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傑年巴仁波切 | 禪修的重要性——2013年馬來西亞大手印止禪修閉關前言

非常歡迎大家來到這次大手印閉關禪修的時段,我覺得非常榮幸能夠在此和大家一起來給予關於這方面修持的教導,同時我非常熱切得希望,通過這個非常小的善業能夠爲你們大家帶來巨大的利益。

在進行禪修這個課題的討論之前,很重要的就是讓我們了解禪修的重要性,同時讓我們知道爲什麽我們需要做禪修,以及我們進行禪修的目的是什麽。禪修的重要性是因爲我們都期待能夠尋求獲得佛果,能夠獲得覺悟。我們覺得在娑婆輪回當中,我們已經經曆了足夠多的痛苦,我們每一個人都非常的意欲證得佛的果位,因爲我們相信只有佛的果位才能爲我們帶來究竟的安樂,我們相信究竟的安樂只有通過禪修才能夠獲得,只有通過我們對內心心態的重塑才能夠獲得。

 

講到佛法,我們有各種不同層次的修持,而在佛法上,所有這些修持終究是要我們以智慧的心能夠運用起來。智慧的心即是禪修的精要,或者說禪修即是智慧心的精要,我們講到見、修、行,而我們的見、見地應當能夠被轉化爲修持、禪修;同樣的,我們的行也應當被轉化爲禪修。終究而言,我們一切的修持,我們所有的這些見、行以及律儀,是因爲禪修的引領才得以使我們證得究竟的佛果。所以談及禪修的重要性,這即是因爲禪修是一切修持的結論。

 

講到禪修是如此重要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因爲禪修是我們一切修持的成果,比如說我們對於心的訓練,我們對於禪定的修持,所有這些修行帶來産生的是禪修,因爲禪修力我們能夠承辦對於內心的訓練,因爲禪修力我們能夠承辦禪定力,承辦三摩地,所以禪修是我們訓練內心的成果。無論小乘、大乘、金剛乘不同層次的這些所有修持,它所帶來的唯一成果即是禪修。禪修,它是我們能夠獲得佛果的唯一來源。

 

所以禪修的目的實際上是對治我們內心的情緒,在我們每天的生活當中,我們的問題就是這些情緒煩惱,這沒有什麽特別的,簡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最爲普通的。我們對此充滿了抱怨,我們抱怨我們的家人,甚至我們抱怨佛法,我們做禪修也有抱怨,我們開心時還是在抱怨,當我們不歡喜的時候更是充滿了種種埋怨,所以這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實在是沒什麽特別的。這些痛苦、苦惱、苦難就是我們的人生,我們不能從中逃離,我們無法從這些情境中逃離出去,禪修的目的就是使我們如何來善巧的對治這些問題。

 

禪修能夠幫助我們或者說給予我們力量,使我們從而能夠見到內心的真相,暫時而言,我們總是在經曆種種諸多的複雜性,我們感受痛苦、苦難,我們感受快樂、喜悅,但是我們卻缺乏能力來對治我們的情緒。我們的這些情緒煩惱不能讓我們獲得自在,盡管我們嘗試用種種的方法,試圖能夠從情緒當中獲得解脫自在,但是因爲缺失了某些方面,我們總是無法獲得究竟的快樂。禪修即是一個情境,它即是境緣,能夠讓我們敞開內心,從而使我們能夠見到心的實相,能夠見到情緒的實相,能夠見到感知、感觀的實相,能夠見到人生的真相,禪修使我們能夠離於種種的這些情境、因緣、條件。因此我們能夠去運用,以禪修的這些善巧方便從而來對治情緒煩惱。

 

