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明朝火器『三眼槍』的一些資料

  • 明朝火器『三眼槍』的一些資料

  • 文章提交者:鷹揚銃手 加貼在 中國歷史 鐵血論壇 http://bbs.tiexue.net/bbs73-0-1.html
  •     
  • 資料比較亂,請諒解。希望本帖能讓你知道三眼槍是什麽?

    中國古代歷史上所使用的單兵火器,很少有像三眼銃(槍)這樣受到好—壞極端評價的,說它好的人,把他誇成殺手鐧,原始機關槍等。說他不好的,認為它只是聽個響的擺設。尤其在火繩槍已經大量生產使用的時候,這種較為原始的火門槍依然頑強不息的生存在明中期以後的軍隊序列里,而且還擴散到李氏朝鮮、琉球等國家的軍隊里。跟代表著先進軍事技術的火繩槍比,這類火門槍應該是百年前的古董,作為一個曾經受到西方先進軍事力量入侵,被赤裸裸的剝下了天朝大國外衣,從雲端跌進泥地的中國來說,「落後就意味著挨打」被深深的印刻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裡。於是,跟火繩槍——也就是鳥銃一對比,三眼銃就越發的看著扎眼。在這樣的情況下,對三眼銃(槍)的評價就很難客觀,為了證明中國本來不落後的把它捧起來,為了證明中國一直落後的就把它踩下去,於是天差地別的極端評價就出來了。連帶著,明朝軍隊也出現了原始機關槍使用者跟食古不化的腦殘白痴軍隊兩個極端。這樣是不對的,當你評價一件事物,首先,你要了解它究竟是什麼。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茅元儀與趙士禎、戚繼光不同的是,這白痴即沒帶過兵、也沒親自製作過火器,只懂抄書,但連怎樣抄都不懂,由於沒上過戰場,這傢伙連士兵用什麽火器都不知道,因此即然連明初的原始火器都載在《武備志》,徐光啟的門生韓霖即嘗批評茅元儀所編纂的《武備志》「兼收不擇,濫惡之器,不可枚舉」,且不知「有西洋炮而諸器皆失其利」。與其說是武備志,倒不如說是大明武備發展史。但多虧他的愚蠢,為明初火器研究留下了寶貴的資料。

    《武備志》永樂時期的火門槍(特別注意的是神槍用的箭是沒尾羽的!神槍和三隻虎鉞的木柄尾都裝有槍頭!鉞是古代兵器,青銅製,像斧,比斧大,圓刃可砍劈,中國商及西周盛行。又有玉石制的,供禮儀、殯葬用。):

    神槍,永樂年間最具影響力的火器,從安南引進,隨後便被明朝廣為仿製裝備,並衍伸出了神威烈火夜叉銃、單飛神火箭、三隻虎鉞、九矢鑽心神毒火雷炮等火器。

    三隻虎鉞,「一如鐵銃,管長腹大,即今神槍也。三銃三管,內三圌條藥線俱合會於中,一點火,三矢俱發,與槍無異,三矢易於獲賊人散騎,亦善攻步隊。」用三支神槍合併在一起製成,三支槍管伸出的三條引線也並在一起,點燃引線,同時射圌出三支箭,經常與明代自備的神機箭,一窩蜂一同使用。

    ○神機萬勝火龍刀: 兩刃長三寸五分,餘如前槍法造,量敵遠近以應敵。長與前同,鐵打兩頭如鉛彈,銳中間隔兩斷,兩頭裝鉛彈,一藏圌毒火。 棍用熟鐵打造,中空,以藏神火與毒藥。合筒身長三尺,以木為柄,長四尺,用猛士持之以沖馬陣。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又一法:以鐵打造,兩頭如鉛彈,銳火中間隔兩頭,一頭藏火一頭藏彈,最利於戰火燒棍。造,擊,百戰百勝。 前棍中藏鉛彈、法葯。後法一頭藏圌毒火,一頭藏鉛彈、法葯。 與強弓硬弩相間用之,與賊交鋒,無論賊之馬、步,無有不破之陣也。此近戰之法,為將必須詳審,擇藝精強勇之卒而施者也。

    「三眼銃管約長一尺,銃口如鳥銃大,可容鉛彈三錢。鐵要煉熟,兩筒相包務使合縫密實,眼內大小得宜;亦以鋼鑽稍車之,使眼內光直,出彈方准。三管攢而為一,用箍三道或只用口箍一道。眼要挨底鑽使不後坐。銃後共打一庫箍裝木柄,柄後用一鐵鑽或以鐵箍。」(來自《武備要略》,其實三眼銃的製造除了材料不是精鐵外,幾乎與鳥銃的造法一樣。)

    《神器譜》的鳥銃製作方法:

    一、播筒雙層交錯,岔口捲成者為上。若鐵不凈,內有重皮,反不如單播。全要岔將合未合之時,用鐵去鐵上灰滓,自然合成一家。筒成丘住一眼,以滾水灌人腹中,看有隙漏處,再加煮火。

    雙層銃管。先造兩個大小鐵棒,各卷一條長鐵皮打成鐵管,然後細管套進粗管里。內外管子的豎接縫是在反方向,安全性好,小口徑,氣密性好。

    三眼銃(網路上絕大多數的三眼銃圖片是假貨:滿清民間禮炮。下圖我認為是真的!從製造工藝水平和裝葯匙來看,應該是明中期造的。)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永樂年間的火銃,前膛壁自銃口至葯室逐漸增大,設計更趨合理;火門之外已經有了可以翻轉的活動蓋子,目的是為了防止風吹雨打;也開始使用了裝葯匙,用它將火藥放入銃炮的膛內,可保證每次裝入的火藥沒有差異。

    致命武士組對三眼銃武器的實測評價(下面是網友翻譯的)

    步下用三眼銃能夠在25碼(22.785米)的距離上進行精確的射擊,也能夠擊穿騎士的鎖子甲,雖然鎖子甲能夠有效防禦刀的攻擊。三眼銃能夠有效的讓騎士失去作戰能力而更容易被殺死。它不能打穿騎士的板甲,但依然在中程武器中佔據優勢。

    最好的武器——三眼銃沒有取得最多的擊殺數,但如果沒有三眼銃的輔助,刀無法取得如此多的擊殺數。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三眼槍的用法:

    步兵的三眼槍是齊射的,每銃只著鉛子一個,在三、四十步內發射;明朝騎兵的三眼槍是連發的,由於馬上發射命中率低,為了提高命中率,用的是散彈「每銃著鉛子二、三個」,在十五步內發射,但騎兵有時也會下馬結陣放三眼槍。三眼槍可根據戰場情況選擇是否將三圌條引線並在一起,連發還是齊發。(很多人雖知道三眼槍可連發、齊發三彈,但卻沒想過三眼槍在什麽情況下連發、齊發三彈。)

    三眼槍的戰術:

    每隊造十五人為三眼銃手,四人為大炮手。火炮故虜人所忌,然今習聞而巧避,每見放了,卻才裝葯,虜便突來沖屣,故必十五人為三疊,便遞入葯,可以接放。又多用紙爆,先後混之。此引申前人之法,亦多方誤敵之意也。(在明初,有些敵人在臨戰時伏在地上聽聲,等明軍的銃響過之後,便躍起突陣。因此,明軍開槍前後,會在附近連放三五個爆竹,真真假假,使敵人無所適從。)

    到了明朝末年因為財務吃緊,且敗仗太多損失過大來不及補充,而鳥銃價格又太過高昂且製造不易,只好用三眼銃應急,因此到了明末時,遼東各鎮幾乎都以三眼銃作為制式裝備,無論騎兵還是步兵都普遍裝備著三眼銃。根據遼東鎮於1630年的編製,正兵火器營的基本戰術單位」隊」,即是全裝備三眼銃部隊。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也因為戚繼光的練兵有成,經過了大小實戰的焠煉,戚繼光編練的軍隊模式及戰術運用,以及採用的冷熱武器及軍械,都成了當時其它邊軍用之以編裝的典範。例如明末遼東鎮的編組就是四四制,也編組了正兵隊與奇兵隊等的冷熱兵器搭配模式與戰術運用。

    北方軍隊的野戰裝備是射程較短但火力猛烈的火器,下文的大炮應該是葉公神銃,也有可能是無敵大將軍炮,在三十步發射散彈殺傷密集衝鋒的虜馬。

    北方明軍一個步騎合成的車營,裝備大炮有16位,滅虜炮80位,佛朗機炮256位,三眼槍1984支,火箭7680枝;一個騎兵營,也有滅虜炮35位,小滅虜炮88位,三眼槍888枝;一個水師營有佛朗機炮384位、三眼槍470枝。

    葉公神銃滾車、滅虜炮車圖式 :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滅虜炮比葉公神銃滾車小,「一車三炮,合三百斤,極其便利」。適合遠征。也適合組建車營,而且「一發可五六百步」,「勢如巨雷」。在明末明軍的武備編製中,滅虜炮被大量配備于軍營中。

    孫承宗的《車營叩答合編》的三眼槍作戰隊形:

    騎兵分隊的裝備及戰鬥隊形

    騎兵分隊設管隊1人,編25人。隊下分左右兩什,每什11人;什下分左右兩伍,伍設管伍,每伍5人。此外,隊內設背招,傳督各一人。左什用火器右什用弓箭。每伍配屬5騎,每什配11騎,全隊供給25騎。全隊除背招,傳督以外使用軍器的有大炮手2人,三眼槍手10人,弓箭手13人共計23人 。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上述為直陣,根據敵情地形可以變換成區陣(橫陣)銳陣(前三角)方陣(方隊)圓陣(環形)。

