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對策(一)------(六)

詩詞鑒賞對策

閱讀鑒賞詩詞十法

高考《考試說明》在「古代詩文閱讀·鑒賞評價」能力中提出了兩點要求:①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②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這兩點要求雖然也涉及到古代散文閱讀,但主要是針對詩詞鑒賞而言的。由此可見,古代詩詞鑒賞主要考查四個方面的內容,即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內容,作者的觀點態度應該包含在思想內容中。這四個方面也是詩詞鑒賞的主要命題方向。雖然知道了這些,但還不夠。要想作好詩詞鑒賞題,首要的是閱讀理解。只有閱讀理解了一首詩或一首詞曲,才能有針對性地作出答案。因此,詩詞鑒賞的關鍵是閱讀理解。

    那麼,怎樣去閱讀理解、分析鑒賞詩詞呢?下面作一下簡單闡述。

一、詩詞閱讀十口訣:

從題目抓住題材,從關係分析技巧,從褒貶辨別傾向,從辭色把握風格,從冷暖體味悲喜,從細節解讀形象,從轉換弄清思路,從背景聯想意圖,從尾句了解主旨,從整體品評意境。

二、解說:

1、從題目抓住題材:題材即寫的是什麼。主要有:

愛國愛民,憂國傷時,建功立業,懷才不遇,壯志難酬,孤標傲世,傷春悲離,惜別懷友,羈旅思鄉,思親懷人,即事感懷,詠物言志,借古諷今,懷古傷己,思慕田園,隱逸山水,行役戍邊,參禪說理,人民疾苦,勞動生活。……

有不少詩詞——當然,詞需有題目,不能僅看詞牌——題目反映出詩詞的題材。如:張敬忠的《邊詞》:「五原春色舊來遲,二月垂楊未掛絲。即今河畔冰開日,正是長安花落時。」這首詩的題目是「邊詞」,應屬邊塞詩,行役戍邊之作。詩歌首句是全篇總冒,以下三句即對春色之來遲進行具體描繪。第二句用本該桃紅柳綠,春光爛漫的二月,而邊地的垂柳卻仍在凜烈的寒風中搖曳著光禿禿的枝條這一典型景象,表現五原的荒寒景象。三四兩句仍緊扣「遲」字,通過五原與長安不同景物的對照,進一步突出強調北邊的春遲。再從辭色上看,全詩充滿了冷色調的詞語。這樣,進一步揣摩作者的創作意圖,不難發現,全詩雖然沒有寫到人,但在這樣荒涼寒冷的環境中,戍邊的將士會怎樣呢?所以,它寓含了戍守荒寒北邊的將士對帝京長安的懷念。

特別要注意的是一些詠物之作,要聯想到有關背景,思索它是否是借物詠懷或托物言志的作品。

2、從關係分析技巧:關係即詩文中材料和材料之間的相互組合關係。因為詩詞講究簡潔、凝練,又受詩句長短限制,所以,在詩詞中,材料之間的關係更多地體現為詩句之間的組合關係。這種關係就是寫作技巧,即表現方法。仍然以《邊詞》為例,詩歌三、四句「即今河畔冰開日,正是長安花落時」,雖然時間沒變化,但是描寫的地點、景物都有變化,三句寫的是五原邊地的景象,四句寫的是長安京城的景象,一遲一早,兩個材料性質不同,組合在一起就構成對比,突出強調北邊的春遲。

3、從褒貶辨別傾向:褒貶即作者思想感情傾向。這一點從詞語的褒貶中流露出來。如胡世將的《酹江月·秋夕興元使院作,用東坡赤壁韻》:「神州沉陸,問誰是、一范一韓人物。北望長安應不見,拋卻關西半壁。塞馬晨嘶,胡笳夕引,贏得頭如雪。三秦往事,只數漢家三傑。     試看百二山河,奈君門萬里,六師不發。閫外何人,回首處、鐵騎千群都滅。拜將台欹,懷賢閣杳,空指衝冠發。闌干拍遍,獨對中天明月。」

胡世將是南宋排和議而主恢復的主將之一。這首詞開始用「沉陸」一詞,表現中原淪陷的悲憤之情。接著用「問誰是,一范一韓人物」,與下面「北望長安應不見,拋卻關西半壁」對比,「一范一韓」指的是北宋時駐守西北邊境的范仲淹與韓琦。這既表達他希欽和追慕先賢的感情,也在深慨當代沒有這樣的人物。「三秦往事,只數漢家三傑。」漢家三傑,就是輔助劉邦奪取天下的張良、蕭何與韓信。用「往事」,用「只數」,含蓄地表現出「時無英雄」的感慨。下闕作者寫到「奈君門萬里,六師不發」,以鮮明的態度反對屈辱的和議。「拜將台欹,懷賢閣杳。」是在懷念韓信和諸葛亮,但用一「欹」一「杳」,再次暗寓「時無英雄」之慨,所以,作者感嘆「空指衝冠發」。最後,作者寫到:「闌干拍遍,獨對中天明月。」顯示他內心憂憤既巨且深,再也無法平復了。這首詞就是用了這些褒貶分明的詞語,鮮明地表達出作者反對和議力主恢復中原的志向。

4、從辭色把握風格:辭色即詞語傳達出來的各種色彩。包括:①感情色彩,像褒貶(讚美、批評)、冷暖(悲喜)等。②性格色彩,像顯隱(明快、含蓄)、直婉(直抒胸臆、委婉)、剛柔(豪放、婉約)、庄諧(嚴整、幽默)等;③語體色彩,像文白(文采絢麗、文樸實)、散整(句式錯落有致與整齊有力)等。風格即由選材、表達、語言等方面綜合形成的藝術特色,如雄渾、曠達、豪放、俊逸、樸實、沖淡、沉鬱、悲涼、清新、婉約等。褒貶在第三點「從褒貶辨別傾向」中已經做出闡述,冷暖將在下面第五點「從冷暖體味悲喜」中做出闡述。要把握風格,特別要注意詞語的性格色彩和語體色彩。如王維的《山中》:「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這首小詩描繪初冬時節山中景色。但作者主要用白描,全詩不見雕鑿之氣,又注重調配色彩,如用「紅、翠」等詞語,辭色既有「顯」的一面。又有「文」的一面。風格清新而不失俊逸、絢麗。所以,雖然寫的是初冬之景,卻不帶任何清冷虛無色彩,流露的感情與美學趣味都很健康。

    5、從冷暖體味悲喜:「墨分五彩,詞含七情。」冷暖是從色彩學的角度將辭彙分為兩大情感色系,以體味詩詞文賦中作者所轉達出來的或悲或喜的思想感情。冷色調詞語轉達出來的多是悲傷,暖色調詞語轉達出來的多為喜悅。當然,詞語表達感情多因境而變,婉轉曲折,風情萬種,閱讀時應深加體味。如薛逢的《宮詞》:「十二樓中盡曉妝,望仙樓上望君王。鎖銜金獸連環冷,水滴銅龍晝漏長。雲髻罷梳還對鏡,羅衣欲換更添香。遙窺正殿簾開處,袍袴宮人掃御床。」宮怨是唐詩中屢見的題材。這首詩,從望幸著筆,刻畫了宮妃企望君王恩幸而不可得的怨恨心理,情致委婉,有其獨特風格。僅「鎖銜金獸連環冷」中的一個「冷」字,既寫出銅質門環之冰涼,又顯出深宮緊閉之冷寂,映襯出宮妃心情的凄冷。再與「長」字相映,刻畫出她晝長難耐的孤寂無聊的心境。

  6、從細節解讀形象:詩詞中很難像記敘文、小說那樣對人物形象展開描寫,多是通過細節表現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如李端的《拜新月》:「開簾見新月,即便下階拜。細語人不聞,北風吹羅帶。」詩人駕馭文字,舉重若輕,而形往神留,藝術造詣極深。「即便」二字,於虛處傳神,為語氣、神態、感情之轉折處,一以見人物的急切神態,二以示人物的微妙心理。「細語」二字,維妙維肖地狀出少女嬌嫩含羞的神態。少女內心隱秘,本不欲人聞,故於無人處,以細聲細語出之,詩人亦不聞也。而「北風吹羅帶」看似客觀描寫,但人物內心之思緒蕩漾,卻從羅帶中斷續飄出,使人情思縈繞,如月下花影,拂之不去。詩歌全用素描手法,以線條勾勒輪廓,隱秘處仍歸隱秘,細節處只寫細節。通過嫻美的動作、輕柔的細語和亭立的倩影,人物一片虔誠純真的高尚情感躍然紙上,沁人心脾。

7、從轉換弄清思路:轉換即詩詞的脈絡。具體說,就是一首詩詞是如何開頭、展開、變換、銜接、結尾的。如皮日休的《館娃宮懷古(其一)》:「綺閣飄香下太湖,亂兵侵曉上姑蘇。越王大有堪羞處,只把西施賺得吳。」這是皮日休《館娃宮懷古五絕》的第一首。第一句「綺閣飄香下太湖」,從正面著筆寫吳王如何迷戀聲色,不能自拔。第二句轉到對越軍出其不意進襲,爬上姑蘇台的情景的描寫,說是「亂兵侵曉上姑蘇」。前二句揭示了吳越的不同表現:一個通宵享樂,一個摸黑行軍;一邊輕歌曼舞,一邊短兵長戟,在鮮明對比中,蘊含著對吳王夫差荒淫誤國的不滿。然而從三、四句看,詩人不去指責吳王,卻把矛頭指向了越王。批評勾踐只送去一個美女,便賺來一個吳國,「大有堪羞」之處。這是很有意思的妙文。難道吳越的興亡真就是由西施一個女子來決定的么?顯然不是。但寫詩忌直貴曲。所以詩人故意運用指桑罵槐的曲筆。他的觀點,表面上看似批評越王打敗吳國太容易了,只靠一個西施。但仔細玩味全篇,是在說,越國只靠一個西施,怎麼能夠打敗吳國呢?可見,打敗吳國的,只能是吳王的荒淫腐敗而已。這種轉換,是作者在有意造成錯覺,明嘲勾踐,暗刺夫差,使全詩蕩漾著委婉含蓄的弦外之音,發人深思,耐人尋味。

8、從背景聯想意圖:背景包括作者生活的時代背景和作者創作時的思想背景,前者是「文為世」的反映,後者是「詩言志」的表現。所以,要很好地理解一首詩詞,一定要聯繫有關背景。如張炎的《清平樂》:「采芳人杳,頓覺游情少。客里看春多草草,被詩愁分了。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誰家。三月休聽夜雨,如今不是催花。」張炎(1248-1319)字叔夏,號玉田,又號樂笑翁。張俊六世孫。寓居臨安(今浙江杭州)。宋亡時,年二十九,家產籍沒,至以賣卜為生。至元二十七年(1290),曾北游大都,次年春後南歸。晚年落魄縱游於金陵、蘇杭一帶。卒於元延祐四年後,年七十餘。這樣的身世決定了他的詞以「悲情」見長,萬般情懷皆見愁緒。而這愁緒中充滿了亡國之情,破家之痛。本詞用對比、比興。今昔物是人非的強烈對比滲透詞中,借「燕子」比喻自己飄蕩無依,借「夜雨」比喻摧花折綠的殘暴的元兵。由景到人,由人到物,由物到情,層層深入,又層層翻新。表現出國破家亡的悲痛。

9、從尾句了解主旨:許多詩詞,往往在最後一兩句升華,較為鮮明地表達出主題來。所以,強調注意末句,從末句把握詩詞的主旨。如蔡松年的《相見歡》小序云:「九日種菊西岩,雲根石縫,金葩玉蕊遍之。夜置酒前軒,花間列蜜炬,風泉悲鳴,爐香蓊於岩穴。故人陳公輔坐石橫琴,蕭然有塵外趣,要余作數語,使清音者度之雲閑晚溜琅琅。」詞云:「泛爐香。一段余川松菊瘦而芳。人如鵠,琴如玉,月如霜。一曲清商人物兩相忘。」這是蔡松年退隱山林之後作出的一首小令。即使不知道作者的生平背景,只從末句「一曲清商人物兩相忘」一句,可使人感到清新、淡雅,陶醉於純樸清澈的自然中,超脫出紛亂煩雜的世界,也能看出作者追求的正是那種陶淵明式的精神境界。

10、從整體品評意境:意境是指由情、景、意、言和諧統一而形成的藝術境界,如《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情、景、意、言都是豪邁雄壯的,所以整體風格顯得雄渾壯美。因為意境涉及到情、景、意、言等多方面,所以要從整體上加以把握。

三、舉例賞析

近試上張水部   (唐)朱慶餘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眉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賞析】可以從題目抓住題材。詩人用新娘梳妝完畢馬上要見公婆,來隱喻自己即將參加進士考試。新娘顧影自憐的情態,和詩人自恃才學又怕不能考中的心情很相象,詩作顯得巧妙自然。

