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賞談---且聽風吟-村上春樹

且聽風吟 - 作品背景

且聽風吟是村上春樹的「青春三部曲」的第一部,創作於1979年,在作者經營爵士樂酒吧期間在廚房餐桌上完成的。

且聽風吟 - 作品簡介

 村上春樹的「青春三部曲」的第一部——一切都是偶然而生:「我」是偶然在酒吧揀回了一個醉倒的少女,又偶然在唱片店裡見到做營業員的她。一切也不必多問:相攜著來到海邊,聞那海潮的清香,聽那遙遠的汽笛,沉醉於傍晚的和風,追憶起夏日的夢境,有此,青春歲月更復何求?當然,最後一切也不可復得:寒假歸來,伊人已杳,唯有獨坐舊地,悵望大海而已。

且聽風吟 - 作者簡介

  村上春樹,一九四九年生,日本早稻田大學戲劇系畢業。受歐美文化薰陶,被譽為日本「八十年代文學旗手」,曾獲得「群像新人賞」、「野間文藝賞」、「谷崎潤一郎文學賞」,並被名評論家推舉為最具都市感受性、最能掌握時代特質與節奏的作家。

且聽風吟 - 作品賞析

 「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徹頭徹尾的絕望。」

  這是大學時代偶然結識的一位作家對我說的活。但對其含義的真正理解——至少能用以自慰——則是在很久很久以後。的確,所謂十全十美的文章是不存在的。

  儘管如此,每當我提筆寫東西的時候,還是經常陷入絕望的情緒之中。因為我所能夠寫的範圍實在過於狹小。譬如,我或許可以就大象本身寫一點什麼,但對象的馴化卻不知何從寫起。

  8年時間裡,我總是懷有這樣一種無奈的苦悶——8年,8年之久。

  當然,只要我始終保持事事留心的好學態度,即使衰老也算不得什麼痛苦。這是就一般情況而言。

  20歲剛過,我就一直儘可能採取這樣的生活態度。因此不知多少次被人重創,遭人欺騙,給人誤解,同時也經歷了許多莫可言喻的體驗。各種各樣的人趕來向我傾訴,然後渾如過橋一般帶著聲響從我身上走過,再也不曾返回。這種時候,我只是默默地緘口不語,絕對不語。如此迎來了我「20年代」的最後一個春秋。

  而現在,我準備一吐為快。

       

      ……

      這篇作品無處不令人感受到主人公對已逝青春的充滿詩意的叩問、依戀和思索,以及對往日故鄉的守望、牽掛與傷懷。寫法隨意而又細膩,於虛幻與空靈之中帶出沉重的現實感和深切的生命體驗,進一步透示出作者對小說本身的思考和遊刃有餘的清潔操作。

且聽風吟 - 作品人物介紹

 主人公「我」和綽號「鼠」的同學以及缺小拇指的女郎,個個慵懶、孤獨。(待補充)

