了作詩之外,開始在詞壇上嶄露頭角。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如夢令》
李清照的詞《如夢令》一問世,便轟動了整個京師,「 當時文士莫不擊節稱賞,未有能道之者 」 (據《堯山堂外記》卷五十四)。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歐鷺。 《如夢令》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棠,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
雁子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李清照綽號 「李三瘦」
詞壓江南,文蓋塞北。
詞國皇后李清照
*******************************************
(三)李清照的流亡生活
1.靖康之恥
多愁逢亂世,善感遇坎坷。
半生付流浪,一生多顛簸。
金國滅遼、北宋示意圖。
連環畫冊《岳飛傳》。
宋欽宗靖康二年、高宗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李清照44歲。金人大舉南侵,強悍的金兵攻破北宋國都汴京城,砸爛了宋王朝的瓊樓玉宇,俘獲宋徽宗、欽宗父子北去。史稱 「靖康之變」。
宋徽宗趙佶的畫像。
宋欽宗趙桓的畫像。
連環畫冊《岳飛傳》。
宋高宗趙構,宋徽宗的第九子。
同年五月,康王趙構即位於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改元建炎,是為高宗,南宋開始。
是年三月,趙明誠因母親死於建康(今南京),南下奔喪。八月起任建康知府,亦兼江東經制副使。李清照隨後押運16車書籍器物在兵荒馬亂中,於第二年也就是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春輾轉抵達建康。
--------------------------------------------------------------------
2.夏日絕句
圖為明朝的南京城牆。
不久,建康(今南京)一天深夜,城裡發生叛亂,身為知府的趙明誠沒有恪盡職守指揮斟亂,而是孤身悄悄地用繩子縋城逃跑了。
叛亂被平定之後,趙明誠被朝廷革職。李清照深為丈夫臨陣脫逃感到羞恥,雖然並無爭吵,但往昔的魚水和諧己經一去不復返了,她從此冷淡疏遠了趙明誠。
公元1128年,他們夫婦向江西逃亡,一路上兩人相對無言。行至烏江(今安徽和縣),站在楚霸王項羽兵敗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聯翩,心潮激蕩。面對浩浩江水,隨口吟就了這首詩:今天的烏江水……
「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
《史記-項羽本紀》
項羽自刎烏江圖。
趙明誠站在她身後,聞聽之後羞愧難當,深深自責。從此便鬱鬱寡歡一蹶不振。公元1129年,趙明誠病卒於建康,一段將近三十年的美滿姻緣也就此落幕。
--------------------------------------------------------------------
3.八詠樓
紹興元年(公元1130年),亡國之恨、喪夫之痛、通敵之罪,災難接鍾而來。身體贏弱的李清照想捐出家中所有銅器等物,以洗清罪名。便追隨宋高宗的逃亡路線,輾轉流亡在越州、四明、杭州等地。
在李清照輾轉飄泊浙江金華期間,作者登上八詠樓,面對破碎的山河,感宋室之不振,慨江山之難守,憤然作詩曰:
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
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
浙江金華八詠樓。
浙江金華八詠樓。
--------------------------------------------------------------------
4.血淚寄山河
紹興三年(公元1133年)五月,朝廷派同簽書樞密院事韓肖胄和工部尚書胡松年出使金國,此時的李清照是貧病交加、身心憔悴、獨身寡居,聞訊十分激動,滿腔愁緒頓然化作希望豪情,便作長詩相贈:
子孫南渡今幾年,飄零遂與流人伍。
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抔土。
《送韓肖胄胡松年出使金國》
譯文:
自從南渡沒幾年,己經變成流浪人,與流亡逃難的人在一起倍加思念家鄉的一切。
雖然身在杭州而心系被金人佔領的故鄉,願將自己的血淚寄託給山河,願為收復故土拋灑一腔熱血而在所不辭。
南宋與金國對峙示意圖。
宋高宗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宋金紹興和議談妥,雙方達成東以淮水,西以大散關為界,息兵罷戰。
李清照晚年所處的時局
詩寫斷腸淚,詞譜離恨歌。
夜讀梧桐雨,凄凄淚如梭。
********************************************
(四)李清照的婚姻生活
1.琴瑟和弦
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 - 宋代著名的金石學家。
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公元1101年),李清照18歲,與時年21歲的太學生趙明誠在汴京成婚。
據李清照在《金石錄後序》中雲: 「余建中辛己,始歸趙氏。」 當時李清照之父李非作禮部員外郎,趙明誠之父作吏部侍郎,均為朝廷高級官吏。新婚後的夫妻二人生活,安靜和諧,高雅有趣,充滿著幸福與快樂。
