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講記(心得開明第三十四)
佛說大乘無量壽
莊嚴清凈平等覺經講記
(心得開明第三十四)
凈空法師講述
心得開明第三十四
這一品是彌勒菩薩代表我們接受世尊的開示,也是他提出的聽經心得。經上說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真實的狀況。如果不是佛為我們說破,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迷惑顛倒,很難覺察這些事實真相。彌勒聽了,心開意解。
『明』是明白、明了。我們自己想想,能不能像彌勒菩薩一樣的真明了,真能改過自新,依教奉行?
第一段是佛教我們離苦的方法,要能體會佛陀慈悲教誨的深義。
彌勒白言。佛語教戒。甚深甚善。皆蒙慈恩解脫憂苦。佛為法王。尊超群聖。光明徹照。洞達無極。普為一切天人之師。今得值佛。復聞無量壽聲。靡不歡喜。心得開明。
從彌勒菩薩這一段感受里,我們就很明白看出佛的教誡,範圍非常廣大。三學是戒學、定學、慧學。接受佛的教誡,都可以包括在戒學之中。『戒』不定指狹義的五戒、八戒、十戒、菩薩戒、比丘戒,不局限於律儀戒,而是世尊所有一切教誨都是「教戒」。這是我們要明了,要遵守的。尤其後世的祖師們常常勉勵我們『持戒念佛』,警惕我們『嚴持戒律』。戒律包括佛所有的教誡,我們都應當嚴格遵守,即是守法之深義。這個範圍就大,不限於這幾條律儀戒。
「甚深甚善」。『深』是指理;『善』指方法。理非常之深,方法很善巧。特別是念佛法門,要想這一句佛號念得得力,真實可靠,《觀經》上講的三種凈業是佛法真實的基礎。無論修學那一宗派、那一法門,都要從這個基礎上建立,這樣修學才得力,才靠得住。
凈宗學會成立之後,在行門方面我提出五個科目:第一、『三福』。『三福』細說就是《地藏菩薩本願經》;《地藏經》就是詳細說明『三福』。這是真實的地基,修行的基礎。第二、『六和』。六和敬非常重要,由這個基礎才談得上三學、六度。第三、『三學』,是大小乘人共修的。第四、『六度』,是菩薩主修的。第五、『十大願王』,是西方極樂世界諸菩薩共修的。
今年過年,我深深有感,同修們念佛是念得不錯,但造業而未能消業障,因此念佛功夫不得力。我就想到日本東照宮的三隻猴子,如果真正能向這三隻猴子學習,我們的功夫一定得力。凡是與自己無關的事,少看、少聽、也不要說。這個方法非常善,容易記,也容易做,於是我將這三隻猴子的圖像印了二萬張,贈送大眾做個警惕。
「皆蒙慈恩,解脫憂苦」,這句所含的境界非常深廣。不但佛以《無量壽經》教導我們六道眾生,聲聞、緣覺、諸佛菩薩,也都在這個法門的教導之內。也許諸位會懷疑,菩薩可以包括,怎麼可以包括諸佛?江味農居士的《金剛經講義》所說『諸佛』,指圓教初住菩薩至等覺菩薩,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稱作諸佛。何以故?圓教初住就破一品無明,見一分真性,即禪宗講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也就是天台大師說『六即佛』里的『分證佛』。他說『諸佛』是指這些。如果以天台教義而言,有藏教佛、通教佛、別教佛、圓教佛。除圓教佛之外,其他諸佛見性皆不圓滿,還是要接受釋迦牟尼佛《無量壽經》的教導。所以,『皆蒙慈恩,解脫憂苦』包括的範圍非常深廣,廣到盡虛空遍法界,可見念佛法門真正不可思議。
「佛為法王」,這是彌勒菩薩尊稱本師釋迦牟尼佛。
「尊超群聖」。『聖』是指十地菩薩。通常我們講三賢、十聖,『三賢』是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菩薩稱為『十聖』;加上等覺就是十一地,稱為『大聖』。佛是超過十地、等覺菩薩。
「光明徹照,洞達無極」。佛的智慧、德能是究竟圓滿的,六根的能力都是盡虛空遍法界。大至虛空法界,小至極微塵,沒有一樣他見不到、聽不到的,沒有他能力達不到的。
在此還有更深一層的意思,我們不能不知道。佛有這樣殊勝圓滿的智慧德能,就是告訴我們,一切眾生個個也都具有如此殊勝圓滿的智慧德能。佛的這些德能現前,都起作用。眾生雖然有這些能力,但不起作用;因為有障礙。佛在經上常講『二障』,煩惱障、所知障;有時又講『三障』。三障不比二障多,因為三障皆從『煩惱障』開出,惑障(迷惑)、業障(造業)、報障(受果報)。惑、業、報,都屬於煩惱障,我們常念迴向偈『願消三障諸煩惱』。所以,二障比三障範圍廣;三障不包含『所知障』。
假如把障礙消除,我們的能力就恢復。二障之消除,要先斷煩惱,再破所知,不能把順序顛倒。就像穿衣服一樣,一定先穿裡面再穿外面;脫衣服,一定先脫外面後脫裡面的,是同樣的道理。它有順序、有次第,因此佛在『四弘誓願』里教我們先斷煩惱,後學法門,也是破二障而已。二障從那裡來?佛告訴我們,是從妄想、執著而來。《華嚴經》上說,『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妄想就是所知障,執著就成煩惱障。我們若能破除二障,自性的智慧功德自然就現前。不必求,只要破障就好。這是這兩句經文所含的深義。
唯有佛的能力完全恢復,他才能作「一切天人之師」,才有能力教導九法界眾生。『一切天人』包括三界之外的阿羅漢、辟支佛、菩薩。我們稱這些人為『第一義天』,是天人中最高、最殊勝的。所以,此處的『天人』不僅是六道里的天道與人道,範圍很廣大。此段是讚歎,贊佛也是讚歎一切眾生自己的性德。
「今得值佛」。佛在經上常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們得人身是很不容易的事。得人身難,失人身容易,因此佛教我們要珍惜人身。六道之中唯有人道最容易覺悟,所以人身可貴,即貴在容易覺悟。這是第一個『難』,我們已經得到了。第二、佛法難聞。『今得值佛』,這是遇到佛!聞法難,這道難關也破了。佛法難聞今已聞,這是多麼難得、多麼幸運。佛法中第一殊勝的凈土法門,也幸運的聞到了,並且認真修學,深信必能在一生中成就。修學其他大乘法門,如果這一生中不能把見思煩惱斷盡,我們的修學就不能算成就,來世還是六道輪迴;只不過修得好,到三善道享福。福報享多,人就迷惑,就造業。所以,福享完了,所造罪業的惡報就現前,又要墮惡道。這是佛經上講的『三世怨』,第一世修福,第二世享福,第三世墮落。福享盡就墮落,很冤枉!
