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數論
創始祖師名師派別斗數論斗數問答斗 數 論曆數之興,其來尚矣。重黎是司,容成斯紀。推步天象,消息母子。五勝輪環,三正互起。孟陬貞歲,疇人順軌。敬授之方,履端為美。
日月運行
文曜麗乎天,其動者有七,日月五星是也。日者,陽精之宗;月者,陰精之宗;五星,五行之精。眾星列布,體生於地,精成於天,列居錯峙,各有所屬,在野象物,在朝象官,在人象事。其以神著有五列焉,是有三十五名:一居中央,謂之北斗;四佈於方各七,為二十八舍;日月運行,歷示吉凶也。紫微斗數之所以為紫微斗數,必定與三垣二十八宿有關。要演繹紫微斗數,非得先說明三垣二十八宿不可。據《漢書·天文志》中記載說:「經星常宿中外官凡一百一十八名,積數七百八十三星。」張衡所著《靈憲》中云:「中外之官常名者百有二十四,可名者三百二十,為星兩千五百,而海人之占未存焉。」春秋戰國時代,甘德、石申、巫咸等,編撰成 283 星官 1464 顆恆星的星表,並繪製成星圖,各自建立了自己的星官體系。西漢司馬遷《史記》中「天官書」詳細記述了當時把星空分為中官,東官,西官,南官和北官五個天區的情況 。晉、隋、唐繼承並加以發展,此後歷代沿用達千年之久,這其中最重要的星官,是三垣、二十八宿,其次要的成為輔星。紫微斗數的運算公式原由三垣、二十八宿,可從命盤排列的基本原理得知,列如:以天赤道之二十八宿星位定平面以布人事十二宮,以天頂三垣及周天二十八宿為時空布南北星系,度人事變化。其中,再以日、月星轉,五行運動,悠然的演繹以中宮帝座為主的星斗數術。在紫微斗數界中,神仙宗師陳摶常被提起,不外乎是為了誰是紫斗師祖!此外被提起的人物還有南宗五祖之白玉蟾,唐朝國師楊救貧筠松之徒孫吳景鶯,江西良知學宗師羅洪先及晚唐的革命神仙呂洞賓。據北宋司馬光溫國公編撰,楊救貧至吳景鶯一系乃是經過曾文辿、陳摶、吳誠方至吳景鶯,而白玉蟾之一系應由北宋丹道人物張紫陽、石泰、薛道光、陳楠而來。據文獻記載,陳楠死後,白玉蟾遊歷諸山,紫微斗數是否在他游經華山時得到,仰或是革命神仙呂洞賓所傳,就無法考證了。不過依據紫微斗數全集中所述,紫微斗數全集著者為大宋華山 希夷 陳圖南,增者為隱逸 玉蟾 白先生,校者十八代孫瞭然,再依據紫微斗數全書中羅洪先序文:「繼述之道安在哉?請志予言,以弁是書之首。時陳子去希夷公一十八代,諱道號瞭然。」來看,紫微斗數之術應由「瞭然」轉播,以致花落誰家,誰家即可以各法演繹,之後各立門派也無可厚非。至於明代學者羅洪先,依紫微斗數全書中之序文,充其量,也只為斗數作註解罷了。由於紫微斗數的身份未明,導致議論紛紛,從而引發許多方面爭執,如『不依五星要過節』還是『不依五星,要過節』;『紫微斗數』是蛻變自『果老星宗』;『紫微斗數』所用的星曜,則不過是「虛星」而已;《紫微斗數全書》這本書的論調能保證是完全無誤嗎?由爾而爾:「不管黑貓、白貓,能抓老鼠的就是好貓,意即不管哪一門派,只要算得准就是正確的「之說!真是道已遠矣,悲哉!究竟誰是紫微斗數的始者?我們不妨由紫微斗數的思想概念及運算方式中去理解,並可作為互相探討啟發。然而,要理解紫微斗數的思想運算方式,是乎與辨別誰是紫微斗數的始者一樣,有其一定的難度!不過,無論如何,紫微斗數肯定與外星人無關也!休哉!中國的術數以《易經》為基礎理論,源遠流傳。據史書記載,漢朝的司馬季主、嚴君平都是轟動一時的算命高手。