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講壇——蒙曼講武則天講稿2初入宮廷

百家講壇——武則天講稿(二)初入宮廷

  這是在唐太宗貞觀十一年,當時呢,武則天是十四歲,她的美貌和聰明通過種種渠道,就傳到唐太宗的耳朵里了,唐太宗呢就決定徵召她當才人,這才人是怎麼回事呢?才人是皇帝後宮之中妃嬪裡頭的一個等級,咱們都知道,皇帝的嫡妻叫做皇后,那皇后有沒有品呢?皇后沒有品,皇后跟皇帝一樣,那不是官,比官大,可是皇后之下呢,其他的妃嬪,就得有等級了。當時呢,按照唐朝的制度規定,第一等叫做妃,妃一共有四個人,是一品;妃之下呢,第二等,也是二品,叫做殯,殯有九個人;殯往下,三品,那叫婕妤,婕妤還是九個人;婕妤往下,第四品,那是美人,美人也是九個人;再往下,才是武則天的在那等級,叫才人,才人也是九個人。那咱們說,進宮當才人,是好事還是壞事啊?這個事情很難評列啊。一方面,一個14歲的小姑娘,一下子就成了五品官了,這也是很榮耀的一件事;但是在另外一方面呢,咱們可能都聽過一句詩,叫做「後宮佳麗三千人」,那皇帝身邊的女人,那是多了去了,真正能夠得寵的呢,寥寥無幾,所以「後宮仕麗三千人之後」,還有一句呢,叫做「三千寵愛在一身」,中獎率很低,真正能夠得寵的很少,大部份人就要非常寂寞地終老一生了。所以一般的父母,面對這種情況,都不大捨得讓女兒去冒這個險,那咱們知道楊夫人,人家是有帝王背景的,她對大內裡頭的事情更是明白,她就更捨不得讓女兒去冒這把險,所以聽到這消息之後,楊夫人是日夜啼哭。

  那咱們說,武則天怎麼想呢?武則天她不這麼想,她想要進宮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沒準就此還能改變命運,於是在臨上車,離開家門的那一刻,她對著母親回眸一笑,說了這麼一句話:「見天子焉知非福。」(--《新唐書·后妃傳》)你怎麼知道見皇帝不是一件好事呢?從這句話啊,咱們就能看出來,這個十四歲的小姑娘,那有著不一般的膽略和勇氣啊。就這樣武則天帶著改變命運的夢想,就進宮了。

  剛進宮的時候呢,唐太宗也確實喜歡過她,還給她取了一個名字,叫武媚娘,因為這個小姑娘長得是嬌媚動人啊,唐太宗取了這麼一個名字。那麼咱們說這個名字好聽不好聽呢?聽起來是不錯,可是別把它太當真,為什麼呢?「武媚娘」實際上是從隋朝開始,就有的一首流行歌曲的名字,一首歌叫《武媚娘》,就跟咱們前十來年,有一歌叫做《村裡有個姑娘叫小芳》,就猶如這「小芳」一樣,給這個女朋友取名「小芳」,如果在當時,可能就覺得不大鄭重,這就反映出唐太宗當時對武則天的態度,什麼態度呢?他就是把武則天當成這麼一個小玩意啊,喜歡過,給她起個流行歌曲的名字,可是後來軍國大事一忙,他就把這個小小的武媚娘給丟到一邊去了。可是咱們剛剛說過,武則天那是帶著夢想進宮的啊,她怎麼能夠容忍皇帝冷落她呢?她要抓在機會,她想要表現一下自己,那怎麼表現自己呢?

  有一個故事流傳得很廣,是武則天晚年親口說出來的,咱們姑且就把它叫做「獅子驄事件」。這獅子驄是一匹馬的名字,因為這個馬的毛是卷的,跟獅子似的,所以人們就把它叫做獅子驄。這個馬長得是高大威猛,神駿異常,可是呢脾氣也非常暴躁,不好馴,見一個踢一個,見一對踢一雙,沒人能夠馴得了它。那咱們知道,唐太宗他是一個馬上打天下的皇帝啊,他非常地喜歡馬,看見獅子驄這個樣子,他就覺得挺煩的,怎麼就駕馭不了它呢?有一天啊,唐太宗就帶著他的妃嬪,包括武則天在內,一塊兒來看這匹馬來了。

