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絕塵萬里而去的人,至高無上
張愛玲在燦若群星的作家中 ,顯示出獨特的個性魅力,這與她有與眾不同的家世和人生際遇息息相關。
她征服讀者的是那顆敏感、孤寂的心及她那獨特的筆法,充滿宿命的基調。她那種超凡脫俗的心境使她的作品籠罩著一層獨特的氛圍。雖然她的小說、散文各有千秋,情節各異,但那種靈性、感悟卻是一脈相承的。 她用犀利的筆觸,挑開了掩飾生活本質的層層疊疊的面紗,讓人心動情搖,讓人震撼,讓人醒悟。
程黎眉將張愛玲比作是天上的人物,是以心靈為生的女人,胡蘭成將其稱為臨水照花人。她靈魂深處瀰漫著特有的孤獨與荒涼,滲透在其作品中人物、情節、氛圍中,顯示出獨特的丰采與韻味。
張愛玲追求的是一種脫離現實的純粹愛情。在無涯的時空里,在浩渺的人海中,一種不問緣由,不問經歷的永恆的真愛。 她內心所追求的是那種超凡脫俗的愛情。 她曾說過: 「有些女人本來是以愛為職業的。」
《紅玫瑰與白玫瑰 》中體現了張愛玲對愛情的理解與認識。 她說:「振保的生命里有兩個女人,一個是白玫瑰,一個是他的紅玫瑰。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 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中的一顆硃砂痣。」這是愛情與婚姻的演變與道白。 愛情是在理想中生存、變幻的,婚姻離不開瑣屑生活中的柴米油鹽。
圖片發自簡書App作品主人公奔走於理想與現實交織的網上,無法擺脫現實的羈絆,也不願放棄理想世界情感的天空。嬌蕊與煙鸝是振保生命中兩個女人,也是他感情起伏,喜怒哀樂的源泉。
嬌蕊,成為記憶深處永不褪色的風景,永遠不能忘懷的人物,成為他心目中的紅玫瑰。他第一次見到她就心動了。「她喜歡的是熱的女人,放浪一點的,娶不得的女人。」 二人素不相識,萍水相逢, 沒有緣由的愛降臨了。
「現在這樣的愛,在嬌蕊還是生平第一次。她自己不知道為什麼單單愛上了振保。」沒有附加任何條件的愛,發自內心深處的愛是真愛。嬌蕊也曾遇過其他男人,但那不是愛。她自己說: 「是從你起我才學會了,怎樣愛。 認真的愛到底是好的,雖然吃了苦,以後還是要愛的。所以……」
嬌蕊是個有夫之婦,為了愛,她鼓足了勇氣決定與士洪離婚,寧願捨棄奢華、自由的生活。振保也覺得: 「和她在一起的時候,根本就覺得沒有辯論的需要,一切都是極其明白清楚,他們彼此相愛,而且應當愛下去。」嬌蕊與振保的愛,拋開了世俗的所謂的名分、經歷、 地位的干擾,完全投入地陷入了二人世界。
愛來自於內心深處的思念與渴望,與肉慾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因為振保在嬌蕊之前也遭遇過兩個女人,那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只能從身體上感受對方的存在,並不是發自內心的渴望。自從遇到嬌蕊才真正墮入愛河,愛情是一種甜蜜的痛苦。
嬌蕊曾說: 「我真愛上了你的。你知道么,每天我坐在這裡等你回來,聽著電梯轟隆轟隆慢慢開上來,開過我的這層樓,一直開上去,我就像把一顆心提了上去,放不下來。 有時候,還沒開到這層樓就停住了,我又像是半中間斷了氣。」這種牽掛、等待已成為其生活的主旋律。拋開了原有王太太的身份,完全投入地陷入了愛的世界。