    步兵分隊的裝備和隊陣

    步兵分隊設隊長一人,編二十五人,隊下下分左右兩什,每什11人,各立宜什長;什下分左兩伍,伍設伍長,每伍編5人。此外,隊內設有奇役一人(勤務兵),火兵1人,合共25人。每隊配屬運載火炮的偏廂車一輛,隊長任車正,執隊旗;什長為車副,持刀牌。一伍用炮,一伍用槍。配屬朗機2架,每架3人操作;鳥槍2支各一人操作;三眼槍6支,各1人操作;火箭手2人,弓箭手2人,長槍手2人;炮弩手兼用短兵。

    上述為直陣,根據敵情地形可以變換成區陣(橫陣)銳陣(前三角)方陣(方隊)圓陣(環形)。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孫承宗車營的騎兵隊中,編有大炮手2人,三眼槍手10人,弓箭手13人.步兵隊中,車副執牌刀,編有郎機手6人,鳥槍手2人,三眼槍手6人,火箭手2人,弓箭手2人,長槍手2人,而炮弩手俱兼短兵。戰鬥時,「步隊則鳥槍、郎機在前,而三眼、火箭在後,騎兵則弓箭、三眼大炮連環疊用。」為此,在火器配置上,步兵則鳥槍、郎機在前,三眼銃、火箭在後,騎兵也要配屬三眼銃和火炮。作戰時,步、騎才能更出迭入,不僅騎與騎、步與步自相更疊,而且騎之與步,步之與騎也互相更迭.只有這樣,才能做到「一營之馬、步、炮、矢,無一人一器不更番疊陣。」所以,只有疊陣才能使長短兵器,冷熱兵器連環疊用,以最大限度地保證火器威力的發揮。

    在仁臣、丁酉年間東征時,明軍在近身戰中使用的是一種擁有著驚人威力的被稱作子母槍的火槍。對於子母炮,參加碧蹄館戰役的武士們是如此描述的:「共有三個槍口,三個槍筒相連。可自由選擇發射一次或三次。」騎馬的武士手拿長柄火槍。柄長六尺有餘,帶有長約一尺的槍身,其上插有刀刃,故槍身分為兩部分,一旦靠近武士就會開槍。他們的衣服外層是紅色的毛氈,裡層用鐵鏈連著一塊被切割成大約三寸四平方米大的鋼片,有著像道服一樣長長的下擺。盔甲是用磨白的鋼製成,護臂也是鋼製,刀槍不入。(來自《德川家康·乾坤夢.1》)

    三眼槍的對手:

    其陣利野戰,不見利不進。動靜之間,知敵強弱;百騎不撓,可里萬眾;千騎分張,可監百里;推堅陷陣,全藉前鋒;衽革當先,例十之三。凡遇敵陣,則三三五五四五,斷不簇聚,為敵所包。大率步宜整,而騎宜分。敵分亦分,敵合亦合,故其騎突也,或遠或近,或多或少,或聚或散,或出或沒,來如天墜,去如雷逝,謂之「鴉兵撒星陣。」其合而分,視馬棰之所向;其分而合,聽姑詭之聲以自為號。自邇而遠,俄頃千里。其夜聚。則望燎煙而知其所戰。宜極寒而無雪,則磨石而禱天。

      其破敵,則登高眺遠,先審地勢,察敵情偽,專務乘亂。故交鋒之始,每以騎隊輕突敵陣,一衝才動,則不論眾寡,長驅直入。敵雖十萬,亦不能支。不動則前隊橫過,次隊再沖。再不能入,則後隊如之。方其沖敵之時,乃遷延時刻,為布兵左右與後之計。兵既四合,則最後至者一聲姑詭,四方八面響應齊力,一時俱撞。此計之外,或臂團牌,下馬步射。一步中鏑,則兩旁必潰,潰則必亂,從亂疾入。鏑或見便以騎蹙步,則步後駐隊馳敵迎擊。敵或堅壁,百計不中,則必驅牛畜或鞭生馬,以生馬攪地,敵陣鮮有不敗。敵或森戟外列,拒馬絕其奔突,則環騎疏哨,時發一矢,使敵勞動。相持既久,必絕食或乏薪水,不容不動,則進兵相逼。或敵陣已動,故不遽擊,待其疲睏,然後沖入;待其兵寡,然後則先以土撒,後以木拖,使塵衝天地,疑兵眾,每每自潰;不潰則沖,其破可必。或驅降俘,聽其戰敗,乘敵力竭,擊以精銳;或才交刃,佯北而走,詭棄輜重,故擲黃白,敵或謂是城敗,逐北不止,沖其伏騎,往往全沒。或因其敗而巧計取勝,只在乎彼縱此橫之間,有古法之所未言者。其勝則尾敵襲殺,不容逋逸。其敗則四散迸,追之不及。( 摘自《黑韃事略》,蒙古人的波狀衝鋒戰術,要是一下就沖潰的話就向前趕殺了)

