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衛)
形聲字,從行,韋聲。也是會意字。行是行走,「衛」的本義就是兩個士兵繞著城池巡邏,就是守衛,保衛。簡化字是現代人改造。但是「韋」爲什麼表示巡邏呢?
韋(韋)
本義是環繞。這個字中間是一個「囗」(讀『爲』),注意,「囗」不同於「口」,這個問題我們以前也說過。表示一座城市。"韋"上下的形狀比較像人的兩隻腳。本義是一個人繞著一座城巡視。它是「圍」(圍)和「衛」(衛)的本字。後來才分別加了「口」和「行」加以區分。簡化字仿照草書改造。這樣一來就無法解釋了。尤其是「衛」,完全與「韋」(韋)斷絕了聯繫,破壞了漢字之間的規律性,學起來沒有系統,非常凌亂。
說到「囗」,我們順便說一說「圖」。圖也是以「囗」爲偏旁。
圖(圖)
會意字。按《說文解字》的說法,「圖,畫計難也。從口,從啚。啚,難意也。」也就是說「圖」的本義是出謀劃策。外面的「囗」意思是規劃,裡面的「啚」(讀?塗』)意思是困難。大家可以想像這個「圖」的含義了吧,所謂「有機可圖」,「圖謀不軌」。後來,這個字才引申出圖畫,地圖這些意思,因爲做地圖也需要仔細規劃的。
但有學者認爲恰恰相反,「圖」中間的「啚」實際上是「邑」的變體,表示城市,邊邑。因此,「圖」的本義就是繪地圖,謀劃反倒是由此引申的。無論哪種解釋正確,簡化的「圖」是仿照草書改造的。竟把裡面改爲了「冬」,實在是既沒有意義也沒有必要。
術
「術」和「術」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字。
「術」是形聲字。《說文解字》:「術,邑中道路。從行,術聲。」它的本義是供人行走的道路。後來逐漸引申爲某種學問的門道,比如藝術,武術,法術等等。所以,簡化後的「術」沒有了「行」,藝術,武術沒了可以行走的道路,就走不通了,如果這樣,藝術,武術又怎能成為一門體系,一門學問呢?
實際上簡化後的「術」讀「竹」,是另一個字。「術」是個象形字,像一種草的樣子,它就是「白朮」。中藥「人參白朮」我們很多人念成「人參白術」;還有《說岳全傳》中的「金兀朮」,我們很多人也念成「金兀術」,都是受到簡化字的誤導。
與之相同的情況還體現在「後」與「後」二字。
後 後
兩個完全不同的字。
「後」,《說文解字》:「後,繼體君也。像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故厰之。從一,口。發號者,君後也。」按許慎的說法,「後」是指君主。但這其實是引申義。根據現代專家的考證,「後」的本義是指懷孕的婦女。由於人類早期處於母系社會,女人是整個族群的領袖,因此「後」就引申爲君王,君後。後來人類進入父系社會,男人成爲一個族群的最高領袖,所以「後」就不表示君主,而表示國王,皇帝的配偶,比如王后,皇后。
「後」,《說文解字》:「後,遲也。從彳,幺,夂者,後也。」意思是說,「後」就像是一個人的腿腳(夂)就好像被繩子(幺)拴住一樣,無法行走(彳),走不動,走不快,落後了。所以「後」表示「前」的反義詞,「後面」「落後」之類的意思。
所以說我們現在的簡化字隨意將兩個字形字義毫不相干的字合併,確實毫無道理,因爲二者意思毫不相干,你根本無法解釋簡化字「後」爲什麼既表示「王后」又表示「後面」。而且這種被隨意合併的字數量還非常多,我們以後還會陸續講到。
講了這麼多以「彳」爲偏旁的漢字之後。我希望大家不要再受簡化字的誤導,把「彳」讀作「雙人旁」,應該讀作「赤」;更不能理解爲「兩個人」。當然,對於這個「彳」字的本義,無論它是指「人的腿腳」,還是指「街道小路」。有一點是共同的,也就是這兩種解釋都是爲了表達「彳」的意思是「人在走路」,都是和走路有關係。
