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名人的信仰(完整)1

名人的信仰(完整)  

Post By:2008-1-28 19:28:09

【科學家篇】

基督信仰對科學家的影響

歷史上許多著名的科學家都信仰上帝,近代科學的奠基人幾乎都是基督徒, 甚至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十大科學家全是信上帝的。按照聖經教導,上帝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人是上帝按自己的形象造的。因上帝給予的理性,人有能力接受上帝的啟示去認識宇宙,進而認識上帝。同時,上帝要人治理環境,管理各種魚類、飛鳥、走獸。只有對所要管理的對象有深入的了解,才能當好上帝的管家。為了認識上帝榮耀上帝,不負上帝的重託,大批虔誠的基督徒以極大的熱忱獻身於自然科學,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成為各個學科的奠基人。

  物理學家普朗克指出:「信仰和自然科學是珠聯璧合相得益彰的。最直接的證據要算這樣一個史實:所有時代最偉大的自然科學家,諸如開普勒、牛頓、萊布尼茨,無不抱著篤實虔誠的信仰。」我們還可舉出許多名字來:培根、哥白尼、伽利略、帕斯卡爾、法拉第、波義耳、焦耳、麥克斯韋、愛迪生、道爾頓、開爾文、居維葉、法布爾、林奈司、孟德爾、巴斯德等,都是有神論者,當中有些不僅僅是普通信徒,提出日心說的哥白尼,還是波蘭的一位神職人員。此外,還有大批著名的科學泰斗也是基督徒:發現電動勢(電壓)的義大利物理學家伏特,德國物理學家歐姆,法國物理學家安培,法國物理學家庫侖,發現X射線的倫琴,發明無線電的馬克尼,發明電報的莫爾斯,波動力學的創始人薛定諤,解析幾何之父笛卡爾,大數學家高斯和歐拉,現代原子能專家普萊特、康普敦、費米,還有英國核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盧瑟福(本世紀最偉大的實驗物理學家之一),以及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居里夫人,飛機之父萊特兄弟等等……

  他們的名字如璀璨的明星,照耀著科學的天空,他們以榮神益人為動力,在科學的領域開疆拓土,把取得的科技碩果作為祭禮獻給上帝。這些學養精深的人一個個俯伏在耶穌腳下,不是憑著他們精深的學養,而是憑著他們單純的信心。兩千年來,沒有哪一位像耶穌這樣深刻地影響了人類最偉大的科學家們。

  現代科學發展初期,英國社會的基督徒,約佔總人口的20%,但在英國早期皇家學會中,基督徒的比例卻高達90%!據統計,近三個世紀,最著名的300位科學家,除38位因無從考查是否信上帝而不予計算外,只有20位不信上帝。明確信上帝的有242位,佔92.4%;據《諾貝爾獎奧秘》一書統計,美國獲得諾貝爾獎的286位科學家中,有73%的人是基督徒,19%的人是猶太教徒,也就是說信有上帝的科學家佔92%。美國國家航空及宇宙航行局太空研究院的創始人澤斯爵博士就講過,「對於一個靠理性的力量而生活的科學家而言,這個故事的結局像是個噩夢。他一直在攀登無知之山,並且快要到達巔峰。當他攀上最後一塊石頭時,他竟受到一群神學家的歡迎,他們已經在那裡恭候無數個世紀了。」

  以牛頓為例,他寫作《原理》的目的是:「向思索著的人們灌輸上帝存在的信仰。」他研究《聖經》的濃厚興趣絕不在科學之下。他所發表的科學著作只佔他所有著作的百分之十幾,他80%以上的著作皆為神學著作,總字數超過一百四十萬字。在牛頓這裡,科學是認識上帝,接近上帝的一種途徑,是與上帝直接相關的事業,上帝是神聖的,體現上帝存在的力學規律也是神聖的,這種神聖感促使牛頓做出了巨大的科學貢獻。

  1865年,英國科學會發表了一篇由617人簽名的關於基督教與科學的宣言,現保存在牛津博德倫圖書館,其宣言如下:

  「我們以自然科學家的立場發布我們對於科學和宗教關係的意見。現在科學界若干人士,因為探求科學真理,從而懷疑聖經真理及其正確性。我們對此深感遺憾!

  我們認為神的存在,一方面寫在《聖經》上,一方面寫在自然界中;儘管在形式上有所不同,卻絕對不能彼此發生衝突。

  我們應當牢記:物理科學尚未臻於完善,尚在不斷改進之中;目前我們有限的理解,彷彿是對著鏡子觀看,還是模糊不清。

  現在許多自然科學的學者,對於聖經不加研究,徒憑其不完善的定律和一知半解,就對聖經懷疑反對。這種態度,實在不能不令我們為之痛惜。

  我們深信,每一位科學家研究自然,其唯一目的,是在闡明真理。倘使他們研究的成果,發現聖經和科學有所抵觸(其實只是對聖經的曲解),千萬不可輕率武斷,以為他的結論是正確的,而聖經的記載是錯誤的。而應該持客觀的態度,平心靜氣,聽神的指示,確信二者必然相符,絕不可偏執成見,以為科學和聖經有衝突分歧之處。」

  英國皇家科學院的實驗室門前寫得好:「為榮耀造物主和為人類福利而奮鬥」。大哲學家、科學家培根說出一切有基督信仰的科學家的共同心聲和原動力:「謙卑地、崇敬地致力於展現上帝創世活動的畫卷。」上帝是一切科學發現和創造的源泉。我們確信,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科學方面世界性的重大突破,都是由有基督信仰的科學家們來完成的。因為聖經上說:「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言 9章10節)。「你求告我,我就應允你,並將你所不知道,又大又難的事指示你。」(耶利米書 33章3節)。

這群信靠神的科學精英,把生命建立在基督信仰的堅固磐石上,

而非哲學理論的鬆軟沙土上,所以我們並不希奇,

他們可以展開信仰與科學的雙翼,翱翔於永恆真理的天空……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8-2-1 16:15:40編輯過]

  

Post By:2008-1-28 19:28:51

牛頓

牛頓(17-18世紀英國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爵士、國會議員、皇家學會會長)等

「自然和自然規律隱藏在黑暗中;上帝說,誕生吧,牛頓!於是一片光明。」 —— 18世紀英國著名詩人亞歷山大·蒲柏為牛頓撰寫的墓志銘。

牛頓是大批基督徒科學家中最傑出的代表,用科學研究見證神的偉大,引導人們歸向真神,是歷史上最偉大、最有影響的科學家,他與愛因斯坦、阿基米得並稱為「數學界的三大偉人」,他還被譽為「物理學之父」,他是經典力學基礎的牛頓運動定律的建立者。他以研究自然的奧秘作為向神的奉獻,並向世人證明神創造宇宙是何等奇妙和偉大。他18歲時進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學習神學,24歲時發現萬有引力定律,27歲時即出任劍橋大學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教授,不到30歲就發現運動三定律和微分法與積分法二項定理。他在天文、物理、數學、光學和神學等方面都取得了輝煌成就。他發現了普通白光由七色組成,解開了顏色之謎,奠定了近代光學的基礎。他還製造了第一台反射望遠鏡,並出版了近代科學奠基性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書中一再指出,神是永恆的,無所不為的,是世界和人類歷史的主宰。他發現的運動三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為近代物理學和力學奠定了基礎,他的萬有引力定律和哥白尼的日心說奠定了現代天文學的理論基礎。直到今天,人造地球衛星、火箭、宇宙飛船的發射升空和運行軌道的計算,都仍以這作為理論根據。

牛頓實現了以伽利略為先導的數學與實驗手段相結合的科學研究方法,推翻了柏拉圖提出的關於能量與運動的概念。他還把數學導入其它類別的科學中,使得數學成為描述宇宙運動的最基本語言,這種觀點也使許多科學家取得了極有價值的科學成果。牛頓的科學工作最明顯體現了尋求神設計自然界的秘密的基督教信仰的動機,他的光輝業績呈現給人類一個嶄新的世界秩序和一個宏大現象的宇宙圖景。他的規劃使世人折服:自然界是按數學設計的,自然界的真正定律是數學。他之所以提倡他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而且確信數學是他所描述的現象的真正解釋,其基礎也是與他那個時代的所有數學家和科學家同樣的信念:神創造的世界與數學原理吻合。他多次表明對神的信仰是他進行數學和科學研究的真正動力。他認為科學也是崇拜神的一種形式,科學是揭開神輝煌設計的秘密。他為自己的工作揭示了無所不在的神的秘密而倍感欣慰。對於神按數學設計自然界的堅信,18世紀最偉大的(瑞士)數學家歐勒達到了高峰。他不僅用最大最小原理證明神比16、17世紀的人們所稱頌的更為英明,而且他還確信神賦予人類的使命是運用人類自身的才能去理解神的法則,自然之書已打開在人們的面前,但它是神用人們一時半會不能理解的語言寫成的,只有用毅力、熱愛、堅忍和鑽研才能讀懂,這種語言便是數學。正是這種強烈的基督教使命感使歐勒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數學和科學,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當牛頓用數學微積分來精巧地解釋運動和天體現象時,當時和現代的人都感到驚嘆。三個簡單的運動方程式加上數學手法,將最小的單擺與天上月球的運動聯繫起來了!那麼不起眼的方程式,寫起來還不到一頁紙,竟然規範了天上地下一切的運動,這個發現還能不驚人嗎?當時有些科學家瘋狂地認為:「原來有一些現象不用聖經,也可以解釋得很好,甚至更好!」但牛頓卻認為數學是神聖的學問,是神用來描述自然的,數學終於從古代真善美的領域中下凡到「人間」來展現它獨特的魅力。

牛頓雖然在科學上作出了如此無與倫比的貢獻,但他畢生認為,人類理性不能包容一切經驗。1672年,他被邀加入皇家學會;1703年,他被選為皇家學會會長,直到臨終,連任長達25年,他的成就和名譽為皇家學會贏得極大聲望,成為權威的科學傳布中心。他一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理應受到各種獎賞和稱讚,但他卻認為一切自然規律都是神創造的,自己只是發現而已。牛頓臨終前,面對羨慕他智慧和稱頌他偉大科學成就的人,卻謙卑地說:「與神的偉大創造相比,我只是一個在海邊拾取小石和貝殼的小孩子。真理浩瀚似海洋,遠非我們所能盡窺。」他還留下這樣的名言:「我能看的比別人遠,是因為站在了前輩科學巨人的肩上。」意思是指,他的科學發現是奠基於前代科學家的研究成果。

牛頓發現的運動三定律,就是這位遠遠高出我們之上,有權柄、有威嚴的神存在的一個有力證明,因為宇宙中有一位定律的創造者、管理者存在著。這些定律不隨時間、空間和物體的不同而改變,是不以人們的自由意志為轉移的。

聖經上說:「光亮從何路分開?」(伯38:24)過去基督徒們對這句話憑信心接受,並不理解。但自從牛頓發現白光由七色組成後,大家才真正理解這句話,但實際在3000年前神已啟示人類。

真正的科學家的宇宙觀是開闊的,不會用自己有限的「已知」去否定無限的「未知」。牛頓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中詳述了力學原理,解釋了潮汐和行星的運動,並推算了太陽系的運轉方式。牛頓一再謙虛地表明他的書完全是一種現象性的描述,他絕不敢談論至高無上的神創造宇宙的真正意義。這書的第二版出版時,牛頓在書中寫下這一段以表達他的信念:「這一盡善盡美的包括太陽、行星的大系統,惟有出於全能的神之手……就像一個盲人對於顏色毫無概念一樣,我們對於神理解萬事萬物的方法簡直是一無所知。」從亞里士多德到愛因斯坦,都相信宇宙中有一個普遍的規則存在,都相信有神。而那些無神論的頑固學者,干涉有神論者對生命、時空、宇宙的體驗和思考,他們把他們理論之外的一切都稱之為「迷信」。