禪修在藏語當中稱之爲「貢」或者「控」,「貢」在英語中像是一個動詞,即是你試圖盡力得嘗試改變我們最基本的心態,「控」是習慣,即是在每日生活中去習慣、熏習的意思。所以,「貢」——禪修不單單意味著是說你的心強迫在某些事情上,也並不意味著說你就只是在觀看心的本質,並不只是這樣,而且它也並不會起作用,它並不是作爲在心的本質上的修持。禪修的意思是你對治於自身的煩惱情緒,在每日、在日常生活中當每一個煩惱、每一個情緒生起的時候,你能夠對此非常的注意,對於這些情緒你能夠充滿專注,這將幫助你認出這些煩惱情緒的本性,認出痛苦的本性,以及每一個感觀、感知的本性是什麽。這樣,因爲專注,我們能夠抓住情緒的本質,能夠抓住心的本質。從此不管再遇到什麽樣的情緒,它們不會再幹擾到我們,由此我們會得到放鬆、松坦。所以,一旦我們能夠抓住、把握住情緒的本質,我們就不會再受其幹擾。

 

因此離開了禪修,我們所做的任何一個修法都不能夠對治我們這些根本的習氣,我們的問題是在於這些根本的惡習,這些惡習跟隨了我們無數劫,無數的生生世世,改變這些根本基礎的習氣並不容易。所以,通過禪修增長擴大我們的心力,當我們的內心越來越擴展,我們就越能夠見到真相,越能夠見到心的實相。這樣逐漸的、慢慢的,我們就能夠來對治根本基礎的習氣,所以說禪修即是改變我們基礎的習氣。

 

在修行中我們講到,我們進行各種各樣的修行,我們做觀想,我們念誦、唱誦祈請文,所有的這些修行因爲我們缺乏禪修,這些修行變得非常沒有力量,非常的脆弱。我們說我們的修行很脆弱,這是因爲我們看起來好像是不錯、很好,但是當我們遇到對境,遇到這些境緣的時候,就可以看出我們的修持是多麽脆弱。這是因爲我們缺乏禪修,因爲我們從不對治內心,當情緒生起的時候,我們就完全失控了。我們說講到菩提心,我們知道菩提心是如此的重要,我們每天講菩提心,你講菩提心,我講菩提心,我們討論慈心、悲心,但這是毫無意義的,當事情發生的時候,就完全沒有菩提心,沒有悲心了。所以,情況變成在我們需要的時候,就沒有菩提心,在我們不需要的時候,菩提心才在那裏。讓菩提心恆時的與我們在一起,這是禪修,使悲心恆時的與我們在一起,而不是某一個特定的時段。是禪修給予我們力量,幫助我們,使我們能夠恆時的具有菩提心、慈心、悲心,這是禪修的成果。所以禪修的目的就是使我們的人生具有意義,使我們的修持獲得成果,使我們一切的痛苦、苦難得到止息。禪修是唯一具力的修持,是我們應當在每一個修持當中所運用的。

 

一旦我們能夠培養或者我們能夠深深的將禪修根植於心的話,那麽我們所做的任何修持都是歡喜的去行持。而對我們現在而言,因爲缺乏禪修,我們很多的修持就好像是按照規矩不得不去做,我們不能做這個,不能做那個,我們不可以去這樣想,很多修持都具有很大的壓力,沒有歡喜可言。早上起來的時候看到前面的佛像就說:「哎呀,我得做這個,沒辦法。」不情願的、很勉強的開始修行,然後說:「哦,這個靜坐是最好的,我不得不去做,因爲我不做的話就欺騙上師了。」到了傍晚的時候,同樣這些修持的時段,你都把它視爲一種規矩規定,完全沒有歡喜可言。因爲缺乏歡喜,我們無法承辦修持。經年累月的,我們花了很多的時間在修行,但是很少我們能獲得修行的覺受、修行的成果,這些都是因爲缺乏禪修,我們不能獲得喜樂。

 

所以因爲缺乏禪修,我們的心無法穩定,而因爲內心無法穩定,我們就沒有智慧,因爲智慧是以內心的穩定才能夠獲得。我們所有的這些問題,是源自於內心的不安。我們所有的這些困境,是源自於不安的心,沒有被調伏的心。因爲這些不安的、未調伏的心態,我們遇到種種問題,如果我們能在內在去運用禪修,或者我們能夠對禪修感到嫻熟,那麽喜悅、歡喜就在那裏,智慧就在那裏,意樂就在那裏。24小時對我們來說都是修持,生活的每一方面都是我們的修持,我們所遇到的任何境緣都成爲我們修行的一部分,這樣我們的修持得以順利、有力的增強,在很短的時間內我們就會從修持當中獲得巨大的利益和成果。所以這是禪修,禪修不外乎是圓滿的智慧。

