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語文課本,還需要魯迅嗎?
本篇文章共:2980字丨建議閱讀時間: 8分鐘
【編者按】「魯迅」必定是中國文學史上繞不開的一個名字,但不可否認,現在他的影響力已經越來越小了。曾經作為一代精神領袖的大師,今天年青人想到他的時候,可能只剩下「少年閏土」以及他和許廣平的師生戀了。
特別是近幾年,魯迅「以筆為匕首」的犀利風格受到越來越多質疑,包括王朔、韓寒這些文化界名人都公開表示「並不喜歡魯迅的作品」,甚至有不少人認為魯迅作品已經不適合繼續作為中小學語文教材了。
最近在北大舉辦的「魯迅與當代中國」研討會上,魯迅研究專家、北大中文系錢理群教授,對於這些問題發表了一段很有意義的演講。
小編今天就把錢教授的講話歸納整理出來,不知道大家看過之後,對於魯迅這位現在年輕人「熟悉又陌生」的大師,會不會有不一樣的理解。
魯迅對於中國教育的意義
自2002年從北大退休以後,錢理群教授開始關注中小學教育。他發現最近幾年,很多人從不同方面去貶低魯迅,甚至想把魯迅作品「趕出課堂」。
作為一位資深的中文系教授,同時也是研究魯迅三十多年的專家,錢理群非常堅定地表示「每一個中國人,只要你受教育,你就必須知道魯迅」。
具有原創性和源泉性的文學家
錢教授提出,中國的中小學基礎教育要開五門課:第一個《論語》,第二個《老子》,這是民族文化的源泉;第三個唐詩,因為這是我們整個的文學高潮;第四個《紅樓夢》,是對中國古代文化百科全書式的總結;第五個就是魯迅,開創現代新思想。
魯迅之所以被放在如此重要的地位,因為他不是一般的作家,而是具有原創性和民族思想源泉性的文學家、思想家。
這樣原創性、源泉性的作家每個民族都不多,英國有莎士比亞,俄國有托爾斯泰,德國有歌德,印度有泰戈爾。這些作家在他們自己國家的教育體系中得到的重視比魯迅大得多,他們的作品一直是國民教育的基本教材,被視作培育民族精神的基礎性的東西。
現代白話文文學的語言典範
拋開民族精神的高度,單是從文學角度來說,魯迅對於中國教育也有無可替代的意義。錢教授將魯迅譽為「現代白話文文學語言典範」。
中國能稱得上白話文典範作家的有三個人:胡適、周作人和魯迅。民國以來的語文教材選的最多的就是他們的文章,幾代中國的知識分子都是在這三位的語言熏陶下成長起來的
周作人(左)和魯迅
現在因為政治原因,胡適、周作人都被排斥了,如果連魯迅都保留不下來,中國語文教育多年累積的基本經驗就等於被完全拋棄了。
而魯迅的文字對於語文教育的意義是無可替代的。周作人曾經總結過,中國的漢語有三大特點:裝飾性、音樂性和遊戲性。周作人自己做不到,但魯迅都做到了。
而且魯迅在文學上很了不起的一點就是他挑戰了語言的不可言說性——「當我沉默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
現在的很多學生認為魯迅的作品不通順、難懂,比如《野草》里用了很多違反日常思維習慣、修辭習慣和語言規範的表達。
而這魯迅恰恰是以這樣獨特的冒險性和創作性,用語言照亮了難以言說的世界。
活在當下中國的魯迅
很多人認為魯迅雖然很了不起,但他應該是一個被送進博物館的偉人,因為他的思想和言論已經跟不上現代社會的變化。
而錢理群表示,會有這樣的想法,其實是對魯迅片面的誤讀。
魯迅思想的超前性
錢教授強調魯迅和其他作家最不同的一點就是,其他作家可以是過去式的存在,魯迅是現在當下式的存在,現在正在進行時的存在。
如果認真研讀魯迅的作品,會發現他不僅有現實關懷,還有超越性的思考,他的思考中有許多未來因素,可以超越時空和後來進行對話。魯迅思想其實對當下中國現實有很強的解釋力和批判力。
比如魯迅在三十年代時對知識分子的批評放在今天仍然直擊要害。他當時的雜文對知識分子有一個很重要的提醒,就是「知識分子搞不好要成了官的幫忙幫閑,商的幫忙幫閑,還有大眾的幫忙幫閑。」
