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周仲瑛胃病治療精華輯錄(一)

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窩處經常發生疼痛為主證的病症,常見病因有 寒邪客胃,飲食傷胃,肝氣犯胃,脾胃虛弱等,基本病機在於"不通則痛" ,理 氣和胃止痛是其基本治法. 周師在辨治本病時,充分考慮正邪兩方面的因素,強調病邪對機體的影響及 病機的轉化,重視疾病過程中臟腑病變的相互影響和病理因素的產生,治法常采 用消補兼施,寒熱並用,升降相合等綜合措施. 周師認為,外邪(濕熱,寒邪,痰飲等) ,飲食,情志等是導致胃痛發生的 基本病因,但胃腑受盛腐熟功能減弱,失於和降是疾病發生的內在因素,同時在 發病過程中,還受到脾的運化功能,肝的疏泄功能的重要影響,治療時除了針對 病因治療外, 還應注意恢復脾的運化功能和肝的疏泄功能. 在疾病的發展過程中, 由於病邪的特性和胃腑及相關臟腑的功能受損,還會產生一系列的病理因素,諸 如氣滯,陰傷,痰飲,瘀血,內生五邪等,治療時應予以兼顧,甚至在疾病過程 中呈主要矛盾時,還應予以重點治療.在用藥上,周師強調,胃腑的功能減弱, 宜用輕劑予以恢復,以免重劑加重胃腑的負擔,使功能更加受損;即便是肝氣乘 克,其本往往亦是脾胃本虛,治療上亦需扶助脾胃. 此將周師診治胃脘痛經驗介紹如下: 脾胃不健, 1 脾胃不健,飲食傷中 案 1:劉某,女,52 歲,工人.初診日期:1983 年 6 月 18 日. 有高血壓,胃下垂,膽囊炎,眩暈等多種慢性病史.近因進食冷粽,胃痛兩1天,持續不愈,痛在當脘,痞脹悶塞,噁心欲吐,但右脅肋及背後疼痛不著,口 苦而粘,大便二日未行,舌苔黃,中部厚膩,脈細滑.脾胃不健,飲食傷中,防 其誘發宿疾. 藿蘇梗各 10g 川黃連 3g 厚朴 5g 白蔻仁 (後下) 炒枳實 10g 全瓜蔞 12g 3g 焦楂曲各 10g 橘皮 6g 法半夏 10g 炒麥芽 12g 廣木香 5g 砂仁(後下)3g 按:該患者舊恙在身,脾胃不健,運化不及,復因飲食不節,致使脘痛發作, 乃用藿香,厚朴,焦楂曲,橘皮,法半夏,廣木香,砂仁,白蔻仁,炒麥芽等健 脾和胃助運,蘇梗,枳實,瓜蔞等消導和胃. 胃中留飲,和降失司 2 胃中留飲,和降失司 案 2:李某,女,29 歲,工人.初診日期:1989 年 1 月 26 日. 胃痛數年,夜卧後發作,撐脹不舒,口中時滲清水,自覺心下有硬塊,手觸 有振水音,舌苔薄膩,脈細弦.從胃中留飲治療. 肉桂(後下)3g 焦白朮 10g 茯苓 10g 廣木香 5g 砂仁(後下)3g 炒枳殼 10g 炙草 3g 法夏 10g 生薑 3 片 吳萸 2g 川椒殼 3g 1989 年 2 月 2 日:溫胃化飲,葯後胃痛緩解,泛吐清水減少,但不夠穩定, 脘脹,午後胃中有氣體走竄,舌苔薄膩,脈細弦.仍從胃中留飲,胃失和降治療. 制附片 3g 肉桂(後下)3g 焦白朮 10g 茯苓 10g 炙甘草 3g 淡乾薑 5g 法夏 10g 炒枳殼 10g 淡吳萸 2g 川椒殼 3g 砂仁(後下)3g 潞党參 10g . 1989 年 3 月 2 日:用二診方加減治療迄今,脘宇痞脹疼痛雖時有消止,但 心下痞塊消失,嘔吐清水痰涎等未再發作.原法鞏固治療. 