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有趣的蘇格蘭習俗(珍藏版)

有趣的蘇格蘭習俗

來自極品人生http://blog.sina.com.cn/u/2500241001 

人們一提到蘇格蘭,便不由的想到蘇格蘭的短裙與風笛。但你知道,蘇格蘭的這些習俗是怎麼來的嗎。下面。就一一道來。

 

有趣的蘇格蘭短裙

 

蘇格蘭短裙,叫做「kilt」,這可是地道的蘇格蘭語。按照慣例,裙子是女人的專利,但是「kilt」卻成了蘇格蘭男人的傳統服裝,即便到了現代社會,歐洲人個個兒都西裝革履;可是,蘇格蘭短裙仍然是風頭不減,粉絲眾多。

 

蘇格蘭裙——Kilt。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6世紀。Kilt 這個詞源於古斯堪的那維亞語,意思是折起來包裹身體的衣服。最早,它是蘇格蘭高地人的服裝。它起初的形態,是一段超過1.5米寬,6米長的未經剪裁的布料,摺疊裹在身上,腰間用皮帶固定。為了對付陰雨寒冷的氣候,還有把布料浸透鵝油的做法,以達到防水的效果。 這種裝束非常適合高地的氣候和地形。下半身的樣子和現在的蘇格蘭短裙相仿,比褲子舒服,行動自如;上半身可做斗篷禦寒,打開腰帶就是毯子。

 

蘇格蘭短裙的發展。據記載,1715年,英國政府採取開放政策,允許英格蘭、蘇格蘭兩地的人們互通貿易,一個名叫湯姆·羅琳遜便是從中受益、北上淘金的商人。他在蘇格蘭北部開了家木炭畫加工廠,蘇格蘭短裙便是他在工人中推廣的耐用制服。傳統的蘇格蘭服飾KILT,原本包括寬大的披肩,並且披肩和短裙連成一體。由於砍樹很不方便,湯姆·羅琳遜便向裁縫提出,將KILT一剪為二,蘇格蘭短裙便「誕生」了。但蘇格蘭人認為,早在1692年,當地人就穿著由兩塊寬布縫在一起,纏在腰上的短裙了,湯姆·羅琳遜的發明顯然是「盜版」。也有歷史記載表明,早在1624年,蘇格蘭軍隊就以蘇格蘭短裙為軍隊制服了。1707年蘇格蘭與英格蘭合併後,「基爾特」作為蘇格蘭的民族服裝被保留下來。蘇格蘭人穿著這種裙服表示他們對英格蘭人統治的反抗和要求民族獨立的強烈願望。

 

 1745年,英國漢諾威王朝鎮壓了蘇格蘭人的武裝起義後,下了英國歷史上著名的「禁裙令」,甚至還有風笛。違者首犯會被處以六個月監禁,再犯將判七年流放。而歷史是有趣的,越是被禁止的東西越有生命力。在蘇格蘭的上層社會中,貴族們身著短褶裙讓人畫像,在其被禁止的時日里竟然成了一種時尚。蘇格蘭人為此展開了長達30多年的鬥爭,最後於1782年迫使漢諾威王朝取消了「禁裙令」。

 

   1822年,英國君主喬治四世正式訪問蘇格蘭首府愛丁堡。來自蘇格蘭高地的酋長們響應斯哥特爵士的號召,身著得體的高地格子呢短褶裙,帶著隨從、旗幟與風笛手,用最「蘇格蘭」的方式迎接來自倫敦的君主。在彬彬有禮的愛丁堡,新鮮的空氣在王宮貴族的褶裙下自由地流通,蘇格蘭人歡天喜地地沉浸在自己偉大的傳統中。

 

蘇格蘭短褶裙自此成為讓當地人驕傲的文化遺產,每到節慶之日,青年男子都會花團錦簇般地走上街頭,身著長度及膝的方格呢短褶裙、背心、花呢夾克、長筒針織厚襪、皮帶、帽子、毛皮袋和匕首,展示自己的「民族遺產」。

 

 蘇格蘭的格子呢短裙被認定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傳統服裝。*旅行網www.sunshine.co.uk對2,034名受訪者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在國際服裝排名中,蘇格蘭格子呢短裙在世界民意調查中榮登榜首。日本和服名列第二位,夏威夷草裙名列第三位,此外,墨西哥闊邊帽也很受歡迎。網址:www.visitscotland.com 許多女受訪者還表示,她們認為身穿蘇格蘭格子呢短裙的男士「非常有魅力」。

 

外界看來,蘇格蘭短裙的圖案都差不多,但實際上,如何穿裙子也很有講究:

 

