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穴位、急救與刺血主治歌

 

         臨床常用針灸處方:

【補益類】1、益氣補中方:針補雙合谷  足三里      2、益氣補腎方:針補雙合谷,復溜。    3.補益脾胃方:針補雙足三里,陰陵泉。  4.補脾胃方:針補雙脾俞,胃俞。  5.八珍方:針補雙合谷,三陰交。  6.養心方:針補雙心俞,三陰交,神門。  7.養榮方:針補雙合谷,三陰交,神門。  8.歸脾方:針補雙神門,三陰交    9.都氣方:針補雙復溜,太溪。氣海。10.健脾參濕方:針雙足三里,陰陵泉。先少瀉後多補。

【溫陽類】1.右歸方:針補關元(腎陽虛較甚者,加針上艾條或燒山火)和雙太溪,三陰交。  2.腎氣方:針
補關元(腎陽虛嚴重加艾條或配燒山火)和雙復溜,腎俞。  3.溫補脾胃方:針補關元(真陽虛配艾條)和雙太溪,陰陵泉  艾條隔姜或隔附子片灸神闕    4.回陽益氣方:針補關元,氣海和雙合谷  5.四逆方:針補關元(配艾條或燒山火)艾條懸灸神闕,若恐針效不足,可加補合谷,氣海。

【清熱類】1.玉女方:針補雙復溜,瀉雙內庭。  2.導赤方:針瀉中極,和雙通里均配透天涼。  3.清胃方:針瀉雙內庭,三陰交均配透天涼。  4.清膽瀉肝方:針瀉雙太沖(或行間),丘墟,陰陵泉。肝膽火旺者,前倆穴配透天涼。  5.
清肝膽方:針瀉雙太沖,丘墟。肝膽火旺嚴重者配透天涼。  6.八正方:針瀉中極,雙陰陵泉。均配透天涼。  7濕熱方:針瀉雙足三里和陰陵泉。熱重於濕者配透涼手法。  8.清燥救肺方:針瀉雙尺澤,內庭,針補雙復溜。  9.清頭腦方:針瀉雙風池,太陽和百會。若頭,腦鬱熱較甚者,太陽和百會點刺出血數豆許。  

【理氣血類】1.行氣活血方:針瀉雙間使,三陰交。  2.補陽還五方:針補雙合谷,瀉雙三陰交。  3.生化方:針瀉雙三陰交,艾條隔生薑灸關元,阿是穴(小腹部)    4.少腹逐瘀方:針瀉雙三陰交,針瀉加艾條針上灸雙歸來,阿是穴。  5.消痞塊方:阿是穴(用22-24號粗的毫針或火針直接刺入痞塊上2-4針)和針瀉雙三陰交,間使。

【祛風類】1.風濕熱方:針瀉雙曲池,陰陵泉。熱勝於濕者配透天涼。  2.風寒濕方:針瀉加針上艾條灸雙曲池,陰陵泉。3.風疹方:針瀉雙曲池(風寒配艾條)三陰交(血熱配透天涼)    4.平肝熄風方:針瀉雙太沖(肝火重配透天涼或取行間穴),風池,針補雙復溜。5.醒腦熄風方:針瀉雙合谷,太沖。 歌訣

1、暈厥——水溝中沖湧泉足三里。   口訣:暈厥要在山裡湧泉邊的水溝中沖醒。 
2、虛脫——素膠水溝內關。 口訣:虛脫要速(素)關水溝。 
3、抽搐——百會印堂人中合谷太沖。 口訣:堂中(人中)百合氣味太沖,引發抽搐。 
4、中風閉證——十二井穴水溝太沖豐隆。 口訣:中風是由於十二條水溝臭氣太沖,轟(豐)隆一聲倒地所致。 
5、中風脫證——關元神闕(隔姜灸)。汗出配陰郄(xì)、復溜,小便失配三陰交。 口訣:中風脫證會元神出竅 
6、痛經——(實證)中極、次髎、地機。(虛症)氣海關元足三里三陰交。 口訣:實痛是中計(中極)吃了(次髎)低級(地機)食品。虛痛是三陰天在山裡太久氣海沒有關圓(元)。
7、內臟絞痛
1)心絞痛——心俞 厥陰俞 內關 膻中。口訣:心絞痛到內堂休息,心越平靜,感覺應越好。
2)急性膽囊炎、膽石症——膽俞 肝俞 日月 期門 陽陵泉 膽囊穴。口訣:膽囊疾病主治肝膽日月不停,(期)自通,揚名(陵)全靠這。
3)膽道蛔蟲症——迎香透四白 鳩尾透日月 膽囊穴 中脘 陽陵泉。口訣:九尾日月您想(迎香)肆佰陽陵泉邊過,怯早中晚4)腎絞痛——腎俞 三焦俞 關元 陰陵泉三陰交。口訣:腎絞痛只要自大觀園陽陵泉,三叫三應即愈。
8、牙痛——合谷 下關 頰車。口訣:何故(合谷)下車?牙痛啊。

