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帶一路的建設避免不了血腥戰爭
06-01
任何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必然需要海外擴張,雖然外表上披著各種外衣,或者以槍炮、軍艦開路,或者以人權為旗號,或者以改善落後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為名義,但都改變不了延伸自身經濟邊界的本質,也改變不了延伸自己貨幣流通區域的本質。 無論是各種帶和路,都是以上的含義,中國提出一帶一路的建設,印度也有「帶」的提法,俄羅斯正在建設貨幣區,本質都一樣。
絲綢之路最輝煌的時期是唐朝,中國唐朝一樣有非常強大的軍事實力。唐高宗時期,經過四場血戰,統一了西域。唐朝的海軍一樣非常強大,當時有記載,唐朝的海船異常高大,1000多年前就馳騁在風高浪急的波斯灣,在埃及、中東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跡。在那時,葡萄牙、西班牙這些後來的海上英雄都遠達不到馳騁大海的能力。 依託如此強大的軍事實力,唐朝和中東的商人,自然可以平安地往返於絲綢之路,因為唐朝的軍隊就是最強大的警察,維持公平和和平,足以保護這些商人的利益。
推薦閱讀:
無論是帶、路、區,最終都會遇到一個問題。比如:公路之所以秩序井然,是因為有規則,這就是交通法規,然後還有人執行這個規則,那就是交警,這個交警必須有權威。 國際規則的制定權是非常重要的,前些日子,中國的副中堂到美國訪問的時候公開承認美國有規則制定權;國際上的交警,就是國際警察。
警察的地位不可能和平演變而來,都需要經歷多次的大戰才能得到。這不得不讓人想起英國崛起的過程,大英帝國的海軍成為海上霸主,支撐了工業革命之後英國經濟的不斷擴張。 任何以外貿為主的經濟體,制海權就是自己的命脈,荷蘭就是生動的例子,沒有制海權就會窒息而亡。所以,亞洲四小龍崛起的過程中,都與美國保持很好的外交關係,甚至日本也干做美國人的馬仔,源於美國是海上霸主,他們非常清楚這裡的利害關係。
三次英荷戰爭中,雖然荷蘭在戰場上沒有失敗,但長期的戰爭耗盡了荷蘭的經濟實力,大片的農田被淹,再也無力在海洋上與英國爭雄,從此,英國得到佔有了海洋霸權。
為什麼英國與荷蘭在海上連續角逐了20年,爭奪海上霸權,那是因為任何經濟的路也好、帶也好、區也好,無非就是實現更大範圍的人員、資本、產品和原材料流動,推動自身經濟的發展(或者實現過剩產能的輸出),荷蘭需要如此,英國也需要如此,三次英荷戰爭無非就是這種邊界擴張互相碰撞的結果,沒有制海權,就談不上經濟從海路的擴張,這是顯而易見的事實。 很多人會說,既然海洋擴張很難,那咱從路上擴張如何?實際上路上擴張的代價更高,源於路上有大量的城鎮和居民,任何城市、國家都會發生各種事件,比如現在葉門戰爭,政局動蕩,如果在軍事上沒有對葉門的絕對控制力,無論建好的鐵路、港口和工廠,都無法保護。不要僅僅記得唐朝的絲綢之路非常繁榮,那是以強大的軍事實力為基礎的。 當然,這不是說中國需要喊打喊殺,中國需要的是和平。但如何實現和平?必須以堅強的軍事實力作為後盾。 這個世界最終要靠實力說話,無論建設什麼帶與路,軍事是根本的基礎,警察的地位是需要打出來的。終歸英美之間的和平轉化是很難的,加上有不同的價值觀,和平轉變基本不可能,必須依靠無數場戰爭的勝利,才能奪取警察的地位。 如果中國要建設絲綢之路,必須不斷地參加小型的戰爭,當然這些戰爭需要是正義的。比如,朝鮮搶劫、炮擊中國的漁船,我們的邊防軍就要嚴正地反擊;緬甸轟炸中國的邊民,中國空軍就要打擊;中國在非洲的利益,很多時候遭受戰火的波及,中國需要派出軍隊保護自己的利益,遇到戰火的時候要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目的是鍛鍊出自己的、可以打勝仗的師團長和有實戰戰鬥力的士兵,並培養自己的、從戰火中走出來的將軍。考試是考不出將軍的,請客送禮出來的、大腹便便的將軍,到了戰場上一定是廢物。 很多人都會說:美國人到處惹事,美國軍隊經常參與戰爭;俄羅斯軍隊也一樣,時不時就會幹一仗。原因就在於,戰火中走出來的將軍才是打勝仗的將軍,才可以應對戰場上的千變萬化,這是一個國家軍事實力的基礎。 有了高精尖的武器,有久經戰火的將軍,有打不垮的軍隊,這是一個國家的戰略威懾力量;才有興旺的絲綢之路,才可以和平崛起。這樣的軍隊需要一二十年來培育,如果頭腦一熱就想建設絲綢之路,或許是戰略問題。松哥
推薦閱讀:
※建房或者買房應當避免風水上的幾種形「煞」
※如何有效避免夫妻之間吵架和冷戰?
※驚天騙局半年捲走20億元,數萬投資者為什麼集體受騙?
※職場如何避免與人爭論?
※離婚女人如何避免「越嫁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