漢代哲學家、文學家王充在《論衡》一書中談及命理的篇章有:《命祿第三》、《氣壽第四》、《幸偶第五》、《命義第六》、《無形第七》、《吉驗第九》、《偶會第十》、《初稟第十二》、《氣勢第十四》等九篇。這些篇章,肯定天命的必然存在,並且在命理奧秘的探知上,也作了某些方法上的啟發性論證。三國時代的管輅、晉代的郭璞,以及南北朝的陶雲景都是以善於算命而名傳百世。但有關他們的算命理論和著作,至今已不可復見,留下來的僅是傳說而已。晉代葛洪《抱朴子內篇·辨問》引《玉鈐經》的說法,認為人的一生吉凶,早在父母交合,得妊之初就已定下來,其原因在於天上上的值日星宿。唐代算命術飛速發展,並且正式確立體系,基中起關鍵核心作用的有李虛中、僧一行、桑道茂等人。紫微斗數作為中國傳統的算命術,想必然與《易經》脫離不了關係。因此,我們會以《易經》的文化思想來論證斗數。紫微斗數運算的基本原則是先肯定生年、生月、生日、生時,定命盤宮干,然後安身命宮,布人事十二宮,用六十甲子五行納音起五行局,再定紫微星系,安天府星系及布其它諸星。命盤決定後,剩下的問題,就只有解釋而已,而如何正確解釋,並不是這裡的研究重點了。地球繞太陽公轉在紫微斗數的運算基礎中,常被斗數科技派提出來討論,我們來看看太陽的天文科技:
1日地距離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是橢圓形的,太陽位於橢圓兩焦點中的一個。發自太陽到達地球表面的能量與日地間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因此,一個準確的日地距離值就變得十分重要了。一天文單位=1.496×108km 或者,更準確地講等於149597890±500km。日地距離的最小值(或稱近日點)為0.983天文單位,其日期大約在1月3日;而其最大值(或稱遠日點)為1.017天文單位,日期大約在7月4日。2太陽赤緯角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稱黃道面,而地球的自轉軸稱極軸。極軸與黃道面不是垂直相交,而是呈66.5°角,並且這個角度在公轉中始終維持不變。正是由於這一原因 ,形成了每日中午時刻太陽高度的不同,以及隨之而來的四季的變遷。太陽高度的變化可以從圖中形象地看到。圖中日地中心的連線與赤道面間的夾角每天(實際上是每一瞬間)均處在變化之中,這個角度稱為太陽赤緯角。它在春分和秋分時刻等於零,而在夏至和冬至時刻有極值,分別為正負23.442°。3時差真正的太陽在黃道上的運動不是勻速的,而是時快時慢,因此,真太陽日的長短也就各不相同。但人們的實際生活需要一種均勻不變的時間單位,這就需要尋找一個假想的太陽,它以均勻的速度在運行。這個假想的太陽就稱為平太陽,其周日的持續時間稱平太陽日,由此而來的小時稱為平太陽時。平太陽時是基本均勻的時間計量系統,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由於平太陽是假想的,因而無法實際觀測它,但它可以間接地從真太陽時求得,反之,也可以由平太陽時來求真太陽時。由於真太陽的周年視運動是不均勻的,因此,時差也隨時都在變化著,但與地點無關,一年當中有4次為零,並有4次達到極大。一般書籍中給出的公式存在以下的通病:對平年和閏年不加區分,一方面,這對閏年就不好處理,另一方面,閏年的影響有累計效應,會逐步增長。