9、高熱——大椎 十二井 十宣 曲池 合谷。口訣:高熱何故十二斤大錐去池邊?是宣發熱氣。
10、血管性頭痛
1)外感頭痛——百會 太陽 風池 合谷。口訣:何故(合谷)太陽拜會(百會)我?讓我頭痛啊!
2)內傷頭痛
A、肝陽頭痛——百會 風池 太沖 太溪。口訣:(池)(溪)拜會太宗(太沖),大怒,肝陽直線上亢。
B、腎虛頭痛——百會 腎俞 脾俞 足三里。口訣:走三里拜會朋友,友曰:我脾腎俱虛,腎虧頭痛也。
、血虛頭痛——百會 心俞 脾俞 足三里。口訣:走三里拜會朋友,友曰:我心脾兩虛,血虛頭痛也。
D、痰濁頭痛——頭維 太陽 豐隆 陰陵泉。
痰濁頭痛會引起頭圍太陽豐隆,可能是陰陵泉濁氣太盛所致。
E、淤血頭痛——阿是穴 合谷 血海 三陰交。
血淤何故頭痛?是三股陰氣交會(即三陰交)於血海是也!
11、急性腰扭傷——腎俞 腰眼 委中。
腰扭傷自己在腰眼處揉揉,再放首娓娓中聽的曲子。
12、嘔吐——中脘 內關 足三里。
關內三里中脘不舒服,吐了。

                         