且聽風吟 - 作品影響

 從七十年代開始至八十年代末,日本開始向「後工業社會」過渡,這是日本文學審美意識發生變化的年代。在多元並存的文格局中,後現代主義曾掀起一股熱潮,表現出從現代主義文學思潮向後現代文學思潮的退卻。村上春樹的小說,對題材的駕馭和把握,多以後現代主義的視角,緊扣豐盈駁雜和變動不居的時代脈搏跳動,通過紛繁喧囂的都會,結合對社會、人生的體悟,描繪出「團塊的一代(注)」七十年代以來,在物慾橫流、形而下的原始性慾的饑渴和性愛睏頓下的情感困擾,生動地提示了當今社會中年輕人雖不乏迷失、困惑,但卻擁有了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村上春樹密切關注後工業時代這一特定歷史條件下的青年的心理和生命狀態以及情感世界,記錄了一幅幅現代都市情感圖景,在後現代文學方面起到了借鑒示範作用。他的小說可以說大半依賴一種新的審美眼光和寫作手法,探索小說藝術的特性和審美本質,並以修辭的華麗支撐作品的感情、人物、邏輯等小說藝術的基本生命體,使這種探索有了很好的參照。青春遊戲的活躍因素,使學生的主題增添了不少生命的活氣息,嘗試用一種試驗技巧來表達他們的都市情結,是通向現代年輕人精神探索的秘密花園的幽徑。由《且聽風吟》(1979)、《一九七三年的彈子球》(1980)兩部中篇小說和長篇小說《尋羊冒險記》(1982)構成的三部曲,是他文學經歷中異想旅程的出發點,具有都市時尚色彩的先鋒小說。《且聽風吟》給予故鄉、夢幻、傳說與現實以生命、愛情、憎恨,告訴人們故鄉是心靈不滅的存在,也是村上春樹的文學資源,而書中人物濃重的夢鄉之情又來自他在故鄉中一段非常孤獨的經歷。主人公「我」和綽號「老鼠」的同學以及缺小拇指的女郎,個個慵懶、孤獨。他筆下的人物大多是思想新潮、大膽追求愛情的日本青年,他們的魅力不是陽剛型的,而是當前青年男女最喜愛的混合型;既惹人喜愛,又易見異思遷,是村上春樹都市浪子的孤獨魅力,多少折射出一點點社會文化心態的矯情。村上春樹筆下的愛情,以一種無法言說的孤獨與灰色為主要色調貫穿始終,而每一個愛情故事無不以悲劇告終。

且聽風吟 - 作品評價

 新的文學生命,在於新的意識移植到新的藝術有機體中。村上春樹的小說,從題材到表現手法等方面,既在總體上反映了近年來日本文學創作探索的深入和藝術格調的變化,也展現了表現方法的發和創作個性的改變,可以看作純文學的又一前景的新曙光。村上春樹本人也承認,他同日本文學傳統聯繫不多,信奉和崇尚的是美國當代作家司各特·菲茲傑拉德、萊蒙德·錢德勒、杜魯門·卡波特、厄普代克等,並大量翻譯了他們的作品,深得神髓。他說,他讀了二十遍菲茲傑拉德的《冬天的夢》和《再訪巴比倫》,「只有他才是我幾年來的老師、大學和文學夥伴」。村上春樹從他那兒學到「小說就是人生」。評論家認為,《且聽風吟》的文體是翻譯小說的文體,村上春樹承認是受了科特·馮尼格特較深影響。此外,村上春樹的精緻還表現在他對音樂的使用上,得心應手地大量插入當今歐美的先鋒音樂,表現出他的優秀音樂品味。

  村上春樹小說中的人物的行為舉止,情感的起伏跌宕,無不與日本經濟的高速度發展緊密相連,具有濃郁的現實感和時代氣息,華麗的現代都市,它的真正主人卻在華麗之。村上春樹的崛起,似乎預示著一個時代的即將逝去,另一個時代接踵而來。

且聽風吟 - 作品榮譽

    榮獲第二十二屆群像新人獎。有評委認為:「每一行都沒有多費筆墨,但每一行都有微妙的意趣!」這是村上春樹的成名作,在日本已售出一百四十餘萬冊。

且聽風吟 - 相關影視作品

 村上春樹小說被改編成電影前後一共五次,三部長片兩部短片。村上春樹首次遇上電影是在1981年,由大森一樹導演的《且聽風吟》(台灣譯「聽風的歌」);第二次是1988年野村惠一改編村上短篇《泥土中她的小狗》(收錄在《開往中國的慢船》中)的《對著森林的另一側》。然後第三次是今年年頭市川准導演、尾形一成、宮澤理惠主演的《托尼瀧谷》。另外還有兩部短片:1982年山川直人導演的《麵包店再襲擊》、《遇見100 %的女孩》


推薦閱讀:

聽歌學日語 No.1-世界は戀に落ちている(世界已墜入愛河)-CHiCO with HoneyWorks
【歐美經典音樂】國標舞華爾茲《追憶》
【變畫五評】
王家衛的電影,如果拿掉音樂會是什麼樣子?
薛之謙:人生,最好不過遇見一個懂你的人@岳雲鵬

TAG:音樂 | 村上春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