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魯潛墓誌》信息1——天干地支紀年月日時

圖中文字為:趙建武十一年,大歲在乙巳,十一月丁卯朔。故大仆卿、駙馬都尉,勃海趙安縣魯潛,年七十五,字世甫,以其年九月廿一戊子卒,七日癸酉葬。墓在高決橋陌西行一千四百廿步。南下去陌一百七十步,故魏武帝陵西北角,西行卌三步,北回至墓明堂二百五十步。上黨解建,字子奉所安,墓入四丈,神道南向。

 

墓誌有關於時間的信息是:趙建武十一年,大歲在乙巳,十一月丁卯朔。以其年九月廿一戊子卒,七日癸酉葬。

 

這個時間信息,透視著中國古代有關曆法和朝代時間的文化信息。

 

中國的古代曆法與紀年採用陰陽干支三合曆,非常適合農業牧業生產情況需要,是很科學的曆法。

 

古代紀時的方法是採用天干地支紀時法。中國的先哲認為天和人是合一的,天和人是互為感應的。干相當於樹榦和枝葉。以天為主,以地為從,天和干相連叫天干,地和支相連叫地支,合起來叫天干地支,簡稱干支。天干有十個,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個,依次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人用這六十對干支來表示年、月、日、時的序號,周而復始,不斷循環,形成了中華文化獨有的干支紀時法。

 

干支紀年法:把天干排頭和地支排尾進行組合,可以得出60個排列結果,稱為「六十甲子」,天干轉六圈而地支轉五圈,正好一個循環。得出「六十甲子表」如下:

                     1 甲子 13 丙子 25 戊子 37 庚子 49 壬子

                     2 乙丑 14 丁丑 26 己丑 38 辛丑 50 癸丑

                     3 丙寅 15 戊寅 27 庚寅 39 壬寅 51 甲寅

                     4 丁卯 16 已卯 28 辛卯 40 癸卯 52 乙卯

                     5 戊辰 17 庚辰 29 壬辰 41 甲辰 53 丙辰

                     6 已巳 18 辛巳 30 癸巳 42 乙巳 54 丁巳

                     7 庚午 19 壬午 31 甲午 43 丙午 55 戊午

                     8 辛未 20 癸未 32 乙未 44 丁未 56 已未

                     9 壬申 21 甲申 33 丙申 45 戊申 57 庚申

                     10 癸酉 22 乙酉 34 丁酉 46 已酉 58 辛酉

                     11 甲戌 23 丙戌 35 戊戌 47 庚戌 59 壬戌

                     12 乙亥 24 丁亥 36 已亥 48 辛亥 60 癸亥

 

    地支紀月排列圖:

 

    寅月    正月 2月 丙寅月 戊寅月 庚寅月 壬寅月 甲寅月立春—驚蟄雨水

  卯月    二月  3月 丁卯月 己卯月 辛卯月 癸卯月 乙卯月驚蟄—清明春分

  辰月    三月  4月 戊辰月 庚辰月 壬辰月 甲辰月 丙辰月清明—立夏穀雨

  巳月    四月  5月 己巳月 辛巳月 癸巳月 乙巳月 丁巳月立夏—芒種小滿

  午月    五月  6月 庚午月 壬午月 甲午月 丙午月 戊午月芒種—小暑夏至

  未月    六月  7月 辛未月 癸未月 乙未月 丁未月 己未月小暑—立秋大暑

  申月    七月  8月 壬申月 甲申月 丙申月 戊申月 庚申月立秋—白露處暑

  酉月    八月  9月 癸酉月 乙酉月 丁酉月 己酉月 辛酉月白露—寒露秋分

  戌月    九月 10月 甲戌月 丙戌月 戊戌月 庚戌月 壬戌月 寒露—立冬 霜降

  亥月    十月 11月 乙亥月 丁亥月 己亥月 辛亥月 癸亥月 立冬—大雪 小雪

  子月  十一月 12月 丙子月 戊子月 庚子月 壬子月甲子月 大雪—小寒 冬至

  丑月  十二月  1月丁丑月 己丑月 辛丑月 癸丑月 乙丑月 小寒—立春 大寒

 

天干地支紀日法:干支紀日,60日大致合2個月一個周期;從甲子日開始到癸亥日結束,一個周期完了重複使用,周而復始,循環下去。據確定的文獻記載,第一個干支紀日的甲子日始於魯隱公三年夏曆二月己巳日(公元前720年二月初十)到今天公元2010年9月2日農曆七月二十日庚寅年甲申月乙卯日,兩千多年沒有一日間斷過,是人類社會迄今所知唯一的最長的紀日法。

                     甲子 13 丙子 25 戊子 37 庚子 49 壬子

                     乙丑 14 丁丑 26 己丑 38 辛丑 50 癸丑

                     丙寅 15 戊寅 27 庚寅 39 壬寅 51 甲寅

                     丁卯 16 已卯 28 辛卯 40 癸卯 52 乙卯

                     戊辰 17 庚辰 29 壬辰 41 甲辰 53 丙辰

                     已巳 18 辛巳 30 癸巳 42 乙巳 54 丁巳

                     庚午 19 壬午 31 甲午 43 丙午 55 戊午

                     辛未 20 癸未 32 乙未 44 丁未 56 已未

                     壬申 21 甲申 33 丙申 45 戊申 57 庚申

                     10 癸酉 22 乙酉 34 丁酉 46 已酉 58 辛酉

                     11 甲戌 23 丙戌 35 戊戌 47 庚戌 59 壬戌

                     12 乙亥 24 丁亥 36 已亥 48 辛亥 60 癸亥

 