    針灸特效穴歌訣

頭面頸項部病症
面口針合谷,眩暈配太沖;風池清頭目,顳痛太陽攻。
鼻塞迎香穴,印堂眉額中;目疾睛明取,承泣球後同。
牙關面頰症,下關與翳風;口眼歪斜疾,頰車地倉從。
陽白與四白,面痛治亦同;牙痛咽喉痛,合谷透勞宮。
落枕成斜頸,外關或懸鐘;急性項背強,均可取人中。
耳聾取耳穴,耳門透聽宮;中渚外關配,啞門與翳風。
廉泉主喉舌,治啞先治聾;新穴供選用,聽會及聾中。
胸腹部病症
心胸內關取,肚腹三里求;胃痛刺中脘,天樞治臍周。
下腹三陰交,關元氣海由;中極陰陵伍,能導尿瀦留。
泌尿生殖症,上穴一般優;脅痛刺夾脊,陽陵與支溝。
腹痛背俞穴,夾脊相應投;若遇闌尾炎,闌尾穴針留。
腰背四肢部病症
急性腰脊痛,下可取殷門;夾脊按部取,腰穴適當深。
下腰大腸俞,上腰腎俞存;胸背須謹慎,脅肋不可深。
上肢取曲池,肩髃合谷分;下肢陽陵泉,環跳絕骨捫。
痛取局部穴,阿是亦可針。
其他病症
昏迷人中主,足心取湧泉;有熱刺出血,十宣十指端。
曲池降血壓,退熱亦可兼;瘧疾取大椎,至陽間使連。
三里調腸胃,內關利胸間;寧心止嘔吐,並可治失眠。
神門三陰交,安神療效傳;啞門治癔病,人中內關捻。
癲癇長強穴,百會大椎延;風池及太沖,頭昏眩暈旋。
喘發定喘穴,胸悶配膻中;天突能止咳,痰多加豐隆。
肝炎肝膽俞,至陽及太沖;陽陵足三里,大椎作用洪。
天樞足三里,止瀉有奇功;脫肛承山穴,長強百會中。
中醫急證針灸的                      針灸特效穴歌訣                  文自  神針一穴通的空間
                      頭面頸項部病症
面口針合谷,眩暈配太沖;風池清頭目,顳痛太陽攻。
鼻塞迎香穴,印堂眉額中;目疾睛明取,承泣球後同。
牙關面頰症,下關與翳風;口眼歪斜疾,頰車地倉從。
陽白與四白,面痛治亦同;牙痛咽喉痛,合谷透勞宮。
落枕成斜頸,外關或懸鐘;急性項背強,均可取人中。
耳聾取耳穴,耳門透聽宮;中渚外關配,啞門與翳風。
廉泉主喉舌,治啞先治聾;新穴供選用,聽會及聾中。
                          胸腹部病症
心胸內關取,肚腹三里求;胃痛刺中脘,天樞治臍周。
下腹三陰交,關元氣海由;中極陰陵伍,能導尿瀦留。
泌尿生殖症,上穴一般優;脅痛刺夾脊,陽陵與支溝。
腹痛背俞穴,夾脊相應投;若遇闌尾炎,闌尾穴針留。
腰背四肢部病症
急性腰脊痛,下可取殷門;夾脊按部取,腰穴適當深。
下腰大腸俞,上腰腎俞存;胸背須謹慎,脅肋不可深。
上肢取曲池,肩髃合谷分;下肢陽陵泉,環跳絕骨捫。
痛取局部穴,阿是亦可針。
                           其他病症
昏迷人中主,足心取湧泉;有熱刺出血,十宣十指端。
曲池降血壓,退熱亦可兼;瘧疾取大椎,至陽間使連。
三里調腸胃,內關利胸間;寧心止嘔吐,並可治失眠。
神門三陰交,安神療效傳;啞門治癔病,人中內關捻。
癲癇長強穴,百會大椎延;風池及太沖,頭昏眩暈旋。
喘發定喘穴,胸悶配膻中;天突能止咳,痰多加豐隆。
肝炎肝膽俞,至陽及太沖;陽陵足三里,大椎作用洪。
天樞足三里,止瀉有奇功;脫肛承山穴,長強百會中內長三三至。                              方劑針灸處方
    補中益氣:補合谷  足三里。
    補腎益氣:雙合谷  復溜。
    補益脾胃:補陰陵泉  足三里。
    補脾胃方:雙脾胃俞。
      養臟方:天樞  足三里  關元  神闕。
      八珍湯:補雙合谷  三陰交。
      養心方:心俞  神門  三陰交。
      養榮方:合谷  三陰交  神門。
      歸脾方:補神門  三陰交。
      都氣方:雙復溜  太溪  氣海。
  健脾滲濕方:足三里   陰陵泉。
      右歸方:關元  太溪  三陰交。
      腎氣方:關元  腎俞  復溜。
    溫補脾腎:關元  太溪  陰陵泉  神闕。
    回陽益氣:關元   氣海  合谷。
      四逆方:關元  神闕  灸合谷  氣海。
      玉女方:補雙復溜  瀉雙內庭。
      導赤方:瀉中極  雙通里  透心涼。
      清胃方:瀉內庭  三陰交。
    清肝膽方:瀉雙太沖  丘墟  陰陵泉   熱甚用透心涼。
      八正方:瀉中極   三陰交。
      濕熱方:針瀉足三里  陰陵泉  熱重用透心涼。
    清燥救肺:瀉尺澤  內庭  補復溜。
    清頭腦方:風池  太陽  百會  重者太陽   百  會放血。
  行氣活血方:雙間使  三陰交。
    補陽還五:補雙合谷  瀉三陰交。
      生化方:瀉三陰交  灸關元。
  少腹逐瘀方:針瀉三陰交  灸歸來  阿是穴。
      消積方:阿是穴  三陰交  間使。
    風濕熱方:雙曲池  陽陵泉  熱甚透心涼。
    風寒濕方:灸雙曲池  陰陵泉。
      風疹方:曲池  三陰交。
    平肝熄風:雙太沖  風池  雙復溜。
    醒腦熄風:開四關  太沖  合谷。
      痰濕方:瀉陰陵泉  豐隆。
    清氣化痰:雙尺澤  豐隆。
      寒哮方:天突  肺俞  風門。
    滋陰消炎:瀉神門  補復溜  風池。清心瀉陰血方:補復溜  三陰交。
    清心肝方:瀉雙神門  行間  風池  太沖。
    和胃降逆:瀉雙關沖   公孫。
    和胃暢中:瀉中上脘  間使  足三里。
    消積導滯:雙天樞   足三里  陰陵泉。
    溫中和胃:瀉中上脘  內關   間使  足三里。
  胃腸承氣湯:中上脘  天樞  足三里。
  開竅醒神方:人中  雙合谷   十二井放血。
    痛瀉要方:雙陰陵泉  瀉雙太沖。
      暖肝方:灸雙太沖   曲骨  雙大敦
1、補氣穴:氣海、中脘、關元、足三里、三陰交。2、補血穴:脾俞、膈俞、章門、三陰交、陰陵泉、足三里。
3、理氣穴:膻中、內關、氣海、太沖、行六、大陵。
4、通脈穴:太淵、內關、神門、心俞、厥陰俞、膈俞、血海、三陰交、足三里。