在所有法門中,唯獨阿彌陀佛這個法門能教人一生成就。這個法門非常殊勝,沒有一尊佛不讚歎,沒有一尊佛不修學。這是佛法中最難聞到的。在台灣的同修也許不覺得,凈宗法門那一個不曉得,一句阿彌陀佛,個個都會念。在台灣,到處電線杆、牆壁上都貼有『阿彌陀佛』,誰不知道有阿彌陀佛!這個知道是眼睛知道、耳朵知道、嘴巴知道,但是心裡糊塗,心裡不知道。所以,雖然會念,念得不得力,就是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沒有把念佛看成我們這一生中第一樁大事,這就當面錯過了。
彌勒菩薩說「復聞無量壽聲」,這是第三重難。這個『聞』是真正覺悟,悟知唯獨念佛往生法門保證一生圓滿成佛,不是一樁容易的事。我常說,知道名號的人很多;但此一句名號的真實功德,知道的人就不多。夏蓮居老居士講,『萬億人中一二知』,『知』就是知道名號功德,知道這一部《無量壽經》的功德太少了。這三大難,彌勒菩薩跟與會的大眾們都突破了。
「靡不歡喜,心得開明」是無限的歡喜。『開』是指從前的心是閉塞的,現在茅塞頓開,這多快樂!『明』是心地的污染,今天都洗刷乾淨,心地真正光明了。彌勒菩薩這幾句話,代表當時與會的大眾,聽釋迦牟尼佛從開經一直講至此處的心得,也是當時這些聽經大眾們的感受。我們也應當反省,有沒有這個感受,有沒有這個受用。
佛告彌勒。
彌勒菩薩將他的心得報告出來之後,佛對他加以讚歎。讚歎里,又有很殷勤的教誨。
敬於佛者。是為大善。
世間的善、出世間的善,什麼善最大、最真實?『敬佛』。我們敬不敬佛?我們是表面形式上敬佛,實際上,決沒有把佛放在心上。如果真把佛放在心上,就差不多快成佛了。因為『心是佛,佛是心』,那有不成佛的道理。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苦口婆心教導我們的是什麼?說穿了就兩個字而已,一是『孝』,一是『敬』。能孝親,能尊師,佛法就圓滿。孝敬誠於中,自然形於外。我們心裡有一個妄念就不敬。佛教我們修清凈心,心裡還有妄念,就是不敬。不敬佛就不孝。清凈心、平等心、真誠心、恭敬心都是孝敬。我們處世、待人、接物,不遵守佛的教訓去做,就是大不敬。佛教我們養心、養身,要清凈,處世、待人、接物,要慈悲,我們做到了幾分?
從這裡看,才懂得這兩句話真正的意義,才知道『敬於佛』是真正的大善。敬於佛的人,對佛的每句話都有深刻的體會,會認真做到。對於理事真正覺悟,才曉得真正要做到『孝敬』。凡夫很難!大乘經上所講的『法身大士』,圓教初住以上的菩薩,他們的『孝敬』才真實。
六道凡夫能死心塌地,二六時中念念不忘這句名號,這是『孝敬』,也就是平常所講的『老實念佛』。大勢至菩薩教我們『都攝六根,凈念相繼』,這八個字就是老實念佛的註解。什麼是『老實』?能做到『都攝六根,凈念相繼』,這就老實。一天到晚心裡除了這一句阿彌陀佛之外,決沒有一個妄念,這是「敬於佛者」。還打妄想,那裡有敬意!『敬佛』決定是依教奉行。
我常常勸勉同修,一個人在世間,學業、道業成敗的關鍵在老師。能遇到一位真正善知識,真正好老師,成功機會就很大。若遇不到一位真正善知識,這一生要想成就,就太難了。什麼人是真正善知識?自己心目中最仰慕的人,最尊敬的人,此人即是自己的真正善知識。因為你尊重他、佩服他,他所講的話,自己才能完全接受,完全照做,這就是成功的道理。若非心目中最仰慕的人,他的學問、道德再高,即使古佛再來也度不了。這就是佛門常講的『佛不度無緣之人』。所以,諸位要想親近一位善知識,不要只看善知識的名氣。知名度很高,那沒有用處,不是自己心目中真正仰慕的人,我勸你不要親近他。因為得不到實益,而把精神、光陰都浪費了,非常可惜!光陰一去不再來。
我這一生中得一點小成就,就是遇到的老師都是我心目中真正仰慕的人,從民國四十二年跟方東美先生學哲學,以後跟章嘉大師、李炳南老居士學佛。我在台灣有三位老師,確實是心中最仰慕的人,所以他們教我好教,因為我聽話。別人教我,我會跟他抬杠、頂嘴,不服氣,不能接受。我把修學的經驗提供給諸位作參考。
再仔細觀察古聖先賢,每個有成就的人都有師承。《六祖壇經》上玄策禪師講,『若無師自通,威音王佛以前可以;威音王佛以後,無師自通的儘是天魔外道』。威音王以後,沒有師承決不能成就。威音王到底是什麼時候的佛?是久遠劫以前的古佛,年數算都算不清了。這一句話真正的意思就是告訴大眾,我們求學、求道,一定要有『師承』。那個是最好的師承?每個人的標準不一樣,其中只有一個不變的標準,就是自己心目中仰慕的人。唯有他說的話,決定不打折扣,百分之百照做,就是我們的善知識,就是我們的好老師,跟他學就對了。
世出世法貴在一個『敬』字。有真誠的敬意,才能依教奉行,這是『大善』。當然,彌勒菩薩與在座的這些大眾,跟我們不一樣,他們對佛陀確實有敬意,確實聽話。佛在此地再次開示:
實當念佛。
具足圓滿孝敬之人,佛授予他最圓滿、最真實的大法。如果不是一位具足圓滿孝敬的人,勸他也沒用處,他不會聽的。勸他「實當念佛」,他以為念佛是佛度沒知識的老太婆,像我這樣有學問的人,怎麼也念這句阿彌陀佛,我不服氣,不能接受。這就是沒有孝敬,所以佛對這些人,不勸他念佛。他喜歡研究的,佛教他學文史,天天用腦筋。不喜歡用頭腦的,佛教他參禪,一天到晚什麼都不要想。佛的方法很多,應機施教。具足圓滿孝敬的,佛才為他開示『第一真實圓滿的法門』,就是勸他『念佛』。念佛這個法門是如來所說的第一法,這部經是諸佛如來所說的第一經,這是我們一定要認識清楚的。
截斷狐疑。