汴河懷古   (唐)皮日休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 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賞析】可以從轉換弄清思路。詩歌先說眾人評論隋亡的原因是「為此河」,轉而指出此河仍在發揮作用,「至今」「賴通波」,三句三轉,用假設,指出隋亡的真正原因,「水殿龍舟」腐化之事,四句又轉,說不是奢侈腐化,修汴河的功勞可以和大禹治水的功勞相提並論。作者道出了隋滅亡的真正原因是奢侈腐化。告戒唐王朝的統治者要以史為鑒。

鐘山即事   (宋)王安石

澗水無聲繞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對坐終日,一鳥不鳴山更幽。

【賞析】可以從冷暖體味悲喜。此詩景物描寫十分生動,藝術雅麗精緻,但從「茅檐相對坐終日,一鳥不鳴山更幽」的辭色看,是冷色調,透露出作者晚年隱居江寧鐘山時的孤獨、寂寞,和政治上的失意。

黃州   (宋)陸遊

局促常悲類楚囚,遷流還嘆學齊優。江聲不盡英雄恨,天意無私草木秋。

萬里羈愁添白髮,一帆寒日過黃州。君看赤壁終陳跡,生子何須似仲謀。

註:楚囚,春秋時楚人鍾儀在作戰中被晉人俘虜,稱為「楚囚」。齊優,齊人送女樂給魯國,季桓子接受了,三天不問政事,孔子便離官而去。

【賞析】可以從尾句了解主旨。全詩辭色以冷色調為主,彷彿在表現作者的恨和愁。但從尾聯看,又有歷史無情、時光短暫,何必孜孜以求,非要建功立業不可的感嘆。但聯繫首聯「遷流還嘆學齊優」看,即使被流放了,仍然關心國事。可見,作者最後不是瀟洒,而是貶官流放後,不能為國出力、施展抱負、建功立業的激憤之辭。

柳梢青?春感   (南宋)劉辰翁

鐵馬蒙氈,銀花灑淚,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頭戲鼓,不是歌聲。     那堪獨坐青燈,想故國、高台月明。輦下風光,山中歲月,海上心情。

【賞析】可以從背景聯想意圖。公元1276年,元兵進入南宋京城臨安。這首詞寫的是臨安被佔領後一個元宵節作者眼裡的景象和他自己的心情。整個京城到處都是元兵蓋著毛氈的戰馬。雖然春天來臨,但城裡一片凄慘景象,讓明亮的燈燭彷彿灑下淚水。到處聽到的,都是蒙古人吹唱的歌曲,再也聽不到唱戲的鼓聲。此情此景,作者哪裡忍受得了青燈獨坐的孤寂生活。他雖然在鄉下過著無聊的生活,想念的卻是故國的風光,關懷的是流亡的南海的朝廷抗元鬥爭的事業。全詞音節蒼涼,情調沉痛,在悲歌之中表達了愛國的思想。

相見歡   (南宋)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樓,倚清秋。萬里夕陽垂地,大江流。     中原亂,簪纓散,幾時收?試倩悲風吹淚,揚州過。

【賞析】可以從整體品評意境。本首詞壯闊而沉鬱悲痛。上闋用意象「西樓」「清秋」「夕陽」「悲風」等,繪景凄美;用「萬里」,用「大江」,境界開闊。用短句,節律急促,愈發沉痛。清秋時節,夕陽西下,山河壯美。下闕則寫中原淪陷,仕宦南逃,什麼時候才能收復中原呢?還是請秋風把自己的痛苦和關懷帶給中原的人民吧。整首詞壯闊之景與國破家亡的悲憤之情相互交融,具有極強的感染力。

 

古代詩詞是古人抒情言志之作,與今天的社會生活有一定的距離,加上語言表達不盡相同,讀來有一定的難處。上面的方法只是為閱讀詩詞、然後較為切近地理解乃至分析鑒賞詩詞作披葉採花之指。不當之處,望方家指正。 

詩詞鑒賞對策

體悟意象  解析形象

作為文學作品,詩詞和其他文學作品既有相同之處,又有不同之處。從形象方面而言,詩詞中也有人物形象存在,這一點與其他文學作品是相同的;而詩詞,特別是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詩詞,更多的是通過「意象」來表情達意。所以,詩詞鑒賞,特別是在作高考詩詞鑒賞題時,應注意以下內容:

一、形象方面的內容

古詩鑒賞中,「形象」包括以下內容:

(一)、意象。指附著有思想感情、文化意義的自然物象。

1、樹木類:

樹的曲直:事業、人生的坎坷、順利。 黃葉:凋零、成熟、美人遲暮、新陳代謝。 綠葉:生命力、希望、活力。 松柏:挺拔、傲岸、堅強、生命力。 :氣節、積極向上。 梧桐:凄苦、悲傷。 :送別、留戀、傷感、春天的美好。

2、花草類:

花開:希望、青春、人生燦爛。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業的挫折,惜春,對美好事物的留戀、追懷。 :隱逸、高潔、脫俗、堅貞。 :傲雪、堅強、不屈不撓、勇敢面對逆境。 :高潔。 牡丹:富貴、美好。 :荒涼、偏僻、離根,生命力強、生生不息、希望,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離之悲(國家的昔盛今衰)。

3、動物類:

子規:悲慘、凄惻。 猿猴:哀傷、凄厲。 鴻鵠:理想、追求。 :自由、愜意。 :孤獨、思鄉、思親、音信、消息。 :剛勁、自由、人生的搏擊、事業的成功。 狗、雞:生活氣息、田園生活。 :奔騰、追求、漂泊。 烏鴉:小人、俗客、庸夫。 沙鷗:飄零、傷感。

4、風霜雨雪水雲類:

:遼闊、力量、深邃、氣勢。 海浪:人生的起伏。 江水:時光的流逝、歲月的短暫、綿長的愁苦、歷史的發展趨勢。 煙霧:情感的朦朧、慘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滅。 小雨:春景、希望、生機、活力、潛移默化。 暴雨:殘酷、熱情、政治鬥爭、掃蕩惡勢力的力量、蕩滌污穢的力量。 春風:曠達、歡愉、希望。 東風:春天、美好。西風:落寞、惆悵、衰敗、遊子思歸。 狂風:作亂、摧毀舊世界的力量。 :人生易老,社會環境惡劣,惡勢力猖狂,人生路途坎坷、挫折。 :純潔、美好、環境惡劣、惡勢力猖狂。 :人生短促、生命易逝。 :遊子、漂泊。 天陰:壓抑、愁苦、寂寞。 天晴:歡愉、光明。

5、器物類:

:高潔、脫俗。 珍珠:美麗、無瑕。 簪纓(冠):官位、名望。

6、顏色類:

:純潔、無瑕、喪事。 :熱情奔放、青春、喜事。 :希望、活力、和平。 :高雅、憂鬱。 :溫暖、和平。 :高貴、神秘。 :黑暗、絕望、莊重、神秘、命途多舛、對死者的懷念。

7、時間類:

破曉:初現希望時段。 正午:熱烈、熱情奔放,惡勢力對社會、人民的摧殘。 深夜:愁思懷舊。

8、場景類:

鄉村:思歸、厭俗、田園風光、生活氣息、純樸美好、安逸寧靜。 草原:遼闊、人生境界、人的胸襟。 城市(市井):繁榮熱鬧、富貴奢華。 仙境:飄逸、美妙潔凈、忘塵厭俗。

9、日月類:

月亮:人生夢圓、缺憾,思鄉,思親。 朝陽:希望、朝氣、活力。 夕陽: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暫的事物或人生。

10、其他類:

天地:人類的渺小、人生的短暫、心胸的廣闊、情感的孤獨。 :歡悅、得意、失意、愁苦。 英雄:追慕古人、自愧自嘆。 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撻。 古迹:懷舊明志、昔盛今衰、衰敗、蕭條(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聯繫)。

了解意象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把握詩詞的思想感情。因為這些意象雖然出現在古代詩詞中,但它付託的思想感情,傳承至今,一以貫之,已經具有了民族認同感,所以,解讀它,可以更準確地理解古代詩人的思想感情。如杜甫的《畫鷹》:「素練風霜起,蒼鷹畫作殊。身思狡兔, 側目似愁胡。絛鏇光堪摘, 軒楹勢可呼。何當擊凡鳥,毛血灑平蕪。」這是作者早期在畫上的題詩,是我國繪畫藝術特有的一種民族風格。畫上畫的是鷹,真是詩情畫意相得益彰。詩作起筆突兀,先勾勒出畫鷹的氣勢,從「畫作殊」興起中間兩聯對畫鷹神態的具體描繪,而又從「勢可呼」順勢轉入收結,寄託著作者的思想,揭示主題。浦起龍《讀杜心解》評曰:「起作驚疑問答之勢。……『身』、『側目』此以真鷹擬畫,又是貼身寫。『堪摘』、『可呼』,此從畫鷹見真,又是飾色寫。結則竟以真鷹氣概期之。乘風思奮之心,疾惡如仇之志,一齊揭出。」可見,此詩形象生動,寓意深遠,詩人通過對畫鷹的描繪,抒發了他那嫉惡如仇的激情和凌雲壯志,不愧為托物言志之傑作。

(二)、詩詞人物。詩詞中直接描寫的人物,如劉蘭芝、採蓮女等。

(三)、詩詞作者。詩詞中抒情主人公形象,即作者的形象,如《將進酒》一詩,完全可以通過一系列細節來分析、鑒賞李白的形象。

二、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詩詞中也要通過人物的肖像、語言、行為、心理等描寫來塑造形象,但它又不可能像小說、戲劇那樣作具體細膩的長篇描寫,由於篇幅所限,它只能通過描寫肖像、語言、行為、心理方面的細節來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徵。主要表現為:

1、正面描寫:直接描寫人物。即通過「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一服一飾、一思一念,一顰一笑、一歌一舞」來刻畫人物或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側面描寫:間接描寫人物。即通過「一景一色、一物一象」來表現人物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3、把握背景:包括社會背景和作者生平、思想背景,了解人物言行的原因。

通過對以上三個方面的分析,應該能夠比較準確地把握人物形象。如於良史的《春山夜月》:「春山多勝事, 賞玩夜忘歸。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興來無遠近, 欲去惜芳菲。南望鳴鐘處,樓台深翠微。」詩歌具體地表現出留戀美好事物、只顧游春、樂而忘返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開頭兩句,提綱挈領,統率全篇。揭示「多勝事」是「賞玩忘歸」的原因。然後通過「掬水」「弄花」「興來」「惜芳菲」等細節,顯出詩人臨賞美景的悠長逸興。藝術形象虛實結合,作者將明月與泉水合而為一,花香衣香渾為一體,既寫景又寫人。尾聯最有妙趣,正當詩人慾去未去之際,夜風送來鐘聲。他翹首南望,只見遠方的樓台隱現在一處青翠山色的深處。這兩句從近處轉向遠方,以聲音引出畫面。遠方這美妙的音畫更加吸引作者,可以想像,雖是夜晚,但為了欣賞美景,作者會去領略那美妙的音畫。這樣就更能表現抒情主人公賞「勝事」而忘返的性情。

三、「形象」題答案組織思路:

1、定性:即「×××是什麼什麼」形象。(「什麼什麼」是定性詞,要準確概括形象的特徵)

2、分析:即結合詩詞內容,抓住細節特徵和景物描寫的作用,具體分析詩詞是如何表現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

如江開的《菩薩蠻·商婦怨》:「春時江上廉纖雨,張帆打鼓開船去。秋晚恰歸來,看看船又開。     嫁郎如未嫁,長是凄涼夜。情少利心多,郎如年少何!」這首詞塑造出一位多情、憂怨的商婦形象。首句寫別離季節:「春時江上廉纖雨」,春天易動感情,加上離別,更有「廉纖雨」(廉纖,是細微、纖微的意思)的淅淅瀝瀝,真是無限凄清、哀傷。「秋晚恰歸來」句中「秋晚」二字,渲染蕭颯的環境氣氛,但沒想到「看看船又開」,這就表露出女主人公在商人又將離去時的愁苦。下闋直抒胸臆「嫁郎如未嫁,長是凄涼夜」傾訴守空房的孤獨,「情少利心多」是對商人情薄的指責,「郎如年少何」感慨青春虛度。這樣就使一位悲嘆夜夜獨守空房、年年青春虛度的商婦形象具有了哀婉、多情地站立在世人面前。

四、鑒賞分析下列詩詞中的形象:

竹里館    (唐)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賞析詩中詩人的形象。

【參考答案】作者是一個獨處竹林、可以自由自在地彈琴唱歌,但又有些孤獨寂寞的隱士。

貧女    (唐)秦韜玉

蓬門未識綺羅香,擬托良媒益自傷。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妝。

敢將十指誇針巧?懶把雙眉斗畫長。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簡要分析詩中「貧女」的形象和寓意。