天干地支紀時法:干支紀時,60時辰合5日一個周期;一個周期完了重複使用,周而復始,循環下去。子時分為0時到1時的早子時和23時到24時的晚子時,所以遇到甲或己之日,0時到1時是甲子時,但23時到24時是丙子時。晚子時又稱子夜或夜子。日上起時亦有歌訣:甲己還加甲,乙庚丙作初;丙辛從戊起,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發,壬子是真途。

日天乾和時辰地支構成的時辰干支是:  

  子時 23時— 1時 甲子時 丙子時 戊子時 庚子時 壬子時

  丑時  1時— 3時 乙丑時 丁丑時 己丑時辛丑時癸丑時

  寅時  3時— 5時 丙寅時 戊寅時 庚寅時壬寅時甲寅時

  卯時  5時— 7時 丁卯時 己卯時 辛卯時癸卯時乙卯時

  辰時  7時— 9時 戊辰時 庚辰時 壬辰時甲辰時丙辰時

  巳時  9時—11時 己巳時 辛巳時 癸巳時乙巳時丁巳時

  午時 11時—13時 庚午時 壬午時 甲午時 丙午時 戊午時

  未時 13時—15時 辛未時 癸未時 乙未時 丁未時 己未時

  申時 15時—17時 壬申時 甲申時 丙申時 戊申時 庚申時

  酉時 17時—19時 癸酉時 乙酉時 丁酉時 己酉時 辛酉時

  戌時 19時—21時 甲戌時 丙戌時 戊戌時 庚戌時 壬戌時

  亥時 21時—23時 乙亥時 丁亥時 己亥時 辛亥時 癸亥時

 

農曆又根據月球與太陽的相對位置,定出每月的第一天,就是月球與太陽相合時,即兩者黃經差為0°時稱之為朔。所以北約的廚藝又稱為朔日,朔時出現的月相為新月。

 

相衝時,即兩者黃經差為180°時稱為望。望時出現的月相為滿月。又把十五日稱為望日,望發生在農曆每月的十五、十六、十七三天中的任一天,但以十五、十六居多。

回過頭來看解讀魯潛墓誌有關年月日時的信息。「趙建武十一年,大歲在乙巳,十一月丁卯朔」,以其年九月廿一戊子卒,七日癸酉葬。」

 

查史料,趙建武十一年是指後趙建武十一年即公元345年。這個古代歷朝歷代都有自己的年號。

 

「大歲在乙巳,十一月丁卯朔」按干支紀年紀月法理解乙巳年十一月初一,是丁卯日,而不是已卯、辛卯、癸卯、乙卯日。

 

對「以其年九月廿一戊子卒,七日癸酉葬」的解讀,因為有不同的解讀方法,而得出不同的結論。

 

第一種解讀法。把干支解讀成紀時,就是九月二十一日0到1時(戊子時)死,七日後的17時到19時之間下葬。根據風俗,死人下葬一般是在下午,這一解讀應該是合理的。但是,對照天干紀時表,七天後的17時到19時之間是己酉時,而不是癸酉時。這樣的結果,要麼是我們解讀錯了,要麼是墓誌寫錯了。

 

第二種解讀法。把干支解讀成紀日。九月廿一是戊子日,廿二日是己丑,廿三日是庚寅,廿四日是辛卯,廿五日是壬辰,廿六日是癸巳,廿七日是甲午,廿八日是乙未。第七日也不是「癸酉日。」看來這樣解讀也問題,要麼是我們解讀錯了,要麼是墓誌寫錯了。

 

第三種解讀法。仍是把干支解讀成紀日,但是把「大歲在乙巳,十一月丁卯朔」和「以其年九月廿一戊子卒,七日癸酉葬」解讀。

 

就是魯潛是在九月二十一日死的,但他下葬的日期不是九月二十七日,而是十一月的七日。九月是小月有二十九天,十月是三十天,那麼從九月二十一到十一月七日,是四十六天。

 

從九月二十一日的戊子日查十一月初一,這天是丁卯,從該日數依次是初二戊辰、初三己巳、初四庚午、初五辛未、初六壬申、初七癸酉。

 

從這個解讀結果看,墓誌的日期的排序是與干支紀年紀月紀日法相符的。但是不是魯潛死後46天才下葬呢?如果不是,那十一月丁卯朔又如何解釋呢,總不能在九月二十七日這天下葬寫上十一月初一的日期吧。

 

比較三種解讀,第三種比較符合墓誌的正確信息。但也有缺陷,就是沒有解讀出死亡和下葬的時間,就是現在說的某某君於某年某月某日某點某分因病去世,享年某某歲。

 

按照這種解讀,可以把「大歲在乙巳,十一月丁卯朔」「以其年九月廿一戊子卒,七日癸酉葬」解讀為魯潛死於乙巳年九月二十一日,那天是戊子日(而不是甲子日、丙子日、庚子日、壬子日),第40天是十一月初一(朔日),那天是丁卯日。下葬那天是從十一月初一算起的第七天,那天是癸酉日。

 

這樣記載日子的方法可能與八字命相學以及根據生辰八字選擇墓地和下葬日期有關吧。

 

只要解讀出的干支信息有一種是成立的,那麼單從解讀不出的干支判斷魯潛墓誌是假的就是不成立的。

 

現在的萬年曆還不能查到公元345年,按照六十甲子紀年法是可以推算的,但我不想去推算了,有興趣者可以推算一下。

 


推薦閱讀:

組合丨古典畫作配另類台詞的奇葩效果~
風水專業辭彙解讀
一本解讀亞當·斯密的小書
歸秀法:解讀香港世紀大盜張子強八字
解讀千年女性風流:美女們都嫁給了誰

TAG:天干地支 | 信息 | 解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