對於念佛往生不退成佛,決定不懷疑。懷疑用『狐』字,因為狐狸疑心最重,所以用它作比喻。常常喜歡懷疑的人,都稱為『狐疑』。要把這個疑心斷掉,連根拔除,對念佛往生法門絲毫懷疑都沒有,信心才能清凈。『信心清凈,則生實相』。以清凈心念佛,才能感應道交,『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拔除妄念,沒有所知障,可是還有煩惱障。煩惱障要是不清除,也會影響所知障。
拔諸愛欲。杜眾惡源。
這兩句話要我們斷煩惱,對於世出世間任何一法,都沒有貪愛、沒有慾望。有慾望、有貪念,縱然對於念佛法門生清凈信心,也很難往生,因為世緣的貪念斷不了。帶業往生,只能帶舊業,不帶新業。舊業是從前造的,現在不造惡業。不能因為帶業可以往生,天天造惡業,以為到時還可以帶業往生,這是錯誤的想法。
『愛欲』就是見思煩惱。貪、嗔、痴、慢、疑是思煩惱,錯誤的思想。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是見煩惱,錯誤的見解。見取見跟戒取見,俗稱『成見』,一是『因』上的成見,一是『果』上的成見。戒取是因上的;見取是果上的。這兩大類的煩惱,必要『截斷狐疑』,毫無猶豫的都要去掉。
「杜眾惡源」。『杜』是杜絕。教我們時時刻刻防範,不要以為小小的惡念起來沒有關係,小小過失也沒有關係,殊不知,積小過就變成大過失。所以,古人修行講求,發現過失決不能留到明天再改,因為太晚了。留到明天再懺悔、再改,已經懺不掉了。真正用功的人在什麼地方用功?『斷相續心』。一個惡念起來,下一個念頭就斷了,決不使惡念相續,真的是『防微杜漸』,真正修行。
『修行』就是把錯誤的想法、看法、作法修正過來。那些想法、作法是正的,那些是不正的?從大乘佛法上說,有念皆妄。有念、有想,都是妄想,研究經典,也是打妄想,因為經典沒有意思。經典怎麼會沒有意思?因為佛沒有意思,菩薩也沒有意思,佛菩薩說出來的經,那裡會有意思。你怎麼可以研究思想它?一想就錯,一想就落在意識里,則研究的不是佛經,而是自己的妄想。把自己的妄想當作佛經,這個罪過大,所以佛經不能想。不想,行不行?不想又落在無明裡,也錯了。想也不對,不想也不對,怎麼辦?佛教我們一個方法,『老實念』,恭恭敬敬一味的念下去。念的時候,自然有意思湧現,不是想的,是悟的,那個意思才是真實義,但不可執著。這樣的悟,也要看悟入的境界,有淺深大小不同。因此,如果經文有意思的話,它是有無量義。
從初學一直到成佛,天天念、天天有悟處,永無止境。你們聽錄音帶,我所講的經,同一部經有講過多遍的,遍遍不同;仔細留意的聽,會發現天天不一樣。我沒有準備,也沒有研究。如果我有準備、有研究,則每次講的都一樣。因為有準備,就有講義。如學校里教書的老師,教一年級國文的,年年教一年級,他一本講義用幾十年,每一次講的都一樣,因為只有一個意思。唯獨沒有意思,就不一樣。這是要真正修行,要有真實的功夫。功夫是什麼,是心地清凈無染。如果就經文而言,就是知道孝敬,能孝敬於佛、師。真正念佛,絕不懷疑,能把身心世界都放下,心地一塵不染,這是『功夫』。功夫不在形式,不在一天念多少佛,拜多少佛,磕多少頭,此皆是形式。形式對初學的人有用處。
我初學時也搞形式,親近懺雲法師半年,每天拜八百拜,多的時候拜一千多拜。懺雲法師介紹我讀《印光大師文鈔》、《彌陀經疏鈔》、《要解》、《通贊疏》。他沒有為我講解,讓我自己看,自己研究。以後在台中初學講經很苦,要用筆記,要找很多參考資料,怕上台之後下不了台。那個時候所講的,是嘗試學習,全是妄想、分別、執著。但我在台上非常恭敬,把每位聽眾都看成我的老師,自己是學生。這麼多人來監學,每一天來聽我的學習報告,我才會進步。
這幾天聽到你們研究《了凡四訓》,講到懈怠、懶惰這些毛病。懶惰是與生俱來的煩惱,是很可怕的障礙。用什麼方法對治?發心上台講經是好方法。我自己這個毛病也很重,年輕的時候非常擔心若懈怠、懶惰就不能成就,於是只要有人請我講經,我都答應,從不拒絕。人家說我喜歡講經,我說:『不是我喜歡,我要藉這個方法不讓自己懶惰、懈怠下去。』因為人家找我講一部經,我都要查字典,找參考資料,所以每天逼著不能不讀書,不能不認真修行。如果只是讀而不能照做,則無法提升自己的境界,頂多只能講得熟,熟能生巧,到此為止。所修的是福,不是慧。沒有定慧,所修行的只是人天福報,要求往生都有問題,都靠不住。
一面讀經、研究經論,一面依照經典教訓認真學習。特別是在講台上,講到佛教人,這個不可以做,那個應當要做;天天講給別人聽,自己做不到,總覺得難為情。常常講,常常勸自己,不知不覺地,自己就慢慢做到了。不是勉強做,自然就會做。因為印象太深,一遍又一遍的印在心裡,處世、待人、接物,時時警惕,時時警覺。這種警覺不須作意,自然就提得起來。所以,『熟』是決定不能間斷。
要天天講經,我從出家就開始講經,今年三十四年,從沒中斷過。以我的經驗,講經講到得心應手,左右逢源,講到自在,是十年以後,前十年沒有這個功夫。這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我擺脫一切註解,不再看古今人的註解,是最近五、六年的事。差不多是三十年的時間,才什麼註解都不用,也不需要準備。現在用的功夫跟從前不一樣:從前我用功,你們看得到,看到我一天拜多少佛,念多少佛,多少時間在研究;現在看到我什麼事都沒有。古人所講的『飢來食,困來眠』,我的體驗是三十年的功夫,也可以提供給諸位作參考。
斷疑生信,捨棄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非常重要,決定要捨棄,絲毫不能沾染。經文里,每一字、每一句含義都是無盡的深廣。像這幾句,我們能不能做到,是不是認真努力在做?
