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階段——登堂篇:聯意(四月天論壇)
第二課:句意的對仗方式(二)——反對 「反對」也是劉勰首先提出來的:「反對者,理殊趣合者也。」劉勰舉例說:「仲宣《登樓》云:鍾儀幽而楚奏,庄舄顯而越吟。此反對之類也。「反對」與正對大不一樣,它上下句一正一反,形成鮮明對比,內容不同而意旨相輔相成。駢儷文的這種對偶方法被對聯全盤接受,並成為對聯的一種重要的對仗方式。 劉勰說:「反對為優,正對為劣。」「反對所以為優」,是因為它「幽顯同志」,即能用相反的材料說明同一主題,這也是反對的本質特徵。使用反對方式對仗時,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為了表現事物矛盾對立而又相互聯繫著的兩面,對立的兩面構成正反對比,適宜於用反對的方式。 例如王夫之題湘西草堂:清風有意難留我明月無心自照人此聯上聯反,下聯正。上聯表明決不與清政府合作,下聯聲明自己永遠心向朱明王朝。在當時來講,這是一種感天動地的民族氣節。 又如徐氏女題岳飛墓: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佞臣是指迫害岳飛的秦檜、王氏、張浚、万俟高,岳飛墓前鑄有他們四人的跪像。這副對聯用反對,表現了歷史人物「忠」、「佞」的對立以及後人對他們或褒揚、或貶斥的截然相反態度。 二、為了表明在某個問題上肯定和否定什麼、贊成和反對什麼、提倡和鄙棄什麼的態度,這種態度包含了正反兩個方面,因而構成反對。 例如寧與鳳凰比翼不隨雞騖爭鳴 又如范文瀾的一副自題聯: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 第三,為了表現截然相反的環境和心情,新舊環境構成正反對比,環境和心境二者也可能構成正反對比。 例如宋代呂蒙正所題的那副有名的門聯:舊歲饑荒,柴米無依靠,走出十字街頭,賒不得,借不得,許多內親外戚袖手旁觀,無人雪中送炭;今科僥倖,衣祿有指望,奪得五經魁首,姓亦揚,名亦揚,不論張三李四踵門慶賀,盡來錦上添花。此聯的構思就是反對比,中進士前後的世態人情對比鮮明;而作者本人的心境也不同了:當年無助,盼望有人雪中送炭而賒借不得,如今高中,厭惡別人錦上添花卻紛至沓來。 又例如譚嗣同自題聯:家無儋石氣雄萬夫上聯說家境,下聯寫心境,構成鮮明對比。 第四,為了先抑後揚,取得出奇制勝的表達效果,上下聯造成烘托對比。 例如謝富良題長沙賈誼故宅;天不假年全志士地偏留宅紀名賢賈誼有治國的理想和才具卻遭受排擠,在三十二歲時英年早逝,故曰「天不假年全志士」;但是,賈誼所住故宅歷兩千多年卻被敬重他的長沙人民保存下來,直至今日,人們還在絡繹不絕地前來追懷他,所以說「地偏留宅紀名賢」。上下聯之間構成反襯對比。 反對不一定要有否定詞和反義詞,如今人林從龍題河南郟縣三蘇墳:一門父子三杯土兩世文章百代春此聯的上聯是貶抑的寫法,就物質的人來說,三蘇死了不過三堆黃土,與普通人沒有什麼兩樣。而下聯筆頭一轉,對三蘇作出了極高的評價,說其父子的文章將百代不衰。上聯是墊鋪,是抑;下聯是升華,是揚。 對聯的反對與劉勰討論駢儷文時提出的反對二者在對仗規則上是一致的。但是,正對和反對是對聯的兩種基本的對仗方式,其實並沒有優劣之分,它們同樣的重要。而且正對適用於任何品種的對聯,而反對卻不適用於喜慶聯、婚聯、壽聯、輓聯等的聯種。 另外有兩點說明: 一是上下聯使用了否定語的不一定是反對。 例如如清代袁枚題隨園聯之一:不作公卿,非無福命卻緣懶難咸仙佛,為愛詩書又戀花這當是副自題聯。袁枚在南京小倉山築隨園閑居著述,生活放浪忘形。上下聯分別寫出了自己成不了公卿和仙佛的原因,全聯意在表明自己是個「凡夫俗子」,屬正對。 二是上下聯使用了反義詞的也不一定就是反對。 例如閻復興先生自題聯英雄自古皆憂國雅士從來不拜金 「皆」、「不」構成反義,但「不」是對「拜金」的否定而不是與上聯構成正反,所以此聯屬正對。