經年之後的相遇,她並沒有怨恨,仍然是那麼珍惜當年那段戀愛生活。 「愛到底是好的,雖然吃了苦,以後還是要愛的。 我不過是往前闖,碰到什麼就是什麼。」雖然經歷了坎坷,卻是一往情深,使振保自愧不如,百感交加。「在這一類的會晤里,如果必須有人哭泣,那應當是她。 應當是她哭,他來安慰她的。 她也並不安慰他,只是沉默著。」這場戀愛是她的精神世界中最美的瞬間,沒有任何羈絆與束縛。
圖片發自簡書App
張愛玲曾說: 「我以為人在戀愛的時候是比在戰爭或革命的時候素樸,也更放恣的。」雖然振保娶了煙鸝為妻,但他內心深處仍懷念那朵紅玫瑰,懷念那心口上那顆硃砂痣。 而且煙鸝的所作所為與嬌蕊相比更是遜色有加,時間愈久愈令人感到乏味、厭倦,真的變成了 一粒飯粘子。那麼不屑一顧,那麼無波無瀾。他把自己的不順,都瀉給了煙鸝。使煙鸝的婚姻罩上了一層灰色,她極力想抓住什麼,卻什麼也沒有,不能自拔,折射出婚姻的無奈與平淡。
對真愛的嚮往與追求的同時,張愛玲又表達了對於愛情一種無把握的感受一種命中注定的無奈,她的小說瀰漫著空虛與蒼涼。她的人物,不知何時都會面臨重大的變故。 他們沒有天長地久的打算,只有抓住現實中上點真實的東西。
振保不能擺脫社會的無形的壓力,畢竟嬌蕊是朋友的妻子。「社會上決不肯原諒我的,士洪到底是我的朋友,我們的愛只能是朋友的愛。」「他一向以為自己是有分寸的,知道適可而止,然而事情自管自往前進行了。」他明知深愛嬌蕊,卻又同煙鸝結婚。不能主宰自己的感情,對愛沒有把握感,他生活的基調是沉鬱而壓抑的。
正如作者所說: 「這個世界上有那麼許多人,可是他們不能陪著你回家……振保並沒有分明地這樣想著,只覺得一陣凄惶。」振保是靠自己的努力才擁有今天。 這場沒有結局的戀愛就成為了遙遠的過去。
他與煙鸝的婚姻也預示不祥的變故,「一次天下雨 ,進去一看,雨衣不在衣架上。他心裡怦的一跳,彷彿十年前的事又重新活了起來,他向客室里走,心裡繼續怦怦直跳,有一種奇異的命里註定的感覺。」振保不經意的婚姻也面臨了危機,更平添了許多煩惱。平淡乏味的婚姻還是那麼不可預測,不可把握,煙鸝與裁縫的私情,使「白玫瑰」變得更讓人難以接受。振保由偷偷地玩女人到公開地玩女人,對家原有的那點平淡也沒有了,由冷漠變為憤怒了。
「振保聽見煙鸝進來,他便把小櫃檯的檯燈熱水瓶一掃掃下地去,豁朗朗跌得粉碎。他彎腰揀起檯燈的鐵座了,連著電線向她擲過去,她急忙返身向外逃。振保覺得她完全被打敗了,得意之極,立在那裡無聲地笑著,靜靜的笑從他眼裡流出來,像眼淚似的流了一臉。」 他認為完全可以駕馭婚姻也出現了裂痕。 愛情與婚姻使他焦頭爛額,煩惱叢生。
圖片發自簡書App可見人是一種渺小的動物 ,它無力抵抗外在世界的力量。在無力主宰的世界中尋求溫馨的真愛也成為虛幻 ,最終還是要面對冷酷的現實。作者珍視生命的無法忘情,無法忘懷,在總體上對人生意義持有著一種懷疑,一種無法超然的沉重。 張愛玲與眾不同的感性記憶沉澱,獨特的生命體驗和人生際遇而造成了一 種荒涼感、孤獨感。
張愛玲認識她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個人——胡蘭成。「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塵埃中的愛情與愛玲理想中的愛情最終未能統一。一代才女的愛情之花最終變為繽紛的落英。 她的愛情觀完全傾注在小說主人公命運上,她們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都是由愛而生,由情而衍。 字裡行間,人物的一言一行都滲透她的哲學,對真愛寄予了無限希望,對現實無奈與茫然,對人性的寬容與豁達,都了無痕迹,在紛繁複雜生活中演繹了一幕又一幕悲喜劇。