經文到此是講自己的成就。佛教誡我們,要用這樣的心態求道,才能成就。成就之後要『勸進行者』,要幫助別人,否則就變成小乘。
游步三界。無所掛礙。
「無所掛礙」是得大自在。為什麼得大自在?『拔諸愛欲,杜眾惡源』。心沒有惡念,身沒有惡行,口沒有惡言,怎麼不自在。
開示正道。
菩薩的事業就只有這一樁事,所以倒駕慈航回到三界之中。『三界』是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里包括欲界天、人道、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都是菩薩遊歷之處,也都是菩薩教化的場所。那個地方眾生有緣,就去示現教化;那個地方眾生機緣成熟,就去幫助他們,接引他們往生。
「開示」兩個字很不容易做到。『開』是開啟,把眾生閉塞的心打開,使他能覺悟。上根、利根的人,佛這一開示,他就覺悟。中、下根性的人不行,把他的茅塞拔掉,把他的心打開,他還是不知道,必須示現給他看。『示』是指示,這樣他才有能力辨別真妄、邪正,辨別善惡、是非。『示』的標準是正道。「正道」的標準究竟是什麼?學佛的同修不可以不知道,在大乘佛法里就是『三寶』。我們學佛,一開始就要『皈依三寶』。三寶是『自性三寶』,也就是『覺、正、凈』。在本經經題上的『清凈、平等、覺』,即是正道。清凈是自性僧寶;平等是自性法寶;覺是自性佛寶。
『學佛』不是學外面的佛,是覺悟自性三寶。今天有許多沒學過佛的人,同修們常常勸他學佛,他不肯接受,反而罵你迷信,其原因實在是自己沒有善巧方便。如果真的有善巧方便,『佛』是什麼?佛是清凈心,你想不想心清凈?那一個人不想心清凈。身心清凈就健康長壽,這對於自己的利益實在太大、太密切,沒有比這更重要的了。這就是『三寶』,就是『佛法』。為人介紹時,要介紹真正要緊處,人家聽了當然歡喜,當然接受。不要跟他講,這個菩薩很靈,那個菩薩神通很大,否則人家就說你迷信。你是真的講錯,介紹錯了;必須介紹『正道』給他。勸人念佛不容易,世尊在此對彌勒菩薩講『實當念佛』。彌勒菩薩是等覺菩薩,才跟他講實當念佛,因為他能相信、能接受,聽了不懷疑。
『正道』一定要清楚,要理解。佛法所修學的是『覺而不迷,正而不邪,凈而不染』,這是佛法的『正道』。用什麼方法修?方法很多,可以廣泛的介紹一般人能做到的。不要介紹參禪,若無真善知識指導,參禪的確不易。介紹『讀經』,一般人都能接受。讀經的要領是『不求解義』,用這個方法止息妄念,修清凈心。如果讀經時還研究其中的意思,心又不得清凈。若不讀經,自然就打妄想,所讀的經文愈長愈好。
古人讀經,多半選《法華經》、《楞嚴經》。這兩部經的分量恰到好處,從頭到尾念一遍,一般人要念八個小時。一天八個小時不打妄想,這是好功夫。念得很熟也要五個小時。現代人工作很忙,沒那麼多時間讀誦,就勸他念《無量壽經》最好。這部經不太長,也不太短,初學的人念一遍需一個半鐘點,念熟之後只要一個小時。一天有一個小時不打妄想,頭腦清凈,對於身體健康就有很大的幫助。只教他念,不要讓他想。念熟了,意思自然就明了;熏習久了,自然能發心依教奉行,得到真實的利益。這是「開示正道」。
度未度者。
還沒有得度的、沒有接觸佛法的人,我們要給他接觸佛法的機會。沒有正確認識佛法的,要教導他。佛法是佛陀的教育,決不是宗教。佛陀的教育超越國界,超越種族,超越黨派,超越宗教。何以知之?請看《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他參訪的那些菩薩們,國籍不同、種族不同、宗教不同,他們都來學佛,都來接受佛陀教育,而且都在佛陀教育里修得學位(菩薩是學位)。其中一位宗教徒勝熱婆羅門,是婆羅門教的領導人;遍行外道也是一位虔誠的宗教界的長老,可見它是超越宗教的。我們必須為人解釋清楚,基督教徒也很樂意來修學,天主教的人也喜歡來修學,都來皈依三寶,來修學佛法;因為這是接受圓滿智慧的教育。
佛陀教育確實沒有宗教的界限。如果說,我們是佛教,他是基督教,彼此互相誹謗,我們的清凈心即失去了,平等心也沒有了。所以,要把佛法介紹給不知道佛法的人;想要在這一生中真正得成就的,把成就的方法介紹給他。這就是菩薩事業,是菩薩應當做的。這一段經文不長,但是字字句句都非常實用,我們應當好好的學習。
若曹當知十方人民。永劫以來。輾轉五道。憂苦不絕。生時苦痛。老亦苦痛。病極苦痛。死極苦痛。惡臭不凈。無可樂者。
我們必須知道這個世間的真實狀況,才會發心斷惡修善。總而言之,三界統苦,這是事實。世間人所謂『樂』,實際上只是一個錯誤的概念,決不是事實真相,只是受苦暫停。暫時停止的感覺以為是樂,其實它只是暫停而已,不是真的沒有。佛要不提醒我們,自己不能很冷靜細心想想,這樁事確實被疏忽,導致我們對於宇宙人生許多的錯覺。錯誤的想法與看法,必然有錯誤的造作,這才有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有沒有終了的時候?沒有。
「若曹」是指你們大家。佛在此告訴我們,應當知道,「十方人民」不是單指娑婆世界,而是指十方一切諸佛世界,六道眾生大致上都是一樣的,跟我們此處相差不多。
「永劫以來」。從時間上說,太長遠了,長遠到沒有法子計算。「輾轉五道」。『五道』就是平常講的六道,說五道就不含阿修羅道。《楞嚴經》里講得很明白,除了地獄道沒有阿修羅,其他四道,天上、人間、畜生、餓鬼皆有阿修羅。凡是阿修羅都是有福沒有德。福報在那裡修?罪與福都在人道修。天人只知道享福,不會修福。三惡道人受罪,造業的機會也很少。唯獨人道可以造惡與修善,所以感得六道輪迴。
我們講六道,就是將天阿修羅也算是一道,他有天人之福,沒有天人之德。我們常講凶神惡煞,就是阿修羅。天上也有凶神、有惡煞;鬼道也有惡鬼、有羅剎,是鬼道的阿修羅。阿修羅怎麼得來的?他們肯修福,所以福報很大,但是他們的嫉妒心、嗔恚心很重。因此,感得大福報,然而還有嫉妒、嗔恨的習氣。在天上就變成惡神,不是善神。在鬼道也變成惡鬼。在人間就變成惡人,像希特勒、史達林這一類的都是人間的阿修羅。於是輾轉五道,永遠沒完沒了,這才是事實真相。
在此五道中,人道的壽命短,其他四道的壽命都很長。實在幸虧作人的時間短,造作罪惡還有限度。如果人的壽命長,一生造善固然好,若造惡業還得了。知道這個事實狀況,才真正「憂苦不絕」。了解事實狀況,才曉得擔憂,才知道是苦,沒有樂。