又例如章太炎挽黃興:無公則無民國有史必有斯人此聯不構成正反。上聯是從國事的角度評價黃興,指出黃興是建立民國的功臣,它是個假設句,構成雙重否定,肯定的語氣強烈;下聯從歷史的角度評價黃興,指出黃興將名垂青史,它是一個條件句,「必」字的使用使得上下聯的肯定語氣獲得了均衡。此聯上下聯從兩個方面肯定黃興,亦屬正對。 第三課:句意的對仗方式(三)——流水對 在楹聯學裡,流水對是一種與正對、反對並列的重要的對仗形式。正對、反對、流水對,是從對聯句意的對仗方式著眼作出的分類,這三種對仗方式能包容所有的對聯。 「所謂流水對,就是上聯與下聯是一氣貫串下去的,既不能分割開來,也不能把上下句倒置,好似流水一樣,上下是不能倒過來的。」現在從詩篇中摘出下面的一些例子: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杜甫)人憐巧語情雖重,鳥憶高飛意不同。(白居易)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陸遊) 流水對又稱串對,因為流水對的兩聯貫串在一起,串對者,連貫為對之意,「兩句只一意也」,是流水對的基本特徵。作為與正對、反對並列的一種基本的對仗方式,它與正對、反對的根本區別就在於:正對、反對的上下聯都是獨立表意的,而流水對的兩聯都缺乏獨立性,只有把它們聯合在一起看,聯意才完整。流水對其實就是複合句對仗。對仗一般是平行的兩句話,它們各有獨立性。但流水對是一句話分成兩句話,出句獨立起來沒有意義或是意義不全。 一、上下聯組成單句 例如章太炎挽宋教仁:願君化彗孛為我掃幽燕 章太炎此聯構思奇特,大氣磅礴,上下聯一氣貫通。此聯的骨幹詞語是「願君……掃」三字,是個兼語片語。聯中「願君」和「為我」是對仗部位的相應字詞,但是二者在句子里的作用卻大不相同。從語法著眼,「為」字帶的賓語是「我」,而「願」字帶的賓語則是除了「願」字之外的所有文字(為動詞性聯合片語),它是全聯謂語部分最重要的詞語。從語意來看,「君化彗孛」也絕不是「願」的本質所在(「彗孛」指掃帚星,如果只看上聯而沒有下聯,則為「惡語」),「為我掃幽燕」(河北北部京津一帶,指袁世凱勢力範圍)才是「願」的終極目的。因此此聯的上下聯實為一句話,不可分割。 又如山西五台山望海峰有一副題聯云:試問本來無一物更從何處悟三生 此聯化用佛教禪宗第六祖慧能的一條有名的偈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副對聯如果加上標點列成散文語體,就成:「試問:「本來無一物,更從何處惹塵埃?」對其作語法分析的話,「問」是謂語,所問內容是賓語(作賓語的是一個推論因果句)。 二、上下聯構成問答 這種串對上聯發問,下聯作答,一問一答,相輔相成。如果只看一聯,則意思不完整。 例如周恩來挽張沖:安危誰與共風雨憶同舟 又如無名氏題山東日照天后祠:問觀音為何倒坐恨眾生不肯回頭 佛殿里觀音像一般設在如來佛背面。日照天后祠里,觀音坐在天后背面。佛殿觀音多面北而坐,故稱倒坐觀音。參觀的「眾生」在繞過佛龕穿過佛殿往裡走時,有時不會注意到背面的觀音像。這副對聯抓住這一點進行構思,「恨眾生不肯回頭」語意雙關。 徒具一問一答形式而實際上並不構成問答的對聯不屬此類,因而不能看成串對。例如劉孟伉先生題四川眉山三蘇祠其一:誰吹孤鶴南飛笛人唱大江東去詞此聯的上聯語出蘇軾詩作《李委吹笛》:「山頭孤鶴向南飛,載我南遊到九疑。下界何人也吹笛,可憐時復犯龜茲。」李委為蘇軾四十七歲生日亦曾作有《鶴南飛》一曲。下聯語出蘇軾詞作《念奴嬌·赤壁懷古》。此聯上下聯之間沒有問答關係,它們只是表現蘇軾詩詞備受人們喜愛,到處都可聽到有人吟詠他的作品的情形罷了。此聯屬正對。 第三類,上下聯組成複合句 上下聯組成複合句的串對,兩聯之間可用關聯詞語連接。關聯詞語有時在對聯中出現,而有時則不出現。而在句子形式上,串對的單聯多為單句,句式也較短。