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祖國醫學的氣機升降學說

2014-11-21 16:02:49

 

(一)

 

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而各種物質的運動又必然表現為一定的形式。我國古代唯物主義哲學認為,「氣」是最原始的物質,是構成萬物的最小單位,故曰「其細無內」;它充塞於宇宙之間,故曰「其大無外」。一切事物都是物質的「氣」運動變化的結果。

 

氣的運動的基本形式就是升降出入,故云「氣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已而降,降者謂天;降已而升,升者謂地。天氣下降氣流於地,地氣上升,氣騰於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變作矣」(《素問?六微旨大論》)。氣的這種升降運動,推動著事物的變化和進展。

 

祖國醫學在古代唯物論和樸素辯證法思想影響下,對生命現象、疾病的發生髮展給予了唯物主義的說明。它認為,世界是物質的,人也是物質的,「人以天地之氣生」,「天復地載,萬物悉備,莫貴乎人」(《素問?寶命全形論》)。所以說「氣者,人之根本也」(《難經》)。人體是由氣、精(「精也者,氣之精也」)等物質構成的。氣、精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故曰「人之所以生者,精氣也」(王充),「夫精者,生之本也」(《素問?金匱真言論》),「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素問?六節藏象論》)。

 

由此可見,氣是維持生命的物質基礎,升降出入是氣運動的基本形式。因此,氣的升降運動貫串於生命過程中的始終。「升降出入,無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則分之,生化息矣,故無不出入,無不升降」(《素問?六微旨大論》)。

 

在生命過程中,「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素問?六微旨大論》),沒有升降也就沒有生命,故曰「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素問?六微旨大論》)。

 

祖國醫學的氣機升降學說,就是建立在這種古代唯物主義精氣學說的基礎之上,它不僅從靜態結構,而且還從動態變化上闡述了人體的結構與功能、物質和能量之間的關係,指明了機體生理活動、病理變化的基本表現形式,貫串於病因、病理、診斷、治療之中,從而成為祖國醫學寶庫中的一個獨特的理論。

 

(二)

 

「生命是蛋白體的存在方式,這種存在方式本質上就在於這些蛋白體的化學組成部分的不斷的自我更新。」這種「蛋白體在每瞬間,既是它本身,同時又是別的東西」,「生命,即通過攝食和排泄來實現的新陳代謝,是一種自我完成過程」(《反杜林論》)。

 

所以說,新陳代謝是生命的基本特徵,「死生之機,升降而已」。因此,氣機升降出入是機體新陳代謝和維持生命的必然過程。自然界的一切生物,無不賴氣化升降運動而化生成長,而這種氣的新陳代謝是通過臟腑的氣化運動來實現的。

 

所謂「氣」,是指構成人體和維持生命活動的精微物質,如水谷之氣、呼吸之氣等等,及其所包含的能量,表現為各臟腑組織的生理功能。這種精微物質的運動及伴隨發生的能量轉化,謂之「氣化」。氣化的過程及其表現形式,稱為「氣機」。氣機的升降出入是人體氣化功能的基本形式,臟腑的氣化運動,就是升和降的矛盾統一,即所謂氣機升降。

 

人體臟腑的生理功能,無非是升其清陽,降其濁陰,攝其所需,排其所棄。人體臟腑經絡、氣血津液、營衛陰陽,均賴氣機升降出入而相互聯繫,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它與周圍環境不斷進行新陳代謝。升降運動是臟腑的特性,是物質運動的規律,而每一種物質運動的形式,又為其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本質所規定。因此,五臟六腑的功能活動及其物質代謝和能量轉換的升降趨勢,亦不盡相同。

 

一般說來,五臟貯藏精氣,宜升,六腑傳導化物,宜降。就五臟而言,心肺在上,在上者宜降;肝腎在下,在下者宜升;脾胃居中,在通連上下,為升降之樞紐。「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靈樞?本臟篇》)。六腑,雖然以通為用,宜降,但在飲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過程中,也有吸收精微、津液的作用。如胃之腐熟,小腸之泌別清濁,大腸主津液等等,即降中寓升。不僅臟與臟、腑與腑、臟與腑之間相處於升降的統一體中,且每一臟腑亦有升降,即升降中復有升降。

 

心位胸中,主血脈而藏神,能推動血液在脈中循一定方向循環不總,以供全身的需要。血液是神志活動的主要物質基礎,心血上榮頭面,供養神明,則神志清晰,思維敏捷,精神充沛,此為心之升;心血下行以養全身,為五臟六腑之主,統御周身各臟腑組織,且心火下降於腎,以溫腎水,此為心之降。

 

肺居膈上,其位最高,為五臟六腑之華蓋,主宣發與肅降,主氣,司呼吸。「諸氣者,皆屬於肺」,「天氣通於肺」,肺能吸清呼濁,貫注心脈,使氣血津液散於全身,內而臟腑經絡,外面肌肉皮毛,無處不到,為肺之升;肺氣以清肅下降為順,肺氣下降,則呼吸出入有序,水液運行周身,水道通暢,下輸膀胱,為肺之降。

