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納最全的古代詩歌意象(4):「器物類」
1、酒
⊙歡悅 得意 失意 愁苦
酒是古代文人日常生活及創作過程中是不可缺少的物品,從意氣風發的青春年少到窮途末路的暮年白頭,從禮儀威嚴的廟堂深宅到簡陋破舊的酒肆野舍,從久別重逢的欣喜到生死茫茫的送別,從觥籌交錯的宴請到清冷孤寂的獨酌。一杯淺淺的酒,承載多少人生的悲歡離合和喜怒哀樂。
(1)悲
例1:「置酒高堂,悲歌臨觴,人壽幾何,逝如朝霜。」(陸機《短歌行》)。
例2:「悠悠往事杯中物,赫赫時名扇外塵。」(戴叔倫)。
例3:「不堪身外悲前事,強向杯中覓舊春。」(李益)。表達歷經世事回首往昔的獨酌,凄涼感慨,恍然如夢。
(2)歡
例1:「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李白《將盡酒》)。把借酒澆愁寫得激情澎湃,具有大河奔流的氣勢和力量。
例2:「五陵年少金市東,爭鞍白馬度春風。落花踏盡游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李白)。這是青春時代少年遊俠的豪飲,俠氣干雲,放蕩無羈。
例3:「新豐美酒斗十千,咸陽遊俠多少年。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王維《少年行》),寫出了少年遊俠的昂揚意氣,富有浪漫主義氣息。
(3)離
例1:「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這兩句看似脫口而出的勸酒之辭,卻是作者強烈、深摯的惜別之情的集中映現。其中既有依依不捨的惜別之情,也有對友人處境與心態的深刻體察,同時還寓有前途珍重的懇切祝願。
例2:柳永的《雨霖鈴》是一首餞別之作,其中「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是千古傳誦的名句,表面上是在寫離人酒醒之後,看到岸邊蕭疏的楊柳,殘月在天,清光如水,更加觸發了離別的傷感。而其中的意蘊卻不止於此,它甚至使人聯想到,人生的許多痛苦在人的清醒之時,將會愈發感到痛苦,所以不如不醒。
(4)合
例1:「十載相逢酒一卮,故人才見便開顏。」(歐陽修《浣溪沙》)。
例2:「新豐主人新酒熟,舊客還歸舊堂宿」(儲光羲),
例3:「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陸遊)。相聚總是一種歡樂,人生喜相逢。酒在這時充分展現了相聚的心境。
(5)喜
例1:「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杜甫《聞官兵收河南河北》)。
例2:「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笑傲凌滄州」(李白),這是盛唐的美酒,酒香濃烈,洋溢著唐帝國雄健開朗、自信樂觀的民族豪情。
(6)樂
例1:「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余懷。」(杜甫《客至》)。例2:「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閑暇無事與朋友對飲,其樂也融融。
(7)哀
例1:「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以酒禦寒,而酒敵不過寒,借酒消愁,酒又不能解愁。此時的菊花滿地堆積,雖言其盛,卻已憔悴凋零,它隱含著生命將逝的悲哀。這種悲哀來自於作者所經歷的國破、家忘、夫死、獨守的苦難的人生經歷,表達了一種飽經憂患的絕望之情。
(8)愁
例1:「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李清照《醉花陰》)。李清照與趙明誠結婚後,趙一度「負笈遠遊」,重九飲酒賞菊,本是詩人雅興。如今,美酒無人共飲,好菊只能獨賞。不言其愁,但愁在其中,但這只是一種淡淡的憂傷,雖然,「人比黃花瘦」,但卻是既有對菊花的賞識,也有孤芳自賞的味道。因為她與丈夫的離別只是暫時的缺憾。
例2:「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
例3:「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