我們得人身,就是苦本。每天要吃三餐飯,一餐不吃就餓得很苦。吃飽了很快樂,那是苦受暫時停止。假如真樂,作人不須吃飯、喝水,這多快樂!累了要休息,不休息苦就來。由此可知,身是一切苦受的根源,有什麼好處。生、老、病、死,這四種苦是任何人都無法避免的。生之苦,如果不是佛在經上說得那麼詳細,我們想像不到。
佛說,一個人來投胎是由四種緣而來的,如果子女跟父母沒有緣分就不會來。這四種緣分就是『報恩、報怨、討債、還債』。我們想想,家親眷屬是報恩的多,還是報怨的多?只想想我們自己處世、待人、接物,是不是常受恩惠?你不給人恩惠,誰來報你的恩!你一天到晚看這人不順眼,那人也看不慣,你的周圍都是冤家債主,將來到你家投胎就是報怨的,不是報恩的。報恩是天生的孝子賢孫,外面誘惑都不會帶壞。為什麼善人家裡生的小孩都善?善與善感應。你修善,我也修善,彼此非常歡喜,志同道合,而且過去世又有關係,自然就來了。惡與惡交感,你喜歡做壞事,我也喜歡做壞事,志同道合,他就來了,這就是敗家子,報怨來的。曉得事實真相,平常處世、待人、接物,盡量施恩,絕對不與人結冤讎。結了冤讎,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這事非常可怕!冤讎愈結愈深,愈報愈殘酷。
神識來投胎,一入胎就不自由。沒有入胎的時候,他自由自在。孔子稱之為『遊魂』,《易經》上講的『遊魂為變,精氣為物』,這兩句話對於宇宙人生的觀察,跟佛法講的完全相同(當時佛法還沒有傳到中國)。遊魂就是我們一般人講的『靈魂』。事實上他不靈,真的是冥頑不靈。說『遊魂』很有道理,他的速度非常快,非常不穩定,到處亂跑。可是他一入胎就不能動,就失去自由,所以佛經把胎胞比成地獄。這十個月的坐胎,就等於在地獄受罪一樣,他的感受不曉得有多少年!我們常講『度日如年』,坐胎時在母親肚子里,真是度日如年,所以稱作『胎獄』。他的苦樂隨著母親的心情而變化:母親歡喜的時候,他的苦受比較少;母親一不高興,他在裡面就非常痛苦;母親喝一杯熱茶,他就像在火燒地獄一樣;喝一杯冰水,就像在寒冰地獄一樣。他有種種感受,非常痛苦。
「生時苦痛」。出生的時候,佛在經上形容,有如通過夾山地獄。生出來的時候,皮膚跟外面空氣接觸,就像針刺在身上一樣,所以一出生就痛哭。你們看,那一個小孩出生時笑咪咪的?沒有見過,皆是大聲痛哭,就證明他出生不快樂。人在痛苦的時候才哭,所以一生下來就苦,苦一輩子,永遠苦不完。這是事實真相。我們已經過了這一關,把這事忘得一乾二淨,這是愚痴。
人不能不老,不老就短命。若不歡喜短命,就要受老苦、病苦。縱然現前還沒有親身體驗到,但在周邊環境的人都看得到,或者自己家裡有老人,親戚朋友中有老人,再不然到老人院參觀。外國有許多老人公寓、老人院,辦得很好,在物質生活上得到照顧,不覺得缺乏,但是精神生活之苦,沒有辦法解決。老人住在那個環境里有什麼感覺?坐吃等死!就像判了死刑一樣,日期已經定了,只是還沒有執行,非常可憐!而且老人院里每天都有老人過世,抬著走了。看到今天這房間空了,明天那房間空了,想想過幾天輪到自己,這種痛苦的精神生活,就不是物質生活能彌補的。
老人的幸福,是在年老時能有機會經常跟年輕人相處在一起,他心情就愉快。見不到一個年輕人,心裡就悲哀,這是必然的道理。今天社會的發展已邁向工商業時代,每個人工作都非常忙碌,沒有時間照顧老人。中國人還有一點舊觀念,星期天或者半月、一月會去看看老人。外國人已經沒有這個觀念,一年難得去看一次,甚至十年、八年才想到還有父母在,想去看看,到那裡也找不到了,可能搬家,或者已經死了都不知道。有的小孩十幾歲離開家庭之後,一生都不再見面,這在外國是很平常的現象。
『病苦』。病的時候自己活動能力失掉,飲食起居都需要別人照料。死是最痛苦的,究竟痛苦到什麼程度,也無法想像。佛在經上比喻:人的神識離開身體時,痛苦就像生龜脫殼,活的烏龜被剝下殼來。佛以此形容『死苦』。
除生、老、病、死之外,還有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五陰熾盛苦。這是我們身外之苦,那裡有樂?佛說的都是事實真相。
「惡臭不凈」是講我們的身體,一星期不洗澡,身上就臭,誰都不願意接近你。『惡』是惡念。貪、嗔、痴、慢是惡。身體細胞新陳代謝,不幹凈。要真正認清楚事實,才知道佛所講的事實真相一點都沒錯。
「無可樂者」。這個世間那有可樂之事,所有一切萬法剎那變化,皆是無常,當體即空,了不可得,不是真實的。佛為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所有十方世界,唯獨西方世界不一樣,西方世界是真常不是無常。為什麼它是真常?西方世界沒有一個人作惡,沒有一個人有惡念。當知一切現象唯識所變,一切眾生生活環境是隨著意念起變化的,經上常說『依報隨著正報轉』。西方極樂世界依報之殊勝,是他方諸佛國土所沒有的。這要歸功於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心之清凈善良,是他方世界所沒有的。我們要求往生西方凈土,必要修清凈心,要修至善之心,則決定往生。為什麼要念這一句佛號?是把我們的妄想雜念念掉,把我們的清凈心念出來,目的在此。『心凈則土凈』,這樣才能感應道交,才有往生的把握。
下文,佛再教我們修善;前面經文令人知惡斷惡。心清凈,身就清凈,體質自然改變。世間人用醫療、藥物來改造體質,能不能達到目標?能達到有限的目標,絕對達不到真正改變體質的目標。因為體質是屬於依報,真正控制體質變化的是心情。心性重要,生理健康的基礎建立在心理健康上;心理不健康,身體怎麼可能健康。什麼樣的心才是健康的心?『真誠、清凈、平等、正覺、慈悲的心』是健康的心。善心、噁心都不是健康的心,唯獨清凈平等覺是健康的心。所以,佛在此地教我們:
宜自決斷。
『宜』是應該。自己覺悟了、明白了,就應該下定決心,要有決斷。
洗除心垢。
我們心理的染污,一切妄想、分別、執著要洗得乾乾淨淨。用什麼方法洗?我們今天採取的方法就是『執持名號』,用這一句名號,念念提起覺正凈,就能把妄想、分別、執著洗得乾乾淨淨。名號是工具,『洗心』是功德、是效果。妄想、分別、執著是無始劫來心理累積的污垢劇毒。佛在大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此乃世尊一語道破一切眾生心垢的根源。妄想演變成『所知障』;執著演變成『煩惱障』,變成兩大障礙,於是清凈心永遠被障礙埋沒。雖有清凈平等覺,而不得其用,很可惜,也非常可憐。