即使是從當年天文年曆查到的數值,也是格林尼治經度處0點時刻的數值,而我們所需要的數值,會因所在地點的地理經度以及具體時刻與表值有異而不同。具體地講,一般要進行如下三項訂正:年度訂正:除非我們只用當年的天文年曆值,此外均需使用此項訂正,引入此項訂正的原因就是一回歸年的實際長度不是365日,而是365.2422日,但日曆上只有整日,不可能有小數日。經度訂正:即使我們查閱的是當年的天文年曆,也需此項訂正。時刻訂正:要求同前一項。即使在格林尼治當地,不同時刻也需加以訂正。在北回歸線上,夏至日的中午時刻的太陽高度不等於90°,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夏至不僅有日期,還有時刻,很難遇到夏至時刻在正午是12時的。在計算日落時的方位角時,由於。。。形式也有所變化。。。像以上這樣的知識,應是專業科學知識,況且,我們還未論及科學宇宙理論如地球軸所引發的歲差變化;牛頓的萬有引力是如何影響恆星與行星向地球所發出的大量能量;愛因斯坦相對論的三次元空間,四次元空間與斗數三方四正的關係;物理學海森堡測不凖原理等等。測不凖原理。。。清代舒位云:「未有神仙不讀書」。懂得現代天文科技的博士們對中國神仙方技有興趣,可說是一種榮幸,不過,若是想以博士取代「道」士,還需再下一方工夫耶!科學只在解釋物理方面有效,至於更高層次的宇宙本體,人生道德辯證,只有靠哲學的探討,屬形而上學範疇,乃科學所不能及者。紫微斗數的命盤十二宮是依據四象二十八星宿排列。二十八宿,環天一周,位置正好是日、月、五星運行經過的地方,月球繞地公轉的周期是27天多,一天約經過一宿。所以二十八宿就不僅僅是星空區划了,它還成為制訂曆法的根據。為了觀測日、月、五星的位置和運動,二十八宿的四宮(即四象),每宮各分三次,即依十二次。十二次的名稱依次是:星紀、玄枵、(女取)訾、降婁、大梁、實沉、鶉首、鶉火、鶉尾、壽星、大火、析木。季節的變化和太陽所處的位置有關,星象在四季中出沒早晚的變化,反映著太陽在天空上的運動,但直接測定太陽的位置又難於辦到,於是古人想出了間接辦法,即由月球所處的星象位置去推算太陽所處的位置。英國李瑟約博士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評論道:現在無疑已經證實,中國古代的天文學,在邏輯性和實用性方面決不遜於埃及、希臘以及較晚的歐洲天文學,然而它卻是以大不相同的思想體系為基礎的。二十八宿的界限一經劃定,不論星群離開赤道的遠近如何,中國人都能夠知道它們的準確位置。甚至當星群在地平線以下時,只要觀測和它們聯繫在一起的正在頭頂的拱極星,就可知道了。當討論到星宿和「納沙特拉」(古代印度天文學中沿黃道分布的星群)的起源時,他簡潔地指明了印度和中國情形的不同並斷言:「有關印度『納沙特拉』產生的文獻證據還沒有找到。」為了進一步理解天文學思想的交流,李約瑟試圖詳細地了解印度的「納沙特拉」系統與中國二十八宿位置上的差異。根據他的研究,中國的二十八宿距星中,只有九個與印度「納沙特拉」中的聯絡星相同;其他的十一個,雖然與印度的在同一個星 座中,卻沒有一個距星與之相同;至於另外八個距星,甚至與印度的不在同一個星座中,這八個中的兩個就是織女星和牽牛星。他還發現,在印度的「納沙特拉」系統中星的分布要比中國宿的分布分散一些。要以西方專家來解釋古代東方神仙道士專業知識的可信度,是有點悲哀,難怪李瑟約博士需要憧景中國的「道家道士」,在日後能指引人類對世界作出重要的貢獻。