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李清照—悲傷半生,浮華千秋

李清照

她是千年前一個眉間凝愁的清靜女子。她曾經用生命來體驗了一場塵劫,贏得了千年流傳。然而她心內的荒涼與悲傷,卻始終無人可解。

也許有些人的臨在,便是要來驗證這人世里的種種劫數與苦難。而易安便是這樣的女子。她身世清明而命運多舛,國破易主、夫死家亡、再嫁離婚、四處漂泊、寂寞終老。她的一生,經受了太多流離別傷之苦,亦歷經了太多世間人事的無常。

她的一生,都在變數中起伏。她以身歷經了一場場無常的離亂,見證了這世間的最美好與最殘忍。她擁有過最甜美的愛情,亦得到過最悲涼的冷落。她享受了最繁華奢侈的尊貴生活,亦嘗歷了最孤苦潦倒的凄慘境況。

她,是宋代最負盛名的才女,被後世稱為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女詞人。

她就是詞作才女李清照!

李清照和趙明誠的愛情

如若年華無傷,她好丈夫趙明誠本可以執手攜老,清靜美好地度過一生。卻奈何,這人世難料,命運叵測。至愛,最後成了心頭至傷。明誠,給予了她太多,愛或恨,喜或怨。

她的感情因他而生。那些情意,幾乎貫穿了她一生的創作。她一心一意地跟隨著他四處奔走,縱使與他在一起時,她總是處於「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的安定境狀。然而流離與漂泊都不算什麼,最可怕的是,曾經深愛依戀的那個人他心裡開始無法捉摸的易變與不定。當他開始站立於與她方向相異的彼岸遠端,當那些曾經引以為傲的貼心開始變得遙遠,她慌張無措,卻一次次試圖說服自己去原諒。原諒這世間的不完整,原諒人心的淡薄與善變。

而此生他對她作出的最殘忍的事,卻是他丟卻了給予她的這一切愛怨,撒手人寰。留她一人獨自流離人世,歷盡人情冷暖世間醜惡。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此後世間風月,再無人於旁執手相看。所有的風景,都不過成了生命的一場陪襯。

雒塵讀李清照的詞

「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也。」——雒塵

讀李清照的詞,心裡空曠寂靜異常,如同在時間的漏縫間靜賞一簇徐徐綻放的花朵。看著它們於你面前以清淡節奏緩緩開出,不張揚不急促。卻因了這樣的尋常淡定,而更覺內容完全展放時候的風華絕代。

那樣絕美的時刻,劃破了所有時空的界限,彷彿寫詞的女子就這樣出現在你的面前,與你輕淺講述一路走來的悲歡。越過所有冰涼的時光,那個住在久遠時光盡頭的女子,她安靜地端坐於古雅的木窗下,為遙遠時空的探訪者留落下一路婉約含蓄的封藏,一路內蘊深遠的歡喜與悲涼。

道不盡離情,訴不開傷心。撫一行書句,落不盡淚滴。

良辰欺人花落去,轉身天荒。昏燈處,回首不見君。

對於李清照的詞,我們並不陌生,她的清冷入心,她的暖意和傷懷,我們一一刺骨錐心。然而只知道她的詞,卻不了解她的這個人,不知道詞的故事背景。雒塵的可貴之處是還原了一個女子深深埋藏的最真實赤誠的心思情事,重新呈現一個有血有肉的至性女子——李清照的一生。她脫下盛名的衣衫,帶著至誠至性的女子本色向我們走來!

《半生流離半生愛》,從卷一到卷四:少年事,愛情傷,離人淚,事事休,這是易安一生的流離和愛怨脈絡。

【卷一】少年事

賞心樂事誰家院—— 一詞成名

李清照想著那日歡騰活躍的畫面,她忍不住地笑將起來。是這般美好如畫的年華呵,可以肆意洒脫得忘了來時去路,可以天真爛漫得不顧塵世束縛。

這般快樂地思憶著,靈感突起,忙擱下手中書卷小跑至書房,提筆記下那日動人情形。

嘗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嘗記溪亭日暮》

那般陶然自得的時光,就這樣被聲色俱全地記錄在了年僅十六的少年易安筆下。寫罷她細賞再三,然後滿意地揮袖歡喜而去。

這首生趣盎然的小令便被獨自留於書房,直至被父親李格非無意中見得。他在案上發現這首天真爛漫而又倜儻風流的作品時,為女兒通篇散發的才情所驚。萬想不到尋常之詞到了女兒手中竟有如此生命,此間所述情景栩栩如生如在眼前,真是一副靈動雀躍的畫面啊。

李格非遂喜不自勝,心想著外間亦斷無人料到年紀尚輕的小女有此才華。於是便索性掩去女兒之名,將詞帶至友人及同僚面前,讓大家相傳賞閱。

果不其然,眾學官及文人皆為之驚嘆不已。

李格非又讓眾人猜測此作之人。結果有人猜是當年知密州、白髮蒼髯的翰林大學士蘇軾所作。還有人猜說文中有靈氣洋溢,怕還是出自仙家呂洞賓之手了。卻無人想到,這般豪放卻不失天真的佳作,竟由彼時才年方十六的李家女兒親手提就。

於是,小易安一鳴驚人。她的名與詞在文人間迅速地傳播了開去,為當時的詞壇送去了一股清新之風。

【卷二】愛情傷

別有幽愁暗處生——相思怨,釋前嫌

自十八歲嫁予明誠,至今已有二十一個年頭。其間歷經了分合離散,最終李清照還是回到了他的身邊。而他的心,卻並不如她般堅定不移。他將之放任其外,漸漸地開始不為她所懂得。