佛的八萬四千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這許多方法門徑只有一個目標,「洗除心垢」。參禪用參究的方法洗除心垢;密宗持咒用三密相印的方法洗除心垢。由此可知,目的是相同的,用的方法不一樣。我們今天採取『執持名號』的方法,比其他的方法來得方便。行、住、坐、卧,隨時隨處,都用得上功夫,不像其他法門,有許多限制。
參禪的人一定要在禪堂打坐,離開禪堂功夫就斷了。念佛法門,走著、站著、坐著、躺在床上都可以念,一切時一切處,功夫可以不間斷;不像其他的法門功夫容易間斷。密宗里有許多儀軌,若做不到就不相應,所以要有時間,要有修學的環境。總之,都沒有這一句佛號方便。何況其他法門全靠『自力』,念佛法門稱『二力法門』,有彌陀弘願誓力的加持,這與修學其他法門不一樣。念佛用的功夫少,收穫則不可思議,這是為什麼我們在許多法門裡選擇念佛法門的道理,這是智慧的選擇。在日常生活中,對人、對事、對物,佛教我們要:
言行忠信。表裡相應。
佛陀指示我們的原則,我們要做到。我們的行為、言語要以『忠信』為準則,能做到這兩個字,就是『尊師重道』。做不到忠信,心目中就沒有老師。老師教我們的做不到,也就是不孝父母。所以,『孝敬』表現在生活上就是忠信。孝敬是根本,像一棵大樹的根一樣。忠信是枝葉,是從根本生的,表裡要如一。『表』是外表;『里』是內心。心口不相應也是不孝,也是不敬。
佛法修學的基礎,就是《觀經》三福十一句,從初發心到成佛都不能違背這十一句。自行化他,前十句是自行,後一句是化他。化他是『勸進行者』。前十句的境界無限深廣,從那裡修起?從孝敬開始,孝養父母,奉事師長。佛陀教我們從孝親、尊師開始,一直到成佛,還是修這個根本法。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第一『禮敬諸佛』,還是孝敬。若問佛法修的是什麼?可以說自始至終修的就是『孝敬』而已。孝敬在『言行』就是『忠信』。「表裡相應」,我們要認真做到。孝敬做得圓圓滿滿,沒有絲毫欠缺就是成佛。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孝敬就沒有做到圓滿,因為心垢沒洗乾淨。老師要我們『洗除心垢』,還有一念無明沒洗乾淨,對不起老師,對不起父母,孝敬就不圓滿。必至成佛,心垢洗得乾乾淨淨,絲毫污染都沒有,圓成佛道,這才得大圓滿。『孝敬』二字做到究竟圓滿,這就是佛法。
我們天天拿著好香、鮮花、水果拜佛,磕頭作揖,希望佛菩薩保佑我們升官發財、天下太平,這些念頭全是污染。佛是教我們把污染洗掉,不是教我們天天增長污染。污染的心就是宗教,宗教是感情的,感情就是污染。宗教要是沒有狂熱的情操,就不是宗教。所以,宗教建立在情執的基礎上,而佛法是建立在智慧的基礎上,破迷開悟。這是它們的不同處。
我們心目中佛菩薩是老師,不是神明。家裡供養老師的形像,我們見到,會念念不忘老師的教訓,念念提醒自己的警覺,這就是學佛,這才是佛弟子。諸位如果把佛教看成宗教,佛教真實的利益,你決定得不到。佛法是世界上最圓滿、最完備、最真實的優良教育,世出世法里確實找不到。孔子的教育,我們雖然佩服得五體投地,但不圓滿。因為只講到人天法門,而且只能說達到欲界天,達不到色界天。因為色界天要修禪定,儒家沒有修定,所說的『止於至善』,其『至善』是有範圍的。如果止於至善用在佛法上,這個至善是沒有止境的,是盡虛空遍法界。眾生因為不知道環境的事實真相,自然就不曉得為什麼要斷惡,為什要修善。經典就是老師為我們說明此事,講得清楚明白,使我們知道真正應該斷惡修善。
人能自度。轉相拯濟。至心求願。積累善本。
這四句是佛教我們自己得到老師教誨的真實利益,一定要發心幫助別人。若社會上多數人都接受佛陀教育,社會自然和諧,世界自然和平安定,我們每個人都有好日子過。所以,不是自己一個人善就行,還要幫助一切人斷惡修善,這是每一位佛弟子應盡的義務。
「人能自度」,自己確實有能力度自己,有能力度自己就是『盡孝、修敬』。能盡孝修敬,念念不忘老師的教訓,認真努力奉行,西方極樂世界的彌陀如來、諸上善人與自己自然感應道交。幾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自己知道;到西方極樂世界的時間,自己可以選定。這多麼自在!『生死自在』,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古人有做到的,今人也有做到的。他們能做到,我為什麼做不到,原因在那裡?在『洗除心垢』的程度不夠。我們心清凈到一定的程度,這些事都知道。以念佛的功夫來說,『功夫成片』是每個人在一生中都可以得到的。功夫成片也有三輩九品,不一定要念到一心不亂。一心不亂的功夫很高。『功夫成片』的上輩三品: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就能預知時至,生死自在,想去就去,不想去也行。中輩三品就能預知時至,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走,真的自在。這就說明我們人人都能修得到,為什麼不肯修!這是學佛真正的成就。
佛在本經講,『惠以眾生真實之利』。什麼是『真實之利』?世間的榮華富貴一樣也帶不走,唯獨『生死自在』是真的,這才是真實的利益,其他都是假的。
大家都曉得李炳南老居士,在七十多歲的時候就得生死自在。他是一個真正有修持的學佛人,決不打妄語。他在中興新村講經時公開宣布,他想什麼時候走就可以走,想多住幾年也不礙事。這是我跟隨他到中興新村聽經,與大眾同學們親耳聽聞的。因為我聽到他講這個話,所以回來與同學們商量,老師既然生死自在,想住多久就住多久,我們希望他常住,不要早走。老師在世間沒有別的事,就是講經,不講經就走了,所以急須選一部大經。我們八個同學聯名發起,請老師講《大方廣佛華嚴經》。此事是我帶頭建議的,想留老師多住幾年。他在七十多歲時就有這個能力。他於九十七歲時往生,預知時至。往生的前兩年,九十五歲時透露了消息,他告訴大家,我講經再過兩年就不講了,你們要珍惜,要好好的聽。台中的同學聽老師這樣說,特地到台北來找我,說老師宣布只講兩年就不再講,問這話是什麼意思。我說,老師的意思是兩年以後他就往生。果然沒錯!兩年後他往生凈土。
