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丹田潛轉意氣潛說
太極拳的技擊性極高,它那借力打力,「四兩撥千斤」的招法,又充分體現了技擊的藝術性,因而深得廣大群眾的喜愛。太極拳創造性的推手,不必用任何護具僅憑剛柔相濟的提放之術和高深功夫,便可擲人於丈尺開外,能令對手摺服,而又不失武家本色。這決不同於西方拳擊等術,單以剛猛之力來分勝負相形之下自是雲泥殊途。
一、太極拳貴在自然 太極拳雖流派眾多,但在練法上以及行功走架,無不要求順隨舒適,以柔見長,自然輕靈,松沉園滿為宜,而又強調用意不用提力,動則如行雲流水,連綿不斷,伸屈剛柔,於似松非松之間,當達到一定程度,須求意與氣結合,即在有意無意之間,這雖然與氣功,靜功有相通或相似之處而且也與動功(拳術)兩者謙修並重,技擊,養生相輔相成。 由於太極拳注重內功,故而又是意,氣,身皆練的拳術,太極拳把各種以意凋息之內功練法融為一體,從而使呼吸與拳式動作極其自然地結合起來,達到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動中有靜,靜中有動,行成了動,靜合一的高級功法,極其合乎生理規 ,由於太極拳式的氣功自然而然,因而練氣也是含而不露,蓄於拳術運動之中。 太極拳是以意導氣,毋寧說以意導體而練氣,因而練法上是由丹田潛轉,靜中蓄動,當真氣鼓盪時,既要輕靈圓活又要不失穩重,以求平衡。這重高深功夫,在技擊上可達隨意而安的拳術妙境,長此一往,自是意趣天然。太極拳剛柔千備,有如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無穎是表現在拳術上的極其自然,若達此高深之境,必須不斷深入地下苦功去練,方能返樸歸真,此是歸於自然之意. 二、太極拳的開合呼吸不難守中 當太極拳習之日久有一定基礎後,可以心意精氣於下丹田,隨勢(拳術)而動,又不離一靜,此即用氣功施以烹煉之術一般,須達形神合一之境,習太極拳持之以恆,不但能充實小腹,亦可寬胸,這時丹田真氣(先天之氣,也稱內氣)鼓盪,松沉,圓活,而且在人體重心移位(即在動中轉換腳步)時保持平衡,這樣便如拳譜所說:」我守我僵,不卑不亢「的守中之道。太極拳以意導體,又以體導氣,這丹田潛轉,內外相合的練功之法,日久則勁力充沛,精氣充足,方能內勁隨外形,外形含內勁,最後內勁與外形結合,以求」周身一家「適應技擊推手的技巧和」守中平衡「,才能立於不倒之地,這就是開合呼吸行功中所刻意追求的重要技法。只有尊守上述原則,方可使人體重心始終保持落於兩足底面範圍之內。 太極拳行功是以腰脊帶動頭部與軀體,進而配合呼吸,隨意念進行的拳術。意之集中,變換由此及彼,隨心所欲,無不以意領先,丹田潛轉,升降,鬆緊,圓活均隨意而行一氣鼓鑄,蓄而後發,也是隨意收放。太極拳行氣運動,尤其在架子中運用螺旋(曲線)或纏絲(弧線)動作,而向四肢末捎導去謂之」開」從四肢末梢迴轉集聚于丹田謂之「合」,一開一合,就是一呼一吸,而每一呼吸,便是陰陽動靜,開合虛實,一動一靜亦是一開一合(動開靜合),謙及一剛一柔,如此纏綿曲折,舒暢不停,伸長圓轉猶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凡每一動作,丹田總是潛轉不停,隨意配合方能靜中觸動,動亦猶靜,這是轉接靈敏精妙處,又是接首斗轉關處,也是形成一剛一柔,一圓一方,一屈一伸,曲中求直的拳術藝術所在。 太極拳所謂的開合呼喚,是以達到聽任自然之火候,輕靈不見形跡,當然這些要求全部包括在以意內涵和以意鍊氣的法門之中。