例4:「欲持一飄酒,遠慰風雨夕。」(韋應物《寄全椒山中道士》)。
例5:「羈旅長堪醉,相留畏曉鍾。」(戴叔倫《江鄉故人偶集客舍》)
酒,或清冽,或溫醇,到了詩中,都能把詩人的感情進行發酵,使喜愈喜,悲愈悲,愁愈愁,讀起來自然「酒不醉人人自醉了」。詩中有酒,酒中有詩。作者醉酒,誦者醉詩。鬱郁酒香溢滿濃濃詩意,穿越時空,縱揚千古。
2、船
⊙漂泊、自由
舟乘載了五味人生,盡顯眾生百態,舟中的無奈幾乎就是世上風風雨雨的一個縮影;舟是人生不稱意的仕子遨遊江湖,遠離喧囂紅塵的最終寄託;同時,舟也給詩人帶來成功到達彼岸的希望。逆水行舟的勞累與艱辛,順流而下的輕鬆與自由,徜徉水面的寧靜與空靈,都給人一種啟示和愉悅。因此舟也沉澱為一種美學意象——客帆遠水,秋月釣船,孤篷落日,野渡舟橫等以舟為中心的審美意象,歷來都是古典詩歌藝術中的典型象徵。在千百年的反覆歌吟中,舟成為一種特殊意義的詩學語詞。本文主要通過對唐詩舟意象的分析,從中折射出唐詩人的百態人生。
中國古典詩歌中用以表現「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飛蓬、孤雁等,「船」則是表現這種情感的最為常見的意象之一。一葉扁舟,天水茫茫,越發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見多異鄉風物,更易觸發無限的思緒。杜甫詩中的「船」意象出現得極為頻繁,表現漂泊之感也非常強烈: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漂漂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與「漂泊」之感相對,中國古典詩歌中「船」意象的另一典型內涵是「自由」。這種思想的淵源可以追溯到莊子,他說「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遊,泛若不系之舟,虛而遨遊者也。」他的思想雖然消極,但是對中國文人來說,「泛不系之舟」,卻成為頗具吸引力的人生理想:
(1)舟的漂泊意象
「出現在詩詞中的意象,首先必須是具體的物象,其次必須融入作者的主觀情意」②。舟如浮萍一樣,都是水上漂浮之物,行駛在茫茫的水面上,舟無所依持,行止無根這種特性正如那飄泊天涯的詩人,因此,詩人往往將自己人生情感以及在行舟中的感受融入舟中,於是舟便成了漂泊不定的象徵了。在唐詩人中,無論是求仕,還是漫遊,漂泊他鄉始終都是詩人的一個心病。如儘管李白生性豪邁,曾高吟「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客中作》,但對於一生漂泊詩人來說,思鄉之情、漂泊之感自是他多彩人生的一種況味。
例1:「秋浦猿夜愁,黃山堪白頭。青溪非隴水,翻作斷腸流。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何年是歸日,雨淚下孤舟」(《秋浦歌之二》)
李白一生主要時間都在漫遊,作者漂泊四方,不知何時才能回到故鄉,很多時候陪伴詩人的只有一葉孤舟,試問,詩人怎能不潸然淚下呢?可見,漂泊的徹骨之痛始終是作者的一塊心病。作者的刻骨銘心思鄉之情,沉痛的漂泊之感,一句「雨淚下孤舟」便表達的一覽無疑。作者在舟中漂泊天涯,命運與舟一般。
例2:「宛溪霜夜聽猿愁,去國常如不系舟。獨憐一雁飛南海,卻羨雙溪解北流。……」(《寄崔侍御》)
詩人的命運如不系之舟一樣,孤獨無所寄託,漂泊天涯,傷感之情久久回溯於詩人的心頭。因此,舟在李白的筆下已經不是簡簡單單的渡水的工具,而是凝結了詩人漂泊天涯的辛酸和刻骨的思鄉之情的生命之舟了。
而對唐朝另一個詩歌神話——杜甫來說。「在他一生的飄泊生涯中,舟對於他同樣是悲涼的,堪與屈原同調了。」
例3:「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代宗永泰元年(765年)正月,杜甫辭去嚴武暮府職務,四月嚴武卒,杜甫於五月帶領全家離開成都,乘舟南下,在途中寫下這首詩。此時作者傷老年多病,辭官飄零,孤獨無助,猶如黑夜的孤舟。
例4:在風浪險惡的江湖,在孤苦自傷的漂泊中,杜甫留下了哀傷古今的思鄉詩句「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秋興》。杜甫在異鄉過著居無定所的生活。他生命的最後一年半時間幾乎以舟為家。
例5:「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登岳陽樓》)