1642年,牛頓出生於農民家庭,在他出生前三個月,父親就病逝了,他還是早產兒,眼看就要死了。母親名叫哈拿,她在絕望中想起聖經上也有位名叫哈拿的女子,曾在困苦中向神禱告:「你若垂顧婢女的苦情,眷念不忘婢女,賜我一個兒子,我必使他終身歸與耶和華。」(撒上1:11)後來就生了撒母耳。牛頓的母親便發出了同樣的禱告,這奠定了牛頓一生的信仰基礎。他認為,神讓他活下來,一定是有些事要他去完成,他常與母親一同禱告。他大學二年級時,在課堂筆記的空白處,寫下了:「神啊!讓我做個敬畏你的人,且因為敬畏你,而不畏懼人。」那時他似乎已預感到人世間將要施給他的壓力。他說他的繼父很愛他:「但他好像從沒有要我知道他愛我。」家庭的基督信仰氣氛極濃,他的繼父和舅父都是牧師,撫養他長大的外祖母和母親都是虔誠的基督徒。他們送他上劍橋大學的目的,是希望他將來作牧師。他在畢業時,沒有按照慣例接受神職,而代之以自然哲學的研究來證明神的存在,從而贏得了英王的特許。因此,他在科學研究里,處處協調科學與神學的關係,他說:「從事物的表象來論神,無疑是自然哲學分內的事。」「只有在科學裡揭示和發現神對萬物的最智慧和最巧妙的安排,以及最終的原因,才對神有所認識。」他作為一位虔誠的基督徒,很早就在他的自然科學研究上處處刻上了神的印記,他也在各種場合表明自己的信仰。

著名數學家、劍橋大學教授莫爾是位虔誠的基督徒,曾給牛頓極大的幫助。牛頓入劍橋大學時,生活很貧困,必須作老師的實驗助手,以此賺取生活費。他因而有機會經常接近優秀教授,可學習他們一生的研究精華。莫爾憑著敏銳直覺,發現牛頓與眾不同,於是給牛頓「開小灶」,並長年提供牛頓生活費。他還告訴牛頓:「神創造這個世界的目的,是要人認識他,尋求他,感謝他。若有人輕看這世界奇妙的受造物;要看到世界上所沒有的才算神跡,那是自大。」「教育是一種道德與思考的培育,而道德的準則來自神。因此教育與信仰是相輔相成的。」

1655年,英國發生可怕的瘟疫,大學停課。在這兩年多無課可上、無處可去的日子裡,牛頓的「人生思想邁向巔峰」(牛頓語)。他習慣於在花園裡長時間地禱告和默想:習慣於在信仰中思索科學,在科學中深思信仰。他堅信宇宙是完美和有序的,是神充滿慈愛的創造,科學家們才有研究科學規律的可能性。萬有引力的發現,就是由於他的這一思想方式。據他的好友斯蒂克利說,他確實是由於花園裡一個掉落的蘋果想到了萬有引力,並引發了一系列永遠改變科學界的事件,以致於蘋果後來成了萬有引力的標誌。但是,蘋果,以及其它任何的水果,都不能保證他一定發現萬有引力,真正導致他有此偉大的發現,是他的信念,以及他在花園裡禱告和默想的習慣。美國紐約大學歷史學教授曼紐說:「近代的科學是源自牛頓對神的默想。」由於他更深的思索和實驗結果,寫成曠世之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這書不僅記載他的科學發觀,也反覆提到他的機械論與神的關係,他認為機械論就是神掌管宇宙的法則,是神擺在宇宙里讓人了解他的能力的法則。他說:「生來瞎眼的人不了解光,如同我們無法明白神的智慧和全能。神的形象沒有人看到、聽到和接觸到,我們只能在他所創造的萬物中了解他。神仍在掌權,我們都在他的掌管之下。」科學家在探索宇宙奧秘的過程中,不僅被其磅礴、浩然的氣勢所傾倒,更為其精彩、和諧的內涵所折服。很多科學家相信,因為有一位創造、掌管宇宙萬物的神,宇宙才會有法則地運行。

牛頓的科學研究成果,主要是在青年時代完成的。中年以後,他的研究領域有巨大的擴展,及於史學和神學,並對聖經中記載已在歷史上應驗的預言部分仔細考證,寫成《但以理書和啟示錄預言的察究》,這書和他的知名經典《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同為千古難見之絕妙佳作。他在這方面的研究中,最令我們欽佩的,是他對聖經《但以理書》9章中「七十個七」的意義有極精闢的解釋。愛因斯坦說,「牛頓的各種發現已進入公認的知識寶庫」,成為「偉大的人類之光」。法國哲學家伏爾泰說:「將世界上的一切天才放在一起,牛頓應是他們中的佼佼者。」

牛頓為了更好地獻身於科學和神學的研究,終身未婚。他孜孜不倦地工作,曾六天六夜通宵達旦地工作。他對科學的貢獻,主要凝聚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中。在書中他宣稱神是掌管萬有的,他對自然法則的發現,為的是榮耀神和認識神創造宇宙的奧秘。這部著作在人類科學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近代數學、力學、天文學和物理學都是從他開始創立的,他把地球上的物體運動與太陽系中的行星運動結合起來,從力學上證明了自然界的統一性,實現了人類對自然界認識的第一次綜合。愛因斯坦在評論他和他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時說:「自然在牛頓面前好像是一本內容浩瀚的書本,他毫不費力地遨遊其中。他的偉大之處在於,他集藝術家、試驗者、機械師和理論家於一身。」他在這書結尾處所加的「一般注釋」中,用基督教語言回答了事物運動變化的根本原因:「這最美麗的太陽、行星和彗星系統,只能從一位智慧和無所不能的神的計劃和控制中產生出來。」他還說:「宇宙的設計如此美麗,設計所依據的法則如此和諧,這個事實本身就必須以神聖、智慧——造物者之手的存在為先決條件。」他在《光學》(又譯《光輪》)一書中指出:「從自然現象中就顯示出一位主宰,是無形體的,是活著的,是無所不在的,充滿無窮的空間,又是無所不知的,滲透萬事萬物,對萬有了如指掌。」

牛頓相信神的創造是簡單而完美,宇宙中的秩序是由一種動力來維繫,這個力使得星球之間的運動依循特定的軌道,許多自然的現象也是依循一個特定的規律來發生。雖然有時會有一些小小的擾動,這也是創造者的干涉或管理,為了要維持創造的穩定性。例如酷熱夏天常有午後雷陣雨,看起來是自然的擾動,但雨過天晴,天氣就涼爽了。

論到天體的構造和運行,牛頓嚴正表示:「從諸天文系的奇妙安排,我們不能不承認這必是一位全知全能神的作為。宇宙間一切有機無機的萬象萬物,都是從永生真神的智慧大能而來;他是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的;他在這無量無邊、井然有序的大千世界中,憑其旨意,創造萬物,運行萬物,並將生命、氣息、和萬物賜給人類;我們的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他,宇宙萬物必有一位全能的神在掌管統治。」「在望遠鏡的末端,我看到了神的蹤跡。」他能用萬有引力定律準確地算出月亮繞地球轉動的運行軌道,但不能解釋地球為什麼自轉,他寫給劍橋大學老師的信中說:「地球為什麼能自轉,我不能用萬有引力定律推算,所以要用神的手去轉動它。」神創造一切,他的話一點沒有錯,但有些人嘲諷和曲解他的話。他還說:「毫無疑問,我們所看到的這個世界,其中各種各樣的如此絢麗多彩,各種運動的如此錯綜複雜,它不是出於別的,而只能出於指導和主宰萬物的神的自由意志。」「我不能相信,這麼有計劃的宇宙,不是永能的神所創造的。」「基督教比任何科學的證據都確實。」「藉著望遠鏡,可眺望百萬里外的太空;藉著內室的禱告,可與神親近,比起望遠鏡與天堂更接近。」「現在我們可更趨近一步去欣賞這大自然的美,並使自己陶醉於愉快的深思中,從而深刻地激起我們對偉大的創造主和萬物主宰的敬愛和崇拜心情,這才是哲學的最優美和最有價值的果實。如果有誰從事物的這些最明智最完善的設計中看不到全能創造主的無窮智慧和善良意志,那麼他一定是個瞎子;而如果拒絕承認這些,那他一定是個毫無感情的瘋人。」

牛頓在年輕時,曾是個實證主義者,盲目崇拜科學,一度懷疑神的存在,但自從他精密研究考察奇妙複雜的宇宙構造後,深深感到造物主的莊嚴偉大,實在不可思議,便說:「我從宇宙的神奇知道有神。」牛頓對不信神的人說:「無神論者太不敏感了,當我觀看太陽系時,我看到了地球與太陽的距離,恰好是能吸收適當的熱與光的距離,我想這絕不是偶然的。」所以他在平常談話時,始終不敢妄稱耶和華的名,在提到他的聖名前,必先肅然靜默,以示敬畏之意。他雖是舉世聞名的大科學家,卻自認為對神創造宇宙的奧秘所知有限,幾如滄海一粟。當代偉大的英國科學家霍爾丹說:「宇宙不僅僅是想像起來很神奇,實際比我們能夠想像的還要神奇。」

牛頓有位好朋友,就是英國著名天文學家、皇家學會會員、牛津大學民法博士、格林尼治天文台台長哈雷教授(他1676年在南大西洋聖赫勒拿島建立南半球第一座天文台,編製了第一個南天星表,並首次利用萬有引力定律推算出一顆彗星的軌道,預測它以約76年為周期繞太陽運轉,這顆彗星後被稱為哈雷彗星。他又發現了恆星的自行和月球運動的長期加速度,並建議觀測金星凌日以測定太陽的視差),他不肯相信神創造宇宙中一切的天體,在牛頓面前講了一番不信神的話,為使他儆醒,牛頓不留情面地加以斥責,正告他說:「哈雷博士,我對你關於天文數理的高見,一向樂於接受,因為你是研究有素的;但你對基督聖道,最好不要隨便發言,因為我向來知道你對此道毫無研究,並且我敢斷言,你根本是個門外漢。」我們對於任何問題,照理必應先徹底研究,然後才能評判。世人對於耶穌和聖經的態度,卻往往不先研究,便盲目反對,哈雷博士便是一例。牛頓的駁斥和見證,實為一般盲目反對者的當頭棒喝。

牛頓造了一個太陽系模型,中央是一個鍍金的太陽,四圍各大行星各照各的位置排列整齊,一拉曲柄,各星立刻照自己的軌道和諧轉動,非常形象和美妙。一天,哈雷來訪,見到這模型,玩弄了好久,驚嘆叫好,興奮地問是誰造的。牛頓故作正經地告訴他,這個模型是沒有人設計和製造的,只不過是偶然由各種材料湊巧碰在一起而形成的。哈雷說,這麼精巧的模型,必定是手藝很高的工匠作出來的。這時牛頓拍著哈雷的肩頭說:「這個模型雖然精巧,但與真正的太陽系比起來,實在算不得什麼,你尚且相信一定有人製成的,難道比這個模型精巧億萬倍的太陽系,豈不是更應該有一位全能的神,用高度智慧創造出來的。」哈雷這才恍然大悟,也相信了神。

