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亞諾摘得諾獎桂冠 回顧曾獲諾獎的15位法國籍作家

昨晚,法國著名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亞諾摘得2014年諾貝爾文學獎桂冠,他被法國評論界譽為是當今法國最有才華的作家之一,著名法語翻譯家柳鳴九在接受人民網文化頻道記者採訪時認為,莫迪亞諾是法國「新寓言派」中最傑出的代表人物。

歐洲向來是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出現的核心區域,法國作家更是諾獎常客。為何諾獎如此青睞「法國作家隊伍」?據《文匯報》報道,大致有兩個原因:一是,法蘭西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源泉之一,而法國當代文學堅持追求和創造,引領了多次文學潮流,法國作家以文學立命,不受外界誘惑地堅守文學本身的東西,這種堅守打動了諾獎評委;二是法國政府在文化傳播上的積極扶持,通過各種舉措推薦優秀的本土作家,使得他們不用走出書房,就能贏得全世界的讀者。

下面,就來細數一下曾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15位法國籍作家。

帕特里克·莫迪亞諾 (資料圖)

1、201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特里克·莫迪亞諾

授獎詞:2014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帕特里克·莫迪亞諾,以表彰他「對不可捉摸的人類命運的揭示」。

人物小傳:法國「新寓言派」傑出代表

帕特里克·莫迪亞諾,1945年7月30日出生於巴黎西南郊布洛涅——比揚古的一個富商家庭。父親是猶太人,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從事走私活動,戰後在金融界工作,其母為比利時籍演員,他有個哥哥呂迪,但不幸早逝。莫迪亞諾自幼喜愛文學,10歲寫詩,十四五歲便對小說創作表現出濃厚的興趣。1965年他在巴黎亨利四世中學畢業,後入巴黎索邦大學學習,一年後輟學,專事文學創作。

莫迪亞諾1958年發表的處女作《星形廣場》就是這一社會現實的反映,該作品獲羅歇·尼半埃獎,後又獲費內翁獎。他還寫有《夜晚巡邏隊》、《環城大道》、《家庭手冊》、《凄涼的別墅》和《黑店街》等等作品,並與路易·馬勒共同創作過電影劇本《拉貢勤·呂西安》。其中《環城大道》和《暗店街》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分別榮膺法國兩項享譽最高的文學獎:法蘭西學院小說大獎和龔古爾文學獎。從此莫迪亞諾成為一名不負眾望的著名小說家,他的每一部作品的出版在法國均引起巨大反響。他被人稱為是「新寓言」派代表作家,對這派作家作品的探索和研究當今人的存在及其與周圍環境、現實的關係,莫迪亞諾在許多作品中都反映了這方面的內容。作品文筆純正、完美、鋒利、自製,語言簡明流暢、優美穩健、詼諧幽默、富有寓意。

讓-馬里·古斯塔夫·勒·克萊齊奧 (資料圖)

2、200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讓-馬里·古斯塔夫·勒·克萊齊奧

授獎詞:標誌文學新開端的作家,作品有詩意的創新,感性的痴迷,對文明主宰下的人性上下求索。

人物小傳:法國文學界「法蘭西三星」之一

勒克萊齊奧(1940年4月13日-),生於法國尼斯,持有法國和模里西斯雙國籍,著名法語作家,是20世紀後半期法國新寓言派代表作家之一。與莫迪亞諾、佩雷克並稱為「法蘭西三星」。

隨著其第一篇小說《訴訟筆錄》(1963)的出版而一舉成名,直到1970前後,其作品仍帶有「新小說」的痕迹,基本以探索人性瘋狂為主題,之後,受其家族起源,自己遊歷及對美洲印第安文化的喜愛,作品開始以寓言,幻想為主題(《沙漠》《尋金者》),題材涉及兒時回憶,自傳及家族歷史等(《非洲人》)。最近以來,他寫作出版了四十多部著作,包括小說,隨筆等。

2008年10月9日,他因為「將多元文化、人性和冒險精神融入創作,是一位善於創新、喜愛詩一般冒險和情感忘我的作家,在其作品裡對遊離於西方主流文明外和處於社會底層的人性進行了探索」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高行健 (資料圖)