【參考答案】形象:貧女是一位家境貧寒、風流自賞、操守高尚、女紅精巧,待嫁之年、無人做媒、親事茫然,只得年復一年、為別人做嫁衣的、內心痛苦的女子。寓意:流露出詩人自己懷才不遇、寄人籬下的抑鬱惆悵之感。

鷓鴣天   (南宋)辛棄疾

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捉銀胡碌,漢箭朝飛金僕姑。

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鬚。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註:錦襜(chān)突騎,精銳的錦衣騎兵。銀胡碌,銀色的箭袋。金僕姑,箭名。東家,東鄰農家。

分析詩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形象。

【參考答案】思想感情:抒發了作者不為朝廷重用,無法施展抱負、收復中原的悲痛之情,並透露出對統治者的嘲諷和批判。形象:詩人是一個由穿著錦衣、騎著快馬、沖入敵營活捉叛徒的豪邁勇士,受貶謫後,成為青春已逝、解甲歸田、策論不被採納、收復中原的理想無法實現的失路英雄。

早雁    (唐)杜牧

金河秋半虜弦開,雲外驚飛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過,長門燈暗數聲來。

須知胡騎紛紛在,豈逐春風一一回?莫厭瀟湘少人處,水多菰米岸莓苔。

註:唐武宗會昌二年(842)八月,回紇統治者南侵,大肆擄掠。

賞析詩中「早雁」的形象

【參考答案】早雁實際是戰亂之中、背井離鄉、無法回歸、只得在南方客居的北方人民的形象。作者用象徵、托物寓意的方法,表示了對北方人民四散他鄉的苦難的同情。

春怨   (唐)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詩中塑造了一位什麼樣的婦女形象?試作分析。

【參考答案】詩中的婦女是一位非常想見自己戍守遼西的丈夫、黃鸝啼叫打破她的好夢,因此將一腔怨憤撒向黃鸝的閨中思婦。從她「打起黃鶯」這一細節生動地表現出他的心理。

唐多令    (南宋)吳文英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

年事夢中休,花空煙水流。燕辭歸、客尚淹留。垂柳不縈裙帶住,謾長是,系行舟。

簡析詞中詩人形象。

【參考答案】詩人是一位年光過盡、青春暗逝、客居外鄉、無法回歸,因此思鄉懷親、孤獨痛苦的羈縻遊子形象。作者借「離人心上秋」、雨打芭蕉、「有明月,怕登樓」「 年事夢中休,花空煙水流。燕辭歸、客尚淹留」等景物和細節描寫,鮮明地表現出作者懷鄉思親之愁。

 

了解了詩詞人物形象與其他文學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相同之處,和它塑造人物形象的特殊性,明白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和解題思路,就會懂得體察細節、依詩繪形之妙。 

詩詞鑒賞對策(三)

領略古典詩詞的語言美

漢語言非常優美,這種美主要表現在感性美和理性美兩個方面。感性美是指語言的外在美,像色彩美、形象美、音韻美、滋味美、建築美、修辭美等,理性美是指語言的內在美,像邏輯美、義理美、情感美、趣味美、意境美等。而在古典詩詞中,漢語言的這種美感體現得尤為鮮明。鑒賞古典詩詞的語言,當然首先要透徹地理解語言,但更為重要的,是要領略古典詩詞的語言之美,並對其表達作用有所感悟,惟有如此,才能很好地去理解、鑒賞詩詞。

鑒賞古典詩詞語言美,主要涉及以下內容:

一、語言特色。如清新、樸實(樸素、質樸、平實)、絢麗、明快、含蓄、簡潔、典雅等。要把握語言特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作出分析、鑒賞:

1.語言的性格色彩。包括:A. (明快與含蓄);B. (直抒胸臆與委婉曲折);C. (豪放與婉約);D. (嚴整與幽默);

2.語言的語體色彩。包括:E. (文采絢麗與文風樸實);F. (句式錯落有致與整齊有力);

語言是有性格的,正是這種性格,讓人們在讀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時,看到的是「關西大漢,彈銅琵琶,執鐵綽板,高歌『大江東去』」的情景;而在讀柳永的《雨霖鈴》時,看到的則是「十七、八歲的女郎,手執紅牙拍板,輕唱『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情景。同時,語言又是有語體區別的,從而使語言有了俚俗與典雅之別。這兩個方面都可以從「辭色」角度去領略去鑒賞。如北宋晏幾道的《鷓鴣天》:「 彩袖殷勤捧玉鍾,當年拚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從別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釭(gāng,油燈)照,猶恐相逢是夢中。」這首詞語言明快、典雅。上闕用 「殷勤」「拚卻」「舞低」「歌盡」等詞,下闕用「幾回魂夢與君同」「猶恐相逢是夢中」等語言,直接而鮮明地將當年相聚時的歡樂、別後相憶及再相逢的喜悅幾近直白地表達出來。但作者又善於鋪彩設色,如用「彩袖」「醉顏紅」「楊柳」「桃花扇」「銀釭」等詞語、意象,又善於經營工巧雅緻的句子,如「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語言顯得典雅。正如古人評價的那樣:「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秀氣勝韻,得之天然」。

二、修辭方法。主要指比喻、比擬、排比、對偶、借代、誇張、設問、反問等,這是「正確運用修辭方法」考點中規定的八種修辭方法。此外,在詩詞中,還要注意通感、移情(把人的感情付託於物象上表現出來,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雙關、頂真、反覆、用典等修辭方法。修辭是為了從不同角度增強語言的表現力。各種修辭的表達效果不盡相同。比喻、比擬、借代、引用主要使語言形象生動,排比、對偶、誇張、頂真、反覆主要增強語言氣勢,設問、反問使語言張弛跌宕,雙關、用典讓表情達意委婉含蓄,它們各有其妙,各有情趣。所以,修辭的使用要根據語境需要,效果分析也要充分考慮語境。如戎昱的《移家別湖上亭》:「好是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離情。黃鶯久住渾相識,欲別頻啼四五聲。」作者採用擬人化的手法,賦予柳條藤蔓、黃鶯以人的情感,並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湖上亭的依戀之情。作者還很講究鍊字,詩中用「系」字既切合柳條藤蔓修長柔軟的特點,又寫出了柳條藤蔓牽衣拉裾的動作,表現它們依戀主人不忍主人離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黃鶯鳴叫的特點,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別,讓人聯想到離別的眼淚。再如曾公亮的《宿甘露寺》:「枕中雲氣千峰近,床底松聲萬壑哀。要看銀海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詩歌后兩句運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表現出雄壯、崇高之美。為了欣賞那銀山般的壯觀的浪濤,領略那拍天而來的江河氣勢,索性打開窗子放長江入室,以蕩滌心胸。展示了詩人豪邁的胸襟和壯美的情感。

三、鍊字。即作者著意選用的、表情達意生動形象、內涵豐富而且表達效果顯著的字詞,像「紅杏枝頭春意鬧」中的「鬧」,「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等。對這類詞語——

(一).注意那些活用的詞。如周邦彥的《滿庭芳》:「風老鶯雛,雨肥梅子,午陰嘉樹清圓。地卑山近,衣潤費爐煙。人靜烏鳶自樂,小橋外、新綠濺濺。憑欄久,黃蘆苦竹,疑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飄流瀚海,來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長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聽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時眠。」詩中「風老鶯雛,雨肥梅子」的「風」和「肥」,都是形容詞用作動詞。可以想作風已老,鶯正年輕;也可以想想為雛鶯從昂首待哺的嬌憨,在風中慢慢豐羽、展翅離巢、婉轉鳴叫的情景。而一個「肥」字,可以想見梅子成熟、果肉鮮圓,懸掛枝頭,誘人饞涎欲滴的情況。這兩個字,把江南初夏的景色寫得生動迷人。再如南北朝何遜的「歷稔共追隨,一旦辭群匹。復如東注水,未有西歸日。夜雨滴空階,曉燈暗離室。相悲各罷酒,何時同促膝?」一詩中,「夜雨」二句渲染與友人話別時的環境氣氛。前一句寫室外:夜深寂靜,雨滴台階,異常單調。雖未寫人的活動和感受,但由此可以體察到離人心中的凄涼。後一句寫室內:用一「暗」字,表現天已破曉,油燈將盡,充滿離愁的屋子煞顯昏暗。破曉屋內較暗,與白天不然,足見觀察細緻!從「夜雨」到「曉燈」,暗示一夜未眠,「空階」和「離室」,則渲染出人心的凄惶。

(二).注意那些含有修辭方法的詞。如杜甫的《月》:「四更山吐月,殘夜水明樓。塵匣元開鏡,風簾自開鉤。兔應疑鶴髮,蟾亦戀貂裘。斟酌姮娥寡,天寒奈九秋。」首聯十個字描繪出一幅絕妙的深秋月夜圖。「吐」字生動地寫出月亮從山後破雲而出之狀,「明」字正好表現水月相映、夜明如晝之景。它們把月寫得晶瑩璀璨,儀態萬千,給這兩句以至整首詩抹上了一層神奇、嫵媚的銀光。蘇軾以為「古今絕唱」。再如北宋張先的《天仙子》:「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後期空記省。    沙上並禽池上暝。雲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其中「雲破月來花弄影」,是千古傳誦的名句,一個「弄」字寫活了月下之「花」,盡顯擬人之妙處。晚上原應有月,豈料雲滿夜空,遮住月色。但清風一起,剎那間雲開月出,而花也被風吹動,竟自在月光臨照下婆娑起舞。這就給作者臨老傷春、感到前途渺茫孤寂的情懷注入了暫時的欣慰。此句傳誦千古,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評曰:「雲破月來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因為「風」起「弄影」,詞人才猜想「明日落紅應滿徑」。又與終篇的「落紅」 前後呼應,使全詩渾然一體。又如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首句作者用可「鋪」之物比陽光,將「殘陽」斜射的情景逼真而生動表現出來;另外,與「照」相比,鋪給人一種舒展感,表現出陽光的柔美。

(三).注意數量詞。如(僧)齊己的《早梅》:「萬木凍欲折,孤根獨暖回。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色來。明年如應律,先發望春台。」詩中「一枝開」是詩的畫龍點睛之筆。梅花開於百花之前,是謂「早」;而這「一枝」又先於眾梅,更顯出此梅「早」開。此詩原為「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鄭谷將「數枝」改為「一枝」。齊己稱鄭谷為「一字師」。此聯描繪了一幅十分清麗的雪中梅花圖。

(四).注意形容詞。如王維的《使至塞上》:「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描寫茫茫沙漠景觀,「大」字狀其景觀;烽火燃起,「孤」字狀其醒目;「直」突出無風而勁拔。沙漠毫無遮攔;「長」狀其視野所及,黃河杳無盡頭;「圓」則表現落日雄渾。這兩句,筆力蒼勁,意境雄渾,視野開闊,王國維贊為「千古壯觀」。再如吳文英的《鷓鴣天?化度寺》:「池上紅衣伴倚闌,棲鴉常帶夕陽還。殷雲度雨疏桐落,明月生涼寶扇閑。     鄉夢窄,水天寬,小窗愁黛淡秋山。吳鴻好為傳歸信,楊柳閶門屋數間。」下闕開頭一「窄」一「寬」,對比中表達出思念故鄉、卻又有家難歸的思想感情。

(五).注意疊音詞。如王駕的《晴景》:「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後全無葉底花。蛺蝶紛紛過牆去,卻疑春色在鄰家。」原詩用「飛來」,只表現出蛺蝶從別處飛到此處的情景,而「紛紛」則表現出眾多蛺蝶一起「過牆」、追尋春光的情景,語意表達得更充分。再如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其六)》:「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詩中「時時」「恰恰」為疊字。「時時」表現不是偶爾一見,把春意鬧的情趣渲染出來;「恰恰」為象聲詞,形容嬌鶯啼鳴的婉轉清脆,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聽覺形象。表達出詩人迷戀在花、蝶之中,忽又被鶯聲喚醒的剎那間的快意,並讓人領略到漢語的音樂美。

