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可以改變嗎-了凡四訓
命運可以改變嗎
明代的袁了凡先生,童年喪父,他的母親就讓他放棄科舉考試學習醫學,說這樣可以養生,還可以濟世救人。況且,學成一門技藝也是他父親的夙願。後來有一天在慈雲寺,他遇到一個老者,老者有著修長的鬍鬚,偉岸的外貌,很像是個仙人,他就對那個老者很恭敬。那老者說,「你是可以做官的人,為什麼不去讀書呢」?他就把原因告訴了老者,並且問老者的姓氏是什麼,家在那裡住。
老者說:「我姓孔,雲南人,得道了邵雍的皇極數的正傳,現在這個數應該傳給你了。」
他就把老者引至家中,把這件事告訴了他的母親。母親說,一定要好好對待這個人。
他們母子讓老者用數來算命,不關不管是大的小的事情都分毫不差。於是,袁了凡就正式啟動了讀書的念頭。在其表兄的幫助下,師從在沈友夫家開館授課的郁海谷老師。
這時,孔先生又為他起數算卦:你明年在縣裡考秀才,會得第十四名,府考能得第七十一名,省考是第九名。古時候考秀才要通過這三關。第二年去考的時候,三處推算都與事實完全吻合。於是,袁了凡就讓孔先生推算他一生命運的好與壞。孔先生就說:他將會在某年考第幾名,某年能夠做補廩的秀才,某年能夠做當貢的秀才。補廩和當貢都是秀才的級別。當貢生後的某年,會當四川的一個大尹,在任三年就應該回鄉。在五十三歲的八月十四日丑時,就要壽終正寢。可以,他這一生沒有兒子。推算的是如此準確,袁了凡先生不敢怠慢,小心謹慎的把孔先生的話記錄了下來。
從此以後,凡是他參加的考試,所得的名次都與孔先生所推算的完全吻合。只是孔先生推算他做廩生食九十一石五斗的時候才能做貢生。但是當他領米七十一石的時候就被當時的教育廳長批准作貢生了。正當他疑惑的時候,這個批准被當時的代理官員楊公駁回了。直到1567年,教育廳長殷秋溟先生在閑暇之餘把以前秀才的卷子拿來再看,感嘆袁了凡的文章寫的如此之好。怎麼能總作個秀才呢!於是向上遞上文件,批准他做了貢生。 這樣算來,總共領到國家的俸祿,也就是大米九十一石五斗的時候做了貢生。分毫不差。他因此更相信人的一生進退有命運的安排。就淡然無所求了 。 袁了凡先生作為貢生來到了當時的京城,居留了一年時間,整天靜坐,也不看什麼文章。在1569年的時候回去,後在南京遊學,還沒有進國子監,也就是當時的大學讀書。這時他去訪問了隱居在南京棲霞山上的雲谷會禪師。和禪師對坐在一個房間內,大約有三個晝夜沒有合眼。雲谷禪師感到非常驚訝,就問他說:「一般人之所以不能成聖人的原因,就是因為他的妄念太多。你坐在這裡三天了,我也沒有見你起一個妄念,這是為什麼呢?」
袁了凡就說:「我的一生已經被孔先生算定了,榮辱生死都有定數,我即使要妄想什麼,也沒有什麼可妄想的。」
雲谷先生哈哈大笑:「我原以為你是英雄豪傑,原來只是一介凡夫啊!」
讀到此處,頓覺晨曦微露,眼前漸漸的亮起來。看到過古今中外許多的哲理類、勵志類、宿命類、非宿命類的文章,所探討的無非就是這樣一些道理。正是英雄所見略同。但是接下來的話,有誰能說的像雲谷禪師這樣透徹呢?!
袁了凡驚問其故。
雲谷先生說:「人生活天地之間,最終為陰陽所捆縛,怎麼能沒有定數啊!但是,只有很普通很平凡的人有定數;極善之人,數,不能夠拘束限制他;極惡之人,數,也不能限制到他。你二十多年來,被他算頂,不曾變動一分一毫。難道你不是凡夫嗎?」
了凡先生終究是有慧根的人,知道又遇到高人了。就趕緊追問到:「那麼,這個數,可以逃脫嗎?」 雲谷說:「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詩書所稱,的為明訓。我教典中說:『求富貴得富貴,求男女得男女,求長壽得長壽。』夫妄語乃釋迦大戒,諸佛菩薩,豈誑語欺人?這話首先肯定,命,即使是上天安排好了的,也是可以由自己造作的。福也是可以自己求得的。其次說,我是不會欺騙你的。因為這是佛家大忌。
了凡說:「孟子言:『求則得之』,是求在我者也。道德仁義可以力求;功名富貴,如何求得?」
言下之意,功名富貴實在是難求啊!
雲谷曰:「孟子之言不錯,汝自錯解耳。汝不見六祖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求在我,不獨得道德仁義,亦得功名富貴;內外雙得,是求有益於得也。若不反躬內省,而徒向外馳求,則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內外雙失,故無益。」
不但仁義道德可以求得,功名富貴也可以求得。內外雙得。就看你怎麼求。如果一味向外求,你的所得依然是你的命中應得到的那一部分。內外你都得不到。所以,求,要求自己,求自己的內心!