牛頓熱心於神學,他曾說:「在沒有物質的地方有什麼存在呢?太陽和行星的引力從何而來呢?宇宙萬物為什麼井然有序呢?行星的作用是什麼?動物的眼睛是根據光學原理設計的嗎?豈不是宇宙間有一位造物主嗎?雖然科學未能使我們立刻明白萬物的本源,但這些都引導我們歸向萬有的神面前。」他又說:「我願以自然哲學的研究來證明神的存在!以便更好地侍奉他。」他認為萬物之所以新陳代謝,若非出於神大能的運行,實在無法解釋。牛頓畢生的主要精力用於神學研究,視科學為餘事,他的科學研究也是一種指向神的探索,是按照神的自然啟示的行動,要證明神造物之功的偉大,從神的創造物中了解神的知識,通過了解神的奇妙作為來頌揚神,教導人們如何好好生活。他說:「我們因為神至善至美而欽佩他,因為他統治萬物,我們是他的僕人而敬畏他,敬拜他。」他在談到自己的科學成就時說,他不過是在「追隨神的思想」而已。他對神所創造的一切事物敬佩讚歎,並向他人宣傳神的全能和作為。牛頓在一次訪問中回答提問說:「我一生中發現了兩件最重要的事情,第一,我是個大罪人;第二,耶穌是位救主。」

有人問牛頓:「人的身體下葬後,已全部變成塵土,如果真有復活的話,誰去替靈魂收集這些已飛散了的無數塵土呢?」他沒有立刻回答,他抓了一把鐵屑,把它與塵土混在一起,然後說:「誰能把這些鐵屑收集起來呢?」旁人都不能答。他就拿一塊大磁鐵,在混雜起來的鐵屑和塵土上一放說:「你們看那堆土裡面沙沙發響了,嘩嘩地亂動了。」鐵屑就像以前一樣全部粘在磁鐵上了。他鄭重其事地說:「賞給死物質以這種力量的是哪一位?何時看到我們的靈魂需要一個塵土的外殼,難道就不會給他一種更大的力量嗎?」

牛頓是位典型的基督徒科學家,他以虔誠的心從事科學研究。在當時研究科學仍是毫無名利可言的情況下,極多的青年人以基督教的熱誠,投身於基礎科學的研究,使英國在短短的100年內,成為世界上科學的領導者。有人更進一步指出,宗教改革後的基督教(新教)強調「人人都是祭司」的觀念,因此人人都可盡其所能榮耀神,造福社會。這促使在人口中基督徒占多數的國家,科學研究者的角色普遍地受到尊重和鼓勵,這對科學發展構成極大的推動力,這種現象在英國最為明顯。過去在歐美佔支配地位的基督教信仰為科學研究建立大前提,即相信宇宙萬物是按一定的規律運作的,提供了正確、有效的方法論,使現代科學孕育於西方成為歷史的必然。現代科學發展史清楚表明,那種認為基督教與科學對立、阻礙了科學的發展的觀點是「攻其一點,不及其餘」的片面之說。

牛頓不但是位偉大的科學家,而且也是位卓越的神學家,他研究聖經的濃厚興趣決不在科學以下。他所發表的有關數學和物理學的著作只佔他所有著作的16%,而84%的著作卻為未曾出版的神學著作,證明神的存在,總字數超過140萬,這是令人驚訝的。可見他研究聖經所用的時間,遠遠超過研究科學用的時間。他不僅在科學上的成就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而且對聖經的研究和認識,也令許多聖經學者大為驚奇。他以生命作資本投資在聖經研究上,他相信自己的勞苦不會付諸東流。看過他神學著作的人,都確信他的信念完全是正確的。他隨著科學成就的增多,名氣的提高,對神的信仰更加虔誠,對聖經的研究也日益深入。他說:「我在聖經方面有基礎的信仰,聖經是由聖靈引導人寫成的,我每天都研讀聖經。」「我們應當把神的話(聖經),看為至高無上的哲學。根據我研究的結果,聖經記載是信而有證,實在遠非任何世俗的歷史書所能比擬。」他相信世上沒有任何科學比聖經更有理據、更具權威。聖經是神對人的心意,聖經並不抵觸科學,但科學卻不一定能解釋聖經。一位主教稱讚牛頓說:「他對神的認識,比我們的總和還多。」還有人說他在聖經方面的知識,鮮知有對手。他仔細研究聖經,尤其對聖經中的《但以理書》和《啟示錄》兩卷的研究,更為廣博精深。根據「但以理啊,你要隱藏這話,封閉這書,直到末時。必有多人來往奔跑(或作「切心研究」),知識就必增長。」(但12:4)他在晚年時說:「如書中的話是確實的,那麼必須要發明一種新的旅行方式,人類的知識要加增,在某一日,人類可以每小時旅行50英里。」弗洛特爾知道了,他正如歷代不信神的懷疑者一樣,說:「看哪,那發現地心引力的聰明牛頓,當他到了老態龍鍾時,就看起一本叫做聖經的書來了。我們如要相信這本書的胡說,我們就必須相信人類的知識要如此發達,以至我們可以每小時行50英里。那可憐的老人。」這一個不信者的自滿態度,也使他的朋友們隨著他大笑。但今天如有一位不信者走進一架飛機,他必須承認說:「牛頓是一位聰明的哲學家,而弗洛特爾是一位可憐的老人。」牛頓相信聖經中的預言,他說:「聖經的預言有許多可信的憑據。」聖經中確有許多關於科學的預見,遠遠地超前於人類的認識,日益為現代科學所證實,令人驚嘆、折服。

為牛頓立傳的凱恩斯在劍橋大學發現大量牛頓的親筆手稿,令人震驚的是,這些手稿不是關於數學或天文、物理的研究,而是奧秘的神學。凱恩斯說,牛頓深信聖經中隱藏密碼,全宇宙的過去和未來都像謎語般編織在經文中。他深信聖經中的奧秘不是謎,是可解開的,他認為這比萬有引力定律更重要。因此,他勤學希伯來語,孜孜探求聖經密碼,終其後半生,直到去世之日。

有人認為牛頓研究科學是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才轉向神,才下功夫研究聖經;也有人認為他後半生如不研究神學,就會在科學上取得更大的成就,而為他大為惋惜。結論卻完全相反,事實上沒有任何科學家像他那樣取得那麼偉大的成就,也沒有任何科學家在聖經研究方面花那麼大的功夫。我們只能說:他是神揀選的科學家,他所取得的成就是來自神的恩賜。他如沒有基督徒那樣的信仰熱情和動力,就不會成為大科學家牛頓。說實話,世上沒有一個人有資格指責牛頓!

世界上偉大人物信耶穌的何止牛頓,過去和現在還有許許多多的國王、總統、政治家、哲學家、法學家、科學家、醫學家,、文學家、藝術家、大學校長、教授、科學院院長、院士、諾貝爾獎獲得者、博士、研究員、高級工程師、宇航員、奧運會冠軍,他們都是虔誠的基督徒,這些人都有淵博的知識,他們絕不是人云亦云,隨聲附和的人,在他們人生道路上,必有深思熟慮和清醒的選擇,跟著這些人的基督信仰是不會有錯的。

當時理性主義和自然神論興起,大肆批判聖經,但牛頓認為神的意志有絕對主權,是世界的根源,人的理性能力是有限的,天體之所以會運動,是因為神先把它們一推,這樣就按動者恆動的定律一直運動下去。不過有人反對,他們說他不懂物質內部是運動的,而把物質運動說成是「神的第一推力」。但為什麼物質裡面的原子都在運動呢?誰又把電子推動,使它們不停地繞原子核轉動呢?沒有神的推動,是無法解釋的,一切都是神創造的,他叫物質內部運動,物質內部就很有規律地運動下去了。牛頓把從神而來的科學成果,又虔誠地奉獻給了神,他用其卓越的科學成就彰顯了神的榮耀。他在晚年寫道:「不管任何環境,要守住耶穌救贖的真理和最大的誡命——愛人如己。」

牛頓喜歡公開表白自己的信仰,但不擅長與人交際,喜歡獨自安靜地工作。當時就有那麼一些人對他這種善良、單純的秉性很不理解,甚至惡意地中傷他。在離群索居的日子裡,聖經上神的話語使他得到安慰。他到了晚年,名滿歐洲,被英王封為爵士,他是第一位獲此殊榮的科學家。他自己生活節儉,但常幫助窮人,向慈善機構大量捐獻。神也賜他高壽,使他到85歲才安息主懷。英國為紀念他對科學的貢獻,在一張鈔票上印有他的頭像。

  我願以自然哲學的研究來證明上帝的存在,以便更好地事奉上帝。——牛頓  我有好多藏書,可是我沒有時間坐下來細讀。它們的內容都很不錯,但價值卻如銅幣一樣。銅幣是有價值的,但價值太小了,許多銅幣才值一塊銀幣,有些書就好比銀幣。只有少數的書能像金幣,而最有價值、最寶貴的書就只有聖經。世界上沒有哪一門科學比聖經更確實可信。

——牛頓  「從諸天文系的奇妙安排,我們不能不承認這必是一位全知全能的上帝的作為。宇宙間一切有機無機的萬象萬事,都從永生真神的智慧大能而來;神是無處不在、無所不能的;神在這無量無邊、井然有序的大千世界中,憑其旨意,創造萬物,運行萬物,並將生命、氣息、萬物賜給萬人;我們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神。萬物之新陳代謝,如果否認系出自上帝大能的運行,實在無法解釋。」他在其所著「基本原理」一書的結論中說:「宇宙萬物,必有一位全能的神在掌管統治。」——牛頓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8-1-28 19:30:03編輯過]

小大  3樓 個性首頁 | QQ | 信息 | 搜索 | 郵箱 | 主頁 | 主頁 | 主頁 | UC
  

Post By:2008-1-28 21:38:26

愛迪生

愛迪生(美國發明家、企業家)

1999年美國《生活》雜誌評出千年來全球最有貢獻的100位人物,愛迪生名列榜首,被譽為「發明大王」,曾改進電報和電話,發明電燈、留聲機和自動收報機等,其中獲專利權的就有1328項,未申請專利的還有2000多項,他是對近代科學進步最有貢獻的人。英國皇家學會會長洛奇稱他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物」。美國總統胡佛說:「愛迪生是美國最負盛名的人,是美國的國寶,也是人類的恩人。」

愛迪生一生致力於研究,廢寢忘食,夜以繼日,他經常每天工作20小時。他如此勞苦,不但不感疲乏,而且精神越來越好,思想集中,數十年如一日。更值得欽佩的是,他雖一生不懈地專心科學研究,卻並未影響他的靈性長進,他還是一位有明確、強烈基督信仰的科學家。

米勒在《愛迪生傳》中說:「如沒有神的啟示,沒有一個舵手,沒有一個引導的力量,愛迪生決不會有一個科學和數學的精密頭腦來領悟宇宙的奧秘。天體行星在一定軌道上轉動不息,千萬年如一日;種種創造的奇妙,生活的紛繁差異,以及動物、植物和礦物的神奇不可思議,都使他相信宇宙間必有神。」愛迪生說:「我敬佩世上所有的工程師,但我最敬佩的是那位最偉大的工程師——神。」

愛迪生有一次對朋友拉色洛說:「我認為每一個原子必由某種智慧所掌管,所以能千變萬化,顯明創造者的奇妙。」拉色洛問:「這種智慧從何而來的呢?」他回答說:「這種智慧乃是從一個比我們更偉大的能力而來。」拉色洛又問:「那你是否相信有一位全能的造物主神呢?」他肯定地回答說:「當然,神的存在,在我是幾乎可用化學來加以證明。」他的家人說,他對神有一個敬虔的信心,在他的奧蘭奇實驗室里寫了句座右銘:「我深信有一位全智全能、充滿萬有、至高至尊的神存在。」

美國的科學界人士為慶祝愛迪生的發明對人類的貢獻時,愛迪生致答謝詞說:「多謝主席和你們對我說了這麼美麗的祝詞,實在不敢當。就事論事,我只是在神所創造的科學中尋求而發現必需的原理和定律,再加上人工的調配,就是這樣成功地製造出電燈,願一切榮耀歸於我們的造物主神。」