 

爲什麽我們需要禪修?禪修是必需的嗎,是必要的嗎?在佛法的修持上禪修是不是一定是必需的?回答是:是的。如果你意欲獲得解脫,承辦解脫,如果你意欲從痛苦、苦難當中脫離出來,那麽禪修是一定的,是必然的。我們爲什麽需要做禪修?是因爲我們想要從這些不必要的痛苦、苦惱、苦難當中獲得解脫,我們希望能夠從期望和懼怕中獲得解脫,我們每日當中所經曆的這些巨大的痛苦,它們並不容易一下子就得以被拔除。如果你真正的想要拔除這些痛苦、苦難、苦惱,那麽就需要拔除這一切苦痛的根源,即是無明。禪修能夠幫助我們拔除這潛在的、無形的、根本的無明,因此說禪修是必要的。

 

這些苦痛、苦惱都是我們不希望的、不想要的情境,它們並不是我們的本性,如果我們以爲說這些苦痛即是我們的本性,那是錯誤的認知,真的是這樣。因爲這些苦痛並不是我們的本性,它只是我們迷惑的心所創造的,一旦我們去實際的運用禪修,我們就能夠去消除這些不想要的情境,因爲它們並不是我們的本性。反過來,如果它們即是我們不可分割的本性,那麽我們再去做禪修就是毫無意義的,因爲禪修並不能夠幫助我們消除這些苦痛,它們是我們的本性。所以,因爲這些境緣,這些情況,這些我們不想要的情境並不是我們的本性,它們只是暫時性的、相對的,好似在那裏,但是它們並沒有固有的存在,它們並不是實有的,因此我們做禪修能夠幫助我們了解這些情境的實相。這樣我們能夠去對治這些情形,我們能夠從這些不期求、不想要的情境當中脫離出來。

 

所以爲了能夠揭示心的本性,首先我們第一個步驟就是要令心能夠平穩,能夠令心安定,因爲我們的心是如此的不穩定,造成我們非常的不安,我們的內心總是不安。每日當中因爲內心的不安,我們的修法也是時有時無,我們成爲了這時有時無修法的專家,今天修行不錯,明天就不怎麽樣,早上好像還不錯,下午就不行了,昨天的修法挺好的,今天又不好了,明天又不確定了。所以我們在修行上沒有信心,我們的修持就好像現今的天氣一般,甚至我們可以說現今的天氣都比我們的修行要好得多,至少我們會知道近日來每天下午會下雨,所以我們就可以早做准備,可是我們的修行比這個還要更糟糕。有時我們講到我們的心好像猴子一般,但是對我而言,猴子還是比較好的,因爲它們還是可以很容易的訓練,它們甚至比人更加理智,而人心則比猴子更加惡劣。所以有時候用猴子來舉例並不是那麽的恰當,因爲如果我們講我們的內心如猴子,可能還是不錯的。

 

我有注意到,實際上如果我們能夠調順自己的內心,我們的心是可以非常有助益的。我們可以看到內心穩定的人,和內心很不安的人之間有很大的距離。即便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平常的社會裏,那些內心很穩定的人,他們會有較少的麻煩,他們很少會忘記什麽,或者是丟失或遭遇什麽事情。而對於那些內心很不安定,很不安穩的人來講,他們往往是有更多的麻煩。即便是車子,他們會忘記停到哪裏去,其實這是難以理解的,因爲車是那麽大,但是你卻不記得停到哪裏。同樣的,車鑰匙或者是普通的這些鑰匙丟失了、不見了,這些都是因爲粗心大意的關系。包括很多的事情,這些事情早上做過了,下午就忘記了,以及要做的事情是什麽也忘記了。所有這些是如此的紊亂,這都是因爲內心不安定的緣故,更不必去談禪修,單單在普通的生活當中,內心的安定與否對我們都有非常大的關系。內心安定的人具有更多的品質,他們感到喜悅,他們往往做事情很及時,不會有任何的紊亂。而反過來那些內心不安的人,他們往往做事情非常混亂,而且甚至可能會講說:「哦,不要相信他,每個人甚至都要放棄他。」因爲他往往今天講一樣,明天又是一樣。所以我們說內心的穩定是很重要的,而禪修將能夠幫助我們使內心獲得安定。因爲內心獲得安定,一切的聖功德品質得以生起。