詩人年老多病,親朋零落,隻身飄泊,身系一舟。詩人感時傷懷,感嘆陪伴自己的只是一片孤舟,最後亦客死在由長沙到岳陽的一條破船上。詩人通過孤舟間接地向讀者傳遞、傾訴詩人在漂泊狀態中的心靈遭際與生命感悟。在孤舟上,逝世前作36韻長詩《風疾舟中伏枕書懷》。
例6:「扁舟泊雲島,倚悼念鄉國」白居易父親早逝,不得不為了生活而四處奔波,天涯漂泊。詩人站在舟上,望著故鄉的方向,淡淡的憂傷與秋江的暮色渾為一體,令人感到作者漂泊異鄉的惆悵和孤獨。
唐詩人現實的遭遇與舟的特性聯繫在一起,於是舟變成了漂泊的生命之舟。
例7:「暮行河堤上,四顧不見人。衰草際黃雲,感嘆愁我神。夜歸孤舟卧,展轉空及晨。謀計竟何就,嗟嗟世與身。」(韓愈《暮行河堤上》)
例8:「霜月明明雪復殘,孤舟夜泊使君灘。一聲鍾出遠山裡,暗想雪窗僧起寒。」(劉言史《冬日峽中旅泊》)
例9:「少年離本國,今去已成翁。客夢孤舟里,鄉山積水東。鰲沈崩巨岸,龍斗出遙空。學得中華語,將歸誰與同。」(顧非熊《送朴處士歸新羅》)
例10:「北風吹楚樹,此地獨先秋。何事屈原恨,不隨湘水流。涼天生片月,竟夕伴孤舟。一作南行客,無成空白頭。」(於武陵《夜泊湘江》)
例11:「陶潛政事千杯酒,張翰生涯一葉舟。」(韋莊《江邊吟》)
在無常的世事前,舟陪著孤獨的人,就這樣的飄流。伴隨著詩人的四處飄蕩、漫遊,行使過多少急流,多少險灘,避過了多少礁石、多少漩渦,而此時的舟已經不再是一個積極的朝著一個明確目的地進發,而是在江上孤獨徘徊,彷徨,遠離故地的詩人漂泊形象。一方舟留下了多少辛酸的淚水,留下了多少無奈,舟也成為詩人漂泊不定的象徵。詩人的飄泊之感,鄉思之情全都傾注在舟中。在唐代多少詩人或忙於生計或逃難之中,而不得不浪跡天涯,與舟船為伴,舟如其人。在茫茫的江水與陰雲之間,只有一隻孤舟在跋涉,在飄蕩,顯得那麼那樣孤單、渺小、無助。正是如此,詩人藉助舟這一意象來抒發自己風雨飄搖中流浪江海的悲涼心境。
(2)舟船的止泊意象,遠離塵世喧喧囂的寧靜、愉悅與自由
例1:「東西車馬塵,鞏洛與咸秦。山月夜行客,水煙朝渡人。樹涼風皓皓,灘淺石磷磷。會待功名就,扁舟寄此身。」(許渾《早發壽安次永壽渡》)
例2:「功成名著扁舟去,愁睹前題罩碧紗」(李洞《和曹監春晴見寄》)
例3:「誰解乘舟尋范蠡,五湖煙水獨忘機。」(溫庭筠《利州南渡》)
例4:「一丈夫兮一丈夫,千生氣志是良圖。請君看取百年事,業就扁舟泛五湖」(李泌《長歌行》)
例5:「功名若及鴟夷子,必擬將舟泛洞庭。」曹鄴
例6:「還須待致昇平了,即往扁舟放五湖。「(陸龜蒙《和襲美新秋即事次韻三首》)
(3)舟的愁緒意象
唐代的人們,老老少少都在奔波,在馬背上,也在舟船上。為了功名,為了還鄉,為了告別和為了聚會,更為了山山水水本身。誰能統計出唐詩中有多少首是在渡口和舟中寫成的呢?舟船是一種交通工具,它送往迎來,自然與人的離別息息相關。小小扁舟,常常把生活在一起的親朋故友隔離開來,從此天各一方,因而,無論是辭親遠別的行人,還是居家守地的送行者,往往一見到舟船便離愁頓起,憂思難禁。朋友的遠別令他們無限牽掛,他們擔憂著行人的旅程行宿。
例1:「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詩人假託問舟,實則寄託著詩人對友人的無比擔憂。
例2:「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朋友看不見了,舟也看不見了,只有隱隱約約的一點孤帆。豪邁萬千的詩人此刻也有輕愁淡緒。
例3:「看君孤舟去,且欲歌垂綸」王昌齡《送韋十二兵曹》蘊涵著作者對友人的無限擔憂和不舍。
例4:「莫聽聲聲催去悼,桃花淺處不勝舟」(王之渙《宴詞》)儘管添愁助恨的悼聲緊緊催促,還是不要理它吧,要不越來越來的離愁別恨一齊載到舟上,舟就會過重,就怕這桃花溪太淺載不動這滿船的離愁啊!這時的舟,就如李清照筆下的「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武陵春》一樣,成了離別愁緒的一種寄託。
一方舟楫承載了多少人間悲歡離合的故事,天下多少人在的渡口執手離別,而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在一方小舟中完成的,送別的人看著友人、親人那一方小舟,而留下難捨的淚水,於是舟就有了許許多多的情感寄託,也就寄託了萬萬千千的情感,並讓這許多的情感和許多寄託活化與詩化。漂逝的孤舟喚起了他們的愁思,只好把滿腔別意曲在胸中。
