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戰場秘境追蹤:烏蘭布通古戰場 (十九)

 

                   烏蘭布通古戰場 --- 彷彿聞到狼煙氣息和烽火熱浪
 

    烏蘭布通是準噶爾大汗噶爾丹與滿清康熙大帝交戰的古戰場,因三百多年前烏蘭布通之戰而名揚天下。烏蘭布通之戰中,康熙以20萬大軍一舉殲滅了噶爾丹的主力,使噶爾丹大傷元氣,對挫敗其割據北疆和分裂祖國的圖謀具有決定性作用,是清初捍衛祖國統一的一次著名戰役。這場戰爭已經過去很長時間,當年的戰爭痕迹又會變成什麼樣呢?

一、烏蘭布通,一個美麗的疤痕

    烏蘭布通古戰場,在大興安嶺余脈和陰山山脈交匯處的渾善達克沙地南緣。烏蘭布通草原位於克什克騰旗最南端,與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山水相連,屬於清代木蘭圍場的一部分,當你踏上那片土地的時候,會發現其中的眾多奧秘。

1. 紅色的罈子

  「烏蘭布通」在蒙語里的意思是「紅色的罈子」。

    在烏蘭布通古戰場,紅褐色的烏蘭布通峰,在草甸的遠處兀自獨立。清澈的烏蘭公河,猶如勇士鑲銀的佩帶,繞山而過。

    山下一汪湖水,寧靜如鏡。隔水相望,烏蘭布通峰就像一尊赤壇,倒置於碧水之中。

    草甸四處野花灼灼,腳下草厚如氈,踩上去綿軟而柔韌,雨季濕潤的青草氣息,從根葉上濺出來。據說,蒙語中「布統」也有「霧靄」的意思。

    當年,大戰平息,稠血染紅湖水,湖上紅色的霧靄數日不散,霧水相連,紅峰若隱若現,於是得名「烏蘭(紅色)布統」。

    如今,即使歷史的傷口已經癒合,烏蘭布通這個美麗的疤痕,展示著歲月長河中民族融合的艱辛歷程。

2. 獨特的風景

    烏蘭布通所在的壩上屬淺山疏林草原,遼闊起伏的草原上散布著一片片稀疏的樺樹林,成為壩上草原最耐看的一道獨特風景。

    樺樹林中,那潔白而修長的樺樹樹榦上有不規則的灰黑色橫斑,顯得更加生動。墨綠色的卵圓形革質葉片,綴滿晶瑩的露珠。

    它們或一株獨秀,或三五株、十餘株成叢,或多株集合成林,形成了疏朗有致組合的樺樹林。

    樺樹樹下、樺樹林間芳草萋萋,赤橙黃綠藍紫各色野花爭奇鬥豔。百鳥在枝頭鳴囀,蟬兒在草下淺唱,樺樹和花草散發著淡淡的幽香。

    林間空地上時常會開出一些叫不出名的野花,黑綠色的披針形長葉有點像苣蕒菜,尺把長的碩大花穗長在手指般粗齊人高的獨幹上,就好像熊熊燃燒的玫瑰色火炬。

3. 四面環山的將軍泡子

    將軍泡子,其水面開闊,四面環山,水中長著一叢叢的,錯落有致的蘆葦。在特定的時間,一大群馬會飛奔到湖邊來喝水,群馬入水,濺起漂亮的水花。

    夜幕降臨時,人們可以圍坐在篝火旁欣賞如泣如訴的馬頭琴和抑揚悲壯的蒙古長調。夜深時,耳旁風吹蘆葦的沙沙聲會催人入眠。清晨時,觀湖面晨光,第一線陽光會將眼前的一切都染成金色。

  關於「將軍泡子」的真實來由,是有一定的說法的 。

    史書記載和民間說法都曾提到,將軍泡子是當年康熙皇帝親征,擊潰漠西噶爾丹叛軍的地方。

    噶爾丹是漠西蒙古準噶爾的統治首領,由於他所統治的伊犁地區物產非常豐富,其野心也不斷地膨脹。再加上沙俄不懷好意的縱容和支持,噶爾丹除了不斷地侵犯漠北蒙古(今外蒙古)和漠南蒙古(今新疆南部),還狂妄地宣稱要奪取黃河,將其作為飲馬槽。

