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晗故居訪記
看老屋,故居坐北朝南,面闊五間,通面闊20.72米,通進深11.4米,建築面積440平方米。硬山頂,片瓦脊,仰覆瓦,鋪望磚,正堂次梢間室內用木地板鋪地,正堂明間、走廊和廂房用三合土鋪地。整體建築大體呈「凹」字形,軸對稱分布,上下兩層,由正堂、邊房、兩廂及花園組成,為前廊式天井院結構。正堂明間通敞,正門直對山牆和圍牆,次、梢間用板壁隔斷,南北向設窗採光。功能上,正堂明間為中堂,左次間為吳晗同志的卧室兼書房和客房,右次間為吳晗母親卧室。梢間前、後隔為二間,靠北一間用作儲藏室,靠南一間為樓梯間兼作通道。明、次間前檐設走廊,與梢間通道相連,於東、西邊牆辟石庫門通室外。西梢間外側搭建伙房二間,東梢間北面附設簡易廁所,均為平房。
二樓檐廊設西洋瓶式欄杆圍築,欄杆的望柱頭、癭項及小華版上都雕刻有纏枝花紋。 天井外故居中開正門。正門門臉裝飾具有中西合璧的特點,用穹隆頂青石抱框,磚砌壁柱,兩旁立柱呈錐尖頂,抱框上方為原國家副主席烏蘭夫同志題寫的「吳晗同志故居」青石匾額。 吳晗故居正堂內懸掛吳晗遺像,兩側是廖沫沙為悼念諍友的題詞:「留取丹心照汗青——紀念吳晗同志」、「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吳晗故居揭幕儀式紀念」。一樓次間陳列著吳晗當年在故居使用過的書櫃、床、書桌及壁櫥等實物。廂房內陳列著反映吳晗生平事迹的照片,二樓主要陳列吳晗在各個歷史階段的生平事迹資料及其主要著作、往來書信和手跡的複印件等。故居內山牆上嵌有原全國人大委員長彭真為《吳晗傳》題詞的青石碑:「吳晗同志從一個勤奮治學追求真理不斷進步的歷史學家和愛國的民主主義者轉變為共產主義者的道路是本世紀我國知識分子的光明大道」。據故居管理者、吳晗的遠房侄孫小吳介紹:吳晗在故居度過了童年,他自幼受家庭文化熏陶,其父吳瑸珏,字聞齋,為清末秀才,一生愛好文史,能詩會賦,寫得一手好書法,對吳晗的成長影響較大。吳晗7歲時,父親就讓他閱讀《御批通鑒輯覽》,對他嚴格要求。1916年,進入傅村育德小學讀書,期間,他涉獵了大量文史知識,顯露出一定才華,得到了國文教師楊志冰的器重,吳晗後來還多次與之通信。1921年,他12歲,考入浙江省立金華中學讀書,通讀了前四史。在讀有關明史著作時,很敬佩海瑞、于謙等剛正不阿的品格,他們對吳晗的一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925年,吳晗中學畢業,一心想報考北大、清華,終因家境不如前和父親反對等原因未能如願。父親就安排他在苦竹塘小學教書,後又到家鄉附近的椒峰小學教高小,不久,還為他安排了一門親事,但遭到吳晗的極力反對。1927年,吳晗因升學之事與父親發生爭執,離家出走,受朋友資助,考入杭州私立之江大學預科。一年後,之江大學停辦,又考入上海吳淞的中國公學大學部預科,次年秋升入社會歷史系。1930年,吳晗撰寫了《西漢的經濟狀況》一文,受到胡適的賞識,他用發表該文所得的80元稿費做路費,來到嚮往已久的北平。在顧頡剛教授幫助下,在燕京大學圖書館找到了一個中日文編考部館員的職位,利用能讀線裝書之便,開始撰寫《胡應麟年譜》,這是吳晗研究明史的開始。1931年,吳晗先後報考北大和清華,北大因吳晗數學考了零分而未錄取,清華大學卻以其文史成績特別優秀,破格錄取他為史學系二年級插班生。因胡適推薦,吳晗獲得工讀的機會,保證了他能專心學業而不為生活所困。1934年,吳晗大學畢業,留校當助教,在清華史學系開《明史》和《明代社會》等課。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吳晗應雲南大學校長熊慶來之聘,到雲南大學歷史系任教。1939年,吳晗與袁震結婚。1940年夏,吳晗回到西南聯大(由清華、北大、南開等一些名牌大學組成)執教。1943年7月,吳晗經周新民、潘光旦介紹,正式加入中國民主同盟,接受共產黨領導,投入革命行列,成為一個著名的民主戰士。他常與聞一多等一起,參加昆明的學生和各界舉行的報告會、演講會,並登台演講,獲得老虎稱號。1946年6月25日,吳晗趁袁震在上海住院治療之際,與在杭州的小妹吳浦星一起回到闊別已久的故鄉苦竹塘村。在家逗留4天,寫下了《浙道難》、《記第八大隊》、《真空的鄉村》等很能反映當時浙東鄉村真實面貌的隨筆雜感。1948年11月,因國民黨白色恐怖,吳晗夫婦輾轉到達解放區,受到毛澤東、周恩來同志的熱烈歡迎。毛澤東同志還認真閱讀了吳晗撰寫的《朱元璋傳》原稿。12月,吳晗向黨中央呈送入黨申請書。1949年1月14日,毛澤東給吳晗寫信,表示同意吳晗的入黨要求,詳請恩來同志面告。2月初,吳晗作為軍管會代表之一參與接管北大、清華,並被任命為清華大學文學院院長、歷史系主任等職。1949年10月1日,參加了開國大典。
