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的說話技巧三


第18節:和對方找到有"共鳴"的話題(1)

3.和對方找到有"共鳴"的話題

現在科技發達了,大家都聽MP3、MP4了,不過相信大家一定都聽過收音機,收音機都是有頻段的,只有撥到那個頻段才會收到信息,你要聽《北京藍調》,那就得撥到《北京藍調》的101.8兆赫;你要聽北京交通台,那就得撥到北京交通台的103.9兆赫;你要聽新聞,有新聞的頻段;你要聽音樂,有專門的音樂台。你只有找到專門的頻段,才能夠聽到你想要聽的節目。

其實,在和大家交流時也是一樣,每一個人也是有相應的頻段的,只有進入了他們認可或者說喜好的那個頻段,進入他的範圍,你才能夠和他"來電",我們和他們溝通、交流的時候才會非常流暢或順暢。

那麼怎樣才能夠進入自己談話對象的軌道或者頻段呢?要想進入談話對象的軌道或者頻段,關鍵是要和對方"同步"。什麼是同步?就是要和對方能夠達到一種"共鳴"。你所說的話,對方樂意聽,願意聽,這就是一種"共鳴"。

大家都知道,找對象的時候,首先要求的第一條就是要有共同語言,如果沒有共同語言,兩個人在一塊多彆扭呀!和人交往的時候,同樣是這個道理。在和人家交流時,你得找到與對方共同的話題,和對方發生共鳴,這樣和對方的交談才能夠愉快進行。

如果話題選擇得好,可使人有一見如故,相見恨晚之感;處理得不好,便會導致四目相對,局促無言。

不久前,老張出差住在一家旅店,一個先他入住的人悠閑地躺在床上欣賞電視節目。老張放下旅行包,稍稍洗了一下,沖了一杯濃茶,對那位先他而來的人說:"師傅來了多久啦?""沒多大一會兒呢。"

"聽口音是北京人吧?"

"噢,保定的!"

"啊,保定是個好地方啊!我在讀小學時就在《平原槍聲》的連環畫上知道了。三年前去了一趟保定,還頗有興緻地特意到白洋淀玩了一次呢,白洋淀的雁翔隊的故事我可喜歡看了!"聽了這話,那位保定的客人馬上來了興趣,兩人從白洋淀和雁翔隊談開了,那親熱勁兒,不知底細的人恐怕會以為他們是一道來的呢。

他們從相識、交談到最終的熟悉,就在於彼此間找到了"白洋淀"、"雁翔隊"這些雙方的共同點。

 

第19節:和對方找到有"共鳴"的話題(2)

尋找共同話題的最大困難就在於不了解對方,因此同他人交談首先要解決好的問題便是儘快熟悉對方,消除陌生。你可以設法在短時間裡,通過敏銳的觀察初步地了解他:他的髮型,他的服飾,他的領帶,他的煙盒、打火機,他隨身帶的提包,他說話時的聲調及他的眼神等等,都可以給你提供了解他的線索。如果他是屋子的主人,了解他便會有更多的依據:牆上掛的畫,櫥子里放的擺設,台板下的照片,書櫥里的書等等,這一切都會自然地向你袒露關於主人的情趣、愛好和修養等等。如果你事先就知道將要同一個陌生者見面,則在見面之前通過別人打聽一下這位陌生者的情況,這對於就要開始的彼此交談是十分有利的。

有一次,有一位業務員去一家公司銷售電腦的時候,偶然看到這位公司老總的書架上放著幾本金融投資方面的書。這名業務員剛好對於金融投資比較感興趣,所以,就和這位老總聊起了投資的話題。結果兩個人聊得熱火朝天,從股票聊到外匯,從保險聊到期貨,聊人民幣的增值,聊最佳的投資模式,結果,聊得都忘記了時間。

直到中午的時候,這位老總才突然想起來,問這名業務員:"你銷售的那個產品怎麼樣?"這名業務員立即抓住機會給他做了介紹,老總聽完之後就說:"好的,沒問題,咱們就簽合同吧!"