3、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

授獎詞:其作品的普遍價值,刻骨銘心的洞察力和語言的豐富機智,為中文小說和藝術戲劇開闢了新的道路。

人物小傳:首位獲諾獎的華語作家

高行健(1940- ),法籍華裔劇作家、小說家、翻譯家、畫家、導演、評論家。1962年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法語專業,1987年移居法國,1997年取得法國國籍。

因「其作品的普遍價值,刻骨銘心的洞察力和語言的豐富機智,為中文小說和藝術戲劇開闢了新的道路」而榮獲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並因此成為首位獲得該獎的華語作家。直至2010年,他的作品已經被譯為36種文字。代表作有小說《靈山》、《一個人的聖經》,戲劇《絕對信號》、《車站》等。

克洛德·西蒙 (資料圖)

4、198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克洛德·西蒙

授獎詞:在對人類生存狀況的描寫中,把詩人、畫家的豐富想像和對時間作用的深刻認識融為一體。

人物小傳:法國新小說派代表

克勞德·西蒙(1913年10月10日-2005年7月6日),法國新小說派代表作家,198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代表作及成名作《弗蘭德公路》。

1913年10月10日,西蒙生於當時的法國殖民地馬達加斯加首府塔那那利佛。四歲時父親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陣亡,他隨母親去法國東比利牛斯省的佩皮尼揚鎮。在那兒上了小學,隨後就讀於巴黎著名的斯塔尼斯拉斯中學,並曾隨著名的法國立體派畫家安德烈·洛特學畫。畢業後赴英國去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攻讀哲學和數學。

 

讓-保羅·薩特 (資料圖)

5、196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讓-保羅·薩特

授獎詞:他那思想豐富,充滿自由氣息和找來真理精神的作品,已對我們時代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人物小傳:一生中拒絕接受任何獎項

讓-保羅·薩特(1905年6月21日-1980年4月15日),法國哲學家、作家,存在主義哲學的大師,被譽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其代表作《存在與虛無》是存在主義的巔峰作品。

讓-保爾·薩特一生中拒絕接受任何獎項,1964年,他憑著《嘔吐》(或譯作噁心)一書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但是他主動回絕該獎項,成為第一位拒絕領獎的諾貝爾獎得主。在戰後的歷次鬥爭中都站在正義的一邊,對各種被剝奪權利者表示同情,反對冷戰。

聖瓊·佩斯 (資料圖)

6、196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聖瓊·佩斯

授獎詞:由於他高超的飛越與豐盈的想像,表達了一種關於目前這個時代之富於意象的沉思。

人物小傳:一位語言的魔術師

聖瓊·佩斯,(1887年5月31日-1975年9月20日),法國詩人和劇作家。他於196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獲獎原因為「由於他高超的飛越與豐盈的想像,表達了一種關於目前這個時代之富於意象的沉思」。

 

阿爾貝·加繆 (資料圖)

7、195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阿爾貝·加繆

授獎詞:熱情而冷靜地闡明了當代向人類良知提出的種種問題。

人物小傳:「荒誕哲學」代表人物

阿爾貝·加繆(Albert Camus,1913—1960),法國聲名卓著的小說家、散文家和劇作家,「存在主義」文學的大師,「荒誕哲學」的代表人物。1957年因「熱情而冷靜地闡明了當代向人類良知提出的種種問題」而獲諾貝爾文學獎,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諾獎獲獎作家之一。

加繆在他的小說、戲劇、隨筆和論著中深刻地揭示出人在異己的世界中的孤獨、個人與自身的日益異化,以及罪惡和死亡的不可避免,但他在揭示出世界的荒誕的同時卻並不絕望和頹喪,他主張要在荒誕中奮起反抗,在絕望中堅持真理和正義,他為世人指出了一條基督教和馬克思主義以外的自由人道主義道路。他直面慘淡人生的勇氣,他「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大無畏精神使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不僅在法國,而且在歐洲並最終在全世界成為他那一代人的代言人和下一代人的精神導師。