     虜賊鷙悍,敢鬪輕生。每遇臨陣,彼又驅中國之亡命者在前,以死衝突。況軍士之弓矢有限,而彼之衝突不巳,至我矢儘力疲之際,隨為彼所蹂,而不能支矣。醜虜凶猾一至於此,吁可畏矣哉。若欲制彼而不為彼所制,惟多備火器火藥,取之不窮,用之不竭。如某式炮一眼用藥若干,余炮皆然。預先稱量足數,謹密包封,如法收貯,不致風雨損濕。一遇行師,炮手預期關領。對壘之時,將三眼銃佛郎機一切小炮沿陣圍列,隨沖隨放,旋放旋裝,必使虜不能犯。仍將大式火器,先藏營壁之中。虜若勢眾壅至,即將大炮一時齊舉。庶彼勢弗克敵,而我軍可以收捷效矣。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前件,照得虜賊之所畏者,惟此火器。中國之所恃以勝虜,亦惟此火器。第恐製備者不多,而慣用者不熟耳。近日合造如法,愈大愈精。神炮先聲,巳足懾氊裘之膽矣。其必戰必勝之一機乎!然大炮之為用也,必因天之時,審敵之情。庶戰勝攻取而可收其功,故良將慎之。

    鳥銃連南方步兵的衝鋒都擋不住,更不用說北方胡騎的衝鋒,而三眼槍的齊發三彈能更好的殺傷既將衝過來的虜馬,還能當作短矛拒敵騎,這是趙士禎認為三眼槍有利於抗騎的原因。

    —、行營之內,鳥銃雖速准而力小,難御大隊,難守險阻,難張威武。佛狼機又太重,難於扛隨。今以臆創一器,名為賽貢銃,既無下木馬延遲之艱,又不坐後其鉛子,猶勝佛狼機之大,其聲勢可比發貢,其速即可比鳥銃。每五百人之中用以五六門,以備守路截險,甚妙。

    雖說三眼槍威力比鳥銃弱得多,射擊精度也比鳥銃差得多。但這是相對而言的,在三四十步,三眼槍齊發的三彈對成排衝過來的人高馬大的虜騎也有很高的命中率、很強的威力。

    三眼槍作戰猜想:

    明軍步兵方陣,三眼槍在前,次為刀牌手,次為(火箭)鳥銃手,後面則是長槍手。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上圖為《滿實錄》中繪有薩爾滸大戰的諸王破康應乾營戰圖,畫得很糟糕。從圖中可以看到右方明軍第一排為三眼銃,陣中有兩個鳥槍手在牌刀手及長槍手的掩護下作精準射擊;第二排大部分為待機的鳥槍手,兩旁有執冷兵器的士兵保護。明軍雖然已經完成布陣,士兵皆執狼筅、長槍,藤牌,朝鮮兵披紙甲柳條盔,槍炮層層布列。倒霉的是兩軍交戰時,卻颳起大風,造成火藥煙霧吹向明軍本陣,而後金軍則利用此一明軍能見度低的時機,大舉沖入明軍陣中,大敗明軍。雖然畫得很糟糕,但從圖中不難看出三眼銃的戰術地位:加強火力,與火炮鳥銃配合,在肉博戰之前殺傷騎兵[伺敵騎三四十步,齊發三彈,之後將三眼槍當長槍用,以拒敵騎]。

    個人認為三眼槍能加強火力,與火炮鳥銃配合,在肉博戰之前殺傷騎兵:伺敵騎三四十步,齊發三彈,之後將三眼槍當長槍用,以拒敵騎。敵人騎兵近身時,如大棒法近身用銃身敲擊敵騎馬頭,或用槍頭刺擊馬眼,當馬匹被擊暈或是眼部受傷倒落時,馬上騎兵隨之落馬,此時用槍頭刺殺騎兵。下圖為歐洲步兵方陣圖,當敵騎靠近時,部分火槍要退入方陣內,只留下兩層火槍兵,因為長矛手只能保護兩層火槍兵,雖然他們的長矛很長。這時步兵方陣的火力會大大減弱,歐洲火槍兵要保持火力連貫至少要六列,這點火力面對騎射是遠遠不夠的。若在方陣前面安置三排身披重鎧的三眼槍手,敵騎若想衝鋒或騎射,當鳥銃發射完,敵騎衝到三四十步時前一排三眼槍手就起身發射三眼槍,以彌補鳥銃裝彈的火力空白,齊發三彈之後,蹲下將三眼槍當長槍用,以拒敵騎,這時裝好彈藥的鳥銃手可精確射殺三眼槍的彈雨的漏網之魚。(騎射要在三十步才能有效命中、殺傷敵人!在三十步之外,三眼槍的三發子彈就算打不穿騎兵的重鎧,也能在五十步之內重傷不披甲的戰馬。)

