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韓信為什麼死心塌地跟著劉邦干
韓信,汝為何不反?
韓信那邊,平地齊地之後,也產生了裂土為王的野心,就派使者前往滎陽見劉邦,請示說:「齊地偽詐多變,反覆之國,又南鄰楚地,如果不以我為『假王』鎮之,其勢不定。希望大王您封我為『假王』。」
也就是說,平定三齊之後,韓信其實在齊地已經自稱「假王」,即「代理齊王」的意思。
讀完韓信來書,當著使者面,劉邦忍不住大怒,罵道:「我一直困在滎陽被項羽所攻,旦暮憂心,期盼韓信前來助我,誰想到他自立為王!」
當時,恰好張良、陳平在旁邊,見此都用腳輕踩劉邦的腳,予他暗示。張良還附耳低語:「我們和項羽相爭這麼久不佔便宜,哪裡能管得了韓信在齊地稱王呢。不如因而立之,善待於他,使他自守齊地。不然的話,或許變生不測。」
張良
劉邦反應挺快,知道自己剛才怒語被韓信使者傳回去之後,或許讓韓信那邊生出變端。
但罵都罵了,不好轉彎太急。所以,劉邦接著「罵」:
「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
也就是說,劉邦做個順水人情,你韓信也別當「假王」了,代理啥啊,我就封你為真齊王了。
為了安慰韓信,劉邦還特意派遣張良親自到齊地宣布對韓信的齊王任命。
韓信大喜,馬上派出不少齊地兵馬來援助劉邦擊楚。
由於最後一支最強力的後備軍龍且軍團被韓信消滅在濰水,齊地歸漢,實際上漢軍已經對楚軍形成了戰略合圍。同時,彭越在後方到處展開游擊戰,截斷楚軍糧道,項羽補給匱乏;而歸順漢軍的老戰友英布,又在淮南東盪西殺,最終造成項羽腹背受敵。
進既不能,退又不可,楚軍極其被動。
憂懼之下,項羽也派人到齊地去勸說韓信:
「天下苦秦久矣,我們諸侯相與戮力破秦,而後計功割地,分土而王,以休士卒。如今,漢王興兵而東,攻破三秦,奪人之地,而後引兵出關東擊我楚國,想要盡吞天下,顯然他永遠不知厭足!漢王數次在我們項王掌握之中,但項王多次對他憐而活之。每次劉邦得脫,就會背約反撲,其為人不可親信如此!如今,齊王您雖然自認與漢王交情深厚,為之儘力用兵,但日後必終為其所擒。齊王您之所以能存活至今,正是因為今天有項王存在。當今漢王楚王,大事在齊王您一人手裡。您投漢王,則漢王勝;您投項王,則項王勝。項王今日亡,下一個就輪到您自己了。況且您和項王是故交,何不反漢與楚連和,三分天下!」
對於項羽派出來勸的使臣,韓信回答很乾脆:「我昔日在項王帳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計不用,所以背楚而歸漢。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所以我才能今天得封齊王。漢王厚我如此,背之不祥!」
費盡口舌也不能說動韓信,項羽使臣悻悻而去。
韓信
見韓信被封齊王之後對劉邦如此死心塌地,他手下謀士蒯通看不過去,也意味深長勸說:
「天下初發難也,憂在亡秦而已。今楚、漢分爭,使天下之人肝膽塗地,父子暴骸骨於中野,不可勝數。楚人起彭城,轉斗逐北,乘利席捲,威震天下;然兵困於京、索之間,迫西山而不能進者,三年於此矣。漢王將數十萬之眾,距鞏、雒,阻山河之險,一日數戰,無尺寸之功,折北不救。此所謂智勇俱困者也。百姓罷(疲)極怨望,無所歸倚。以臣料之,其勢非天下之賢聖固不能息天下之禍。當今兩主之命,縣(懸)於足下,足下為漢則漢勝,與楚則楚勝。誠能聽臣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參(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勢莫敢先動。夫以足下之賢聖,有甲兵之聚,據強齊,從趙、燕,出空虛之地而制其後,因民之欲,西鄉為百姓請命,則天下風走而響應矣,孰敢不聽!割大弱強以立諸侯,諸侯已立,天下服聽,而歸德於齊。案齊之故,有膠、泗之地,深拱揖讓,則天下之君王相率而朝於齊矣。蓋聞『天與弗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其殃』。願足下熟慮之!」
蒯通的話,非常有道理,以當時韓信之威勢,足以三分天下,稱量諸侯,並最終能作為英傑之間的仲裁人,穩坐天下霸主之位。
韓信低頭思忖,說:「漢王遇我甚厚,我怎能向利而背義!」
蒯通縱橫家出身,對於人性有著無比深刻的了解。他接著勸說:「當初張耳、陳餘兩人為布衣時,友情甜蜜,為刎頸之交;後因張黶、陳澤之事(即巨鹿之戰陳餘沒有即刻救援),二人反目成仇。井陘大戰之後,張耳殺陳餘於泜水之南,頭足異處。這二人昔日交情,屬於天下至歡!但最終捉兵相向,到底是為什麼呢?慾壑難填,人心難測啊!如今,您想以忠義之心而相交漢王,更是大謬!從前越國大夫文種挽救危亡,幫助勾踐稱霸,功勞如此,依舊被勾踐誅殺,即所謂『立功成名而身死亡,野獸盡而獵狗烹』。所以,如以以交友言之,您和漢王關係不如先前的張耳和陳餘;以忠信功大言之,您對漢王來說,肯定超不過從前的文種之於勾踐!希望您深思熟慮之!
我聽說,『勇略震主者身危,功蓋天下者不賞』。如今您戴震主之威,挾不賞之功。歸楚,楚人不信;歸漢,漢人震恐。如此,日後您到底該怎麼處世為人呢?」
蒯通
蒯通一番話言語諄諄,都說到這個份兒上,韓信依舊對劉邦對自己封王裂土之恩念念不忘,就暫時推搪,說: 「您別再說了,我好好想想。」
數日之後,蒯徹再次誠懇遊說韓信:「功者,難成而易敗;時者,難得而易失也;時乎時,不再來!計成而不行,禍莫大焉!」
韓信猶豫再三,終於不忍背叛漢王劉邦。更重要的,他自以為於漢功大,認為劉邦再怎麼著也不會削奪他齊王的王封。所以,最終謝絕蒯通建議。
眼見韓信不接受自己規勸,蒯通心懼,很快佯狂而去,不敢在韓信營中再接著幹下去了,就混跡於民間作了巫醫以求自保。
說不動韓信,糧食又盡,項羽見大勢盡去,被迫與劉邦議和。
最終,楚漢雙方約定,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
鴻溝,是秦始皇攻打大梁時派人掘取的引河河道。如今的鴻溝遺址在河南省滎陽市黃河南岸廣武山上,溝口寬約800米,深達200米,走向非常明顯。
項羽還特別實在,一看雙方都罷兵了,就把劉邦老爸和老婆呂氏都放還給對方,自己引兵東歸。
至此,「成皋-滎陽之戰」結束。 從戰略角度上講,這場大戰其實以漢勝楚敗而告終。
「成皋-滎陽之戰」,歷時兩年多,楚漢雙方共投入百萬以上兵力。劉邦集團伐謀攻心,在政治、軍事、和外交方面三管齊下, 「正兵」與「奇兵」同出,堅持正面相持,後方襲擾,翼側牽制,不斷調動和削弱楚軍有生力量。
最終,劉邦軍事集團以堅忍無比的耐心,造成了雙方根本力量的反轉。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