弗朗索瓦·莫里亞克 (資料圖)

8、195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弗朗索瓦·莫里亞克

授獎詞:因為他在他的小說中剖析了人生的戲劇,對心靈的深刻觀察和緊湊的藝術。

人物小傳:嵌在法國王冠上最美麗的一顆珍珠

弗朗索瓦·莫里亞克(1885年10月11日-1970年9月1日),法國小說家,195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里亞克在法國波爾多出生,1905年在波爾多大學文學系畢業。他的主要作品有詩集《握手》、小說《愛的荒漠》等。

莫里亞克是一位富於正義感的作家,他勇於跳出宗教樊籬,站在正義和進步的一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人,他參加了法國地下抵抗運動,戰後,成為最傑出的記者。在政治上,他積極支持戴高樂,維護民族獨立,曾獲「榮譽團大十字勳章」。戴高爾高度評價他,說他「一直忠於法國,選擇了法國」。莫里亞克具有多方面的,他既是小說家,又是詩人、戲劇家、文學評論家。他辛勤寫作一生,留下了一百多卷各種體裁的文學作品。1970年莫里亞克去世時,戴高樂將軍在唁函中讚譽他「代表了法國文學的精萃,是嵌在法國王冠上最美麗的一顆珍珠。」

安德烈·紀德 (資料圖)

9、194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安德烈·紀德

授獎詞:為了他廣包性的與有藝術質地的著作,在這些著作中,他以無所畏懼的對真理的熱愛,並以敏銳的心理學洞察力,呈現了人性的種種問題與處境。

人物小傳:思想影響了西方整整三代人

安德烈·紀德(1869年11月22日-1951年2月19日),法國著名作家。保護同性戀權益代表。主要作品有小說《田園交響曲》、《偽幣製造者》等,散文詩集《人間食糧》等。

1947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為了他廣包性的與有藝術質地的著作,在這些著作中,他以無所畏懼的對真理的熱愛,並以敏銳的心理學洞察力,呈現了人性的種種問題與處境」 。紀德的思想影響了西方整整三代人,成為西方在現實的壓抑下痛苦地追求真誠和自由的心靈後必不可少的重要參考。

羅傑·馬丁·杜·加爾 (資料圖)

10、193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羅傑·馬丁·杜·加爾

授獎詞:由於在他的長篇小說《蒂博一家》中表現出來的藝術魅力和真實性。這是對人類生活面貌的基本反映。

人物小傳:作品反映人類生活面貌

羅傑·馬丁·杜·加爾(1881年3月23日-1958年8月22日),法國小說家,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發表了兩篇小說:《成功》(1910年)、《讓·巴洛瓦》(1913年)。1916年回到巴黎,從事戲劇活動。1920年春天開始醞釀長篇巨著《蒂博一家》,《蒂伯一家》共八卷——《灰色筆記本》、《教養院》、《美好的季節》、《診斷》、《小妹妹》、《父親的死》、《1914年夏天》、《結尾》,從1922年開始寫作,直到1940年全部完成。1937年以《蒂博—家》獲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是「由於在他的長篇小說《蒂博一家》中表現出來的藝術魅力和真實性。這是對人類生活面貌的基本反映。」

亨利·柏格森 (資料圖)

11、192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亨利·柏格森

授獎詞:因為他那豐富的且充滿生命力的思想,以及所表現出來的光輝燦爛的技巧。

人物小傳:因《創造進化論》獲諾獎在西方哲學史上罕見

亨利·柏格森(1859年—1941年),法國哲學家,文筆優美,思想富於吸引力。

從中學時代起便對哲學、心理學、生物學發生興趣,尤其文學。他反對科學上的機械論,心理學上的決定論與理想主義。他認為人的生命是意識之綿延或意識之流,是一個整體,不可分割成因果關係的小單位。他對道德與宗教的看法,亦主張超越僵化的形式與教條,走向主體的生命活力與普遍之愛。其寫作風格獨特,表達方式充滿詩意。代表著作有《創造進化論》、《直覺意識的研究》、《物質與記憶》等。