按:本案患者系痰飲阻胃痼疾,初診用苓桂術甘湯,小半夏湯等溫化痰飲, 更用木香,砂仁,吳萸,川椒殼等溫中理氣化飲,二診時已明顯收效,但病邪未 盡,更合入附子理中之意,增強溫中化飲的功效.經過月余治療,終使頑難之疾 趨向穩定. 案 3:許某,女,65 歲,退休人員.初診日期:1983 年 10月 15 日. 有胃下垂病史.最近脘宇痞脹,疼痛發作,胸悶,噫氣,嘔吐大量清水痰涎, 怕冷喜溫,舌苔薄,舌質淡,脈小弦滑.寒飲內停,胃弱氣滯. 肉桂(後下)3g 炒蒼白朮各 10g 茯苓 12g 姜半夏 10g 淡吳萸 3g 花椒殼 3g 炒枳實 10g 沉香(後下)3g 厚朴 5g 淡乾薑 3g 1983 年 11 月 5 日:化飲和中,溫肝暖胃,脘宇痛脹基本控制,但仍有怕冷 喜溫,持重後有墜脹感,嘔吐清水痰涎減不能靖,噫氣,舌苔薄,脈細弦.擬原 法調治. 原方加蘇梗 10g,制香附 10g 按:本案仍用苓桂術甘湯,與前案不同,氣滯,胃之和降功能障礙明顯,故 加沉香,厚朴,枳實,蘇梗,香附等以理氣,降氣,促使和降功能恢復. 濕熱中阻, 3 濕熱中阻,病機複雜 3.1 濕熱中阻,胃失和降 濕熱中阻, 案 4:谷某,女,60 歲.初診日期:1999 年 1 月 6 日. 因胃部攣痛,半年前作胃鏡檢查,提示胃竇部粘膜重度炎證,腺上皮部分有 不典型增生.目前胃痛持續難休,呈攣痛狀,納差,噁心,口乾苦,矢氣多,大 便不實,日 3 次.舌苔薄黃膩,舌質偏紅,脈細滑.濕熱中阻,胃失和降. 太子參 10 g 川連 3 g 炒芩 6 g 法夏 10 g 炮姜 4 g 大白芍 10 g 炙草 3 g 炒玄胡 10 g 蘇梗 10 g 制香附 10 g 青陳皮各 6 g 竹茹 6 g 煨木香 6 g 茯苓 10 g21999 年 2 月 3 日:葯後胃部攣痛緩解,口苦消失,怕冷,食納稍有改善, 大便正常,舌苔薄黃膩,舌質偏紅,脈細滑.守原法治療.原方加附片 4 g. 按:本例患者系濕熱中阻,用半夏瀉心湯,黃連溫膽辛開苦降,健脾胃,祛 濕熱,芍藥甘草湯緩急止痛,故收效甚捷. 3.2 濕熱中阻,肝胃不和 濕熱中阻, 案 5:王某,女,51 歲.初診日期:1999 年 11 月 8 日. 胃病三年,去年胃鏡查為胃竇炎,十二指腸球炎,96 年膽結石手術.心下 間有隱痛,脘痞噫氣,食後不運,大便尚調,舌苔中部黃,舌質偏紅,脈細.濕 熱中阻,肝胃不和. 制香附 10g 藿蘇葉各 10g 法夏 10g 川連 3g 炒枳殼 10g 佛手 5g 炒黃芩 10g 厚朴 5g 青陳皮各6g 陳萊菔英 10g 廣木香 5g 1999 年 11 月 15 日:脘宇痞脹隱痛好轉,食納稍增,噫氣,大便尚調,舌 苔淡黃薄膩,脈細.再予理氣和胃,清中化濕.原方加白蔻仁(後下)3g 1999 年 11 月 29 日:脘宇痞脹隱痛緩解,時有噫氣,飲食喜溫,食生冷物 後腸鳴,大便偏爛 ,再予清中化濕,理氣和胃. 藿蘇梗各 10g 香附 10g 川連 3g炮姜 4g 法夏 10g 青陳皮各 6g 厚朴 5g 陳萊菔 英 12g 炒黃芩 6g 木香 5g 砂蔻仁(後下)各 3g 炒枳殼 6g 上方連續服用至 2000 年 5 月,於 2000 年 5 月 30 日複查胃鏡提示為慢性胃 炎. 按:首診用制香附,蘇葉,陳皮仿《局方》香蘇飲之意化濕暢中;更用藿, 朴,夏,連,芩祛中焦濕熱;陳萊菔英,廣木香祛濕化濁,理氣暢中;枳殼,佛 手,青皮疏達肝氣以和胃,故能很快獲效.