串對的上下聯主要組成以下三種複句關係: 1、假設關係 兩聯之間用「如果……那麼……」一類關聯詞連接。 例如杭州孤山放鶴亭聯:若問梅消息須待鶴歸來 此聯的上聯中已用「若」字表假設。北宋林逋隱居孤山二十申,種梅養鶴,不仕不娶,人稱「梅妻鶴子」。明人雅其行,於嘉靖年司築亭紀念他。此聯用假設句表達了對林逋的懷思。 2、因果關係 上下聯之間用「因為……所以……」一類關聯詞語連接。 例如一東肇慶鼎湖山半山亭聯云:到此處才行一步望諸君莫廢半途 上聯的「到此處才行一步」是下聯提出「諸君莫廢半途」告誡的原因,上下聯如果單獨抽出來,則語意不完整。 3、條件關係 上下聯之間用「只有……才……」或「只要……就……」等關聯詞語聯繫的是條件複句。例如舊時格言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上下聯為條件關係。 應該特別指出的是,並不是所有的複合句都構成流水對。 第四課:聯意的對仗規則 上下聯對仗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聯意的對仗,聯意的對仗有兩個要求: 一、語義相連1、「對聯」之稱,既要「對」又要「聯」才名副其實。
「語義相連」是指上下聯聯意要相關聯:或者一起說明一種思想、一種態度、一種情緒,或者一起評說一個人物、一處風景、一種境界,或者一起描繪一段時光、一件趣事、一樁見聞……總之,上下聯要表現同一個主題,圍繞同一個話題,不能語不及義。就上下聯的語義關係而言,或相併列,或相對立,或相倒反,或相依從,或為因果,或為遞進……於是就有了正對、反對、串對(流水對)等各種各樣的對仗形式。 當然,這裡說的可以不包括機巧句和無情對。 2、兩種聯語:「主題聯語」和「非主題聯語」 我們可以根據對聯上下聯的語義聯繫,把對聯分成兩個大類:一類就叫做「主題聯語」,門聯、堂聯、祠廟聯、名勝聯、器物聯…… 等等都是這一類,「語義相連」的要求其實是就這一部分聯語而言的;另一類可以叫做「非主題聯語」,當前大部分出句對句都屬於這一類,所以我們把對句看成對聯的附類。 研究討論「聯意的對仗」,對象一般是主題聯語。但是在我們對句的時候,應該力求上聯與下聯所表達的意境相同或相似,不能風馬牛不相及。 二、輕重相當 聯語的所謂輕重相當,是指上下聯的境界、意旨、語勢、取材內容等給人的感覺要相稱。聯語的境界有高下,意旨有遠近,表達有強弱,取材內容有大小,上下聯的這些因素如果不相稱,「兩事相配而優劣不均」的現象。 就境界來說,開闊、宏大為重,狹窄、瑣屑為輕;就意旨來說,高遠、抽象為重,平實、具體為輕;就表達來說,議論、抒情為重,敘述、說明為輕;而就取材內容來說,歷史、國事為重,地域、私事為輕。 輕重相當是一副好對聯的基本要求,我們隨意瀏覽歷代對聯名作,即使是平仄要求較為寬鬆的集句聯,也必須作到輕重相當。 王夢湘所題杭州西湖藕香居茶室聯欲把西湖比西子從來佳茗似佳人 文言聯以「茗」為仄聲。上聯出自《飲湖上初晴後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下聯出自《次韻曹輔寄壑源試焙新茶》:「戲作小詩君一笑,從來佳茗似佳人。」把出自不同詩作中的詩句集在一起來描寫西湖茶室,卻意趣相同,情境相當,寫出了面對西湖飲茶的美好感覺。王夢湘集蘇軾詩句成聯,情境清新,語意妥帖,上下聯均衡勻稱,令人嘆為天成。