愛迪生說:「世上無論哪一樣事物,我所已知的部分,與那未知的部分相比較,所知的不到百分之一中的百萬分之一!我們不知道水究竟是什麼,光是什麼,地心吸力是什麼?我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們站立,腳就會站立得穩。究竟電是什麼,熱是什麼,磁力是什麼?我們也不知道。對於一切的一切,我們只有種種的臆度假說,但我們卻不因為不明白它們的究竟,就阻礙我們去利用和享受它們。」他如此謙卑,把自己看得那樣渺小。

世上所謂的科學家和發明家,實際都是發現者,正如愛迪生謙卑地說:「我哪裡是發明電燈,只不過是用鎢絲把電引導在管子里讓它發光而已,這哪是發明呢?真正的發明家是神,神發明了電,我是發現者,人們不應說我是發明家。」有記者問他:「你一生最大的發明是什麼?」他回答說:「我發現了耶穌是我的救主,洗凈我一切的罪。」他又曾說:「耶穌如不作我們的救主,就無法作我們的老師。」

一次有人要在報上發表愛迪生是反宗教者時,他立即氣憤地說:「具有哲學思想的人,對於不得不承認的事實,總該接受。從萬物所表現的情形看,宇宙實乃是全能者的意志的偉大成績,假如我否定神的存在,就等於褻瀆自己的知識。科學和宗教(指基督教)是同一根源而來的,其間絕不會發生衝突。」

愛迪生認為,向神祈禱是人生力量的源頭。每當他遇到難題,就在實驗室里禱告,祈求神的幫助。他在實驗室里放著聖經,隨時可閱讀。他對聖經非常精通,他說:「聖經的寶訓乃是人類行為最崇高的偉大典範,也是人生道路片刻不可偏離的指南。」「我介紹人讀聖經,因它可使人生快樂。」他承認教會的事工,實在有不可磨滅的偉大貢獻,教會乃是人類不可缺少的。

一位多話的女人,有次在宴會上得到機會接近愛迪生。她喋喋不休地說了十分鐘如何幸運能見到如此偉大人物之類的恭維話後,問:「告訴我,親愛的愛迪生,你真的是第一位發明會說話的機械(指留聲機)的人嗎?」愛迪生回答說:「神啊!第一個會說話的機械是神用亞當肋骨在伊甸園裡製成的(指夏娃),我所發明的是一種可以關閉的說話機械!」

愛迪生14歲時,在火車上偷偷地做化學實驗,不小心一瓶藥水因火車震蕩掉下來,發生火災,列車長非常生氣,狠很地打了他一個耳光,他的耳膜被震破,因而成為聾子。但他把生理上的殘障視為神的一種福分,他對自己的耳聾並不介意。他只要接受手術,就可恢復聽覺,他卻婉言拒絕了。他說,聾子很好,聽不到外界的聲音,可免去一大堆閑話,少生氣,更專心在自己的研究工作上;聽不見別人的美言,不會驕傲。不生氣,不驕傲,是人們極難擁有的美德,他因耳聾反而比較容易培養這些美德。

「我認為每一個原子必由某種智慧所掌管,所以能千變萬化,成造化之妙。這種智慧乃是從一個比我們更偉大的能力而來。上帝的存在,在我是幾乎可以用化學來加以證明的。」

——愛迪生

「假如我否定上帝的存在,我就等於褻瀆我的知識,我深信有一位全知全能,充滿萬有,至高至尊的上帝」。

——愛迪生(《愛迪生傳》第293頁)

「聖經的寶訓,乃是人類行為最高的水平,也是人生道路不可片刻離開的指南。」

——愛迪生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8-1-28 21:39:07編輯過]

小大  4樓 個性首頁 | QQ | 信息 | 搜索 | 郵箱 | 主頁 | 主頁 | 主頁 | UC
  

Post By:2008-1-28 21:59:42

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美國籍猶太人現代物理學家、哲學博士、教授、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等

愛因斯坦是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被稱為「原子彈之父」。他曾加入過瑞士籍和德國籍。他在1905年發表了《狹義相對論》,1916年發表了《廣義相對論》,他因在牛頓之後創立相對論而對現代物理學作出了劃時代的貢獻。他的相對論超越了牛頓力學,是對時空關係的新認識,使科學和哲學研究發生巨大的變革。他還提出了光的量子概念,並用量子理論解釋了光電效應、輻射過程和固體比熱。在闡明布朗運動,發展量子統計方法方面都有成就。後期致力於相對論統一場論的建立,試圖把電磁場和引力場統一起來。對宇宙學說也有貢獻。他在未把他的理論送去實驗之前,他已感覺到這理論的真實性。這種感覺是什麼?它不屬於理性,也不是直覺,但令他感到滿足。因他對理論物理學方面的貢獻,特別是發現光電效應定律而獲諾貝爾獎。1905年是他科研工作大豐收的一年,他完成了六篇重要的學術論文,有的學者說每篇都有資格獲諾貝爾獎。1994年美國《華盛頓郵報》評出他為世上千年最偉大的科學家。

1879年,愛因斯坦生於德國。他的父親雖不信基督教,但把年幼的他送到教會學校讀書。在聖經課上,老師手持聖經莊重地在講台上對孩子們說:「全能的神創造了這個世界。」愛因斯坦默默地背誦聖經中的《創世記》,面對著周圍的美麗景緻,他由衷地相信世界的奇妙就是神的榮耀。他覺得在這神奇的大自然造物主面前,人顯得多麼渺小啊!老師說:「對神的虔誠信仰,可使人變得崇高,不再那麼微不足道。」這話在他耳邊久久迴響。老師講的聖經故事,使他感動得熱淚盈眶,他深深地為救世主耶穌所遭受的痛苦而心碎。教堂里莊嚴的氣氛,回蕩在空中的鐘聲,唱詩班崇敬的歌聲,還有那虔誠的祈禱聲,在他心裡產生一種崇高的感情。他經常默默地向神祈禱,祈求神的恩典,要做一個虔誠、仁慈、善良的人。對神的深入理解,遵行聖經中的教誨,使他成了虔誠小信徒,並要求父母嚴格按聖經行事。為了表達對神的熱愛,他寫了一些歌頌神的短詩,配上曲調,在上學和放學的路上,輕輕地唱著。他在十歲時,一位小學任課老師曾對他說:「你以後不會有出息。」但神要重用他。後來他轉向研究自然科學,對神的虔誠減少了;他說他在研究相對論時,又真正找到了神。

愛因斯坦雖然生活在科學主義的迷信陰影中,但他卻堅信科學不是萬能的,必然有一個絕對真理,它能提供對宇宙的統一解釋;要達到這一真理,就必須擺脫現行思想體系的束縛。他說:「科學研究基於同一法規,即一切事物的產生取決於自然規律。這也適用於人們的行動,然而必須承認,我們對這些規律的實際知識是不完整的,支離破碎的,實際上相信自然界包羅萬象的基本規律的存在是一種信仰。當然,這種信仰至今大部分已被科學研究的成果所證實。」「我終生從事科學研究,最大的收穫,就是發現科學在造物主無窮的奧秘面前不過是兒戲。」(這意思是說科學在神的面前實在算不得什麼。)這個信念來自神的啟示。也就是說,他是在基督福音的引導下進入自由空間,才對牛頓力學進行否定,提出相對論力學。他的工作不但在理論上有巨大建樹,而且在方法上打破了權威迷信,對當代科學家影響深遠。他在生前發表了許多關於宗教與科學的文章和談話,其中蘊涵了豐富多彩的內容。他所說的宗教,實際是指對神的認識。他說:「大多數人認為成為偉大的科學家,需要的只是智慧。他們錯了,是性格才對。」他的意思是說,性格不是用科學衡量的,它是一種宗教和道德的價值觀。沒有誠實純全的性格,人無法成為真正的科學家,這就是基督教信仰所教導的價值觀。

愛因斯坦多次公開表示過相信有造物主存在。論到對宇宙的看法,他相信宇宙間必有一位神。他在創立科學理論時,力圖講究簡單與和諧的美,他猜測神創造宇宙的總方針和設計藍圖。他對宇宙各物和諧地存在感到驚訝,認為宇宙是不可能測度的,他說:「人類不可能透徹地認識宇宙間的一切。」他認為神創造宇宙,而人類研究宇宙。當人們與神的想法一致時,才能了解神所創造的宇宙。他曾說:「宇宙是奇妙的,但人類能夠了解宇宙,卻是件更奇妙的事。微積分、代數、幾何等規則地被運用,並不是為了某個目的而發明的,而是有天分的人發現可用這一套方法來描述自然界。」非基督徒科學家對人類能體察自然,相信有神存在,感到十分驚訝;但對基督徒科學家而言,乃是理所當然的。在香港太空館電影院牆壁上有一句愛因斯坦的名言:「宇宙最不可思議的事,就是這宇宙竟然如此可思可議。」他相信,任何一位深諳宇宙之和諧的科學家,都不能不聯想到神。神的創造是奇妙的、有計劃的,他確信神不會開玩笑,正如他說:「神是不會擲骰子的。」(意思是神有極大智慧,並非盲目創造宇宙)「只要深入地探視了宇宙和生命的神奇,就不能不產生宗教的情懷。」「每位嚴肅參加科學探索的人,總會相信在宇宙規律中顯然有一位神,這位神大大超乎人的一切,在神面前,我們這些微不足道的人應當謙卑。」

愛因斯坦不但相信有神,還相信有魔鬼存在。他在一首情詩中說:「當你疲憊時,抬起雙眸,凝望著我,流盼間溢滿溫柔,我從中撲捉到了神的光輝。」他在給女友的一封信中說:「我確信幽暗之中,有魔鬼夾在我們中間。」

天上有多少星,這是個奧秘。聖經上說:「天上的萬象不能數算。」(耶33:22)公元前2世紀古希臘天文學家、地理學家希帕恰斯說這節經文不符合天文科學,按他計算,天上只有1022顆星,這也為當時的星學家們贊同,怎麼能說不可數算呢?到公元2世紀,古希臘天文學家、數學家、地理學家托勒密發現還要多4顆,即1026顆,他說:「我竟然能數算出來。」到了20世紀的1936年,天文學家們說天上有15億顆星。其後,英國理論天體物理學家愛丁頓教授計算為300億顆。其實愛丁頓也算得不準確,現在我們知道單單一個銀河系裡就有1000億顆恆星,用希爾望遠鏡可看到100億個銀河系,按此計算,宇宙中共有10萬億億顆星,實際希爾望遠鏡是非常有限的。按愛因斯坦的估計,還要大10倍,約為100萬億億顆星。當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人能確切地算出天上究竟有多少顆星,只有神知道。

一次愛因斯坦與一群智商頗高卻不信有神的學生談論。他問:「在宇宙間,我們對萬物存在的知識,實際能掌握多少?」學生們提供的估計平均是3%。他又問:「你們以3%的知識領域,便否定神的存在,那麼,在我們不知的97%的知識領域裡,神存在的可能性有多少?」學生們都啞口無言。論到愛因斯坦是如何認識神的,他說:「我們所能有的最美好的經驗是奧秘的經驗,它是堅守在真正藝術和真正科學發源地上的基本感情。誰要是體會不到它,不再有好奇心,也不再有驚訝的感覺,就無異於行屍走肉,他的眼睛是迷糊不清的。就是這樣,奧秘的經驗產生了宗教。」他是一位富有宗教情懷的大科學家,他認為奧秘感是科學和藝術的共通泉源,此奧秘感從面對浩瀚的宇宙及其和諧的結構和規律,對神油然而生敬畏、驚奇和謙卑之情,敬畏是由於人體認到和諧秩序所顯示的高超精神和智慧,謙卑是由於人對宇宙奧秘的認識實在微不足道。奧秘感不是因為不可知性,乃是因為可知性。愛因斯坦說:「合理性乃是宇宙永恆的奧秘。」少數人有幸掌握了些雖不完備卻真實的科學知識,這些有限的知識向有心的人指出無限的真理。他認為此種奧秘感是科學研究的深刻動力,宇宙萬物已顯示出神偉大的心智和設計。