  那咱們可能有人又奇怪了,說你妃嬪你在後宮裡頭,看看花看看魚都行,你看馬乾什麼?這就涉及到咱們唐朝的歷史背景了,咱們唐朝啊,這個統治者呢有少數民族的血統,有北唐胡人的血統,所以對於女性的束縛比較地松,當時的婦女不裹腳,而且經常參加戶外運動,比方說打獵啊,打馬球啊,都能看到女性的身影,特別是宮廷婦女,那經常有跟皇帝一塊兒去打獵的機會,所以呢,對馬並不陌生,咱們說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女皇帝就出現在唐朝,這也是有社會因素的。

  反正呢,武則天這時候就和其他妃嬪一起,跟著唐太宗來看馬來了,那唐太宗看了看,嘆了一口氣,說馬是好馬,可錯沒人馴得了,那旁邊是一片寂靜啊,所有的妃嬪都不敢說話啊,地上掉一根針都聽得見。可是這個時個呢,武才人挺身而出,說妾能治之,我能治服它,但是我需要三樣東西,哪三樣呢?第一,鐵鞭;第二,鐵鎚;第三,匕首。那唐太宗說這不對啊,這不是馴馬的東西啊,你要這些東西幹什麼啊?武則天說啊,我呢,先用鐵鞭抽它,如果它不服的話,我用鐵鎚砸它腦袋,如果它還不服,我一匕首捅了它。哎呀,唐太宗聽了心裡是涼哇哇的,你說花朵一般的小姑娘,怎麼說起話來這麼狠呢?所以一時半會他都沒說話,過了一會兒,終於說出一句話來,說你真勇敢,然後呢,然後沒事了,沒下又了,也沒賞東西,也沒封官,枯計也沒讓她真的去馴馬,這事就過去了。所以說武則天在唐太宗這個時候,第一次表現那是以失敗告終了。

  那這一次事情還不算糟,還有更糟糕的事在後面等著她呢。什麼事呢?就是在唐太宗晚年的時候,宮裡頭忽然開始流行一則預言,什麼預言呢?說「唐三世之後,則女主武王代有天下。」(--《舊唐書·李淳風傳》)這本來是一個民間的說法,後來就傳到宮廷裡頭了,說唐朝經過三代,就會有一個女主,一個女人,她姓武,取代大唐王期那李世民聽了這個話,他很難受啊,怎麼辦呢?他就找到到一個太史令,叫李淳風,問他有沒有這回事呢?那他為什麼找太史令呢?這個太史令,他不是管歷史,他管天文曆法,相當於咱們現在說是一個占星術大師,找專業人士了。問李淳風,說你觀天象,有沒有類似的運象啊?李淳風說還真有,說臣夜觀天象,發現有太白經天,這意味著有女主要興起,我經過一番推算呢,發現這個女人,已經在陛下的宮裡頭了,是陛下的眷屬,三十年之後,她就要取代陛下,代掌咱們這個大好河山啊。那李世民聽了緊張啊,他說那怎麼辦呢?既然預言和天象都一致了,咱們就這樣吧,寧可錯殺三千,不可使一人漏網,咱們在宮裡頭清理清理,凡是姓武的,跟武沾邊的,咱們都殺了算了。李淳風說這不好啊,他說王者不死啊,上天既然派這麼一個人下來,他就會保護她,你呢恐怕輕易殺不得她,退一步說,就算你把她殺了,那上天的意思如果沒有改變的話,他還會再派一個人來,那這個人呢,咱們剛剛說是陛下的眷屬,已經在陛下的宮裡頭了,那現在是個成年人了,三十年之後呢,那就是老年人了,老年人心地比較仁慈,可能對陛下的子孫還會留有餘地,可是如果你現在把她殺了,上天又生出一個新的人來,那那個人三十年之後,可是年輕人啊,年輕人心狠啊,那殺起陛下的子孫,恐怕就更加不留後路了,所以呢不能殺,這是一個說法。