三診時更仿半夏瀉心湯之意,加入辛 溫消痞之姜,因熱象不著,且病久邪入血分,乃舍乾薑而用炮姜,周師用藥匠心 獨運,於此可見一斑. 案 6:張某,女,61.初診日期:2000 年 6 月 9 日. 既往有慢性胃炎史,結腸炎史,膽囊已手術 10 年.目前胃脘偏左疼痛,食 後及空腹均有發作,泛吐酸水,大便日行 5~6 次,先干後稀,舌質紅隱紫,舌 苔淡黃薄膩,右側中後部大塊剝脫,脈細.濕熱內蘊,肝胃不和. 川連 4g 吳萸 2g 赤白芍各 12g 法夏 10g 藿蘇葉各 10g 炙草 3g 炒玄胡 10g 川 楝子10g 九香蟲 5g 炒淮葯 12g 竹茹 6g 大麥芽 10g 失笑散(包)10g 青陳皮各 6g 香附10g 2000 年 6 月 12 日:服用上藥胃脘疼痛反見加劇,大便爛溏,仍然日行 5~6 次,嘔吐黃色胃液,口苦,泛酸,舌苔中後部剝脫,舌質紅隱紫,脈細.濕熱內 蘊,肝胃不和. 黃連 4g 吳萸 2g 法夏 10g 藿蘇葉各 10g 炒玄胡 10g 赤白芍各 10g 炒懷葯 12g 炙草 3g 陳皮 6g 玫瑰花 5g 焦楂曲各 10g 焦白朮 10g 2000 年 6 月 16 日:胃痛不顯,泛酸減輕,口不苦,大便日行 5~6 次,呈 醬色,口中粘膩,舌苔淡薄黃膩,脈細,治守原法,原方加刺蝟皮 12g,厚朴 5g, 炒黃芩 10g. 按:病機雖為濕熱內蘊,肝胃不和,但前,後診用藥有異,效果截然不同. 首診以疏肝為主,癥狀反見加重,二診舍失笑散,金鈴子散,九香蟲等活血止痛 葯,參入焦楂曲,焦白朮,明顯收效,可見該患者以脾胃虛弱為主.案 7:張某,女,57.初診日期:2000 年 6 月 8日. 原有膽結石,已手術取石.近年脘腹疼痛不適,去年 12 月胃鏡查為十二指3腸球部炎症,出血,賁門息肉;當時已予激光治療息肉.目前覺上腹胃部疼痛, 饑飽均有發作,吐酸,有時噫氣,矢氣多,舌苔黃中後部稍膩,舌質暗隱紫,有 齒印,脈細滑.濕熱中阻,肝胃不和. 黃連 4g 吳萸 2g 白芍 10g 法夏 10g 香附 10g 玄胡 10g 川楝子 10g 炙烏賊骨 15g 蒲公英 12g 青陳皮各 6g 藿蘇梗各 10g 2000 年 6 月 15 日:脘痞痛脹已不明顯,時有噫氣,口苦,大便日二,三次, 量增多,質正常,舌苔黃中部稍厚,脈細滑.原方加厚朴 10g 黃芩 10g. 按:濕熱蘊於肝膽,疏泄功能失常,致肝胃失和,故予左金丸,蒲公英疏泄 肝膽濕熱,香附,金鈴子散,青皮疏肝,白芍柔肝,半夏,烏賊骨,陳皮,藿蘇 梗等和胃.二診時鑒於舌苔中部稍厚,故又增入厚朴,黃芩清熱祛濕. 案 8:杜某,男,60.初診日期:2000 年 4 月 14 日. 胃痛史十年余,胃鏡檢查三次,最近一次提示賁門炎,淺表性萎縮性胃炎伴 腸化,HP(+) 超:未見異常.近一月來胃部疼脹,發作時胸脘悶脹連及背

推薦閱讀:

消化不良,老是想吐怎麼辦啊?
吃它讓你的胃再也不擔心受傷
需要調理的胃——淺談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竇慢性重度淺表性胃炎伴輕度腸化,怎麼辦?
腸胃不好怎麼辦 消化不好大多都是這問題

TAG:治療 | 胃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