關於對神的認識,愛因斯坦說:「神並不是不可捉摸的。」「神是一個靈,他的生命、智慧、能力、聖潔、公義、仁愛、誠信都是無限量的;他是無始無終,自有永有、永不改變。」「人們感覺到人的願望和目的都置於徒然,而又感覺自然界和思維世界顯示出崇高莊嚴和不可思議的秩序,深信這一切都不是偶然而成的。」「無限高超的神在我們微弱心智所能覺察的瑣細小事上顯示他的存在,我對之心悅誠服,我的信仰由此構成。在我心靈深處,確信有個超越的智慧,彰顯在不可思議的宇宙之中,這構成我對神的信念。」他堅信有一位神,並自認決無能力如此創造。他有句名言被雕刻在大理石上,現存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數學館中:「神深奧難明,但他決無惡意。」他主張這樣一種觀點,即:「的確有一個外在而客觀的實體存在,我想去捕捉,但不可能用直接的方式,或作實驗,或推理得著,也無法絕對有把握獲得,然而直覺卻想要去領悟、深入,這種直覺是由於我們經驗到事實的整體而引發的。」顯然,他所謂的客觀的實體就是神。他說:「我對神的信仰,使我畢生獲益良多,使我在科研中,即使遇到重大難題,也不失望,因為我想,答案必會找到。」「你很難在造詣較深的科學家中找到一位沒有宗教感情的人。」「人類生命的意義是什麼?要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意味著要有宗教信仰。」

愛因斯坦論到宗教與科學的關係時說:「相信世界是有秩序的和可認識的這一信念,是一切科學工作的基礎,這種信念是建築在宗教感情上的。」他承認,科學對宇宙的發現愈多,我們就更加被迫要下結論說,宇宙的起源「只有信心才能夠了解」。「沒有宗教的科學是殘廢的,沒有科學的宗教是瞎子。」「宗教與科學之間真正存在著不可克服的矛盾嗎?宗教能被科學代替嗎?照我自己的見解,無可置疑的是,對這兩個問題作冷靜的考慮,只能得出否定的答案。」

愛因斯坦在自傳中清楚說明,當他16歲在中學讀書時,便構想了狹義相對論。懂得相對論的人都知道,相對論比日心說更遠離人的常理,而相對論的基本假設(光速不變)更不是邏輯推理的結果。由此,我們知道他能寫出相對論,完全是由於神給了他智慧和靈感。

愛因斯坦堅信宇宙不能憑碰巧的機會來運轉的,因果律非存在不可。他說:「在遠離人類的地方,有一個獨立的、浩瀚的世界。我們面對它,就像面對著一個巨大而永恆的謎;但通過我們的觀察和思考,它至少有一部分已為我們所了解。我們凝目瞻望,並苦思冥想這個世界,我們為它所誘惑著,就彷彿它能為我們帶來一種解放。的確,我已看到,有許多我所崇敬和欽佩的人物,正是在對這一事業的專心致志和孜孜不倦地追求之中,獲得了心靈的自由和平靜。在現有一切可能的範圍內,從思想上去把握我們自身以外的這個世界,對我來說是一種至高無上的目標,為此它常常會突然地佔據我的整個心靈。那些與我懷有同樣想法的人,那些在這個領域中已表現出具有真知灼見的人,不論是古人還是今人,他們都是我不能失去的朋友。這是一條通往天堂的路,它已被證明是一種可靠的信仰,因而我決不會為自己選擇了這條道路而感到後悔的。」(摘自《愛因斯坦自述》)

世人常討論:「世上有沒有絕對真理?」基督徒回答說:「世上有絕對真理,就是神的存在。」非基督徒往往說沒有絕對真理,只有相對真理。有人向愛因斯坦提這個問題,他回答說:「我相信有,因為沒有絕對真理就不會有相對真理。」

愛因斯坦對信神的人,曾作過這樣的評價:「在我看來,一個受了宗教感化的人,他就是已盡他的最大可能從自私慾望的鐐銬中解放了出來,而全神貫注在那些因超越個人的價值而為他所堅持的思想、感情和志向。」「在我們這個講究物質享受的時代,惟有那些具有真摯宗教感情的人,才是認真探索的人。」「在科學上有偉大創造成就的人,全部滲透著真正的宗教的信念,他們相信宇宙是完美的。如果那些尋求知識的人未曾感受到對神的愛的激勵,他們就很難會有那種不屈不撓的獻身精神,而只有這種精神才能使人達到他的最高成就。」

愛因斯坦極為謙卑,認為人是非常渺小的。他說:「在真理和認識方面,任何以權威自居的人,將在神的戲笑中垮台。」他反對個人崇拜,厭惡阿諛奉承,對他自己被人作為崇拜的偶像而感到不安,他認為應該讓每個人都作為個人而受到尊重,不要讓任何人成為崇拜的偶像。他發表《狹義相對論》,開始由於內容深奧,無人能全部理解,受到科學界的冷落。法國物理學家朗之萬說全世界只有12個人懂得狹義相對論,後來人們說全世界能完全明白廣義相對論的只有三個人。愛因斯坦滿不在乎,他只關心一件事,覺得自己已完成了一項使命,窺到了神的一點奧秘,這就夠了,他把廣義相對論稱為「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思想」。印度詩人、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泰戈爾在1931—1932年與之四次會談後說:「他充滿人情味,真誠坦率,毫無智力非凡者的傲慢。」

愛因斯坦在獲諾貝爾獎時致詞說:「我們認識到有某種為我們所不能洞察的東西存在,感覺到那種只能以其最原始的形式接近我們心靈的最深奧的理性和最燦爛的美,正是這種認識和情感構成的真正的宗教感情;在這個意義上,而且也只是在這個意義上,我才是具有深摯的宗教感情的人……我自己只求滿足於生命永恆的奧秘,滿足於覺察現存世界的神奇結構,窺見它的一鱗半爪,並且以誠摯的努力去領悟在自然界中顯示出來的那一部分,即使只領悟其極小的一部分,我也就心滿意足了。」他曾說,在創造宇宙萬物的主宰面前,人對神偉大的作為所認知的,確不如沙灘上的一粒小沙。

1936年,愛因斯坦在美國紐約應邀向眾多的科學權威作新突破物理學理論的演講,他費了兩個多小時,用盡高級數學方程式,反覆闡述相對論,關於物理學與時間和空間的密切的關係,使大家耳目一新,嘆為觀止。其實,相對論只是神所創造的物理學原理和定律中很多以前未知的有關時空密切關係的兩個玄之又玄的內容,經過他發觀、證明和闡述,我們才知道它們兩者玄妙的一部分。在他講完之後,熱烈的掌聲歷時數分鐘之久,就在這震耳欲聾的掌聲中,他慢慢地站起來高舉雙手示意聽眾安靜片刻;然後帶著誠懇和坦白的態度說:「我算什麼呢!惟有全能耶和華真神是真理的源頭,他要我尋找求證他所創造的科學原理和定律實在太多,但現在我所知道的就是這麼小小的一點兒而已,願一切榮耀都歸於神。阿們!」愛因斯坦臨終前說:「命運的嘲弄使人們過分地稱讚我,敬重我。我不配得到這一切,我十分清楚,我的聰明才智是很有限的。」

愛因斯坦是偉大的人道主義者,對周圍事物極其關心,對人類命運有著強烈的悲憫情感,在政治上有很強的正義感,他面對德國當時狂熱的民族主義情緒和好戰情緒日益高漲,敢於與這樣的暴政進行抗爭。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絕大部分德國學者信仰國家主義,在1914年一戰爆發後,德國學者發表了一個臭名昭著的《告文明世界宣言》,為德國軍國主義發動的罪惡戰爭辯護,93位德國最著名的學者都在宣言上簽名。只有愛因斯坦和其他兩位德國學者,立即對這一可恥的宣言提出嚴厲的譴責,並針鋒相對地發表了《告歐洲人書》。事後包括普朗克在內的許多學者為自己的簽名表示後悔。但不到十年,德國學者又故態復萌。當納粹分子開始猖狂地向文明世界暴露其本質時,愛因斯坦又進行反擊,他的同事們就勸告他,不要與這些人一般見識,他們甚至對他的激烈態度表示不可理解。正是由於這種不負責任的妥協態度,使納粹勢力一天天壯大起來。他由於堅決反納粹的態度,家產被沒收,公民籍也被希特勒取消,受到迫害而於1934年脫逃並移居美國。他在居所幫助了大批湧入美國的猶太難民,並說:「德國人殺害我們的猶太兄弟,我再不想為他們做任何事情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1945年8月6日、9日,美國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了兩顆原子彈,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這中間有一件趣聞:在美國,建議研製原子彈的是愛因斯坦,批准研製原子彈的是第32任總統羅斯福,領導研製原子彈的是科學家奧本海默,下令投原子彈的是第33任總統杜魯門,這四位都有猶太血統。在二戰中,被希特勒殺害的猶太人達600萬,超過全世界猶太人總數的三分之一,猶太人是二戰中犧牲比例最高的民族,這讓人猜想是不是神讓猶太人來結束二戰?!愛因斯坦曾寫信給羅斯福,後來羅斯福常在白宮接見他。他寫的那封信具有不可估量的影響,因為他擔心德國納粹手下的科學家們造出原子彈,他向羅斯福介紹了原子彈的奇妙之處,力圖說服羅斯福趕在他們之前造出原子彈,後來這封信被稱為20世紀最偉大的信。日本廣島的轟炸使他驚呆了,他自責悲傷,在去世前的10年中,他一直主張廢除核武器。這使我們明白,怎樣製造原子彈是科學,應不應該使用是倫理學的範疇。科學成就要運用得好,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倫理學來引導,否則人類會成為自己最大的威脅。倫理學要達到真正的價值,需要人們敬畏神,按神的公義和聖潔本性來處理。

1931年,美國化學家、物理學家、博士、教授尤里發現重氫,1934年為此獲諾貝爾化學獎,後又分離得氮、碳、硫等的同位素。他說:「關於世界的起源,若不說是神跡(指神創造),現存的理論根本不能成立。」二戰時他受美國政府委託,大規模分離鈾235和重水,以用於研製原子彈,後又成為氫彈發明人之一。他因此心中感到極為不安,曾坦白說:「我怕得要死,我有時覺得惟一的解決辦法就是禱告。那時我希望與神有專線電話,可求他指引。」

愛因斯坦說:「在耶穌所教導出來的基督教中,把後來附加上去的東西都清除掉,那就留下了能醫治人類社會一切弊病的教義。」「如果我們只相信《舊約聖經》的信息和耶穌的啟示,那麼我們這個宗教就真能拯救世界脫離一切的罪惡。我們要儘力傳揚這個信仰,每位信徒都應負起這神聖的責任。」「聖經上關於人類行為的訓諭,不論有無宗教信仰的人,都承認是對個人和社會不言而喻的要求。」

愛因斯坦說:「我絕對深信,世上的財富並不能幫助人類進步,即使它是掌握在那些對事業最熱誠的人的手裡也是如此。只有偉大而純潔的人物的榜樣,才能引導我們具有崇高的思想和行為。金錢只能喚起自私自利的心,並且不可抗拒地會招致種種弊端。有誰能想像耶穌、摩西或甘地竟挎著卡耐基(美國鋼鐵大企業家)的錢包呢?」「現在,大家都為了電冰箱、汽車、房子而奔波、追逐、競爭,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特徵。但也還有不少人不追求這些物質的東西,他們追求理想和真理,得到內心的自由和安寧。」「我從來不把安逸和享樂看作是生活的目的本身,這種倫理基礎我叫它豬欄的理想。」2004年3月14日《紐約時報》說:「生活水平在提高,生命質量在下降。」

