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處理家庭關係(下)

四、正確對待和處理與父母的關係

孩子與父母是血脈和感情的聯結,關係最天然、最純粹、最牢固,相對其他關係也最易相處。但不同階段,這種關係也會面對不同問題的考驗。比較突出的有三種情況,選擇對象時,跟父母看法不一致;教育孩子時,與父母理念相衝突;父母漸老時,如何化解他們精神孤寂、老而無用的感覺。針對這三大難題,怎麼做比較好呢?

第一,要堅持主見,也要善於妥協。在婚姻大事上,既是年輕人在選擇終身伴侶,也是父母在選擇半個兒子(女兒),自己有主導權,父母有發言權。由於雙方看法不一樣,經常會出現孩子同意、父母不同意的情況。有句話講,不被祝福的婚姻是不會幸福的,更何況得不到父母認同的婚姻呢。選擇結婚對象,應當以個人意願為前提,同時也要充分考慮父母的意見。父母閱人無數,生活經驗豐富,而且都是為孩子幸福著想。對於父母提的非原則性置疑,比如長得不好看、身材不夠高等,需要耐心細緻地做工作,多創造條件讓他們看到自己對象其他方面的優點。對於父母提的原則性置疑,比如人品、性格等,必須認真考慮,不能被感情沖昏頭腦。在遇到父母極力反對的特殊情況下,做孩子的應該做出必要的妥協,畢竟父母始終只有一個,對象可以慢慢選擇。

第二,父母的話要聽,但不能全聽。現在大家工作都很忙,往往需要父母幫忙看孩子,由此引發的矛盾也越來越多。父母一般都認為,自己吃的鹽比我們吃的飯都多,有把我們帶大的實戰經驗。這不無道理,但時代畢竟不一樣了,什麼樣的方式方法更適合現在的孩子,父母不一定都掌握。而且俗話說「隔代親」,老人對孩子容易不講原則地寵著、慣著。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首先要尊重和體諒父母,他們年輕時帶我們,老了又幫我們帶孩子,不容易、很辛苦。無關緊要的問題,可以放心交給他們去處理。同時,又不能完全依著父母,特別是關係孩子習慣形成和學習成長的問題,一定要堅持原則。比如,孩子到了入園年齡,有些老人捨不得,會說「幼兒園一個人要管多少孩子,孩子能吃好、睡好嗎?在家我們看著」。特別是孩子剛上幼兒園容易生病,老人更心疼孫子孫女了,「我說別送幼兒園,偏不聽,孩子在家好好的,去了就生病,還是放家裡吧」。對於這類問題,必須堅持正確的意見,該怎麼做就怎麼做,同時做好父母思想統一的工作。

第三,要無限關愛,又要有限「索取」。對於逐漸步入老年的父母,精神比物質更重要,親情比良藥更有效。這時父母最大的慰藉和滿足就是兒女繞膝,享受天倫之樂。但是孩子成家後,跟父母相處的時間越來越少,有的還在外地工作,孤獨與寂寞成為老人最大的煎熬。作為兒女,要給予父母無限的關愛,做生活中的大人,父母跟前的孩子。既要做到細心,多打打電話、聊聊貼心話;也要學會「粗心」,當父母開始做事丟三落四、說話口齒不清時,要學會忽略。同時,既要懂得給予回報是愛,還要懂得適度「索取」也是愛,讓老人感到自己對於孩子仍然是不可或缺的。

五、正確對待和處理婆媳關係

婆媳關係是從古至今的世界性難題,堪稱家庭第一難事。到底難在哪裡?其一,難在先天不足。婆婆與媳婦是兩個完全沒有血緣關係和感情基礎的陌生人。特別是婆婆與媳婦都是女性,優點是心細,缺點是心重,容易雞蛋裡挑骨頭。其二,難在情感對立。對婆婆而言,害怕兒子「娶了媳婦忘了娘」;對媳婦而言,害怕丈夫沒有剪斷與母親感情依戀的「臍帶」。其三,難在分工相似。英國劍橋大學有位心理學家在調查訪問了163個婆媳故事後,得出結論認為:婆媳之間最集中的「火力點」就是育兒和做家務。有經驗的婆婆會認為媳婦不會持家,有知識的媳婦會認為婆婆落伍守舊。婆媳關係確實很敏感、很複雜,但並非無解。

第一,婆媳既沒必要當成「天敵」,也不一定刻意成為母女。先入為主把婆媳當成「天敵」看,遇事容易針鋒相對,為一點小事就「開戰」,導致矛盾升級;或者背地較勁,在兒子/丈夫那裡說對方壞話,向身邊親戚朋友搗對方閑話,使得矛盾擴大。另一方面,也不要想像婆媳能夠處得像母女一樣。母女之間什麼話都可以說,吵吵鬧鬧很經常也很正常,最多傷一時和氣,不會傷根本感情。而婆媳之間,生一回氣,吵一回架,就可能離一回心。處理好婆媳關係,需要雙方都正確給對方定位,保持一種適度的緊張,避免正面衝突,慢慢積累感情,找到一種適合大家的相處方式。