你看,和對方找到共同話題達到"共鳴",讓你也輕鬆,他也高興,可以說是皆大歡喜。

要想和對方有"共鳴",關鍵是找話題。有人說:"交談中要學會沒話找話的本領。"所謂"找話"就是"找話題"。寫文章,有了好題目,往往會文思泉湧,一揮而就。交談,有了好話題,就能使談話自如。好話題的標準是:至少有一方熟悉,能談;大家感興趣,愛談;有展開探討的餘地,好談。

那麼,怎麼找到話題呢?要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

(1)要選擇眾人關心的事件為話題,把話題對準大家的興奮中心。這類話題是大家想談、愛談、又能談的,人人有話,自然就能說個不停了,以至引起許多人的議論和發言,導致"語花"飛濺。

(2)巧妙地借用彼時、彼地、彼人的某些材料為題,藉此引發交談。有人善於藉助對方的姓名、籍貫、年齡、服飾、居室等等,即興引出話題,常常取得較好的效果。關鍵是靈活自然,就地取材,其關鍵是要思維敏捷,能達到由此及彼的聯想。

(3)先提一些"投石"式的問題,在略有了解後再有目的地交談,便能談得更為自如,如在乘火車時見到陌生的鄰座,便可先"投石"詢問:"你老兄是哪裡人呀?"這就有了和對方"共鳴"的機會。

(4)問陌生人的興趣,循趣發問,能順利地進入話題。如對方喜愛撲克,便可以此為話題,談打撲克的情趣。如果你對撲克略通一二,那肯定談得投機;如你對撲克不太了解,那也正是個學習的機會,可靜心傾聽,適時提問,藉此大開眼界。

(5)在縮短距離上下工夫,力求在短時間內了解得多些,縮短彼此的距離,力求在感情上融洽起來。孔子說:"道不同,不相謀。"志同道合才能談得來,才能夠發生"共鳴"。要想談得投機,要在"故"字上面做文章,變"生"為"故"。

交談要有味道,要談得投機,談得其樂融融,雙方就要有一個共同感興趣的話題,要能夠引起雙方的"共鳴"。只有雙方有了"共鳴",才能夠溝通得深入、愉快。其實只要雙方留意,就不難發現彼此對某一問題有相同的觀點,在某一方面有共同的愛好和興趣,有某一類大家都關心的事情。

 

第20節:善於稱呼才能讓人喜歡你(1)

4.善於稱呼才能讓人喜歡你

稱呼,是人與人之間在交往中一方對另一方的稱謂。在日常生活中,稱呼是一種友好的問候,是人與人交往的開始。有形成文明規範的禮貌稱呼,也有朋友之間的"昵稱"、"綽號"。

如何稱呼別人,是非常有講究的一件事。用得好,可以使對方感到很親切,可以幫助自己在人際交往中如魚得水,事半功倍,給別人一個良好的印象。反之,如果稱呼不得體,往往會引起對方的不快甚至惱怒,使雙方的交流陷入尷尬的境地,導致交流不暢甚至中斷。

一位大學生,剛考進大學的時候,對於周圍的環境不是特別熟悉,這時她看到自己宿舍樓的服務員是一位頭髮花白的老大媽,就上去問這老大媽:"老奶奶,去食堂怎麼走呀?"

誰知道,這位大媽竟然把頭一扭,沒有搭理她,這位大學生感到很納悶,不明白是怎麼回事。

這時,旁邊一位服務員過來對她說:"她不喜歡別人叫她老奶奶,你得叫她阿姨,她就對你熱情了。"

