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皮膚病還可以這樣治!溻漬療法常用驗方分享

 

溻漬療法是具有中醫特色的皮膚病常用外治方法之一,元代齊德之的《外科精義》卷上載:「溻漬法,瘡瘍初生經一二日不退須用湯水淋射之。在四肢者,溻漬之。」其歷史悠久、簡便易行、療效可靠、久用無不良反應,患者樂於接受,時至今日仍廣泛應用於中醫皮膚科臨床。

溻漬法可分為溻法和漬法。溻法是將飽含中藥液的紗布或棉絮濕敷患處,漬法是將患處浸泡在中藥液中。溻法分為冷溻、熱溻和罨敷,漬法分為淋洗、沖洗和浸泡。四肢遠端能浸泡的病變部位適用漬法,不能浸泡的部位適用溻法,因兩法往往同時進行,故合稱為溻漬法。 溻漬法的操作流程

 用6~8層紗布浸透藥液,輕擰至不滴水,濕敷患處。

冷溻 待藥液涼後濕敷患處,30 min更換1次。適用於皮膚焮紅或糜爛,或潰瘍膿水較多,瘡口難斂者。

熱溻 藥液煎成後,趁熱濕敷患處,稍涼即換,適用於急性滲出性皮膚病及多種慢性瘙癢性皮膚病。

罨敷 在冷或熱溻的同時,外用油紙或塑料薄膜包紮,可減緩藥液揮發,延長藥效。

 分為淋洗、沖洗和浸泡。

淋洗 多用於潰瘍膿水較多,發生在軀幹部者。

沖洗 適用於腔隙間感染,如竇道、瘺管等。

浸泡 適用於手足部及會陰部的皮膚病,亦可用於全身淋浴、葯浴美容、浸足保健防病等。

溻漬的作用機制

溻漬的作用機理是由低濃度組織液向高濃度藥液的流動,使皮損滲液減少或停止滲出,炎症得以消退。通過濕敷的傳導與輻射作用,使局部因炎症引起的灼熱感得以減輕,並抑制末梢神經的病理性衝動,減輕自覺癥狀,從而發揮消炎、鎮痛、止癢和抑制滲出的作用。濕敷墊可吸收皮損表面的漿液和膿汁,軟化並清除痂皮或其他附著物,也起到了洗滌清潔和保護皮膚的作用。

現代研究表明,溻漬法可使藥液直接作用於病變部位,通過濕熱理療作用,調整植物神經,改變局部血流和血管、淋巴管的通透性,同時還可作用於免疫系統,提高機體免疫力,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溻漬法治療皮膚病的常用方

急性滲出性皮膚病 症見皮損潮紅、水腫、水皰、糜爛、滲液,部分化膿結痂、流黃水,如急性濕疹、接觸性皮炎、天皰瘡、大皰性葯疹、下肢潰瘍、手足癬、足癬繼發感染等。方用復方野菊花湯:野菊花30 g,土茯苓15 g,黃柏30 g,苦參10 g,梔子12 g,海桐皮15 g,生甘草3 g。上藥加水適量,水煎濾渣,待皮膚能耐受時作局部濕熱敷或蒸發罨包。

慢性瘙癢性皮膚病 症見皮膚乾燥、肥厚、脫屑、瘙癢,如神經性皮炎、慢性濕疹、結節性痒疹等。藥用蛇床子、地膚子、蒼耳子各30 g,苦參、白礬各20 g,花椒15 g,對於皮膚頑厚者加透骨草60 g。上藥水煎濾渣後,先熏後洗,2~3次/d,每次溻洗30 min。

紅斑鱗屑性皮膚病 症見皮膚紅斑、乾燥、浸潤脫屑,皮損局限、瘙癢明顯者,如銀屑病、玫瑰糠疹、毛髮紅糠疹及扁平苔癬等。方用頑癬洗方:芒硝60 g,透骨草、蛇床子、地膚子各30 g,苦參、大黃各20 g,花椒15 g;二黃煎(《中醫外科證治經驗》):黃柏30 g,黃連15 g。水煎溫洗患處,1次/d,每次30 min。

病毒疣類皮膚病 症見皮膚丘疹扁平、顆粒狀、刺狀、花蕊狀及半球形,如扁平疣、傳染性軟疣、跖疣等病。方用復方木賊湯:木賊30 g,生薏苡仁30 g,板藍根30 g,連翹15 g,香附15 g。煎水約500 mL外洗,洗時用溫紗布浸藥液摩擦患部,使皮膚髮紅充血為度。

動物性皮膚病 症見皮膚丘疹、水皰、抓痕及化膿、結痂,劇烈瘙癢,夜間尤甚,如疥瘡、蟲咬性皮炎等。方用雄黃洗劑:雄黃60 g,苦參、百部、硼砂各30 g,蛇床子、川椒各20 g。上藥水煎外洗,1次/d。

總而言之,溻漬法是祖國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通過濕敷、淋洗、浸泡對患處的物理作用,可使藥物經肌腠、毛竅、臟腑,通經貫絡,作用全身,從而疏通氣血、軟堅散結、祛風止癢。方葯組成及應用突出了簡、便、廉、驗的特點,不但可以配合內治以提高療效,有時可以專用外治收功,宜於推廣應用。 

作者:周蜜,周敏,李斌


推薦閱讀:

有這樣的痣,註定錦衣玉食不差錢,男富女貴,命格不凡
這樣的老爸老媽 你HOLD的住嗎...?
小米粥的神仙吃法,小米這樣吃最補人
男人最容易愛上這樣聊天的女人
首例滬港通跨境操縱案告破:你所遭遇的「妖股」,幕後推手是這樣乾的!

TAG:分享 | 皮膚 | 皮膚病 | 實用 | 這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