每逢趙明城休假時,二人便去熱鬧的相國寺市場,買回他們喜愛的碑文和果實,夫妻 「相對展玩咀嚼」。古老神秘的碑文,把他們引向遙遠的歷史年代,帶給他們一種特有的文化藝術享受,使他們彷彿置身無憂無慮的遠古時期,因而 「自謂葛天氐之民也一」。
一次,有人拿了一幅南唐畫家徐熙的《牡丹圖》求售,索線20萬文。他倆留在家中玩賞了兩夜,愛不釋手。但是,由於財力所限、計無所出,只好戀戀不捨地歸還了人家。為此,「夫婦相向惋悵者數日 」。
南唐花鳥畫家徐熙的《玉堂富貴圖》,軸絹本112.5厘米x38.3厘米。
《玉堂富貴圖》賞析:牡丹花常被稱為富貴花,它是花中之王。自唐代以來,牡丹就成了民間所愛的、畫家常寫的花卉了。牡丹與白頭翁(鳥名)畫在一起,就叫做「富貴白頭」。徐熙將牡丹與玉蘭、海棠相配,因此得名《玉堂富貴圖》。該圖中牡丹、玉蘭、海棠、杜鵑布滿全幅,最後還用石青襯地。枝葉花鳥,用墨筆勾出輪廓,然後敷以彩色,湖石下還繪了一隻羽毛華麗的野禽。這種滿紙點染,不留空隙的畫法,顯然是受到了佛教藝術影響。此畫以淡墨勾線,造型生動,以淡彩敷色,給人以超逸清雅之感,從中不難看出徐熙的功力。李清照與趙明誠愛情的"結晶"
--------------------------------------------------------------------
2.遇人不淑
李清照的第二任丈夫 - 張汝舟。
趙明誠死後,他的侍妾雲捲走了趙家所有的家當離開了。個性開放的李清照也忍受不住凄涼,匆匆再嫁與張汝舟,她看中張汝舟的職位和他好看的外表,希望自己後半生能有個依靠,身邊有個知冷知熱的人疼愛自己。
但是婚後僅僅兩三個月時間,李清照就和張汝舟鬧翻了。她很快就發現,張汝舟喜歡的不是她這個人,對於她得意的才華也不在乎,與她結婚根本目的就是要得到她手中僅存的文物。張汝舟對她拳打腳踢,施以暴力,令她的身體和精神都受到了極大的打擊。李清照始終不願意著被人束縛的日子,她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要與張汝舟離婚!離婚之後,她依然無家可歸,身邊也無兒女,只能再次寄居在弟弟家,一直到生命的最後。在中國封建傳統觀念中,甚至在目前一些偏遠的落後地區,男女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後,就算夫妻感情再不好,就算遭受到家庭暴力,做妻子的都只能忍氣吞聲,逆來順受。在古代社會,有幾個女子敢說: 我要與丈夫離婚?
但是李清照卻在再嫁後才僅僅一百多天,就用告狀的方式提出離婚!宋代法律明確規定,妻子不能主動提出離婚,即便提出離婚,也必須由男方寫出休書,離婚方能升效。如果只是女方單方面想離婚,那是不會被批准的。李清照很聰明,她舉報第二任丈夫科舉時作弊的詳細經過,結果就像史書所述: 張汝舟被治罪,李清照也受到牽連,坐牢九天。從這段經歷可以出李清照絕不是軟弱可欺的人。
--------------------------------------------------------------------
3.孤獨終老
無兒無女,孑然一身,寄居人下,苟延殘喘。
國破家亡,半壁河山,尋尋覓覓,愁上心頭。
晚年李清照的生活李清照的晚年是十分悲慘凄苦的。自從渣男張汝舟被 「編管」 柳州後再沒人打攪她,一直獨自默默無聞地過著清貧苦悶的生活。據說她經常出入茶館,為賣唱的民女填寫一些小詞,不取費用,和民女同唱同樂。直到71歲那年在杭州旅居中寂寞地死去。
*******************************************
(五)後世的紀念
李清照在山東章丘紀念館。
點絳唇-追思李清照
梁筱荃
到訪山東,歸來堂韻思清照。境幽依舊,縴手詩詞妙。千古流今,點綴花枝俏。昔年遠,雖少歡笑,卻留俊才松梅茂。2017-4-24於濟南西安電影製片廠於1981年推出的一部人物傳記影片《李清照》,由謝芳主演。該片以宋代著名詞人李清照的生平為主線,描述了她悲歡離合的傳奇一生,其中一些故事情節為藝術虛構。
*******************************************
(六)李清照對文壇的影響
李清照,中國文學史上的婉約詞宗,以詞著名,兼攻詩文,並著有詞論,詞風獨成一家。
李清照作為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體現的愛國思想,具有積極社會意義。
從歷史的角度看待李清照愛國思想,她代表了中國古代廣大婦女追求男女平等、關心國事、熱愛祖國的一個側面,讓後人也從中看到了中國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
李清照還在眾多愛國作家中為女性爭得了一席之地。不僅如此,她還跳出個人閨中生活,開創了女作家愛國主義創作的先河,為後世留下了一個女性愛國光輝典範,特別是對現代女性文學的創作產生了重大影響。
從現實角度認識李清照愛國思想,能深刻地感受到女性在國家統一、民族團結以及社會進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光耀文壇,光照後世!
********************************************
根據相關資料收集整理,部分圖片采自網路。2017年5月9日再稿於津門。
推薦閱讀:
※丈夫死後, 「千古第一才女」出對聯來徵婚, 不料被一和尚對出
※他們的妻子都是香港小姐冠軍,是否郎才女貌?
※誰捧紅了與張愛玲齊名的民國才女蘇青
※【人物】堪憐詠絮才:民國四大才女
※如何評價薛濤?說說你知道的薛濤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