據考古發現,迄今中國最早的契刻符號出現於距今約8000年的斐李崗文化墓葬中,最早的數字卦刻符是距今約6000~5500年之間在江蘇海安青墩出土發現的,漢字大規模創立約在2000餘年後的商代,這就是甲骨文。此時漢字的結構即造字方法上,已經是「六書」具備了,因此,上古文化也得以保存下來。1987年,在河南濮陽西水坡發現6000年前仰韶文化早期大型墓葬,其中有用蚌殼砌成的青龍、白虎方點陣圖象的古天文圖,即龍虎蚌圖,這是有關廿八宿早在6000年前就被認知的事實及遺迹。其實,廿八宿的意義並不只是在天文學上,它對《易經》及其中華文明的起源起著記時的作用,青龍、白虎天文圖的發現,表明陰陽五行說那時已經被古人所掌握了。中國在春秋時期,占星術盛行,占星家們創「上天變異,州國受殃」的說法,以天空中出現的星象變化來占卜各個地方人世間的吉、凶、禍、福。為此目的,將地上的州、國與星空的區域互相匹配對應,稱為分野。《周禮》中所記「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觀妖祥」,就是按照分野來預卜各地吉凶。天區有十二次和二十八宿等不同的劃分法,所以分野也有不同的對應方式。除此以外,州、國又因時代不同而有變化,所以不同時代的分野也不盡相同。唐五代占卜中,涉及的占卜術種類繁雜,其歸納共有龜卜、易占、五兆和雜占卜等四種類型。其中,雜占卜又包括陰陽雜記、占夢相宅、九宮五緯等。除六壬式「士庶通用之」外,《唐律疏議》明確規定:「諸玄象器物、天文圖書、讖書、兵書、七曜歷、太一、雷公式,私家不得有」。敦煌文書中保留了許多唐五代的占卜文獻,其中唯一一件明確標有《陰陽書》的卷子,講得也是「葬事」的時日選擇。例如說「十月」「壬寅日、金、平、地下壬申」,「此日葬及殯埋,神靈安寧,宜子孫,啟殯發故大吉。角徵二姓用之,被劫賊,大凶。」《舊唐書·呂才傳》中有「敘宅經」一篇,並提到了《五姓宅經》。敦煌文書中《宅經》卷子也不少,其中提到名稱的有《李淳風宅經》、《呂才宅經》等二十四家《宅經》,也包括有《五姓宅經》。唐五代算命占卜術的發展,有大家熟知的楊筠松,李虛中。韓愈為李虛中作墓志銘說:「以人之始生年月日所直日辰支幹,相生勝衰死王相,斟酌推人壽夭貴賤利不利,輒先處其年時,百不失一二」。因此後人多以李虛中為算命術的鼻祖。 此外,用星命術,即用七曜、五星、十二宮等來占人命運的占卜書,在唐五代也出現了。據考證,黃道十二宮在隋代已傳入中國,後來被用於占卜。敦煌文書中有「推五星行度宮宿善惡」等的卷子,其中提到有「天秤宮」「雙女宮」等,是當時星命術已開始流行的有力見證。這一事例還說明唐五代占卜術的特點之一是其中具有顯著的外來因素。又比如風水術中的形勢一派,其經典著作《撼龍經》、《疑龍經》、《辨龍經》等,作者據說是唐末五代的楊筠松。因而楊筠松也被後人尊為風水術的宗師。雖然我們不能確證上述三龍經就是楊筠松寫的,但從敦煌文書中有關內容看,講究地形地脈的文書已有很多,足證晚唐五代確是風水術中形勢派的發韌期。萌芽於唐五代的三命術、星命術和風水術,到宋以後就發展的蔚為大觀了。在紫微斗數界中,我們常聽人們論說『不依五星要過節』和『何用琴堂講五星』,這二句子中的『五星』,就是萌芽於唐代的五星命造星命術。玄武門之變發生在武德九年六月,唐太宗禁「雜占卜」的詔書發佈於三個月後的武德九年九月;武則天禁斷相書,在載初元年六月,三個月後的九月,她就改「載初」為「天授」、改「唐」為「周」,正式當了皇帝;而宋太宗在開寶九年十月即位,十二月改元為太平興國元年。