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課:聯意的對仗規則

上下聯對仗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聯意的對仗,聯意的對仗有兩個要求: 一、語義相連1、「對聯」之稱,既要「對」又要「聯」才名副其實。

「語義相連」是指上下聯聯意要相關聯:或者一起說明一種思想、一種態度、一種情緒,或者一起評說一個人物、一處風景、一種境界,或者一起描繪一段時光、一件趣事、一樁見聞……總之,上下聯要表現同一個主題,圍繞同一個話題,不能語不及義。就上下聯的語義關係而言,或相併列,或相對立,或相倒反,或相依從,或為因果,或為遞進……於是就有了正對、反對、串對(流水對)等各種各樣的對仗形式。 當然,這裡說的可以不包括機巧句和無情對。

2、兩種聯語:「主題聯語」和「非主題聯語」

我們可以根據對聯上下聯的語義聯繫,把對聯分成兩個大類:一類就叫做「主題聯語」,門聯、堂聯、祠廟聯、名勝聯、器物聯…… 等等都是這一類,「語義相連」的要求其實是就這一部分聯語而言的;另一類可以叫做「非主題聯語」,當前大部分出句對句都屬於這一類,所以我們把對句看成對聯的附類。 研究討論「聯意的對仗」,對象一般是主題聯語。但是在我們對句的時候,應該力求上聯與下聯所表達的意境相同或相似,不能風馬牛不相及。

二、輕重相當 聯語的所謂輕重相當,是指上下聯的境界、意旨、語勢、取材內容等給人的感覺要相稱。聯語的境界有高下,意旨有遠近,表達有強弱,取材內容有大小,上下聯的這些因素如果不相稱,「兩事相配而優劣不均」的現象。 就境界來說,開闊、宏大為重,狹窄、瑣屑為輕;就意旨來說,高遠、抽象為重,平實、具體為輕;就表達來說,議論、抒情為重,敘述、說明為輕;而就取材內容來說,歷史、國事為重,地域、私事為輕。 輕重相當是一副好對聯的基本要求,我們隨意瀏覽歷代對聯名作,即使是平仄要求較為寬鬆的集句聯,也必須作到輕重相當。 王夢湘所題杭州西湖藕香居茶室聯欲把西湖比西子從來佳茗似佳人 文言聯以「茗」為仄聲。上聯出自《飲湖上初晴後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下聯出自《次韻曹輔寄壑源試焙新茶》:「戲作小詩君一笑,從來佳茗似佳人。」把出自不同詩作中的詩句集在一起來描寫西湖茶室,卻意趣相同,情境相當,寫出了面對西湖飲茶的美好感覺。王夢湘集蘇軾詩句成聯,情境清新,語意妥帖,上下聯均衡勻稱,令人嘆為天成。

晚清湘人彭玉麟登泰安泰山樓的集句聯更是使人嘆服:我本楚狂人,五嶽尋仙不辭遠地猶鄲氏邑,萬方多難此登臨

彭玉麟,衡陽人,湘軍水師首領,在圍剿太平軍的作戰中功勞極大,但對滿清朝廷的江河日下十分失望。朝廷任以兵部尚書,他辭不就職,後以老病開缺回衡陽原籍。此聯上聯集自李白《廬山謠寄魯侍御虛舟》詩句,借來說自己本是楚狂人,現在卻千里迢迢到這裡來尋仙。下聯第一句集自唐明皇李隆基《經魯祭孔子而嘆之》詩句,第二句集自杜甫詩《登樓》。彭玉麟想表達的意思是,這裡是古耶邑,是孔子的故鄉,是治國安邦的儒學發源的地方,而現在當我來到這裡時,國家卻多災多難,誰也無力回天。下聯含蓄地表明了「尋仙」的原因。集前人詩句準確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不是件容易事。彭玉麟此聯感情真切,表達自然,上下聯語氣連貫,渾然一體,對仗妥帖而全無集句痕迹,這是很不容易的。

但是聯意的輕重畢竟是一種感覺,絕對的一般輕重是不存在的。而且輕重相當也並不意味著不准許上下聯有差異,相當是相對的,差異的存在是絕對的。 上下聯的聯意輕重無非三種情況:一是上輕下重,二是下輕上重,三是上下聯輕重相當。 在這三種情況里,上下聯輕重相噹噹然是最好的(上面舉的兩副集句聯例子就是這種情況),但是上聯輕下聯重也是正常的、允許的。有時作者還特意用強烈的輕重對比來獲取出人意料的效果。 何紹基「東安寺死個和尚/西竺國添一如來」上聯是純粹的敘事,是路人相告時的村夫俚俗之詞;而下聯是頌揚,有佛學意旨和佛家理想。上聯抑,下聯揚,這是上輕下重取得的效果。

上重下輕則是對聯的大忌。1984年春節前夕,中央電視台等單位聯合舉辦第二屆迎春征聯活動,有一個出句是以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詩句「每逢佳節倍思親」為下聯,徵求上聯,條件是上聯必須也是一句唐詩。

征聯評審組講評時,提到有不少應徵者以李商隱《重有感》詩中「豈有蛟龍長失水」一句應對,不恰當。按理說,「豈有蛟龍長失水」與「每逢佳節倍思親」在詞類、結構、平仄等方面應該是對得很嚴謹的了,為什幺就不恰當?原因主要就在於聯意的輕重不當。上聯是個比喻句,取事之虛;而下句是個寫實句,就事之實。上聯是個反問句,是論事;下聯是個陳述句,是敘事。上聯顯然重於下聯。另外語義方面也有點問題,對宦遊在外的遊子來說,「蛟龍失水」並不是個妥帖的比喻(「蛟龍失水」多用於比喻君主失去朝臣),這就使之顯得更不恰當。

那次得大獎的對句是「願將此身長報國」,集自盛唐詩人戴叔倫《塞上曲》。這個對句的第一個音步「願將」與出句的第一個音步「每逢」平仄相同,但由於是集句聯,平仄要求寬鬆,這個問題可以忽略。重要的是,這個對句的聯意、語氣、情調都與出句般配,而且不存在輕重不當的問題。這副集句聯應作流水對看待,可用「因為……所以(以致)……」連接,作為正對則聯意不便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