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天稱地尺斗秤 統一標準全翻新
走進天津計量研究所的檔案室,一排長短不一的老式桿秤、銅尺靜靜「躺」在陳列架上。管理員賈京梅告訴記者:「放在這裡的各種度量衡實物檔案,是中國加入萬國權度公約後,在1930年製作的第一批國家標準度量衡器具,全國只有六套,天津這套的器具編號為44號。這些桿秤標準器具中,最長的一根有一人多高,稱量超過200公斤。」1930年,天津成為當時中國第一批統一度量衡的試點地。
度量衡實際上就是日常所說的「尺(度)、斗(量)、秤(衡)」,「斗」的概念在現代人的腦海中基本消失了,但「尺」與「秤」卻是人們日常生活所離不開的。
新制要推行天津搞試點
天津計量研究所副所長艾學璞介紹,計量標準制度是國家主權地位的標誌,也是國家稅收的一個基本要素。商業稅收看似是一個數字,但這個數字是通過商家的經營活動計算出來的,如果商家計量儀器(如布商的尺子長短不一)有問題,不但顧客要吃虧,國家稅收也要隨之減少。鴉片戰爭後,不平等的《天津條約》規定,中國對外貿易往來的計量均以外國的度量衡制度為準。因此,自鴉片戰爭後,天津的計量進入一個混亂時期。即清政府的營造尺、庫平制和英、法、德、日、意、俄等各國計量制度在天津並存,這就是歷史上「海關權度制」和「中國度量衡制」並行,形成「關平」、「關尺」。這種計量制度標誌著中國當時已喪失了主權國家的國際地位。
艾學璞介紹說:「當時中國的『一丈』布和英國進行交易需按14英寸折算,和法國交易需按3.055米折算。折算後,按外國計量器具計量結果進行交易。清末民初,政府也曾一度想推行度量衡統一,但終未成形。」
1929年2月16日,當時的國民政府頒布了《中華民國度量衡法》,隨後又相繼公布了《度量衡法實施細則》等14種法規。此法規定了「工商部設立全國度量衡局,各省及各特別市設立度量衡檢定所,各縣及市設立度量衡檢定分所」。
艾學璞告訴記者:「1930年初,國家養成所為各省市培訓具有大學理工科及高等中學畢業學歷的一級檢定員。當時,南京、上海、天津、浙江、山東、福建六省和特別市,是第一批統一度量衡的試點地區。為開展工作,天津特別市領取了『工商部依原器製造副原器』,全國統一編號為『44號』的尺、斗、秤、砝碼一套。天津是當時統一度量衡工作法規齊備、人員達標、組織機構落實、標準設備精良的全國先進計量管理機構。」
稿源: 量天稱地尺斗秤 統一標準全翻新--北方網-天津
北方網—城市快報 編輯: 王爍
推薦閱讀:
※「小型豪宅」之一個藝術家歷時三年打造的家驚艷的讓我移不開眼
※"小型豪宅"有坡度的頂層如何住的美美噠(57㎡)
※「小型豪宅」之快來看!榻榻米上牆了!(30㎡)
※出租屋地面翻新有妙招!
※木地板材質怎麼劃分?如何選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