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關於昏沉

 

關於昏沉

禪坐昏沉有幾種情況造成:

一、吃飯經常過飽,飯後禪坐。

二、體弱,如傷風感冒、感覺頭重腳輕。

三、坐姿勢不對,僂背蹋腰,頭習慣性低垂,壓制血液流通。

四、平時粗心大意,心浮散漫,漫不經心,缺少認真專註。

五、過份勞累。

六、不知如何提起正念,怠惰不問法、求法。

七、無信心於真理,出離心不夠,菩提心欠缺,正見不堅固,放逸。

八、慣性於無所用心。

對治的方法:

一、飯以健康所需七分飽為準,不過餓過飽,不飯後打坐,少欲知足,清淡素樸。飯後可多散步經行,也不要太劇烈運動。

二、生病、感冒引起的可問醫用藥;也應多禮拜懺悔消業障。

三、禪坐姿勢調整好,除不要太僵硬、死板,以免心火上涌外,也不要僂背蹋腰,頭過份低垂。要順其自然,以放輕鬆而不放逸、不僵硬為準,以順生理(身體)的自然生長狀態,血流順暢為準。

四、培養專註、負責任的心,立下大志、抱負、理想。不要得過且過混日子等死,不浪費生命。大事成就皆從小事認真做起,有毅力,不要好高騖遠、不切實際、貪生怕死和猶豫不決,專註正念。

五、不要過份勞累。勞逸結合,安排好時間,用智慧工作,事半功倍。六、請教善知識,虛心誠實,不虛榮怠惰,應謙虛如聖人。明了之後,認真專註正念。

七、立志探討真理,不浪費生命,思維真理,擁有偉大目標,成就偉大人格,培養正見、出離心、菩提心,認真專註正念。

八、好好思維佛法難遇、中國難生、人身難得、善知識難遇,既有暇滿人生,應省思輪迴生死、苦海不盡、因果業力實實在在無欺無妄,再不努力用心修持,何時證解脫出生死,生命有限豈能蹉跎?提起正念!

如此對治,若習慣性禪坐閉眼即昏沉,可睜眼或低眉斂目觀呼吸,發熱切的、專註的、精進的大心,下定不成就不罷休之心,平時也可多經行,多於一切活動中提起專註、聚精會神的心,不論何時何地,都要明明了了當下的一切。另多禮佛,每日次數可一二三次,每次禮拜以不過分勞累為準,一般有微汗出、背發熱即可,重在持之以恆。禮拜完之後不要馬上吹涼風、洗涼水,以免感冒;孕婦則可暫時注意身體,不禮拜也可,多觀照,提正念,持聖號,聽經聞法,誦經,聽梵音,培養胎教即可;體弱過虛者禮拜也可酌量而行,可暫少禮拜或先不禮拜,問訊、恭敬如孕婦一般。若因睡眠不足引起,則可多調節補充,但絕不可過多地睡,以健康所需為準,也不要在禪坐時睡,以免養成習慣。

以上提到的幾種情況,昏沉者不一定全部都有,有一二種情況就可能造成昏沉。但若修行者明其情況,持清凈戒,具強烈正見正念,發勇猛精進心,那是完全可以根除的。至於因吃有抑鬱神經造成昏沉性的葯,則可聽從良醫指導。靜坐時須知無常苦空、緣起無我,然後提起正念(觀呼吸,或念佛、或看話頭等),放下私心雜念,不執著分別,不攀色聲香味觸法諸緣,不急躁昏沉,自然而然,則當下清楚分明,虛靜空寂。如此無執無住,淡然坦然,則戒定慧就會慢慢成就。如能經常這樣觀照,舍諸欲貪、物質、精神上的執取,了無掛礙,如如不動,則假以時日,自能成就,但不得急於求成,否則又成執著。學會看破放下即可,直待得生死也無迷惑恐慌,徹底了無一法可得,方有個商量處。否則老老實實持戒、聞思修也就是了。切莫大話、空談,造諸生死業,到時自救不得。老實做人修行吧!須知真心是純樸、清凈、無妄的,必須如此才相應。