這世事的無常變幻,她不是不懂得,亦並非不能理解。她只是,仍舊無法說服自己去接受。

在她的心裡,他仍舊是那年那月,以莽撞姿態闖入她平靜世界的翩翩少年。任由這般歲月無情沖刷,那些悸動的情意都仍舊被她視予信仰般珍之心內,新鮮如初。

她還在原地,他卻已經走遠。這只是萬千故事版本中的一種,卻又是她無法承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種。

時間,是這世間最殘忍亦最慈悲的兇手。它可以發生一切,亦可以息滅一切。變更,只是它最為尋常的施予。勿論生命,人心,或者愛情。

再熱烈纏綿的相愛,亦抵不過時間的侵襲,這是一個悲傷的亘古定律。

曾經兩個人之間熱烈的愛,或許是在時間裡頭慢慢被消磨淡了,又或者被對方悄悄地收回關閉,轉而為他人開放。最好的結局,便是在時間裡頭被慢慢地訓練成為了一種習慣。一種不再有悸動,但已經融入了生命的行為。

這樣很悲傷。但是,這亦是最幸運。

暖雨晴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鈿重。

乍試夾衫金縷縫,山枕斜欹,枕損釵頭鳳。獨抱濃愁無好夢,夜闌猶翦燈花弄。

——《蝶戀花·暖雨和風初破凍》

張端義曾於《貴耳集》卷一謂李清照:「皆以尋常語入音律,鍊句精巧則易,平淡入調者難。」

而《漱玉詞》之所以可以為後世傳頌,皆因這「難」「易」二者,她皆可兼得,且將之相融得絲絲入扣,無痕無印。

這便是易安。縱有再多的苦難傷痛,再多的傷心委屈,她亦只這般以深婉動人的字句、曲折清淡的語氣,與你娓娓道出一場凄婉意象。

明明寫傷情,卻不著一字,明明寫離恨,亦不著一事。不犀利不對抗,將所有的激烈都包裹於曲曲折折的委婉裡頭。愈是埋伏,愈是讓明悉者深深地傷心。正如徐士俊於《古今詞統》卷九所評:「此媛手不愁無香韻。近言遠,小言至。」

自這首詞之後,她再不像這般精雕細琢字句了,轉而發揮其「平淡入調」的一面。

她在漸漸地接近自己的真相。那是最初,最真實的內心。純潔樸素,如一副清淡的白描。在那些看似簡潔的構畫間,卻蘊涵了道不盡的意味。淺入,卻深出。

後來的易安詞作,便多以尋常語或隱有深義的典故來入詞。平淡的鋪敘中,卻越能夠將所述情意表達得淋漓。她不僅以此很好地表現了「易安體」過人的藝術張力,也同時真正創造了她提倡的「別是一家」的獨特詞境。

【卷三】離人淚

此後生死兩茫茫——愛猶在,人已亡

葬畢趙明誠之後,易安神思模糊。只覺得天地茫茫間,只余了自己孤身一人。不知還有何人可依靠,亦不知還有何處可落腳。

她抵不住這般傷痛的打擊,旋即大病了一場。

「……余又大病,僅存喘息……」。病至了僅存喘息的程度,由此可見夫君的離去對她身心的損傷之重,彷彿在一夜之間,便迅速地老至了百歲。

時值深秋,她孤身一人照料著病得奄奄一息的自己。心傷難忍,和衣躺於床上,想起那些舊事過往來,又觸及現在天人相隔的凄慘境況,不禁黯然淚下。

天上星河轉,人間簾幕垂。涼生枕簟淚痕滋,起解羅衣,聊問夜何其?

翠貼蓮蓬小,金銷藕葉稀。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

——《南歌子·天上星河轉》

這首詞,屬於典型的易安體。以最最尋常的字句入詞,以無波的語氣清淡鋪敘。如同,在與人講一段與己無關的寥落故事。初讀時無情緒,讀至後來卻只覺心痛難耐。

所有關於痛楚的覺感,在她看似平靜的位元組里被全數牽扯而出。她在這些看似無心無意的敘述里,沿路鋪灑了一層洶湧。同行時無覺,路盡回頭時,才驚見那些收斂至深的激烈與犀利。心思迴轉間,痛徹心扉。

她以無聲埋葬了這所有一切傷慟,卻更讓人痛覺其間的動魄驚心。

到了「聊問夜何其」這裡,她再也無法隱藏心內的孤獨與凄傷,哀哀地以一句明知無人可答的自問,來道破了此前所有的隱藏。此語幾乎延用了《詩經·小雅·庭燎》中的成句:「夜如何其?夜未央。」

最後那句「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是不忍再讀的。「情懷」,是所有故去人事的一道顯微印記,如同心上那道短短的紋路,凝結了所有的痛楚與悲歡。這反覆的顛沛與流離中,她始終將之謹置於心懷,即使再痛,亦未曾有過丟失。

但縱使她再珍視,它亦不可再如同從前了。似乎除了服貼髮膚的這件舊時衣裳,她已經再尋不著與往時歡喜有所聯繫的任何線索。

舊時情懷,舊時情懷……它們是那般黯淡不明,卻又如此無可忘卻。那麼多的記憶,那麼多的故事,它們就這樣洇滅於無情歲月裡頭了。

如同,那個離她而去的人一般,永遠地回不來了。只余了她,還在孤單而執坳地守著這些與死無異的心事。絮絮叨叨,不肯放手。

【卷四】事事休

物是人非事事休——浮世清歡,夢一場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曉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聲聲慢·尋尋覓覓》