第二,學會「愛屋及烏」。婆媳之間往往爭的是兒子/丈夫的愛,覺得給婆婆多了,給媳婦就少了。其實,家庭成員之間的愛不是零和博弈,而是能夠產生愛的乘數效應甚至冪函數效應。比如,有一種家庭現象,婆婆有事沒事總愛拉著兒子聊聊天,或者幫忙干點活,把媳婦晾在一邊。面對這種情況,不會處的媳婦一般是在丈夫面前抱怨甚至鬧,把婆媳矛盾轉變為夫妻矛盾。而聰明的媳婦可能會主動找婆婆聊心事,沒事拉著婆婆去逛街或散步鍛煉身體。這樣既贏得婆婆的好感和信任,又可以使婆婆送回丈夫。因此,要試著把獨佔的愛變為共享的愛,婆婆因愛兒子而愛媳婦,媳婦因愛丈夫而愛婆婆,通過愛的傳遞,實現和諧相處。

第三,分開居住、保持走動。有句話講,80%的時間不在一起,就避免了80%的矛盾。同在一個屋檐下生活,磕磕絆絆很難避免。如果有條件的話,婆媳之間最好分開住。這不是迴避問題,有時候距離可以把很多可能產生的問題化解於無形。美國有一部老片名字叫《青山翠古》,劇中兒子想把自己的小家搬來與父母同住,父親告訴他:「一個家不能有兩個女主人,因為我愛他們。」這句話講出了分開居住的真諦。同時,距離分開了感情不能分開,平常要多打打電話,節日假日生日經常走動,讓她感覺到始終是一家人。

第四,兒子/丈夫既要能受夾板氣,又要能當雙面膠。兒子/丈夫在處理婆媳關係中的角色至關重要,有的是兩邊傳話,越傳矛盾越多;有的是兩邊打壓,結果母子、夫妻、婆媳關係都緊張;但也有的是主動吸引火力,結果皆大歡喜。有部熱播的電視劇《媳婦的美好時代》,劇中男主人公嘴笨,說不過老婆也說不過老媽,總是受夾板氣。他不但不覺得苦悶,反而熱衷於整天周旋在老婆、老媽之間,什麼事都奉行能忍則忍、只要大家高興的原則。特別是有時為了「滅火」,在老媽面前幫著數落老婆,在老婆那裡一起埋怨老媽。這樣看起來似乎很窩囊,其實體現了生活的大智慧。家庭矛盾再大,也大不過保持家庭和諧。男人受點委屈,說點善意的「假話」,是非常必要、非常重要的。

六、正確對待和處理與親戚的關係

親戚關係是家庭關係的延伸。親戚之間如果只是純粹的感情聯繫,相對比較容易相處;如果涉及現實的利益問題,處理起來就會增加難度。《紅燈記》里有句話:「我家的表叔數不清,沒有大事不登門。」親戚關係最容易出問題的就是辦事,可能欠下人情賬、經濟賬,甚至親友變仇人。處理好親戚關係,關鍵在於解決好「求親戚辦事」和「幫親戚辦事」兩個方面的問題。

一方面求親戚辦事,親人也要親近。誰都會遇到難事,都有需要別人幫忙的時候。親戚是一種最容易想到、最經常用到的人脈資源。特別是很多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買房子交首付,求親戚借錢;老家有急事,求親戚關照……要想在開口求親戚辦事時不犯難,就要在平時注重培養親戚間的感情。不要很長時間不聯繫,一開口就是讓人幫忙辦事,把親戚幫忙看成理所當然。親人之間的關係也需要經營和維護,不能懷著功利心,而要富有人情味,經常保持走動或聯繫,遇到困難順理成章就會有援手。

另一方面幫親戚辦事,要辦也要慎辦。有句話講,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機關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掌握一定的權力和資源,自然會有很多親戚因為各種原因找上門來,求你辦事。這是每個機關幹部或多或少要面對的「難題」。親戚求上門來,往往都是有難事,如果一概推諉,會給人忘恩負義、無情無義的感覺,影響親戚間的關係。但有求必應也不行,有的幹部家裡成了老家來人的「駐京辦」,訂賓館、買車票、陪吃陪玩,確實吃不消。而且很多事實表明,辦了一堆好事,只要有一件沒辦,最後落下的都是埋怨。幫親戚辦事,必須講究原則和藝術,知道哪些該幫、幫到什麼程度,哪些堅決不能幫。毛澤東同志在這方面給我們樹立了典範。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同志很多親戚、朋友提出要來京看望和敘舊,他大多答應他們的要求,騰出時間與他們見面,並拿出自己的收入接濟他們。但遇到不合理不合法的情況,也是堅決不幫。在中共中央剛剛進駐北平,毛澤東同志收到楊開慧哥哥楊開智的來信,希望通過毛澤東同志推薦,在北平(北京)找一份理想的工作。毛澤東同志回信說:「希望你在湘聽候中共湖南省委分配合乎你能力的工作,不要有任何奢望,不要來京。湖南省委派你什麼工作就做什麼工作,一切按正常規矩辦理,不要市政府為難。」我們在遇到親戚要求辦事的時候,要多雪中送炭,不要錦上添花;要合情合理,更要合法,在遇到照顧親戚與黨紀國法相衝突的時候,堅決不能幫。

推薦閱讀:

對細節的妥善處理,累積到最後,就會變成整個生活的改善
在家庭關係中,最難處理的是什麼?
滬港通的「主場原則」與「變通處理」 (2014-09-29 09:29:20)
Papi醬被勒令整改,「語言粗俗」在國外會怎樣處理?
ADAS處理器晶元的全面梳理

TAG:家庭關係 | 家庭 | 關係 | 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