一套正式的蘇格蘭裙及配飾包括:長度及膝的方格呢群、色調與之相配的背心和花呢夾克、長筒針織厚襪、皮帶、帽子、毛皮帶、匕首;有時肩上還斜披一條花格呢毯,用別針在左肩處固定。只有純羊毛、純手工、製造於蘇格蘭的格子裙,才能被稱為「蘇格蘭裙」。

 

不同格子代表不同宗族。中國梨園行主張:「寧可穿破,絕不穿錯。」這是規矩問題。蘇格蘭短裙也是如此,講究款式與規格。蘇格蘭短裙(6張)一般的,蘇格蘭短裙的裙褶不低於膝蓋,必須配一雙又粗又硬的皮靴。腿上要穿厚厚的長襪,還得在腳間佩帶一把短劍。格子圖案也是一種無聲的語言,圖案不同,宗族也不一樣。比如,「黑灰格」稱為「政府格」;還有特別為皇室成員定製的「貴族格」,以姓氏命名的「家族格」等等。就像軍裝,一看肩章,就知道對方的地位。

 

  17世紀和18世紀中,蘇格蘭高地各部落間終年爭戰不休,戰場上的男人們便以所穿的格子圖案來辨認敵我。

  

  最古老的格子圖案,存在已有近兩個世紀,新的還在不斷出現。美國、加拿大、紐西蘭等國的一些州,甚至也設計了代表自己的格子。如今,在蘇格蘭格子呢認證機構登記在案的格子圖案,共有近5000種。可以說,每一個蘇格蘭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格子圖案。

  

  短裙裡邊,不穿內褲。短裙不套內褲,也有典故。據傳,300年前,在蘇格蘭高地保衛戰中,一名軍官突然下令,讓士兵脫掉蘇格蘭短裙和內褲,只穿著襯衫向對方進攻。這種瘋狂的舉動,把敵人嚇蒙了,他們沒有見過這鐘場面,紛紛調頭逃跑。還有一種說法:穿蘇格蘭短裙,沒有必要穿內褲,只有跳舞時才套上。相比英格蘭人留給人們的冷漠高傲的印象,蘇格蘭人更熱情豪爽。據說,傳統穿著蘇格蘭裙是不穿內褲的,所以,到今天,男士們在穿著傳統服飾的節日里,還是會集體撩起裙子,如果誰穿了內褲,就會被當作膽小鬼嘲笑。蘇格蘭人的豪邁由此可見一斑。

  

    蘇格蘭短裙配有襯裡,內褲似乎就沒什麼用處了;但是,沒有襯裡的毛料裙怎麼辦呢?還得套內褲。穿不穿內褲,就要裙子材料、天氣冷暖,以及個人愛好了。最起碼,不會有人非要撩開你的裙子,檢視裡邊的內褲吧。

  

蘇格蘭短裙已經成為正式場合下的常見穿著,例如婚禮儘管短裙與白禮服的搭配仍然存在,但是更常見的蘇格蘭高地禮服的著裝還是和黑禮服的搭配。如今,身著蘇格蘭短裙走在大街上的蘇格蘭人已不多見,今天的蘇格蘭人都把蘇格蘭短裙當作是正裝或者是參加慶典時才穿的禮服,並且任何國籍和血統的人們都可以穿著它出席這些活動。但是也有一小部分人是將其作為便裝來穿的。蘇格蘭短裙還被童子軍用來作為閱兵式時的服裝,在高地運動會、各種風笛樂隊的比賽、鄉村舞會以及同樂會中也能看到人們。蘇格蘭的軍隊還把蘇格蘭短裙當成制服。

  

不穿內褲走光的尷尬:

 

2013年1月31日,中奢網評論引自英國《太陽報》的報道,在邁阿密舉行的一場美國橄欖球賽場上,一名站在樂隊成員隨樂隊排成一列,在賽場上演奏。不料,突如其來的一股大風掀起了他的蘇格蘭裙,將他的整個臀部暴露在攝影師和球迷的注視下,讓他無比尷尬。

 

  說到蘇格蘭裙走光事件,在蘇格蘭全面運動會上,飛利浦親王穿蘇格蘭短裙不當心露x的照片被瘋傳,蘇格蘭裙子又跟隨著又火了一把。英國愛丁堡當地時間2012年9月1日,傳統的布雷馬高地運動會在長公主和法伊夫公爵紀念公園進行。作為該活動的贊助人,時86歲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和91歲的丈夫菲利普親王一同出席為運動員加油喝彩。但是身穿蘇格蘭裙的菲利普親王卻在運動會上鬧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笑話。

    下身真空僅著蘇格蘭短裙的菲利普親王端坐觀看台,全程不慎露下體渾然不知。

 