拳譜云:「輕則靈,靈則動,動則變,變則化,化則發也」。此種論點,皆適合各式太極拳煉意,鍊氣,煉內功之用。三、太極拳丹田潛轉以柔見長 太極拳柔中寓剛,剛能復歸於柔,因而招法上多採用松沉虛實,即內外皆柔,柔有益於調氣,有利於肌體順遂,向背,舒筋拔骨,柔還有利於呼吸的細勻緩長。故太極拳練習時多以柔見長,以柔追求氣力的長厚,它那一招一式看似徐徐緩之,其實正是「雖靜猶動,雖動猶靜」的溫養之本。而初學太極拳則須力求拳架及套路的嫻熟和姿勢之正確,待形成條件反射與定型後,再琢步求動作結合呼吸,此時的聯習,須先由外及內,有了一定基礎,再由內及外,如此循環往複,配合呼吸,丹田宛如球體,練習太極拳達到深厚功力能使人形成一個有彈性之球體,不著力則罷,一著力則隨之旋轉,並隨著呼喚意念而動,亦按姿勢方向而動,此乃練習太極拳技法的重要步驟,可以在拳架中選一,二個姿勢單練,也可以按上述練法全練。 學習太極拳切忌輕率浮躁,不可操之過急,急於求成。必 須在名師口傳身授下。從基礎開始,循序漸進,按照太極拳要領涿步練習,並且經過艱苦的磨礪,方能悟出丹田潛轉的內在聯繫。出學者務須著重於盤架子用意不用力,「先求開展,後求緊湊」。導氣致柔日久也會形成丹田潛轉,隨意配合拳式,結合呼吸,開合交替,虛實相滲。漸至輕靈圓活,尤其是在重心不停之時,在有意與無意之間,亦可變換移動這些過程,掌執火候,或臻化境。太極拳多以致柔是求而練氣較為複雜,作到丹田氣沉與潛轉,必須先致柔,而後致剛,再返於柔,總之以柔為要旨。太極拳在行功走架時,首先要以靜,體松,神領,以求大腦及神經中樞之寧靜,立身須中正安舒,支撐八面,以腰脊帶動頭部,軀幹徐徐運行。正如兵家之靜待動,以逸代勞的應敵之法。這種雖動猶靜,以柔克剛外靜而內動,一片神行之妙,無不合呼自然。 太極拳鍊氣以膈肌上下運動為主,亦即腹式逆呼吸法,吸氣時膈肌向下運動,(即小腹內吸,氣貼松脊背)呼氣則膈肌上提(即小腹外張,氣沉丹田),所謂呼時先天氣下沉,吸時先天氣上升,與拳式開合動作互為結合。在著名楊氏太極拳之正身法中,要求盤架子時將小腹置於大腿上,開胸張肘,扣膝而縮前陰,同時膝要上頂,其餘如關元,氣海,命門間氣息滾滾似球。內功經云:正頭起頂虛領勁,壯麵神順胲須涵,背平身正神收斂「。此乃太極練氣之訣竅。
四、太極拳行功練氣與內勁之關係 太極拳前輩陳鑫曾云:」內勁以意行氣,輕輕運動,發于丹田,運行骨縫之內,再由骨縫運於肌膚,貫注於四梢(兩手兩腳尖),復歸於丹田,綿軟而沉重。「因此太極拳茈於內而不顯於外。以陳氏太極拳為例,在行動走架時,由於不斷變換空間角度與位置,其速度亦有快慢,同時自然呼吸強度也不同,往往會產生呼吸時發出鼻,喉等聲音,這是由拳勢動作的自然呼吸而產生的。尤其以陳氏太極拳,運動量與節奏強而烈,呼吸時自然發出的聲音較為明顯。 陳氏太極拳每式先以意領,而後周身四肢與要脊包括頭,軀幹拳式運行,即拳譜說:」先在心後在身「,再配合丹田呼吸同時旋轉彈抖(以輕柔為主),做各種大小圓圈,起承轉合(不同方位),而後向中宮扭腰,猛力一抖即所謂氣統中宮,由於此動作複雜,而又奧妙無窮,因而練習不易,必須名師口傳身授。更多太極拳知識延伸閱讀:http://www.360doc.com/showWeb/0/0/219958724.aspx
推薦閱讀:
※楊式四十式與四十二式、四十八式太極拳之比較
※陳式心意混元24式太極拳(六)
※一一學習的【太極拳】
※最新視頻:太極小架名家-陳長義大師精彩表演2016.8.5-必看
※太極拳的十五種技擊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