原來,這位老大媽雖然年紀有點大了,但是心還是年輕的,所以她不願別人叫她"奶奶",而喜歡別人叫她"阿姨"。

於是這位大學生走過去,親熱地叫了一聲"阿姨",果然這位老大媽很熱情地轉過身來,對她說:"有什麼事嗎?"當她知道這位大學生要去食堂時,就一直領著她找到食堂才回來。

由此可見對於別人稱呼的重要性。稱呼他人為一門極為重要的藝術,若稱呼得不妥當則很容易讓他人產生反感,甚至嫉恨在心,久久無法釋懷。

在稱呼別人時,除了要注意有禮貌之外,還要注意各地方的地域差別。由於各地的風俗人情不一樣,不同的稱呼所蘊涵的意思是不一樣的。有時候在這個地方是尊敬的意思,但是到了另外一個地方可能就有侮辱的意思了,所以這一點要多加註意。

有一位陳先生一次出差廣州,他和朋友到一家餐廳吃飯,因為習慣,他隨口喊道:"小妹,給我們拿點紙巾。"讓他沒想到的是,不僅服務員遲遲不動,周圍所有的人都以不屑的眼光看著他,陳先生以為她沒有聽見,又高聲叫了一下,誰知這位服務員乾脆走開,再也不搭理他了。後來,在朋友的解釋下,他才得知"小妹"這個稱呼在廣州很敏感,特別是對一些外地打工的女孩來說,是一種鄙視和瞧不起的稱呼,也難怪陳先生稱呼人家"小妹"受到了冷遇。

 

第21節:善於稱呼才能讓人喜歡你(2)

稱呼既然如此重要,那麼在交往當中就要注意慎重地選擇稱呼。那麼在選擇稱呼時應該遵循什麼樣的原則呢?

第一,要考慮對方的年齡

見到長者,一定要呼尊稱,特別是當你有求於人的時候。比如:"老爺爺"、"老奶奶"、"大叔"、"大娘"、"老先生"、"老師傅"、"您老"等,不能隨便喊:"喂"、"嗨"、"騎車的"、"放牛的"、"幹活的"等,否則,會使人討厭,甚至發生不愉快的口角。另外,還需注意,看年齡稱呼人,要力求準確,否則會鬧笑話。比如,看到一位二十多歲的婦女就稱"大嫂",可實際上人家還沒結婚,這就會使人家不高興,不如稱她"大姐"更合適。

第二,要考慮對方的職業

稱呼別人的時候還要考慮到別人的職業。對不同職業的人,應該有不同的稱呼。比如,對農民,應稱"大爺"、"大娘"、"老鄉";對醫生應稱"大夫";對教師應稱"老師";對國家幹部和公職人員、對解放軍和民警,最好稱"同志";對剛從海外歸來的港台同胞、外籍華人,若用"同志"稱呼,有可能使他們感到不習慣,而用"先生"、"太太"稱呼倒會使他們感到自然親切。

第三,要考慮對方的身份

有位大學生一次到老師家裡請教問題,不巧老師不在家,他的愛人開門迎接,當時不知稱呼什麼為好,脫口說了聲"師母"。老師的愛人感到很難為情,這位學生也意識到有些不妥,因為她也就比這學生大不了多少。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稱呼"老師",不管她是什麼職業(或者不知道她從事什麼職業),稱呼別人"老師"都含有尊敬對方和謙遜的意思。

第四,考慮說話的場合

稱呼上級和領導要區分不同的場合。在日常交往中,對領導、對上級最好不稱官銜,以"老張"、"老李"相稱,使人感到平等、親切,也顯得平易近人,沒有官架子。明智的領導會歡迎這樣的稱呼的。但是,如果在正式場合,如開會、與外單位接洽、談工作時,稱領導為"王經理"、"張總"等,常常是必要的,因為這體現了工作的嚴肅性、領導的權威性。

第五,要考慮自己與對方的親疏關係

在稱呼別人的時候,還要考慮到自己與對方之間關係的親疏遠近。比如,和你的兄弟姐妹、同窗好友、同一車間班組的夥伴見面時,還是直呼其名更顯得親密無間,歡快自然,無拘無束,否則,見面後一本正經地冠以"同志"、"班長"之類的稱呼,反而顯得外道、疏遠了。當然,為了打趣故作"正經",開個玩笑,也是可以的。