在「燭光斧影」之後,發布《禁天文相術六壬遁甲三命及陰陽書詔》。在唐朝,私習天文星算、太一雷公等,在《唐律》規定的懲罰是「徒二年」,到唐代宗大曆三年重申時依然如此。但是到了宋太宗的詔書中,這一懲罰變成違犯者「悉斬」。到宋真宗景德三年《禁天文兵書詔》說:「應元(玄)象器物、天文星算、相術圖書、七曜歷、太乙雷公式、六壬遁甲、兵書、先諸家歷算等,不得存留及衷私傳習。有者限一月陳首納官,釋其罪。令官吏當面焚毀訖奏。限滿不首,隱藏違犯,併當處死。內有私為誑惑、言及災異、情理重者,當行處斬。」如此嚴厲的罰處措施,並沒有限制住占卜術的發展。占卜術在宋代仍然盛行並變得日益繁複。這說明占卜的價值,在中上流社會能用之明察秋毫,在底層百姓能用以謀取生機。但是,非常可惜的!用行下之器揭示行上之道,並不等於用行上之道解釋行下之器。正所謂:」道之道,非常道。」萬事皆於有無之間!據文獻記錄,在唐之前,周天是以歲星沿赤道劃分為十二等份分十二宮,從東向西以十二支名稱來表示,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當星宿在南中天的時候,十
二辰與地平方位中的十二支也正好對應,稱為十二次,而唐代 另有以太陽黃道劃分的十二宮。十二次與十二宮在應用上相似而非完全相同,」十二次「表示歲星位置而「十二宮」表示太陽位置,所以各自的起始點也不一。三垣是北極周圍的天空星象,分為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三個區域。其中紫微垣最大,是三垣的中垣,居於北天中央,所以又稱中宮,或紫微宮。紫微宮即皇宮的意思,它象徵人間帝王的宮殿在天上的位置,各星多數以皇室人員和事物命名。它以北極為中樞,東、西兩藩共十五顆星。兩弓相合,環抱成垣。整個紫微垣據宋皇佑年間的觀測記錄,共合37個星座,附座2個,正星163顆,增星181顆。它的天區大致相當於現今國際通用的小熊、大熊、天龍、獵犬、牧夫、武仙、仙王、仙后、英仙、鹿豹等星座。北斗七星就位於紫微垣中,它象徵皇帝外出乘坐的御車。北斗七星包括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說的就是這北斗
七星。《河圖帝覽嬉》曰:「斗七星,富貴之官也;其旁二星,主爵祿;其中一星,主壽夭。」「斗主歲時豐歉。」《尚書緯》說:「七星在人為七瑞。北斗居天之中,當崑崙之上,運轉所指,隨二十四氣,正十二辰,建十二月,又州國分野、年命,莫不政之,故為七政。」《宋史天文志》曰:「北斗七星在太微北,杓攜龍角,衡殷南斗,魁枕參首,是為帝車,運於中央,臨制四海,以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紀,乃七政之樞機,陰陽之元本也。魁第一星曰天樞,正星,主天。又曰樞為天,主陽德,天子象。其分為秦,《漢志》主徐州。《天象占》曰:「天子不恭宗廟,不敬鬼神,則不明,變色。」二曰璇,法星,主地。又曰璇為地,主陰刑,女主象。其分為楚,《漢志》主益州。《天象占》曰:「若廣營宮室,妄鑿山陵,則不明,變色。」三曰璣,為人,主火,為令星,主中禍。其分為梁,《漢志》主冀州。若王者不恤民,驟征役,則不明,變色。四曰權,為時,主水,為伐星,主天理,伐無道。