 

肺之宣發與肅降是對立的統一,沒有宣發,就無所謂肅降,沒有肅降,也無所謂宣發。只有有宣(升)有肅(降),才能氣道通暢,呼吸調勻,保持人體內外的氣體交換,才能使氣血津液敷布全身,通調水道,下輸膀胱。

 

肝主疏泄,使人體氣機調暢,精神愉快,又是保持脾胃正常消化功能的重要條件。肝能協助脾氣升清,貯藏血液,調節血量,疏泄於心脈,升發而上;但膽汁乃借肝之餘氣積聚而成,肝分泌膽汁,下泄於膽、小腸;且能疏泄精關,月經,與生殖機能有關;又通利三焦,降泄而下。

 

腎主藏精,主骨生髓,通於腦,「腦為髓海」,精能生髓,精髓上充以養腦,「上至腦,下至尾骶,皆精髓升降之道路」。精可化為血,精足則血旺,精血充足,可滋五臟之陰,可發五臟之陽,此為腎精之升;腎精為生長發育之源,「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泄」,「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此為腎精之降。腎主水液,升清降濁而調節水液代謝,將清者——津液,上歸於肺而布敷全身,以供臟腑組織利用;使濁者——無用的水液,即代謝產物,下輸膀胱,排出體外。這是腎主水液之升降。

 

脾主運化。水谷精微,賴脾氣升清作用,化生氣血,以營養周身。故李東垣曰:「飲食入胃而精氣先輸脾歸肺,上行春夏之令,以滋養周身,乃清氣為天者也;升已而下輸膀胱,行秋冬之令,為傳化糟粕轉味而出,乃濁陰為地者也。」「脾主五臟之氣,腎主五臟之精,皆上奉於天,二者主生化,以奉升浮。是知春生夏長,皆從胃中出也」(《脾胃論》)。「其清者倏焉而化為氣,依脾氣而上升於肺,其至清而至精者,由肺而灌溉乎四體而為汗液津唾,助血脈益氣力而為生生不息之運也。」(《醫學正傳》)

 

所以,「升降之機者,在乎脾土之健運」(《醫門棒喝》)。脾的氣機主升,但脾在運化水谷精微的同時,還把人體所需要的水液運送到全身各組織中去,以發揮滋養濡潤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將代謝的水液,下達於腎和膀胱,最後排出體外,此為脾的升中之降。

 

氣機升降運動在正常的生理活動中,雖然和各臟腑皆有關係,但升降之樞紐在於脾胃。人身心肺在上,行營衛而光澤於外;肝腎在下,養筋骨而強壯於內;又須脾胃在中,傳化微精以溉四旁。「厚德清靜,順長以盈,至陰內實,物化充成」(《素問?五常政大論》)。「脾具坤靜之德,而有乾健之運,故能使心肺之陽降,肝腎之陰升,而成天地之泰」(周學海《讀書隨筆》引朱彥修語)。

 

可見,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為臟腑升降的軸心。「肝主升,肺主降……心主動,腎主靜……而靜藏不至於枯寂,動泄不至於耗散,升而不至於浮越,降而不至於沉陷,則屬之脾中和之德之所主也」,故曰「脾臟居中,為上下升降之樞紐」(《醫碥》)。

 

氣機的升降出入,雖以脾胃為中流砥柱,亦須其它臟腑間的相互配合。如肝之升發,肺之肅降,肝升肺降則氣機調暢,氣血上下貫通。心火下降,則腎水不寒;腎水上濟,則心陽不亢,心腎相交,水火既濟,心主血,腎藏精,精血相互資生,故心腎之間升降正常,則陰與陽,精與神,水與火之間協調平衡。

 

「肝藏血、心行之」心肝之間升降正常,則精神情志舒暢,血液運藏有序。肺為水之上源,腎為主水之臟;肺為呼氣之主,腎為納氣之根。肺腎之間升降正常,則呼吸和利,水道通調。心主血,肺主氣。心肺之間升降正常,則氣血相依,運行不息。所謂「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是也。肝藏血,腎藏精。肝主疏泄,腎主閉藏。肝腎升降正常,則精血滲灌,藏泄適度。脾主升清,胃主降濁,居於中焦。脾胃升降正常,出入有序,方能維持「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臟;清陽實四肢,濁陰歸六腑」的正常生理活動,使機體與外界環境不斷進行新陳代謝,以保證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氣的不斷的自我更新。

 

在這種新陳代謝過程中,肝之升發,肺之肅降;心火下降,腎水上升;肺主呼氣,腎主納氣……,也無不配合脾胃以完成其升降運動。

 

所以說:「脾以陰土而升於陽,胃以陽土而降於陰。土位於中而火上水下,左木右金,左主乎升,右主乎降,五行之升降、以氣不以質也,而升降之權,又在中氣……升則賴脾氣之左旋,降則賴胃土之右轉也。故中氣旺則脾升而胃降,四象得以輪旋。中氣敗則脾郁而胃逆,四象失其運行矣」(《醫學求是》)。因此,《吳醫匯講》載王鳴罔之說云:「升降失宜,則脾胃傷。脾胃傷則出納之機失其常度,而後天之生氣已息,鮮不夭札生民者已」。