又一年的秋來了。雁兒痕過碧空,黃花悄落袖襟。天氣又涼了,心情又開始壞了。又想要喝酒了,又想要如同夢死一般地醉了。

明誠,我似乎又看見你了,還是如同往昔般俊朗文雅。你的指節,你的皮膚紋路,你的笑容,你的瞳孔顏色,離我這般地近。

我又開始整理你的文物了。安靜沉穩,無情無緒。偶爾皺緊眉峰,偶爾展顏微笑。

天又開始下雨了,又起風了,梧桐葉又落了,花兒又謝了。獨坐窗前的人兒,又落起相思淚了。

昨夜裡又夢見了隻身一人在陌生而又似曾相識的長街上不停地行走,周遭空無一人,冷冷清清,凄凄惶惶。路很長,夜很暗,回首去向都一樣的不分明。是這樣無止無盡的黑暗,是這樣無止無盡的絕望。

風吹落一地黃花枯葉,夾卷著頹敗的氣息直撲向我的薄衫單裙。絲絲荒涼,涼透髮膚。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又是一年秋來到,寂靜的,廖落的。悲傷與頹敗,節節逼上心頭。

在這樣年年歲歲的輾轉間,最後連與你有關的記憶都失去了聯繫。在這裡的每一朵花,每一棵樹,就連天邊歸來的雁兒,都依稀還就我們離去前的模樣,似乎只有我們自己失信了要相守不變的諾言。

我已經開始慢慢地學著不執著。因我已知,這世間,有太多太多的不可確定。

時空,生命,形相,意識,何況凡俗如你我。彼此緣淺。才不可,同生,同死。

發濕衫冷。窗子飄進來的秋雨已不知何時打透了單薄的身子。

這樣絮絮地又想起了那些從前,想起了那些與你相坐對飲的些微片斷。它們如同黑暗裡微弱的火光,在我迷懵的眼睛裡燃起些許明彩。

猶記得那些個細雨瀟瀟的夜,你的柔言沉語,我的淺笑低吟。夜雨打在窗下芭蕉上,有纏綿的淅瀝。燭台里,偶爾爆破出燈花跳躍而細微的噼卟。

而今,人去音消。獨留我隻身守著這一夜一夜的孤寂,與黑暗相度。

雨淅淅瀝瀝地下,似乎越來越遠。而淚簌簌地落,近在咫屍,濡濕面前紙張。深深嘆息,將指下新寫就的詞章輕輕掩上。

往事不堪回首。就此罷,就此罷。從此而後,世上再無易安詞。

那些熬盡了心事的吟哦。再不可了。

這是易安最為人深知的一首名作。

起始處,便罕見地用了七組疊詞。怨怨疑疑,叨叨念念,似極了某種無從呻吟的身心隱傷,微微地複發開來。只覺得疼痛,卻不知痛由何處生起。漸漸地,這疼痛如同蟲噬蟻咬般走滿了全身。無從阻止無從撫慰的絕望,彌散了一整個寂寞的深秋。

那樣無望的悲涼,要如何才能夠表達得盡情呢?這個聰慧的女子,讓人驚艷地連續以敘景的意識流鏡頭,來營造了此番意象。如同一部無聲影片,不著心事,不置對白。只安靜地用無情的景事,將心聲悄無痕迹託付,晦澀而淋漓。