    火繩槍與騎士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北方人對三眼槍評價很高

    一遍置火器,務教戰守。臣聞中國御夷,火器為最。顧火器之制非一,火器分戰守用,其利去具害也。其擊之最遠者,可以守也。其發之最便者,可以戰也。近該守備黃道、冊開建造大將軍神銃送營看驗,該營驗放得神銃一發,五里當者一齊碎裂,此最可以守者。凡守營守城大舉衝擊,似不可缺。又臣同督臣李言恭看議得佛郎機一具,內有子銃,屢發不熱,亦非他銃可比。又諸將議得如邊軍之三眼槍,次如京營之夾把槍,最可利於戰者。他如毒虎飛炮、滅虜炮、涌珠炮、連珠炮之類,須擇的可用者,方可隨宜教習。乞敕部議行令京營各邊,各該建造大將軍神銃,務覓原匠,造令工緻。其三眼槍、佛郎機,次及夾把槍各利戰利守火器,尤乞嚴行京邊,重加教習,俾人人熟慣,處處得力。如一營三千,除一千奇兵,精習騎射,可堵可伏外。其二千火器悉練,並可對敵庶神武克振,而兵威足揚矣。伏乞聖裁。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北方人認為三眼槍更適於與虜馬作戰,而鳥銃更適合對付步兵。 

    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的《兵錄》中談到:「鳥嘴宜南而不宜北,三眼銃宜北而不宜南。何也?北方地寒風冷,鳥嘴必用手擊,常易為勞。一開火門,其風甚猛,葯信已先吹去;用輾信則火門易壞。一放之後,虜騎如風而至,又不便執此為拒敵之具。近有制竹鳥嘴銃及自閉火門鳥銃,亦一時之奇,然終是費事。惟三眼銃一桿三銃,每銃可著鉛子二、三個,伺敵三、四十步內,對真方放;一炮三放,其聲不絕,未有不中者。虜馬闖至則執此銃以代悶棍,虜縱有鐵盔、鐵甲,雖利刃所不能入者,惟此銃能擊之。故在北方鳥銃不如三眼銃也。

    南方倭苗多系步戰,其來之勢不如虜馬之急、虜勢之沖;風氣柔和,不在山谷,則在蹊田之內。鳥銃照定施放,中敵極准;按定班次一上一下,雖三放銃熱不可再放,若每人以布數尺用水打濕,三放之後以布濕銃,可以常放不歇。有狼筅挨牌之類在前,縱衝來此足拒之。若三眼銃,其桿甚短,其去不遠,對真不如鳥銃之准;執之以御倭刀,利鈍相懸,人易生畏。故在南方,三眼銃不如鳥銃之利也。」

    第二次朝鮮戰爭的南軍:「臣路上見南兵來到,皆是步軍,所持器械,皆敏捷,多帶倭銃筒,火炮諸具。其人皆輕銳,所著巾履,與遼東北京之人不同。」所謂倭銃筒就是日本鐵炮了。 南軍哨兵也用三眼銃,不過是當號炮報警用的,戚家軍就是這樣用三眼銃。

    上文《兵錄》所說的「鳥嘴宜南而不宜北」的原因很勉強:(1)一放之後,虜騎如風而至?鳥嘴銃裝彈速度雖然慢,但可採用輪流裝彈戰術,在騎兵面前還是有時間發射四次!(2)鳥銃手雖不能執鳥銃為拒騎之具,但他卻有長矛手和戰車保護。(3)用輾信則火門易壞?三眼銃不是也用輾信嗎?自閉火門鳥銃費事?趙士禎卻說轅軒銃易習易制。(4)北方地寒風冷,鳥嘴必用手擊,常易為勞?三眼銃不用手擊嗎?

    北方軍隊無論是士兵還是將領都對鳥銃存有偏見,不承認鳥銃比火門槍強,比如某北方將領說:「議攻戰之勢,說者謂倭之鳥銃我難障蔽,倭之利刃我難架隔,然我之快槍、三眼槍及諸神器,豈不能當鳥銃?倭純熟,故稱利,我生熟相半,故稱鈍,原非火器之不相敵也。」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北方軍隊少用鳥銃有一個原因,就是鳥銃操作繁瑣:"北兵不耐煩劇,執稱快槍三眼銃便利過於鳥銃,教場中打靶,鳥銃命中十倍快槍,五倍弓矢,猶自不服。"此戚少保語也。