(六)注意具有表現方法特點的詞。有時作者注意使用一些具有表現力的詞,來更生動地表現描寫對象的特點。如南宋吳城小龍女的《清平樂令》:「簾捲曲闌獨倚,山展暮天無際。淚眼不曾晴,家在吳頭楚尾。    數點雪花亂委,撲鹿沙鷗驚起。詩句欲成時,沒入蒼煙叢里。」這首詞意是一個流落異鄉的少女感物傷懷思鄉想家之作。上片描寫流落異鄉,客居他所的少女思鄉遠望的畫面。第二句「山展暮天之際」中用一「展」字,化靜為動,把少女遠望時看到的山勢連綿不斷一直鋪展到天際的情景表現出來,生動地表達了山嶺阻隔、不能回歸家鄉的悲愁。而第三句「淚眼不曾晴」的「晴」字,本來形容天氣,移用過來,把作者滿腔哀怨、整天滿目思鄉之淚的情景形象地表達出來。下片寫思鄉望遠的少女內心豐富的情感。「數點雪花亂委,撲鹿沙鷗驚起」兩句,用雪花比喻浪花。用擬人化詞語「亂委」表現浪花隨意騰起;用沙鷗自由翱翔與少女離鄉後的不自由作對比,通過移情聯想,就把少女流落異鄉、有家難歸的難言傷感流露筆端。因為這首詞用了一些具有表現方法特點的詞語,顯得妙語橫生,妙意滿目。古人贊它是「用意十分,下語三分,可幾風騷」(《詞人玉屑》)。

四、句式。主要是詩詞中的特殊句子形式,這類句子會造成特殊意趣。

(一)聯象句。即全用名詞意象組合而成的句子,生動形象,意境優美。如陸遊的《書憤》:「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詩中頷聯就是聯象句,集中而有力地表現出作者親臨抗金一線、北望中原、收復中原的豪情壯志,以及豐富的憤激和辛酸。再如溫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詩中頷聯形象地表現了旅人住在茅店裡,聽見雞聲起來看見有月,就收拾行裝,起身趕路;而板橋霜上的人跡更突出「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又如馬致遠的《越調?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作者選取最具秋天特徵和最足以引發遊子鄉愁的景物,塑造出浪跡天涯、歸鄉無期、功名無著、疲憊不堪的遊子形象。是一支漂泊者的思鄉曲,又是一幅秋日郊野遊子黃昏思歸圖。

(二).倒裝句。即為平仄、押韻和諧,詞語錯置,造成一種特殊優美意趣的句子。如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詩從「峨眉山月」寫起,點出遠遊的時令是秋天。「秋」字因入韻關係倒置句末。秋高氣爽,月色清明。以「秋」字來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來,自然入妙。月只「半輪」,又使人聯想到青山吐月的優美意境。再如王維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詩中頸聯應為「浣女歸竹喧,漁舟下蓮動」,倒裝之後,說竹林里傳來一陣陣歡聲笑語,那是天真無邪的姑娘洗罷衣服歸來;亭亭玉立的荷葉紛紛向兩邊披分,那是順流而下的漁舟劃破了荷塘的寧靜,這樣就增強了詩歌的懸念。又如杜甫的《秋興八首(之八)》:「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閣峰陰入渼陂。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佳人拾翠春相問,仙侶同舟晚更移。彩筆昔曾干氣象,白頭吟望苦低垂。」表現了詩人當年在昆吾、御宿、渼(měi)陂春日郊遊的詩意豪情。頷聯應為「鸚鵡啄香稻余粒,鳳凰棲碧梧老枝」,倒裝使字詞更絢爛、華麗,更能反襯秋天的哀愁,也使音韻更和諧。詞中也有倒裝句,如歐陽修的《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台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下闕「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應為「三月暮雨橫風狂。黃昏掩門,無計留春住」,倒裝突出風狂雨暴的情景,也表現出作者想掩住「黃昏」時光,以留住春光的心情。反映了詞中女子難言的苦痛。

五、節奏和韻律。詩詞句節奏分明,讀來琅琅上口,或明快熱烈,鏗鏘有力;或跌宕多姿,韻味悠長。詩詞句用韻和諧,形成綿綿不絕的韻律感,讀來覺得氣韻生動。如李清照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節奏和韻律需要多吟詠,多玩味,細揣摩,分清節奏,讀出韻律。

六、語言鑒賞題組織答案思路

(一).評價(定性):即語言表達方面的特點是什麼或怎麼樣。如語言特色、修辭方法、鍊字特點、表現方法(如化動為靜、化靜為動等)。

(二).分析:即詩詞中具體如何體現、怎樣表達的。分析一定要中肯、具體,一定要結合具體語境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或表達效果。

如唐溫如的《題龍陽縣青草湖》:「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髮多。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如果要求「請對詩中『老』字和『壓』字加以賞析」。「答案」可為:「老」字用了擬人方法,寫出了秋風的蕭瑟,塑造了一個白髮湘君的形象。「壓」字化抽象為形象夢本無重量,作者用一「壓」字,把幻覺寫得真切,具體可感

語言鑒賞題作題時,不能僅僅答出語言特色,一定要結合具體語境的思想感情及表達效果作出具體分析。因為語言是思想的外殼,它要為表達思想感情服務。另一方面,因為涉及到思想內容,有時也就涉及到寫作方法。答題時,有時可以兼顧寫作方法(對比、襯托等)和思維方式(聯想和想像),像「(六)注意具有表現方法特點的詞」中對南宋吳城小龍女的《清平樂令》一詞的分析就兼顧到這一點。

七、舉例閱讀賞析

送柴侍御   (唐)王昌齡

流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青山一道同風雨,名月何曾是兩鄉?

簡析「青山一道同風雨」一句語言特色。

【參考答案】此句主要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作者說友人遠行,有青山和他一路共同分擔風雨,生動形象地表達出勸慰朋友不要悲傷、激勵朋友勇往直前的情懷。

春遊曲     (唐)韓愈

萬樹江邊杏,新開一夜風。滿園深淺色,照在綠波中。

賞析這首詩歌的語言特色。

【參考答案】這首詩的語言特色有:①注意鍊字,「萬」和「一」對舉,突出地表現了萬樹杏花一齊盛開異常燦爛的美景。②映襯。「滿園」杏花的「深淺色」,和一池「綠波」相互映襯,景色分外明艷。③整首詩語言明快而絢麗。

宿石邑山中    (唐)韓翃

浮雲不共此山齊,山靄蒼蒼意轉迷。曉月暫飛高樹里,秋河隔在數峰西。

賞析「飛」字的妙處。

【參考答案】「飛」字妙在化動為靜,月本來運動不那麼明顯,彷彿不動,用了「飛」字,寫出曉月運動極為迅速的特點。「飛」又明寫月而暗寫浮雲,浮雲飄飛,使時隱時現的明月,好像在高高的樹叢里迅飛,所以,一個「飛」字,既是寫月,也是寫雲。

書院二小松    (唐)李群玉

一雙幽色出凡塵,數粒秋煙二尺鱗。從此靜窗聞細韻,琴聲長伴讀書人。

簡析這首詩歌的語言特色。

【參考答案】這首詩主要用借代和比喻。用「幽色」代指兩棵小松;用「數粒秋煙」比松針,用「鱗」喻樹榦,用「琴聲」比風吹動松樹發出的聲音,把書院中的兩棵小松寫得有色有姿有聲有韻律。

卜運算元·齒落     (南宋)辛棄疾

剛者不堅牢,柔底難摧挫。不信張開口角看,舌在牙先墮。     已缺兩邊廂,又豁中間個。說與兒曹莫笑翁,狗竇從君過。

賞析這首詞的語言特色和蘊涵的義理。

【參考答案】語言特色:口語化的樸素,如「不信張開口角看,舌在牙先墮」「已缺兩邊廂,又豁中間個」,是典型的口語,顯得直白;風趣幽默,如「狗竇從君過」,說牙豁得像狗洞,你們可以從中鑽過。義理:作者發出了這樣的感慨,剛直者為世俗不容,奸佞奉承者卻活得很好。

金縷衣     (唐)杜秋娘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分析這首詩的語言特色。

【參考答案】前兩句直抒胸臆,後兩句用「花開」「直須折」「無花」「空折枝」等作比喻,形象地告訴人們,要珍惜時光,不能蹉跎青春。

清平樂     (南宋)晁元禮

春風依舊,著意隋堤柳。搓得鵝兒黃欲就。天氣清明時候。    去年紫陌青門,今宵雨魄雲魂。斷送一生憔悴,只消幾個黃昏。

有人認為,「搓得」一詞用的生動傳神。你認為如何?試加以分析。再簡評一下這首詞的音律。

【參考答案】「搓得」用的傳神在於:用擬人,把春風吹柳,寫成像有人在揉搓、撫摸柳枝似的,使柳樹長出嫩黃的新葉。音律:整首詞用「柳、就、候,門、魂、昏」押韻,顯得音韻和諧。

 

詩詞鑒賞對策(四)

解材料關係  析表達技巧

對文學作品的評價,總會提到「藝術特色」。它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包括表達方式、表現方法(表現手法、寫作技巧、寫作手法)、修辭方法、篇章結構、語言特色等。

一般來說,我們平時所說的「表達技巧」,主要指表達方式和表現方法,特別是表現方法。但從這些年高考題所給的答案看,也涉及到修辭方法和篇章結構。下面分點作簡單闡述。

一、表達方式。指記敘、描寫、議論、抒情、說明。詩詞中所運用的表達方式主要是描寫、抒情,偶爾也會用到記敘和議論。

 二、表現方法。主要包括:

(一)、與記敘有關的:順敘、倒敘、插敘、補敘、平敘,敘述角度(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注意「移位即變換角度」)。

(二)、與描寫有關的:寫景狀物、鋪陳、渲染、工筆(細描)、白描;描寫角度,包括立足點的變化,如移步換景、定點換景、換點定景等,角度變化,包括俯視、仰視,遠景、近景,視覺、聽覺、嗅覺、觸覺(感覺)等。如李華的《春行即興》:「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這是一首即景抒懷的工筆小詩。作者春天經由宜陽時,因對眼前景物有所感觸,即興抒發了國破山河在、花落鳥空啼的愁緒。「宜陽城下草萋萋」,作者立足城頭,遠望城外景緻,土地荒蕪,野草茂盛,清冷冷的山泉再沒人汲引灌溉,而是任其「東流復向西」了。就是紅顏吐芳的春花,也早已無人欣賞了。「芳樹無人花自落」,這裡強調「無人」二字,便道出了詩人對時代的感慨,說明經過安史之亂,再也無人來此觀賞,只好任其自開自落罷了!「春山一路鳥空啼」,春山一路,移步換景,雖然使人想像到山花爛熳,鳥語宛轉的佳境,但著以「空啼」二字一襯托,以樂寫哀,以鬧襯寂,充分顯示了山路的荒寞,「自落」「空啼」相照應,寫出了詩人面對大好山河的多少寂寞之感啊!李漁《窺詞管見》有云:「詞雖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字亦分主客,情為主,景是客。說景即是說情,非借物遣懷,即將人喻物。有全篇不露秋毫情意,而實句句是情、字字關情者。」這首詩也可以說是做到了「全篇不露秋毫情意」,它句句寫景,句句含情,鋪陳綠草、芳樹、山泉、鳥語,都是為了襯托、渲染詩人凄涼的心境,充分顯示詩人對時代的深沉嘆惋。

(三)、與抒情有關的: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間接抒情。間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寓情於事、寓情於理、借物抒懷、托物言志。抒情方法從題材和表達方式兩方面加以判斷和區分。如果題材是描寫景或物的,就要想到是否是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表達方式更容易區分,如果是抒情、議論,就是直抒胸臆,如果是描寫人、事、景、物,就是寓情於事、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如蘇庠的《菩薩蠻·宜興作》:「北風振野雲平屋,寒溪淅淅流冰谷。落日送歸鴻,夕嵐千萬重。    荒陂垂斗柄,直北鄉山近。何必苦言歸,石亭春滿枝。」這首詞的上闕寓情於景。開篇兩句寫風吼雲涌、寒溪冰谷的場面,以風、雲、溪、谷的景物,從聲、色、勢、溫等方面烘托、渲染出凄冷的氣氛。然而三、四兩句,所寫的景物和給人的感覺與上兩句迥然不同:鴻雁伴隨著西下的夕陽緩緩飛回棲居之地,落日映照下的重重山巒映入眼帘。此景給人以舒徐寧靜的感受。上闕就是這樣寫出了風卷平野、寒凝大地的景象,以寒流暗示了政壇的險惡,又從鴻雁寄寓了歸心。下闕前三句直抒胸臆,開始寫北斗星低垂於荒陂,點明方位。丹陽在宜興之北,因而說「鄉山近」。家鄉既然很近,回去就比較容易,那寫出回鄉之思完全順理成章。可是結拍兩句卻詞意陡轉,說不必苦苦地想回鄉,宜興不久將是滿樹春光。詞人的心意是:政壇既不可涉足,則只有借山而隱;宜興之山亦是大好,又何以必歸丹陽?「石亭春滿枝」以景結情,寫的是想像之景,是虛寫,它在告訴人們:山中未必儘是冬日苦寒,自有春暖花開之日;如果心無所苦,則冬日亦視若春時。真是語淺情深,意味深長,含蓄蘊藉,耐人尋味。