  那還有一個說法,是《太平廣記》里的說法,就更懸了,開始也是有這麼一則預言了,唐太宗找到李淳風,李淳風說確實有這麼回事,那唐太宗就說,那你指認一下吧,既然是我的宮裡頭的眷屬,就是我的妃嬪,你就給我指出是哪一個人。李淳風說這可不好指,您這後宮仕麗三千人,這麼多人我看不好啊,唐太宗說這還能難倒我嗎?把他們一百個人編成一隊,你就給我指出在哪一隊里就行了。然後李淳風就指了一隊,那指了一隊,唐太宗說這個目標還太多,這個這樣吧,再把這一隊分成兩組,50人一組,你說在哪一組裡,李淳風又指了一組,其實武則天就在這組裡了。然後呢,唐太宗又說了,這50還是多啊,要不我再分25個人一組吧,李淳風這時候不幹了,他說天機不可泄露,我不能隨便說出這個人是誰,陛下您自己精去吧。那唐太宗說了,我哪精得著啊,把這50人全都殺死,李淳風還是那套話,王者不死,你殺了她後患無窮。

  反正最終這兩個故事的結果是一樣的,唐太宗都沒有開這個殺戒,可是沒有開殺戒,他可起了殺心了,他這麼一起殺心不要緊,有一個人倒霉了,當了替死鬼了,誰呢?此人姓李名君羨,是玄武門的一員守將,這個玄武門非常重要,所以玄武門的守將都特別孔勇。這個李君羨他的崗位,就在玄武門,那咱們說崗位在玄武門,他的職位是什麼啊?這李君羨的職位啊,是左武衛將軍,這是唐朝府兵制十萬衛體系下的一員大將。那他職位是左武衛將軍,他的爵位是什麼啊?李君羨的爵位是武連郡公,那他是哪的人呢?沼州武安人。咱們看,已經有四個「武」字了,玄武門守將,左武衛將軍,武連郡公、武安人。這個其實還不要緊,真正要了李君羨命的是他自己的一句話,這怎麼回事呢?

就是在唐太宗晚年的時候,有一次心情比本是好,就宴請武將開PATTY,讓武將都來熱鬧熱鬧,這個酒酣耳熱之後,唐太宗就像活躍一下氣氛,說咱們別這麼悶頭坐著,咱們說說笑話,怎麼說笑話呢?就各自報上小名,說你小名叫什麼?博大家一笑嘛,武將都響應,比如說有的武將站起來說了,臣小名和尚,再有武將呢,說臣小名禿子,等等等等,大夥都這麼一笑,輪到李君羨這兒了,他說什麼呢?他說臣小名五娘子,這個時候哄堂大笑,太不協調了,您說一個鬍子拉茶、人高馬大的將軍,他小名叫五娘子,這是個女人的名字啊,這些人都覺得反差太大,就都笑了。可是呢,只有一個人笑不起來啊,誰呢?唐太宗啊,他笑不起來了,他把這事和那個女主武王的預言聯繫在一起了,您看呢,玄武門守將、左武衛將軍,武連郡公、武安人,還是個五娘子,他覺得這個人以後要犯上作亂,要謀反,於是呢,唐太宗沒過幾天,找個借口把這個李君羨就給殺了。那既然殺了李君羨,唐太宗呢覺得這個事就過去了,因此呢,就沒有再擴大搜索範圍,武則天就因此逃過了一劫。

  那咱們說這個事又夠神的啊,這事是真的還是假的啊?我個人認為這個事它還是假的,它是武則天當皇帝前後造神運動的一個環節,她就是要向天下的老百勝宣布,我是受命於天、王者不死,你看當年情況都那麼危息,我的名字都要呼之欲出了,在這種情況下,居然還有人替我頂缸,那你說我不是王者不死,是什麼啊?所以武則天當了皇帝以後呢,還煞有介事地替這個李君羨平反,說當年他受了冤枉了,替我死了,今天給他平反昭雪,可是這事,這是一個帝王神話,又是一個帝王神話,武則天為了給自己造勢造出來的。