在與多人同時打招呼時,更要注意親疏遠近和主次關係。一般來說以先長後幼、先上後下、先女後男、先疏後親為宜。

在交際過程中,稱呼往往是傳遞給對方的第一個信息。不同的稱呼不僅反映了交際雙方的角色身份、社會地位和親疏程度的差異,而且表達了說話者對聽話者的態度和思想感情,而聽話者通過對方所選擇的稱呼形式可以了解說話者的真實意圖和目的。恰當的稱呼能使交際得以順利進行,不恰當的稱呼則會造成對方的不快,為交際造成障礙。為了保證交際的正常進行,說話者要根據對方的年齡、職業、地位、身份,以及同對方的親疏關係和談話場合等一系列因素選擇恰當的稱呼。

 

第22節:道歉時要誠懇一點(1)

5.道歉時要誠懇一點

著名的軍事家孫子說過這麼一句話:"過也,人皆見之;更之,人皆仰之。"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會做錯一些事情。做錯了事情並不可怕,只要能夠改正錯誤,及時向他人道歉,還是會得到別人的諒解的。

與人交往,難免不說錯話,不做錯事,也就難免得罪人,有時甚至會給人家帶來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和經濟上的巨大損失。對此,若是能及時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誠懇地向人家道歉,並主動承擔責任,一般情況下,是能得到別人原諒的。倘若你發現自己錯了,卻不及時向別人道歉,甚至千方百計找借口為自己辯解,其結果不僅得不到別人的諒解,相反還會受到道德上的譴責和人格、形象上的損害,使你失去朋友、失去友誼。因此,任何人都不要小看了道歉的作用。

所以,真誠地向別人道歉,是一個明智之人的明智之舉。這就意味著,他要改正自己的錯誤。但是,道歉也要注意方式,道歉一定要誠懇,語氣一定要真誠,否則就起不到道歉的效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和日本都對世界人民犯下了滔天的罪行,但是他們的道歉卻引來不同的結果。

二戰中,德國的納粹組織曾經殺死了歐洲許多無辜的人民。全世界的人們一提到納粹無不露出憤怒的神色,忍不住要破口大罵起來。

但是德國人用自己的真誠化解了這些仇恨。1970年,德國時任總理勃蘭登,在華沙猶太殉難者紀念碑前,出人意料地雙膝下跪,沉痛謝罪,贏得了人們的尊重。前任總理施羅德,也面對華沙起義死難者紀念牆深深鞠躬,表達了對當年納粹暴行的羞愧和道歉。最近,德國政府又在柏林市中心,當年希特勒自殺的遺址附近,建造了佔地2萬平方米的大屠殺紀念碑林,旨在紀念600萬在二戰中死難的猶太人,再一次向世界表明"不忘歷史"的決心。德國人深刻反省的態度,得到了歐洲人民的寬恕和諒解。

德國前總理施羅德還告誡所有德國公民一定要認識到,納粹分子的暴行讓許多國家深受其害,德國民眾必須向他們真誠地道歉。並強調說:"納粹暴行給德國留下了不光彩的一頁,我們必須懺悔,不能再讓歷史重演!"

 

第23節:道歉時要誠懇一點(2)

施羅德真誠的道歉讓德國和周圍的鄰國相處越來越融洽,並且世界各國也紛紛與德國建交,德國因此贏得了國際上更多的朋友。

但是日本就不同了,一直千方百計地逃避和狡辯自己的罪行。他們的首相參拜靖國神社,篡改歷史教科書,美化侵華戰爭,結果與周邊國家的關係鬧得越來越僵,使自己陷入了孤立的境地。

還是施羅德的一句話說得有道理:"真誠的道歉不但不會失去朋友,反而會贏得更多的朋友!"