 

綜上所述,人體臟腑組織不僅各自進行升降運動以完成新陳代謝,而且臟腑組織之間的氣機升降又相互配合,相互聯繫,出入不已,升降不止,不斷地從周圍環境中攝取適當的物質,並將這種物質轉變為自身的化學組成。同時又將自身中較老的部分分解並排泄到周圍環境中去,構成了整個機體的氣機升降運動。在與周圍環境的不斷新陳代謝中實現自我更新,維持機體的物質代謝和能量轉換的動態平衡,保證臟腑功能活動的正常進行。

 

(三)

 

升降出入是人體氣機功能的基本形式,是臟腑經絡、陰陽氣血矛盾運動的基本過程。因此,氣機升降失常,出入無序,則臟腑氣血壅塞,表裡內外閉阻,四肢九竅不通,而諸病蜂起。若升降出入停止,「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於是物質和能量代謝告終,生命也就完結。

 

外感六淫,內傷七情,飲食勞倦,痰飲淤血等等,均可導致氣機升降失常。氣機升降失常的病理變化,範圍廣泛,證候複雜,僅摘其要者簡述如下:

 

1.肺

 

(1)肺失宣發:證見發熱惡寒、胸悶咳嗽、咯痰。

 

(2)肺失肅降:肅降無權,水道不利,則出現胸悶咳嗽、氣急喘促、胸脅脹滿、小便不利、水腫痰飲等症。

 

2.肝

 

(1)肝氣鬱結:精神抑鬱或性情急躁,則胸脅脹滿或竄痛,頭目眩暈,甚則「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於上,使人薄厥」而生暈厥。

 

(2)木旺克土:肝氣橫逆,侵犯脾胃,肝脾不調,則腹脹腸鳴,腹瀉;肝胃不和,則噯氣納呆,噁心嘔吐等。

 

(3)水道失利:疏泄失職,水道壅滯,則出現尿少,浮腫,腹水等症。

 

(4)肝火上炎:氣鬱化火,氣火上逆於頭面部且有明顯的熱象,則見劇烈頭痛,面紅目赤、煩躁易怒、兩耳暴鳴或暴聾;或升動太過,肝不藏血則見吐血、衄血、月經過多等動血耗血證候。

 

3.心腎

 

(1)心腎不交:腎水虧虛,水火不濟,則見心煩不眠、口燥咽干,小便黃赤,舌尖紅赤或舌絳少苔,脈細數等。

 

(2)心火上炎:火性炎上,心火內熾,獨亢於上,則見心煩,口乾,舌尖紅赤,口舌糜爛,或舌碎痛,脈弦數等。

 

(3)水氣凌心:心陽下通於腎,故心陽虛常累及腎陽,陽虛水泛,凌心射肺,則見形寒肢冷,心悸水腫,咳喘尿少等。

 

4.肺腎

 

(1)肺氣上逆:肺氣上逆以咳逆上氣的上盛證候為主要臨床表現,而見咳嗽喘促,甚則不能平卧,肢體水腫等。

 

(2)腎不納氣:呼多吸少,喘促短氣,動輒尤甚,或見浮腫等。

 

5.脾胃

 

(1)脾不升清:脾宜升則健,脾不升清,則頭目眩暈,腹脹腹瀉,甚則中氣下陷,出現內臟下垂,陰挺,脫肛。

 

(2)胃不降濁:胃宜降則和。胃氣上逆,輕則噯氣、呃逆、乾噦,甚則噁心,嘔吐。

 

(3)清濁相干:清不得升,濁不得降,擾亂中焦,謂之清濁相干,則上吐下瀉,發為霍亂。如《靈樞?五亂篇》云:「清氣在陰,濁氣在陽,清濁相干,亂於腸胃,則為霍亂。」

 

升降失常的病變雖然複雜,但基本病理表現不外升降不及、升降太過和升降反作三類。臨床上當分清何臟何腑,孰升孰降,根據各臟腑升降失調的不同因素而施治。如疏肝理脾,平肝和胃,化飲降逆,辛開苦降,宣降肺氣,補腎納氣,補腎固精,交通心腎等,均為恢復氣機升降之治。

 

祖國醫學的氣機升降學說,是研究機體物質代謝和能量轉換的理論。升降出入是人體氣化功能的基本形式,是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徵。氣化正常,其身則健;氣化失常,諸病遂生;氣化停止,生命乃絕。


推薦閱讀:

健康體檢顧問范淑芹告訴你那些必須知道的健康體檢常識
引起癲癇的原因(《癲癇患者和家屬指導手冊》1-3)
男性該如何保養前列腺
如何預防雙耳盯聹栓塞等疾病誘發的耳聾癥狀?
CT檢查適應於哪些癥狀?

TAG:醫學 | 祖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