其分為吳,《漢志》主荊州。若號令不順四時,則不明,變色。五曰玉衡,為音,主土,為殺星,主中央,助四方,殺有罪。其分為燕,《漢志》主兗州。若廢正樂,務淫聲,則不明,變色。六曰闓陽,為律,主木,為危星,主天倉、五穀。其分為趙,《漢志》主揚州。若不勸農桑,峻刑法,退賢能,則不明,變色。七曰搖光,為星,主金,為部星,為應星,主兵。其分為齊,《漢志》主豫州。王者聚金寶,不修德,則不明,變色。又曰一至四為魁,魁為璇璣;五至七為杓,杓為玉衡:是為七政,星明其國昌。第八曰弼星,在第七星右,不見,《漢志》主幽州。第九曰輔星,在第六星左,常見,《漢志》主并州。《晉志》,輔星傅乎闓陽,所以佐鬥成功,丞相之象也。其色在春青黃,在夏赤黃,秋為白黃,冬為黑黃。變常則國有兵殃,明則臣強。斗旁欲多星則安,斗中星少則人恐。太陰犯之,為兵、喪、大赦。白暈貫三星,王者惡之。星孛於北斗,主危。彗星犯,為易主。流星犯。主客兵。客星犯,為兵。五星犯之,國亂易主。按:北斗與輔星為八,而《漢志》雲九星,武密及楊維德皆採用之。《史記索隱》云:「北斗星間相去各九千里。其二陰星不見者,相去八千里。」而丹元子《步天歌》亦云九星,《漢書》必有所本矣。「《史記 天官書》曰:「北斗七星,所謂「旋、璣、玉衡以齊七政」。杓攜龍角,衡殷南斗,魁枕參首。用昏建者杓;杓,自華以西南。夜半建者衡;衡,殷中州河、濟之閒。平旦建者魁;魁,海岱以東北也。斗為帝車,運於中央,臨制四鄉。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紀,皆繫於斗。」太微垣在紫微垣的西南方,太微是朝廷政府的意思,因此太微垣中的各星大多以朝廷中的官員和場所來命名。天市垣在紫微垣的東南方,太微垣的東邊,是三垣中的下垣。它是天上的都市,指皇帝率領諸候在瀏覽各地的場景。因此,這個垣中的星名均以與皇帝有關的人員,各諸候國的地名以及某些貨市的名稱來命名。
由於宋孺的參與,易占卜術因而不斷地複雜化,以至脫離民間,成為上層知識階級的學問。所以晁公武在《郡齋讀書志》中說:「自古術數之學多矣。言五行則本《洪範》,言卜筮則本《周易》。近時兩者之學殆絕,而最盛於世者:葬書、相術、五星、祿命、六壬、遁甲、星禽而已」。我們知道,紫微斗數是以中宮帝座之帝星為主的星斗數術,我們提過,占星術以天區十二次分野來占卜各個地方人世間的吉、凶、禍、福。周天以十二等份分十二宮,從東向西以十二支名稱來表示,紫微斗數以十二宮之十二地支來定十二宮位,就能概括中宮三垣,演繹人事規範。紫微斗數的命盤,從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以方形分十二宮位,以象天圓地方,圓代表時間,方代表空間。有言道:伏犧氏畫四象,立四偶,以定群物發生門,而後立四正。說卦傳曰:「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陳摶的《帝出震圖》(見下圖)