(四)、與思維有關的:聯想、想像等。從非現實性(非眼前)材料與修辭(比喻、比擬、用典等)方面去判斷。過去的、遠方的材料,比喻、比擬、用典等所用的材料,多不具有現實性,是由此及彼聯想、想像的。它與現實性材料構成虛實關係。如上面蘇庠的《菩薩蠻·宜興》一詞,從上闕看,時間應該是冬季,所以才有北風、寒溪、冰谷、歸鴻等景象,這是作者身臨之境,但下闕末句卻說「石亭春滿枝」,聯繫上闕一比較,知道它是想像之景,那麼,上闕是實寫,這一句就是虛寫,全詞由實到虛,以景結情,給人留下無限想像空間。

(五)、與材料結構(詩句組合關係)有關的:比興(起興)、對比、襯托(烘托、烘雲托月、反襯等)、映襯、象徵、擬人化、移情(把人的感情付託於物象上表現出來,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移位(從他人的角度來抒發自己的感情)、動靜結合(以動襯靜、以靜襯動)、虛實相生、抑揚(先抑後揚、欲揚先抑、先揚後抑)、借古諷今(借古喻今)、借古傷己、點面結合(以點代面)、以少勝多等。這裡所說的材料結構,指的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材料之間的組合關係。從文章學的角度講,所有的文章都是由材料組成的,一篇文章,不可能僅用一個材料,即使是一個材料,也有開頭、經過、結尾之區別,也有感情高低之變化,這一切就會構成不同的組合關係,這些組合關係就是表現方法。如果兩個或兩個以上性質相同的材料組合在一起,就是類比;如果兩個或兩個以上性質相反的材料組合在一起,就是對比,有主次之分的就是反襯。具體到詩詞,因為不能展開描寫、抒情,往往一句詩,多不過幾句詩就是一個材料,所以,詩詞中的材料結構通常指詩句之間的組合關係。這種組合關係主要有:1. 一句詩中兩個或兩個以上材料之間的關係;2.兩個詩句之間的關係;3.一個詩句與兩個以上詩句之間的關係;4.兩組詩句之間的關係。據此,對以上那些表現方法的判斷,應從分析詩句之間的組合關係入手。如孟賓於的《公子行》:「錦衣紅奪彩霞明,侵曉春遊向野庭。不識農夫辛苦力,驕驄踏爛麥青青。」《公子行》是唐代專寫紈絝子弟浮華生活的詩題。全詩主要運用了對比反襯的藝術手法。一是第一句兩個材料,即以彩霞失色來反襯「錦衣」的華麗,「錦衣紅奪」中的一個「奪」字,表現出錦衣色彩的鮮艷;二是一二句以火紅的彩霞、明媚的春光與後面馬蹄踏過麥田、青青的麥苗被踩爛的殘破景象形成鮮明的對比,在彩霞春光的映襯下,後面的殘破景象更顯得傷心慘目,更能激起讀者對貴族少爺的憎惡和憤慨。又如於武陵的《贈賣松人》:「入市雖求利,憐君意獨真。欲將寒澗樹,賣與翠樓人。瘦葉幾經雪,淡花應少春。長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塵!」唐代的長安是高門貴族豪華競逐的地方,買花是當時貴族社會的一種風尚。而詩題為「贈賣松人」,就從賣松人這一角度來著筆,慨嘆的是長安只能夠欣賞夭艷的桃李,松樹的價值當然不被認識,這就構成了對比。其實,在這物象的背後,卻隱藏著另一個材料——人,松樹只是一個比喻。詩人所諷諭的是:一切象松樹似的正直而有才能的人,不用到長安來謀求出路,決不會得到這個朝廷掌權的人重視,因為他們所需要的是象桃李一樣趨時媚俗的人。這首詩對當時的社會是諷刺,對賣松樹人是曉諭,是勸告;而那種不希求榮利的心情,卻是詩人的自寓。這就是典型的借物抒懷、托物言志。

  三、篇章結構。主要涉及的內容有:構思(巧妙、新穎)、點題(開篇解題、篇末點題)、開頭(統領全文、為下文鋪墊、埋下伏筆、與其他詩句構成比興,對比、襯托、映襯、抑揚等)、過渡(承上啟下)、思路(起承轉合)、線索(人、事、景、物、情、理)、順序(時間,空間上下、先後、遠近、表裡,邏輯事→理、事→情、情→理、物→理)、內容組合(層層深入、卒章顯志及各種表現方法)、照應(內容照應、首尾呼應)、結尾(升華、總結全文)。如辛願的《臨江仙·河山亭留別欽叔、裕之》:「誰識虎頭峰下客,少年有意功名。清朝無路到公卿。蕭蕭茅屋下,白髮老書生。    邂逅對床逢二妙,揮毫落紙堪驚。他年聯袂上蓬瀛。春風蓮燭影,莫問此時情。」欽叔、裕之即李獻能、元好問,二人皆辛願忘年摯友。詞的上闕一句用反問,一二句的少年豪氣與四五句的暮年凄涼對比,突出表現出「清朝無路到公卿」、不得進仕的悲憤。下闕先實寫摯友重逢的喜悅,讚美二人的驚人才華。「他年」三句,轉為虛寫,表達對二人的鼓勵與期望。意為:你們將來一起進入翰林院,受朝廷的重視,而不必以朋友為念,忘記了今日的歡聚之情吧!由實到虛,加上尾句從「春風蓮燭」落筆,用一「問」字,具有擬人化色彩,可謂出奇制勝。整首詞以「留別」為線索,以時間為順序,從少年寫到老年,從相逢寫到期望,起於「少年有意功名」的慷慨,承接因「無路到公卿」,而成為「白髮老書生」的悲憤,轉入「邂逅對床逢二妙」的驚喜,合於「他年聯袂上蓬瀛。春風蓮燭影,莫問此時情」的祝福與期望。暗扣「留別」,內容相互照應,下闕 「邂逅對床逢二妙」回答開頭的「誰識」。全詞思路清晰清晰,層次分明。

除以上內容外,以下三點也值得注意:

四、體裁。如:楚辭、樂府、歌行體、古體詩、近體詩、詞、曲;格律詩、自由詩;四言詩、五言詩、七言詩、雜言詩。近體詩又分律詩(五律、七律)、絕句(五絕、七絕)。詩的平仄、對仗、押韻。詞的詞牌、平仄、押韻,小令、中調、長調。曲的宮調、曲牌、平仄、押韻,小令、套曲(套數)等。

五、藝術風格。指在選材、表達、語言等方面長期形成的藝術特色。也可以對某一作品的藝術特色作出評價。如雄渾、曠達、豪放、俊逸、沖淡、沉鬱、悲慨、婉約等。

六、意境。指由情、景、意、言和諧統一而形成的藝術境界。如柳永《雨霖鈴》婉約凄美。

七、表達技巧鑒賞題組織答案思路

表達技巧題作題時,一定要審清題目,即弄明白題幹上是如何問的,用了什麼概念。

如果是「藝術特色」,知識面較廣,可以從表達方式、表現方法、修辭方法、語言特色和篇章結構等方面考慮組織答案。如果是「表達技巧」,主要從表現方法、修辭方法等方面考慮組織答案,也可以涉及篇章結構。如果是「表現方法(表現技巧、寫作技巧),主要從表現方法、修辭方法等去考慮組織答案。如果是「構思上的特色」,主要從篇章結構方面去考慮組織答案,可以涉及有關的表現方法。但不管哪一種情況,一定得抓住特色作出答案。

表達技巧鑒賞題組織答案時,應包括兩個方面:

(一)、評價(定性):即「怎樣寫」,也就是使用了什麼樣的表達技巧、修辭方法,語言和篇章結構有什麼特點等。

(二)、分析:即「什麼樣」,也就是詩詞內容是如何體現這種表達技巧或這一寫作特點的。答出表達技巧的材料構件和表達效果。

如李白的《夜雪》:「已訝衾被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如果要求是「賞析這首詩的主要表現方法。」「參考答案」可為:這首詩主要使用了側面烘托的表現方法。詩歌寫的是「夜雪」,但作者沒有直接描寫雪如何大,而是寫了「衾被冷」、「窗戶明」、「折竹聲」來表現雪下得大,鮮明突出而又形象生動。其中第一句是評價,後面的「夜雪」「衾被冷」「窗戶明」「折竹聲」是材料構件,「來表現雪下得大,鮮明突出而又形象生動」是表達效果。表達效果可以是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表達的具體內容,如「來表現雪下得大」,一是表達技巧的藝術效果(下面有提示),如「鮮明突出而又形象生動」,藝術效果有時可以省略,但表達的具體內容必須貼切而具體。

組織答案時,注意品評表達技巧的藝術效果:

一、直抒胸臆、對比、反襯、渲染、烘托,以及修辭中的誇張、反覆、反問、排比——鮮明突出

二、移位、移情(通感的一種特殊形式),修辭中的比喻、比擬、通感、借代——形象生動

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動靜結合、虛實相生、比興、象徵、托物言志、借古諷今、懷古傷己,修辭中的用典、雙關、互文——含蓄蘊藉

四、懸念、抑揚、鋪墊、卒章顯志,修辭中的頂針、設問——跌宕多姿

如金德淑的《望江南》:「春睡起,積雪滿燕山。萬里長城橫縞帶,六街燈火已闌珊。人立玉樓間。」金德淑是南宋舊宮人。詞中用了比喻、反襯等手法。作者把萬里長城比作縞帶,縞帶,為傳統孝儀之一重要喪服,這又是以雪為喻,形象地表達出國家破亡、山河披上縞素的神州陸沉之痛。「六街燈火已闌珊」。六街,指大都城。燈火闌珊,是燈火稀疏。作者用闌珊燈火反襯夜色沉沉。突出了暗淡的現境,透視出詞人暗淡的心態,也意味著同樣暗淡的現實。詞的意境可謂重、拙、大。寫亡國之哀,用筆不可謂不重。用筆樸素無華,此之謂拙。包舉積雪燕山,萬里長城,悲壯無比,是為大。詞為悼南宋而作,調寄《望江南》,別有一番意味。這首詞具有很高的價值,堪稱亡宋之輓歌。這段分析中,「形象地、突出了」就是表達技巧的藝術效果。

為了更好地掌握表現方法,我們再舉一些例子來作簡要賞析。

一、對比——反襯

題都城南庄   (唐) 崔護

去歲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參考答案】詩歌將「去歲」「人面桃花相映紅」和今年「人面不知何處去」的情景對比,表達作者訪人而不得見的遺憾。

楊       (唐)吳融

不鬥穠華不佔紅,自飛晴野雪蒙蒙。百花長恨風吹落,惟有楊花獨愛風。

【參考答案】作者用「百花長恨風吹落」反襯「楊花獨愛風」,托物言志,表現對自由的追求。

次韻梨花     (宋)黃庭堅

桃花人面各相紅,不及天然玉作容。總向風塵塵莫染,輕輕籠月倚牆東。

【參考答案】詩中用「各相紅」「桃花人面」反襯「天然玉作容」的梨花,表現梨花的天然無飾、冰清玉潔。

      (唐)鄭谷

王孫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鬢毛。露濕秋香滿池岸,由來不羨瓦松高。

【參考答案】作者以池岸邊的菊花與高屋上的瓦松作對比,賦予菊以不求高位、不慕榮利的高潔氣質和高尚品格。

二、烘托——渲染

山園小梅    (宋)林逋

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與金樽。

【參考答案】這首詩第一句對比,說百花凋零,唯有梅花鮮艷亮麗地開放。主要用烘托的方法。清淺的泉水烘托梅花疏落有致的身影;朦朧的月色烘托梅花淡雅清幽的香氣;用鳥兒想落還先偷偷睜眼把梅花張望,用粉色的蝴蝶也對梅花痴迷神往,烘托梅花分外美麗。從而表現出梅花淡雅高潔、美艷不俗、只可遠觀、不可近狎的品格。

別董大     (唐)高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參考答案】詩歌前兩句用「黃雲」「千里」「白日」昏暗、大雁南飛、北風勁吹、大雪紛下的情景,極力渲染送別時天氣的惡劣,更能反襯出作者激勵友人的一腔豪邁之情。

三、動靜結合(動靜相襯)

冬    柳      (唐)陸龜蒙

柳汀斜對野人窗,零落衰條傍曉江。正是霜風飄斷處,寒鷗驚起一雙雙。

【參考答案】詩的前兩句,寫冬柳的環境和形態,是靜景;後兩句,寫枯枝斷落、寒鷗驚飛,是動景。讓人彷彿感受到冬天早晨江邊的寒洌、冷清。

絕      (唐)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參考答案】詩中寫道,泥土酥軟,燕子雙雙飛來飛去,暖和的沙灘上,一對對鴛鴦靜睡不動。全詩緊扣春天這個中心,動靜結合,色彩明快,生動地展現了自然界的勃勃生機。