那種無聲的沉默與隱忍,以靜謚的力量淹沒了所有的空間。那些失魂落魄殘缺絕望,亦只有這一大片靜寂可以表達了啊。那麼多的故人舊夢,亦只有這一大片靜寂,可以祭奠。

詞的最後,她更是史無前例地連用了二十多個舌齒相疊的氣聲字。如同聲聲不可歇止的嘆息,以此寫盡了無法以言語表達的傷恨與痛楚。

那些位元組,滲透了瀕臨絕地的哀傷。

這亦是易安平生最後的一首詞。詞中不曾使用一個典故,也沒有具體描述傷心形跡。於九十七字的詞句中,舌聲共十五字,齒聲四十二字。舌齒磨擦吞吐之間,訴盡一生悲涼。

這是一曲絕唱。不僅因其無論於情感收放還是藝術造詣,甚或遣詞造句上都已達到了無人可及的「獨步千古」的高度,更因為自此詞之後,世上再不見易安體。

這便是所有的大師們,對於自己最好作品所作出的最聰明亦是最無奈之舉——擱筆絕字。

因為知道再不可超越,因為知道再不可有此絕殺之作。所以,選擇了沉默。以此祭奠,亦以此封鎖。

所謂「盛極必衰」。所有的光,在發出了最尖銳最激烈的驚閃之後,要麼變得平淡,要麼從此黯沒。

易安如此清楚,又是如此慧明。因而,她選擇了沉默。以巨大的沉默,來保護她一生里的所有發生,保全所有的精緻與完美。

如同她要求的詞論觀點,精微潔細,嚴不可催。

這首詞,成為她所有詞作的句點,一聲完整的休止符。以此,總結了所有。

李清照年譜

李清照年譜

宋神宗元豐七年甲子[一O八四年],清照出生。

清照於此年生於山東省濟南市明水鎮。

其父李格非,字文叔,為人正直,其文天下皆知,於《宋史·文苑傳》錄有其傳。生母王氏,元豐宰相王珪長女,生平不詳,善屬文。

是年,夏大舉攻宋。

冬十二月,司馬光完成巨著《資治通鑒》。

是歲,王安石63歲,晏幾道54歲,蘇軾47歲,蘇轍45歲,黃庭堅39歲,秦觀35歲,賀鑄33歲,晁補之31歲,陳師道31歲,張文潛30歲,周邦彥28歲。

元豐八年乙丑[一O八五年],兩歲。

父親李格非官鄆州教授,趙挺之為德州通判。

春三月,神宗崩,哲宗即位。太皇太后高氏垂簾聽政,起用司馬光、蘇軾等,罷新法。

春末,生母王氏卒。

夏五月,外祖父王珪卒。

秋七月,清照後外曾祖父王拱辰卒。

宋哲宗元祐元年丙寅[一O八六年],三歲。

父親李格非赴京入補太學錄,清照留原籍隨伯父母生活。

閏二月,司馬光為左相,呂公著為門下侍郎,二人議改新法,史稱「元祐更化」。

夏四月,王安石卒,是年66歲。

秋九月,司馬光卒,是年67歲。

同月,蘇軾由中書舍人除為翰林學士。

元祐二年丁卯[一O八七年],四歲。

李格非官太學。撰《廉先生序》。

八月,蘇軾由翰林學士兼侍讀學士,李格非以文章受知於蘇。

元祐三年戊辰[一O八八年],五歲。

清照仍隨伯父伯母生活。

春正月,蘇軾知貢舉。

二月,趙挺之上書反對蘇軾改新法。

冬十月,蘇軾上太后謂趙挺之所論:「臣以此知挺之之險毒,甚於李定、舒直、何正臣。」

元祐四年己巳[一O八九年],六歲。

二月,呂公著卒。

李格非官太學正,得屋於經衢之西,取名曰「有竹堂」。晁補之作《有竹堂記》記此事。

春三月,蘇軾出知杭州。

夏五月,趙挺之出為徐州通判。

元祐五年庚午[一O九O年],七歲。

李格非晉為左奉議郎,清照由鄉來京師,與父生活。

趙挺之移知楚州,趙明誠得唐楚州修城記碑。

六月,秦觀為秘書省校對黃本書籍。

七月,晁補之為著作郎。

李格非此年有《濟北集》、《史傳辯志》(五卷)等著作。

元祐六年辛未[一O九一年],八歲。

蘇軾為尚書右丞,李格非轉太學博士。

六月,秦觀卸秘書省校對黃本書籍,遷為正字。遂後由李格非入補,轉為校對秘書省黃本書籍,並續娶王拱辰孫女王氏,亦善詩文。

八月,蘇軾自翰林學士承旨出知潁州,辟陳師道為教授,晁補之以秘閣校理通判揚州。

十月,哲宗賀幸太學。

時年格非感疾,蘇軾有簡與之問疾。

元祐七年壬申[一O九二年],九歲。

蘇軾為門下侍郎,李格非撰有《元祐六年七月哲宗幸太學君臣唱和詩碑》。錄有36人,中有趙挺之。後又有《禮記說》數十萬言,為人稱道。

是年,蘇軾罷潁州,三月改知揚州,七月又召還,八月除詩讀學士。

十月,晁補之自揚州通判召為著作佐郎。

元祐八年癸酉[一O九三年],十歲。

春正月,蔡確卒於新州貶所,格非有詩挽之。

夏五月,趙挺之出為京東路轉運副使。

秋九月,太皇太后高氏崩,哲宗親政。六月,蘇軾以翰林學士侍讀除知定州。十月到任,此後不復回京。

紹聖元年甲戌[一O九四年],十一歲。

春二月,李清臣首倡紹述,意欲恢復新法,鄧溫伯和之,政局始變。

四月,章槨入相。隨後執政者呂大防、范純仁、蘇轍等皆被罷。

是年,李格非因拒章槨編元祐章奏,被外放為廣信軍通判。赴任期間以正義之舉,窮治妖道之奸。清照得其言傳身教,是非觀始成。

同年,蘇軾自定州貶英州,後又改惠州。

秦觀貶處州,黃庭堅責授涪州別賀,黔州安置。陳師道謫監海陵酒稅。張文潛出知潤州。

六月,晁補之出知齊州,未幾謫監信州酒稅。

紹興二年乙亥[一O九五年],十二歲。

李格非受詔為校書郎,並撰《洛陽名園記》。

是歲,晁補之改知毫州。

蘇軾在惠州,蘇轍在均州,秦觀在處州。陳師道以元祐餘黨罷,換江州彭澤令,未赴。

紹聖三年丙子[一O九六年],十三歲。

章槨獨相,推行新法。

李格非隨遷著書佐郎。

紹聖四年丁丑[一O九七年],十四歲。

李格非始為禮部員外郎。

春正月,李清臣罷中書侍郎。

二月己未,追貶已故執政司馬光、呂公著。

四月,蘇軾自惠州貶儋州。

晁補之責監處州酒稅,中途遭母喪,護柩回金鄉。秦觀移橫州。

前宰相呂大防、文彥博卒。

十月,趙挺之由太常少卿權禮部侍郎。十一月,又為吏部侍郎。

清照詩詞習作開始漸露頭角,受人矚目。

元符元年戊寅[一O九八年],十五歲。

清照行及笄禮。春三月,作《詩·春殘》,後又有和詩《浯溪中與頌詩和張文潛(二首)》。

元符二年己卯[一O九九年],十六歲。

清照有《鷓鴣天·暗淡輕黃體性柔》《點絳唇·蹴罷鞦韆》(存疑作)。併當於是年春秋季,有溪亭之游。

元符三年庚辰[一一OO年],十七歲。

正月,哲宗崩,皇弟趙佶嗣位,即宋徵宗,欽聖皇太后向氏垂簾聽政。時年大赦天下。

初春,清照作《如夢令·嘗記溪亭日暮》,暮春作《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抒傷春情懷。