晚清湘人彭玉麟登泰安泰山樓的集句聯更是使人嘆服:我本楚狂人,五嶽尋仙不辭遠地猶鄲氏邑,萬方多難此登臨 彭玉麟,衡陽人,湘軍水師首領,在圍剿太平軍的作戰中功勞極大,但對滿清朝廷的江河日下十分失望。朝廷任以兵部尚書,他辭不就職,後以老病開缺回衡陽原籍。此聯上聯集自李白《廬山謠寄魯侍御虛舟》詩句,借來說自己本是楚狂人,現在卻千里迢迢到這裡來尋仙。下聯第一句集自唐明皇李隆基《經魯祭孔子而嘆之》詩句,第二句集自杜甫詩《登樓》。彭玉麟想表達的意思是,這裡是古耶邑,是孔子的故鄉,是治國安邦的儒學發源的地方,而現在當我來到這裡時,國家卻多災多難,誰也無力回天。下聯含蓄地表明了「尋仙」的原因。集前人詩句準確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不是件容易事。彭玉麟此聯感情真切,表達自然,上下聯語氣連貫,渾然一體,對仗妥帖而全無集句痕迹,這是很不容易的。 但是聯意的輕重畢竟是一種感覺,絕對的一般輕重是不存在的。而且輕重相當也並不意味著不准許上下聯有差異,相當是相對的,差異的存在是絕對的。 上下聯的聯意輕重無非三種情況:一是上輕下重,二是下輕上重,三是上下聯輕重相當。 在這三種情況里,上下聯輕重相噹噹然是最好的(上面舉的兩副集句聯例子就是這種情況),但是上聯輕下聯重也是正常的、允許的。有時作者還特意用強烈的輕重對比來獲取出人意料的效果。 何紹基「東安寺死個和尚/西竺國添一如來」上聯是純粹的敘事,是路人相告時的村夫俚俗之詞;而下聯是頌揚,有佛學意旨和佛家理想。上聯抑,下聯揚,這是上輕下重取得的效果。 上重下輕則是對聯的大忌。1984年春節前夕,中央電視台等單位聯合舉辦第二屆迎春征聯活動,有一個出句是以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詩句「每逢佳節倍思親」為下聯,徵求上聯,條件是上聯必須也是一句唐詩。 征聯評審組講評時,提到有不少應徵者以李商隱《重有感》詩中「豈有蛟龍長失水」一句應對,不恰當。按理說,「豈有蛟龍長失水」與「每逢佳節倍思親」在詞類、結構、平仄等方面應該是對得很嚴謹的了,為什幺就不恰當?原因主要就在於聯意的輕重不當。上聯是個比喻句,取事之虛;而下句是個寫實句,就事之實。上聯是個反問句,是論事;下聯是個陳述句,是敘事。上聯顯然重於下聯。另外語義方面也有點問題,對宦遊在外的遊子來說,「蛟龍失水」並不是個妥帖的比喻(「蛟龍失水」多用於比喻君主失去朝臣),這就使之顯得更不恰當。 那次得大獎的對句是「願將此身長報國」,集自盛唐詩人戴叔倫《塞上曲》。這個對句的第一個音步「願將」與出句的第一個音步「每逢」平仄相同,但由於是集句聯,平仄要求寬鬆,這個問題可以忽略。重要的是,這個對句的聯意、語氣、情調都與出句般配,而且不存在輕重不當的問題。這副集句聯應作流水對看待,可用「因為……所以(以致)……」連接,作為正對則聯意不便銜接。 |
第五課:無情對的句式結構 一、無情對的特點 1、無情對的特點,首先是對仗上面的工穩
例如:五月黃梅天,三星白蘭地。三對五,數字相對;星對月,天文相對;白對黃,顏色相對;蘭對梅,花卉相對;地對天,天文相對。可謂字字相對,工穩非常。
2、無情對的另一特點,就是上下聯意思風馬牛不相及。 例如:皓月一盤耳,紅星二鍋頭。 「皓月一盤耳」,是一個感嘆句,意思為:皎潔的月亮,象一個圓盤一樣。到了對句,卻是無論如何也不能解釋成:「紅色的星星象兩個鍋子裡面的頭」的,只能用其原來的意思,就是一個品牌產品的名稱。
這是一個很極端的「風馬牛」,像這樣,無情對的對句與出句如果屬於不同的句式,那麼作者一定是 分解了所使用的詞語,使這個詞語獲得了另外的意義,結構上也就會相應出現變化。
而無情對中,也有對句意思與出句能作牽強配合的,例如:公門桃李爭榮日 法國荷蘭比利時
這個無情對的出句語出《資治通鑒》:「或謂狄仁傑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而對句是三個歐洲國家的名字。初看上去對句和出句句式不同,不構成對仗。但是只要把對句理解成為「法國的荷花、蘭草爭妍鬥豔之時」(不這幺理解就不成對),則「荷蘭」成為聯合片語,「比利時」則成為動賓片語做定語修飾中心詞的偏正片語,與對句形成工對。 可以說,無情對中的確常會因為偷換邏輯、借對等種種方法導致結構上的不同,但這點並不是絕對的。《對聯》雜誌2002.10月版裡面也有一篇題為《無情對與借對》的文章,裡面主要是從借對手法的角度去分析無情對,大體上包括:從形式分有:借義、借音,從類別分有借對使上下相差甚遠而成對的、借對使結構不同而成對的、借對使詞性不同而成對的、借對組合音節少的詞與音節多的詞巧妙成對的等等。 用我們常用的詞語來說,就是導致產生歧義、導致結構不同、導致詞性不同、導致節奏不同。然而上述四種(或者更多)之中,除了第一種是無情對必須具備和產生的效果之外,其他三種都只是由於借對的原因而產生的與一般對聯要求的不一致。