由此可見真誠道歉的魅力。美國總統華盛頓有一次就是以真誠的道歉贏得了別人的尊重。1754年,華盛頓還是一位上校,率領部下駐守在亞歷山大里亞。有一次選舉弗吉尼亞議會議員時,一名叫威廉佩思的人反對華盛頓所支持的候選人。

據說,華盛頓與佩思在關於選舉問題的某一點上發生了激烈的爭論,他說了一些冒犯佩思的話。佩思把華盛頓一拳打倒在地,華盛頓的部下馬上趕了過來,準備替他們的長官報仇。華盛頓當場阻止,並勸他們返回營地。

第二天一早,華盛頓遞給佩思一張便條,要求他儘快到當地的一家小酒店去。佩思如約到來,他是準備來進行一場決鬥的,令他感到驚奇的是,他看到的不是手槍而是酒杯。

華盛頓說:"佩思先生,犯錯誤乃人之常情,糾正錯誤是件光榮的事情。我相信昨天我是不對的,你已經在某種程度上得到了滿足。如果你認為到此可以解決的話,那麼請握我的手--讓我們交個朋友吧。"

從此以後,佩思便成了一個熱烈擁護華盛頓的人。

美國公關專家蘇珊亞曾說:"學會道歉是一個重要的社會技能,真誠的道歉將會使人們感受到人與人之間最美好的情感。"所以,我們要學會真誠地向別人道歉。那麼怎樣才能做到真誠地道歉呢?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要有一個正確的態度。只有態度誠懇,人們才會接受你的道歉。如果你只是迫不得已,敷衍了事,那麼道歉就不會起到好的效果。語氣一定要真摯,在道歉的時候,一定要用真摯的語氣,誠摯的態度。只有這樣,才能夠得到別人的諒解。一位學者曾經說過:"在我最初的記憶中,母親對我講過,在向人道歉的時候,眼睛不要看著地上,要抬起頭,看著對方的眼睛。這樣對方才相信你是真誠的。"道歉必須直率,要有誠意,能夠坦率地說:"對不起,我錯了,請原諒!"

其次,道歉要堂堂正正,不能躲躲閃閃。道歉是一種光明正大的事情,所以沒必要躲躲閃閃,羞羞答答。但是也沒必要誇大其詞,一味往自己臉上抹黑,這樣別人不僅感受不到你的真誠,反而會覺得你很虛偽。

 

第24節:道歉時要誠懇一點(3)

再次,道歉一定要及時。即使不能夠馬上道歉,日後也要找準時機及時表示自己的歉意。及時道歉,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彌補自己言行不當而帶來的不良後果。

道歉,是要向對方表達出我們內心深處真誠的歉意。但是歉意的表達並不是僅僅一句"對不起"就能了結的,首先最重要的是要真誠,要有承擔責任的誠心和勇氣。道歉不僅不是一件丟臉的事情,真誠的道歉,會更能體現一個人良好的人品與修養。6.對上級說話要留面子

上級作為一個部門的領導,有一定的權威和尊嚴。所以,在和上級講話的時候要注意給上級留面子,維護領導的尊嚴,這樣才能夠和上級更好地溝通。

小王這幾天對自己的部長很不滿意,到處發牢騷。原來別的部門要從小王所在的部門調一個人過去,小王很想換一個部門嘗試一下,而且那個部門是做技術的,小王正好有這方面的特長。

於是在部長向員工徵詢意見的時候,小王就主動地向部長表示自己願意過去。但是部長好像根本就沒有注意到她,最後反而讓別人去了。更讓小王鬱悶的是,過去的人對於技術根本一竅不通。

小王為什麼沒有能夠如願以償呢?仔細分析起來,是她與上級交流的方式有問題。

作為一名下屬,這樣迫不及待地直接向上級要求去另外一個部門,作為上司會感到很沒有面子,"難道你就這麼不願意待在我領導的部門裡嗎?"他自然就不會順順利利地讓小王去了,就算換了別人,估計也不會讓小王就這麼去別的部門工作。