秋,外出郊遊。作《雙調憶王孫·湖上風來波浩渺》。

是年八月,秦觀卒於北歸途中,時年五十三歲。

冬,清照得知自身婚訊,作《漁家傲·雪裡已知春信至》。

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辛巳[一一O一],十八歲。

正月十三日,皇太后向氏崩。

初春,清照有《浣溪沙·莫許杯深琥珀濃》、《浣溪沙·淡盪春光寒食天》、抒待嫁春閨情懷。

後在京與太學生趙明誠結婚。趙明誠,字德甫,時年二十一歲,為吏部侍郎趙挺之幼子。

婚後二人志趣相投。清照有《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浣溪沙·綉面芙蓉一笑開》(存疑作)抒新婚甜蜜美好。又有《慶清朝·禁幄低張》慶太平盛世人們賞牡丹的盛況。

是年七月,蘇軾卒於常州,時年六十六歲。

冬十二月,陳師道卒於秘書省,年四十九歲。

崇寧元年壬午[一一O二年],十九歲。

時年蔡京為右相。

春,李清臣卒,李格非有文祭之。

夏五月,籍記元祐黨人。同月,趙挺之遷中大夫,除尚書右丞。

七月,李格非被罷工京東提刑。時籍記元祐黨人十七人,李格非名在第六。而後又焚元祐法。九月,御書元祐、元符黨人,刻石端禮門。

清照上詩其翁舅救父。中有曰:「何況人間父子情。」趙挺之無動於衷。

未幾,李格非被貶往廣西象郡。

崇寧二年癸未[一一O三],二十歲。

四月,宋徽宗下詔銷毀司馬馬光、呂公著等繪像,然後又令銷毀刊行《唐鑑》以及蘇軾三兄弟、秦觀,黃庭堅等文集。

到九月,又令天下監司吏廳各立元祐奸黨碑,並詔王珪、章惇別為一籍,如元祐黨。

清照再次上詩救父,內雲趙挺之:「炙手可熱心可寒。」表達對趙挺之冷酷行徑的失望與寒心。

後又有詞《玉樓春·紅酥肯放瓊瑤碎》抒傷情,並以此諷誡趙挺之。

明誠當於此時出仕,初職未明。

崇寧三年甲申[一一O四],二十一歲。

宋徵宗又詔重定元祐、元符黨人及上書邪等者,合為一籍,刻石朝堂。

六月,蔡京又唯恐天上不亂地加油添醋,進所書黨人姓名。並詔頒之州縣,下令皆要刻石。

隨後,宋徽宗又頒了一道詔禁:「宗室不得與元祐奸黨子孫為婚姻」。並且重下禁令,詔元祐黨人子弟不得居京。

清照因黨爭牽連,被迫遣離京城,回歸原籍明水。

是年秋,清照作《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重陽作《醉花陰》,寄予明誠抒離別相思之情。

崇寧四年乙酉[一一O五年],二十二歲。

明誠於此年,始為鴻臚少卿。

十月,黃庭堅卒,時年六十一歲。李格非有詩挽之。

是歲,晁補之罷官閑居金鄉。

崇寧五年丙戌[一一零六],二十三歲。

春正月,彗星出西方。以星變詔求直言,遂毀元祐黨人碑。後又大赦天下,除黨人一切之禁,而後陸續復元祐黨人。

清照得以返京,有《小重山·春到長門春草青》抒歡欣。後有《怨王孫·帝里春晚》(存疑作)抒明誠不復來見她之失落無望心情。七夕又作《行香子·草際鳴蛩》述無常政局境況的變幻。