  武則天在唐太宗一朝,她過得究竟怎麼樣?她的實際處境是什麼樣呢?我想啊,一言以蔽之,武則天在唐太宗一朝,那叫做鬱郁不得志,從貞觀十一年進宮當才人,到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去世,時間過了十二年啊,武則天也從一個十四歲的花季少女,成長為一個二十多歲的成熟婦人了,可是呢職位沒有變,開始是武才人,最後還是武才人。那咱們說大家又不明白了,武則天那是蓋世英雄啊,後來何等了得啊,怎麼這十二年就虛度了呢?怎麼唐太宗就不賞識她呢?我想要講清楚唐太宗為什麼不賞識武則天,咱們就得先來說一說唐太宗他賞識什麼樣的人,他喜歡什麼樣的女人。那唐太宗喜歡什麼樣的女人呢?咱們知道,有一個女人,那是唐太宗一生都非常愛慕的啊,誰啊?長孫皇后啊,長孫皇后讓唐太宗一生都非常敬重啊。這個長孫皇后,據說從小知書達禮,十三歲的時候,就嫁給李世民了,跟著李世民那是風風雨雨,最後李世民當上皇帝,她當皇后了,李世民呢,很看重她,所以每次遇到軍國大事有疑問的地方,老想諮詢一下長孫皇后,可是長孫皇后每次都拒絕他,她怎麼拒絕的呢?長孫皇后是這麼說的:「牝雞之晨,惟家之索,妾以婦人,藝敢豫聞政事。」(--《舊唐書·后妃傳》)說母雞打鳴,那是家門不幸啊,我一個婦道人家、女流之輩,怎麼能夠干涉國家大事呢?因此怎麼問都不開口。

  那咱們說,長孫皇后她是不是一個只關心柴米油鹽,真的對政治不感興趣的人啊?我舉幾個例子,咱們大伙兒自己分析分析。第一個例子,是李世民還當秦王的時候,李世民不是跟著父親李淵一起東征西討打天下嗎?立下了赫赫戰功,可是功勞大了,人的野心也就大了,不甘心當秦王了,想當皇太子,進而還想當皇帝。他一有這個想法,那不就跟當時的皇太子李建成,還有弟弟李元吉,還有父親李淵,就都產生矛盾了,那產生矛盾了,長孫氏她怎麼辦?長孫氏這個時候,是拚命地孝順唐高祖,而且努力和唐高祖身邊喜歡的那些妃嬪搞好關係,那她為什麼要這樣做啊?很簡單啊,這是一種情報工作啊,等於說在李淵的身邊安插上了眼線,有了這些眼線,從此李淵和他其他幾個兒子的一舉一動就都被李世民盡收眼底了,兵法上不是也說嗎?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啊,所以呢,長孫氏在情報戰中,立了大功了,這是第一個例子。

  第二個例子,是李世民當皇帝以後了,他是想勵精圖治,當一個好皇帝,於是他就跟大臣講了,說你們看見我有什麼事辦得不對,你們可千萬直言己見,直截了當給我提出來,那大臣有的聽了,有的沒聽,誰最聽話呢?魏徵啊,魏徵是個有名的諫臣,一個諫官,所以魏徵經常給李世民提意見,而且意見提得常常挺沖的,說話直截了當。有一天,他終於把唐太宗李世民給蔥惱了,李世民回到後宮,那是怒氣沖沖,扔下一句話,「會當殺死田舍翁」,我一定要把這個鄉巴佬給收拾掉。長孫皇后一聽這話,馬上就明白怎麼回事了,那她怎麼處理呢?她啊沒說話,轉身回裡屋去了,回到裡屋呢,她就換了一身衣服,換了一身朝服,那什麼是朝服啊,那是皇后在重大場合所穿的大禮服啊,她穿上朝服出來,對著李世民是納頭便拜,李世民給拜敬了,說皇后你這是幹什麼啊?你穿得這麼正規給我磕頭,你是什麼意思啊,長孫皇后說了,我是來祝賀你來了,李世民說你祝賀我什麼啊?長孫皇后說啊,我聽說了一句話,叫做「君明則臣直」,就是只有皇帝聖明,這個大臣才能夠有忠心,有直言,現在魏徵他這麼直言己見,說明皇帝您英明啊,所以我特別高興啊,我就來祝賀您來了。那咱們想,這個唐太宗李世民也是個聰明人,他怎麼會不明白皇后想幹什麼啊,皇后這也是勸自己呢,就是當皇帝要有度量啊,要容得下不同意見,不能說別人給你提意見,你就殺人啊,咱們說宰相肚裡能撐船,那皇帝的肚子里呢?皇帝的肚子得像江洋大海一樣,得能盛得下航空母艦才行,這是長孫皇后一番曲折的進諫啊,這是第二個例子。