5、散瘀穴:①急性腰扭傷:委中(刺血)。
②胸中瘀血:足三里。
③胸肋扭傷:大包、陽陵泉。
④腕關節扭傷:陽池、大陵。
⑤肩臂扭傷:肩井、曲池。
⑥踝關節扭傷:丘墟、崑崙。
⑦膝關節扭傷:膝眼、陽陵泉。
6、止嘔穴:內關、足三里、天樞、中脘、公孫、膻中、勞宮、三陰交。
7、發汗穴:合谷、復溜、大都。
8、止汗穴:後溪、合谷。
9、止咳穴:列缺、太淵、尺澤、孔最。

10、祛痰穴:豐隆、中脘、內關、列缺。
11、消食穴:足三里、公孫、中脘、天樞、合谷。
12、清熱穴:大椎、曲池、合谷、血海、勞宮、少商、商陽、行間、大都。
13、祛寒穴:神闕、命門、中脘、陰陵泉、氣海、關元、列缺、膻中。
14、壯陽穴:命門、腎俞、關元、氣海、神闕。
15、降血壓穴:血海、足三里、曲池、少海、太沖、湧泉。

16、醒腦穴:人中、百會、十宣、勞宮、湧泉。
17、安神穴:百會、神門、內關、心俞、三陰交、太溪、安眠。
18、通便 穴:天樞、大腸俞、足三里、豐隆、支溝、陽陵泉、照海、大敦、內庭。
19、止瀉穴:天樞、大腸俞、足三里、大橫、曲澤、委中。    20.取穴原則:遠近與辨證,本經表裡經,上下與左右分。21.氣鬱取太內,安神三三神,活化地機取,胃痛內三中,便秘天支陽陵泉,泄瀉天樞止三里。盜汗陰郄復,嘔吐內三突,為合下車只因牙痛。脅痛支陽陵太丘墟,眼紅瀉太合行間,咽痛少豐隆,上吐下瀉補神闕,瀉天樞巨足三里。人夜發取交溜。腎陽虛腎門。腎陰虛太然。氣血虛脾胃氣血海。眩暈百風沖內關。脫證取神氣。閉證合井沖。遺尿關骨極。熱痰曲庭豐。風痰合豐隆。失眠取神門。髮乳顫乳少澤。脾肺氣虛三肺氣。夢多取百神。癮疹止癢合委中。風邪風外合,濕邪交陵。肝膽火旺要行俠。腎氣虛取腎氣。行痹膈血海。痛痹取腎關。著痹三里陰陵取,熱痹大椎與曲池。
推薦閱讀:

經絡資料集錦
【經絡養生】15
子午流注圖(中醫時辰與經絡關係)
封住「湧泉穴」,能夠自動打通十二經絡
良伴—經絡穴位 2

TAG:急救 | 穴位 | 經絡 |