希夷曰:「正位稱方,故震東、離南、兌西、坎北。四維言位,故艮東北、巽東南、乾西北、坤西南。坤獨稱地者,蓋八方皆統於地也。兌言『正秋』亦不言方位者,舉正秋則四方之主時為四正,類可見矣。離稱『相見』,以萬物皆見於此也。兌稱『說言』者,以正秋非萬物所說之時,惟以兌體為澤者,物之所說而不取其時焉。艮稱『成言』者,以艮之體終止萬物,無生成之義,今以生成初言者,以艮連於寅也,故特言之。坤加『致』字者,以其致用於乾也。觸類皆然。」紫微斗數命盤以四邊形為格式,以十二宮布諸星論人命,其涵融了《易經》象術的思維法則。在紫微斗數『起例歌訣總括』中,我們可以看到以下這些句子:希夷仰觀天上星,作為斗數推人命,不依五星要過節,只論年月日時生。先安身命次定局,紫微天府布諸星。。。此是希夷真口訣,學者需當仔細精,後具星圖並論斷,其中部訣最分明,若能依此推人命,何用琴堂講五星?我們知道,年月日是沒有直接關係!年和季節有關,季節和溫度有關,溫度和太陽照射角度有關,太陽照射角度和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有關。歸根到底,年就是地球在公轉軌道上轉一整圈的時間。月和月亮圓缺有關,圓缺一次和月亮圍繞地球轉動一整圈的時間相同。日是地球自轉一圈的時間。所以年月日之間並沒有什麼整數關係。如果一定要用日為單位,一個月應該是三十日左右,一年則應該是三百六十五日再加上六小時左右。同樣,一年也不是正好十二個月,總要多出十來天的零頭。因此,我們有以太陽為主的太陽曆,規定一般年份三百六十五天,閏以日計,閏年為三百六十六天 。我們有以月為主的太陰曆,規定二十九天或三十天為一個月,一般年份三百五十四天,閏以月計,閏年為十三個月,加三十天。太陰曆一個月的長度和月亮的變化周期非常相符合。農曆本質上是太陰曆,所以每月十五的時候月亮是圓的。一日一周天,一年一周天,是地繞太陽運行之數。一月一周天,是月亮繞地運行之數。紫微斗數界對年、月、日沒有直接的意見,但對」時「就有所爭論,因為」時「決定了『節氣』及『早晚子時』的作用。我們知道,太歲紀年會產生所謂的「超辰」現象,因歲星(木星)實際約11.86年而不是整整12年,繞天運行一周,歲星的實際位置將超過理想計算位置一次,此即所謂「歲星超宮」 或「太歲超辰」。例如:漢王劉邦元年(前206年,乙未),《漢書·律曆志》云:「歲在大棣(鶉首),名曰敦牂,太歲在午。」太歲紀年比干支紀年落後一年。又如:秦王政八年(前239年,壬戌),《呂氏春秋·序意》云:「維秦八年,歲在涒灘 。」涒灘,太歲在申。太歲紀年比干支紀年落後二年。我們也知道,在唐之前,周天是以歲星沿赤道劃分為十二等份分十二宮,用以觀測『五星』的行蹤,並定曆法,唐代改用太陽黃道曆法,以致占星之術要計算出五星位置時, 需要以黃道的過節點換算星座位置,換算後才能引用道家法門,由爾而顯得複雜困難,以致『紫微斗數』有『不依五星要過節』至『何用琴堂講五星』之說。正如白玉瞻在《發微論》中日:「觀天斗數與五星不同,按此星辰與諸術大異。」紫微斗數用農曆曆法,干支紀年,『只論年月日時生』,我們提供以下的論證:1. 起例歌訣總括中『先安身命次定局』《紫微斗數》安身命例里提到身命宮由寅上起正月,為什麼從寅上起正月?《釋序卦》曰:「三才之序,先天地而後萬物,萬物盈天地之間,人居萬物之中。「蓋天施復於子,地化紐於醜,人生自寅、成於申。故子為天正,丑為地正,寅為人正,自子自寅,三陽生而三才之道備。上古之三統三正說:「三統者:天統,地統,人統。三正者:周正建子,商正建丑,夏正建寅。」正如:天氣始於冬至,地氣始於大寒,人氣始於雨水。而今,我們用的農曆也稱為夏曆。夏曆以寅為正,所以紫微斗數安身命例由寅上起正月。 夏正建寅,也讓我們了解到紫微斗數所用的曆法,就是夏曆,農曆也!2. 安身命例中『又若潤正月生者要在二月內起安身命』太歲紀年,導致干支紀年差落。唐代另用黃道以太陽紀年。