李格非被罷職調往廣西後無記載。其後大赦天下,李格非復官,提任京東刑獄,未赴。當是卒於此年前後,時歲六十一。

太觀元年丁亥[一一O七年],二十四歲。

三月,趙挺之被罷右僕射。五日後卒於京師,時年六十八歲,贈官司徒。

趙卒後三日,蔡京又以其「交結富人」、「力庇元祐奸黨」等罪名上告朝廷。趙挺之被追奪所贈之司徒官。

後趙家在京者,皆被以各種莫名之罪被捕入獄。後經查無實被釋放,但皆被罷官。

七月,明誠解官與清照相偕回鄉。

九月初至青州,清照有《多麗·小樓寒》抒發對於自身際遇的憤慨無奈。

大觀二年戊子[一一O八],二十五歲。

屏居青州,居室起名為「歸來堂」。以表淡泊明志,悠然東籬的生活態度。

春正月,宋徽宗大赦天下。

三月,李格非有作《歷下水記》。

八月秋分,獻壽詞《新荷葉·薄露初零》於晁補之,賀其五十六歲生日。

時年重陽,趙明誠同妹婿李擢同游仰天山。清照有《浣溪沙·小院閑窗春色深》相思之。

大觀三年己丑[一一零九],二十六歲。

是年端午,趙明誠與兄道甫,妹婿李擢等再游仰天山。清照有《浣溪沙·髻子傷春慵更梳》(存疑作)、《木蘭花令·沉水香消人悄悄》等再訴相思情。

大觀四年庚寅[一一一O年],二十七歲。

清照撰成《詞論》,並與趙明誠共同研究金石。

秋九月,晁補之卒於官舍,時年五十八歲。

政和元年辛卯[一一一一年],二十八歲。

夏五月,明誠母郭氏奏請除趙挺之指揮。

政和元年壬辰[一一一二年],二十九歲。

詔蔡京三日一,至都堂議公事。

七月,趙明誠言取訪遺書事。兄長趙存誠、趙思誠陸續復出為官。

政和三年癸巳[一一一三年],三十歲。

清照於青州與女伴玩分字韻,作《分得知字詩》。

政和四年甲午[一一一四年],三十一歲。

新秋,明誠為易安題照。

是歲,張文潛卒於陳州,時年六十一歲。

政和五年乙未[一一一五年],三十二歲。

春正月,女真阿古達始稱帝,建國號為金。

二月,立趙桓為皇太子。

是年,明誠與清照於青州「歸來堂」起大書櫥,收藏書無數。夫婦夫人相對賞玩,其樂融融。更時常於花前月下,賞花月賦詩詞。

政和六年丙申[一一一六年],三十三歲。

清照居青州。明誠的《金石錄》已整理成集,共三十卷。

政和七年丁酉[一一一七年],三十四歲。

明誠《金石錄》正式編成,作自序。後劉支又為之題後序。

重和元年戊戌[一一一八年],三十五歲。

冬夜,明誠第三次閱歐陽修集古錄跋尾。

宣和元年己亥[一一一九年],三十六歲。

春正月,詔改佛號為大覺金仙。

明誠跋安州商六鼎。

宣和二年庚子[一一二O年],三十七歲。

春正月,追封蔡確為汝南郡王。

二月,遣趙良嗣使金,約夾攻遼國。

冬十月,建德方臘起兵反花石綱。十二月陷建德、歙州、杭州。

明誠《金石錄》論貢茶之弊,當寓諷喻之意。

宣和三年辛丑[一一二一年],三十八歲。

春二月,方臘陷處州,八月被誅。

後宋江等先後攻淮陽,京東、河北,又入楚州、海州界。命知海州張叔夜招降之。

明誠始知萊州。這一行卻並未攜同清照,其中緣由蹊蹺。清照有詞《念奴嬌·蕭條庭院》、《鳳凰台上憶吹簫·香冷金猊》、《點絳唇·寂寞深閨》抒離情暗恨。

八月初,清照從青州赴萊州。途經昌樂縣城時,有《蝶戀花·淚濕羅衣脂粉滿》。

八月十日,到達萊州,有《感懷詩》,抒發對眼前境況變化的感慨。後又有《蝶戀花·暖雨和風初破凍》,抒明誠心意變動。

是年,周邦彥卒,時年六十六歲。

宣和四年壬寅[一一二二年],三十九歲。

清照夫婦在萊州。清照有《曉夢詩》。

宣和五年癸卯[一一二三年],四十歲。

除夕夜,明誠再題歐陽修《集古錄跋尾》。

人日,清照從兄李迥為伯父李格非《廉先生序》作跋。

是年,明誠每晚於萊州靜治堂校勘《金石錄》並題跋。

宣和六年甲辰[一一二四年],四十一歲。

八月,以收復燕雲,大赦天下。

冬十月,詔有收藏慣用蘇軾、黃庭堅之文者,並令焚毀。犯者以大不恭論罪。

時年,明誠移知淄知州,清照隨任。

是歲,洪邁生。

宣和七年乙巳[一一二五年],四十二歲。

二月,賀鑄卒。

九月,金人擒遼王。

十月,陸遊生於淮上。

十二月,金人斡離不、粘罕分兩道攻宋。郭藥師以燕山拳叛,北邊諸郡皆陷於金人。

十二月,皇太子趙桓於開封即位,即為欽宗,尊宋徽宗為教主道君太上皇。

是年,明誠妹婿傅察為接伴金賀正旦使,不屈遇害。

十二月,明誠以職事修舉,除直秘閣。

宋欽宗靖康元年丙午[一一二六年],四十三歲。

春正月,金人渡河,犯京師。後攻通津,景陽等門。李綱督戰。

夏,明誠與清照共賞白居易所書《楞嚴經》。

時年,明誠以斬獲逋卒功轉一官。

十一月,金人又攻京,城告破。

冬十二月,欽宗在青城,康王趙構開大元帥府於相州。

欽宗靖康二年、高宗建炎元年丁未[一一二七年],四十四歲。

春,金人俘徽宗、趙佶北去。

三月,明誠奔母喪南下江寧。

夏四月,金人又俘欽宗及皇后、皇太子和宗室、后妃等數千人,並輔臣、樂工、工匠等大量財物北去。汴京為之一空,北宋始告滅亡。

五月,康王趙構即位於南京(今河南商丘),是為高宗。改元建炎,史稱南宋。

冬十月,高宗至揚州。

十二月,青州兵變,殺知州曾孝序。清照留於青州文物盡化為煙灰。

十二月末,清照離青州南渡,載書十五車。

宋高宗建炎二年戊申[一一二八],四十五歲。

春正月,金人犯東京。亂軍張遇陷鎮江府,守臣錢伯棄城走。

清照於兵荒馬亂中,歷經千辛萬苦,終抵達江寧。

三月上巳,清照作《蝶戀花·永夜厭厭歡意少》。