愛因斯坦是態度極堅決的猶太復國主義者,1917年英國發表的《貝爾福宣言》在猶太人心中喚起希望,他感到興奮,認為「建立猶太人家園」不僅給猶太人提供了避難所,而且更是猶太靈魂的復活,於是以自己在學術界的威望支持猶太復國主義。為給籌建中的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籌集經費,他到世界各國去作巡迴報告。1921年4月,他與世界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主席魏茨曼從德國聯袂訪問美國,這大大推進了猶太復國運動。當這兩位科學巨匠到達紐約時,旅美國猶太人引以為榮,組織大型集會,熱烈歡迎他們發表演說。愛因斯坦深深知道猶太人因為沒有自己的祖國而受苦難,所以在會上大力支持魏茨曼領導的猶太復國運動。他是那個時代的真正猶太人,他號召猶太人說:「我們共同的領袖和指導者魏茨曼博士,已講出了我們的心裡話,我們一定要到自己的祖居地巴勒斯坦重建家園!這個運動的方向是正確的,前進吧!」旅美國數百萬猶太人此時好像從夢中驚醒,爭相以人力、物力支持復國運動。

愛因斯坦熱愛本民族的同胞,把他們的痛苦視為自己的痛苦。多少年來,他的猶太同胞被肆意醜化,被辱罵玷污,遭歧視,受欺凌,像畜牲一樣。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神的選民,為人類文明昌盛作出過巨大貢獻,竟要被斬盡殺絕。這使他更全力支持猶太復國運動,希望同胞不再被殺戮,建立自己的家園。以色列復國後,以色列政府曾正式邀請他擔任以色列首任總統,以色列駐美國大使對他說:「教授先生,每一位以色列公民,全世界每一位猶太人,都在期待你呢!」但他謝絕了。他在家裡踱步,心情很不安,反覆地說:「這事太難辦了。」他既感動又為難,後來私下裡他不無幽默地說:「當神選民的總統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那時以色列遭到阿拉伯國家的圍攻,他堅決地說:「現在再不能後退了,我們應該戰鬥!」他認識到以色列只有戰鬥,才能在一個對他們存有敵對情緒的世界上生存下去。以色列國為了紀念他對以色列復國的貢獻,在一張鈔票上印有他的頭像。由於他對以色列的感情深厚,他把他個人的信件和筆記遺贈給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他說:「鞏固我們猶太人在以色列用驚人的精力和無比的自我犧牲精神所完成的事業,無疑地具有壓倒一切的重要性。」

如何準確全面地理解愛因斯坦對神的認識和信仰,的確是件不容易的事,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他堅信有神,斷然拒絕無神論和唯物論。本篇有關他對宗教和神的言論!許多是摘自《愛因斯坦文集》(1979年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有的是報刊雜誌上公開發表的,他堅信有神是不容置疑的。也就是說,他堅信有神是他自己說的,絕不是有人編造的。大科學家牛頓和愛因斯坦堅信有神,對那些頑固的無神論學者和進化論學者的打擊實在太大了,他們中有的人沒有看過《愛因斯坦文集》,卻造謠說愛因斯坦不信神。

愛因斯坦酷愛音樂對提琴造詣頗深,無論是科學家、藝術家、文學家、社會學家,都可從他們的工作經歷中認識神,感受神,見證神。被譽為「音樂神童、世界樂壇小提琴泰斗」的美國小提琴演奏家曼紐因(又譯「梅紐因」),1928年在德國柏林舉行首次音樂會風靡了全場,愛因斯坦走上舞台祝賀說:「聽完你美妙的樂曲,我相信在天堂里有一位神。」

愛因斯坦於1955年逝世,根據他的遺願,死後不舉行葬禮,不設墳墓,不立墓碑,不搞紀念館。所有公共集會,所有紀念儀式,所有花卉布置,以及所有音樂典禮都被免除。他的遺體被安放在美國新澤西州特倫敦的小火化場教堂里,只有12位親朋好友默默地向他的遺體告別。

愛因斯坦在美國普林斯頓去世時,一家報紙發表了題為《世界上最發達的大腦停止了思考》的悼念文章。同任何一位其他科學家、哲學家或工業巨頭相比,他更令他所處的時代著迷。正如他的朋友、美國籍猶太人、電影藝術家卓別林開玩笑所說的那樣,部分原因是「因為大家都理解我,而沒有人理解他」。1992年10月18日《北京日報》介紹:卓別林導演一部啞劇電影《摩登時代》,愛因斯坦寫信給他說:「我很欽佩你,你的《摩登時代》全世界的人都能看懂,你將成為一位偉人。」他在回信中寫道:「我更欽佩你,你的《相對論》全世界的人都看不懂,但你已成為一位偉人。」

英國廣播公司於1999年9月舉行網上投票活動,允許世界各地所有人士參與投票,結果選出了世界上最偉大的十名思想家,其中至少有六名是信神的,他們是:美國的愛因斯坦、英國的牛頓、義大利的阿奎那、德國的康德、法國的笛卡爾、英國的麥克斯韋,本書對這幾位思想家都有介紹。英國《物理世界》雜誌於1999年底推出一期千年特刊,選出有史以來十名最傑出的物理學家,他們的次序是:美國的愛因斯坦、英國的牛頓、英國的麥克斯韋、丹麥的玻爾、德國的海森伯、義大利的伽利略、義大利的費米、英國的狄拉克、奧地利的薛定諤、紐西蘭的盧瑟福,都是信有神的。1999年,英國路透社評選千年風雲人物的活動中,名列第一的是愛因斯坦。

2000年1月7日《南方周末》報道,2000年1月3日美國《時代》雜誌以《世紀偉人》為題說:「作為科學天才,愛因斯坦比其他任何人都能代表20世紀這一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世紀。」當代著名的英國理論物理學家霍金為愛因斯坦撰文道:「在過去的100年間,世界的變化比其它任何世紀都大。發生這些變化的原因主要不是政治上的,也不是經濟上的,而是技術上的進步,基礎科學研究的突破導致技術上的進步。顯然,再沒有任何一位科學家比愛因斯坦更能代表這種科學進步了。」

一個真正偉大的科學家是不可能沒有信仰的。

人所能體驗的最美和最深刻的東西是充滿神秘的感情。這是宗教和藝術、科學中所有深刻追求的基礎。我認為體驗不到這一切的人,即使不像一個死人,那也像一個盲人。在我們經驗之外,隱藏著為我們心靈所不可企及的東西,它的美和崇高只能間接的、通過微弱的反光抵達我們,感受到這些,就是宗教。

——愛因斯坦的信仰自白科學只能確定怎樣,而不能確定該怎樣。其範疇之外,各種價值的判斷仍是必需的。最美麗的東西是神秘的。它是藝術與科學的根源。我們對生命只有兩種看法:全非神跡,或都是神跡。我相信後者。

——愛因斯坦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8-1-28 22:49:42編輯過]

小大   
  

Post By:2008-1-28 22:00:50

亞里士多德

亞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古希臘哲學家、科學家)

亞里士多德集中古代知識於一身,在他死後幾百年中,沒有一個人象他那樣對知識有過系統考察和全面掌握。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書。

亞里士多德是柏拉圖的學生,亞歷山大大帝青少年時的教師。他被稱為古希臘哲學家中「最博學的人」,他把科學分為理論科學、實踐科學和創造科學,是形式邏輯的奠基人。他認為神是終極原因。他說:「當人站在特洛伊(今土耳其境內)的依達山上,看見平原上行進的希臘軍人,前面有騎兵,中間有戰車,後邊有步兵,軍容嚴肅,步伐整齊地向前行進,便會想到:必有一位指揮官,指揮軍隊秩序。如果站在海岸,看見一艘船,一帆風順地駛進碼頭,便知船上必有一位掌舵的人,引船進了碼頭。這樣,人也發現了造物主,他是布置世界秩序的主宰。人們看見天上無數星辰的秩序,看見太陽的出沒,便驚訝地想到:這一切不能出之於偶然,必然由一位不可泯滅的大能者造出。」他堅信宇宙的運動必有一位不動的第一推動者。他還說:「人乃生而有罪,故人性裡面,沒有良善。」

亞里士多德因一元論世界觀及由此而產生的理性主義,在中世紀西方思想界占統治地位。這種世界觀在理智方面抹煞造物主與被造物之間的差別,認為人的理智的潛能部分與神的智能相同。因而高舉人的理性,認為人的理智和思想可以洞察宇宙萬物的奧秘,是衡量一切真理的標準。人可以通過自己的默想,在理智中設立大前提,然後以此前提推演出去,並用以解釋各種事物,這叫演繹法。他們注意理智思維,卻忽視人對事物的觀察分析。中世紀的教會和科學界普遍接受亞里士多德的宇宙觀,認為神是終極原因,相信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在理性主義的束縛下,以實驗、觀察為主要手段的現代科學不可能得到大發展。由於他是誕生在耶穌降生前,所以他的思想受到極大束縛。

主啊!你世世代代作我們的居所。諸山未曾生出,地與世界你未曾造成,從亘古到永遠,你是神!

——詩篇 90:1~2我愛我師,我更愛真理。

——亞里士多德

待續

小大  6樓 個性首頁 | QQ | 信息 | 搜索 | 郵箱 | 主頁 | 主頁 | 主頁 | UC
  

Post By:2008-1-29 8:09:01

哥白尼

哥白尼(15-16世紀波蘭天文學家、數學家、教會法博士、牧師)偉大的天文學家尼古拉·哥白尼生於波蘭維斯杜拉河畔的托蘭市,出身於神父家庭,成年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費勞恩譯格大教堂任職當一名教士。哥白尼並不是一位職業天文學家,他的成名巨著是在業餘時間完成的。他是日心說的創立人,他的日心說和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奠定了現代天文學的基礎。他用了23年的心力,完成他的名著《天體運行論》,提出日心說,他是世界上第一位提出地球環繞太陽運轉的天文學家。他的日心說觀點,得到義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和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從實際觀察中得到的數據的有力支持,推翻了1000多年前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提出的地心說。他把公元前500多年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揣測的論點加以證實。日心說給人們的宇宙觀帶來了一次革新,開創了天文學的新起點,也是現代科學的起點。當時羅馬天主教廷錯誤認為他的日心說違反聖經。但哥白尼仍堅信聖經,並認為日心說與聖經沒有矛盾。

哥白尼青年時代在教會工作時,就對天文學有濃厚的興趣,他在教堂箭樓上安置一個小天文台,在繁忙的教會工作之餘進行天文觀測。鮮為人知的是,他的天文學研究是在教會工作的業餘時間裡完成的。可惜許多人不知道他是位基督徒,世人僅知道他對天文學的貢獻,實際他不但是偉大的科學家,而且他早年研究神學和醫學。他一生行醫,復任牧師,敬畏神,宣傳聖道。他自己認為在天文學上卓越的成就,實乃得自真神的啟示。他曾說:「人有靈魂的價值。」「引力是按神的意志,給予物質各部分的自然屬性。」「神是宇宙間最卓越、最有條理的匠人。」

人們常傳說哥白尼因發表日心說而受到教廷的迫害。其實,哥白尼為了避免因日心說而引起困擾,才同意在臨終前出版發表他的《天體運行論》,他拿到出版的這本書後幾小時便逝世了,他根本沒有因發表日心說而受到教廷的迫害。如果說他擔心發表著作的話,並非擔心教廷,事實上不少教會人士催促他發表他的著作,他所擔心的其實更多的是那些地心說科學家。這以後教廷把《天體運行論》列為禁書,多年不得再出版,造成一些人認為宗教反對科學,是阻礙科學發展和世界進步的。實際在聖經中絲毫找不到地心說的根據,而且可以說至今在聖經中還找不到一個科學上的錯誤,永遠也找不到。我們應認識到科學發現不可能否定聖經,但可證實聖經。