張愛玲筆下的人物不是臉譜式,更多地揭示出人性高尚與不足。然而無論你經歷怎樣的心靈歷程,社會依然是平靜的,有序的。無視你的煩惱與快樂,這種反差更滲透出她對人生的獨特感悟。 臨水照花的境界也許只有天上才有,只有那臨水照花人的心中才能承載這孤寂的美。
張愛玲以其特殊的筆觸,為我們描繪生活圖景,她在《自己的文章》寫道: 「好的作品,還是在於它是以人生的安穩做底子來描寫人生的飛揚的。沒有這底子,飛揚只能是膚淺的。許多強有力的作品只予人以興奮,不能予人以啟示,就是失敗在不知道把握這底子。」她把生活的底色調勻,然後人物在其中演繹。這樣使人生與社會交融一體,人的價值與位置,作用也就一目了然了。
她自己也曾說: 「細節往往是和美暢快,引人入勝的,而主題永遠悲觀。」電影《紅玫瑰與白玫瑰》將作者描繪的形象再現在屏幕上,那色調、基調更逼真,更鮮活,特別是細節更讓人難以忘懷,那眼神,那說笑,那淚水都再現了人生的悲歡,生活的冷暖。特別是文中那精闢的人生體悟之句更讓人擊節讚歎。她說: 「男子憧憬著一個女人的身體的時候,就關心到她的靈魂,自己騙自己說是愛上了她的靈魂。唯有佔領她的身體之後,他才能夠忘記她的靈魂。」「嬰孩的頭腦與成熟的婦人的美是最具誘惑性的聯合。」 「一個任性的有夫之婦是最自由的婦人」「年紀輕,長得好看的時候,大約無論到社會上做什麼事,碰到的總是男人。」
富於哲理的評述,蘊含人生真諦,在作品中熠熠發光,有畫龍點睛之功效。妙語聯珠讓人浮想聯翩。韻味悠遠深長,語言得體、恰當、自然、風趣,使文章起伏跌宕,一波三折。嬌蕊所作所為是那樣隨意任性也是女性所追求的最快樂的生活。 她說: 「嬌蕊,她彷彿有點糊裡糊塗,像小孩一朵一朵去採下許多紫羅蘭,紮成一把,然後隨手一丟。」就是在這淡淡的敘述之中揭示出人物的命運,感嘆人生的無常。
圖片發自簡書App振保是作者塑造的一個堂堂正正的男人: 「他整個地這樣一個最合理想的中國現代人物。 侍奉母親 ,誰都沒有他那麼周到;提拔兄弟,誰都沒有他那麼經心;辦公,誰都沒有他那麼火爆認真;待朋友 ,誰都沒有他那麼熱心、那麼義氣、克己。」「他是在中西方文化中生活成長的,難免發生衝突。他與嬌蕊交往,內心始終矛盾著。」 「他有點渺茫,但已經渺茫地感到外界的溫情的反應,不止有一個母親,一個世界到處都是他的老母,眼淚汪汪,睜眼只看見他一個人。」他對人生的體驗完全融入字裡行間。
《紅玫瑰與白玫瑰 》中人物並不多,但每個人物都那麼鮮活、生動,栩栩如生。 作者用自己的慧筆,飽蘸著心血為我們描繪生活的圖景,將對愛的體驗與認識融入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讓我們共同徜徉在愛的林蔭小路,共同品味人生的苦樂。願我們每一位讀者能感受那顆孤寂的心為我們鳴唱動人的樂音及她對真愛的嚮往與追求。
推薦閱讀:
※2013中秋寄語?天上一輪滿?人間萬里明
※自練「天耳通」的方法,學會可以聽萬里人鬼之聲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注意啦,有這幾種耳朵的人,乃是萬里挑一的好命之人!
※楊萬里與范成大
TAG: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