修行人禪坐時,不要打妄想、昏沉;但打妄想、昏沉也不是可害怕的事情,不是壓制的什麼都不想,痴痴獃獃,而是當下要非常清楚明白地專註於正念,不故意胡思亂想或昏沉,只要明了無住著即可。萬一有妄念來時,不要害怕而壓制,也不要追隨、貪著、回味;只要無所住,妄念自生自滅,只要保持明白覺察其生、住、滅就可以了,。執著、壓制、貪戀、回味都屬於「住著」了。同時保持好正念,專註於「呼吸」或「佛號」、「話頭」等,因人而異,各隨其所宜,貴在堅持。若無意妄想去了,明白是妄想的當下,要果斷地撤離妄想,堅決地提起正念,熱切地專註於呼吸、佛號等,不要怕、壓,也不要隨、貪、憶。為何要無所住生其心呢?因為具足正見的修行人完全明白妄念、妄想是生滅法,是習氣慣性的謬執,也知其無實,是無常、緣起空性。它只是法塵的顯現,是因緣的產物,是無實如幻的假相,不是永恆不變的。故此當下既不恐慌,也不貪戀,不隨不著,不故意回味,從容鎮定地觀察、清楚、洞照分明,不執著它,只明白地保持正念、提起正念即可。不論好壞的妄念、妄想都是剎那剎那生滅的,只要不住著它,自然消失,心依然是清凈的。心本清凈的,只因妄起無明,才會生死染污不清凈了。至於昏沉的對治,可見《關於昏沉》,只要正念強烈,保持覺醒、明白、無住無著的話,戒定慧自然慢慢增上的。要順其自然地提起正念,不要太過壓抑,但也不要太過放逸,重要的是持之以恆地觀照。經常警醒自已,不要陷入假相的執著分別中,一切皆是無常苦空、緣起無自性的。回歸當下的平靜!

呼吸的觀照,佛陀說是甘露般的法門。我們一口氣上不來就死掉了,呼吸如此地與我們親近,但我們一直沒有發現,乃至於它在我們忘記的當下也依然在奉獻著。發現呼吸,靜靜地覺知它、看著它、聽著它、隨順它,不要壓制、不要強迫它,順其自然、保持專註就可以了。長即長、短即短、冷即冷、暖即暖、粗即粗、細即細,讓心隨著呼吸的規律而平靜、安詳、安定,以平靜、安定的心去反觀平常的身心不穩定、脆弱變化的一切,這樣智慧將慢慢增長,煩惱將慢慢斷除,這就是禪修中觀照呼吸的方便和殊勝。觀察入微、洞照分明,般若、涅槃自然慢慢現前。但即使觀照的過程中入定了,也不要執著定的境,應該以定的心境來觀照行、住、坐、卧的一切行為,應該以無常、苦、空、緣起無自性的法義來平靜地省思身心世界的本質,這樣才能最終徹底地明了真相。如果你習慣於念佛,那麼你也可以隨順呼吸念佛,吸的時候念「阿彌」、呼的時候念「陀佛」,重要的是要具備正見、正念,順其自然的觀照身心世界的無常、苦、空、緣起無我,直到一心不亂,心不顛倒。

看住話頭,一念未生時,這是從心的「體」上切入禪修的主題;專註呼吸,觀照無常、苦、無我的身心世界,這是從心的「用」上切入禪修的主題。它們本質上是不二的,但功夫(此功夫不是氣功的功,指的是修行的法)上則有差別。前者直接了當,單刀直入地契入如來佛性、心之本源;後者則是從「用」上慢慢觀照,具足正見、正念,實證涅槃。對於不能一開始就體悟話頭、一念未生時的修行人來說,後者可以是很殊勝的方便,它是佛陀所開示的甘露法門,能夠以這為前方便,然後慢慢悟入佛心的話,則不至於找不到門路而無從下手了,那樣空著急或走錯路則是很可憐的,畢竟呼吸是每個人當下即有的本來現象啊!但如果能直接了當看破放下,直契佛心、本心,則是難能可貴的。總之,重要的是修行得法,不走彎路、錯路,這樣成就才有希望。不明白者,一定要請教善知識,不要浪費生命,沉淪三界哦!