在現在的中國,魯迅這個提醒可謂一語中的。進入90年代中後期以後,改革開放一方面讓中國經濟得到了高速發展,另一方面不可否認的是,也造成了民族精神和道德的大滑坡。
這個時候,作為幾十年巨變的親歷者,錢理群教授發現,中國的知識分子逐漸的貴族化,自覺不自覺地陷入了自戀、自憐、自娛之中,而忽略了廣大的世界。正如魯迅先生90年前所說的:「咀嚼一己小小的悲歡,並視之為大世界」。
川普當選和魯迅所思考的「自由與平等」
錢理群教授認為,魯迅的超前性不僅限於中國,他對於西方社會的價值衝突也有超越時代的思考。
比如最近川普當選後所引發的「獨立自由和平等福利之爭」,讓很多開始意識到「自由和平等」這個在西方社會根深蒂固的價值觀,可能本身就是矛盾的。
而這個問題魯迅在三十年代就已經思考過了。他從來對平等、自由、民主這些概念都是一方面肯定它的價值,但同時也質疑這個概念,質疑把它絕對化以後可能帶來的後果。
魯迅一直以來都在以更加複雜的角度來思考我們原來認為天經地義的一些概念,這種思維模式在當時本身就是有超前性的。
魯迅要逼你思考
錢理群教授說,讀魯迅的最大一個好處就是他從不試圖收編我們。
魯迅提出了看法以後,同時也對自己持有有否定和批判,他沒有試圖用他自己的觀點影響我們、支配我們,而是讓我們一起思考。
比如拿胡適的演講來對比,聽胡適演講是很痛快的,因為他講的很堅定、明確,聽完以後大家就感覺到跟胡先生走就行了,他有一個征服力。
魯迅不一樣,他剛提一個命題,馬上就對這個命題提出懷疑。
聽魯迅演講很累,你必須思考,但恰好這就是魯迅的價值。魯迅要逼你思考,他不是把現在的結論告訴你,他不是真理的宣講者,他是真理的探索者,和你一起去探索真理,他使你成為一個獨立思考的人,而不是認同他。
魯迅精神到底是什麼
說到魯迅精神,我們首先想到的都是鬥爭和激進,錢理群教授則認為,這是魯迅研究中最需要反思的地方。
魯迅的鬥爭精神被誇大,主要是源於50年代的魯迅研究,當時最根本的弊端,就是把魯迅納入到毛澤東思想的體系中去,用他的思想和作品來證實毛澤東思想的普遍真理性。
這就導致了魯迅的精神思想被扭曲,被用來為政治服務,錢教授說他在文革結束後讀魯迅作品,才發現一直以來對他的研究其實有很多歪曲和背離的地方。
比如魯迅對鬥爭的態度,並不是像以前大家所想的那麼激烈,他早就強調過「中國人所積蓄的怨恨已經太多了,必須在怨恨上加上明白的理性,否則是很危險的。」
直到80年代的啟蒙運動,個人慾望、利益、尊嚴的合理性重新和重要性重新被認可,對魯迅的研究才開始以獨立的個人世界為角度。他豐富、複雜的個人心靈世界成為了錢群里教授那一帶學者研究魯迅的中心。
從這個角度發掘出來的魯迅精神,主要可以歸為兩點:一是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的硬骨頭精神,二是他的韌性戰鬥精神。錢教授認為,這兩點仍然是當下的中國和中國知識界最缺少的東西。
對於錢教授而言,魯迅不但在三十年代時就已經預見到當下中國知識界的轉變和缺失,更早早地為在這種變化中迷惑知識分子指出了一條路。
魯迅在1927年發表的演講提出了一個「真的知識階級」的概念。他認為真的知識階級要做到三點:第一,對社會永遠不滿意,意思是他永遠要提意見;第二,永遠站在貧民這一邊;第三,任何時候都不受歡迎。
錢教授說,魯迅總結的這三點,讓他在人生困境的時候找到了自我,指導了他以後的一生。
但是跟魯迅先生一樣,錢教授說他也從來沒有用自己的魯迅觀來收編大家的意思。如果能從他的研究里,讓大家得到某種思考和啟示,便達到他講座的目的了。
推薦閱讀:
※今天該穿什麼——國外政要的政治形象
※憋在心裡很久的「床上悄悄話」,今天鼓足勇氣告訴你
※中國最聰明的城市,盜用古名一千多年,今天混了個2線城市
※從今天起,為了孩子,請家長每天朗讀三遍,請轉給家長
※今天起不再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