蘆     (唐)雍裕之

夾岸復連沙,枝枝搖浪花。月明渾似雪,無處認漁家。

【參考答案】詩中「搖浪花」「渾似雪」兩個比喻,一個偏重於動態形象的描繪,一個偏重於靜態色彩的描繪,把秋風吹動蘆花的情景寫得有聲有色;並通過月光下蘆花茫茫一片的景象,營造了朦朧、安謐、純凈的美好境界。

四、虛實相生(虛實相襯、虛實對比)

春       (唐)李白

燕草碧如絲,秦桑低綠枝。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參考答案】詩歌前四句是思婦想像的邊地之景,和丈夫回歸時自己的情感,是虛寫;後兩句是思婦看到春風吹動羅幃時的心情,是實寫。虛實相生,既表現了思念痛苦,又表現了思婦的忠貞。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參考答案】詩中兩次寫到「巴山夜雨」。第一次實寫,是作者身臨其境之景;第二次虛寫,是作者想像團聚時刻、西窗共話時的回憶之景。由此來表現作者對對方的思念之情。

望江南   (南唐)李煜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參考答案】詞的前兩句是實寫,表現自己的遺恨;後三句是虛寫,表現自己夢中回到江南、依舊過著繁華似錦的生活的情景,虛實對比,更突出亡國之痛。

五、比興

離      (唐)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參考答案】作者用歷經滄海其他的水就不能算水、看過巫山雲彩其他的雲就不能算雲,用「花叢」比喻「女群」,並說自己「懶回顧」,來比喻自己只鍾情於妻子一人,表達對亡妻的思念。

竹枝詞      (唐)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

【參考答案】詩歌開頭用眼前之景「楊柳青青江水平」起興,引出下文,聽到「郎」在「江上踏歌」之聲,進而引發想念之情。

六、托物言志

北陂杏花     (宋)王安石

一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嬈各占春。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作塵。

【參考答案】:作者將「南陌」杏花與「北陂杏花」對比,托「北陂杏花」言詩人剛強耿介、高尚純潔的自我人格。

        (唐)來鵠

千形萬象竟還空,映水藏山片復重。無限旱苗枯欲盡,悠悠閑處作奇峰。

【參考答案】詩歌托物言志。夏天,大片旱苗將要枯死。但云彩卻忽而倒映水中,忽而隱藏山後,忽而輕雲片片,忽而重重疊疊,總是高高在上,悠悠化作奇峰,就是不肯下雨。諷刺統治者高高在上,不顧百姓死活的疾苦。

七、細節

採蓮曲      (唐)白居易

菱葉索波荷颭風,荷花深處小船通。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

【參考答案】詩歌通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等細節描寫,把女子的羞澀、純真和內心的慌亂生動地表現出來。

夜笛詞       (唐)施肩吾

皎潔西樓月未斜,笛聲寥亮入東家。卻令燈下裁衣婦,誤剪同心一片花。

【參考答案】作者善於抓住細節,「笛聲寥亮入東家」,引動「燈下裁衣婦」的思緒,竟然把衣服剪成了一朵同心花。就是這一細節,透露出女子對吹笛人的相思之情。

八、懸念

春     (唐)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參考答案】詩歌前兩句設置懸念,為什麼要「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原來是黃鶯驚醒女子的夢,讓她不能在夢中到遼西與丈夫相會。可見相思之切。

九、鋪墊

誚山中叟   (唐)施肩吾

老人今年八十幾,口中零落殘牙齒。天陰傴僂帶咳行,猶向岩前種松子。

【參考答案】詩歌前三句交代老人已經「八十幾」,而且「牙齒」「零落」,「天陰」「佝僂」咳嗽,鋪墊中設盡懸念,這樣的老人應該享福了吧,作者到此筆鋒一轉,形成對比,揭示謎底,他「猶向岩前種松子」。沉痛地表現出人民的痛苦和辛酸。

十、移情

贈      (唐)杜牧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參考答案】作者在與友人離別之時,不說自己如何悲傷,而是將惜別之情移之於蠟燭,說它「有心」「惜別」,「替人垂淚」,從而生動地表現出惜別悲傷之情。

賦得古原草送別  (唐)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參考答案】同為送別之作,作者沒有直接表現自己的凄苦,而是將這種凄苦之情移諸「萋萋」的「原上草」,說它充滿了「別情」,物猶如此,人何以堪?作者就這樣生動地表達了送別友人時內心的凄涼、憂傷。

十一、移位

月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鬢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參考答案】這首詩歌,構思新穎。本來是思念妻子兒女,但作者不說自己如何思念,而是想像妻子在家中如何思念自己,說妻子「閨中只獨看」月,並且直到夜深,「香霧雲鬢濕,清輝玉臂寒」。構建出兩地看月,兩地相思的情景,把自己的思念生動地表達出來。

十二、卒章顯志

觀書有感   (南宋)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參考答案】這首詩前兩句用形象的比喻,描繪出一副天光雲影倒映圖,鮮活美好。三句發問,四句才揭示原因,「為有源頭活水來」,告訴人們,要想思想出新意,就得經常讀書。

十三、以景結情

丹陽送韋參軍 (唐)嚴維

丹陽郭里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

【參考答案】詩歌表達的是送別之情。結尾並沒有直抒胸臆,而是借景抒情,「寒鴉」全部歸巢,而朋友卻遠行千里,孤獨凄涼之情畢現;江水悠悠東流,自己的思念與牽掛就像這江水一樣綿綿不絕,感到令人情深意切。

十四、抑揚

賈      (唐)李商隱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參考答案】詩歌開始寫「求賢」又交代「賈生才調更無倫」,為人才「得其所哉」感到高興和喜悅。但最後指出,原來「不問蒼生問鬼神」。先揚後抑,令人痛心疾首。

遊園不值  (宋)葉紹翁

應憐屐齒映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參考答案】作者先寫主人愛惜青苔,怕留下鞋印,似有不歡迎人來之意;而輕輕敲響柴門,卻久久無人來開,很是失望。但就在這失望之際,卻突然看到「一枝紅杏」探出牆來,那麼鮮艷,可見「春色」是「關不住」的,令人感到喜悅、振奮,覺得不虛此行。先抑後揚,春天的生機勃勃和作者的激動之情頓現。

以上舉例,旨在說明一些經常使用卻又不太容易區分的表現方法。那些容易掌握的表現方法,如借景抒情等,以及修辭方法,我們沒有舉例。當然,不管是容易掌握的,還是不容易掌握的,同學們都應在閱讀實踐中,慢慢加以探究,學會分析,爭取能夠準確地把握詩詞的藝術特色。

 

詩詞鑒賞對策(五)

體悟古典詩詞的思想感情

詩詞中會運用各種各樣的表達技巧,但表達技巧是形式,形式要為內容服務。而內容就是詩詞的思想感情。詩詞思想感情的鑒賞評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題材。即寫的是什麼。主要有愛國愛民,憂國傷時,建功立業,懷才不遇,壯志難酬,孤標傲世,傷春悲離,惜別懷友,羈旅思鄉,思親懷人,即事感懷,詠物言志,借古諷今,懷古傷己,思慕田園,隱逸山水,行役戍邊,參禪說理,人民疾苦,勞動生活。……如唐朝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此詩是干謁詩,屬表達自己心懷壯志、想建功立業之作。首聯、頷聯寫景,把洞庭湖寫得極開朗也極涵渾,汪洋浩闊,與天相接,潤澤著千花萬樹,澎湃動蕩,充滿活力。頸聯、尾聯抒情。詩人面對浩浩湖水,想到自己還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卻沒有人接引,正如想渡過湖去卻沒有船隻一樣。於是他向張丞相發出呼籲:執政的張大人啊,您能出來主持國政,我是十分欽佩的,不過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隨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欽羨之情罷了。這幾句話,詩人用比喻,又巧妙地運用了「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淮南子·說林訓》)的古語,另翻新意;而且「垂釣」也正好同「湖水」照應,不露痕迹,把那種在這個「聖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閑居無事,要求援引,出來做一番事業的心情自然而然地表達出來。

二、詞語的含義及表達效果。如李白的《望天門山》:「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第一句中「中斷」一詞,寫出浩蕩東流的楚江(長江流經舊楚地的一段)衝破天門奔騰而去的壯闊氣勢。它給人以豐富的聯想:天門兩山本來是一個整體,阻擋著洶湧的江流。由於楚江怒濤的衝擊,才撞開了「天門」,使它成為東西兩山。在作者筆下,楚江彷彿有了巨大生命力,顯示出衝決一切阻礙的神奇力量,而天門山也似乎默默地為它讓出了一條通道。又如郎士元的《柏林寺南望》:「溪上遙聞精舍鍾,泊舟微徑度深松。青山霽後雲猶在,畫出西南四五峰。」唐代詩中有畫之作為數甚多,而這首小詩別具風味。特別是第四句,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下,崢嶸的山峰猶如「畫出」。不用「襯」字而用「畫」字,別有情趣。言「襯」,則表明峰之固有,平平無奇;說「畫」,則似言峰之本無,卻由造物以云為毫、蘸霖作墨、以天為紙即興「畫出」,其色澤鮮潤,猶有剛脫筆硯之感。這就不但寫出峰的美妙,而且傳出「望」者的驚奇與愉悅。

三、詩句的含義及表達效果。如李白的《登金陵鳳凰台》:「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此詩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後所作,一說是作者天寶年間,被排擠離開長安,南遊金陵時所作。但不論在什麼情況下,李白總是關心現實,他從六朝的帝都金陵看到唐的都城長安。「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這兩句詩寄寓著深意。長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徵。陸賈《新語·慎微篇》曰:「邪臣之蔽賢,猶浮雲之障日月也。」李白這兩句詩暗示皇帝被姦邪包圍,而自己報國無門,心情十分沉痛。「不見長安」暗點詩題的「登」字,觸境生愁,意寓言外,饒有餘味。作者把歷史典故、眼前景物和詩人自己的感受交織在一起,抒發了憂國傷時的懷抱,意旨尤為深遠。

對詞語、詩句的含義理解,一定要注意分析它們是否使用了「雙關」,如果使用了雙關,一定要分析出它們的字面意義和深層含義。如白居易的《白雲泉》:「天平山上白雲泉,雲自無心水自閑。何必奔沖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間。」這首詩用雙關,表面寫的是白雲泉,實則寄託的是自己的一種願望。白雲悠悠,隨風飄蕩,泉水潺潺,自由流淌。泉水何必急急忙忙地奔瀉下山,更加給紛擾多事的人世間增添波瀾呢?這無疑是作者想過悠閑自得的生活、不願在人間招惹是非的心理寫照。

四、思想感情。把握思想感情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 把握題目,即從題目看題材,也就是看詩詞寫的是什麼。

(二)弄清詩句含義,特別是「詩眼」的含義。

(三)探究作者的寫作意圖。

(四)明確與詩詞有關的時代背景及作者生平、思想背景。

(五)體味詩詞的感情色彩。

如北宋黃庭堅的《訴衷情》:「一波才動萬波隨,蓑笠一釣絲。金鱗正在深處,千尺也須垂。    吞又吐,信還疑,上鉤遲。水寒江靜,滿目青山,載月明歸。」這首詞沒有題目。但黃庭堅的生平卻給人們透露出作者的寫作意圖。和老師蘇軾一樣,他一生縷遭貶謫。詞寫漁父生活。孤舟上一個蓑笠翁,垂釣於寒江之上,鉤入水動。為了釣得深水中的「金鱗」,他不惜垂絲千尺。但彷彿感覺那魚兒吞餌又吐餌,遲遲不上鉤。這何嘗不是作者對官場政治的懷疑?下闕後三句辭色清朗,寫滿目青山,一船明月,景象澄靜淡遠。可見,漁父志不在魚,而在享受這種置身江天、脫離塵滓的逍遙生活。這是作者幾遭貶斥,有感於人生的坎坷,在心中幻想出的一個逍遙超脫的境界,所謂「漁父家風」是也。

五、感情傾向。把握感情傾向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詞語的感情色彩。具體為:1.從褒貶觸摸作者態度;2. 從冷暖感悟作者的悲喜。

(二)從題材分析一首詩具體表達的是什麼樣的情感。

(三)從寫作的時代背景及作者生平、思想背景把握作者的寫作目的。

(四)從詩句內容的轉換把握整首詩詞的思想感情脈絡。:

如唐朝岑參的《山房春事》:「梁園日暮亂飛鴉,極目蕭條三兩家。庭樹不知人盡去,春來還發舊時花。」這首詩辭色偏冷,用以表現「梁園」的荒涼。用擬人,說「庭樹不知」,將「人盡去」和「庭樹」「還發舊時花」對比,抒發了憎恨戰亂的思想感情。作者久在邊塞,對戰爭的危害感觸頗深,寫來更加真切。又如袁正真的《長相思》:「南高峰,北高峰,南北高峰雲淡濃。湖山圖畫中。    采芙蓉,賞芙蓉,小小紅船西復東。相思無路通。」詞人袁正真,本為南宋宮女。1276年,元軍破臨安,謝太后乞降。不久帝後三宮三千多人北遷元都。當時身為琴師的詞人汪元真三次上書,求為道士而返回江南。在其辭別元都將要南行之際,南宋舊宮人為之餞行,並賦詩相送。袁正真這首詞即作於此時。這首詞從題材、風格,乃至語言辭色,都很像一首描寫男女相思的情詩。但從生平背景看,男女相思只不過是作者租用的一種形式而已,其深意在於表達作者的亡國之恨和思國之苦。從上闕對「湖山圖畫」的描寫中,也能揣摩其意圖。作者起筆自然,結筆高明,寫景寫事,娓娓道來。雙關妙語,亮出心曲。多用比喻,委婉曲折地表達出家國之恨,故土之思。

六、思想內容鑒賞題組織答案思路。思想內容鑒賞題作題時,應從三個方面去組織答案:

(一)定性。即用解釋性語言來闡釋某一詞語或某一詩句的含義,或者用概括性語言簡述詩詞的思想感情。

(二)寫作方法及修辭方法。因為思想感情涉及到形式,所以要答出使用了什麼寫作方法及修辭方法。

(三)分析。對詩詞中某一詞語或某一詩句相關的內容加以解說,或者具體分析詩詞是如何表現思想感情的,並要分析寫作方法及或修辭方法的表達效果。

如南宋呂本中《採桑子》:「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     恨君卻似江樓月,暫滿還虧,暫滿還虧,待得團圓是幾時?如果題干這樣要求:同是對「江樓月」,詞中主人公既「恨君不似」,又「恨君卻似」,對此該怎樣理解?請作具體描述。「參考答案」可為:詞中主人公希望對方像月亮,不論在天空哪個方向,都能與自己相隨相伴;同時又不願對方像月亮,因為月亮總是虧缺,只有暫時的團圓。這裡用比喻,以「江樓月」作同一個喻體,從兩個不同的角度設喻,表達思念對方、渴望團圓的同一種感情。

思想感情鑒賞主要就是以上六個方面內容。它常常和語言、表達技巧等緊密結合在一起考查。當然,作題的關鍵是對詩詞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把握,如果能夠認真閱讀,正確把握住詩詞的思想感情,並掌握了解題思路,那麼,作題時一定會妙筆生花。

七、舉例閱讀賞析

酬張少府  (唐)王維

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詩歌描寫了哪些內容?抒發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情懷?

【參考答案】內容:首聯寫自己晚年「萬事不關心」的情況,中間兩聯寫自己回歸自然、融入自然的情景,尾聯含蓄的指出,人生窮通的道理,還是漁父有心得呀。思想情懷:此詩借對官場的失望和山林生活的陶醉,充分表現出作者晚年恬靜淡泊、樂山樂水的情懷。

孤雁    (唐)崔塗

幾行歸塞盡,念爾獨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遲。渚雲低暗渡,關月冷相隨。未必逢矰繳,孤飛自可疑。

簡析詩歌的寓意。

【參考答案】這是一首詠孤雁的詩,作者藉此以喻自己孤棲憂慮的羈旅之情。一聯寫同伴歸盡,唯爾獨去,寫「離群」切題。二聯寫孤雁神態,先寫失群原因,再寫失群後的倉皇。三聯寫失群之苦楚。儘管振羽奮飛,仍然是隻影無依,凄涼寂寞。四聯寫疑慮受箭喪生,表達詩人的良好願望和矛盾心情。

山中    (唐)王勃

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賞析詩歌中的情與景是如何交融的。

【參考答案】首句「長江悲已滯」,是即景起興。詩人在蜀中山上望見長江逶迤東去,觸動了長期滯留異鄉的悲思。境界便很悲涼渾壯。末兩句「況屬高風晚,山山紅葉飛」。勾畫出一幅秋風蕭瑟、千山萬嶺黃葉紛飛的畫面,滲透了詩人飄零旅況、蕭瑟心境,對詩的意境起到了深化作用。

浪淘沙令    (北宋)王安石

伊呂兩衰翁,歷遍窮通。一為釣叟一耕傭,若使當時身不遇,老了英雄。     湯武偶相逢,風虎雲龍。興王只在笑談中,直至如今千載後,誰與爭功!

怎樣理解這首詞的思想內容。

【參考答案】王安石作此詩時正處在推行自己變法主張的時刻,他迫切希望得到君王的支持,以便「風虎雲龍」,完成變法大業。這首詠史之作,王安石通過回憶商湯、周武慧眼識賢人的故事,表達他希望趙宋君王知人善任,支持變法的心愿,對伊尹、呂尚晚年幸遇明主而建立功業,給予了高度地讚賞。

清平樂    (北宋)王安國

留春不住,費盡鶯兒語。滿地殘紅宮錦污,昨夜南園風雨。      小憐初上琵琶,曉來思繞天涯,不肯畫堂朱戶,春風自在楊花。

這首詩描寫了什麼樣的景象?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情懷?

【參考答案】景象:上片繪聲繪色地描寫晚春雨後的凄涼圖景。下片詞人被琵琶聲勾起無限情思,表示自己不願住在「畫堂朱戶」,而願像「楊花」一樣隨「春風」飛向「天涯」。思想情懷:作者以楊花自喻,表示他厭棄畫堂朱戶、高官厚祿,立志要像楊花那樣自由自在地生活。

鸚鵡     (唐)羅隱

莫恨雕籠翠羽殘,江南地暖隴西寒。勸君不用分明語,語得分明出轉難。

這首詩作者借鸚鵡揭露了當時什麼樣的社會現實?

【參考答案】作者托物言志,借勸鸚鵡沒必要把話說得太過明白,明白的話反而難以出口的情景,揭露當時連說話的自由都沒有的社會現實。

菩薩蠻     (北宋)李清照

風柔日薄春猶早,夾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覺微寒,梅花鬢上殘。     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時燒,香消酒未消。    註:沉水,沉香。

詞中作者描寫了哪些情景?抒發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情景:上片回憶故鄉早春的景況。春天剛到,雖然陽光還較柔弱,但風已變得柔和;剛脫去笨重的冬裝,穿上輕便的夾衫,,心情很愉快。畢竟是早春,睡起還感到微寒,梅花插在鬢髮上已經凋落。下片寫思鄉之情。此地春光雖好畢竟不是故鄉,要忘卻對故鄉的思念,除非喝醉酒後進入夢鄉。晚上點上沉香入睡,沉香燃盡了,醉還未醒。思想感情:醉深說明愁重,愁重表明鄉思強烈,也就是不忘被金國侵佔的中原失地。從而表達了對山河破碎有家難歸的深切恨意。

  

詩詞鑒賞對策(六)

古典詩詞對比閱讀

對比閱讀是詩詞鑒賞中比較特殊的一種閱讀方法,它主要是將兩首以上的詩詞加以比較分析,找出它們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主要從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內容等方面設題,有時也會涉及大意境和文學常識。具體閱讀方法和解題思路可以參考詩詞鑒賞對策(二)(三)(四)(五)中的闡述。下面再作些簡單提示。

古典詩詞比較鑒賞題的考點測試形式大體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比較意象的內涵與人物形象的特點:詩詞中的人物形象包括意象、詩中人物和抒情主人公形象。詩人總是藉助特定的意象來抒發情感、表達意趣。意象是主觀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結晶,是浸潤著作者濃郁主觀情感的物象。

意象與人物形象的設題形式主要表現為判斷其言行、心情、品質、追求,判斷人物身份,塑造人物的方法技巧與語言特點的分析,對人物形象的評析,意象的特點、意象蘊涵的品質或寄託的思想感情,作者的評價等。

解答意象與人物形象比較賞析題,要把握刻畫人物的常用方法,特別是細節刻畫以及烘托、對比、襯托、比興等方法和抒情方式等。就意象而言,既要把握常見詩詞意象的內涵,如月亮多寫思鄉懷人,秋風多寫離愁,青松多寫節操剛正,蟬多喻高潔之士等,又要善於分析意象在特定語境中的表層含義與深層含義,有時還要聯繫作者的生平經歷等創作背景材料,並能扣住帶感情色彩的關鍵詞語加以分析,才能準確把握詩人的感情傾向。

例一、閱讀下面兩首詩,簡析兩首詩中採蓮女形象的異同點;並分析詩人通過塑造的採蓮女形象,各表達出什麼樣的感情。

       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白居易

菱葉縈波①荷颭風②,荷花深處小船通。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③落水中。

註:①縈波:在水波上旋轉浮動。②颭風:在水中搖擺。③搔頭:古代婦女綰髮的簪子。

【參考答案】①同:兩首詩中的採蓮女都熱愛勞動,辛勤勞作。異:王詩中的少女美麗、歡樂、充滿青春活力;白詩中的少女羞澀、純真、情感真摯。②同:兩首詩都傳達出作者的歡悅、驚喜之情。異:王詩更突出地讚美少女的美麗,白詩更突出的是表現少女情感上的羞澀中包含著的喜悅。

例二、比較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回答兩詩中為什麼都寫到雁。

聞      韋應物

故園渺何處?歸思方悠悠。淮南秋夜雨,高齋聞雁來。

寒       趙 

曉發梳臨水,寒唐坐見秋。鄉心正無限,一雁過南樓。

【參考答案】兩首詩藉助「雁」表達了相同的情感。因為雁是候鳥,春秋遷徙。秋天,大雁彷彿在奮力飛回故巢。這種景象每每牽動遊子的思鄉之情。因此詩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濃濃的鄉愁。

例三、2005年浙江高考詩歌鑒賞題,要求指出兩首詩中「荷」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情感特點,並作簡要分析。

齊安郡中偶題    杜 

兩竿落日溪橋上,半縷輕煙柳影中。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暮熱游荷池上    楊萬里

細草搖頭忽報儂,披襟攬得一西風。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

【參考答案】這兩首詩均以荷與西風為主要意象,運用擬人手法刻畫「荷」的形象,但是抒發的感情不一樣。①杜詩的「落日、輕、恨、背」等屬於冷色調詞,詩中的「綠荷」由「恨」而「背西風」,含有詩人之恨,表露了傷感不平之情,基調凄怨低沉。②楊詩中的「熱、藏、碧」等屬於暖色調詞,詩中的「荷花」被西風吹動而躲藏於荷葉之中,似是「愁熱」,卻呈現嬌羞之態,表露了作者的憐愛喜悅之情,基調活潑有趣。

二、比較思想感情:古典詩詞都是作者特定情感的產物。而作者的情感不可能憑空而發,總要藉助一定的物象來傳達。賞析詩詞要善於從字裡行間讀出作者特定的思想、特定的心境和特定的情感。

解答此類賞析題,應找出能傳達作者思想感情的物象加以揣摩,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達到與作者的情感共振。具體答題格式是「通過什麼+用什麼方法+抒發(寄寓)什麼感情」。

例四、下面兩首唐詩都表達了送別友人的離情,試簡要分析兩首詩感情的不同之處。

送 柴 侍 卿   王昌齡

流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青山一道同風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參考答案】《送》詩中「不覺有離傷」「一道同風雨」「何曾是兩鄉」等詞語,在勸慰友人中表達出詩人洒脫、樂觀、豪爽的感情。《黃》詩用「煙花」「孤帆」「盡」「唯見」等詞語,表達出友人去後詩人惆悵、難捨、牽掛的感情。

例五、2006年高考重慶詩歌鑒賞題的第二問,要求分析兩首清代詩歌思想感情的不同之處。

新       張維屏

造物無言卻有情,每於寒盡覺春生。千紅萬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聲。

己亥雜詩(其五)  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參考答案】前者通過「春生」「千紅萬紫」「新雷」,寄託了對新生活、新氣象的渴望與期盼,後者通過「落紅」「春泥」「花」,寄託了對新生事物的無限關愛。

三、比較遣詞造句的技巧:古典詩詞講究遣詞造句,甚至有人達到了「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程度。遣詞鍊句其實就是作者力求選擇最能準確傳達自己情感的詞句。賞析古典詩詞,離不開對遣詞鍊句的揣摩,離不開對詩眼的分析。

解答比較遣詞鍊句的技巧題,可以按照分析詞語含義、表現方法與表達作用的步驟來進行。

例六、閱讀下面兩首詩,簡要分析李詩中「逐」字和曾詩中「倚」字的不同表達效果。

     李商隱

曾逐東風拂舞筵,樂游春苑斷腸天①。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

詠       曾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註:①斷腸天:指繁花似錦的春日。斷腸:銷魂。

【參考答案】李詩中的「逐」字運用擬人手法,本來是東風吹動柳枝,用一「逐」字,說柳枝追逐東風,變被動為主動,形象更加生動可愛,表現了柳枝的蓬勃生氣。曾詩中的「倚」字運用擬人手法,生動地描繪出小人得志、倚勢猖狂的醜態。

例七、閱讀下面這首詩,找出第三聯兩句中的「詩眼」,結合全詩簡要賞析。

過香積寺(唐)王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危咽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參考答案】詩眼分別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於岩石的阻擋,發出低吟,彷彿嗚咽之聲。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於山林幽暗,似乎顯得陰冷。「咽」「冷」兩字繪聲繪色、精鍊傳神地顯示出山中幽靜孤寂的景象(意境)。

四、比較意境的營造:優秀詩詞作品總是情與景、意與境交融,感染力強,具有永久藝術魅力。對詩詞意境的揣摩,不僅要把握客觀形象,還要感悟作者主觀感受,從而把握作品所傳達的情感。

解答意境賞析題,可以按照「客觀形象+表現方法+主觀感受+抒發了什麼樣的感情」的格式進行。

例八、簡要說明下面兩首唐詩所寫的「山中」景色,各有什麼特點?各表現了怎樣的情感?