隨後江寧旋邸後庭梅花盛開,清照於是有詞《(歹帶)人嬌·玉瘦香濃》(存疑作)。詞中為大自然的永恆不變感慨,為世間人事變幻嘆息。

三月中,明誠跋蔡襄《趙氏神妙帖》。

春末,清照有《菩薩蠻·風柔日薄春猶早》思鄉。

九月,明誠始知建康。清照有《青玉案·征鞍不見邯鄲路》(存疑作)與弟李迒惜別。

秋末,清照又作《鷓鴣天·寒日蕭蕭上鎖窗》,抒思鄉情懷。

冬雪日,清照每登建康城游城尋詩。

建炎三年己酉[一一二九年],四十六歲。

春正月,高宗在江寧府,改府名為建康。

正月初七人日。清照有《菩薩蠻·歸鴻聲斷殘雲碧》苦思故鄉。春二月,又有《臨江仙·梅庭院深深深幾許》二首。

春三月,明誠罷守江寧,上演一出不光彩的「縋城宵遁」事迹。

夏,與明誠舟經烏江縣,清照有《絕句·烏江》吊項羽,頌其之氣節,同時勉勵明誠。

五月,暫安家池陽。後明誠旨知湖州。

六月十三日,明誠獨赴任,與清照告別。因急趕,又遇大暑,遂感疾。

秋七月,皇太后孟氏率六宮赴洪州。

八月,張飛卿學士帶一玉壺,於建康看望病中的趙明誠,遂後又帶去。

時月,明誠因服大寒葯制壓熱疾,結果導致瘧痢並發,已病入膏肓。清照得信後,日夜兼程前往探望。

八月十八日,明誠卒於建康,時年四十九歲。

明誠生前————————明誠死後

清照旋葬之,並以《祭趙湖州文》祭奠。

葬畢明誠,清照大病一場。深秋時有《南歌子·天上星河轉》傷悼舊時人事。又近重陽,有《行香子·天與秋光》詞傷懷往時。

秋暮,清照登高見山河破碎,作《憶秦娥·臨高閣》抒心內荒蕪寂寞之感。

閏八月,王繼先欲以黃金三萬兩,從趙家市古器物。後幸得明誠姨兄,時任兵部尚書的謝克家奏請止。

時勢日緊,清照擔慮那些文物的存放,便遣人將部分行李,託付到時守洪州的趙明誠妹婿李擢處,並打算去投奔他。

不料到了冬十二月,金人攻入洪州。清照所有寄存於此地的文物,頓時化為烏有。

初冬,清照有《孤雁兒(並序)》抒孤身流離之苦。後又投依其弟李迒。

於明誠生病時來探望過他的張飛卿,後來投了金人。於是謠言四起,傳趙李有頒金之嫌。清照惶恐,便欲將銅器赴外廷投進,於是一路追隨帝蹤。

十二月,清照離建康南下。途中遇冬雪,有《清平樂·年年雪裡》訴奔亡之苦。又有《訴衷情·夜來沉醉卸妝遲》,抒無法言達的寂寞與傷悲。

同年冬,梅苑編成,收清照詞六首。

建炎四年庚戌[一一三O],四十七歲。

清照在明州,隨身文物散佚無數。

清照追隨帝蹤,流徒浙東一帶。沿江經鎮江東下南逃之際,有《浪淘沙·簾外五更風》(存疑作)詞,再次傷悼明誠。

入海,清照有豪氣脫俗的《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

夏四月,帝于越州,清照追隨。

是年七月,金人立劉豫為帝,建國號齊。清照作詩斥之:[兩漢本繼紹,新室如贅疣。] [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據朱熹《朱子語類卷》)

十一月,朝廷放散百官。清照至衢州。

是歲,朱熹生。

紹興元年辛亥[一一三一],四十八歲。

春三月,清照復赴越州。其時,借居於當地居民鍾氏的家裡。

當夜,清照僅剩存不多的文物被盜去五簏。思及明誠所愛之物如此連續丟失,不甚傷心。於是,作《詩·偶成》,傷悼那些失去的從前。

十一月,帝移蹕臨安。

紹興二年壬子[一一三二],四十九歲。

清照於臨安。

春三月甲寅,清照作一聯嘲新進士張九成曰:「露花倒影柳三變,桂子飄香張九成。」

夏,張汝舟巧言惑其弱弟以騙婚,清照於大病中被其弟適於張汝舟。張圖其財物,因得知清照文物全失,而對其施予拳腳。

是年九月,清照因無法忍受張汝舟的虐待,以「妄增舉數」罪名官告張汝舟,訟而離之。

張汝舟被捕入獄,而據宋時《刑統》,清照亦因此需入獄兩年。後得翰林學士綦崇禮從中相援,入獄九天後得以釋放。

出獄後,清照作《投內翰綦公崇禮啟》答謝之。是年秋,有詞作《山花子·病起蕭蕭兩鬢華》思鄉兼憐己。

冬十一月,詔從泉州故相趙挺之家取《國史實錄》善本。

時年趙存誠卒。

紹興三年癸丑[一一三三],五十歲。

元旦,清照作《瑞鷓鴣·雙銀杏》,自憐身世。

初春,梅花再度開放。有《滿庭芳·小閣藏春》感慨作。

春二月九日,庄綽《雞肋編》成,並序。

春暮,清照有《好事近·風定落花深》。

六月,樞密院事韓肖胄,以及工部尚書胡松年,受朝廷委派出使金國,慰問被囚於北方的徵、欽二帝。清照有詩《上樞密韓公工部尚書胡公(二首)》,為二人送行。

年底,與李家有知遇之恩的韓家老夫人作壽。清照前往拜壽,並有壽詞《長壽樂·微寒應候》。

紹興四年甲寅[一一三四年],五十一歲。

春正月,韓肖胄罷簽書樞密院事。

五月,翰林學士綦宗禮試尚書禮部侍郎,兼權直學士院。

秋七月,明誠姨兄謝克家卒於衢州。

秋,清照作《〈金石錄〉後序》。

九月,金人與偽齊合兵,自淮陽分道來犯。

冬十月,高宗決策御駕親征。清照遂隨人群避兵金華,途間路經嚴灘,有感於嚴光的出塵高德,自愧此番狼狽流離,於是作《夜發嚴灘》詩。

十一月末,清照在金華成《打馬圖經》,並為之作序。隨後,又作《打馬賦》及《打馬圖經命辭》

十二月,金人退師。

紹興五年乙卯(一一三五年),五十二歲。

春三月,清照在金華。有《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詞,慨嘆「物是人非事事休」。又有題《八詠樓》,痛惜破碎河山。