1927年,柏格森因他的《創造進化論》一書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這在西方哲學史上是罕見的。

阿納托爾·法朗士 (資料圖)

12、192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阿納托爾·法朗士

授獎詞:博學、富於幻想,清澈迷人的風格,還有他融合諷刺和熱情所產生的神奇效果。

人物小傳:一位真正的文壇宗師

阿納托爾·法朗士(1844-1924)法國作家、文學評論家、社會活動家。本名蒂波·法朗索瓦,生於巴黎一書商家庭。「法朗士」是他父親法朗索瓦的縮寫,又因他愛祖國法蘭西,幫以祖國的名字作為自己的筆名。

少年時的法朗士經常替父親編寫書目、圖書簡介等,置身於書海之中。1873年出版第一本詩集《金色詩篇》,爾後以寫文學批評文章成名;1881年出版《波納爾之罪》,在文壇上聲名大噪。以後他寫了一系列的歷史題材小說。由於受法國唯心主義歷史學家列南的「人類永遠也不能接近真理」的影響,他的這些作品均流露出歷史循環論、社會改造徒勞無益論的悲觀情緒,但更多的是充滿對社會醜惡的嘲諷和抨擊。法朗士的散文平如秋水,含蓄雋永,韻味深長。

羅曼·羅蘭 (資料圖)

13、191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羅曼·羅蘭

授獎詞:文學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繪各種不同類型人物時所具有的同情和對真理的熱愛。

人物小傳:用音樂寫小說

羅曼·羅蘭,1866年生於法國克拉姆西。思想家,文學家,批判現實主義作家,音樂評論家,社會活動家。

他一生為爭取人類自由、民主與光明進行不屈的鬥爭,是20世紀上半葉法國著名的人道主義作家。他的小說特點被人們歸納為「用音樂寫小說」。

1915年,瑞典文學院宣布這一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是羅曼·羅蘭。這個已經被當時的法國拋棄的人,在得知自己獲獎以後,答覆說「這個榮譽不是我個人的,他是屬於整個法蘭西人民的。如果這個榮譽有助於傳播使法國在全世界受到熱愛的各種思想,我感到幸福。」

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爾 (資料圖)

14、190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爾

授獎詞:他的詩作蘊涵之清新創造性與真正的感召力,它忠實地反映了他民族的質樸精神,加上他對普羅旺斯語言的重要研究。

人物小傳:詩作蘊涵清新創造性

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爾(1830-1904)法國著名詩人,1904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敘事長詩《米瑞伊》(1859)是他的成名作。其他詩集有《黃金島》、《浪漫詩》等。

蘇利·普呂多姆 (資料圖)

15、190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蘇利·普呂多姆

授獎詞:他的詩歌作品是高尚的理想主義、完美的藝術的代表,並且罕有地結合了心靈與智慧。

人物小傳:一位思辨詩人

蘇利·普呂多姆(1839年-1907年),法國第一個以詩歌著稱的天才作家。原名勒內·弗朗索瓦·普呂多姆。蘇利·普呂多姆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人。普呂多姆從抒情詩轉而創作哲理詩又最終轉向散文,他認為自己是在轉向更有意義的工作。

普呂多姆早年學習理科,後轉向文學。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頗有爭議,一般認為,列夫·托爾斯泰、易卜生或者是左拉都比其更有資格問鼎首屆諾貝爾文學獎,但是諾貝爾本人對於現實主義的偏見和對於理想主義的偏愛使得普呂多姆出人意料地壓倒了這些大師而獲得了新創的這一大獎。

 (本文參考:文匯報、鳳凰網讀書、大公報等)


推薦閱讀:

5月開始!公安局:出國定居或入籍,1個月內或被強制註銷中國戶口
持有雙重國籍的華人注意了!中國正嚴查雙國籍灰色地帶
建國大業中的演員都是哪國國籍?
寶寶落地就擁有國籍,除了美國還有哪些國家
關於馬紹爾入籍的法案支持

TAG:法國 | 作家 | 國籍 | 回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