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系統 | 骨盆3D解剖視頻結合文字描述

骨盆前面觀

詳細介紹

1.骶骨:骶骨呈三角形,由5塊骶椎骨化形成。 位於脊柱底部,向上與第5腰椎相關節,在兩側與髖骨構成骨盆。與髖骨和第5腰椎的連結使胸部傾斜並在前、後 方向上延伸。骶骨被肌肉層覆蓋,但可以在臀肌間區上部觸摸到。

2、髂窩:呈三角形、微凹、光滑的髂骨內側骨面,為髂肌附著點。

3. 髖骨: 呈扁平的鏟狀,與骶骨一起構成骨盆壁。2塊髖骨在後方與骶骨相關節,在前方相互連結,圍成骨盆。髖骨由連結骶骨的髂骨、下方的坐骨和恥骨構成,恥骨與對側的恥骨相關節,形成恥骨聯合。

4、弓狀線:位於髂骨內側面的線樣隆起,向下延續為恥骨梳。 在產科,弓狀線是大、小骨盆的分界標誌,這對胎兒分娩有著重要意義。

5. 恥骨梳:一較銳利的骨嵴,為弓狀線的延伸,為一些盆腔肌肉的附著點。恥骨梳前方有一三角形面,為恥骨肌的附著點。

6. 恥骨:居髖骨最前部,恥骨包括一與對側恥骨形成恥骨聯合的中間體和與坐骨相連結的上下支。恥骨形成一嵴,即恥骨梳,為大腿和骨盆肌肉的附著點。

7. 閉孔:一較大的、三角形的裂孔,位於髖臼下方,由恥骨體,恥骨上、下支和外側的坐骨支所圍成。閉孔的大部分被一層纖維膜即閉孔膜所封閉,剩下的較小腔隙為閉孔管。

8.恥骨下支:從內側參與圍成閉孔,朝內側傾斜下行,和坐骨結節共同形成弓狀結構。

9.恥骨聯合:連結兩側恥骨的關節,位於骨盆的前面,為微動關節,即有輕微的活動度。關節被位於兩關節面之間的骨間韌帶、4條分別覆蓋關節上下前後面的外周韌帶加強。在妊娠末期和分娩期,這些韌帶鬆弛使產道增寬。

10.恥骨結節:位於恥骨梳末端的結節狀突起,為腹股溝韌帶內側部的附著點。

11.坐骨: 坐骨構成髖骨的後下部,並與恥骨和髂骨共 同形成與股骨頭相關節 的髖臼。坐骨包括一體積較大的體部和坐骨上、下支。坐骨下支與恥骨下支相連結。

12. 髖臼:位於髖骨中心的深窩,與股骨頭構成球窩關節。髖臼由髂骨(上部)、恥骨(前下部)和坐骨(後下部)所圍成。髖臼最深的部位為髖臼窩,髖臼窩粗糙,並不直接與股骨頭相關節。

13. 髖臼緣:圍繞髖臼窩的骨性邊緣,有一小溝,標誌著髂骨、恥骨和坐骨的連結部。它為進入到股骨頭的血管的通道。

14.髂前上棘:髂嵴上緣前端的一隆起,能通過髖部皮膚觸及。腹股溝韌帶附著於此。

15.髂嵴:構成髂骨上緣的骨性突起,為許多腹壁肌肉和腱膜的附著點。它從骶髂關節處開始向前方延伸,在腹壁外側區皮膚下可觸及。

16.髂前下棘:一圓形的、位於髂嵴下方的骨性突起,為一些下行到大腿的肌肉如股直肌的附著點。

17:髂骨:構成髖骨的上外側部,形似鐵鏟,構成骨盆的外側壁。

髖骨外側面觀

詳細介紹

1.臀肌線:兩個半環線,通過髂骨外側面並將其分為3部分。上部為臀大肌附著點,中間有臀中肌附著,下部為臀小肌附著點。此處還有一臀下線,但並不明顯。

2.髂嵴:

3.髂骨外側面:位於髂骨後面,較寬,為臀肌附著點

4.髂前上棘

5.髂前下棘

6.髖臼緣

7.恥骨梳

8.恥骨結節

9.閉孔管:位於閉孔下部的小管道,為盆腔血管、神 經逬出的通道,由閉孔膜圍成。

10. 髂臼切跡:髂臼緣下部的一個切跡。

11.恥骨下支

12.閉孔

13.坐骨結節:位於坐骨後下方一較厚的圓形突起,為盆底、會陰和大腿肌肉的附著點。

14.坐骨小切跡:位於髖骨後緣下部的小切跡,在坐骨棘和坐骨結節之間,為盆部血管和神經逬出的通道。

15.坐骨棘:位於坐骨大切跡下方,坐骨小切跡上方,一銳利的隆起,為一些肌肉和韌帶的 附著點。

16. 髖臼

17.坐骨大切跡:位於髖骨後緣,一大的切跡,為髂骨後緣和坐骨的連結處,其內通經許多到大腿、會陰和臀區的血管、神經。

18.髂後下棘:位於髂骨後緣的骨性隆起,有一小的切跡將其與髂後上棘分隔。它是一些肌肉和韌帶的附著點。

19.髂後上棘:一圓形隆起,位於髂嵴後部末端,為該區域肌肉和韌帶的附著點。

20.月狀面:一半月形光滑的面,佔據髖臼大部分區域,形成一關節面和股骨頭相關節,它有 前、后角終止於髖臼切跡。

推薦閱讀:

除了「廿」和「卅」,十的其他倍數還有對應的漢字嗎?
有哪些像「圕」這樣由多個字組成的單音節漢字?
類似?、歪、孬、甭、嫑這樣的合體字應該如何分類?還有哪些類似的合體字?
以下是字都是什麼含義(祝由用字)?
如何看待東正教切音漢字收入Unicode?

TAG:視頻 | 骨骼 | 文字 | 系統 | 描述 | 合文 | 骨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