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二月二,龍抬頭」傳說
06-01
關於「二月二,龍抬頭」傳說
提要:龍是中國古代文化中地位顯赫的神物,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風化雨的主宰。俗雲「龍不抬頭天不雨」,龍抬頭意味著雲興雨作,而天地交泰、雲興雨作是萬物生育的條件。又古以為龍為鱗蟲之精,百蟲之長,龍出則百蟲伏藏。二月初正值春回大地、農事開始之時,又是百蟲出蜇、蠢蠢欲動之時,故民間有扶龍頭、引青龍、剃龍頭之舉,又有食龍皮、龍鬚、龍子、龍鱗餅之俗,還有停針、忌磨等禁忌。
一、「二月二,龍抬頭」的文化由來:在民間還流傳著這樣一首打油詩:「二月二,龍抬頭,天子耕地臣趕牛;正宮娘娘來送飯,當朝大臣把種丟。春耕夏耘率天下,五穀豐登太平秋。」朝廷老子率滿朝大臣都參加春耕生產,足見春耕不誤農時之重要。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龍抬頭日,亦稱春龍節。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大約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據資料記載,這句話的來歷與古代天文學對星辰運行的認識和農業節氣有關。
三、「二月二,龍抬頭」的的原因: 為什麼要「二月二」龍才抬頭呢?因為農曆二月已進入仲春季節,這時陽氣上升,大地復甦、草木萌動,農民們就要春耕、播種了,非常需要土壤濕潤,保有水分。這時若是天公降雨,真是太寶貴了,所以有「春雨貴如油」之說。從節氣上說,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春分」之間,這是個既需要雨水,又可能有降雨的時期,人們多麼希望通過對龍的祈求行為來實現降雨的目的。 為什麼是龍「抬頭」呢?因為二月初處於驚墊前後,蟄伏一冬的各種動物又恢復了活力,該有所活動了。龍抬頭了,意味著龍也行動起來了,要履行它降雨的職責了。不過,這種說法是一般人對「二月二龍抬頭」的通常解釋,通俗易懂。然而對於「龍抬頭」還有古代天文學方面的解釋,這往往被人忽略。 古人以為地球是不動的,是太陽在運動。早在春秋時期甚至更早,人們就把太陽在恆星之間的周年運動軌跡視為一個圓,稱為黃道。再利用某些恆星把這個圓分為二十八個等分,形成28個區間,稱為二十八宿。「宿」表示居住。如果觀察月亮的運行,它基本上是每天入住一宿,待二十八宿輪流住完,大約一個月,所以稱「宿」。把這28宿按照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平分,每個方位便有七個宿。對這二十八宿,都給它們起了名字。在東方的7個宿分別叫做:角、亢、氐、房、心、尾、箕,它們構成一組,稱之為東方蒼龍。其中角宿象徵龍的頭角,亢宿是龍的頸,氐宿是龍的胸,房宿是龍的腹,心宿是龍的心,尾宿、箕宿是龍的尾巴。在冬季,這蒼龍七宿都隱沒在地平線下,黃昏以後也看不見它們。至二月初,黃昏來臨時,角宿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了。這時整個蒼龍的身子還隱沒在地平線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稱龍抬頭。《說文解字》在解釋「龍」字時說:「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都是指這蒼龍7宿在天空的隱現變化,並非是真有一條動物之龍在變換。「春分而登天」是指春分時期,角宿開始出現在天空,東方蒼龍初露頭角,即是龍抬頭。推薦閱讀:
※關於愛情的經典語錄
※書房中關於文昌位的風水設計
※關於孝道,孝順的名言警句
※關於語文「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asunnyday的博客
※關於沖飛露伏之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