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宋朝飯局上豐富多彩的酒類

  李開周專欄 宋朝飯局    

  國產酒有很多種品牌,茅台、五糧液、劍南春、杏花春、玉冰燒、衡水老白乾、紅星二鍋頭、燕京啤酒、青島啤酒、紹興花雕、鎮江三白……把市面上的白酒、啤酒、黃酒、紅酒統統加一塊兒,至少有一千種。

  宋酒同樣豐富多彩,據《武林舊事》卷6《諸色酒名》,僅南宋中葉就有流香酒、銀光酒、雪醅酒,龜峰酒、薔薇露、瓊花露、思堂春、蓬萊春、秦淮春、浮玉春、豐和春、皇都春、有美堂、中和堂、清白堂、元勛堂、珍珠泉、瀟洒泉、齊雲清露、北府兵廚、第一江山、藍橋風月等等牌子,還都是在全國叫得響的名酒,名氣不大的不算。

  朱弁在《曲洧舊聞》里做了更全面的統計,除了宮廷釀造的御酒、朝廷特許宰相、勛臣、太監和皇親釀造的私酒,宋朝還有將近三百種地方名酒,像廣州出產的「十八仙」、韶州出產的「換骨玉泉」、湖州出產的「碧瀾堂」、劍州出產的「東溪酒」,都能在全國叫得上字型大小。

  需要說明的是,那時候的商標管理似乎不太規範,以至於各地名酒在包裝上會出現撞衫現象。例如臨安大酒坊和樂樓出產「瓊漿酒」,另一座大酒坊仁和樓也出產「瓊漿酒」;河北河間府酒廠出產「金波酒」,而山西代州、江西洪州、浙江明州、四川合州也都在生產「金波酒」。也許宋朝廠商們會為此打官司,但是目前為止我還沒有在文獻里發現他們打官司的案例。

  宋朝還有一款很奇怪的酒名,乍一聽好像是雞尾酒的同胞兄弟,叫作「藍尾酒」。這款酒大概在唐朝就有,如白居易有詩:「歲盞後推藍尾酒,辛盤先勸膠牙餳。」意思是過年的時候要喝藍尾酒。蘇東坡也說過:「藍尾忽驚新火後,邀頭要及浣花前。」意思是過完了寒食節也要嘗嘗藍尾酒。

  藍尾酒其實不是一種品牌,它的得名源於古人敬酒的習俗:平日敬酒,先長後幼,表示敬老,可是到了春節和其他重大節日聚餐,敬酒的次序卻要反過來,因為老人每過完一個節日,就離死亡更近了一步,所以先讓年輕人喝,最後才向老年人敬酒,以免引起他們的悲傷。換句話說,老年人只能喝剩酒。唐宋俗語管剩酒剩飯叫「婪尾」,剩酒就是婪尾酒,而婪尾酒不好聽,於是就改叫藍尾酒了。

(責編:譚文娟)
推薦閱讀:

岳飛和戚繼光這兩位名人有何異同?
有雅量無英概——南宋名將劉錡(上)
把《東京夢華錄》中的菜式還原難度有多大?可行性如何?
如何評價宋太宗?
宋真宗趙恆真的是一個軟蛋嗎?

TAG:宋朝 | 飯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