1949年11月,吳晗當選為北京市副市長,分管文教衛工作。在任期間,他為首都的文教衛體事業傾注了大量心血。 50年代初,吳晗及胞弟吳春曦寫信給當時的義烏縣長,要求把房產無償獻給地方政府。1953年,吳晗親自將其主編的150冊《歷史小叢書》寄贈家鄉苦竹塘村圖書室。 1957年3月,他正式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58年12月,當選為民盟中央副主席。 1959年,響應毛主席學習海瑞的號召,先後撰寫了《海瑞罵皇帝》、《論海瑞》等文章,宣揚海瑞敢說真話的精神。1961年10月,北京市委在《前線》雜誌開闢《三家村札記》專欄,由鄧拓、吳晗、廖沫沙為專欄撰稿。11月,《海瑞罷官》出版,文史學界反響強烈,稱之為「破門而出」之作。1979年7月,經中共中央批准,中共北京市委決定為所謂的三家村反黨集團冤案徹底平反。9月,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禮堂為吳晗、袁震舉行隆重追悼會,烏蘭夫、李先念、胡耀邦、彭真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參加了追悼會,對吳晗作出了公正的評價。
吳晗作為歷史學家,一生著述頗豐,著有《歷史的鏡子》、《朱元璋傳》、《讀史札記》、《投槍集》、《燈下集》、《春天集》、《海瑞罷官》、《明史簡述》、《朝鮮李朝實錄中的中國史料》、《江浙藏書家史略》等。 據《吳晗畫傳》介紹,從1966年下半年到1968年3月,即吳晗被捕入獄之前,在近兩年的時間裡吳晗幾乎天天被揪斗。其兒吳彰回憶:「學校要斗,區里要斗,縣裡要斗,這裡要斗,那裡也要斗。」多數情況是拉到大大小小的會場上去斗,有時就在家中的院子里斗。有一次,在烈日下,一群紅衛兵把吳晗跪綁在枯樹榦上,往他脖子里灌曬得滾燙的沙子,還掄起皮帶抽,揪頭髮,擰耳朵,用各種辦法侮辱他。他家的大門口和院子里貼滿了「絞死」、「砸爛」的大標語。吳晗一家夜裡也不得安寧,進入夢鄉以後常常被猛烈的砸門聲驚醒,小吳彰嚇得縮在袁震懷裡。這夥人翻過圍牆,破門而入,把吳晗從床上拉起來斗。 1968年3月,一輛囚車開入黨校,從樓里押出一個人,身子弓曲,臉色卻很平靜。吳晗正式被捕下獄了。之後康生竟以「莫須有」的罪名,給吳晗扣上「蘇聯特務」的帽子,製造了千古奇冤,不久含冤而亡。 吳晗被捕入獄的第二個月,袁震又遭到江青一夥的迫害。她被打成「右派」,並送進了「勞改隊」。後來,「勞改隊」的管理人員見她雙腿癱瘓得實在不成樣子了,才允許她回家看病。1969年3月17日小彥和吳彰高興地把袁震接回家,以為可以母子團聚了。當天夜裡,袁震的喘氣聲驚醒了小彥和吳彰,他倆急忙把母親送到醫院。醫院的人了解到吳震是吳晗的妻子,怕劃不清政治界線,不敢認真搶救。袁震的病情因延誤而惡化。沒過多久就與世長辭了。1973年6月,過度刺激和長期思念,使小彥精神一度失常,她多次到北京市革委會去要吳晗的書信紙、遺骨和抄走的書,質問他們:「我爸爸到底有什麼罪?」「四人幫」一夥以影響首長安全的罪名把她逮捕入獄,經常對她進行拷打。1976年9月23日,剛滿二十二歲的小彥,又一次選擇了死作為最後的抗議。吳晗一家在十年浩劫里家破人亡。四口人死了三口,只剩下孤零零的兒子吳彰。
步出故居,惋惜之情,油然而生。推薦閱讀:
※一代偉人――鄧小平故居
※毛澤東 故居和祖墳_花開了
※毛澤東故居風水形法獨見
※斯人故去 豪氣猶在: 梁啟超故居
※韋國清上將故居及陰宅風水考察
TAG:故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