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生自有詩意

  《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近期收官。第三季追求全面創新,在賽制、百人團設置等方面升級。特色最鮮明的是「詩詞接龍」和「超級飛花令」。「詩詞接龍」顧名思義就是場上兩位選手輪流說出一句詩詞,每一句詩詞的首字要與對手說出詩詞的尾字相同,無法接句即為失敗。而「超級飛花令」則在比賽時間上大幅度縮短,要求兩位對戰選手無縫銜接,難度升級,競技效果大大增強,是節目中最精彩的片段。

  節目組從全國超過10萬報名者中精挑細選出涵蓋不同年齡行業的140餘位選手,他們中既有古稀老人,也有稚嫩的「10後」選手;既有風雨兼程的快遞小哥,也有痴迷中國文化的外國人,真正體現詩詞屬於每一個熱愛它的人。根據選拔成績,這140餘位選手分別組成百人團和預備團,在兩個賽場同步答題,每場比賽中,百人團答題成績末位的4位選手降級場外預備團,預備團答題成績排名前4的選手則晉級補位。淘汰制的設立增強了比賽的緊張感和刺激性。

  140餘位詩詞達人是來自各行各業的普通人,但無一例外帶著對詩詞的無限熱愛,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詩意人生。其中有一位夏鴻鵬警官令觀眾印象深刻,他曾向女兒承諾要來參加詩詞大會,卻不幸罹患胃癌晚期,並做了全胃切除手術。為了兌現對女兒的承諾,夏鴻鵬堅持從瀋陽來北京參加選手選拔,他的樂觀與堅強打動了節目組導演。夏警官在節目中的表現非常優異,一段真情告白感動全場:他說自己是一個「無胃」的人,更要做一個「無畏」的人。人生自有詩意,祝願他「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央視科教頻道致力於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功推出《百家講壇》《探索發現》等一系列享譽全國的文化品牌欄目。從2013年起,科教頻道先後推出《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和《中國謎語大會》,以「大會」為標誌的大型文化綜藝節目,似一股清泉流過電視熒屏,成為央視文化節目的標誌之一。

  在對字詞、成語和謎語節目的開發獲得成功之後,科教頻道將目光聚焦詩詞領域,延續「大會」系列模式,將詩詞作為節目主題,競賽答題作為節目形式,製作了《中國詩詞大會》。

  「詩言志、歌永言」,詩詞向來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一棵參天大樹,是漢語中瑰麗的精華所在。古人把《詩經》位列四書五經的「五經」之一。對大眾來說,幾乎每個中國人從小學習文化,就是從背誦「鵝鵝鵝,曲項向天歌」「床前明月光」開始的。據統計,在2017年新版的全國統一語文教材中,義務教育階段出現的古詩文有135篇。可以說,詩詞這個選題具有更加廣泛的群眾基礎,更易喚起萬千觀眾的情感共鳴。

  在《中國詩詞大會》播出之前,電視行業有關詩詞類節目是一片藍海,僅有極少數衛視有詩詞節目。既是藍海,更說明篳路藍縷,從內容到賽制都無前人足跡可循。怎麼做好這檔原創節目?從2014年接到任務,開始建組研發探討,經過600餘天的打磨、無數次方案被推翻、前後幾番樣片錄製的艱難探索後,《中國詩詞大會》第一季於2016年農曆大年初五,正式與觀眾見面。同年6月,《中國詩詞大會》獲得第二十二屆上海電視節最佳綜藝欄目獎。

  有了第一季的成功,節目組繼續努力,緊鑼密鼓開始籌備第二季。農曆丁酉雞年大年初二,《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在央視綜合頻道黃金時間,連續10天播出,掀起收視熱潮,成為2017「現象級」電視節目。前兩季播出的《中國詩詞大會》,點燃了全社會對中國古典詩詞的學習和傳播熱情,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反響。這一文化節目的走紅,彰顯出中華民族強大的文化自信,也顯示出央視作為國家媒體在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的責任感與創新力。

  此後,多家省級衛視先後推出了4至5檔季播詩詞國學類節目,央視則推出《朗讀者》《國家寶藏》《經典詠流傳》以及《信中國》等大型文化綜藝節目,均取得不錯反響,這些節目的成功再次將文化類綜藝節目推向一個高峰。電視生態的巨大變化,讓詩詞大會的節目主創們感到:以往的成功已是過去,時代的洪流、激烈的競爭,只有不斷創新,超越自己,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回頭來看,《中國詩詞大會》之所以能夠引起廣泛反響,最大原因就是在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上下足功夫,準確把握住「守」和「變」的關係——傳承中華詩詞中的思想理念、傳統美德和人文精神,又在節目內容、嘉賓點評、賽制形態等各方面做了開拓性的創新探索,以文化人,寓教於樂。

  (作者為《中國詩詞大會》總導演)

推薦閱讀:

上學讀書到底是為了什麼?
關於文憑對未來工作的作用?
種瓜種豆種金子
一個公司到底可以呆多久?
【周末話題】我們該以什麼樣的姿態,立足身邊這個世界

TAG:人生 | 詩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