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輝煌歷史的衰敗始於乾隆

作為清「康乾盛世」這一歷史時期的重要人物,乾隆以一個「英明君主」的形象被載入歷史史冊。但是,從更廣闊的歷史背景來看乾隆,他的歷史貢獻遠遠小於他的歷史過失!

 

康熙(1654—1722)的英明、睿智是無與倫比的。沖年即位,除權臣、削三藩、收台灣三件大事做完,緊接著治黃河、定西疆、拒強俄……事業,佔據了他整個少年、青年、壯年的全部人生。等「大事底定」,一生思想開明、聰慧好學的康熙步入老年,已沒多少時間讓他將目光過多地投向遠離中國、大洋彼岸、地球另一邊的西方。

 

但是,雖然嘴上也曾說過些長我「天朝上國之威」的話,但實際上康熙對當時西方領先於中國的科學技術還是抱著很濃厚的興趣並樂於接受的:

 

——康熙受益於奎寧——即金雞納霜,能治療瘧疾——從此對西藥產生興趣,重賞傳入奎寧的傳教士法國人洪若翰、劉應等,隨命在京煉製西藥,還在宮中設立實驗室,試製藥品,並多次視察實驗室工作情況;

 

——用比利時人南懷仁執掌欽天監;

 

——康熙帝命耶穌會士巴多明將西洋《人體解剖學》書籍翻譯成滿文、漢文。他曾命將一隻冬眠的熊進行解剖,並親自參加。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白晉、張誠等六位法國科學家在乾清宮受到康熙帝的召見,他們獻上了從法國帶來的30件科技儀器和書籍作見面禮。這些非同尋常的禮品,令康熙帝「天顏喜悅」,當即決定讓他們入宮,擔任自己的科學顧問。

 

康熙對傳教士們帶來的雙筒望遠鏡、掛鐘、水平儀等等這些「洋玩意兒」愛不釋手,時常把玩,從此開始了外國科學家在清朝宮廷從事科學活動長達數十年的局面。

 

康熙尤其對幾何學新知識表現得如饑似渴,除了認真細緻聽「老師」們講還不算,經常是起早摸黑自學,能主動提出一些新的問題,自己身體力行用實踐來檢驗書本理論。

 

白晉在一篇給法國皇帝的彙報中說:「……有時他親自用幾何方法測量距離,山的高度和池塘的寬度。他自己定位,調整各種儀器,精確地計算。然後他再讓別人測量距離。當他看到他計算的結果和別人測量的數據相符合,他就十分高興。」

 

2003年,在法國巴黎凡爾賽宮曾舉辦了「康熙大帝展」,展出故宮珍藏的康熙年間西洋科學儀器,至今仍運轉自如,光彩耀人。這些展品主要有:(1)手搖計算機。世界上第一台手搖計算機是法國科學家巴斯如於1642年製造的,通過裡面的齒輪進位進行計算。故宮博物院收藏10台手搖計算機,都是康熙年間製作,能進行加減乘除運算。(2)銅鍍金比例規。原是伽利略發明的計算工具,可以進行乘、除、開平方等各種計算。康熙的比例規增加平分、正弦等不同的計算。(3)康熙角尺:尺上鐫刻有「康熙御制」四個字。(4)平面和立體幾何模型,全部由楠木精製,是清宮造辦處為康熙學習幾何學所製作的教具。(5)繪圖儀。質地有銀、木、漆、鯊魚皮等,每套6至20餘件不等。盒內裝有比例規、半圓儀、分厘尺、假數尺、兩腳規、鴨嘴筆等。為適用野外作業,有的還配有刀子、剪子、鉛筆、火鐮、放大鏡、黑板、畫棒等。這類儀器是康熙時期清宮造辦處仿照西洋繪圖儀器製作的,用於野外繪圖。(6)御制簡平地平合璧儀:它是集簡平儀、地平儀、羅盤、象限儀、矩度為一儀的多功能測量儀器,攜帶方便,具有適合野外作業的特點。它共分六層,由清宮內務府造辦處製造。