一般人預知時至多半是在一個月、半個月之前,長的大概是三個月,兩年前預知的很少見。六祖惠能大師往生是在一年前宣布的。李老師是兩年前宣布的。他念佛功夫如何?我可以告訴諸位,他是功夫成片的上品,他沒有到一心不亂。我跟他十年,他的境界我很清楚,上品功夫成片能做得到。人人都可以做到。為什麼說他未到一心不亂?如果是一心不亂,對於一切事的處理決定沒有絲毫的錯誤。因為他的智慧德能恢復,也就是六種神通恢復,天眼、天耳、他心、宿命通都具足。『事一心不亂』是圓七信位菩薩。李老師沒有展現通智的能力,證明他還沒有達到事一心。念佛念到事一心,等於證阿羅漢果,我們坐在此處,樓下幾層人們的活動,都看得清清楚楚,地是透明的,這就證明你得『事一心不亂』。由此可知,一心不亂是很難的,不容易得到。
『功夫成片』則人人都可以得到。『功夫成片』往生凡聖同居土,所謂『萬修萬人去』,就怕你不肯修;要是肯修,沒有一個不成就的,這是『自度』。沒有到這樣功夫不可以稱自度,往生若沒有把握就不算自度;要真有把握,絕不自欺欺人。只要依教奉行,老師教我們做的,我們都能做到,就有把握。
我跟大家宣布過,古德講三輩九品很難懂,我有一個新的講法,我是依《無量壽經》講的。如果我們把《無量壽經》的教訓,每一句都百分之百做到,就能上上品往生。百分之百的做到,你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做不到百分之百,能做到百分之九十,就得上中品往生。做不到百分之九十,可以做到百分之八十,就得上下品往生。如是遞減,減到下下品往生,也要做到兩成。換句話說,如果依此經典教訓連兩成都做不到,即是與阿彌陀佛結了善緣,這一生未必能往生。等到下一次再得人身,再遇到這個法門,再繼續起修。
真正發心,要想脫離輪迴,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要牢牢記住這幾句話。我教你們讀經,有兩個目標:第一、把妄想執著念掉。不念經就打妄想;念經就不打妄想。第二、把佛的教訓記住。念熟,都記住了,在日常生活中,起心動念就會想到,我的念頭、言語、作法,有沒有違背佛的教訓,這就是教下的觀行功夫;經要是不熟,就沒有觀行的能力。所以,經一定要熟,老師的教訓一定要記在心頭。我們讀經是這兩個目標。讀熟之後要修行,就是要把教訓應用在日常生活中,要努力做到,依經中說的標準修正我們的思想、觀念、言語、行為,這是修『凈業』,這才是修『西方凈土』。修西方凈土不是念念阿彌陀佛、念念《無量壽經》就行,心裡還是骯髒污穢,一塌糊塗,那是不行的。
怎麼修行,自己一定要知道,到自己有能力自度,至少下下品往生有真正的把握,也可以犧牲更高的品位,去幫助別人。所以,幫助別人得自己修持有一個底限,就是決定可以下下品往生。如果幫助別人,自己將來不能往生,豈不是冤枉?這就鑄成大錯。
經上明明白白告訴我們,『假令供養恆沙聖,不如堅勇求正覺』,堅勇自己求生凈土,這個要緊。供養恆沙聖,當知依諸佛菩薩教誨一心念佛供養,自己修清凈心,自己得度要緊。如果以大千七寶『供養恆沙聖』,但是修福,還搞輪迴,出不了三界。由此可知,自己沒有真正得度,沒有真正把握往生,就不能把全部的精神、全部的時間用來度化眾生。
智者大師是天台宗的祖師,一生都在教化眾生,往生的時候,學生問他,您老人家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什麼品位?他告訴學生,自己是五品位往生。五品位往生是生凡聖同居土,等於凡聖同居土的中輩往生,品位不高。他自己說:如果我不領眾(就是不管事情,不作當家住持,不去教化眾生),自己修行,品位可以修得很高。因為領眾要管瑣碎的事,把自己修行的時間佔去,精神體力也就消耗在這些事務上,耽誤了自己的修持。雖然耽誤,他還能五品位往生,這就是他有自度的底限,才敢放心大膽捨己為人,犧牲自己的品位,成就大眾。這是菩薩發心。
決不是自己毫無把握,只想學菩薩教化眾生。佛在一切經論里沒有這樣教導我們的;佛要是如此教我們,那真是對不起我們。佛說的話,句句是真實語。自己決定有往生的把握,然後才能「轉相拯濟」。
『轉』是輾轉;『相』是互相。幫助一切大眾,把佛法介紹給大眾,把凈宗介紹給根熟的眾生。根沒有熟的,介紹給他,他不能接受;可以介紹一般大乘佛法給他。一定要介紹給根熟的眾生。「至心求願,積累善本」,這兩句是教我們『轉相拯濟』的心態。怎麼樣用心,用什麼態度接觸廣大的群眾?要守住這兩個原則。
『至心』是真心。『求願』是求自度度他的願能兌現,不是空願。弘願,具體的說就是『四弘誓願』,要能真正做到。
第一、『眾生無邊誓願度』。以真誠清凈心、平等慈悲心接觸廣大的眾生,沒有分別執著。觀察眾生的根性,觀察眾生的生活環境,為他們介紹修學的法門。
第二、『煩惱無盡誓願斷』。要認真斷煩惱,就是此地講的「宜自決斷,洗除心垢」,令成法器。
第三、『法門無量誓願學』。煩惱斷了以後才廣學法門。廣學法門不是為自己,是為了度眾生。因為眾生根性不同,說法一定要契機、契理;學習法門不多,就不能廣度眾生。一個法門只能度一類的眾生,不契這一類機的,就度不了他。所以,為度眾生必須廣學多聞。
第四、『佛道無上誓願成』。如果不成佛,度眾生就不圓滿,只能度比自己程度低的。程度相等的,就度不了他;比自己程度高的,更度不了。成了佛,連菩薩中最高的等覺菩薩也是佛度化的對象,度眾生之願才圓滿。為什麼要成佛?因為要圓滿度生的弘願,為此事而成佛,這是一個健全度生的心愿。
在行為上要「積累善本」,積功累德,斷惡修善。『善本』就是凈業三福。佛說,凈業三福是『三世諸佛凈業正因』。三世諸佛怎麼成佛的?就是修『凈業三福』成佛的。
我講《地藏經》就是講凈業三福。除《地藏經》之外,這一部《大藏經》中,那一部經典里不是講『凈業三福』,那一部經論能出『凈業三福』的範圍?一部也找不到。『凈業三福』是善本!在本宗法門裡,『凈業三福』是根本的根本。凈宗的『善本』是什麼?即是一句名號。『積累善本』就是大勢至菩薩講的『都攝六根,凈念相繼』,《觀經》三福圓攝其中,彌陀名號功德不可思議。
黃念祖老居士在北京閉關,一天念十幾萬聲佛號,這是積累善本。要把心裡的阿彌陀佛累積得愈多愈好。一天念十幾萬聲阿彌陀佛,還有時間打妄想嗎?妄想沒有了。不念佛的時候,我看他晚上睡覺作夢還是念佛,熟透了。老人家示現給我們看,什麼是念佛?那個樣子才是念佛人,他在此末法時期為我們作榜樣。
