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批判性思維之路

  批判性思維是對日常問題有價值地識別和評價的方法。在美國,批判性思維是大學生必修課程,美國教育部門對批判性思維教育極為推崇。對批判性思維領域的研究,權威者數M·尼爾·布朗和斯圖爾特·基利兩位教授。兩者早在1990年就出版了《學會提問》第三版,1994年中央編輯出版社首次將該書引入國內。目前讀者看到的第十版,機械工業出版社再版,篇幅和內容做了不少修訂,也更貼近信息經濟時代的要求。

  何謂批判性思維,兩位作者給出定義:有一套相互關聯、環環相扣的關鍵問題的意識;恰如其分地提出和回答關鍵問題的能力;積極主動力利用關鍵問題的強力願望。此書的展開正是朝著這三個方面延伸。

  通常人類的思維方式有兩種,一種從閱讀中選擇性獲取信息,被動地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思,另一種主動地和作者產生互動,提出問題,質疑該問題是否合乎邏輯以及證據是否具有可信度。本書作者把前者稱為海綿式思維,後者稱為淘金式思維,也即批判性思維。批判性思維也分兩種———弱勢批判性思維和強勢批判性思維。由於弱勢批判性思維主要是捍衛自己的觀點,感情用事,因此作者強調,具有批判性思維的人應該理性思考,切勿感情用事,應當學會強勢批判性思維,用充足的證據說話。

  如何學習批判性思維的方法?根據本書的目錄和全部內容,讀者可以明確地知道批判性思維的三個階段:了解論題、分析邏輯和檢驗證據。以下簡單分層次地解釋這三個階段。

  了解論題階段。作者提出批判性思維三要素,即論題、結論和支持結論的理由。論題可以分為描述性論題和規範性論題,描述性論題指對過去、現在或者將來的各種描述的精確與否提出問題;規範性論題則對是否該做、對與錯、好與壞提出的問題。對沒有確定的論題,要先找出結論,因為只有結論才能進行客觀評價,那麼理由就是支持結論的理論依據。理由通常表現出來的是證據。在實際理解過程中,由於個別辭彙的抽象性,容易引起歧義,這時讀者應當聯繫上下文,找出歧義的真實意義。

  分析邏輯階段。理由和價值觀假設構成結論。何謂價值觀假設?價值觀假設是「在特定的情形下沒有明確說出來的喜歡一種價值觀超過另一種價值觀的偏向」。價值觀假設是作者承認的觀點,但沒有明確指出,讀者容易在理解過程中產生價值觀衝突。典型的價值觀衝突包括以下幾種:忠誠與誠實、競爭與合作、媒體自由與國家安全、平等與個人主義、秩序與言論自由、理性與衝動。與價值觀假設相對應的還有描述性假設,描述性假設是沒有說出過去、現在或者將來的看法,也可以找出各種支持理由的方法。作者有時為了證明自己結論的正確性,不得不採用一些推理謬誤,也許在這個過程中,他可能是無意識的,這時需要相信自己的判斷力。本書的作者提出13種推理謬誤的常見類型,讀者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判斷。

  檢驗證據階段。前面已經提及證據是檢驗結論的主要手段,充足的證據完全可以支持或反駁作者的結論,但遺憾的是,大多數證據其實是不可靠的。作者在本書中提出了八種主要證據類型,如自覺、個人經歷、典型案例、證明、權威或專家的證詞等等。產生證據效力的是替代原因的干擾,而這些替代性原因作者根本不在文中標明,需要讀者自己尋找。替代性原因會產生以下四種邏輯謬誤,即過度簡化因果關係謬誤、因果混淆謬誤、忽略常見原因謬誤、事後歸因謬誤。

  數據具有欺騙性。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認為,我們進入了一個大數據時代,它是正在發生的工作、生活、思維的變革。當前面臨的挑戰是,數據絕大多數具有欺騙性,一些數據憑空設想,一些數據由於計算方法的不同產生困惑,還有一些數據根本不具備可比性。除了數據的欺騙性外,有時因遺漏一些重要信息,會造成不完整推理。最後,作者強調了合理性結論的要求:警惕二元思維,尋找多個結論,並在備選結論中找出你認可的結論,從而學以致用。

  批判性思維不僅適用於員工和學生,同樣適合於大眾讀者,讀者可以從閱讀中找到愉悅。


推薦閱讀:

批判性思維的誤區
12思維模型:批判性思維—用理性看清複雜的世界
讀書筆記:《學會提問》批判性思維領域的「聖經」!
學會提問讀書筆記(三)--理由
中國學生真的缺乏批判性思維嗎?

TAG:思維 | 批判性思維 | 批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