    1685年,噶爾丹率兵打到了塞罕壩,並且在將軍泡子這裡布下了由幾萬峰駱駝組成的駱駝陣。當清軍的大炮齊鳴時,噶爾丹的駱駝陣被驚散了,噶爾丹也落荒而逃。

    就這樣,強烈的震動改變了這個地方原有的地理結構,致使地下水湧出並形成了一個大泡子。泡子就是草原上滲出的地下水自然形成的一個個小湖泊。

    這場大戰是由康熙皇帝的舅父——鎮北將軍佟國綱將軍指揮,他血浴沙場,英勇戰死,將士之血染紅峰下水泊,該湖從此被稱「將軍泡子」。

4. 令人陶醉的公主湖

    內蒙古克什克騰旗的烏蘭布通大草原的公主湖,位於塞罕壩以北紅山軍馬場西偏北20多公里處。

    即使是美麗的嚴冬,公主湖美麗依舊,晨曦里的公主湖,風情萬種,令人陶醉。

  那麼,「公主湖」地名是如何由來的呢?

    相傳,三公主藍齊格格是康熙最寵愛的女兒,她原本已心系李光地,然父命難違,皇命難抗,她只能違心遠嫁葛爾丹,當她途經內蒙草原時,悲極而泣,最終淚流成湖,克什克騰旗的湖泊也就被稱為「公主湖」。

5. 十二座連營

    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康熙皇帝之兄裕親王福全出谷北口經熱河上塞罕壩,行至吐力根河處,距敵四十餘里,遵照康熙帝的命令與安北大將軍匯合,並選擇在此安營紮寨,營房分布在吐力根河南北兩岸,範圍東西60里,南北20里,共立營140座。

    當時,大將軍本營共計12座,稱之為「12座連營」,置土牆、木柵、壕溝,故至今仍留有遺迹,其餘營房均為臨時帳篷,現在已經找不到歷史的痕迹了。

二、準噶爾大汗與康熙大帝的交鋒

    康熙皇帝為了遏阻噶爾丹南下,兩軍在烏蘭布通展開激戰,那麼,在這場戰爭中,康熙皇帝在不幸染病的情況下是如何擊毀噶爾丹堅固的駱駝城呢?

1.噶爾丹的挑釁

    噶爾丹是新疆厄魯特蒙古族部落準噶爾部的首領。準噶爾部就是厄魯特部,這一時期,厄魯特部控制著天山南北的廣大地區,它的政治中心在伊犁。

    噶爾丹在康熙九年繼任準噶爾首領後,兼并四部,進兵南疆,嚴重破壞了西部地區的安寧。

    事實上,噶爾丹的擴張行為早已引起了清王朝的注意,只不過當時的朝廷正忙於平定「三藩之亂」,無暇顧及噶爾丹。

    康熙皇帝一方面派大將軍費揚古在古北口一帶屯兵聚糧,練兵備戰,以此來防止噶爾丹的南侵。另一方面派大臣通過調停、會盟及賜予封號等政治手段籠絡噶爾丹。

    後來,康熙平定了「三藩之亂」並收復了台灣,接著,他派大臣索額圖和佟國綱與沙俄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雖然損失了黑龍江流域的大片土地,但是換取了東北地區的安寧,也起到了孤立噶爾丹的作用,這時打擊噶爾丹就非常容易了。

    後來,噶爾丹以「為其弟復仇,追索喀爾喀等三部仇人」為名,率領三萬勁騎(對外號稱十萬)南侵,向漠北喀爾喀蒙古發起進攻。接著,噶爾丹以追擊喀爾喀土謝圖汗和哲布尊丹巴為名,率兵渡過克魯倫河,進入呼倫貝爾草原,沿大興安嶺西麓南馳,到達烏爾會河。

    理藩院尚書阿喇尼率軍阻截噶爾丹,結果兵敗。於是噶爾丹順利進入了烏珠穆沁地。

2. 康熙的反擊

    為了阻止不斷南下的噶爾丹,消滅這股分裂勢力,康熙帝立即派出兩路兵馬迎擊噶爾丹,一路由康熙胞弟、恭親王常寧率兩萬多人出喜峰口,沿朝陽、林西一帶奔烏珠穆沁,此為右路軍。左路軍則由康熙堂兄和裕親王福全率師三萬,出古北口,打算沿承德、烏蘭布通、黃崗梁一線奔烏珠穆沁,兩路夾擊噶爾丹。康熙皇帝隨左路軍御駕親征。