   2008年08月12日,中國日報-環球在線報道,英國王儲查爾斯與妻子康沃爾公爵夫人卡米拉8月9日在參加蘇格蘭高地運動會時成為媒體聚焦的對象,因為二人在看台上觀看比賽時突然一陣狂風襲來,身穿傳統蘇格蘭短裙的查爾斯害怕「春光乍瀉」,連忙用手捂住裙角。

 看到丈夫一手執拐杖另一手將裙子緊按在膝蓋上的滑稽樣子,一旁的卡米拉忍不住笑出了聲。

而本來還想保持嚴肅姿態的查爾斯似乎也受到了妻子情緒的感染,隨後和她一起大笑起來。

   

 蘇格蘭風笛

 

風笛是一種古老的民間樂器,又名風袋管。音色類似於中國的嗩吶。作為早期人類創造與彈奏的古老樂器,風笛這種負載著悠久卓越的器樂文化可一直追溯到早期的人類文明。部分歷史學家認為,風笛音樂最早起源於遠古的埃及,但當時它只是為一支簡單的旋律笛管與低音笛管形式存在的遠古樂器。此後,人們將一個由獸皮製成的氣囊型風箱附著在琴體上,並且在風箱袋上配置了一個吹風管,從而發展成為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最基礎形制的風笛。據歷史記載,希臘人與古羅馬人曾吹奏過這種形制的風笛,到後來風笛傳播到了整個歐洲大陸。但史學家認為,在羅馬人入侵蘇格蘭以前,凱爾特人是首先掌握這種樂器演奏的民族。

 

  在蘇格蘭高地,風笛有著它獨特的發展歷史,蘇格蘭風笛音樂原是屬於戰爭音樂。風笛手吹奏的音樂,用於行軍、用以召集高地人、用以戰爭和用以哀悼亡靈。風笛音樂也屬於和平的音樂,用來跳斯特拉斯佩舞、用來與小提琴、手風琴和諧地演奏舞曲、用來慶祝、也用來求愛。它也曾一度替代了蘇格蘭人寵愛有佳的豎琴。最初的蘇格蘭風笛是由一個氣囊式的風箱,旋律笛管,吹風管,音高固定的低音笛管構成,這種基礎形式一直延續到公元1500年,直到第二支低音笛管配置到琴體上。大約在200年後,第三支低音笛管,也是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外形最大的低音笛管,才出現在風笛的琴體上。

 

  公元1745年,在蘇格蘭人民起義反抗暴君統治前,演奏風笛是被當時法律所嚴厲禁止的。當時教授風笛的學院被迫關閉,一些世襲的風笛手家族流離失所。從當時直到後來許多年,風笛的存在與發展一度出現了嚴重的危機。要是在歐洲其它地區,這種法令早就使風笛衰落與消亡了,但幸運的是,就當藝術家們快要忘了怎樣再去演奏風笛時,這項殘酷的法令被廢除了。為了挽救風笛音樂,藝術家開始了大量的民間採風活動,甚至一些在平民間口頭流傳的音樂,都被藝術家們收錄下來。基於這種原因,後世人才會看到欣賞到出版的數百首珍貴的風笛音樂作品。

 

今天,蘇格蘭的有識之士為了復興風笛音樂,已在倫敦、愛丁堡以至任何可能的地區開始舉辦風笛演奏的賽事。同時在英國的軍隊中,越來越多的軍人開始認識到風笛音樂的價值,風笛開始成為軍隊中士兵們最喜愛的樂器。這一舉措無疑推動了風笛的進步與發展。

 

今天,風笛已為世界各地域的人們所熟知與演奏著,蘇格蘭人更是通過風笛感受著凱爾特先祖留給他們的寶貴精神財富。當風笛在蘇格蘭高地的群山與峽谷間回蕩時,凱爾特人才真正為自己的靈魂找到了歸宿。在蕩氣迴腸、揮之不去的凄婉旋律中,我們走近斑駁的歐洲音樂文明,感受著蘇格蘭的音樂圖騰,無盡魅力的風笛。

 

每年八月份愛丁堡市都要舉行國際文化節,閉幕式上都會有一台壓軸戲:在繁星密布的夜空中,襯著燈光下的愛丁堡城堡,開始上千個著蘇格蘭傳統花格裙的軍人齊聲吹著蘇格蘭風笛,慢慢的,樂手一個一個地停止吹奏,最後只剩下一個樂手,吹著銷魂的曲子直至曲終。這情調與電影《魂斷蘭橋》中舞會結束時蠟燭一支支熄滅異曲同工。

 

    還有一部反映蘇格蘭歷史事件的電影《勇敢的心》,風笛的聲音穿越蘇格蘭的山川、河流和大地,那發自靈魂的聲音早已超越了風笛樂器本身,它承載著蘇格蘭的歷史和文化、苦難和反抗、希望與未來,早已成為了一種不可或缺的蘇格蘭文化符號。

