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現「炫暴」現象 紅頭文件能否根除校園暴力?
新華社北京6月10日新媒體專電 題:「問題少年」以「炫暴」為榮 紅頭文件如何遏止校園暴力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袁汝婷 任瑋
眾人圍毆扇耳光、繩索捆綁拳打腳踢、煙頭燙傷逼吃穢物……這些「惡霸」行為頻頻在校園發生,使校園欺凌問題日益成為教育界乃至整個社會關注的焦點。為向校園暴力「亮劍」,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此前向各地印發了《關於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從中央部署到地方落實,專項治理能否根除校園暴力「惡之花」?如何建立根除校園欺凌的常態機制?記者圍繞相關問題展開了採訪。
校園欺凌頻發 行政通知「劍指」校園「惡之花」
日前,一則發生在陝西洛南的校園暴力視頻在網上引起廣泛關注。視頻中,一名瘦小的女生被逼靠在廁所牆角,外套被扒下來並被幾個女孩輪流扇耳光、踢踹。而施暴原因是被打女生與打人女生之一「撞衫」。警方通報稱,打人的5名女孩中2人在校、3人輟學,5人均為未成年。
而就在不久前,山東日照一中學,也發生過一男生因被同學起外號等產生不滿,對同學暴力相向,連續踢踹並打臉。有圍觀者嬉笑著說「再來一遍」,還有圍觀學生要被打同學舔乾淨鞋上穢物。
事實上,類似的校園欺凌事件近期在多地發生。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以來,被媒體曝光的校園暴力事件多達20餘起。4月在京發布的《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6)》指出,近年來校園欺凌發生的地域範圍廣泛,覆蓋了絕大多數省份,頻次密集,數量很大。日前在中國政法大學舉辦的相關論壇上,有專家分析指出,當下校園暴力有「炫暴」現象、低齡化趨勢等特點。
針對校園暴力問題,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向各地印發了《關於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要求4-7月各校開展治理,9-12月開展專項督查。
通知涵蓋專題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校園欺凌事件預防和處理、公布學生救助和欺凌治理電話號碼等多項要求。並強調在專項治理期間仍發生校園欺凌事件,造成惡劣影響的,將予以通報、追責問責並督促整改。
管住了學校,就管住了校園欺凌?
中央層面針對校園欺凌展開專項治理及督查,無疑體現了管理部門根除這一問題的決心。「治理+督查」的模式,也能一定程度上加強工作效果。然而,專項治理期間,各地頻頻曝出的校園暴力事件也讓不少人擔憂:一紙通知能否讓治理校園欺凌「一勞永逸」?
「這是教育督導部門下發的一個工作部署,不是法律法規。」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指出,此次通知是「在一個特定時期內的行政工作安排,包括檢查監督」,治標更要治本,消除校園欺凌還需要「更多觸碰到深層次原因」。
在儲朝暉看來,「深層次原因」之一在於學生自主管理這一模式及理念在大部分地區得不到推行實踐。「學生不能自主管理,就缺乏承擔責任的意識,不懂協商、禮讓、制定與遵守規則,反映到行為上,就可能欺凌。」
還有專家認為,互聯網時代,暴力文化和暴力社會環境對未成年人的不良影響不可低估。目前市面、網路上的大量小說、遊戲都包含色情、暴力情節,處於青春期的學生對這些內容非常感興趣。
「不少國家的網路都實行年齡分級制,但我國這方面制度始終沒有建立起來。一旦不加以引導管理,很多孩子就會不自覺去模仿從網路中接收的不良信息。」中國兒童研究中心黨委書記叢中笑說。
治標到治本,還有多遠?
校園暴力,並非虛空之惡;治理欺凌,絕不僅是校園裡的問題。
「社會大環境是校園欺凌滋生的土壤。遇事不協商、不遵守規則、通過暴力方式解決,這種態度具有一定的社會基礎,會傳播到孩子身上。」儲朝暉說,社會道德風尚的樹立十分關鍵。
針對互聯網暴力信息傳播問題,全國人大代表、律師秦希燕認為,在完善學校管理工作之餘,還要強化校園法制教育,加強對青少年接觸網路的引導,懲治暴力信息的傳播。
另外,儲朝暉告訴記者,在對校園欺凌問題進行調研中,他發現大多數施暴的孩子都有類似的家庭環境,例如曾被父母暴力對待、家境優越通過金錢「收買」同學、父母有權有勢等。「很大程度上,校園欺凌根子在家庭」。
由此,儲朝暉、秦希燕等專家建議,在相關制度中,除學校外,應將監護人的教育、追責納入其中。
秦希燕還建議,應建立健全校園暴力事件定性和責任追究常態機制,建立符合未成年人的懲治制度,加大對青少年行為矯正的執行力度,社區矯正法應儘快出台,建立未成年人特殊教育體系。另外,應建立健全專門學校教育制度,對不被起訴、被判非監禁刑、尚未完成義務教育的未成年人,送入專門學校進行教育矯治。
「校園欺凌問題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共同關注。」儲朝暉說,「專項治理無疑是必要的,且是一大進步。但這還不夠,只有多方同時發力,才能挖到校園欺凌的根子,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推薦閱讀:
※校園驚魂…還我命來 [恐怖故事]
※校園大使之新手任務解密
※就是這樣青春,就是這樣少女心,就是這樣熱血——日劇校園劇推薦
※西門媚:1980年代的校園食堂舞會,師兄愛穿白西服 | 食光機
※校園頻頻遭遇暴力,該怎麼保護你的孩子! |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