又如:楊三已死無蘇丑李二先生是漢奸 這是一副著名的無情對。甲午戰爭中清陸海兩軍全面潰敗,清政府只得派李鴻章為代表與日本簽定《馬關條約》,割讓了遼東、台灣、澎湖,賠白銀3億兩。當李鴻章回到中國時,發現自己已經成為千古罪人,民間盛傳他拿了日本人的銀子,朝廷也拿他作替罪羊,給予「褫奪黃馬褂」、免除軍政要職的處分。
當時京城戲台正演出崑曲《白蛇傳》。在「水漫金山」一折里,崑曲名丑楊鳴玉(即楊三)飾演龜宰相。當演到命令身穿黃褂子戲服的團魚大將軍領兵攻打金山寺時,楊鳴玉臨場發揮,借台詞嘲諷李鴻章:「如有退縮,定將黃馬褂褫奪不貸!」台下觀眾一聽,大聲叫好。此事傳出,楊鳴玉旋即被捕下獄,不久死於獄中。時人憤憤不平,撰寫此聯刺之。李鴻章族中排行老二,楊鳴玉族中排行老三,故以「李二」、「楊三」稱代以對仗,其中「楊」、「李」均為木名。「已死」與「先生」對非常巧妙,「先生」被分解為兩個詞,「已」和「先」均作時間副詞。老二在前,故可曰「李二先生」。「蘇丑」與「漢奸」均為偏正結構,「蘇」、「漢」為地名或水名。這副對聯把無情對的特點發揮到了極至。 二、無情對的手法--借對 無情對為何通常會產生妙趣橫生的效果,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手法,就是借對。
一個詞有兩個意義,詩人在詩中用的是甲義,但是同時借用它的乙義來與另一詞相為對仗,這叫借對。例如杜甫《巫峽敝廬奉贈侍御四舅》「行李淹吾舅,誅茅問老翁」,「行李」的「李」並不是桃李的「李」,但是詩人借用桃李的「李」的意義來與「茅」字作對仗。又如杜甫《曲江》「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古代八尺為尋,兩尋為常,所以借來對數目字「七十」。
有時候,不是借意義,而是借聲音。借音多見於顏色對,如借「籃」為「藍」,借「皇」為「黃」,借「滄」為「蒼」,借「珠」為「朱」,借「清」為「青」等。杜甫《恨別》:「思家步月清宵立,憶弟看雲白日眠」,以「清」對「白」,又《赴青城縣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東郭滄江合,西山白雪高」,以「滄」對「白」,就是這種情況。
但是這裡說的這裡所說的借對,不是常見的借字(如清字借代青字,鴻雁的鴻字借代紅色的紅等),而是借義,從邏輯上講是偷換概念。 如:細羽家禽磚後死,粗毛野獸石先生。 又如:珍妃蘋果臉,瑞士葡萄牙。 為何要「借」呢?概因無情對之所以「無情」,是其能產生歧義,而歧義的構成,是源於我國文字的精妙性,一些字(詞)具有多義性,即使是兩個組合相同的句子,也可能因意義不同而大相庭徑。這點,在外語上也會有一些,但從來沒有哪一種文化可以與漢字的精深奧妙匹敵。
三、無情對的創作 無情對的創作一般有以下幾種: 1、反推論反推論,是指作者的創作思路從無情對的對句開始,通常是由一句俗語、熟語或成語等既有句子而反向尋求出句。通常作者會把後得的句子發表出來,和大家作一個愉快的交流,到最後有人能度出其心思了,便大可以報以哈哈一笑。 2、巧合巧合,是指出句者本無意求無情對的,但對句者在靈光一閃處把其對成無情對了。
推薦閱讀:
※留學熱點國家簽證要訣[開開網留學移民論壇
※郵市行情能走多遠?畢氏郵品 - 郵票俱樂部 - 中國郵幣卡網論壇 - 0
※唐博論壇:1851年印第安酋長西雅圖的宣言
※●國粹論壇
TAG: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