    個人認為北兵對鳥銃有偏見的主要原因就是鳥銃很危險,由於政府腐敗,鳥銃的質量得不到保證,一但炸膛後果可想而知。趙士禎曾提到:制銃須用福建鐵,他鐵性燥,不可用。煉鐵,炭火為上。北方炭貴,不得已以煤火代之,故迸炸常多。

    比如清末由於政府腐敗,清軍的鳥槍製作質量比較粗劣,槍管薄厚不均,槍膛寬窄不一。膛寬則彈出無力,飛行不遠,毫無準頭;管薄則易膛炸,自傷射手,所以清軍兵丁往往不願使用。根據1840年4月4日《澳門新聞紙》上所云:「中國之火槍,系鑄成之槍管,常有炸裂之危險,是以兵丁鳥槍多有厭惡施放。」當時清軍更願意習練安全的弓箭,普遍不敢操作有膛炸危險的火槍,士卒盡量避免當火槍兵,火槍兵則不願實彈訓練,長官為安全起見也很少進行實彈射擊。這類質量粗劣的火槍不但有膛炸危險,還會泄露火藥氣體,火星會濺落到手、臉上,所以發射時槍手皆「閉眼、扭頭、縮脖子」。這樣的射擊方式能命中目標都算是奇蹟了。1850年杭州將軍倭什納奏稱:軍需局撥給之鳥槍,經操練後,「多有傷膛,施放打准不甚得力。」據蔣孟引《第二次鴉片戰爭》記1860年大沽之戰,「英法聯軍的軍醫說,中國武器殺傷力很小,它的子彈微光一閃,掠過表皮,就失去效力了。另一法國軍官說,清軍的火槍打得一點也不準,這樣我們的損失就和我們所遇到的抵抗成不了比例。」

    明代兵書對於三眼槍的型制說明語焉不詳含混帶過,不是明人偷懶,而是這種火門槍已經用了三百年,根本不用細說。而對三眼槍描述最詳細卻是號稱火繩槍大師的「趙士禎」。

    在趙士禎遇到一百餘歲的道人之前,與戚繼光一樣,他也是認為火門槍應該淘汰。

    最初版本的《神器譜》中云: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上古制人於百步之外,惟恃弓矢,謂之長兵。戰國時,始有弩箭、駁石,不過等於弓矢。自置銃用藥,以彈射人,則弓龘弩、駁石失其為利矣。兵法有驅祝融以攻敵者,而制未甚詳。觀其緣風上下,縱發燔毀,似非近日之銃。宋、元間方有用之者,至我國初始備。然行軍戰陣隨帶便利,亦不過神槍、快槍、夾把、三眼、子母諸器。自鳥銃流傳中國,則諸器又失其為利矣。諸器一手持柄,一手燃葯,未及審固,彈已先出。高底[低]遠近,多不自由。鳥銃後有照門,前有照星,機發彈出,兩手不動。對準毫釐,命中方寸,兼之筒長氣聚,更能致遠摧堅。

    北方馬上用三眼銃以御虜騎,虜頗畏之。然放畢舉以博擊,頭重起艱,利害相半,兼之甚難討准,往往虛發;因變其制,用照星短床,後尾鉤著帶鞓帶,左手執銃對敵,右手懸刀燃火,放畢為盾,舉刀迎敵,馬上可備出奇摧堅,步下極便伏路急擊,名曰「翼虎」。(這兩段話常被人用來黑三眼銃)

    (其實馬上發射三眼銃的準頭沒趙士禎所說的那麽差,嘉靖二十三年,明朝就造馬上使用小佛朗機一千副,現在長城地區已出土不少馬上佛朗機。根據出土實物編號,製造數量比《大明會典》記載的至少多出6861件以上。若火門槍在馬上真的往往虛發,那麽明朝為何花錢造那麽多?

    下圖為馬上佛朗機

    明朝寫火器書的人基本都是主張發展火器的官員,其本質都是政客,為了實現自己的主張,把傳統火器貶低得垃圾點,把西洋火器的威力寫得誇張點,那是再自然不過。比如趙士禎在鳥銃的射擊上常用「無有不中之理」。)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這是《神器譜》國初三眼槍的記敘短文,提到三眼槍與三眼銃的不同之處:

    辛丑夏,率家僮輩攜銃湖上,彈射水鳥。行至功德寺前,有道人策杖而來,皓首修髯,顏如渥丹。就禎問日:「何器?」應日:「鳥銃。」道人日:「征倭得來乎?」禎日:「西域之制,非倭銃也。」道人日:「至此奚為?」日:「彈飛。」道人日:「殺生有戒。」禎日:「關市苦征,箭羽騰貴。艱於習射,聊破戒為之爾。」道人笑日:「殺物衛人,似亦無傷陰騭。」把玩良久,向禎嘆日:「攻守善矣,陣頭未也。」禎示以「旋機翼虎」。道人日:「步斗甚善,遇騎猶未也。」禎聞斯言,揖而請日:「師異人也,願明以教我。」道人日:「子見國初三眼槍、雙頭槍乎?」禎日:「營伍常用。」道人日:「高皇帝驅逐胡元,文皇帝三犁虜庭,全用此器。土木一變之後,何曾出塞,又何曾對壘?邊吏欲就簡便,盡去槍頭,用為守具,因失其舊,不然何故以槍名銃?」以杖向沙中畫式相示。禎拜謝,並問居止。道人笑日:「閑雲野鶴,何有住著。足下蹤跡貧道,不過欲請益爾。足下之器亦甚足用,求多奚為?使貧道尚有他技,一見問自當吐露。如其緘秘不傳,即令足下朝夕供糧貧道無益也。」少頃,又問日:「大器知否?」禎舉一二以對。道人口:「何不制式?」禎日:「方今海宇一家,止講制馭四裔,何敢及此。」道人日:「藎而且哲,不惟善於保邦,更善保身。」策杖從堤上不顧而去。

    上文中很顯然誇大了三眼槍的作用,雖然明初軍隊的火器裝備史書並沒有記載,從出土的明初火銃都是單管銃來看,三隻虎鉞使用並不多,再從當時的槍管製作技術與火藥的威力來看,三隻虎鉞並不能成為主戰火器,若它真的在文皇帝三犁虜庭起作用的話,它應該是配合神機箭、一窩蜂等火箭來殺傷企圖衝擊或騎射搔擾步兵方陣的虜騎。由於它能連發,神機營的火器騎兵應該多用三隻虎鉞。至於朱元章的軍隊有沒有三眼槍,史書並無記載。

    旋機翼虎是翼虎銃的改進型,為了方便瞄準,將平行並列的銃筒整合成三棱形,可旋轉。有三眼銃之便,又有鳥銃之准。步兵和騎兵都可使用的短銃。每銃筒長一尺三、四寸。銃筒上有準星照門,使用火藥二錢及一錢五分的鉛彈。為增加裝彈的效率,其火藥罐為三頸設計,可以同步為三個銃筒裝填火藥,加快裝彈速度。用之於百步之內為宜。步下:三十步方能透甲。馬上:二三十步方能命中。

    下圖為今人造的日本三管鐵炮「連發銃(Renpatsuju)」:據說是日本江戶時代身職幕府鐵炮方(Teppo-kata)的井上外記所發明,此銃別名五雷神機與三捷神機。是由《武備志》得到靈感而發明的。 (我覺得不太可信,連發銃應該來自《神器譜》的旋機翼虎銃。趙士禎的三眼槍只是旋機翼虎的火門槍版,三眼槍的槍管長度、彈藥重量與旋機翼虎銃一樣。)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我對趙士禎相信這百歲道人的話感到很鬱悶,作為一名鳥銃射擊高手,一位無論是火器的製作、試驗還是繪圖都是親自動手的精通戰略戰術的火器研製家,鳥銃與三眼銃的優劣,沒有什麽人比趙士禎更清楚。號稱火繩槍大師的「趙士禎」既然吹噓三眼槍?還為三眼槍的改進絞盡腦汁!!!

    下文的合機銃圖敘、放九頭鳥圖可看出趙士禎的想法:鳥銃與三眼槍配合使用!這種三眼槍應該在他家做過打靶實驗,表現不錯,而且還經過幾位沙場老將的認可,但他的三眼槍用的是最精良的銃筒,最精良的火藥,而且是在無生命危險的情況下打靶實驗。

    「臣實無他希冀也,神器制用,臣數年之前,即與戚繼光舊日材官林芳聲、呂慨、楊鑒、陳綠、高風、葉子高輩朝夕講究。近復證之思麻、陳寅,利鈍洞然,方敢成造恭進。」

    合機銃圖敘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辛丑歲,偶聞建夷努爾哈赤(野豬皮)用被虜茶客龔五,套虜用寧夏叛卒及久在虜中計龍輩,竊弄銃炮。蓋諸酋覘知邊備弛極,戎心遂生。故欲兼我中國長技,益彼之強,使狂逞之謀得出萬全耳。

    禎因哇《防虜車銃議》,微寓酋輩逆謀於其中。壬寅五月刻成,具疏恭進聖明採納。當事間有意見相左,雖累奉明旨,畢竟紛藉未決,其詳委備具首卷。不意今年秋,揞酋糾合套虜直薄雲中,以銃炮自衛,連營四十餘里,去塞垣僅數舍,漫辭要挾,假託尋釁,幾及兩月,復檄青把都、光哈喇二酋會獵開平邊外,牽制擾亂,以張聲勢,守臣告警。禎作"合機銃",並改"三眼槍",疏請頒發宣大、薊遼二鎮,為威敵伐謀之具,並證前議有謂而發,非好事妄作雲。

