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是人人躲不過的時代病 網易博客
「消費」是人人躲不過的時代病
2011-09-05 14:15:30| 分類: 文化 | 標籤: |字型大小大中小 訂閱
韓浩月
「物價上漲」是耳邊每天都能聽到的消息,以往一頓幾塊錢就能解決的早餐,需要十幾二十幾塊了,以往去一趟菜市場,一二十元就能裝滿籃子,現在沒一兩百回不了家。請朋友吃頓飯,一桌人花費上千元很常見,買件品牌衣服要好幾百塊……城市裡不但低收入群體發出了「我們要怎麼活?」的悲聲,就算所謂的中產家庭,也不得不精打細算,節省開支,以期手頭能剩下點余錢。
這個情景很熟悉。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一篇帖子,寫的是北京地鐵負責安檢的年輕人的生活,這些年輕人,多來自農村或二、三線城市,經過求學或者別的渠道,成為城市交通事業的一分子,每天做著單調、辛苦的工作,拿著菲薄的收入,那篇帖子十分詳盡地描述了這些「尋夢人」的清苦生活,具體的細節不記得了,但總的說來,帖子表述了這樣的觀點:他們是城市的最底層,入不敷出,看不到未來和希望。
之所以對這個帖子印象深刻,是因為它勾起了我對自身的回憶。這些80後、90後先在的狀況,和我這個70後曾經的經歷是多麼地相似。我的人生第一份工作,月薪不過80元,每天在空曠的廠房裡螞蟻一樣工作,疲累極了仰天躺在廠房前的水泥地上,大腦一片空白。那時候沒有任何物質消費可言,唯一的奢侈經歷是,過生日的時候花了半個月的工資請朋友們吃飯。那時候流行交筆友,而自己卻時常連2毛錢一張的郵票也買不起。
我常揣測現在那些生活在物質貧困邊緣的年輕人,是否和我當年那樣,擁有羞愧和絕望感。人的尊嚴,有相當一部分是建立在刻意維持飽暖的物質基礎上的,但人的終極自由當中,也包括經濟獨立的自由,從能吃飽飯到可以支配足夠的金錢實現自己的個人願望,這兩者中間有一個漫長的過程,我擔心現在的年輕人們,是否能夠捱得過這過程,是否足夠堅韌,實現自己命運的蝶變。
相比於70後,80後、90後成長在更易於絕望的年代。70後的成長環境,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公正、溫和的,當時雖也有富人,但基本上周邊人都很窮,也沒那麼多奢侈品供富人揮霍。那時候文學是抵禦貧窮的良好武器,除卻文學之外,還有一個叫「希望」的東西存在,而這所謂的「希望」,即社會還給年輕人保留有一定的上升空間,只要努力,多少都還能夠讓自己擺脫困境。
而現在的環境用一個爛熟的詞來形容就是「物慾泛濫」,物質成為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的最大標準,「消費」成為人人躲不過的時代病,而讓人覺得遙不可及的奢侈品價格,以及讓人想想都頭大的生活必需品價格,非但沒澆滅「消費熱」,某種程度上反而助長了人的消費慾望。如果現在的年輕人覺得痛苦,那麼他們的痛苦一方面來自對自身能力的懷疑,對上升空間被封堵後的無望,另一方面也來自物質社會的刺激。這個時候,「理性消費」已經成一個虛無的辭彙,很多人都基本的生活保障都難以實現,和他們談「理性消費」無異於和一個口渴的人談節水。
我有一些弟弟、妹妹,也處在奮鬥、掙扎的時期,我對他們說的一個簡單道理是,「沒錢也要活下去」,這是當年我對自己說過的話,別抱怨,別失望,先活下去再說,沒人能幫助你,在愈加嚴苛的生存環境下,比拼的除了才學之外,更多地是比拼一個人的生存能力,而生存能力是需要付出勞動與智慧的,它會將一個人的惰性驅趕到無處可逃。別擔心,你們再苦,也不會回到過去一張郵票也買不起的時代,也不會餓著肚子去工作。在別失去希望的同時,還要有改變環境的強烈願望。改變先從自我做起,每個個體的改變會帶來群體生存環境的大改變,那些被封閉的上升空間,早晚會被重新打破,而那個時候,機會會重新留給有準備的人。
推薦閱讀:
※離婚後愛吃「回頭草」現象值得人人反思
※人人都有的闊腿褲 你怎麼穿才能不一樣
※靴子人人有,學會這7招就比別人時髦!
※緊身無罪 人人都愛小一號身材
※做人不需人人都喜歡,只需坦坦蕩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