例5:「丹陽郭里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嚴維《丹陽送韋參軍》行舟表明友人將從水路離去,此時,種種離情,萬船愁緒,一起湧上詩人的心頭。舟帶走了依依不捨的友人,留下的只有詩人的嘆息,詩人的淡淡的哀愁。
例6:今朝一杯酒,明日千里人。從此孤舟去,悠悠天海春。(劉禹錫《送華陰尉張苕赴邕府使幕》)
例7:「千里隔煙波,孤舟宿何處。遙思耿不眠,淮南夜風雨。」(裴夷直《揚州寄諸子 》)
例8:「拜省期將近,孤舟促去程。」(朱慶餘《送盛長史》)
例9:「吳僧誦經罷,敗衲倚蒲團。鍾韻花猶斂,樓陰月向殘。晴山開殿響,秋水捲簾寒。獨恨孤舟去,千灘復萬灘」 (許渾《晨別翛然上人》)
例10:「別筵欲盡秋,一醉海西樓。夜雨寒潮水,孤燈萬里舟。酒飛鸚鵡重,歌送鷓鴣愁。惆悵三年客,難期此處游。」(李群玉《廣江驛餞筵留別》)
例11:「此別天涯遠,孤舟泛海中。夜行常認火,帆去每因風。蠻國人多富,炎方語不同。雁飛難度嶺,書信若為通。」(賈島《送人南遊》)
例12:「黯黯閉宮殿,霏霏蔭薜蘿。曉峰眉上色,春水臉前波。古樹芳菲盡,扁舟離恨多。一叢斑竹夜,環佩響如何。」(溫庭筠《巫山神女廟》)
舟是渡水工具,送往迎來,這就容易引起送別的人愁思,於是舟在詩中便成為一種愁緒的載體,面對舟,多少詩人生髮出無盡的憂思。特別是漂泊他鄉的遊子,常常借舟抒情,寄寓自己濃濃的鄉愁,鬱郁的愁緒。
例13: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孟浩然《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
例14:明月滿深浦,愁人卧孤舟。(白居易《將之饒州,江浦夜泊》)
例15:「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張繼《楓橋夜泊》)
月落、霜、江楓、漁火,詩人看著這些景物,愁緒滿懷,難以成眠,一句「夜半鐘聲到客船」便知道作者此時是羈旅在外,周圍的景物也便染成了詩人的愁緒,詩人獨卧舟中,凄冷的鐘聲敲擊著詩人的滿懷愁緒的心。此時的舟中人是何感覺呢?客心如舟,舟在漂泊。更兼風吹雨打,聲聲重重點點滴滴的敲擊。籠罩了天地也籠罩了人間的這些客人。
(4)舟的「橋樑」意象,表達理想與志向
水對於人類來說是一種阻隔,如果沒有舟,茫茫的水域將永遠寂寞冷清,彼岸永遠遙不可及,人類便超越不出世代蟄居的陸地,而舟對水這種自然的挑戰,使荒涼的水面撒滿了人類的阻足跡與聲音。舟作為一種交通工具,可以絕河渡水,有了舟人類邊可以藉助它達到彼岸,舟是橋樑是路一一種超越。連接起此岸和彼岸,於是舟便成了連接現實與理想的一座橋樑。唐朝偉大詩人李白一生渴望自由地實現他建功立業的人生理想,實現「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的人生理想」但「盛唐士人積極入世而弘揚自我精神,在實踐中並沒有取得理想的結果。歷史喚起士人的追求,給予他們的滿足卻極為有限。」人們在現實中得不到的,常常會通過想像來補償。現實既不能滿足李白的自由要求,他就常把希望寄托在超現實的理想境界中,在他的詩中,「天」意象自然就成為現實之外的一個自由世界,而舟又常成為他到達理想境界的媒介和工具。
例1:「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之二》月意象的明麗將一切意象映照得明麗剔透,詩人借舟意象的溝通功能和酒意象的生幻造境功能,達到了他理想中的自由境界「天」之中了。
例2:「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作者孟浩然心情無限孤寂,空有才能而政治抱負不能實現,世上無處尋覓知音。迫切希望能得到伯樂的推舉,「欲濟無舟楫」此時的舟已經不是一般的交通工具了,詩人藉助舟這種橋樑意象,委婉道出了自己的懷才不遇。
例3:李白在《行路難三首(其一)》寫到「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此詩是作者被變相攆出長安時所作。詩人在茫然中想到兩位開始在政治上並不順利,而最後終於成為大人物,呂尚九十九歲在潘溪釣魚,得文王遇;另一位是伊尹,在受湯俜前曾夢見自己乘舟繞日月而過。此時李白並沒有消沉,而是要繼續追求,乘舟夢日邊,意即是有朝能夠有所作為,作者最後還唱出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作者仍然相信總有一天會乘風破浪,掛上風帆,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