    裕親王福全請求派大同綠旗兵往殺虎口(今內蒙古涼城與左雲間長城隘口),於是康熙帝令大同鎮標馬兵六百、步兵一千四百人從征,並命理藩院設置驛站。

  隨後,裕親王福全又請求所有的諜報都下至軍中,被批准。

    清軍出發後,康熙帝先後派遣內大臣阿密達、尚書阿喇尼和都統阿南達各自率領部下同裕親王福全師會合。

    康熙帝經古魯富爾堅嘉渾噶山,進駐博洛和屯,命康親王傑書由蘇尼特地方率師進駐歸化城(今內蒙古呼和浩特),以便阻斷噶爾丹的歸路。

    此外,他命簡親王雅布參贊福全軍事;命內大臣索額圖和都統蘇怒率領部下一起趕往巴林(今屬內蒙古),繞至噶爾丹側後;命阿密達、阿喇尼等率兵分駐福全師所經之路,隨時待命。這樣裕親王福全的兵力得到了加強。

  行軍途中,康熙皇帝患寒熱之症(瘧疾),康熙帝遣使諭福全,加強警戒。

3.「駝城」激戰

    當時, 清軍內部因爭奪軍權發生了矛盾,康熙怕發生兵變,便令左路軍在土爾埂伊扎爾紮營待命。清軍「凡營盤四十座,連營六十里,闊二十里,首尾聯絡,屹立如山」。這樣直接導致了右路軍的孤軍深入。

    接著,烏珠穆沁同噶爾丹接仗後首戰失利,四百名蒙古騎兵被消滅掉了。常寧見事不妙,率領右路軍節節敗退,一直退到烏蘭布通地區,在那與左路軍會合。

  噶爾丹見勢步步緊逼,追隨常寧大軍到烏蘭布通地區。

    噶爾丹率領兩萬勁騎,屯兵於烏蘭布通(今內蒙古翁牛特旗西南)峰頂,在峰前高涼河畔叢林沼澤布陣防禦。

    當時,清廷調集的助攻部隊約一萬六千人無法按時到達,康熙命裕親王福全想辦法拖延噶爾丹,等待科爾沁諸部兵的援助。

    於是,裕親王福全以「先禮後兵」為由,通知噶爾丹派出使節,雙方進行談判,勸其歸降,希望可以拖延更多的時間。

  不久,噶爾丹發現了清軍意圖,準備隨時逃跑。

    形勢危急,康熙下令同噶爾丹在烏蘭布通進行決戰。當時,噶爾丹出兵三萬,號稱十萬;清軍出兵五萬,號稱十萬。

    噶爾丹利用對岸地勢較高,將數萬隻駱駝的蹄子綁住,讓它們卧在地上,背靠著箱垛,用濕氈蒙上,排列成柵欄的形狀,取名為「駝城」。然後,他再將兵士安置在旁邊,士兵從兩駝的間隙向外打槍、放箭,可以說守御非常嚴固。

  噶爾丹軍隔河相拒,橫卧駝陣,以其作為障蔽。

    清兵佯攻,死傷慘重,無法渡河,於是架起大炮猛轟,從黎明一直轟到傍晚,駱駝基本上都被炸死。

    於是福全命令清軍分左、右翼,設鹿角槍炮,列兵徐進。中午,右翼清軍接近敵人,發槍放炮,結果騎兵為泥沼所阻,好不容易到了對岸,才發現河岸高出河床數尺,無法登岸。右翼清軍阻於泥淖,失利,只好回到原來的地方立營。

    左翼清軍在內大臣佟國維和佟國綱的率領下,繞過湖泊,沿薩里克河衝鋒,佟國綱不幸中炮身亡。

4. 勝敗已定

    一天清晨,清軍作了充分的準備,攜有鐵心火炮5門,子母炮3門,八旗火器營一千人,漢軍火器營四百人,藤牌兵二千四百人。

  首先,清軍採取強攻政策,集中火炮摧毀噶爾丹的駝城。

    他們自山腰突入敵陣,炮擊卧駝,駝驚陣亂,打開了駱駝陣的缺口被打開。接著,清軍騎兵、步兵齊發沖入陣地。佟國綱的弟弟佟國維在炮火的掩護下,指揮左翼軍,繞過沼澤地,從側面橫擊。

    噶爾丹由於激戰一天,人困馬乏,而清軍炮火煙炎閉日,再加上當時是黃昏時分,所以沒有及時發現清軍渡河。

    當清軍殺入駱駝陣時,噶爾丹的士兵驚潰,清軍乘機縱兵衝突,斬殺眾多敵人。

    噶爾丹利用天黑,向北遁逃。而清軍也因傷亡嚴重,其他援軍還沒有趕到,所以沒有追擊。

三、最後的游牧帝國 --- 準噶爾

    準噶爾(蒙古語:「左手」),是厄拉特蒙古的一支。17世紀到18世紀,準噶爾部控制天山南北,在西起巴爾喀什湖,北越阿爾泰山,東到吐魯番,西南至楚河、塔拉斯河的廣大地區,建立了史上最後的游牧帝國。