如果小王能夠換個方式,找個沒有旁人在場的時候和上級好好談談,向他表示:我很不願意離開這個部門,我很想繼續被您領導。但是我覺得自己對於這個工作是一個比較合適的人選,如果讓我過去試試,我一定很感謝領導對我的栽培。相信這樣領導會很樂意讓小王過去的,這樣也不會傷和氣。部長得面子,你得實惠,雙方皆大歡喜。

所以,在和上級交流時給上級留面子是很必要的。和小王比起來,宋先生做得就很好。

宋先生在一家比較知名的企業任總經理助理,他的頂頭上司賀總是搞技術出身。由於長期在研究開發領域工作,賀總對於企業管理是一知半解,知之甚少。出於對技術的鐘情與依戀,賀總總是喜歡直接插手技術部門的事,把管理的層級體系搞得亂七八糟,屬下表面上不說什麼,但私下裡無不怨聲載道,讓宋先生感到與其他部門溝通協調備感吃力。

經過思考,宋先生決定向賀總提出意見。他對賀總說:"真正意義上的領導權威包含著技術權威和管理權威兩個層面,賀總您的技術權威已經牢固樹立起來了,但是管理權威則有些薄弱,還需要加強。"賀總聽後,若有所思。

 

第25節:道歉時要誠懇一點(4)

宋先生巧妙地規勸了自己的頂頭上司,結果獲得了成功。後來,賀總果然越來越多地把時間用在人事、營銷、財務的管理上,企業的不穩定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公司運營進入了高速發展的態勢,宋先生的各項工作也順風順水,漸入佳境。

給上級留面子,的確是給上司提意見的上等策略。首先,它沒有排斥上司的觀點,而是站在上司的立場上,最終是為了維護上司的權威,出發點是善意的、良性的。其次,這種策略是一種溫和的方式,能夠充分照顧上司的自尊,易於被上司所接受,成功率較高;另外,它需要很強的綜合能力,以及很高的社會修養,並非輕易能夠針對不同情況,不斷提出有效的兼并上司立場的意見,久而久之,自身的領導能力亦會迎風而長,甚至來一個跳躍式的提升。

那麼,在和上級交流的時候,怎樣才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呢?

第一,要選擇適當的時機

這裡主要照顧到你上司的心情。請記住他也是個普通人,當公務纏身、諸事繁雜時,他未必有很好的耐心隨時傾聽你的建議--儘管極具建設性。

第二,積極關注對方,舉例要恰當

談話時應密切注意對方的反應,通過他的表情及肢體語言所傳遞出的信息,迅速判斷他是否接受了你的觀點,並需要適當地舉例說明,以增強說服力。

第三,態度要誠懇,說話要有分寸

注意說話的態度和敬語的運用,恰到好處地表達出你的意思,由於你的坦率和誠意,即使對方不完全贊同你的觀點,也不會影響到他對你個人的看法。

第四,說話要簡短,學會長話短說

上司一般來說都對下屬提出的過長的意見感到不耐煩。如果你能在一分鐘內說完你的意見,他就會覺得很愉快,而且如果覺得"有理",也比較容易接受。反之,倘若上司不贊同你的意見,你也不會因此而浪費他太多的時間,他反而會為此欣賞你。

上級總要保持一定的尊嚴,所以在面對上級時,要注意保持上級的尊嚴,注意給上級留面子,這樣才能夠和上級很好地交流。否則的話,如果不給上級留面子,上級也肯定不會聽從你的意見,即使你的意見是正確的。7.和同事說話時的技巧

同事應該是一個與你相處時間最長的人了。和同事的關係處理得好,就能夠促進自己的工作,否則的話,對自己的工作就是一種障礙。所以在和同事交往的時候,注意說話的技巧很重要。

與同事相處,說話要講究分寸。話太少不行,人家會認為你不合群、孤僻、不善交往;話多了也不行,容易讓別人反感,而且也容易讓別人誤解,認定你是個烏鴉嘴。所以說話一定要講分寸,該說的,一定要說,說得到位;不該說的,一定不說,要恰到好處,適時打住。

