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癌痛不必忍 止痛很安全

癌痛不必忍 止痛很安全

核心提示:很多患者認為,癌痛是正常的,腫瘤治好了自然就不痛了。所以,他們認為控制腫瘤比控制疼痛重要,只有當疼痛劇烈時才用鎮痛葯,其實,疼痛治療可促進腫瘤治療效果的。

  對於大多數癌症患者來說,最難以忍受的往往是常人難以想像的疼痛。與疼痛打了近30年交道的全國疼痛研究中心主任、中華醫學會疼痛分會主任委員、中日友好醫院疼痛科主任樊碧發教授提起中國患者忍痛的能力,既心疼又無奈。

  「很多患者認為,癌痛是正常的,腫瘤治好了自然就不痛了。所以,他們認為控制腫瘤比控制疼痛重要,只有當疼痛劇烈時才用鎮痛葯,甚至還有不少患者不願意接受規範的疼痛治療。」樊碧發表示,受這些錯誤觀念的影響,不少患者拒絕承認自身疼痛的存在,並拒絕接受疼痛治療。

  調查顯示,初診的癌症患者中,疼痛發生率為25%,晚期的癌症患者中疼痛發生率則升至60%~80%,其中1/3為重度疼痛患者。樊碧發認為,在中國,估計有一半的癌症患者疼痛未得到有效控制,有30%的患者臨終前的嚴重疼痛沒有得到有效緩解。癌痛會隨著腫瘤的進展加重、多變,並出現多部位的疼痛。值得一提的是,根據2007年的一項國外臨床研究,在治癒後的腫瘤患者中,癌痛發生率也達到了33%。癌痛發生的原因60%是由腫瘤因素引起的相關骨軟組織、神經、內臟等部位的疼痛,由化放療等治療因素所引起的疼痛佔20%左右。

  「許多癌症末期的病人,經常因身體疼痛而失去求生的鬥志,如何控制疼痛已經成為癌症治療重要的一環,甚至是癌症末期病人追求生命最後尊嚴的唯一要求。」樊碧發說,很多癌痛病人能忍則忍,能扛則扛,到扛不住了就直接使用嗎啡等強阿片藥物,而在那個階段往往已經到了臨終前的嚴重疼痛階段。

  疼痛治療可促進腫瘤治療效果

  癌痛是種類最多、機制最複雜的一類疼痛。隨著病情加重,癌瘤向骨骼、神經及內臟等組織擴散、轉移,晚期患者往往難以說清疼痛的具體位置和程度,只是感覺疼痛難忍,而且是成片甚至全身疼痛。疼痛還會給病人造成「病情複發」或「病情加重」的不良暗示,使患者悲觀、絕望,喪失治療信心,影響抗腫瘤治療的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質量。

  「很多人都以為疼痛治療只是"治標",只能改善癥狀,意義不大;抗腫瘤治療才是"治本"。」樊碧發表示,這種看法是不科學的。因為癌痛治療與腫瘤治療同等重要,越早治療效果越好,最好兩者同步進行。

  鎮痛治療的目的是緩解疼痛。「有效止痛治療可以增強患者身體的抗病能力,並增強患者戰勝腫瘤的信心,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時間,接受抗腫瘤治療的效果也會更好。」樊碧髮指出,事實上,無論給葯當時是否疼痛發作,按時使用鎮痛葯更安全有效,而且所需要的鎮痛葯強度和劑量也最低。相反,長期得不到有效鎮痛治療的癌痛,容易出現因疼痛導致的與神經病理性疼痛相關的交感神經功能紊亂,表現為痛覺敏感和異常疼痛等難治性疼痛。

  阿片類藥物是安全的

  有些病人和家屬錯誤地認為阿片類藥物只有在病人接近死亡時才能使用,還有更多的病人和家屬恐懼阿片類藥物「成癮」性,因而不敢使用。「這兩種觀念都是錯誤的。」樊碧髮指出,錯誤的觀念導致臨床上經常出現病人不遵從醫囑用藥,表現為盡量不使用、使用弱阿片類藥物代替或減少使用的劑量、頻次等,使疼痛未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樊碧發解釋說,阿片類藥物「成癮」的發生率與藥物的劑型、給葯途徑、給藥方式和適應證有關。現代醫學已將嗎啡類藥物不斷提純、改進,已能做到使嗎啡類藥物在人體內緩慢有序地釋放,不會出現即釋嗎啡製劑所引起的血葯濃度峰值,極少產生欣快感,能夠克服心理成癮。尤其是採取口服或透皮方式給葯,癌症患者出現精神依賴性的危險很小。

  據介紹,對癌痛的治療應該與標準抗腫瘤治療同步展開,一般第一階段會採用非侵入式治療,如止痛藥物、物理治療、心理治療;第二階段採用非破壞性侵入治療,如神經阻滯、鞘內藥物輸注等。

  「在各種癌痛療法中,最有效、最核心的是微創介入療法。」樊碧發解釋說,如癌症患者發生腫瘤轉移後,全身很多地方都有病灶,疼痛的性質、強度等各有不同,且口服藥物有很多副作用,此時就可用靶向藥物輸注,俗稱「植入式鎮痛泵」技術,是根據患者疼痛的程度編製給葯程序,將少量嗎啡等止疼藥物直接送達疼痛的靶心,即可有效控制疼痛。在同等療效下,這種療法所使用的藥量只需口服藥量的1/300,可大大降低使用嗎啡等止痛藥物的副作用。

  最後,樊碧發再三強調,根據國外經驗,腫瘤患者在確診之初,就應由癌痛專業的疼痛科醫生對其疼痛等級、身體機能、心理狀態等進行全面評估,根據評估情況確定是否需要除痛治療。

推薦閱讀:

家裡進賊之後
家裡著火了,你是否有最想搶救的東西?
如何看待大連十五中車禍事件?
UX數據安全
2017年度全國燃氣爆炸事故數據分析報告

TAG:安全 | 止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