神是宇宙間最卓越、最有條理的匠人。

人的天職在勇於探索真理。

——哥白尼附:哥白尼的宗教信仰

寫出了《天體運行》的哥白尼,他自始至終都是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他用科學的觀察否定了天主教會毫無《聖經》根據卻又影響深廣的舊有知識。他對宗教的虔誠達到什麼程度呢?讓我們從他那部傑作《天體之運行:導言》里找出他作的答覆吧。他在《導言》里是這樣寫的:「假如真有一種科學,能使人類心靈高貴,脫離世間的污穢,這種科學一定是天文學。因為人類若看見神管理下的宇宙所有的莊嚴秩序時,必要感到有一種力量,催迫自己趨向於規律的生活,去履行各種道德,可以從萬物中認出造物主確是真善之源。」

在哥白尼別的著作里同樣充滿了天主的名字以及天主的智慧與慈愛。他一生維護著天主教的信仰。

哥白尼死於1543年,死前他為自己預作墓志銘,其銘文是:「你不必賞我像賞給聖保羅的恩寵,但求你賞賜我像你給聖伯多祿的寬赦和仁慈。」

一直以反基督教著稱的思想家羅素也這麼評價哥白尼,說:「哥白尼是一位波蘭教士,抱著真純無暇的正統信仰……他的正統信仰很真誠,他不認為他的學說與《聖經》相抵觸。」(《西方哲學史》)

小大  7樓 個性首頁 | QQ | 信息 | 搜索 | 郵箱 | 主頁 | 主頁 | 主頁 | UC
  

Post By:2008-1-29 8:16:05

徐光啟

徐光啟(16-17世紀中國明朝科學家、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

學過數學的人,都知道有一門叫 「幾何學」,卻不一定知道「幾何」這名稱的由來。那麼,是誰首先把「幾何」一詞作為數學的專業名詞,用它來稱呼這門數學分科的呢?就是明末傑出的科學家徐光啟。

徐光啟是上海人,上海有個區叫徐家匯,是他及其後裔世居之地,就是為表示對他的紀念。他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科學家、中國近代科學的先驅、愛國的政治家。他的科學研究範圍廣泛,以農業和天文學最為突出。他不同於當時其他儒家學者,不僅精通文史典籍,而且較早從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學習西方的科技知識(包括天文、曆法、數學、測量、地理、水利),成為博學多才的學者,1604年中進士後任職於北京翰林院,他繼承和發揚中國古代的科技成就,又吸取並介紹了西方的科技,對中國的科技發展作出卓越貢獻。他對農業進行長期研究,寫出集中國古代農業科學之大成的巨著《農政全書》,主持編譯《崇禎曆書》,並譯著很多書籍,其中以《幾何原理》最為著名。

1589年,徐光啟27歲時,因鄉試失敗,感到羞愧交加。當時他到韶州(今廣東韶關等地境內)在義大利傳教士郭居靜那裡第一次見到十字架,並第一次聽到耶穌的名字,耶穌為世人的罪流盡了聖潔的鮮血,獻出了生命。這使在極度痛苦中的徐光啟,得到極大的啟發,敢於正視現實生活,克服消極愁怨思想。耶穌福音的種子,開始播種在他的心田裡。

1600年,徐光啟在南京遇見利瑪竇,一見如故,埋藏在心靈深處的福音種子,像感受到陽光雨露,飽含生機。1603年,他回到南京,會晤葡萄牙傳教士羅如望,懂得了更多的聖經道理,作出信仰耶穌的決定,當年受洗,取名保羅,他在當時因循守舊的社會風氣下,這樣做需要極大的勇氣。後來三年他與利瑪竇在北京一起工作。他勸說父親信耶穌,他父親終於在臨終前一年半接受耶穌。他是西方傳教士在中國傳教的得力合作者和支持者,在17世紀初期,他為天主教教義和歐洲來華傳教士的工作作過有力的辯護。在明朝,天主教傳教士最希望有徐光啟這樣的人成為信徒,他們重視與中國學者的交往,深知要有這些學者的支持和幫助才能把福音傳給中國民眾。他還請傳教士郭居靜到家鄉上海傳福音,很快就有幾百人信耶穌,成為上海歷史上第一批信徒,他還在上海住所附近建了一座教堂。

1616年,南京發生教難,給傳教士捏造罪名,進行陷害。徐光啟予以批駁,並以生命作保而化解,他說:「西洋傳教士是正人君子,沒有違反國法,實皆聖賢之徒,其德甚正,其守甚嚴,其學甚博,其識甚精,其心甚真,其見甚定,在彼國中亦皆千人之英,萬人之傑。」

徐光啟在朝廷里的職位逐步提升。由於他在天文學方面造詣很高,正確推算出1629年的日蝕,因此朝廷委派他用自西方傳教士那裡學來的知識修正明朝的曆法。他於1630年出任禮部尚書,1633年去世。他在生前還幫助傳教士翻譯過屬靈書籍和科技書籍。他與李之藻、楊庭筠被早期天主教會譽稱為「聖教三柱石」。

徐光啟不僅摯愛祖國,而且深知神的恩惠。他熱心傳福音,這是因為他真正接受耶穌作救主,他曾因感受到耶穌愛他,並為他的罪上十字架而流淚滿臉。他把傳福音作為愛人如己的表現和內容,在家鄉傳福音,在朝廷傳福音,在士大夫中傳福音,在普通老百姓中傳福音,向家人傳福音,向親朋好友傳福音,無論親疏尊卑,他都一視同仁,時刻不忘傳福音是信徒的本分,他曾勸一位大臣和兩位士大夫信了耶穌。他在中國傳福音事業中,立下了極大的功勞,是傳福音的好榜樣。他說:「若國人果能畏天事天,則三代(指夏、商、周)何不可還?」譯成白話文的意思是:「如果中國人都能敬畏神,侍奉神,那麼三代的社會情況就可重現。」他深知學習西方技術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學習基督信仰。

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 神所賜的。

——以弗所書 2:8

小大  8樓 個性首頁 | QQ | 信息 | 搜索 | 郵箱 | 主頁 | 主頁 | 主頁 | UC
  

Post By:2008-1-29 8:23:00

伽利略

伽利略(16-17世紀義大利物理學家、天文學家、比薩大學教授),參哥白尼條

伽利略發明了擺針和溫度計,他在科學上為人類作出過巨大貢獻,是近代實驗科學的奠基者之一,被譽為「近代力學之父」、「現代科學之父」和「現代科學家的第一人」。他在力學領域內進行過著名的比薩斜塔重物下落實驗,推翻了亞里士多德關於「物體落下的速度與重量成比例」的學說,建立了落體定律;還發現物體的慣性定律、擺振動的等時性和拋體運動規律,並確定了伽利略相對性原理。他是利用望遠鏡觀察天體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重要發現有: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木星的四個衛星、太陽黑子、銀河由無數恆星組成,以及金星、水星的盈虧現象等。由於這些發現,他欣喜若狂地寫下這樣一段話:「我驚呆了,我無限地感謝神,他讓我想方設法發現了這樣偉大的、多少世紀都弄不清楚的奇蹟。」他在研究天文科學中,更加領悟到神創造的奇功。

聖經上說:「神要為風定輕重。」(伯28:25)聖經遠在4000年前,就已向人類宣告說,風是有重量的,是可定輕重的物質。但過去人人都承認水是論輕重的,但怎樣衡量風呢?空氣向來被人認為是非物質的,沒有大小輕重可說。直到300多年前,伽利略才斷定空氣是有重量的,是一種可度量的物質,證明聖經上有關風有重量的話是絕對正確的。

伽利略是真正受到迫害的天文學家,但他的情況非常複雜。他在1610年,首次以望遠鏡觀測的結果,有力地印證了關於哥白尼的日心說主張。他還通過許多科學實驗,證明了地球的自轉。他編寫《關於兩種世界體系對話》,支持和發展了日心說,遭到其他大學教授和羅馬天主教廷的警告,誤認為他的觀點違反聖經。教廷聲稱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有永恆不變的地位。教皇濫用權力,加罪於伽利略。1632年,把他定罪,判處終身監禁,後又改為軟禁。但伽利略在教廷聽完了判決後,不屈地說:「它(地球)依然在轉著。」這案長期以來是科學與宗教論戰的象徵。

伽利略是羅馬的學者,因此也格外地受到教廷的注意。而當時教廷由於受到由馬丁路德領導的宗教改革的刺激,變得特別保守、敏感,而且專制。伽利略被定罪的主要原因,是他解釋聖經的原則與教廷的原則衝突,因為他在書中堅持,神用聖經和大自然向人類啟示他的奧秘。而解釋聖經固然是神學家的職責,但解釋自然界的奧秘卻是科學家當仁不讓的權利。因此,所有聖經中有關自然界現象的經文,也就是涉及科學的經文,都應從科學觀點重新解釋(指相對於教廷的解釋)。伽利略的大膽宣告,激怒了向來以擁有解釋聖經之最高權威的教廷,他被定罪也就在意料之中。但他確信自己堅持真理,他說:「真理就是具備這樣的力量,你越是想要攻擊它,你的攻擊就愈加充實和證明了它。」

羅馬教皇有感於基督教新教教義的影響日大,決心維護天主教的「一貫正確性」,就反對伽利略的日心說觀點,異端裁判法庭審問了伽利略。但是,伽利略始終認為自己是正確的,說:「我難道不是一個基督徒嗎?我難道不能算教會的驕子嗎?我難道不是敬拜全能的神和他的獨生子耶穌嗎?要我悔改什麼?難道我將真理隱藏起來褻瀆神,替教會丟臉嗎?」他在法庭上宣布:「我宣誓,我過去現在和將來都相信依靠神的幫助。」教皇對日心說的判斷錯誤,是因為在此問題上錯誤理解聖經。

伽利略的案件日後被某些無神論學者所利用,並渲染,誇大得失真了,故意將伽利略與教廷的衝突解釋為基督教與科學的衝突,以至於造謠說宗教與科學「勢不兩立」之說的印象更加錯誤地深植一些人的心裡,難以澄清了。事實上這些個案都有其它複雜的因素在內,絕非所謂的「宗教勢力壓抑科學的發展」那麼單純。實際從科學發展的歷史來看,基督教對促進科學發展以最大的影響,近代重大科學發展無一例外地產生於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國家,無神論學者總想詆毀這一事實。近100多年來諾貝爾科學獎得主絕大多數是基督徒,這是有目共睹不容置疑的事實。

伽利略說:「我不相信那賜給我們感官、理性和智能的神,會要我們忽略這些恩賜,或忽略我們經由這些而對大自然產生的認識。神也不會要我們否定感官和理性透過實驗或邏輯所獲得的結論。」「聖經和大自然都是神的話所造成的,前者是由聖靈感動的人寫下,後者則是最順服神命令的代言人。」他認為,對真正入門的學者而言,天文學的真理蘊涵於聖經之中,不能只從表面的似乎淺顯的意義上去理解。他還說:「我能從一根稻草知道有神。」

單憑眼見或其它感官的感覺來判斷事物的存在,實在是不可取的。伽利略說:「凡是五官所能感覺到的東西都是低級的存在。」換言之,一些比較高級的存在形式往往是難以讓人感覺到的。如彌散於空間的電磁波、地磁場、萬有引力以及人類的意志、情感等均不是看得見的。神既是非物質的靈,又豈能以眼目來證實其存在。其實聖經早已對這個問題作了明確的解答:「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羅1:20)