專註呼吸,經常地省思無常的法義即能走向解脫。如此地以無常的法義洞照身心世界的本然面目,自然能夠看破放下。持續地觀照,最終將斷除生死煩惱的困擾。

禪修時,對身體癢、痛、麻、熱、涼等,心裡的妄念、境相乃至外境的物質、聲、香臭、味道、觸、法塵等皆不用執著,當然,沒有境相也不用執著,也不用貪戀境相、希求境相,這些都是假相生滅法,無始以來眾生就是在假相生滅中執著、分別而苦惱不停息的。真修行者明白這些皆無常變遷、緣起無我、有受皆苦,故而無所住,遠離執著分別,放下慣性的無明、貪戀、嗔心,安住無分別的覺照中,明明白白而不隨境轉(生煩惱),順其自然,了無掛礙。如此正念分明,無迷惑,不離覺照,遠離執假為真的顛倒,心無所住,則如如佛,與真理相應,與佛相應,乃名佛道。生滅無住即不生滅,日常生活、工作(二十四小時)也應如此觀照,遠離顛倒夢想、迷惑不安,脫離無明、解除困擾就在當下,如此才是功夫(非氣功的功,那是生滅法);也才能當下真正清涼自在,法喜充滿,無憂無惱。若明白時,吃飯穿衣、生病健康、如廁工作皆不礙修行。

若修行人初修階段妄念已較少,心裡已比較寧靜,這只是開始,不要執著一時寧靜而以為什麼都不做、無想就是了,此未究竟也。若執著此則易入無記空,成外道無想定。須明白五蘊(色、受、想、行、識)皆空性緣起,應該正念現前,看破身心世界皆無常苦空,皆緣起無我。當下無執,精進觀照,不住動靜二相,不住一時寧靜,直須破生死無明,斷除貪嗔痴之堅固習氣,二六時中再無掛礙,行住坐卧了了分明,不為境轉,隨機接物,隨緣自在,無住幻妄方是真正功夫。佛法說,不妄想乃是正念分明的無所住著,是正思維而不執假相,不隨境轉之意;不是說暫時無想、壓制不想,變得什麼都不能做。如此傻傻獃獃不明真理,怎會是解脫呢?一切無常,妄念也無常,不隨、不貪、不嗔、不住則妄念自生滅矣!又何妨面對一切境呢?又何妨行一切善呢?不要貪著靜境而怕動,心若真靜,則動也是靜,重要的是看破放下,不要嗔恨動境而執靜境。心若真靜,又何礙動境紛然呢?動靜皆是執著分別,真正看破則是真正大靜,真正大靜即如如不動,如如不動又何礙諸動——妙用現前呢?當然初修者明白此理,但定慧未圓滿,覓一靜室修行也是有必要的,也是殊勝的方便,但切莫最後執著貪愛上了。真正正見、正念具足無迷惑則可以歷境煉心,最好還是在善知識指導下修行為要。

壓抑心意識狀態無想是不能起妙用的,真正的功夫是無所住而生其心,無所住而行一切善,不住色聲香味觸法而行四攝六度。無所住、正念分明故能觀身不凈,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壓抑心意識狀態暫時不想,不明白「想」即是無常、空性,所想的諸境也是無常、空性的,只要放下,則妄想自生自滅,不礙清凈的感受。行、識、物質也是同樣的道理。若能明白,看破內外皆空性,又何妨礙心境現前呢?心境無住,則可大起妙用,此乃真菩提。六祖曰:「惠能無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作么長?」不明徹的,切須體悟《金剛經》、《心經》妙義,以便不走彎路、錯路,或者請教大善知識發明心地,不要整天貪嗔痴慢疑妄想紛紛,也不要以為如駝鳥般自欺,以為暫時壓抑就圓滿了。那都是不能究竟解脫的,那都是沒有完全看破放下的愚痴、自以為是。


推薦閱讀:

【情感簽名 - qq愛情簽名,關於愛情的個性簽名】
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學習體會。
關於探戈的一些,,,(續)
中國好詩享--《古風》--關於友情
關於「北斗七星」的傳說

TAG:關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