那第三個例子呢,長孫皇后是一個很賢慧的人,可是英年早逝,36歲就去世了,那在她病重的時候,皇帝啊太子啊,都很著急,有一天太子就跟她說了,說咱們該看的病也看了,該請的醫生也請了,可是呢您的病不見好,我想這時候,咱們不能求助於人,只能求助於神了,怎麼辦呢?咱們把這個監獄打開,把犯人都赦免,然後呢,咱們再多度些和尚,這樣不就給您積積陰德,沒準上天讓您再多活幾年。那麼長孫皇后聽了太子這個建議,她怎麼反應呢?她說絕對不能這樣干,死生有命,怎麼能夠由人力強迫改變它呢?再說我是一個婦人,我對國家沒有什麼貢獻,怎麼能因為我身體的緣故,就干擾國家的正常工作呢?不行。最後沒有赦免犯人,也沒有度和尚,長孫皇后終於就進入了彌留之際了,在這時候,她還握著唐太宗的手,跟他囑咐了好幾件事,囑咐什麼呢?比方說,她先囑咐一件事,說皇帝你千萬不要重用外戚,現在我娘家人都已經當官了,可是你千萬不要讓他當大官,為什麼呢?說因為自古外戚干政,沒有好結果啊,你要真對我好,真對我們家好,你就別讓他們干政,說了好幾件事,那李世民也都是一一答應。

  那咱們看這幾個例子,咱們再分析分析,長孫皇后她是不是真的不關心政治啊,不是啊,她關心政治,只是她從來不公開表達出來,不公開干政,可以說是外柔內剛,這才是一個正經的賢內助呢,所以說她死的時候,唐太宗非常悲傷,說我「內失一良佐」(--《舊唐書·后妃傳》)啊,我在宮裡頭,那可是失去了一個好幫手啊。長孫皇后去世以後,唐太宗李世民再也沒有立過皇后,可見他終生愛慕這個女人。

  那咱們再舉一個例子,這個例子,可就跟武則天有可比性了,誰的例子呢?徐惠的例子,這徐惠也是一個女孩於,出身於知識分子家庭,從小號稱神童,五個月就會說話,四歲就熟讀《論語》、《毛詩》,八歲就能寫下洋洋酒酒的文章。她的才華也是被唐太宗打聽到了,唐太宗也徵召她進宮當才人,跟武則天的起點是完全一致啊,而且進宮的時間也差不多,武則天進宮的時候14歲,徐惠進宮的時候也就是十二、三歲的樣子,可是這個徐惠進宮之後,這個道路走得跟武則天就完全不一樣了。徐惠她進宮之後,馬上就非常關心國家大事,她看到李世民經過多年的勵精圖治,國家搞得蒸蒸日上,自己有點志得意滿了,徐惠覺得此風不可長,於是呢,馬上給唐太宗上書,她是這麼寫的:伏願抑志載心,慎終如始,削輕過以添重德,循今是以替前非(--《舊唐書·后妃傳》)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你當皇帝,要或驕或躁,永保革命本色,只有這樣國家才能順利地向前發展,如果你這麼早的就志得意滿了,那以後國家就會走下坡路。

  那咱們也知道,李世民是個好皇帝啊,非常喜歡別人跟他說這樣的話,所以對徐惠特別地讚賞,馬上徐惠就提拔了,從徐才人提拔為徐婕妤了,咱們剛剛說過,才人是五品,婕妤是三品,從五品長到三品去了。那麼這個徐惠當了婕妤,也是再接再厲,繼續關心國家大事,於是沒過多久又提拔了,這回提拔成徐充容了,這個充容是什麼啊?充容是九殯之中的一個名號,九殯咱們剛才說過是二品,從三品又上到二品去了。就在她當徐充容的時候,唐太宗李世民在貞觀二十三年去世了,那麼徐充容非常難過,她說先帝有厚恩於我啊,我發誓要追隨他於地下,他死了我也不活了,非常地深情,於是呢,有病不吃藥,很快也就死去了,殉情而死啊。她殉情之後呢,唐朝又把她追封為徐賢紀,賢紀那是妃子裡頭的一個名號了,上到一品去了。你看啊,這個徐惠,從徐才人做起,到徐婕妤,再到徐充容,再到徐賢紀,從五品到三品,到二品,到一品。

  那反觀武才人呢,武才人她是從武才人到武才人,最後還是武才人,沒有任何上升。所以這兩個人一對比,就出來了,唐太宗喜歡徐惠這樣的人,不喜歡武則天。那咱們說,徐惠和長孫皇后這麼一綜合,咱們就可以看出唐太宗究竟喜歡什麼樣的人了,他喜歡什麼樣的人呢?我總結了三個素質:

  第一點,要「擺正位置、恪守婦道」,也就是說一定要明白,咱們是進宮當妃子來的,要明白自己這個身份,因此有事咱們可以干在前頭,但是有功勞的時候,一定要把皇帝推到前頭去,自己不能抓尖搶上,不能愛出風頭,要甘做幕後英雄,這是第一個素質。

  那第二個素質是什麼呢?第二素質叫「胸懷天下、善謀大事」,咱們知道,這個李世民他可是皇帝啊,皇帝治理天下那擔子多重啊,可以說是風雨一肩挑啊,那他需要什麼樣的人幫他呢?他需要在裡面能夠有人給他出主意想辦法,還要能夠解決具體的政治問題,所以給他當妃嬪一定要有眼光,有胸懷,還要有辦事的能力,這也是比如說徐惠妃那個樣子,你要心裡裝著天下啊,要知道,皇帝在哪兒可能出了點錯,皇帝有點志得意滿了咱們就去勸勸他,讓他維續走上正軌,這是第二個素質。

  第三個素質叫「溫柔敦厚、外柔內剛」,就是說做事要把握分寸,要給皇帝留面子,就像長孫皇后那樣,比如一看皇帝想懲罰魏徵,這事不對,可是不對你能拍桌子嗎?比如說長孫皇后一看,唐太宗怒氣沖沖地進來了,她也怒氣沖沖,一拍桌子,說皇帝你這人素質怎麼這麼差啊,人家提點意見你就不行,你這樣還想不想當皇帝,總有一天中堅力量人要推翻你,這樣這不是火上澆油嗎?那皇帝還能高興嗎?別這樣,得像長孫皇后那樣,說我祝賀你啊,「君明則臣直」,他這麼直率,說明你真英明啊,真偉大啊,給皇帝留足了面子,這是第三個素質。

  那咱們反觀一下武則天,她符合哪項素質,她哪個也不符合,先看第一條「擺正位置、可是婦道」,她做不到,咱們看馴獅子驄這件事,就可以看出來,她太愛出風頭了,人家大臣不行,皇帝不行,其他妃嬪也不行, 「妾能治之」,就我行,那你把皇帝放哪去了,這就沒有擺正位置;那再來看第二條,要「胸懷天下,善謀大事」,她行不行呢?咱們不否認,武則天日後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傑出的女政治家,非常地了不起,可是在這個時候,她還是一個青澀少女呢,沒有表現出這方面的素質來。在這一時期,武則天都幹了什麼事啊?咱們知道她馴過馬,那是玩啊,其實她還練過書法,她發現唐太宗非常喜歡王羲之的字,於是呢,自己也在這兒苦旅基本功,天天臨幕王羲之,最後武則天還真臨幕成一代書法大家了。那她本意是討好皇帝,給皇帝當一個書法方面的紅顏知己,可是咱們一定要清楚,無論是馴馬還是寫字,這對於皇帝來講叫什麼啊?叫業餘愛好,這不是正事啊,皇帝最愛什麼啊?皇帝最愛江山啊,他需有一個人幫他坐得江山,而不是需要一個人來陪他吃喝玩樂啊,這種人哪兒找不著啊,所以說,武則天她也想討人喜歡來著,可是她切入點選錯了,第二個素質她也不符合;那再來看第三項素質,「溫柔敦厚、外柔內剛」,那就更不行了,武則天是個動不動就拔刀子的人,那是一個古裝版的野蠻女友啊,她呢一點也不溫柔。所以說她哪項素質都不符合,她的這種性格,就註定她在唐太宗一朝,根本就得不到賞識,得不到升遷。

  那咱們說,一個一般人如果已經掙扎了12年了,都沒有得到升遷,是不是也就得認命了,咱們就是命不好,咱們跟皇帝不合拍,那就得拉倒了。可是咱們講的不是一般人啊,咱們講的是武則天啊,武則天是一個永遠都不會向命運低頭的人,當她發現在唐太宗這兒得不到機會的時候,她就開始搜尋新的目標了,誰呢?她搜尋這個新的目標姓李名治,是唐太宗的第九個兒子,是當時的皇太子,也就是後來的大唐高宗。那咱們說,武則天她不能打動唐太宗,怎麼能夠打動唐太宗年輕的兒子呢?請看下集《狐媚惑主》。


推薦閱讀:

百家講壇講稿(蒙曼)《武則天》25重立廬陵

TAG:宮廷 | 武則天 | 蒙曼 | 百家講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