 

舉例而言,在這個大殿當中,如果這個大殿是非常黑暗的,我們點起一盞油燈,當門窗大開的時候,因爲風的關系,這個燈的火焰就不穩固。如果你要找什麽東西的話,就無法清楚的見到,盡管有這個燈火,但是因爲燈火很昏暗又不停的閃爍,所以你就無法專注的看清楚你要找的東西。反過來,當門窗關閉的時候,這個燈也非常的穩定,你能夠很清楚無誤的見到你要找的東西。我們的禪修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我們的內心非常的不穩定,我們就無法見到心的本性,因爲我們的內心充滿了種種的煩擾,這些擾亂使我們無法見到心的實相,我們就不能夠清楚地看到內心。而一旦我們的內心得以穩定,我們的心是如此寂靜,是如此平和,我們能夠很容易就見到心的實相,心的真心本性,我們能夠清楚地見到自心的本性。談到禪修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奢摩他——止的修持,一個是毗婆舍那——觀的修持,而止的修持將有助於幫助我們平靜內心。

 

所以在這裡面談到止的修持是非常重要的,因爲止的修持是一切其它修持的根源。我們講體系是很重要的,它並不是說你喜歡什麽就選什麽,如果你只是依於自己的喜好去選擇,你就無法在禪修上獲得承辦,這樣禪修就不能夠幫助你克服內心的這些問題。從無始以來至今,所有這些具力的煩惱在控制著我們,我們幾乎是這些情緒煩惱的僕人,是這些情緒煩惱導致我們到各個地方,我們是如此的沒有力量。而現在,我們依於禪修,禪修給予我們力量和智慧來對治情緒。禪修並不是說我們要壓制或與這些情緒做抗爭,這是錯誤的想法,錯誤的觀念。實際上,禪修將能夠幫助我們,使我們把這些煩惱,這些負面、惡的情緒成爲我們的朋友,將這些情緒變成我們的朋友,這些情緒就會對我們很友好,它們不會再幹擾我們。我們的問題是因爲這些情緒、煩惱在影響、幹擾、擾亂我們,越多的煩惱情緒就會使我們感受越多的痛苦。現在我們把它交換,依於禪修,這些煩惱情緒成爲我們自心的一部分,它們不再幹擾我們,我們了解它們。同樣的,這些煩惱情緒也知道了我們,我們能夠熟悉這些煩惱情緒,它們不再成爲我們的幹擾,如果能夠這樣的話,那麽就不必去壓制或對抗這些情緒煩惱。

 

我們在做禪修的時候,重要的是要離於希望與恐懼,有時候我們說這不應當是「恐懼」,應當是「懷疑」。很多書裡面談到的是希懼,但這是不對的,因爲按照藏語來講,它是「惹垛」,「惹」的意思是希望、期待的意思,而「垛」的意思是懷疑、疑慮的意思。當你內心生起懷疑:「我的禪修會不會成功?這個禪修能不能對治這些情緒?」這些是懷疑,是疑慮,並不是恐懼。恐懼它是敏感的負面情緒,而在這裡是疑慮,在藏語裏談到的是「惹垛」,「惹」是期待、希望,「垛」是疑慮、懷疑。因爲缺乏決定心,缺乏禪修的信心,這兩點——希望和懷疑,是修持的障礙,使我們的禪修不能夠成功。

 