 

第26節:道歉時要誠懇一點(5)

小樂是一名踏實肯乾的女孩子,能夠很好地完成老總交給的任務。所以老總對她很是器重和信任,把一些較為複雜的工作放心地交給她去做。

更讓小樂感到自豪的是,只要自己一從老總辦公室出來,大伙兒就對自己親熱起來,問長問短。原來,大家總是想從小樂口裡套到有關公司的機密。為了和大家打成一片,小樂就把公司的一些事兒告訴了大家。

可是,慢慢地,小樂發現如此的"犧牲"並沒換來同事的真心。一天同事在背後說:"一個連老闆都敢出賣的人,估計不是什麼好人,誰敢和她走得近!"聽到這種話,小樂欲哭無淚,也很心寒。

小樂其實犯了和同事交往的一個大忌,不能夠把公司的秘密泄露出去。有一句話叫做"禍從口出",在和同事交往中一定要把好口風,什麼話能說,什麼話不能說,什麼話可信,什麼話不可信,都要在腦子裡多繞幾個彎子,心裡有個小算盤,這樣才能夠和旁人搞好關係。

在同事之間切忌在別人背後說話。在別人背後說的話,只要人多的地方,就會有閑言碎語。有時,你可能不小心成為"放話"的人;有時,你也可能是別人"攻擊"的對象。這些耳語,比如領導喜歡誰,誰最吃得開,誰又有緋聞等等,就像噪音一樣,影響人的工作情緒。聰明的你要懂得,該說的就勇敢地說,不該說就絕對不要亂說。

"誰人背後無人說,誰人背後不說人。"這話雖然說得有些絕對,卻也說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大多數人都多多少少地在背後說過別人,只是所說的是好話還是壞話就無從考證了。不過有一點,經常在背後說別人壞話的人,肯定不會是受歡迎的人。因為凡是有點頭腦的人,都會自然而然地這麼想:這次你在我面前說別人的壞話,下次你就有可能在別人面前說我的壞話。這樣一來,你在別人的印象中就不可能好到哪裡去了。

所以,在和同事打交道的過程中,除了不要在背後亂說話之外,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辦公室不是互訴心事的場所

許多愛說話、性子直的人,喜歡向同事傾吐苦水。雖然這樣的交談富有人情味,能使你們之間變得友善,但是研究調查表明,只有不到1%的人能夠嚴守秘密。所以,當你的個人危機和失戀、婚外情等發生時,你最好不要到處訴苦,不要把同事的"友善"和"友誼"混為一談,以免成為辦公室的注目焦點,也容易給老闆造成問題員工的印象。

第二,辦公室里最好不要辯論

有些人喜歡爭論,一定要勝過別人才肯罷休。假如你實在愛好並擅長辯論,那麼建議你最好把此項才華留在辦公室外去發揮。否則,即使你在口頭上勝過對方,其實是你損害了他的尊嚴,對方可能從此記恨在心,說不定有一天他就會用某種方式還你以"顏色"。

第三,同事面前不要當眾炫耀

在同事面前不要當眾炫耀,這樣做只會招來嫉恨。有些人喜歡與人共享快樂,但涉及你工作上的信息,比如,即將爭取到一位重要的客戶,老闆暗地裡給你發了獎金等,最好不要拿出來向別人炫耀。只怕你在得意忘形中,忘了有某些人眼睛已經開始發紅。

辦公室是一個是非之地,一句話不慎就有可能引來一場是非。所以在辦公室說話要講究技巧,該說的說,不該說的不要說,以免招來麻煩,給自己的工作帶來影響。


推薦閱讀:

掌握這幾個約會技巧,你們的關係升級速度不快都難!
ACM比賽常用技巧
年輕人要如何理財,有什麼技巧?
這4個溝通客戶的技巧,能讓客戶更喜歡你
【薦讀】摩登舞各技巧之間有什麼聯繫

TAG:說話技巧 | 水平 | 說話 | 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