1.獨立的準噶爾部落

    準噶爾是個歷史悠久的部族,在各個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稱謂,元朝稱翰亦剌惕,明代稱瓦剌,清代稱衛拉特,也稱厄魯特、額魯特或西蒙古、漠西蒙古。國外則稱之為卡爾梅克。

    1634年,準噶爾部的首領哈喇忽剌去世,其子巴圖爾繼承了他的事業,不斷擴大自己的領土,並在1640年正式建立了準噶爾汗國,巴圖爾被稱為巴圖爾琿台吉。

    巴圖爾連續兩次擊退俄國的侵略,迫使俄國承認了自己的獨立並與之建立了外交關係。 1648年,巴圖爾琿台吉授命喇嘛咱雅班第達將過去的蒙文改造成「托沁」文字,將其作為準噶爾汗國的統一文字。

2. 與沙皇的盟約

    噶爾丹為衛拉特蒙古準噶爾部首領巴圖爾渾台吉第六子,他自幼被送到西藏布達拉宮當喇嘛。噶爾丹的父親死後,他的親弟弟僧格繼承了汗位。

  很快,他同父異母的哥哥車臣汗發動政變,殺死僧格並取而代之。

    噶爾丹聽到消息後,回到厄魯特,在僧格舊部的支持下,打敗了車臣汗,自己做了準噶爾部落的大汗,被稱為「博碩克圖汗」,使國家恢復了安定。

    然而,噶爾丹的即位是建立在和碩特首領鄂齊爾圖車臣汗的幫助之上,汗國實際上有一半的領土在鄂齊爾圖車臣汗的控制之下,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利,在此後的二十多年裡,噶爾丹東征西討,用武力征服了漠北蒙古各部。

    喀爾喀等三部蒙古汗王都逃到北京,投靠清王朝,請求康熙皇帝發兵為他們收復故土。

    公元1689年,噶爾丹的勢力已經發展到現在的中蒙邊境一帶。同時,噶爾丹還與沙皇俄國訂立盟約,企圖共同對付大清王朝,使清朝陷入顧此失彼的不利局面。

3. 噶爾丹的「帝國夢」?

  噶爾丹深受喇嘛教的影響,總想建立一個以喇嘛教為國教的準噶爾帝國。

    因此,噶爾丹在1678年率兵消滅了葉爾羌汗國,同時,他又鞏固了在哈薩克的統治。漸漸地,僧格的三個兒子都已長大成人,按準噶爾法律,僧格的長子策妄阿拉布坦才是合法的汗位繼承人。

    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噶爾丹不斷打壓策妄阿拉布坦,並暗殺了他的弟弟索諾布阿拉布坦。

    對此,策妄阿拉布坦感到自身難保,於是率五千部眾,逃到了博爾塔拉河一代休養生息。

    噶爾丹接著集結兵馬攻入喀爾喀,長驅東進,直取烏珠穆沁,然後撥轉鋒芒,在赤峰附近的烏蘭布通南下,喀爾喀諸部首領無法抵擋,只好聯名向清朝的康熙皇帝求救,康熙皇帝御駕親征,同噶爾丹在烏蘭布通展開了戰爭。

4. 康熙的反擊

    噶爾丹在烏蘭布通戰敗的同時,策妄阿拉布坦率軍進攻噶爾丹後方,從背後形成了對噶爾丹根據地科布多的包圍。

    當噶爾丹撤回根據地時,他已經陷於兩大強敵的夾擊之中。那時,噶爾丹認為只要擊敗清朝軍隊,打通自己向東的通道,策妄阿拉布坦便對自己構不成威脅。

    於是,噶爾丹再度進兵已經納入清朝版圖的喀爾喀,康熙皇帝再次御駕親征,兩軍經過激烈的戰爭,最終,噶爾丹的三萬鐵騎難以抵抗康熙的二十萬大軍,大敗。

  此時的策妄阿拉布坦又切斷了噶爾丹回國的道路。

    噶爾丹逃亡一年後,在阿爾泰的阿察阿穆塔台,服毒自殺。第二年,策妄阿拉布坦遣使清朝,獻上噶爾丹的屍體,暫時結束了同清朝的戰爭。

  次年,策妄阿拉布坦正式登上了大汗的寶座。

 

 

                                                                 古戰場遺址

 

 

 
推薦閱讀:

古代官員都是全能王
古代帥哥在今天的審美觀下也一樣的帥嗎?
古人以左為尊,可是為什麼被貶謫稱為左遷?
古代人用什麼刷碗,洗頭,洗臉還有刷牙?
古代美人到底長什麼樣?

TAG:中國 | 古代 | 戰場 | 追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