——白晉、張誠之後,又陸續有不少西方科學家來華,並最終促使康熙在皇家園林——暢春園——創建了被他們稱為「中國科學院」的蒙養齋算學館,和幫助康熙實施了中國地理大測繪,並取得《皇輿全覽圖》這一科技應用成果。

 

——這些事情在現代算不得什麼,可以在康熙大帝那個年代,這些都是西方最新最前沿的科學成果了。可以這麼說:當時的西方領先於中華帝國的也僅僅就是這些了。

 

外交方面:除了經常關心屬藩國安南、朝鮮等周邊小國,康熙還多次和當時的俄國沙皇互通照會;用來華的法國傳教士白晉為自己的特使出使法國,贈送給當時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四十九冊珍貴書籍,路易十四對這位「太陽王」有著相當大的好感,並從財政方面資助傳教士後續來華;曾打算派人出使羅馬教廷,與教皇商討在華傳教事宜……

 

可惜,天不假以暇年——在人生的最後歷程,康熙大帝將心思放在「安內」上,為了完成自己的理想,他以極大的智慧排除阻撓,皇位交給剛強不苟的雍正。

 

雍正(1678—1735)在位十三年。他即位之始的局勢是朝野無官不貪,國庫空虛,國家財政難以為繼,四周政敵環視。沒辦法,這個時候考慮國家以外的事情是不切實際的,當務之急是扭轉國內局面,以鞏固自己危如累卵的皇位才是最重要的。

 

雍正從整頓吏治著手,將一度停頓清查虧空重新拾將起來。對官員實行耗羨歸公,實行養廉銀制度、密折制度,最終實現了「雍正一朝,無官不清」。對當時的「三農問題」實行「攤丁入畝」和「官紳一體納糧」,輔以整頓八旗旗務安定旗人,「改土歸流」以穩定西南,對青藏用兵最後平定西北,國內局勢基本上得到了徹底的改觀,政通人和國庫充盈,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雍正的作為就不會有所謂的「乾隆盛世」——這裡我加了引號,以表明我對這種盛世的根本反對態度!

 

十三年的時間,在當時歷史局限和條件,雍正做得已經夠多夠好了,有人說他是累死的,我堅信這種說法大約離歷史的真實也不會太離譜。

 

而這時候的西方能略微能跟資本主義工業革命掛得上一點鉤的也僅僅是英國出現用焦炭煉鐵技術並用於生產、法國的卡米提出齒輪嚙合基本定律而已。

 

——在我下面所要說的「責任」上,可以排除掉這兩位聖明皇帝。

 

如果說沒有領導十八世紀世界工業革命還可以原諒的話,那麼,錯過這場革命、拒絕這場革命帶來的新技術成果——簡直就是中華帝國當政者的最大罪過!

 

應該為這個罪過承擔最大責任的人、或者說最大的罪人,就是當時中國的最高領導人——乾隆!

 

乾隆(1711—1799),在位時間1735年——1796年,如果算上他當太上皇的三年時間,乾隆統治中國長達六十三年,終於,成就了他在位時間最長、活在世上時間最長這兩個帝王之最,說得不客氣一點,他的全部成就——能稱得上真正成就的——也就這麼兩點而已!

 

據閻崇年所言,這位在位時間如此之長的「十全老人」的歷史貢獻有八點:

 

編修文化典籍、貢獻詩文才華、修皇家園林、修築浙江海塘、蠲免天下錢糧、統一併有效管轄了整個新疆、完善治理西藏、中華民族統一。

 

我們不去評價閻先生所總結的這些「貢獻」正確與否,但和我們所知道的歷史一樣,閻先生也沒有說乾隆對西方科技有過什麼興趣。

 

乾隆對於這期間上門推銷「西洋奇技淫巧」的各色人等基本上是不屑一顧的態度,「西洋之產,除鐘錶一門尚有可取,其它皆遠遜我中華上國」——這一觀點成了當時朝野共識,並深入人心。