說了「彳」,我們順便說一下「亻」。「亻」確實就表示一個人,它是「人」這個字的變體。我們來看這麼一個字。
備(備)
會意字,本義是小心謹慎,引申爲戒備,準備。右半邊是象形字。像許多箭插在箭桶里。加「亻」作偏旁,意思是說士兵的箭筒裏已經裝滿了箭。準備好了。簡化的「備」,上面的部分我們馬上要講,它表示人的腿。所以這兩個部分合併,怎麼也表現不出剛才我所說的意思。
現在我們就來看「夂」。「夂」(讀『止』)這個字前面已經出現過多次,它很像人的兩條腿,所以它的意思就是人的兩條腿。
處(處)
會意字,由「虍」,「処」(讀『楚』)會意。也是形聲字。本義是靜止,休息。「処」也是會意字,由「幾」,「夂」會意。「幾」表示是凳子(註:幾隻能表示供人休息的桌椅板凳,它和『幾個』的『幾』完全不一樣),「夂」表示人的腿。因此這個「処」字的意思就是「得幾而止」也表示靜止,休息。而且「処」是「處」的早期寫法。但爲什麼後來要在「処」的上面加「虍」呢?有專家通過對金文的研究發現,「虍」是指古人頭上帶的虎皮冠。因此「處」的本義是一個頭戴虎皮冠的人坐在凳子上休息。「虍」作爲偏旁就表示「老虎」。提到「虍」我們說一些題外話,「虎」這個字也是會意字,王筠《釋洌》:「謂其通體皆象虎蹲踞之形也。」「虎」字上半部的「虍」是象形字,像老虎面部的條紋和牙齒。下半部也是「幾」,表示老虎蹲踞休息時的樣子,與「處」的意思很接近。
但是「處」簡化成「處」就沒道理了。你要非簡化不可,改爲「処」到還說的通。怎麼也不該把「幾」簡化爲「卜」啊,難道是一邊走路一邊算卦?當然,有人發現,「咎」這個字上面好像有一個「處」,這怎麼解釋?實際上,這個「咎」字是由「各」和「人」會意。《說文解字》:「咎,災也。從人,從各。各者,相違也。」本義是災禍。「各」表示與自己的意願不同,所謂「各自」正是此意。與自己的意願不同,當然就是這個人的災禍。因此,「咎」中並不包含「處」。
還有一類字是以「舛」(讀『喘』)爲偏旁的漢字。「舛」的左半邊是「夂」,右半邊就是把「夂」倒過來寫。因此「舛」也是指人的兩條腿。漢字當中帶「舛」的字也都跟人的腿腳有關。比如「舞」「舜」「粦」等等。
說到「舞」,我們就應該說說「無」(無)。其實「無」就是「舞」,兩個字早期的字形字義完全一樣。表示一個人手上拿著野獸的皮毛跳舞。後來隨著漢字的發展,人們在「無」下面加一個「亡」表示沒有,加一個「舛」表示跳舞。楷書分別寫作「無」和「舞」。
還有一個字是「粦」。《說文解字》:「粦,兵死及牛馬之血為粦。粦,鬼火也。」本義是被兵器所殺的人流的血以及死去牛馬的血化作了鬼火。我們知道古人認爲「鬼火」是人的靈魂,它是會走動的,所以它有一個「舛」字。不過老實說,這個「粦」字的上半部應該是兩個「火」。但由於兩個「火」連起來寫,看起來很像「米」,因此後來就逐漸訛爲「米」。所以這個「粦」就引申爲光亮的意思。
在漢字當中,很多字都是由「粦」加偏旁延伸出來的。比如「磷粼燐麟鱗」等等,這些字都含有光亮的意思。
還有幾個字,「鄰」(鄰),「憐」(憐),「磷」,「燐」都是互爲通假,有些時候是通用的。這裡我們要指出,「憐」和「憐」也是兩個不同的字,我們今天又按照那條非常不科學的「讀音相同,用筆畫少的代替筆畫多的」簡化原則,以「憐」代「憐」。「憐」是形聲字,表示可憐,憐惜。而「憐」讀作「伶」,意思和「伶」一樣,表示一個人非常機智靈敏。鄰居的「鄰」(鄰)也是由「粦」加「阝」(讀『父』)造的一個形聲字。有時候也和「燐」「磷」通用。這些字都屬於一類字。
請注意,「阝」也和「彳」一樣,被我們現代人亂念,瞎解釋。絕大多數人受簡化字的誤導,把「阝」說成「耳朵」。可是大家可以翻翻字典,找一找以「阝」爲偏旁的漢字,絕對和耳朵沒有任何關係,那麼這個「阝」究竟是什麼呢?我們下回再說。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