同年春,朱敦儒有《鵲橋仙和李易安金魚池蓮詞》。

五月,詔於金華清照居處取《哲宗實錄》,此收藏涉嫌違禁。

未幾,清照便離婺州府治金華以避之。

紹興六年丙辰[一一三六年],五十三歲。

是年,岳飛奏請恢復中原,不允。

九月,岳飛復廬氏縣。後以孤軍無援,復還鄂州。

紹興七年丁巳[一一三七年],五十四歲。

春,清照回至臨安。有《轉調滿庭芳·芳草池塘》詞。

是年十一月,金人終廢「偽齊政權」及劉豫。

紹興八年戊午[一一三八年],五十五歲。

春三月,張琰為李格非《洛陽名園記》作序。其間載有清照上詩救父事。

同年,秦檜復相。

紹興九年己未[一一三九],五十六歲。

春正月初五,宋、金和議成,大赦天下。金歸宋河南陝西等地。

元宵,清照有《永遇樂·元宵》詞,抒心如止水的深傷。暮春,又有《怨王孫·夢斷漏悄》(存疑作)春景詞,

紹興十年庚申[一一四O年],五十七歲。

是歲,秦檜獨相。

夏五月,金人叛盟,兀朮等分四道攻宋。先後陷東京、南京、西京,後又陷永興軍。

五月十一日,辛棄疾生。

七月,岳飛苦戰金人,潰敗。時秦檜力主和議,諸大帥皆還鎮,收復諸地盡失。

八月,清照有《山花子·揉破黃金萬點明》詠丹桂,並藉以懷鄉。

同年,朱弁《風月堂詩話》成。卷上記晁補之稱讚清照事。

紹興十一年辛酉[一一四一],五十八歲。

八月,罷岳飛。

冬十月,又罷韓世忠。

十一月,宋、金和議成。

同月,岳飛被殺於臨安大理寺,時年三十九歲。

紹興十二年壬戌[一一四二年],五十九歲。

是歲,秦檜獨相,九月,加太師。

民間紛紛祭奠岳飛。

宋割地唐、鄧二州。

同年,綦宗禮卒,時年六十歲。

紹興十三年癸亥[一一四三],六十歲。

立春,學士院始進貼子詞。清照代筆撰皇帝閣春貼子,又撰貴妃閣春貼子。夏四月,又撰端午貼子詞予「皇帝閣」「皇后閣」、「夫人閣」。

隨後,清照表《金石錄》進朝。

紹興十四年甲子[一一四四年],六十一歲。

六月,薛尚功《歷代鐘鼎彛器款識法帖》刻成。

同年,朱牟卒,時年六十歲。

紹興十五年乙丑[一一四五年],六十二歲。

五月,宋頒行女真小字。

紹興十六年丙寅[一一四六],六十三歲。

春正月十五,曾慥的《樂府雅詞》成集,分上中下三卷。下卷收錄清照詞共二十三首。

八月,剡川姚宏重校《戰國策》,載李格非《書戰國策後》。

冬十月,胡松年卒,時年六十歲。

紹興十七年丁卯[一一四七年],六十四歲。

春,清照作《添字醜奴兒·窗前誰種芭蕉樹》,抒悵惆傷心事。

夏五月辛卯,趙思誠卒。

晚秋,清照作《聲聲慢·尋尋覓覓》詞,寫盡一生悲戚憂患。

紹興十八年戊辰[一一四八],六十五歲。

秋八月十五,胡仔為《苕溪漁隱嚴話前集》作序,是書前集卷六十收有清照《如夢令》「綠肥紅瘦」及醉花陰斷句。又載其再適張汝舟之事,並稱清照「嘗憶京洛舊事」。

紹興十九年己巳[一一四九年],六十六歲。

春三月,王灼《碧雞漫志》撰成。是書載有易安居士生平事迹,並評驚其作品與為人,貶多於褒。

紹興二十年庚午[一一五O年],六十七歲。

清照兩次上訪米友仁,為其父米元章真跡二帖求跋。而後又為《金石錄·漢巴官鐵量銘》加註。

是年,韓肖胄卒。

紹興二十一年辛未[一一五一年],六十八歲。

晁公武《郡齋讀書志》成。書載:「格非之女,先嫁趙明城,有才藻名……晚節流落江湖間以卒。」

洪适跋《趙明誠〈金石錄〉》於臨安,云:「趙群無嗣,李又更嫁。」

同年,米友仁卒。

紹興二十五年乙亥[一一五五],七十二歲。

春二月甲申,曾慥卒。

清照為鄰家雙生子撰慶生帖《賀(人)孿生啟》。是年,清照欲以其學傳孫氏女,被謂之「才藻非女子事也」所拒。

同年冬十月,秦檜死。

紹興二十六年丙子[一一五六],七十三歲。

清照卒。享年至少七十三歲。

秋八月二十二日,朱熹作家藏石刻序。謂明誠《金石錄》:「大略如歐陽子書,然詮敘益條理,考證益精博。」

                      ——以上部分資料參照徐培均《李清照集箋注》


推薦閱讀:

為什麼錢鍾書評論范仲淹「眉間心上」情調要勝過李清照「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中國第一女詞人屬於李清照嗎?
李清照《詞論》芻議
李清照
人物 | 李清照有多偉大?

TAG:悲傷 | 李清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