3、笛聲
(1)遊子思鄉,歸心似箭。
例1:李白《春夜洛城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借滿城飄蕩、無處不在的笛聲傳萬千遊子飄泊天涯、思念故園的殷殷情懷。
(2)徵人思鄉,嗟怨連連。
例2:王之渙千古名篇《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借羌管悠悠,抒萬千感慨。
例3:邊塞詩人李益的《從軍北征》:「天山雪後海風寒,橫笛遍吹《行路難》。磧里徵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更是將戍邊將士的荒寒苦怨、思家念親之情渲染得格外悲壯動人。
4、吳鉤
泛指寶刀、利劍。例如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通過看吳鉤,拍欄杆,表達了自己意欲報效祖國,建功立業,而又無人領會的失意情懷。
5、琴瑟
(1)比喻夫婦感情和諧,亦作「瑟琴」。《詩·周南·關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誼。陳子昂《春夜別友人詩》:「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出川。」
6、燈
⊙(1)溫暖、美好、團圓、希望、向上、親切
例1:《詩經·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鸞聲將將。夜如何其,夜未艾,庭燎晰晰!君子至止,鸞聲噦噦。夜如何其,夜向晨,庭燎有輝!君子至止,言觀其旂。」
這段中古老的吟唱,在宗教與政治的威嚴中表現著人類對光與火的原始膜拜。
例2:戴叔倫《除夜宿石頭驛》「旅館誰相問?寒燈獨可親。」
例3:王維《過盧四員外宅看飯僧共題七韻》
「不須愁日暮,自有一燈燃。」
例4:「人生不相間,動如參與商。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杜甫《贈衛八處士》)
例5:「惟憐一燈影,萬里眼中明。」(錢起《送僧歸日本》)
例6:「終宵處幽室,華燈光燦爛。」(韓愈《江漢答孟郊》)
例7:「綠樹深深處,長明焰焰燈。」(齊己《書古寺僧房》)
例8:「閑窗畔,停燈向曉,抱影無眠。」(柳永《戚氏》)
例9:「秋晚蒓鱸江上,夜深兒女燈前。」(辛棄疾《木蘭花慢》)
例10:「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青玉案》)
例11:「記當日,門掩梨花,剪燈深夜語。」(史達祖《綺羅香》)
⊙(2)孤獨、凄涼、愁苦、哀傷、凄婉、慘淡
例1:「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腔長嘆。」(李白《長相思》)
例2:「耿耿殘燈背壁影,蕭蕭暗雨打窗聲」。(白居易《上陽白髮人》)
例3:「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白居易《長恨歌》)
例4:「寒燈思舊事,斷雁警愁眼。」(杜牧《旅宿》)
例5:「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司空曙《喜外弟盧綸見宿》)
例6:「孤燈聞楚角,殘月下章台。」(韋莊《章台夜思》)
例7:「更深人去寂靜,但照壁、孤燈相映。」(周邦彥《關河令》)
例8:「竟日微吟長短句,簾影燈昏,心寄胡琴語。」(賀鑄《蝶戀花》)
例9:「滿懷幽恨,數點寒燈,幾聲歸雁。」(張倫《燭影搖紅》)
例10:「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
7、珍珠:美麗 無瑕
8、簪纓 (冠):官位 名望
9、搗衣砧:婦女對丈夫的思念。
推薦閱讀:
※推薦一本介紹中國古代服飾髮飾穿戴裝束等等最好帶插圖的書?
※古風到底是什麼?是一種流派還是意境,或是現代人對古代文化的愛好?
※凝霜寒雪楚江南!
※古代有哪些記譜方式?流傳至今的有哪些?
※農耕文化是如何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