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儒家思想

中國古代儒家思想

2009-01-11 18:32:51|  分類: 儒家文化 閱讀174 評論0   字型大小: 訂閱

 

儒家思想,又稱儒學,也有人認為它是一種宗教而稱之為儒教,最初指的是冠婚喪祭時的司儀,自漢代起指由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春秋時期魯國人)創立的後來逐步發展以仁為核心的思想體系。儒家的學說簡稱儒學,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流派,自漢以來在絕大多數的歷史時期作為中國的官方思想,至今也是部分華人的主流思想基礎。

 

儒家思想概說,儒家基本上堅持「親親」、「尊尊」的立法原則,維護「禮治」,提倡「德治」,重視「人治」。儒家思想對封建社會的影響很大,被封建統治者長期奉為正統。

1、儒家的「禮治」主義的根本含義為「異」,即使貴賤、尊卑、長幼各有其特殊的行為規範。只有貴賤、尊卑、長幼、親疏各有其禮,才能達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的理想社會。國家的治亂,取決於等級秩序的穩定與否。儒家的「禮」也是一種法的形式。它是以維護宗法等級製為核心,如違反了「禮」的規範,就要受到「刑」的懲罰。

2、儒家的「德治」主義就是主張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認為,無論人性善惡,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這種教化方式,是一種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恥辱而無姦邪之心。這是最徹底、根本和積極的辦法,斷非法律制裁所能辦到。

3、儒家的「人治」主義,就是重視人的特殊化,重視人可能的道德發展,重視人的同情心,把人當作可以變化並可以有很複雜的選擇主動性和有倫理天性的「人」來管理統治的思想。從這一角度看,「德治」主義和「人治」主義有很大的聯繫。「德治」強調教化的程序,而「人治」則偏重德化者本身,是一種賢人政治。由於儒家相信「人格」有絕大的感召力,所以在此基礎上便發展為「為政在人」、「有治人,無治法」等極端的「人治」主義。

 

儒家思想中的仁德學說非常重要。儒家不倚重武力,而強調仁義道德是爭天下和管理天下的不二法門。在過去的幾千年里,這一思想被無數次地證明其正確性。凡是能夠遵循這一法則的,就可以成功。凡是違背這一法則的,必然失敗。而且這一思想不光是可以用來治國,對任何層次的領導者都會有用。即使在現代社會也完全適用。將來也會適用。這是人類歷史幾千年經驗智慧積累下來的一個結晶。儒家的仁德思想理論永遠也不會過時。

儒家的倫理思想的核心是一個「禮」字。既然人本性都是善的,執政者就應該讓民眾知道自製,回到那種彬彬有禮的社會狀態中去。就是所謂的「克己復禮」。這個禮包括了禮節,禮數,禮貌,和規章制度。所以,儒家的思想要人懂得自製,剋制慾望,遵守禮節,消除暴力,以達到一種平和的社會環境。正是儒家的這一「禮教」思想,使得中國成了舉世公認的禮儀之邦。禮的思想並沒有錯。只是需要改變其中過於僵化的部份而已。

 

儒家思想是崇奉孔子學說的學派其學派崇尚「禮樂」和「仁義」,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張「德治」,「仁政」,重視倫理關係。儒家思想就是一種哲學思想,中國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其範圍隨歷代王朝的增設而不斷擴大。由最初的《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和《周禮》、《儀禮》、《禮記》「三禮」,發展為宋代的十三經,即《詩》、《書》、《易》、《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傳》、《公羊傳》、《穀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和《孟子》。

儒家的思想和主張,儒家思想指的是儒家學派的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創立。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在總結、概括和繼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親親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形成的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中說:「孔子乃因史記作春秋,上至隱公,下訖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據魯,親周,故殷,運之三代。」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說過:「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論語·述而》)是自己的思想本色。

儒家哲學注重人的自身修養,要與身邊的人建立一種和諧的關係。對待長輩要尊敬講禮貌。朋友之間真誠守信用,「與朋友交言而有信」。為官者要清廉愛民。做人有自知之明,盡份內事,「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統治者要仁政愛民,「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對待其他人要博愛,「幼吾幼,及人之幼。老吾老,及人之老。」對待上司要忠誠,「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對待父母親屬要孝順,「父母在,不遠遊。」 「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尊重知識,「朝聞道,夕死可矣。」善於吸取別人的長處,「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提倡人要到達溫、良、恭、儉、讓的道德境界。

 

儒家思想的特點和地位,儒家思想不同其它宗教。一般的宗教,往往力圖一統宇宙,把「自然」、「科學」和「人」、「社會」的問題建立在一個體系之下,而人類對「自然」、「科學」的認識呈現日漸增長的狀態,因而過去宗教的設論不斷地變成謬誤;在當時無法理解的一些基本問題上,各種宗教則做了各種編造。儒家思想關注的並非「自然」、「科學」,而是人和社會,是人類永恆的課題,在這些永恆的課題上儒家思想建立起了具有永恆價值的價值體系。

 

總的來說,儒家思想是一種人類社會道德倫理規範的學說。它的最基本的理論基礎是「性善論」。也就是說,人的本性(天性)是向善的,是好的。而且,這種本性是相同相近的,帶有普遍性的。只因為後天生活習慣和環境的變化,才造成了各種行為的差異,導致背離「善」的現象。這一點,儒家並沒有錯。人性中本來就有善的一面,而且是主流。

在性善論的基礎上,中國儒家文化治理國家的主要思路就是德育教育。這種思想認為,既然人的本性是好的,惡習只是後來感染的,所以治理社會就應該從道德教育入手,勸人們放棄惡習,回到先天性的「善」的境地,社會就會安寧了。中國古代強調「教化世人」,也就是教育和感化普通百姓。所以,儒家輕法制,重道德。儒家認為,如果以道德和禮制來教導百姓,將使得他們自愛自重,心悅誠服。


推薦閱讀:

如果當年沒有跑贏後面的精子,那我還是我么?
如何在年輕的時候多增長自己的閱歷和見識?
心術不正該如何改變?
怎樣才能擁有像張國榮和唐鶴德那樣的驚世愛戀?
【轉載】把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吳曉波)

TAG:中國 | 思想 | 古代 | 儒家 | 儒家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