所以當你在做止的修持時,有時候你就會抱怨說:「我在修持中感受到如此衆多的妄念,那麽這個禪修就不圓滿了。」這是錯誤的,完全錯誤的。當你感受更多的妄念生起,這是一個好的標志,並不是一個壞的徵兆。實際上在平時,我們有無數的念頭在生起,但是因爲缺乏專注,我們並不知道我們是如此的粗心大意。而在禪修的時候,因爲我們專注,我們認識到有衆多的妄念、念頭在生起,這是禪修一個好的標志,我們要習慣於禪修。而最終在禪修的時候,我們要知道禪修並不是要消除或與念頭抗爭,禪修是爲了要將這些妄念帶入到修持中,所以最終越多的這些妄念生起,我們的修持會越有力量。如果沒有念頭,我們就無法開展禪修,禪修並不是要達到無念,沒有念頭,那是錯誤的。禪修是爲了能夠將妄念成爲修持的一部分,而念頭越多的生起,修持能夠越好的進行。最終的,越多的妄念生起,你的禪修越有力量。而在開始時,我們則要專注於妄念,當每一個念頭生起的時候,我們知道有這個念頭生起,念頭是怎樣的一個特點,這些我們要能夠認知。

 

我想要提醒你們禪修的重要性,我們要知道禪修的概念與我們所期待或相信的是有非常大的不同,我們對於妄念、念頭應當感到很歡喜,因爲離開了念頭,我們則無法進行禪修,這是一個事實。所以我們不應當把念頭視爲是我們的敵人,這是非常粗魯的。相反的,我們應當感激、欣賞念頭,我們應當對妄念感到歡喜。如果我們這樣去做的話,那麽妄念也能夠理解我們,否則的話,我們以爲禪修就是爲了消除這些妄念,實際上這是非常不容易的。我們以爲要去鬥爭,而實際上妄念很清楚,從無始以來他們就把我們的心作爲居所,是很難去除的。所以我們談到禪修的概念,什麽是禪修?如果你以爲禪修即是要消滅妄念,這是錯誤的觀念,這樣的觀念無法使禪修得以成辦。實際上,禪修是我們應當和念頭交朋友,我們應當把念頭作爲禪修的一部分,這樣我們的禪修可以成功。

 

在娑婆輪回中我們具有種種的痛苦,這些並不是因爲妄念,如果我們以爲說是因爲妄念、念頭使我們在娑婆輪回中承受種種的痛苦,那是錯誤的,並不是這樣。實際上是對於妄念的執著,因爲執著而造成了問題,所以並不是因爲妄念。妄念並不是造成麻煩問題的主使,造成麻煩的是執著,對妄念、對行爲的執著。在印度、西藏的這些大成就者們,他們獲得成就是因爲他們證悟到念頭、妄念即是禪修,妄念即是法身,妄念即是法性,除此之外再沒有什麽,妄念實際上就是心的本性的遊戲,妄念就是法身、法界的遊戲。因爲他們證悟到這一點,所以他們成爲大成就者,而我們則是把它割裂開來,我們認爲妄念就是娑婆、是輪回,而涅槃才是法界,我們把它分割開來,所以我們沒有成就。盡管我們在嘗試,卻一直不成功。因此我們現在做禪修,我們要對治情緒念頭,我們要了解情緒、念頭、煩惱它的實相。我們要知道這些念頭、煩惱並不是糟糕的,幹擾我們的,壞的,如果我們是那麽認爲的話,就無法獲得成就。

 

我們也可以說這是使我們的心具有約束,具有規矩,因爲我們的心缺乏規矩,我們不斷的有問題生起,所以說律儀是非常重要的。佛陀在初次的教授當中,談到的即是戒,戒律、道德,這是很珍貴的,我們應當要去做,而不是說我們沒去做就獲得懲罰了。戒律對我們來說是指我們的身、語、意具有正確的行持,這是戒律。我們的心需要自然的戒律,我們需要訓練來改變我們的習氣,我們的問題是我們的習氣很難去改變。比如說,我們是很愛發脾氣的人,然後發脾氣後就說:「我以後不會再發脾氣了。」結果明天又一樣,所以它成爲一種習慣,我們的問題就在於我們的習慣、習性。我們需要改變這些習性,這是我們內心具有律儀的觀念,而止的修持將能夠幫助我們如何使心具有律儀。


依教奉行

推薦閱讀:

為什麼菩薩畏因,眾生畏果?
密宗大手印-----九字真言------忍術
佛教手印
道家手印
極聖解脫大手印

TAG:禪修 | 馬來西亞 | 西亞 | 重要性 | 2013年 | 重要 | 手印 | 2013 | 前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