    癸卯歲重陽後二日識。

    大都將臣久享承平,未嘗究心鳥銃,每每故意求短,藉口阻抑以快忮心。在鳥銃又無他短可議,但以邊地風大,門葯不便為辭。臣因將《譜》中三長銃增置陰陽機牙,對準之時,火門堅閉,以避驚飈,火到自啟,陽機自上而下,專司發火;陰機從下應上,專司啟閉;一握總機,上下合發,名曰「合機銃」。是此製造,任教風伯作祟,雨師為梗,我則舉放自如,用塞庸人懦夫之口。又將邊方常用三眼銃如造鳥銃之法,更改式樣,使火送彈,不蹈舊時火帶彈出及鉛彈熔軟化扁,坐致氣弱,不能透甲。再加剛刀,便作短兵,馬步可用。謹以二式恭進御前,伏乞皇上大奮乾斷,敕下兵部詳加試驗。如其果勝倭銃,足以制虜,然後先發宣大、薊遼二鎮。再造輕車、牌車前拒之器,專習以守為戰之法。蓋鳥銃從來視為守具,殊不知附之車上牌間,即為戰具尤利也。

    三眼槍:新改馬步相宜三眼槍形。馬上:長四尺四寸。步下:長五尺五寸。重七斤。

    桿形:三面作槽以納銃筒。筒形:筒俱有螺絲底。每筒長一尺三寸,重十三兩。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有把箍,腰箍,鐵箍頭,鋼刀等零件。

    即前圖馬上三眼槍,欲便於邊方製造,以故分拆其事件圖式於後。此器亦我中國常用之器,詳細具圖者蓋緣邊方不知金火之性,不知煉鐵求精,一遇炸膛,歸咎筒薄,漸漸加厚,厚則自然沉重,因重求輕,不得不短,因而盡失舊制。茲以木床隔開三筒,不致快熱,煉精鐵為筒,使得長而且輕,再加鋒刀,可作鐵兵。變通以求適用,欲邊兵易知易習。步下放畢用俞家棍使法,馬上或用大刀使法,或用玄女棱使法俱便。

    一、三眼槍後用劍刃、鐵箍,更可作槍刀,作錘棒。兩頭相稱,落有力而起又便,入巢極妙。

    合機銃全形:銃帶床共長五尺,筒長三尺三寸,重七斤半。用之城守並車上舟中,長四尺,陰陽二機,陽發火,陰啟門,對準之時,即有大風,不怕吹散門葯,中國南北將臣若肯究心則海上塞外自此鳥銃無有臨時不發之患矣,銃筒長短大小如嚕密。

    床形前類嚕密後類軒轅,空白處是機房。

    機的組成:蓋機銅板,長九寸四分,上半節闊一寸三分,中七分,下一寸一分,中眼機釘於此,下眼乃受螺螄捎處。機蓋、火輪、陰機、陽機、總機、開合形腰箍。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放九頭鳥圖

    凡乘夜襲人,並敵人偷營之時,先將火球放去,必然看見蹤跡,隨跡發機,一彈並出無有不中之理。背銃兵持三眼銃一門,大銃一出即放三眼銃,以便再裝大銃。

    九頭鳥即絕大鳥銃。重二十餘斤,用藥一兩二錢,大彈一個,小彈錢許者九個。遇敵沖我,人眾則亂打,人少則審定而放。尤宜夜戰。槍管口徑較粗,射出的火力也大。

    趙士禎的處女作,「變形金剛」迅雷銃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由於它那科幻的造型很酷,迷倒了很多人。盾牌外包生牛皮,裡面墊有絲綿、頭髮和紙等物質,以加強對鉛彈的防禦能力。

    不實用的原因

    (1)為了減輕重量不得不縮短槍管,但作為刺擊格鬥兵器而言,十多斤的重量還是過於笨重。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2)噴筒的配置不合理,應該安在槍頭那邊

    (3)雖然其發射一次的火力相對密集,但由於以手工重新為每根槍管裝彈需要時間較長,因此火力間歇較長,致使其可以在瞬間發射強大火力的優點幾乎消失殆盡。

    在迅雷銃之前,就有多管銃「十連珠銃」:10管銃,每管裝10彈,共100彈,10管繞軸平行,箍合成10管銃,射擊密集齊進之騎兵。這種多管銃曾被明軍車營大量裝備。

  • 推薦閱讀:

    怎樣讓大明變得透明(第一章)
    漢光武帝平定天下以後,為何沒有像劉邦和朱元璋一樣大殺功臣?
    這年有五個年號,明朝兩個,李自成張獻忠也有,加起來都沒順治長
    如何評價明朝嘉靖帝?
    從聖旨看皇帝可以有多沒文化

    TAG:明朝 | 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