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李悔之:梁啟超、魯迅們「國民性改造」的努力是很成功的
06-01
百年樹人: 吃過晚飯,在朋友管保珠的鳳凰博客上,拜讀了李悔之先生的一篇《李悔之:「國民性改造」的努力為何會失敗?》一文,覺得有些話要說,所以特開此文,觀點論爭,心平氣和些為上佳之。 在說所謂的「改造國民(劣根)性」這個大話題之前,我先來介紹一部電影:由楊冪主演的《我是證人》,這部電影我是在前天中夜看的,電影主要描術的是一位盲女協助警方破獲一起連環女性失蹤案的故事,劇情很精彩,演員表演也很到位。
推薦閱讀:
然而,這部電影的開頭,卻點出了一種我們民族普通存在劣根性,本人將其歸納為「意識強制」或者叫做「思想壟斷」,在電影中具體表現為:
身為警察預科生的姐姐,以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和看法,不犧動用暴力的方式,阻止自己的弟弟在自己音樂事業上的發展,到頭便造成了車毀人亡慘劇不說,自己的一雙眼睛也從此失明。 其實,這種叫做「意識強制」的民族劣根性,在日常生活中,也是普通存在的,比如,父母強行子女從事一份不喜歡的工作,或者強行子女和一個不喜歡的人相親,結婚。(當然或許初衷都是好的),然而結局呢? 我在時事評論中,經常說的最多的一句話便是:標準呢?在中國發生的很多事,之所以經常被人反反覆復搗漿糊,說到底還是這個「標準」發生了問題,到底誰有權力和有能力來規定這個全體中國人的「公共大標準」?
說到,所謂的「國民劣根性」上也是如此, 那什麼是「國民劣根性」,什麼又不是「國民劣根性」,這兩者中間的標準,究竟誰來決定的?是魯迅,是梁啟超,還是李悔之?或者王悔之? 還有就是「道德」?那究竟什麼是「道德」?「道德」的標準又是什麼?這個問題,恐怕討論來,討論去,討論了一千年,一萬年,也還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到頭來,只是浪費時間而已。 既然沒有「公共標準」,只有「個人標準」,那麼,所有的討論,到頭來,也大多都是枉然,在人人平等的法律環境下,「我」憑什麼聽「你」的?(瞧,意識強制了吧?)
那,我為什麼又認為梁啟超和魯迅他們是成功的呢?原因也很簡單,我們中國強大了,我們中國和中國人在這短短一百年間的巨大進步,絕大多數的功勞,都要歸功於這些大時代中的偉大改革家,當然,李悔之先生還說漏了最重要的一個,他就是我們偉大的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 鄧公。 甚於先生這段話錯的就更加離譜了。【所謂「國民性」,是國民精神特質、性格特點、情感內蘊、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的總和。古今中外無數歷史經驗告訴人們:良好「國民性」的形成,是公平正義社會的必然之果。而在一個權大於法、弱肉強食、競爭無序,沒有充分思想和學術自由的國度中,那怕孔夫子再世,並有孫大聖一般的法力化作億萬個孔夫子,每天盯著幾個國人,用「仁義禮智信」教化之,國民性也難免「僥倖、殘忍、彼此傾軋、虛偽狡詐、冷漠涼薄、苟且!」同理,制度不變,「國民性」不但得不到「改造」,而且只會越「改造」越糟! 其實,我經常用「苟且」這個詞形容自己生活狀態,孔丘也說過自己:「惶惶如喪家之犬」,所以生活的「苟且」些,消極些,小心謹慎些,是沒有到達到劣根性」的高度的。至於其他幾條「僥倖、殘忍、彼此傾軋、虛偽狡詐、冷漠涼薄、」在本人和身邊朋友身上也沒有出現,本人為人真誠,待人友好,與世無爭。這些品質,現在年輕人身上都普遍存在,怎麼既無知又武斷地冒出這麼一句:
【同理,制度不變,「國民性」不但得不到「改造」,而且只會越「改造」越糟!】 事實上,不管哪個民族,哪個國家,是個人,身上都會多多少少帶一些毛病,相信您老也不是神吧?然而,無論哪個民族或者哪個國家,其最大和最要不得的國民劣根性永遠是: 愚昧,迷信與自以為是。改造和提高國民性,就是要先把獨尊的孔丘從神位上拉下來再說,然而再大力興辦新學教育,傳播與普及科學知識,這些梁啟超和魯迅們,不斷做對了,也是做得相當之成功。
一口吃不成一個胖子,一天也建不成偉大的羅馬城,文化與思想上的事,只能是循序漸進,徐則改之。 而,不顧國民素質,而一味單獨強調所謂的「制度」革命的,那隻能落得個「阿拉伯之冬」,天下大亂,禍國殃民的悲慘結局。 小許有法*弄不寧清 2015.11.19推薦閱讀:
※反應遲鈍,又有點膽小的我,如何能學好開車。。?
※我們到底怎麼了?社會越來越浮躁,為什麼我們越努力,越焦慮。
※你的多愁善感,多半是閑得慌
※女孩 為什麼要努力?
※眼高手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