太陽曆規定,閏以日計,所以只有閏日。太陰曆規定,閏以月計,所以才有閏月的出現,斗數逢潤月以潤月的月數安身命,是藉以調度諸天星辰與星系宮位,致命理能合乎天象,無須『節氣』參與。此舉也讓英國李瑟約博士讚賞不已也!3.『安紫微』我們知道,紫微天府在寅申同宮,也就是說,紫微在走完未宮就是已經六個宮位,在申宮與天府會合,再往前直到丑宮又經六個宮位,在寅宮從新與天府會合,這情況顯示南北星斗,在每月曆經一宮。每個月經一宮的周期約為三十天,恰好是夏曆(十二月三統卦歷)的月數。再者,定命盤宮干,用六十甲子納音起五行局,再定紫微星,此所用的六十甲子,講的就是以月亮的月相為納甲之法。紫微斗數的時系星也與安紫微系一樣,有一定的起始。在所有的斗數按法中,都沒有提及所謂的『早晚子時』。紫微斗數以《易經》為基礎理論,講的是周天星象天命說。即為天命說,命象應合呼星象,星象無所謂的『早晚子時』,命象何來『早晚子時』之說?陳希夷消息曰:大抵物理其盛衰之數相半。方其勝也,既以此數,及其衰也亦以此數。若一歲十二月春夏為進數,秋冬為退數。晝夜十二時自子為進數,自午為退數。人壽百歲,前五十為進數,後五十為退數,子為進數,丑為退數。細推物理無不然。世儒論數,但衍為一律,殊不知陰陽進退之理,惟真人獨得其說。分早晚子時,把晚子時當初早子時,再把早子時當初晚子時,真不知陰陽進退之理!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是故《太微賦》曰:「數定乎三十六位」。所謂:乾遇巽時為月窟,坤逢雷地現天根,天根月窟間來往,三十六宮都是春。是也!紫微斗數之古代典籍中有許多斗數應用研究記錄,但也有許多不明疑點,我們會在不久的將來加以說明。唐代滅亡,宋代續黃道大演黃道《周易》,一統兩宋義理。神仙宗師陳摶確立黃宗思維,另傳象數。陳摶反對傳統凝固的學說,開創了先天易學。宋魏了翁評述說:「華山陳處士圖南始發其秘,一再而為邵子,建圖著書以示人,曰:先天學,心法也。故圖皆自中起,萬化萬事皆生於心」。 元李簡易亦曰:「探玄賾奧之,當直於羲皇心地上立命,混沌裡面安身,則到個中矣。。」亦曰:「月到天心處,風來水面時,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認同者有以下之說:一滴真金,源流天造,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翩然於羲皇心地馳騁,實物外真仙之書也。獨本於羲皇之畫,推乾坤之自然,考卦脈之流動,論反對變復之際,深矣,其自得者歟。紫微斗數,至玄至微,易學難精,正如羅洪先序中所說:造化至玄,而闡明之,若對鑒焉,非心涵造化,能之乎?星辰至遠,而指視之若運掌然,非胸藏星斗者,能之乎?天位乎上,地位乎下,而人則藐然於中者!先生則以天合之人,人合之天,即星辰之變化,而知人命之休咎,是非學貫天人而一之者,又孰能之乎?
崑崙只有三件寶,清靜妙處神還虛,內中又有乾坤數,天地宇宙掌中扶。天地五行分上下,陰陽二氣有暗明。四象四方各有位,八卦八方有陰陽。
推薦閱讀:
※紫雲斗數論星情之七殺,殺居福德勞碌居身早艱辛
※Adele and idele (1)
※紫微斗數講義 第一講:紫微斗數論命導讀
※推薦 文國鑒 的好文章 斗數論命的新思路
TAG:數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