人類發展至今,科學與信仰的關係一直是一個重大的課題。信仰承認超自然的存在,而科學研究自然界的客觀規律。這兩者的關係到底如何,是每位基督徒關心的問題,也是許多科學家走進信仰之門的必由之路。目前的科學技術飛速發展,更使我們有必要深思這一問題。伽利略在這個問題上,處理得非常好,他既堅持基督信仰,又孜孜不倦地研究科學,即使遭到非議和迫害,也影響不了他,在日心說與地心說的爭論上,他堅持了正確的立場,認為哥白尼的學說符合聖經,他的動機是為教會爭光。教廷對他的迫害,不能簡單、籠統地認為教會迫害科學家,而是基督教內部舊教和新教的一場衝突,事實上,教皇並非為了維護聖經或正確理解聖經,而是利用天主教的政治權力壓制新教科學家。

伽利略研究自然科學是受到神的啟示。在他看來,神創造的自然界(宇宙)是完美的,研究自然界是認識神的另一途徑。他堅信宇宙的本質是一種數學關係。在他的信仰中,神是造物主。支配他研究自然的一個重要信念是,神在創造這個宇宙時,出於他自身的完美性,必然賦予這個宇宙一種完善的模式,即數學模式。因此,數學方式是自然研究的基本方法!數學實驗方法由此成為近代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對伽利略來說, 自然是用數學語言寫成的書,研究自然的惟一目的是追求真理,追求神,與任何實用無關,完全沒有功利因素,在他心中,真理就是關於神的知識。人類智力有限,不可能完全把握宇宙的完整數學模型,但人們可通過對具體自然過程的深究而揭示其中的數學關係,並通過實驗而加以證實。人們關於自然的科學知識與神的知識相比,當然是微不足道的。但他深信,人的科學知識是神的知識的一部分,因而也是神聖的,也是真理。追求這樣的真理便是他科學研究的動力,他的思想充滿了信仰,他追求神創造世界的奧秘,沒有這種信仰,他的科學研究便無聊至極了。要超越現有知識,就必須有一股引導突破現有知識的力量。在他那裡,這就是神的力量,也就是說,他從對神必然創造完美的世界這一信念為出發點,才突破了亞里士多德物理學。這裡,我們清楚地看到了神在近代科學興起中的關鍵作用。

年輕學者維維利亞陪伴伽利略度過晚年,他這樣介紹伽利略的逝世:「帶著哲學家和基督徒的堅定性,他將自己的靈魂奉獻給創世主,就像他所相信的那樣,把靈魂送到一個更近更利於觀察的地方去享受,並觀察那永恆不變的奇蹟。」 300多年過去了,梵蒂岡教皇才有了新的認識。1979年,他在一次集會上公開承認對伽利略的審判是錯誤的。1980年,他正式提出重新審理伽利略案件,為此成立了由世界著名科學家組成的七人委員會,由義大利科學家杏基齊任主席,六名諾貝爾獎獲得者,其中包括美國籍華人物理學家楊振寧和丁肇中。經過重新審理,伽利略蒙冤360年後,於1992年獲得教皇的正式平反。教皇說當年處置伽利略是一個「善意」的錯誤,並說「永遠不要再發生另一起伽利略事件」。

神造地,又造人在地上;神親手鋪張諸天,天上萬象也是神所命定的。

——以賽亞書 45:12

我宣誓,我過去、現在和將來都相信依靠神的幫助。

——伽利略

我的良心,耶穌必全然知道,他也必知我在苦難中無人能比的敬虔與誠實。

——伽利略

聖經並不說謊,或者有誤,它的道理是絕對和不可侵犯的真理。我只能說,聖經無誤,但有些解經學家和解釋的人在許多地方時有誤解。當他們往往只是擷取文字表面意義時,有些錯誤就顯得非常嚴重。

——伽利略

小大  9樓 個性首頁 | QQ | 信息 | 搜索 | 郵箱 | 主頁 | 主頁 | 主頁 | UC
  

Post By:2008-1-29 8:44:22

開普勒

開普勒(16-17世紀德國天文學家)

開普勒曾在神學院進修兩年,他在22歲以前,一直喜歡神學,每天領悟神的旨意,準備當牧師。後來由於生計,才勉強放棄當牧師的理想,中斷神學課程。他在《宇宙的神秘》一書中說:「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煩躁不安,想成為一位神學家,然而現在看看怎樣通過我的努力,使神在天文學中得到讚美。」他自小視力不好,很難作天文觀測,但卻成為天文學的創始人。他經多年研究,不斷探索,發現太陽系內六個行星。他不文過飾非,對自己走過的彎路,犯過的錯誤,從不隱瞞。他認為無所不能的神一定是按照完美無缺的數學規律來創造宇宙的,天上一定有不少數學法則。

開普勒研究天文學,祈求神給他信心和力量,他在日記中寫道:「幾乎整個夏季都消磨於這項苦悶的工作中,最後在一個十分無關緊要的場合,我更接近了真理。我相信神過問了,因此,我偶然得到了我自己的努力無法得到的東西。我更相信這一點,因為我曾不斷地祈求神,如果哥白尼說的是真的(指日心說),那就讓我成功吧。」他在致朋友的信中說,天文學家作為神傳達自然之書的牧師,不僅應當把自己智慧的榮譽牢記心頭,而且還必須將高於世間一切的神之榮耀銘刻在心。他說科學研究只是「思神之所思」,跟進神之思路而已。

開普勒經過長期努力,終於發現行星沿橢圓軌道運行,修正了丹麥天文學家第谷和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關於行星以正圓軌道繞太陽旋轉的錯誤,提出著名的行星運動三定律,為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打下了基礎。那時,他以喜樂的心情將榮耀歸於神,他在書中寫道:「我感謝你,造物主上帝,因為你已在你的創造中給了我這份喜樂,我在你手作成的工中喜樂。現在,我已完成我蒙召應作的工作。在其中我已盡用了你賦予我心智的一切才能。以我狹窄的心智對你無限豐盛的理解,我將向那些將要讀到我的話語的人彰顯你的工作的偉大。」在這裡,我們清楚地聽到一位傑出的懷有崇高基督情懷的科學家的心聲。他還編製了恆星星表,進行了大氣折射的計算,為天文學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說:「我們天文學家是至高無上的神在大自然方面的代言人,大自然提供我們研究的機會,並非讓我們自命不凡,而是為了榮耀神。」

開普勒在他的名著《新天文學》中,表達了他對聖經的體會:「聖經用一種具有人性的方式向人類講述一些普通的事情,以便為人類所理解,引用的東西都是廣為人們所熟知的,從而使人們能由此及彼,貼切地理解其它更為崇高和神聖的事物。」

開普勒與伽利略同時代,他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說觀點,並以物理學的理論來解釋行星的運行軌道。然而開普勒卻未遭到任何的迫害,原因很簡單,他是德國人,住在馬丁路德領導下的新教的勢力範圍內,天主教廷對他無可奈何,而新教對於任何科學的發展採取寬容甚至鼓勵的開明態度。所以我們只能說,17世紀的天主教廷,曾在錯誤的神學觀點下,阻礙了某些科學的發展。

聖經中記載耶穌降生時,伯利恆上空出現一顆特別明亮的星,東方博士就是藉著這星找到了耶穌,最早引起天文學界對這星注意的人,就是開普勒。根據他的計算,木星和土星在耶穌降生那年的5月底、10月底、12月底,曾一連三次在雙魚宮星座內會合(極其接近),且次年春天,火星也在此星座內出現。他認為,當時用肉眼看起來,兩顆好似合成一顆。而且從東方看去,正在猶太地上空。他又推測,當時可能另有一顆明星加入木、土兩星之中,好像公元1606年的情形一樣。他的這一計算,經過後代天文學家多次的複核,證明正確無誤,其中包括英國格林尼治天文台台長羅亞爾。他進一步計算,木星和土星的各次會合,正與人類歷史中幾個重要人物的誕生相應合。例如摩西、馬丁路德等,這也是一件令人希奇的事。關於摩西的誕生,他說的正與猶太著名歷史學家約瑟福斯所記載的相同。約瑟福斯說,木星和土星會合於摩西誕生前三年。這兩顆星於公元1480年再次會合,正是馬丁路德誕生前三年。木星和土星會合,遠遠看去,如同一巨星,即特別亮的星。有的解經家認為,上述出現的特別亮的星不是由於木星和土星的會合,而是神行的奇蹟。1999年2月在伯利恆上空又出現兩顆重疊的特別亮的星,中國中央電視台在2月24日晚間10點的國際新聞中也報道了這一極有意義的消息。

「尋找大自然的數學規律是為了研究神的本性和行為,以及神安排宇宙的方案」是近代數學家們從事科學研究的強烈動機。這種基督教信仰動機最清楚地體現在開普勒的一段話中:「對外部世界進行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於發現神賦予它的合理次序與和諧,而這些是神依數學語言透露給我們的。」開普勒、伽利略、帕斯卡、笛卡爾、牛頓、萊布尼茨(這幾位本書都有介紹)等近代科學和數學的開創者們都視科學為基督教的使命,他們認為科學家有義務去肩負。「整個人類的首要追求目標應該是理解和發展神所創造的奇蹟,這也是神賜地球給人類這個帝國的原因。」在這種熱烈的基督教信仰動機的驅使下,他們證明了自然界的一些現象與數學定律相吻合。由此使他們更加深信神不僅創造了世界,而且其創造與數學思維相一致。於是對這種美妙的吻合懷著難以置信的欣喜之情,開普勒在他的《宇宙和諧論》一書中表達了他對神的不盡的讚頌:「我感謝你,神,我們的創造者,你使我看到你所創造的傑作的美,我讚頌經你之手所創造的作品。看,我已完成了我被指派的任務,並從你所賦予我的智慧中獲得了樂趣。我將儘力在我的智力所能達到的極限的程度上,向閱讀這個證明的人公開讚揚這項工作的榮耀。」

我們的神是偉大的,他的能力何其浩大,他的智慧無法測度。

——開普勒外部世界進行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於發現上帝賦予它的次序與和諧,而這些是上帝以數字語言透露給我們的。

——開普勒

  

Post By:2008-1-29 8:45:56

笛卡爾

笛卡爾(17世紀法國哲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生理學家)等

笛卡爾堪稱17世紀及其後的歐洲哲學界和科學界最有影響的巨匠之一,被譽為「近代科學的始祖」。

笛卡爾是解析幾何和近代惟理論的創始人,又被譽為「現代哲學之父」。他極力為神的存在提出有力的證據,他認為有一個最完滿的「無限實體」,即神的存在,神是「有限實體」的創造者和終極原因。他說:「數學真理,如同其它一切受造物一樣,也都是由神所確立,並依賴於神。」「當我專心地想到神,完全向著神的時候,我發現並沒有任何產生錯誤和虛妄的原因;可是片刻之後,回想到我自己的時候,經驗就告訴我,我仍然會犯無數的錯誤。」「如果世界上有某些物體或某些心智或其它的本性並不是十分完滿的,那它們的存在一定要依賴神的力量;如果沒有神,它們就一刻也不能維持下去。」笛卡爾的唯理論觀點是錯誤的,對神的認識不能靠理性,更重要的是靠靈性。法國作家、哲學家、歐洲作家聯盟主席、1964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薩特(他拒絕接受諾貝爾獎),雖是無神論者,但他也說:「沒有神是一件麻煩的事。」

你以恩典為年歲的冠冕,你的路徑都滴下脂油。

——詩篇 65:11

數學真理,如同其他一切受造之物一樣,也都是由上帝所確立,並依賴於上帝。——笛卡爾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周杰倫與昆凌的婚禮?
有哪些類似於電音鬼才艾蘭沃克的這樣精通樂器卻不會唱歌的名人?
寶拉 培岡(Paula Begoun)的寶拉精選真的靠譜嗎?
知乎上一旦出現名人回答就被瘋狂贊到前面,這樣會壓縮問題的討論空間,怎麼解決(弱化)這一現象?

TAG:名人 | 信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