 

    當悠揚的蘇格蘭風笛聲飄過秀美的山巒,一切依然如往日的寧靜,星星點點散落的牧人小屋,和諧的點綴著翠綠的大地,在這裡人們似乎可以忘記世間一切的罪惡和醜陋,只有和平、溫馨、自由的家園……蘇格蘭風笛,並不只是如《勇敢的心》的悲壯豪情,《泰坦尼克號》的萬丈柔情,沉入大海。它有它的歡愉,它有它的輕快,它有它的跳躍……蘇格蘭人的婚禮上最常見的樂器依然是風笛。風笛,更多的時候還是在蘇格蘭人的狂歡節目上。天性活潑,能歌善舞的蘇格蘭男男女女常會在某個閑暇的下午時分,吹起風笛,跳起歡快的舞。在這種舞會上,年輕的男子總在精心地挑選自己的舞伴,也是在挑選自己心儀已久的姑娘。而美麗的愛情,完美的婚姻,就是在這象徵幸福,應該是更讓他們去珍視,去用跟隨他們多年,經歷過無數歲月變遷的樂器一一風笛代代相傳的。

      

  當悠揚的蘇格蘭風笛聲飄過秀美的山巒,一切依然如往日的寧靜,星星點點散落的牧人小屋,和諧的點綴著翠綠的大地,在這裡人們似乎可以忘記戰爭、饑荒、以及一切世間的罪惡和醜陋,只有和平、溫馨、自由的家園。

  

  再沒有比風笛更容易煽情的樂器了,記得影片中每次風笛聲響起,就是一次華萊士的感情回歸,喚起對他的妻子他的家鄉的深深的愛,影片最後當劊子手的利斧緩緩下落,華萊士那緊握著手帕的手鬆開時,風笛聲再次響起,沒有其他的畫面,只是一隻飄落的手帕的特寫,但此刻腦海中浮現的卻是全部的故事,那個未盡的理想,那個未完的夢。

  

  《勇敢的心》的音樂只有兩個主題。第一個優美而恬靜,大概可以稱為愛情主題。第一次出現在威廉·華萊士父兄的葬禮上,小美倫(威廉後來的愛人)掙脫母親的手,摘下一朵紫的薊花——蘇格蘭漫山遍野開滿的花,遞給小威廉。沒有一句台詞,只有單純而清澈的音樂在空氣中飄蕩,帶著一絲顫抖。當成年的威廉重回蘇格蘭,與美倫雨中同行,在樹枝掩映之下騎馬涉水而過,愛情主題又再響起,音色變得溫柔而甜美。這段音樂和它的變奏貫穿全片,最後在刑場上再現:威廉·華萊士因率領蘇格蘭人反抗英格蘭的暴政,被判處死刑。他以最後的力氣喊出那句「freedom(自由)」,劊子手的斧頭開始揮動——威廉看到死去愛人的幻影走來,向他展顏一笑,他飽嘗痛苦的臉也終於舒展。斧頭落下,鏡頭轉為仰視,湛藍天空背景前,原本緊攥在威廉手中的綉有薊花的手帕緩緩飄下,配樂是愛情主題的變奏,再不是童年時的澄明,也不是重逢時的甜美,是一段歌唱性的詠嘆,帶了些從容不迫的憂傷,也帶了些交織了讚美的幸福感。不知道是畫面還是音樂的力量,讓我淚流滿面。

  

  第二個主題,最先出現在一個秘密的悼念活動。夜色中,威廉父兄的墓地里,幾位風笛手的剪影朦朧可見,奏響的是為自由而戰死的烈士的輓歌,帶著風笛特有的蒼涼與悲哀。電影末尾,蘇格蘭人在華萊士死後再次抗擊英軍,他的劍被戰友拋向天空,划過天穹,插在蘇格蘭廣袤的土地上,劍柄的綬帶迎風飄揚,蕭瑟的風中回蕩著風笛吹出的同一段旋律,其中已不再含有凄涼,從帶著金屬聲音的風笛樂聲中隱聽出刀劍的鏗鳴,含著一種莊嚴而悲壯的情緒,輓歌成了戰歌。

  

  兩個主題在電影中交替出現,交織著剛毅勇敢與溫柔愁郁,而其中貫穿一切的,是蘇格蘭人心中愛與自由的信念,威廉·華萊士因這個信念而擁有勇敢的心,而這也許是蘇格蘭人,以至整個人類的永恆信念,因而這樣的音樂,感動了許許多多的人。


推薦閱讀:

宋朝有哪些有意思的事?
有趣是有趣的人的慢性自殺
全國5大有趣的指紋算命口訣!
古人或者現代名人說過哪些任性的話?
你知道哪些有意思學生寢室的故事?

TAG:習俗 | 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