了凡有幸,遇到了他一生中的第二個高人。
我們也有幸,看到了了凡先生一生心血的結晶,從此對命運不再迷惑,不再聽從命運的安排,我們常常聽到的一句話是做命運的主宰。許多人都知道,可以改變命運,但命運到底怎麼改變?徹底改變命運到底要靠什麼?
靠什麼呢?
這其實一點都不神秘,但是又有幾個人能真正的懂得呢? 雲谷先生於是問了凡說:「孔公算你的一生怎麼樣?」了凡就如實以告。
雲谷先生就說,「你自己認為你能夠中科舉嗎?你應當能夠生兒子嗎?」
他追省自己良久,說:「我不應該中科舉。科舉中的人,有福相。我沒有福相;又不能積累自己的德行功德,以增加福祿的基礎;我還不喜歡做繁瑣的事情,不能容人;有時還以自己的才智壓別人,說話做事很直,高談闊論,輕言妄談。這些都是薄福之相啊!我哪裡能夠考中科舉呢?
他還說:地之穢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無魚;余好潔,宜無子者一;
和氣能育萬物,余善怒,宜無子者二;
愛為生生之本,忍為不育之根;余矜惜名節,常不能捨己救人,宜無子者三;
喜飲鑠精,宜無子者五;
好徹夜長坐,而不知葆元毓神,宜無子者六。
其餘過惡尚多,不能悉數。」
這個了凡先生還是算是有自知之明的人,在雲谷先生的點撥下,他開始自省,知道自己不能中科舉,沒有子嗣的原因,根本還在自己,而不在別人。他高就高在沒有怨天尤人!這也是他日後能夠改變自己命運的根本所在。這也許就是佛家說的善根深厚吧!雲谷說:「豈惟科第哉。世間享千金之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產者,定是百金人物;應餓死者,定是餓死人物;天不過因材而篤,幾曾加纖毫意思。
即如生子,有百世之德者,定有百世子孫保之;有十世之德者,定有十世子孫保之;有三世二世之德者,定有三世二世子孫保之;其斬焉無後者,德至薄也。」
也就是說,功名富貴,貧窮低賤,對於凡夫俗子來說,都有定數。這是上天安排的。有無子嗣,在於自己的德行。想要改變這種狀況,是完全可以的。怎麼變呢?
雲谷說:「汝今既知非。將向來不發科第,及不生子之相,盡情改刷;務要積德,務要包荒,務要和愛,務要惜精神。
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此義理再生之身。 」
積德、包荒、和愛,惜精神。從此後,脫胎換骨,重新做人,何患人生不會隨著自己的心意流轉呢?!
「夫血肉之身,尚然有數;義理之身,豈不能格天。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詩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孔先生算汝不登科第,不生子者,此天作之孽,猶可得而違;汝今擴充德性,力行善事,多積陰德,此自己所作之福也,安得而不受享乎?」
改變自己的命運關鍵在改變自己,而不是改變你外在的環境。擴充德性,力行善事,多積陰德。想要改變命運先修自己的身。修自己的心。諸惡莫做,諸善奉行。正所謂是: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古今中外,有許多人相信命運,聽從他的擺布,做了真正的凡夫。也有很多人,不相信命運,認為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是完全可以改變的。但是他們在黑暗中苦苦摸索,依然找不到光明的出口。 雲谷先生的這個道理,千百年來,有不少的人聽說過,轉述過,但真正做到的又有幾人呢?殊不知,簡單之中蘊含著複雜,平凡之中孕育著偉大。這看似簡單拙樸的話語,甚至在有些人看來還有些愚蠢。但是撥開了有緣人了凡先生心頭的迷霧。他的人生揭開了另外一重天。命運也從此開始改變!余初號學海,是日改號了凡;蓋悟立命之說,而不欲落凡夫窠臼也。從此而後,終日兢兢,便覺與前不同。前日只是悠悠放任,到此自有戰兢惕厲景象,在暗室屋漏中,常恐得罪天地鬼神;遇人憎我毀我,自能恬然容受。
到明年(西元1570年)禮部考科舉,孔先生算該第三,忽考第一。
辛巳(西元1581年),生男天啟。
中了科舉,兒子也有了。孔先生所算,不在應驗,雲谷先生的指點,兌現眼前。
孔公算予五十三歲有厄,余未嘗祈壽,是歲竟無恙,今六十九矣。書曰:「天難諶,命靡常。」又云:「惟命不於常」,皆非誑語。吾於是而知,凡稱禍福自己求之者,乃聖賢之言。若謂禍福惟天所命,則世俗之論矣。
汝之命,未知若何?即命當榮顯,常作落寞想;即時當順利,常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貧窶想;即人相愛敬,常作恐懼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學問頗優,常作淺陋想。
思揚德,近遠思蓋父母之愆;上思報國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濟人之急,內思閑己之邪。
務要日日知非,日日改過;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於自是;一日無過可改,即一日無步可進;天下聰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業不加廣者,只為因循二字,耽閣一生。
這是他改變自己命運後的獲獎感言。
雲谷禪師所授的立命之說,實在是至精至邃,至真至正之理,如果現代人能夠靜下心來,細細的體會,謹慎的施行,許多在迷惑中的痛苦中的人的命運還怎麼會是眼前這個樣子啊!
推薦閱讀:
※達照法師:佛法是修改命運之法
※屬龍人命運自查表:不同月份如何?(1
※手指長短看一生的命運好壞
※長平公主:明朝末代公主的悲慘命運
※你怕是萬千孤獨靈魂中最自信的那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