山      王 

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山      王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參考答案】第一首詩中的「高飛晚」「黃葉飛」是一派蕭瑟凄涼的秋景,烘託了「悲」與「念」的複雜心情,抒發了作者寓居他鄉的羈旅之愁和歸鄉之思。第二首詩中的「白石」「紅葉」「空翠」,色彩鮮亮斑斕而富有變化,是一副迷人的深秋圖,表達了作者在大自然中得到的喜悅之情。

例九、閱讀下面兩首宋詩,葉詩化用陸詩陳句,可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試簡要分析。

馬 上作    陸 

平橋小陌雨初收,淡日穿雲翠靄浮。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牆來。

遊園不值   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參考答案】葉詩較陸詩取景小而含意深。加上了「關不住」三字,突出了春意的活躍,使與「關」字相應的「出」字更有精神。借一枝伸出牆外的「紅杏」表現「滿園」的盎然春意,葉詩較陸詩更為鮮明。

五、比較表達技巧:表達技巧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抒情方式、表現手法、篇章結構、修辭方法。具體的有:對比、襯托、映襯、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敘議結合、情景交融、借古諷今、托物言志、開門見山、卒章顯志、白描、細描、鋪墊懸念、伏筆照應、比喻、比擬、排比、對偶、誇張、借代、設問、反問、雙關、用典等。

解答表達技巧賞析題,要結合具體作品加以分析,並按照「手法+材料構件+表達作用」的格式進行表述。

例十、閱讀下面兩首詩歌,看看它們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任選一種結合作品分析其表達效果。

南園(詩二首)李 

其一: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其二:尋章摘句老雕蟲,曉月當簾掛玉弓。不見年年遼海上,文章何處哭秋風?

【參考答案】這兩首詩都運用了反問、比喻、借代等修辭手法。①「若個書生萬戶侯?」「文章何處哭秋風」運用反問的修辭手法,強化了對讀書人不受重視、功業難成的憤慨之情,不僅增強了語勢,也使作者抒發的思想感情更加鮮明。②「曉月當簾掛玉弓」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表現了讀書人通宵達旦苦讀的情景,將月亮比喻成彎弓,便寓有詩人參戰的遙想,生動形象地表現出詩人在動蕩的時局中欲顯身手、欲有所作為的心理。③「男兒何不帶吳鉤」運用借代的修辭方法,用「吳鉤」代指武器,表現出作者想從軍參戰、建功立業的志向。

例十一、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回答後面兩個問題。

   王 

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花落家僮未歸,鶯啼山客猶眠。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⑴這兩首詩在內容上的共同點是什麼?⑵從藝術手法看,兩詩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請寫出其中一個方面。

【參考答案】⑴都寫了春天早晨的景色,如夜雨、啼鳥、落花等,還寫了人們的遲起。⑵王詩繪彩豐富,重在視覺形象,主要寫靜景;孟詩敘述過程,重在聽覺感受,重在寫動景。

例十二、閱讀下面兩首唐詩,談談它們寫法上的異同之處。

烏 衣巷    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艷,飛入尋常百姓家。

越中覽古    李 

越王勾踐破吳歸,義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

【參考答案】兩詩寫法上的相同點:①均是面對古迹抒發感懷。②均是依靠禽鳥穿越時間,將古今聯繫起來。③均有昔盛今衰的對比。寫法上的不同點:①在表現角度上,劉詩以寫今事為主,由「堂前燕」點出歷史;李詩以寫古事為主,由「鷓鴣飛」指出現實。②在抒情手法上,劉詩借景抒情,用朱雀橋與烏衣巷今日的衰敗來發出慨嘆;李詩即事抒情,用當年越王凱旋的盛況來反襯今日的凄涼。

六、考查文學常識:古典詩詞的比較鑒賞在考查上述幾類考點知識的同時,還兼顧考查文學常識,諸如詩詞文體知識(律詩、絕句、詞牌名、詞題等)詩人字型大小雅稱,詩詞的作者、篇名、名句等。解答文學常識題,要求平時多注重積累,加強記憶。

例十三、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完成填空題。

丹陽送韋參軍 嚴 

丹陽郭里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

夜泊牛渚懷古 李 

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雲。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

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明朝掛帆去,楓葉落紛紛。

從詩歌體裁上看,兩首詩分別屬於近體詩中的             。而從題材上看,《丹》是    詩,《夜》是    詩。詩人李白,字     ,被世人譽為     

【參考答案】七言絕句,五言律詩。送別,懷古。太白,「詩仙」。

七、詩詞對比閱讀舉例賞析

(一)下面是韓愈的兩首詩,都寫到早春景色,構思上有接近之處,但表現方法卻有不同,請你就表現方法不同之處作簡要分析。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韓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春    雪    韓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做飛花。

【參考答案】前一首詩將遠、近的草色作了對比,將草與柳作了對比,以表現早春景物的特徵。後一首詩先用欲揚先抑的筆法,寫得富有波瀾;後用擬人方法,一個「嫌」字,一個「穿」字,把春雪寫得有靈性有情趣,突出了早春特有的景象。

(二)下面兩首詩,同是寫鄉情歸思,兩首詩在表達情感的方法上有什麼不同?

題稚川山水  (唐)戴叔倫

松下茅亭五月涼,汀沙雲樹晚蒼蒼。行人無限秋風思,隔水青山似故鄉。

鄉       (唐)李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雲遮。

【參考答案】戴詩寫行旅途中所見青山綠水渾似故鄉,因景生情,表達含蓄蘊藉。李詩借空間距離之遠來突出鄉思之深,以景襯情,表達直接強烈。

(三)下面兩首詩,在思想內容、選材角度、表達技巧方面都有不同之處,試就其中一點作具體分析。

華 清宮    吳 

四郊飛雪暗雲端,惟此宮中落旋干。綠樹碧簾相掩映,無人知道外邊寒。

華 清宮    崔 

草遮回磴絕鳴鸞,雲樹深深碧殿寒。明月自來還自去,更無人倚玉闌干。

【參考答案】①思想內容:作品感情基調不同:吳詩以諷刺為其寫作主旨,「綠樹碧簾相掩映,無人知道外邊寒」揭露了唐朝統治者奢侈生活的醜惡現象,表達了詩人憤怒的感情。崔詩「雲樹深深碧殿寒」則流露的是一種感傷的情調。②選材角度不同:吳詩取材於華清宮興盛之時。那時,四郊飛雪,嚴寒逼人,但華清宮全無一絲寒意,而是一派春的氣息,宮外宮內形成強烈反差。崔詩則取材於天寶之亂以後的華清宮。磴道冷清,雜草已將石道遮沒,曾經熱鬧非凡、溫暖如春的華清宮,現在是一片狼藉,一派死氣。今昔對比,置讀者於悲涼氛圍之中。③表達技巧不同:作品的表達技巧各有側重,吳詩主要用了對比方法,詩人將宮外之況與宮內之景對比,宮外,暗雲壓城,雪花如卷,天寒地凍,草木枯瑟,而宮內只見雪飄之形,不見雪堆之景,樹林鬱鬱蔥蔥,樓閣碧簾垂地。深刻揭露唐朝統治者腐朽的生活。崔詩則運用誇張「雲樹深深碧殿寒」、擬人「明月自來還自去」以及寓情於景的寫法,形象地反映了歷史的變遷。

(四)閱讀下面兩首詩,看它們在內容上有哪些相同之處,表達了怎樣不同的思想感情。

於長安歸還揚州,九月九日薇山亭賦韻  江 

心逐南雲逝,形隨北雁來。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岑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註:①江總,南朝陳詩人。陳亡,入長安。仕於隋,後辭官南歸,這首詩寫於南歸途中。②岑參,盛唐邊塞詩人。安史之亂中,長安淪陷,故有此詩。

【參考答案】①相同之處:這兩首詩都寫到了故鄉的菊花,都寫到了重陽佳節的思鄉之情。②不同之處:第一首詩表現了詩人對故園的懷想和思歸之情,流露出歸隱田園的情懷。第二首表現了詩人對故園遭受戰亂的痛苦之情,表現了渴望收復失地的心情。

(五)閱讀下面兩首詩,簡要分析抒情主人公的性格、形象有什麼不同。

鷓 鴣天   黃庭堅

黃菊枝頭生曉寒,人生莫讓酒杯乾。風前橫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盡清歡。黃花白髮相牽挽,付與時人冷眼看。

菩 薩蠻   張元干

春來春去催人老,老夫爭肯輸年少?醉後少年狂,白髭殊未妨。    插花還起舞,管領風光處。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

【參考答案】《鷓》詞中的抒情主人公抑塞不平、憤世嫉俗、傲岸不羈。詞中通過「莫放酒杯乾」「醉里簪花倒著冠」「黃花白髮相牽挽,付與時人冷眼看」等細節描寫,表現出作者不甘隨時媚俗、折節事人,而沉湎歌舞美酒、舉止狂放的性格。《菩》詞中的抒情主人公狂放不羈、不肯服老、瀟洒超脫。詞中通過「醉後少年狂,白髭殊未妨」「插花還起舞,管領風光處」等細節和心理描寫,表現出詞人抓住春光、享受春光、年輕人面前不願服輸、不讓人生虛度的性格。

(六)閱讀下面兩首元曲,然後回答問題。

[中呂]山坡羊·驪山懷古   張養浩

驪山一炬,阿房一炬,當時奢侈今何處?只見草蕭疏,水縈紆,至今遺恨迷煙樹。列國周齊秦漢楚。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

[中呂]山坡羊·長安懷古   趙善慶

驪山橫岫,渭河環秀,山河百二還如舊。狐兔悲,草木秋;秦宮漢陵何處有?山,空自愁;河,空自流。

1.《驪山懷古》《長安懷古》都是懷古小令,卻表達了不同的主旨。《驪山懷古》批判了什麼?《長安懷古》表現了什麼?

2.這兩首散曲的表現方法有相似之處,請作具體分析。

【參考答案】1.《驪》批判了封建統治者的奢侈行為和為爭奪政權而殘酷廝殺的行徑。《長》表現了作者在抒發興亡之感的同時夾雜著人生無常、山河依舊、人事全非的消極遁世思想。2.二者都採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驪》以荒涼的「草、樹」等烘托阿房宮的破敗,來批判封建統治者的奢侈生活。《長》通過驪山渭河險峻的形勢和壯麗景色的依然如故,與狐跑兔走、草木叢生、荒蕪頹敗的古都景象形成對照,來表達山河依舊、人事全非的悲愁。

(七)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後面的題目。

夢 元九    白居易

晨起臨風一惆悵,通川湓水斷相聞。不知憶我因何事,昨夜三更夢見君。

酬樂天頻夢微之    元 

山水萬重書斷絕,念君憐我夢相聞。我今因病魂顛倒,惟夢閑人不夢君。

1.這兩首詩都表現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2.「夢」是一往情深的精神境界。白詩與元詩都寫了夢,但在寫法上卻截然不同,試簡要分析二者的不同點。

【參考答案】1.對友人的真摯思念之情。2.白詩不直說自己苦思成夢,卻反以元稹為念,問他何事憶我,致使我昨夜夢君。從對方著墨,構思精巧。元詩說自己夢見的凈是些不相干的人,偏偏沒有夢見白居易。一反其意,用不能入夢寫自己的凄苦心境,翻出新意,內容更為深廣。

 
推薦閱讀:

奇石鑒賞
.【精品繪畫】古代畫家作品鑒賞
詩歌鑒賞之表達技巧學案
歐陽修詞鑒賞

TAG:詩詞 | 鑒賞 | 詩詞鑒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