這幾句經文,佛把修行的根本、原則都說出來。末後更是苦口婆心的勸勉我們:
雖一世精進勤苦。須臾間耳。
『一世』是一生。縱然活得長命,活到一百多歲,百年時間也是一彈指,並不長,時間很短。我們人間一百年是忉利天的一天。兜率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四百年。如果在彌勒菩薩的兜率天,看我們人間一百年,相當於他們的四分之一天,即六個小時,真的是「須臾間耳」。這是教我們不要怕辛苦,更深的意思是勸勉我們應知愛惜寶貴的光陰,不要空過了。什麼是空過?心裡打妄想就是空過。為什麼不念佛?為什麼打妄想?念佛就是『言行忠信,表裡相應』;念佛就是真正孝親,真正尊敬老師。這是特別提醒我們須知愛惜光陰。
後生無量壽國。快樂無極。永拔生死之本。無復苦惱之患。壽千萬劫。自在隨意。
這一世的勤苦是有代價的、有果報的,果報實在太殊勝了。修學的時間很短,才不過一世,所得到的果報,菩薩都不敢相信。為什麼不肯努力?說穿了,就是對事實真相沒搞清楚。雖然發心學佛,甚至出家受戒,對於這樁事仍然半信半疑。要是真正搞清楚、真正相信,沒有私毫疑惑,必定是精進努力,什麼力量都攔不住。為什麼攔不住?往後的利益太大、太殊勝。這一世的努力,將來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快樂無極」。前面所講的種種苦,在極樂世界不但沒有這回事,連名字都聽不到。
「永拔生死之本,無復苦惱之患」,就是永遠脫離六道輪迴。將來再到六道,是菩薩乘願而來,來作客的,不是來受苦的,是來度化眾生,教化眾生的;不是業報,是願力來的,來去自在。不像我們現在是業力受身,不想來也不行,自己作不了主;不想來也得來,不想走也得走。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見過阿彌陀佛,就得大自在。
有很多人對於娑婆世界非常懷念,知道凈土法門好,還不想去,因為家親眷屬恩愛深重,念念不忘。這是迷惑顛倒,放不下,捨不得。到臨命終時,經上講得清清楚楚,一口氣不來,六道輪迴,改頭換面,彼此見面不相識。這才曉得,恩愛不是真實的,沒有辦法保得住。唯獨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生生世世的家親眷屬,不論墮到那一道,都看得到,都聽得到,現前的生活狀況都完全知道。所以,要是真正愛戀自己的家親眷屬,只有一個方法,趕快到極樂世界去。先到那裡去觀察這些家親眷屬們,看到他們回心轉意能接受佛法時,就能來度他,帶他到極樂世界,自己有這種能力。
有很多人問,這種能力,到西方極樂世界要修多久才能有,總是怕修時太久,來不及幫助親人。事實上,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見一面,打個招呼,這種能力就得到。這都是經上說的,不是我在這裡胡造謠言。跟阿彌陀佛見一面,說你發的四弘誓願,要度一切眾生,彌陀本願威神就能加持你。你縱然回到六道,也不會迷惑顛倒。這是真實的利益,無比殊勝的利益。
今天這個世界,實在是悲慘世界,悲慘到極處。今天在佛門裡,還能看到同修進到佛堂都有一顆很善良的心,見到佛菩薩、見到法師還知道頂禮恭敬,社會上其他地方見不到了。古德講,『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兩分恭敬得兩分利益』。今天得利益的唯獨佛門,佛門以外想得真實利益,已不可能了。這非常可怕!這一生如果不能往生,就決定還搞六道生死輪迴,想脫離可不容易。真正理解、真正明了,心裡才真正堅定。清凈心、決定心,這一生就只有一個目標,求生極樂世界。
自己有把握往生之後,全心全力把念佛法門普遍介紹給大眾,這是『上報佛恩,下濟三苦』。除此之外,我們沒有方法報佛恩。只有把這個法門普遍宣揚、介紹,只有這個方法能報佛恩於萬一。
「壽千萬劫,自在隨意」,這一句是說明極樂世界壽命長久,福報極大,得大自在,一切隨心所欲。
宜各精進。
明了娑婆、極樂兩個世界的事實真相之後,應該要『精進』,努力依教修行。
求心所願。
我們的心愿就是求生西方凈土,並且把念佛法門盡心儘力普遍的宣揚,推介給一切眾生。這是我們現前的心愿。
無得疑悔。自為過咎。生彼邊地。七寶城中。於五百歲受諸厄也。
此經是一切諸佛所護念經,一切菩薩都由念佛法門圓成佛道。懷疑就錯,這一生失掉作佛的機會,所以說「無得疑悔」,決定不要疑惑。有些疑惑的人也念佛。為什麼念佛?聽人說得這麼好,我就念;萬一不能往生就算了,能往生不是撿到便宜了嗎!這種心態念佛能不能往生?果然念到心地清凈,也能往生。
但是往生帶有這個不健全的心態,就會生到邊地。什麼是邊地?邊地里一切享受跟天人一樣,也是快樂無比,只是五百年中見不到阿彌陀佛,不能聽經、不能聞法,這是苦處。但是五百年之後,自己後悔,疑惑斷了;一斷惑,立刻就見佛、聞法。只不過五百年不見佛、不聞法,他的障礙還是有限度,還是值得去。這是第一種『疑悔』。
第二種是疑悔自己造的罪業太重,恐怕不能往生。可是念佛還是很精進,試試看,也許能往生,不能往生亦無可奈何。有這兩種疑悔,只要認真念佛,努力念佛,念到身心清凈,都能往生。如果完全沒有疑惑,決定不生邊地,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見佛。
彌勒白言。受佛明誨。專精修學。如教奉行。不敢有疑。
彌勒是我們這群聽眾的代表。彌勒所說的這幾句話是不是我們心裡的話;我們是不是真的接受佛陀明白的教誨?真的懂得、明白了,從今以後「專精修學,如教奉行」。『專精修學』,就是我教大家讀誦《無量壽經》,至少在三年念滿三千遍。念熟之後,把經典里的教訓完全在生活中做到,是『如教奉行』。「不敢有疑」,真正斷疑生信,諸位就有福了。現在我們在此地聚會,將來在西方極樂世界也一塊兒聚會。
推薦閱讀:
※懷平常心,平淡、平等、平凡、平靜地看問題,達無為境
※德國的男女不平等
※小議「男女平等」
※英語里存在敬辭和謙辭嗎?
※「告別施捨」與「恩格斯停滯」──工業革命真的加劇了不平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