 

就在由乾隆親自領銜、上下一心抵制外來新科技的這段時間,在地球的另一邊,西方的第一次工業革命無論是從理論上還是應用上都已經取得了極大的進展:

 

乾隆登基的這一年,1735年,英國出現了《評論》、《閑談者》、《旁觀者》等一些有影響的期刊;隨後,一些新理論新發明被提出並得到推廣應用:

 

無粘性流體的能量方程—貝努利方程建立;攝氏溫標發明並成為西方科學描繪溫度公認的方法;燃燒是物質氧化的理論被提出;粘性流體的運動方程—歐拉方程建立;紡紗機(珍妮紡紗機)出現;

1769年英國的瓦特取得帶有獨立的實用凝汽器專利,從而完成了蒸汽機的發明,這種蒸汽機後於1776年投入運行,熱效率達2~4%;

 

法國的居諾製成三輪蒸汽汽車,這是第一輛能真的行駛的汽車;

 

1774年英國的威爾金森發明第一台真正的機床——加工機器的機器——炮筒鏜床,它成功地用於加工汽缸體,瓦特蒸汽機得以投入運行;

 

……摩擦理論被首次提出;織布機被發明出來,完成了手工業和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的過渡;割穗機被發明……1787年英國的威爾金森建成第一艘鐵船;世界上第一台縫紉機出現;平刨床、單軸木工銑床、鏤銑機和木工鑽床先後被發明出來……帶有絲杠、光杠、進給刀架和導軌的車床被發明,可用來車削不同螺距的螺紋;《畫法幾何》一書發表,畫法幾何成為機械製圖的投影理論基礎……

 

從父親手中接下底子豐厚的江山,手上有的是銀子,我們這位「大皇帝」這段時間都做了些什麼呢?

 

一、剛愎因循——「自由、平等、博愛」的民主精神傳遍歐洲的同時,乾隆帝還在惦記著修書連著辦「文字獄」,扼殺不同聲音——毀書殺人,以此來禁錮人們的思想,維護自己的封建皇權;

 

相對應人家在提出一系列新理論,中華帝國上下仍在繼續鞏固無多少實用的八股取士之法,忙著:「乾嘉之代,士人趨於考據,一字一文,一衣一履,動累數萬言而不休。」他不知道,在遠離東方這個文明古國的地球另一端,一場影響人類文明發展進程的革命正在悄然興起。

 

英吉利派來使臣,提出要和大清通商的相關要求,其「無理要求」被乾隆嚴辭拒絕,並將其禮送出境,說是我「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從而放棄了這次國際貿易談判的機會,也放棄了融入西方近代工商業發展大潮的機會,放棄了富民強國的歷史性機遇……

 

二、奢靡無度——名為維護中華上國體面,實為自己能有更多享樂的空間,大修圓明園,將海外各國皇家宮殿依葫蘆畫瓢地再建一幢:克里姆林宮、白金漢宮、土耳其宮……沒事帶著幾個美女在裡面泡土耳其浴;

 

皇帝如此,下面的大臣也就更加沒王法了,和中堂大肆貪污收賄,富可敵國,下面的小官員整的他門檻踢平門庭若市,可這樣一個大貪官居然受到乾隆的寵信和保護,自己不懲處,也要讓嘉慶也放過他——最終帶壞了整個吏治,民眾紛紛揭竿而起,今天來個「一枝花」,明天來個「林爽文」,朝廷東撲西滅忙著平叛……

 

三、自大狂妄——這裡還有個笑話:倔強的英吉利使臣來朝,不肯以臣下之禮節叩見乾隆,雙方膠著不下,和坤出面開導,將外國使臣帶著滿圓明園一逛,意思是讓他看看明白:我天朝什麼都有,什麼都比你蠻夷之地強出N倍,根本不稀罕和你丫的通什麼商……這位外國使臣終於折服,只礙於夷人身體構造與我天朝上國之人不同,不能下跪,乾隆恩准同意其朝見時行曲膝禮。

 

乾隆六十年秋,當乾隆已八十五歲高齡,準備於次年初「歸政」給嘉慶時,已經統治了清王朝整整六十年的乾隆在給內閣的諭旨中,對自己的生平作了這樣的概括:「朕纘紹鴻業六十年間,景運龐洪,版圖式廓,十全紀績,五代同堂,積慶駢蕃,實為史冊所罕覯 。」——還好意思吹!

