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國學大學堂】方俊吉教授《孟子的智慧》

孟子離開我們已經兩千多年,他的性善說成為中國傳統人性論的主流;他的王道、仁政學說,歷代王朝奉為施政準則;他的良知說,啟發了宋明理學的革新派;他的養氣說,為後來心性論提供了可貴的思想資料;他的仁者無敵、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思想,成為後世外交軍事的最高指導原則;他關心農業生產,使人民不飢不寒,幾千年來被為政者奉為圭臬;他的社會和諧論是中國古代社會和諧理論的代表,對我們今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依然具有多方面的啟迪意義。

(【主講導師】方俊吉:台灣高雄師範大學教授,台灣義守大學教授;高雄市政府顧問,國際儒學聯合會(I.C.A.)顧問;高雄市孔孟學會榮譽理事長,中國儒商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主要研究領域為儒家學術思想,主要著作有《認識孔子、孔廟與祭孔》等。)

【山東大學國學大學堂】於9月19、20日邀請到台灣高雄師範大學教授、國際儒聯(I.C.A.)顧問方俊吉教授為同修講授《孟子的智慧》課程。國學大學堂一改以往傳統的授課方式,將課堂移至含道軒。古香古色的雅室里,新鮮瓜果青翠欲滴、精緻糕點入口留香、細瓷杯盞茶香濃郁、幽幽古琴餘音繞梁……此時此刻,群賢至、雅客集,同修環桌落座,且聽方俊吉教授關於孟子的智慧闡述。

(雅席待客來)

課程伊始方俊吉教授為同修梳理孟子生平的若干爭議問題。從身世、家鄉、字型大小、生卒年、孟母義方教子、仕宦、《孟子》篇章等角度切入,為同修揭秘一個真實的孟子。隨後,方教授又梳理學術脈絡,將孟子師承講解清楚。

繼而,方俊吉教授系統的為同修解讀孟子「性善論」的思想。「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其實,每個人都有做聖人的機會。人人有善種,只有不斷灌溉方能萌芽、開花、結果。

(課前禮敬孔子)

方俊吉教授另闢蹊徑,用表格的形式將《孟子》中的經典論述表達出來,思路清晰、一目了然。「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這看似複雜玄奧的古文經方教授一講就變得清晰明了。

(方俊吉教授認真講解)

方俊吉教授引申開來,為同修講解儒家之道與道家之道的區別,如果說道家之道是自然而然的宇宙規律。那麼儒家之道就是把天道轉換為了人道。此外,方教授還總結了儒釋道三家的特點:儒家——自得、佛家——自在、道家——自然。

方俊吉教授關於生活的發問,更是引起席間同修們的思考。「人到底為什麼活,生活的目的是什麼?」正如方教授所言現代社會人們多處在「忙——茫——盲」的狀態,即人們因忙碌而慢慢茫然,到最後甚至像瞎子一樣盲目的「活著」。立德立功立業,人生的價值、意義就在於「為社會的貢獻」。

(學員認真記錄)

談到孟子,就不得不提「氣」。方俊吉教授引經據典為同修闡述「浩然之氣」。北宋大文豪蘇東坡於《潮州韓文公廟碑》一文,曾闡述孟子的「浩然之氣」:「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者矣。故在天為星辰,在地為河嶽。幽則為鬼神,而明則復為人。此理之常,無足怪者。」天地萬物都是經由生才存在,經由死才消亡,而孟子所說的氣卻不是這樣。氣,集義之所生。

二千三百多年來,在中國的歷史上,出現了無數仁人志士,秉承孟子之說,而流芳千古。其中,最為世人所稱道者,莫過於南宋末、拒降元朝,而曾在其《過零丁洋》詩中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千古名句的信國公文天祥,與其在獄中寫下,而為後世中華兒女所歌頌的《正氣歌》,及歌中所提:「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是氣所磅礡,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歷代以來,十二位氣貫日月的英烈代表。實則,孟夫子所提之「浩然正氣」,堪稱舉世無雙的中華民族之「民族魂」。其影響之深遠,可想而知。

(課間方教授答疑)

西方科學情緒商數(EQ)涵蓋認識自己的情緒﹑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緒﹑知所激勵自己﹑認識他人的情緒﹑人際關係的管理等五大項,被奉為情商的標準圭臬。其實,早在幾千年前的中華大地上,孟子秉承孔子「先之,勞之」與「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的精神,教導世人在待人處世方面,應率先付出,不可恃權仗勢,友貴在德;並教人應時時心存「與生俱來」之「愛心」與「敬心」,發揮「愛」與「敬」的行動待人,行之不得,反求諸己。由此看來,孟子所言的處世之方,與現代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所倡導的「EQ」理論,不謀而合。

(同修分享收穫)

孟子教育的首要目標是「善」,是「成就人格」,相比之下知識的充實、技能的提升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於此同時,訓示後學,受教育之目的不是為了求知於人、炫耀於人。孟子教育堅守「務本尚德」的教化原則。學習要按照「本末先後,輕重緩急」的程序進行,學習以務本為先、把握當下,不追求玄虛高遠。具體而言,聖人之教,以「內修己」為本,「外治人」為末。教學方法上發揮靈活教學法,倡導身教重於言教。孟子除紹承孔子「因材而隨機」與「由博入約」、「盈科而後進」的精神外,更強調「事必有法」、「專致、持恆」、「自然有得」(反對「填鴨式」教學),並主張「勿盡信書」等靈活之教學法則與學習態度。

(山東大學國學大學堂國學高端講座全體同修合影)

兩天的課程下來,同修對孟子的理解更上一層樓,簡單的總結分享過後,方俊吉教授結束了本次《孟子的智慧》課程。相信同修無論是思想、觀念還是學習方法、人生態度上都有所收穫。感恩方俊吉教授兩天來的辛苦付出。更多信息敬請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山東大學國學大學堂】微信公共平台。

 

推薦閱讀:

你知道孔子姓什麼嗎?
孟子註疏 卷十三上·盡心章句上(凡四十五章)
無恆產而有恆心者 惟士為能 怎麼理解?
大家如何看待「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孟子·軼事典故

TAG:大學 | 智慧 | 國學 | 孟子 | 教授 | 山東 | 山東大學 | 東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