 

四、好大喜功——再沒什麼事了,就打仗,成就自己的「十全武功」。終乾隆一生,最多間隔十二年就開一次仗——拿紀昀的話來說,叫做「以戰爭來潤滑國家機器以免之生鏽」:1747年——平大小金川;1755年——平準部;1757年——再平準部;1759年——平回部;1769年——平緬甸;1776年——再平大小金川;1788年——平台灣;1789年——平越南;1791年——平尼泊爾;1792年——再平尼泊爾。

 

火槍、火炮在明代就已經在亞洲包括軍隊中開始應用,扳機擊髮式火繩槍傳到中國的時間比日本早100多年,在1575年,豐臣秀吉就下令在他統帥的日本正規軍隊中組建了火槍部隊。

 

而直到明朝滅亡時,中國明朝政府軍隊也僅有一支人數很少的「神機營」,只是象徵性地使用扳機擊髮式火繩槍,而沒有在軍事意義上大規模地使用之。

但清朝的統治者們對火器的認識還不如明朝,拉瓦錫用定量化學實驗闡述了燃燒的氧化學說、火槍普遍裝備西方軍隊的時候,我們的大清皇帝還在鼓勵繼承和發揚「馬上騎射」的優良傳統,直到乾隆退位,中國軍隊中的火槍也不過上千支……福康安就用過乾隆賞賜的「手銃」——帶輪子、黃銅子彈帶可以纏在身上腰間——那可是轉輪手槍啊,趕緊仿造大量生產啊,我的天爺!可是,這樣先進的武器在乾隆眼裡和其它「西洋奇技淫巧」一樣只是被當作玩物而已!

 

鄭和下西洋的的遠洋船隊天下無匹,帶火炮的鐵殼船模型也早就作為外國貢品進到皇帝面前,而乾隆根本沒有警惕起來——而是用來做裝飾品或者賞人。而直到乾隆中葉,中國軍隊的軍官們還在太湖訓練他們的「水師」——由於太長時間沒有實戰,平時訓練時好好的船,一打炮居然會震壞船隻,為了渡海鎮壓台灣林爽文起義,只好重新建造——到乾隆五十八年,中國沿海水師也只有對付海盜的「雖大小百數十號僅能分防本營洋面,不敷追捕,致商船報劫頻聞。」遠洋海軍的概念想都沒有想過。

 

就在乾隆興緻勃勃地在規模不斷擴大的皇家園林與眾美遊戲的時候,就在乾隆在搜腸刮肚「貢獻詩文才華」的時候,遠在西方的英吉利國,轟轟烈烈的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了,而此時的大清朝廷,恐怕連英吉利國在中國的哪一方、距離多遠、面積多大、國力如何、如何到達都沒有幾個人知道!

 

由於乾隆的歷史性錯誤,中國的歷史為之付出了昂貴的代價,如果當年的乾隆能夠虛心接受,認真研究一下英國人的火槍;如果當年的乾隆有海納百川之肚量,真誠平等地和其他國家友好交往;如果……如果一切都真的如果了,現在的中國又會是什麼樣子?

 

借用一下別人的話:有一點是可以做假設的,如果乾隆能看到一八四零年的熊熊炮火,他是絕對無臉去見列祖列宗的。

推薦閱讀:

中國古代與現代官職對照表
中國歷代官制大匯總
成就中國影壇的幾人,被人使奸計害死後影壇再無經典,直到他出現
新中國成立以來轄區變化最大的五個省
中國法理學二十年

TAG:中國 | 歷史 | 乾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